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藏的论语-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时候人们出远门靠脚力、马车,行程很慢,动则三五年在外,怕父母生病或逝世,不能侍奉床前。“方”是明确的地方。儿行千里母担忧,古时候通讯不发达,有事全靠人去送信,如果子女没有告诉父母准确的地方就会失去联系。但今天的社会已经大不相同,手机都是国际漫游的,飞机、火车很快,而且社会医疗体系也建立了,所以出远门并不是严重的问题,只要随时通报平安,“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了。当然,要出国还是要谨慎些,应视父母的健康状况来定。

  侍奉父母是社会一般的礼,也就是渐修的应“忠”之义。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本章又见《学而第一》篇。用在这里表示远游、父母不在身边时,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修道不易,应矢志不移,仍是对“忠”于义的发挥。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啊:既喜其高寿,又恐其来日无多。”

  生老病死,人所难免。父母越是年高,越要小心照看。年纪大了以后,腿脚不便,很容易摔跤,摔一次就离死亡近了一步。所以务必劝父母动作慢些,应人、应事不必急赶。另外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俗,父母六十岁以上算高寿,以后每十年就为老人办一次大寿。以佛家的观点看,一次寿宴杀生无数,又铺张浪费,实在是招徕怨气,浪费福报的做法。很多老人办寿之后,往往会大病一场甚至去世。所以高寿的庆祝方法,要改改大操大办的方式为好,表孝心并不必铺张浪费。

  父母之年对渐修的启发,如同年年进步,值得高兴,可尚未悟道,又有忧惧,不敢稍有松懈。以此心情于平常日用之中,必得进益。佛教中有种“念死”的法门,时刻将“死”字挂在心头,提醒自己世间名利虚幻无实,应放下外缘,致心道业。

  以上几章是以孝的品德作为例子,来讲“忠恕”之道不易为,需落到实际才行,光这个“孝”字,就有多大学问哪,一辈子也难做到完美。这种小中见大的阐述方法,在第二篇“为政以德”中也采用了。这么编排的好处,一是将高深的道理生活化、具体化,使它变得可落实了。二是使人对“孝弟为本”而能一以贯之的修学方法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不肯轻易出言,就是怕自己做不到而感到羞耻啊。”

  越是没有能力的人,越喜欢吹牛。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说得妙,做不到,怎么能安住于仁、通达于道呢?未得言得,实是修道的大忌。

  我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颇感慨张居正死后所遭受的打击。肇事之始固然是因政敌蓄意攻击,但真正落败的原因却是他自己“口能言而行不逮”。他以勤俭自居,可生活中又非常奢侈,多方收受。张居正毕竟不是张良,其能无差良莠,其德却非仲伯,在名利场中自然就难以全身而退了。 
 
  
  
 
 
 
 忠恕以为里仁之门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因严格自律而有过失的人,是非常少的。”

  “约”有多种理解,一说简朴;一说守约、守信。但从全篇内容来看,主要探讨里仁,行文至此是对全篇提出几个要点来作结论。本章的“约”应该是指自我约束、严格自律的意思,是“忠恕”之忠的部分,侧重在“克己之欲”。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总是想着少说话,多做事。”

  与上章一样,这里也是对“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的强调,叫我们切实做到言行以礼,严格自律,侧重在“言行以礼”。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美德非是孤生,必定就在你的身边。”

  一般解释为“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独的,必然有来亲近他的人”。可我从文字上实在看不出“必有邻”是“有人来亲近”的意思。德是个主语,指美德、高贵的品德,不孤指不单独存在。拿一句名言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德也是一样,只要你有一颗好德之心,自然能从身边发现美德。孔子是教我们以“恕”的眼光看待别人,每个人都有他的美德,侧重在“见贤思齐”。

  『26』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经常规劝领导,就会受到羞辱。经常规劝朋友,交情就疏远了。”

  “数”指屡次、多次。本章仍然是对“忠恕”的“恕”作强调,侧重在“见过思改”。我们严于律己可以,不要严于律人。劝谏别人一两次,他们不听就算了,老是批评他,自己也难免会遭到羞辱或是疏远了与朋友之间的感情。

  本篇篇末各以两章强调“忠”,两章强调“恕”,再次突出“忠恕”渐修方法的要点,以及“忠恕”对修道的重要性。 
 
  
  《里仁第四》全篇回顾:
 
 
      
   
  第1…2章,提出里仁得智,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的重要观点。

  第3…7章,对里仁进行多方面的阐述。以好与恶,贫穷与富贵,好仁与恶不仁等相对的事情,让我们去体会孔子所说的仁的含义。仁是超越相对,绝对的平等,率性而为的安乐。须臾不离仁、里仁就能获得仁的智慧妙用。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周围的过错,也就可以明白周遍清净的“仁”的内涵了。

  第8…12章,由里仁而谈悟道的内容。仁由道显,“朝闻道,夕死可矣”,偏向讲怎样修道。道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要志于道,则要放下物、欲,处世以义为准绳,符合德、刑正反两个方面的约束,不要向小人那样以权、利为准,否则会使内心多怨恨,不能达道。放下而性道自显,一如铅华洗尽,浑然天成。这需要利根、大魄力的人才肯承当,是最便捷的方式。

  第13…17章,提出“忠恕”的修道的原则。以礼为国指出礼对人修道的重要作用,只要持之以恒,不患无位,以礼导行,亦能通达,带出悟道“忠恕”的渐修方法。忠即是忠于义,恕即是恕于人,见贤思齐,见过思改。

  第18…22章,以“孝敬”的具体话题,阐述“忠恕”在生活中的切实运用。忠于义,虽父母有错,也要劝谏;恕于人,对父母又敬不违。父母在,不远游既是礼,也就是应忠之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是持之以恒,志向不改。以父母之年比喻修道之心情:喜己进益,忧惧来日无多,道心乃切。

  第23…26章,最后分别强调“忠恕”对里仁、悟道的重要作用,忠为自律,讷言敏行;恕为发现美德、见贤思齐,恕他人之过、见过思改。

  本篇主要讲述怎样里仁,仁的基本含义,及仁与道的关系,里仁悟道应注意的要点及实修方法等内容。 
 
  
  
 
 公冶长第五孔子选女婿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léi xiè)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说公冶长:“值得托付终生。虽然他在坐牢,可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缧绁是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将女儿嫁个一个囚犯,必定是孔子对他十分了解后所作的决定,否则岂不耽误女儿一生的幸福?关于公冶长的资料不多,或许是孔子当鲁国司寇时,审察到他的案子,才对他格外了解的吧?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说南容:“国家政治清明时能出来做事,国家政治黑暗时能免于国法王难。”于是将侄女嫁给他。

  南容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孔子觉得他崇尚道德。

  孔子主张男人要有事业,服务国家和社会。但如果国家政治黑暗,还要懂得保护自己才行。公冶长和南宫的身上都体现出一股责任感,这是男人最重要的品德。

  看见孔子选女婿,让我想到现代女人选老公。现在是自由恋爱的社会,可有些女人选老公的眼光实在不怎么样,特别是很年轻就谈恋爱然后急着结婚的,婚后的生活往往都很糟糕。挑老公关系到后半生幸福,怎能不谨慎?男人某些初看很吸引、很阳刚的性格,其实是很极端、伤害人的性格。潇洒可能是因为他自私自利,酷是因为他冷酷无情。比如现代女性希望得到一次惊天动地的求婚就很不明智,他求婚时无所不用其极,婚后就会让你尝尝他自私自利时的无所不用其极。所以选老公,钱和外表都靠不住,那些个“钻石”婚姻往往比玻璃还脆弱,一两年就玩完了。可见,看人重要的还是他的责任感、品德和才能。这样的老公才是支“潜力股”,将来他富贵了,也是你同他一道走过创业的艰难的,感情会很牢固。

  第1…2章都讲孔子怎么选女婿,这可是察人的大事。知人者智,察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本篇主要就是讲怎样察人的。如果你是未婚女性,读完孔子的察人艺术,说不定能帮你找个“潜力股”好老公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说子贱:“这人真是个君子啊!假如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么高贵的情操呢?”

  子贱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刘向所著的《说苑》中记载: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汲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fáng)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宓子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qí)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在《孔子家语》、《左传》中都记载了关于他的另一件事:

  孔子弟子有宓子贱者,仕于鲁为单父宰,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辄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宓子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而归矣。”二史归报于君曰:“宓子使臣书而掣肘,书恶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来也。”鲁君以问孔子。子曰:“宓不齐,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节治单父,将以自试也,意者以此为谏乎?”公寤,太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非矣,微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遽发所爱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于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从这两段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宓子贱的聪明才智,也更加清楚孔子对宓子贱了解之深。《孔子家语》还记载了另一件事:一次齐国攻打鲁国,附近城市的居民为了逃避战祸,庄稼没熟就离开了,于是有人向宓子贱建议:现在稻子熟了,不如我们去把它收割了,一来可以增加我们的粮食,二来不会让敌军获得粮食。如此建议了三次,宓子贱都没有应允。后来粮食被齐军收割。季康子大怒,骂宓子贱为什么不听从别人的建议。宓子贱则说:齐国多那点粮食不多,鲁国少那点粮食不少。但是,如果我们去收割的话,会让我们的百姓心存侥幸,以后反而希望敌人经常来犯,他们就能年年收割别人的粮食了,这个弊病要多少年的教育才能修正过来?季康子听了非常惭愧,说自己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

  《吕氏春秋》说:“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这些资料都表明宓子贱的确是个有能力、有智慧,而且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孔子才夸他是个君子,认为只让他治理单父是屈才了。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lǔ),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你觉得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啊,象件东西。”子贡说:“什么东西?”孔子说:“瑚琏。”

  瑚琏是古代宗庙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外边装饰了美玉,显得很华贵。孔子将子贡比喻为瑚琏,意思是子贡有很好的能力,能在重要的时刻、重大的场合发挥作用。但《为政第二》篇孔子又说:“君子不器”,“器”指定型的专才,不适合成为好的行政官员。

  从史料来看,子贡的确是关键时刻能起重大作用的人才。齐国要攻打鲁国时,孔子对他的学生说:现在国家有难,你们几个谁能解决这次危机?子路等几个学生都抢着要出面,孔子没有答应,最后子贡说他去,孔子答应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详细记载了子贡去齐、吴、越、晋国相说的过程。他先劝田常说:国家乱,权臣才有机会。现在你们攻打鲁国容易胜利,国君威望升高,权臣就没有机会篡权了,所以齐应该转攻吴。吴是当时的霸主,借口救鲁而大败齐于艾陵,之后不返吴而欲灭晋。晋因听信子贡早先的谏言,知道吴必定来袭,早有准备,败吴于黄池之上。越王也听取了子贡的意见,趁机涉江袭吴。吴舍晋而攻越,会越于五湖。吴败。越东向而霸。子贡的一趟出使,“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是相当精彩的外交手笔。《孔子家语》里记载孔子评价子贡的出使时说:“夫其乱齐存鲁,吾之始愿,若能强晋以弊吴,使吴亡而越霸者,赐之说之也。美言伤信,慎言哉。”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jǐ),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虽然有仁德,可惜说话不够机灵。”孔子说:“哪里非要会说好话呢?以伶牙俐齿对付别人,常常招致别人的厌憎。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可哪里非要会说好话呢?”

  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据说冉雍的父亲贱而恶,但冉雍却品德高尚,想必他是个厌恶小人、能见过思改的人。

  佞是说好听的话,拍马屁或者狡辩。不少注解将佞解释为“口才好”是不准确的,口才好而又用于不正当的目的才是佞。阅历深的人对这个“佞”字再熟悉不过了。有人总爱仗着自己能言善辩,帮自己文过饰非、推卸责任;或者挑拨是非,口蜜腹剑。比如“污名化”:某人和你政见不同,就称他为“保守派”、“顽固派”,一下子就显出自己是“改革派”、“进取派”。再比如先夸后踩:“张三对人很热情,但别人都说他有点假,可我不这么想。”你看多狡猾,听的人却光记住了“张三很假”,不会记得他“很热情”,同时又保全了自己的“形象”。除了杀人于无形的佞,还有一种义正词严的佞:抓住某人的小过失,上纲上线想把他钉死。象江青“四人帮”之流在文革时期的做法,动不动拿国家利益、革命成败说事。不过,佞“屡憎于人”,迟早要受报应的。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那些自认“精英”的人,一定是个狂妄我慢的人,很容易将自己的利益置于集体、国家利益之上。所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精英”叛国的比例远高于普通民众。赤壁之战前怂恿孙权投降的,大多是有钱有势的“精英”。历史上,当汉奸的多是些才高八斗,利口雄辩之人。宰我就是一例,汪精卫、周佛海之流也属此类。他们善于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诡辩,不以错为耻。史料记载,日本投降后审判周佛海,他在法庭上辩才滔滔,将自己的汉奸行为解释为避免人民遭受战祸,是为国家谋福祉呢。后来他每说三五句话便能引来一片喝彩声,口才好到这个程度。据说当时一位做笔录的女孩还说:“如果周佛海能出狱,我马上就嫁给他,他才是个真正的男人!”其实有些事情只要冷静一想就明白他是在诡辩。一个国家沦亡了,全民做了亡国奴,还谈什么人民福祉?象这种能将汉奸说成良臣的,便是佞了。

  『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yuè)。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现在对做官还没什么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小孔子11岁,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弟子。

  这里有两点值得玩味:一是孔子并不认为出仕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漆雕开不愿意做官,孔子也很高兴。其次,孔子很高兴漆雕开有自知之明,他并不热衷于名利,勉强去做官,而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据说漆雕开后来成了历史方面的专家,得到孔子《尚书》的传承,成为战国八儒之一。后世颇有人误解了“学而优则仕”的意思,认为孔子片面地主张人们走学习、出仕的道路,是错误的。

  『7』子曰:“道不行,乘桴(fū)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人心不古,仁政不行,不如做个小木筏子,漂洋过海算了。会与我同行的,这个人应该是仲由吧?”子路听了特别高兴。孔子有说:“仲由这个人,除了胆大过我,就没什么可取之处了。”

  桴是用来过河的木筏子,大的叫筏,小的叫桴。

  这里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