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你说的有道理,今晚本公要好好奖励奖励你。”陈越伸手刮着吴婉儿的鼻头,笑道。

    “公爷,您还是让白门姑娘服侍您吧,妾身这两天颇有些不舒服。”吴婉儿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意,却道。

    “怎么啦?”陈越连忙问道。

    吴婉儿伏在陈越耳边,悄悄的嘀咕了几句,只听得陈越大喜,一把把吴婉儿拦腰抱起。

    “真是太好了,太好了!”陈越喜悦的连连叫道。

    “白门姑娘来东番也有几日了,对公爷您也情深意重,今晚就让她服侍您吧。”等被放了下来,吴婉儿再次说道。

    陈越颇有些意动的向寇白门看去,就见一身白衣的寇白门脸色羞红,如同鲜花绽放。

    。。。。。。

    在海上航行了十日,太监郑昕一行终于踏上了大员岛,见到了齐国公陈越。让郑昕欣喜的是,接到圣旨之后,陈越立刻表示会听从朝廷旨意,不日便前往南京。这让原本以为陈越会以守孝为名百般推脱的的郑昕很是感慨,齐国公忠义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崇祯十九年正月十三日,齐国公陈越接到朝廷的夺情圣旨,离开了东番岛。而此刻的大明已然兵连祸结,湖广乃至江西河南处处都是战火,南京朝廷陷入一片绝望之中。

第649章 破口大骂() 
现在是冬季,刮得是西北风,从东番往北风向十分不顺。

    不过船行八面风,也不是不能行船,不过速度要慢上许多,从东番到杭州原本十余日的海程,现在估计需要一月。不过即便如此,也比走陆路要好,最起码不会太过疲累。

    陈越亲自向顾君恩致歉,表示不该对其有所怀疑,并请顾君恩随军出征。顾君恩推脱一番后,欣然同意。

    就如刘能所说,顾君恩现在对齐国公府已经生出了认同感,陈越的致歉和信任让其心里感慨。

    顾君恩知道,陈越此处次出征绝对是一飞冲天的最大机会。经历过朝廷连续的猜忌之后,经历过彻底掌控一地之后,陈越的心和以往大不相同。

    此次若能解决掉顺军和大西军之乱,陈越在大明的声望将达到顶点,也绝对不会再任由朝廷猜忌闲置,肯定会试图掌控大明的权柄!

    而不论是剿灭顺西之乱,还是在大明朝廷争权夺势,这种战争都比留在岛上种田更能激发顾君恩的兴趣。

    至于对顺军的那点牵挂,顾君恩认为自己呆在军中才能尽可能的照顾一下顺军降军或俘虏,从而做到心中无憾。

    顾君恩是一个认真的人,从被陈越邀请随军起便积极筹谋,上船出发前向陈越建议,应该把大员知县李彦直派回山东。

    “顺西之乱短时难平,满清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其必发兵南侵,即便没有实力占领江南,也必会把势力扩展到淮河一线。

    现在能牵制清军者唯有山东。故吴平将军不仅不能退回东番,反而要死死扎在山东,指挥山东义军把清军牵制那里,好给咱们减轻压力。

    李彦直乃是胶州士绅,在胶东名望很高,由其协助吴平将军,乃是最佳人选。”

    陈越仔细寻思李彦直话后深以为然,遂召见李彦直,询问8其意见。

    李彦直几乎未加考虑便欣然同意。其实自被任命为大员知县,李彦直便很是不安,因为他知道自己对东番无尺寸之功,却被委以要职,必然会有很多人不服,这个知县做的并不安稳。毕竟齐国公府现在也就两县辖地。

    若是能在山东战场立下功绩,协助吴平守住山东,为齐国公陈越剿灭流贼争取到时间,那时才算在齐国公府体系彻底站稳脚跟。

    当然不能只派李彦直一人往山东,陈越拨出一千士兵乘坐十艘三桅帆船一同前往,其中一艘更是拥有四十多门火炮的盖伦船,有这支军队在,至少守住临海的登州城没有问题。

    四千军队乘坐数十艘战船从大员出发,到达杭州城已经到了二月中旬。

    军情火急,陈越没有选择再走海路,而是选择带少部分亲卫在杭州登陆,从运河前往南京。

    至于乘坐的战船和大部分军队继续走海路,经舟山入长江,走水路往南京。

    至于李彦直,则在杭州和陈越道别,乘船继续走水路往山东,等其到达邓州,恐怕已经到了三月。

    浙江巡抚王寅已经接到了圣旨,崇祯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替代获罪的原兵部尚书高宏图。

    不过为了等待陈越,王寅推迟了前往南京的时间。杭州一众官员在城外码头相迎,迎接即将得到重用的齐国公陈越,浙江巡按方名夏也在其中。

    对陈越,方名夏依然心存恨意,却没了再针对的心思。时间是消除仇恨的良药,更重要的是,方名夏悲哀的发现,自己和陈越地位越差越大。

    现在的陈越不再是半年多前受到皇帝朝廷猜忌之时,即将受到重用手掌大明兵权。也许陈越只许一句话,自己这个七品巡按便会被打落尘埃……

    对方名夏表现的恭敬陈越很是意外,不过现在不是计较个人恩怨的时候,陈越没心情理会这个。

    上岸之后,和迎接的众官员寒暄客气了几句,陈越立刻上了王寅的轿子,询问大明现在的情形。

    “唉!”王寅长叹一声,“难,现在形势已经十分危急,陛下已经因此昏厥两次,现在还在病中!”

    原来顺西联军攻下荆州之后,没过多久便分兵四掠。

    顺军发兵往北一路攻略,荆州

    德安勋阳湖广江北各府先后沦陷。

    顺贼一路抢劫一路席卷,到达襄阳时兵力已达二十多万。

    襄阳巡抚郑森手下只有三万余人,原本是防范清兵自北来袭,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贼军,郑森不敢出城迎敌,只是往朝廷请求援兵。

    再说大西军,张献忠亲自带兵出川,西军的兵力达三十余万。

    张献忠派义子安西将军张定国带兵十万攻略湖广,自己亲率大兵二十万沿江一路进攻。

    正月十三日,张献忠攻下武昌,二十三日打到九江,目前正带兵从九江南下攻打南昌,有彻底占领江西全省意图。。。

    而就在前不久,消息从湖广传来,张定国已经于正月十八日打下长沙,长沙兵备道堵胤锡率领残兵向衡州撤退。

    短时间内连失两个省,流贼军有沿江而下直攻南京的趋势,崇祯闻讯之后怒火攻心昏厥了过去。虽经御医抢救过来,却不得不卧床修养。

    “眼下大明之危不下于清兵南下之时,能解救大明者非齐国公您莫属。

    现在朝廷乃至天下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国公您的身上啊!”

    王寅对陈越道,令陈越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原本大好的局势谁料半年时间竟然演变到现在情形,本公也不过是一凡人并非神仙,岂能次次都能做到力挽狂澜?

    当初和满鞑作战时赢得多么侥幸,别人不知横山公您应该知晓啊!”

    王寅也不由得苦笑了起来:“对朝廷和天下百姓来说,您就是最后的希望,和战神无异。谁让您连战连胜呢!”

    “草他妈的,一次次都要老子灭火,老子就算把骨头砸碎又能碾几颗钉?

    满朝诸公平日里一个个夸夸其谈,见到好处扑的比谁都快,遇到事情时却束手无策,让老子来顶缸,真他奶奶的!”

    陈越越想越气,忍不住破口大骂!

第650章 崇祯病入膏肓() 
骂上几句也只能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而且陈越也不敢乱骂,毕竟他被猜忌也好闲置也罢,最后面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崇祯皇帝。

    而且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由得他不出山。

    “这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王寅也忍不住叹道,“齐国公您此次若是能再次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万万不可再有逃避心理,要以天下为己任,担负起重振大明之责!”

    “我?”陈越冷笑道,“这大明乃是士大夫的天下,只能由那些苦读寒窗跃龙门之人做主,我不过是区区一勋贵,一介武夫,有什么资格挑起大明之重担?”

    “不然!”王寅摇摇头,掀开轿帘往四下大量一番,悄悄附在陈越耳边道:“齐国公您有所不知,陛下,陛下现在恐怕已经病入膏肓了!”

    “什么?”陈越大惊,“横山公您说的可是真的?”

    崇祯也才不到四十岁,上次陈越见他时身体精神还好,这才多长时间,竟然会病入膏肓!

    “四十岁?大明历代皇帝能活过四十的又有几人?算上当今陛下,大明已经传了十六朝,寿命能过四十的也不过六人,陛下今年已经三十七岁,在历代皇帝之中寿命已经不低。

    陛下虽然不怎么近女色,但每日处理国事操劳过度,大明连续的败仗丢城失地摧残着陛下的精神,若不是有恢复北京这一口气撑着,他早就不堪重负。现如今北伐大败,顺西联军出川攻占数省,在大明腹心之地肆虐,而朝廷却几无可派之兵。

    偏偏朝政败坏如此的原因是因为陛下因为猜忌你,而听任你守孝闲置,若论责任实乃陛下最大。懊恼、后悔,羞怒,种种情绪加在一起,陛下他再也不堪重负!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陛下以往没怎么生过病,但身体早已被摧残的不堪重负,病入膏肓是很自然的事,能不能撑过这一劫也犹未可知!”

    王寅冷静的对陈越分析着崇祯的得病原因以及心理,话语间隐含着幸灾乐祸还有跃跃欲试。

    “便是陛下病重又能如何?”陈越听出了王寅话外之意,却故作不知。

    “陛下病重,自然无法处理国事,只要齐国公你赶到南京,必然掌握整个大明之兵权!

    有兵权在手自然万事不惧,这朝政将再也不能任由朝廷那帮佣人把持。只要消灭了顺西联军,国公您便可借此机会掌控朝局,然后便可按照咱们的心意推行改革!”王寅冷然道,听的陈越也不禁愕然。

    从钱枫林、单明磊,再到王寅,为何自己身边之人一个个都有意无意的鼓励着自己自立或者做曹操王莽,难道自己看起来像乱臣贼子吗?陈越不由得内心狐疑着。

    见陈越不语,王寅忍不住劝道:“我知道齐国公您和陛下公主感情深厚,若是陛下在,您当然可以做您的忠臣,可若是陛下不幸驾崩,陛下现在无子,咱们不能再任由史可法那帮文臣决定皇位归属。

    到时您或者拥立一位朱姓宗室,或者干脆自立取明而代之。这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朱家坐江山近三百年早已天怒人怨,取而代之也不过顺天应民。所谓不破不立,只有彻底摧毁大明的统治,才能重新大治,我华夏才能重获生机!”

    来到南京这两年,王寅虽然官职越做越大,却早就看不上大明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腐败无能。他虽然也是读书人出身,心中却没有那么迂腐的忠君思想,而是以天下为己任,想着如何能够使得大明重获生机。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之后,王寅悲哀的发现,按照大明现在的体制,想改变实在太难,相反把大明整个推倒重建新朝,可能来的更为快捷一些。

    陈越却摇摇头:“横山公不必再说,乱臣贼子我陈越不愿去做。咱们还是商议一下如何对付顺贼西贼吧。”。。

    王寅仔细打量了一下陈越的神色,微微一笑,便也跟着转换了话题。

    “眼下顺贼进攻的方向是湖广北部,有向河南进军的趋势。在河南我大明和满鞑势力犬牙交错,顺贼去那里距离南京越发的远,我们暂且不用去理会他们。

    相反,西贼才是我们心腹大患。湖广江南地区各府已经被张定国攻占,其甚至有挥兵南下两广之趋势。而西贼贼酋张献忠正在带兵攻打江西,距离南京已经非常之近。”

    “为何西贼没有选择顺江而下攻打南京,却在打下九江之后进兵江西?”陈越打断王寅的介绍,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在以前,张献忠完全是流寇做派,打下一地洗劫一地,然后会带领所有军队进攻下一个地方,根本没有经营地盘的打算。

    张献忠曾经打下过武汉长沙荆州,却没有选择驻守,而是带着所有军队进入了四川。现在竟然占起地盘来了,莫非张献忠改变了流寇的思维?

    “本官倒是能够猜出一二,”王寅想了想,笑道。

    “武昌九江一带最近这两年连遭战乱,顺贼、满鞑都曾攻入过武昌,在之前更是饱受左良玉军欺凌掠夺,武昌九江一线的百姓基本上已经十不存一。

    张献忠带着大军二十多万,便是占据了武昌九江,也难以踌躇够足够的粮饷。若其在粮饷不济的情况下继续沿江而下进兵,一旦为我明军所阻,说不定便有全军覆没之危局。

    故其没有继续进兵,而是选择从九江南下攻打江西,江西有鄱阳湖之利,鄱阳湖周边良田数万倾,江西实乃我大明鱼米之乡。而且江西东西南三面山脉丘陵环绕,唯有北面的九江适合进入,易守难攻,实乃最佳根据地。当年陈友谅便以江西为根基与太祖争雄。

    张献忠选择南下攻略江西,一是为了夺取江西粮食养军,再就是有着据守江西湖广,以此为根基攻打南京。”

    听了王寅的分析,陈越点点头,心中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也许能够迅速的击败张献忠主力!

第651章 我心向明月() 
从王寅口中得知崇祯病重的消息,陈越不敢再有任何耽搁,立刻带人离开了杭州,原本走运河水路的计划做了改变,而是决定走陆路往北,经湖州溧阳往西北直入南京。这一路虽然有官道在,却要渡过十数条河流翻越数座山岭,远比乘船经运河艰难的多,却在时间上要比走运河要快上一些。

    事情紧急,陈越已经顾不得太多。

    虽然崇祯对陈越诸多猜忌,总体上还是信任的,君臣之间这几年相处,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崇祯皇帝,陈越怒其不争的同时,也有着深深的怜惜。他不是一个昏君,他可能比史上大多数皇帝都要勤政,若是太平时节他会是一个很好的皇帝,可在末世当皇帝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

    陈越见到过崇祯破旧的龙袍简陋的膳食,也看到过他因日复一日处理朝政整日疲惫的神情,没法不心中生出同情来,更何况他还是坤兴公主的父亲!尽快赶到南京,竭尽自己之力,为这位可怜的皇帝为心中的公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就是陈越现在的想法。

    大部分军队都选择乘船沿海路入长江前往南京,因为要对付大西军需要用到战舰,跟着陈越上岸的只有陈岩带领的三百卫队。

    杭州是一省首府,调集十多辆马车还是轻而易举。陈越以及王寅顾君恩等人乘车,其他的马车拉着粮食辎重,这三百卫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并不以步行行军为苦,行军的速度不慢,一日能走六十余里的速度。从杭州到南京五百多里,按照这个速度也就十多日便能到达。

    陈越单独乘坐一辆马车,行军时派人把随同的刘能叫了上来,告诉了他崇祯病重的事情。

    “属下无能,竟然不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刘能羞愧的请罪道。

    卫阳现在被调入军队领兵,敌情司现在全由刘能负责,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却不知,事实上已经有些失职了。不过陈越并没有怪罪他,因为这些时日,齐国公府主要关注点是东番,以及和东番有关浙江福建等地。

    原来陈江河活着是身兼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中很多出自平南军的人,后来陈江河去世,锦衣卫经过清洗之后和陈家再也没了关系,陈越在南京也就没了耳目,再加上他守孝之后关注点不在朝堂也就没怎么布局。

    “敌情司现在有多少人?”陈越问道。

    “共有人手一百三十五人,另外还有一些外围人员,人数不详。”刘能禀报道。。。

    堂堂敌情司,只有一百多属下,陈越不禁皱起了眉头。

    “你准备一下,我会向朝廷推荐你为锦衣卫指挥使,你要调集好人手,等到了南京之后迅速把锦衣卫控制在手中,为我出兵和叛贼作战做好耳目!”陈越吩咐道。

    “锦衣卫指挥使?”刘能顿时瞪大了眼睛。那可是令百姓谈之色变的锦衣卫啊,而且是锦衣卫指挥使!这样的头衔如何能够落在自己头上,这让刘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按照你这些年立下的功劳,论功行赏的话职位不在余枫他们之下,更何况以你的能力,当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绰绰有余。现在的锦衣卫一个个都是饭桶,顺西合流这样大的事情他们竟然丝毫不知,平日里他们都在做些什么?”陈越愤怒的道。

    对内监察百官,对外探查敌情,这本来就是锦衣卫的职责,而崇祯当上皇帝以后,锦衣卫表现实在太弱,哪怕崇祯决心重建厂卫,局面也没有改变太多。

    此次自己被征召往南京是去灭火,自然要提一些条件,安插自己人当锦衣卫指挥使便是条件之一。

    刘能生性跳脱,带兵打仗并不擅长,做密探却是天生的好手,说服郝摇旗带兵援救九江便是最好的证明。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刘能知道的很清楚,很多事情不需要陈越多吩咐。但是有一件事陈越需要弄清。

    “三皇子的事情你应该知道吧?”陈越问道。

    刘能点点头:“卫阳向我交代过。”

    上次陈越派卫阳迎接三皇子朱慈炯,却因清兵从山东出兵攻打淮安而功亏一篑,致使三皇子脱离了敌情司的掌握。在那以后,为了避免崇祯猜忌和不必要的麻烦,陈越命令把三皇子的消息悄然传给锦衣卫知晓,由锦衣卫负责搭救敌情司不再管此事。

    而现在崇祯病重,三皇子便是崇祯唯一的儿子,崇祯若是驾崩,三皇子便是继承帝位最佳人选,陈越不能再置之不理。

    而从现在所知的消息来看,锦衣卫营救三皇子并未成功,不知道是没找到还是怎的,毕竟山东现在是清军的地盘,驻扎着满清大量的军队。

    “你到南京之后,要立刻派出人手寻找三皇子,我给你权力可以从军中抽调精锐,必要的时候可和山东的吴平联系,让他派出军队接应。找到之后务必把三皇子安全带到南京。”陈越吩咐道。

    “属下遵命!”刘能答应道,然而脸色犹豫颇有些欲言又止。

    “怎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