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事情也是道听途说,未曾细辩。只是听说黄世良专断,闹得满朝文武心怀不满,上台不就的圣上想要收归权力,才导致了这样激烈血腥的冲突。黄世良也是该死,我辈晋人执政朝廷,怎能让一个宦官握在手中。可惜了圣上和清流党,此次政变之后元气大伤,恐怕很难恢复了。”
邓翰林对于朝中之事批判的最为激烈,在口无遮拦的江南士子面前,朝廷的血腥吹到江南已经了了然无声,那场千里之外的宫廷血腥也不过是市井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这么多慷慨激昂的读书人也不见得有谁联名上书控诉。
走了李当先,换了范希文,江南人的日子一样这么过。黄世良也是知道这些儒生翻腾不起什么波浪,索性充耳不闻,任他们骂去。
没听到什么高论,都是拾人牙慧的东西,陈仲卿有些意兴阑珊,其他两人也对上元佳节政变也不以为意。他们原本就是杭州城内的读书人,杭州三月花开春暖,想着坐船游历一番,政变是偶尔起个头引出来的话题而已。
邓翰林见其余三人对这个话题没有什么兴趣,就挑起了另外一个。头扭向陈仲卿,“仲卿贤弟,叫你一声贤弟无妨吧?”
陈仲卿低着头在摆弄面前的瓷杯,听到邓翰林开口连忙抬起头,笑着摆摆手,轻描淡写的说道,“邓兄年长于我,自然无妨。”
孙集热切的问道,“贤弟接下来有什么安排?”
“去拜访家父的一位朋友,此番前来游历杭州,还需要他老人家的关照一二。”
“如果时间不急的话,要不要跟我们去李兰亭大人的府上拜访一下?”
“嗯?”陈仲卿微楞了一下,表情古怪。
邓翰林误以为陈仲卿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随即又解释一通,“是这样的,李兰亭大人是杭州甲第门户,声望极高。此人深好舞文弄墨,喜欢以重金收购好词佳句。祥符二年时的状元郎就曾以一首《贺新郎》换取赴京赶考四十两银子。四十两银子嘛,我们不敢想,但想着写几句诗词换几两白银买酒喝,岂不美哉?”
邓翰林说到这里时,孙集笑得有些不自然,拿起酒杯挡住了自己的脸。病怏怏的魏洪山更是一副警惕的神情。看到这里,陈仲卿大体上也明白了什么,“邓兄盛情难却,但小弟才疏学浅,不曾作诗,此去李大人府上,恐怕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诗句。”
“无碍无碍。”
孙集听到陈仲卿说才疏学浅,不知他是自谦还是实话实说,立马补上了一句,咧着嘴说道,“何需仲卿老弟出手,我们三人就能手到擒来,你就在一旁看好戏就行。是吧,洪山?”
说完还朝坐在自己对面的魏洪山挤眉弄眼。
“咳咳,是啊,仲卿老弟,我们三人足矣,足矣。不用你,咳咳,出手,哈哈。”
魏洪山苍白的脸笑得有些勉强,他跟孙集两人一唱一和,显得格外配合,先断了陈仲卿接下来开口的念头。
望着邓翰林一脸的真诚,还有其他两位笑里藏刀的邀请,陈仲卿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行嘞,既然三位大哥都这么说,小弟自然要跟着去长一番见识。”
“好,哈哈哈哈……陈老弟,我就喜欢你这么爽快的人。”
爽朗的笑声回档在船舫二层,睡梦中的老贾被吵醒,擦了擦嘴角留下来的口水,翻了个身子忘了隔壁桌四人一眼,转身睡。
三月春风醉人肠。,**,:
第八章 望海潮()
最近签约编辑忙,昨天寄到的合同没改状态,估计今天应该能改了……我感觉我又立了个fg……
杭州的繁荣不下汴梁,车水马龙的街道,人来人往的拥簇,如烟的柳絮飘散过西冷断桥,层峦叠嶂的山峰与层层叠叠的楼阁遥相呼应,构成了东吴都会的繁华美景。
风流潇洒的文人墨客和驼背猥琐的老奴,构成了闹市街道上一副奇特的画面。陈仲卿跟随着邓翰林三人有说有笑,走过繁华热闹的青石板街道。两边商铺叫卖声络绎不绝。来往杭州之前已经打探过李兰亭叔父的宅邸所在,途中也向其他路人确认了他们所走是通往李府的路途才放心下来。
人心不古,自己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其他三人只是以为陈仲卿没见过世面,又私底下的嘲笑了一番。把陈仲卿汴梁而来那句话当作是吹嘘,实际上也是不知道从哪个小镇里走出的读书人。
陈仲卿也只是背手笑了笑,左顾右盼,不以为然,一副乡下人进城的好奇模样。
李府深宅大院,坐落在远离市井喧嚣的地方,朱红大门紧闭,一副门阀士族的气派模样,不下汴梁官宦人家。
为首的邓翰林深吸一口气,敲响了大门上的铜环。
紧闭的大门被打开,一个管家模样的家伙探出头,不耐烦的瞥了邓翰林等四人身着服饰一眼,最终目光定格在台阶下的老仆身上。大体上也明白了这群人是干什么的,装模作样的问道,“尔等有何事?”
“在下邓翰林,写诗一二首,想向兰亭大人讨教。”
说罢,从袖子里掏出三人临幸发挥的诗句,恭恭敬敬的递到对方手中。
管家不耐烦的接过三张宣纸,撇下一句老爷在忙,等着。就关上了门,留下一行人站在门可罗雀的大门外苦等着。
邓翰林回过头,无奈的摇了摇头,“大户人家,上门献诗的人多了,对我们这些名不经传的士子也没什么好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陈仲卿撇撇嘴,没有说话,他口袋里那封信比诗句更有效果,只不过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刻拿出手。
唯一看懂陈仲卿心思的老贾对少爷的玩笑不以为意,他还是坐在石阶上,嘴里叼着一根野草,默然的打量着空空无人的街道,对这些文人雅士的风雅,连名字都写的歪歪扭扭的他懒得去弄懂。
“咳~吐~”
浓痰粘在门口石狮子身上。不凑的是管家刚好回来,刚一脚跨出大门,就看见老贾吐痰的动作。
“你!放肆!”
管家看到老贾的举动脸色都变了,其他人也跟随着李府管家的目光投向正在伸懒腰的老仆。
老贾还莫名其妙的指了指自己,“我,我怎么了?”
“你,你知道李府这石狮子有多珍贵吗?弄脏了你赔得起吗!”
管家的愤怒看的老贾莫名其妙,立马把肩头上的行囊一甩,板着脸问道,“你家的破石头值几个钱?我就把痰吐上去了,你奈何得了我?”
眼见火药味越来越浓,陈仲卿连忙上前一步拦在两人面前,向管家低声下气的道歉,“家仆疏于管教,似乎我不对,还请管家看在我们几个访客的脸上,多多包涵。”
管家飞扬跋扈的高扬着下巴,抱着双臂靠在门槛边上,“你们算什么东西,李大人今天愿意接见是你们的福气,原谅他?也行,就地给我磕头三下,否则别想走过这道门槛。否则趁早滚蛋。”
李兰亭大人随便翻阅了几眼就把宣纸丢在一边,把老爷心思揣摩透的管家自然明白意思,抖威风也要看场合,要是遇到状元郎那样的经世之才,给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做。
陈仲卿拉下脸皮,上前了一步,语调里透露着一股寒冷的气息,“这么做有些过分了,管家大人。”
管家慢斯条理磨着指甲,抬起头冷笑着回答道,“过分?他要不磕头,更过分的事情都有。”
他把目光转向三人,孙集和魏洪山的表现出置身事外的态度,事不关己的把目光移向其他地方。而邓翰林眨了眨眼睛,示意陈仲卿别再刺激管家了。
气氛变得僵硬起来,陈仲卿的手伸入了袖口,准备拿出家父的书信狠狠的教训管家一趟,当他正准备发作时,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张管家,算了他们进去吧。这位老伯也是无心之举。男儿膝下有黄金,再说吐一口痰,总不至于要人下跪吧?”
陈仲卿回过头,一位穿着翠绿色襦裙的女子站在身后,面容姣好,明眸皓齿,她长得很漂亮,手足之间都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约气质,身边还跟着一个水灵的丫鬟,配合着小姐的步伐缓缓踏上台阶。
陈仲卿听到身后的孙集在小声的议论,“那就是李兰亭的女儿李如烟,长得真美。”
“听说杭州士子一睹芳泽,都快把李府的门槛踏破了。”
张管家见到女子之后立马转变了态度,谄媚的笑着说道,“好的,一切按照小姐的吩咐,小姐您慢走。”
进门之后,丫鬟坏笑着跟在李如烟的身边,笑嘻嘻的说道,“小姐小姐,我看刚才那几个书生都死命盯着你呢。可惜了,除了站在最后的那个,其他三人看起来没有半点配得上小姐的气质。”
李如烟伸出十指青葱,拍了一下丫鬟的头,笑着呵斥道,“小倩,不许胡闹。”
丫鬟吐了吐舌头,笑嘻嘻说道,“小姐才舍不得揍我。”
消失在门口的袅娜身影给陈仲卿一个台阶下来,管家让开一条道让陈仲卿四人进去,唯独老贾被留在门外,孤单的守着朱红色的门。
被管家带着穿过曲曲折折的走廊,来到李兰亭大人的书房。那个背对着自己的身影和记忆之中回想起来的已经大不一样了,即便是绫罗绸缎也掩盖不住沧桑和沧桑。
管家站在门外,小声的向老爷说道,“人已经带过来了。”
李兰亭转过身,看了四人一眼,点了点头,指着桌面上那几枚铜板,随口说道,“拿去吧。”
李兰亭的举动比施舍乞丐还要伤人自尊,
在场献诗的三人顿时变了脸色,李大人挥舞着狼毫,在白宣纸上挥舞泼墨,语气不耐烦的说道,“春蚓秋蛇,词不达意,句式不工,什么时候开始连杭州城内阿猫阿狗也安敢称自己是文人了?可笑之极。什么‘十年戎马愁断肠’,什么‘退隐庙堂归深山’,狗屁不通,今天见你们并不是因为你们写得好,而是想劝告在场的诸位几句,如果不想被杭州城的读书人当做笑话的话,下次写完之后直接将狗屁倒灶的诗词丢进废纸篓里。”
李兰亭嗅了嗅鼻子,自语道,“蜉蝣撼树,不自量力。“
被李兰亭羞辱了一番,邓翰林气的说不出话来,孙集和魏洪山脸色紫青,却又无可奈何。他们面前的李大人不单单喜好诗词,每年上元,中秋,端午的苏杭诗会评选都由他与几位前辈鸿儒一同操办,论江淮地区的影响力,李兰亭的才学独当一斗。被他骂拙略之作,就相当于宣判了死刑。
正当其他人进退两难之际,陈仲卿却趁势上前一步,丝毫不惧说道,“晚辈陈氏,斗胆向大人借笔墨纸砚,赋词一首。如果写得好,还请大人信守千金买诗词的承诺,如果写的不好,晚辈几人便不再烦扰李大人片刻。“
李兰亭回过头,盯着陈仲卿,年轻的后生眉宇之间带着某种熟悉的模样,似乎让他想起某个故人。最后慷慨的大手一挥,给后面的陈仲卿让出一条道。
“好,年轻人有魄力!虽不知你才学如何,但凭这份魄力,我给你一个机会。”
他指着桌上的笔墨丹青,说道,“要不就为老夫这幅杭州美景,题词一首。写好了重重有赏!写不好糟蹋了,统统给我滚出去!李某性情耿直,说到做到,还请你们不要嫌弃。”
李兰亭发话了,人都为陈仲卿捏了一把汗。
之前他们只记得陈仲卿说自己才疏学浅,不会出口成章。邓翰林拉着他的袖子,摇了摇头,示意陈仲卿别自讨苦吃。
他笑了一下,一如当初的平和。
“无妨。”
陈仲卿不卑不亢走上前,接过他手中的狼毫,卷起袖口,笔尖指向角落空白处。
他盯着摆放在书桌上那幅泼墨山水画,神韵俱显,将杭州城的繁荣,大运河的美景,统统囊括在这三尺宣州纸之中,淋漓尽致。
陈仲卿深吸一口气,下笔入木三分,妙笔生花,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词牌名。
望海潮。
三个字行云流水。
畅意淋漓的瘦金体跃然于纸上。,。请:
第九章 从汴梁而来的金鳞()
签约状态改了,开始双更啦,票头砸起来呗各位~~
第一更
“江南形胜,东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从陈仲卿下笔第一句开始,李兰亭就跟随着他每个方块字的落笔,轻念出声。
上阙一出,大气滂沱,李兰亭眉头一皱,往前偏凑挪动了两步,似乎想迫不及待的看到陈仲卿写下一句。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最后一笔笔走龙蛇,翩若惊鸿。
陈仲卿缓缓呼气,放下了笔。一首《望海潮》配合着那副杭州写意山水画,游走于纸间。
邓翰林三人挤在一边,他们也惊讶于陈仲卿的才学,之前还以为陈仲卿说自己才疏学浅是事实,其实对方明明在自谦!
一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已经赢过其他人太多,这种才惊艳绝的词他们如何落笔也追赶不上。
孙集表情尴尬,之前他还在嘲笑陈仲卿没有水平,现在难堪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原来自己才是不自量力的那个人!
不过接下来李兰亭说的话却让在场人瞠目结舌。
李兰亭的表情有些懊恼,嘴里喃喃自语,“差了,哎,真的差了。”
陈仲卿听到这句话,惊讶的神情在脸上一闪而过,他心里泛起了疑问,低下头重新审视了一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这的确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望海潮。
邓翰林也觉得奇怪,鼓起胆子开口问道,“晚辈斗胆问一句,不知道李大人觉得这首词哪里有瑕疵?”
回过神来的李兰亭摇了摇头,纠正刚才自己模棱两可的说法,叹息道,“老夫是说这副信手拈来之作,还配不上这首词。恐怕只有正道兄的笔墨丹青才能配得上这首望海潮。”
李兰亭当着一个后辈的面说自己的画配不上这首诗,这就不是自谦了,而是实实在在的褒扬,更是对陈仲卿才华的肯定。
邓翰林的心咯噔了一下,心里暗想恐怕从今往后,杭州又要出一位才子了。
站在李兰亭身边的陈仲卿听到正道这个字时,楞了一下,总觉得非常熟悉,但是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是谁。
此时李兰亭拿着画作,越回味越发觉这词的大气磅礴与意境的波澜壮阔,从第一句开始,杭州美景糅杂在笔墨之间,扑面而来,随后而来下阕勾勒描绘,配合着这幅画作,只是令人感到气贯长虹,令人身临其境。全诗便已将杭州风貌勾勒无疑,再配合上西湖美景,美不胜收。倘若端午佳节诗会,此词出手,恐怕杭州城内没有几个文人墨客不会感到自惭形秽。
“归去凤池夸……归去凤池夸……”
初看之下李兰亭还以为对方有求官之意,但听他的口音是开封人士时,便觉得这个话并没有太大的深意,或许他仅仅只是欣赏了一番杭州美景而已。
但是越回味越觉得好像哪里有说不透的地方。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李兰亭顿时开窍,他转过身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陈仲卿双手作揖,恭敬的行礼,“晚辈陈仲卿,来自汴梁,家父修书一封,托我带与兰亭叔父。”
李兰亭深吸了一口气,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听到兰亭叔父四个字他大概猜到了什么,迟疑的问道,“你父亲是?”
“家父陈安之。”
陈仲卿从袖口里掏出了书信,恭敬地递给了眼前一脸惊讶的中年男子。
恍然大悟的李兰亭没有立刻接过信,他大笑着拍了拍陈仲卿的肩膀,爽朗的笑声令人捉摸不透,“哈哈哈哈哈,有趣。原来是仲卿侄儿,合着你给叔父开了一场扮猪吃老虎的玩笑呢?上次见你还是五年前,没想到转眼之间长这么高了,方才根本就没认出你来,你进门可以直接报名字给管家,为何还要打着献诗的名混进来呢?”
陈仲卿自谦的说道,“都说叔父是杭州诗评四绝之一,侄儿斗胆想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更吃惊的还是站在一旁的三人,邓翰林瞠目结舌,孙集懊悔的直跺脚,如果知道陈仲卿是李大人的世侄,他一开始怎敢趾高气扬的在他面前夸耀。魏洪山捂着嘴,想要把咳嗽声压下去,只剩下喉咙里含糊不清的震动。
“没想到啊,世侄不单人长俊俏了,还才华横溢,你这首《望海潮》一出,恐怕今后写杭州美景的文人墨客,都不敢轻易的下笔咯……”
如果从普通人口中说出这句话,或许只会觉得在吹嘘。但是声名远扬的李兰亭口中说出,却无疑是天大的褒扬,甚至可能直接奠定陈仲卿在苏杭文人墨客之间的地位。邓翰林感到很羞愧,或许在他眼中,自己之前表现出来的夸耀和狂妄就如同一个跳梁小丑般不堪入目。而在戏台下不卑不亢的仲卿贤弟,才是真正渊渟岳峙的主角,耀眼的日月光辉,他们连作为萤火之光的陪衬资格都没有。
“叔父,世侄还有一个问题未曾请教。”陈仲卿指着书桌上的水墨丹青,笑着说道,“不知道这首《望海潮》值不值得一首《贺新郎》?”
李兰亭想起之前陈仲卿说过的千金买诗词,没想到自己挖了一个坑往里面跳,现在想反悔已经他苦笑着摇摇头,承认道,“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当然值得。”
“老刘,进来。”
“诶,老仆在。”方才颐指气使的刘管家麻溜的走进来,规规矩矩的站在边上,“老爷有何吩咐?”
“带他们三人去账房,取四十两银子,一子不少。”
“啊……”
李兰亭不知道方才门外的变故,面对刘管家的失态顿时面露不悦,他指了指陈仲卿,说道,“啊什么啊,还愣着干嘛,快去,还有吩咐下人准备几个菜,准备跟我侄儿叙一叙,快去!”
刘管家怯生生的抬起头,看见陈仲卿正在用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打量着自己。他现在悔的肠子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