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宁深吸口气,道:“大人主动提及此事,有什么安排呢?”

    蒯越笑了笑,说道:“本官不阻拦你前往青州,更会亲自安排你前往青州。”

    甘宁道:“原因?”

    蒯越回答道:“因为蒯家也会派人前往,本官的条件,你去了青州必须和蒯正相互帮助,这就是条件。很简单,也很容易达成,你可愿答应?”

    甘宁心中冷笑,没想到蒯家也要派人前往。不过,甘宁心中已经无比厌恶刘表,巴不得马上就离开。

    想都不想,甘宁道:“我答应!”

    蒯越脸上流露出笑意,朗声道:“和聪明人谈话,就是轻松。你下去等候我的通知吧,最迟三天,我会安排好一切,送你和蒯正离开襄阳。”

    “谢大人!”

    甘宁起身道谢,便告辞离开。

第292章 曹操的姿态() 
一篇《讨青州王炎文》,飞速在北方大地传开。幽州、冀州、长安、洛阳、兖州、青州、徐州等地,全都在议论陈琳撰写的这篇文章。

    兖州,昌邑县。

    曹操的案头上,摆放着《讨青州王炎文》。

    相比于袁绍、刘备、袁术等天下诸侯,曹操的文学功底最扎实,也最喜好文章。陈琳撰写的文章,辞藻华丽,旁征博引,语言对仗,一一历数王炎的罪过,将王炎贬得一文不值。

    在文章中,王炎完全成了逆贼。

    青州之所以动荡,是王炎造成的。

    冀州和青州开展,也是王炎一手造成。

    所有责任都推在王炎的身上,把王炎描写为十恶不赦的人。

    戏志才坐在下方,道:“主公看陈琳的文章,已经连看三遍,真有这么好吗?”

    曹操微笑道:“却是很好,文采斐然,处处透着灵性。”

    戏志才却轻轻摇头,道:“卑职仔细看了文章,却不觉得有多好。虽说陈琳的这篇文章文采华丽,可究其效果,也就让儒林士子讨论一番,对王炎的影响却是隔靴搔痒,意义不大。”

    曹操却是不赞同,道:“抛开陈琳的立场不谈,文章的辞藻华丽,批判王炎的罪过更是一环扣一环,堪称妙文。如此能人,如果能在本官帐下,那该多好。”

    戏志才苦笑,这大概是曹操的习惯了,喜好文章,更喜好人才。

    曹操话锋一转,又道:“青州和冀州开展,你认为兖州是否要涉足其中?”

    戏志才道:“主公趋向于王炎,还是趋向于袁绍?”

    曹操表情严肃,道:“其一,兖州和青州互为盟友,论立场,兖州该站在王炎一边;其二,相比于袁绍,王炎的势力更弱,更需要兖州的支援;其三,一旦青州被袁绍吞并,兖州同样危在旦夕。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故此,我认为不能坐视不管。”

    戏志才点头道:“主公的分析很正确,确实不能坐视青州被袁绍吞并,否则吃亏的是兖州。然而,卑职建议暂时不插手双方的战事。”

    曹操问道:“缘由!”

    戏志才分析道:“青州台面上的势力,确实是比袁绍弱。但王炎出道以来,历经大小战事,还未尝一败。而且冀州和青州还没有正式交锋,主公没有必要急于表态。等王炎派人来求救,或者青州的局势到了危在旦夕的时候,再参与其中不迟。”

    顿了顿,戏志才肃然道:“一旦主公表态支持王炎,兖州就可能面临袁绍的兵力,主公没有必要自讨没趣。”

    曹操点头道:“说得很正确!”

    戏志才继续道:“事实上,主公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做。兖州在主公治理下,蒸蒸日上。兖州平定,主公应当夺取豫州了。凭借兖州一地,主公难有作为。如今王炎和袁绍交锋,而董卓藏于关内,没有人掣肘主公,正是夺取豫州的大好时机。”

    曹操眼前一亮,道:“大军开进豫州,这样一来,兖州忙于战事,也有理由说明这一次却是难以支援王炎。这样,王炎也难以责怪。”

    戏志才微笑道:“主公,在下有预感,这一战可能会是袁绍失败?”

    曹操说道:“我也有这样的预感!”

    事实上,曹操和戏志才都更趋向于王炎,毕竟王炎是经历大战小战的,经验丰富。而且,王炎麾下的谋士武将,也并非泛泛之辈。

    ……

    青州境内,陈琳的《讨青州王炎文》飞速传开。

    文章一传出,无数人舆论纷纷,纷纷谈论陈琳的文章。在这时代,论文采斐然,陈琳是最厉害的之一。

    在文人当中,陈琳有很高的声望。

    正因为这样,文章一出,很快便引起了轰动。

    胡昭得到了消息后,忧心忡忡,拿着誊写好的《讨青州王炎文》,急匆匆往刺史府行去。到了府内,胡昭在书房见到了王炎。

    此时,王越、史阿正和王炎谈事情。。

    王炎接见了胡昭,问道:“孔明先生面色凝重,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胡昭将手中的文章递到王炎案桌上,禀报道:“袁绍让陈琳撰写了一篇文章,将主公骂得一无是处。主公,陈琳的文章传出后,对主公的影响颇大。”

    王炎笑了笑,却是不以为意,问道:“孔明先生有什么打算吗?”

    胡昭道:“卑职认为,必须采取措施反击。”

    王炎再一次问道:“青州境内,或者说本官麾下,文采上谁能压制陈琳?”

    胡昭轻叹道:“没有!”

    王炎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满不在乎的说道:“既然没有能在文采上压制陈琳的人,何必要自讨没趣反击呢?让人撰写文章反击,只会让陈琳更嚣张得以。最重要的是陈琳骂就骂了,我就当做是耳旁风,一边进一边出,丝毫不受影响。”

    胡昭皱起眉头,道:“可这篇文章,在青州影响很大。士人当中,影响更甚。”

    王炎道:“可曾影响军队?”

    “没有!”胡昭道。

    王炎道:“可曾影响官员?”

    胡昭道:“仍然没有,青州官员各司其职,不过他们忧心主公。”

    王炎大袖一拂,道:“既然军队和官员没有受到影响,那还担心什么呢?大多数的百姓大字不识,陈琳的文章对他们而言是对牛弹琴,效果不大。至于青州的士子,我只需要稍稍引导一番即可。陈琳的文章,不用管了。”

    当即,王炎抓起案桌上的书信,扔到胡昭手中道:“拿下去烧了,别碍眼。”

    胡昭闻言,只得退下。

    王炎看向王越,吩咐道:“王老,关于陈琳撰写的这篇文章,我不打算反驳的,打口水仗也没有任何意义。你下去后,立即派人煽动青州的士子,让他们站在青州的角度,为青州打抱不平即可。只要青州的士子站出来,事情就行了。”

    王越道:“主公放心,老朽一定完成任务。”

    王炎目光一转,又看向史阿,道:“招贤令发布后,有多少人来毛遂自荐?”

    史阿回答道:“至今,有三十六人。其中,二十五人是文人,十一人是武者。所有的人,都暂时统一安置在驿馆中。”

    王炎点点头,吩咐道:“你立即去安排,今天下午,我在府衙召见所有的文士。然后,我会在军营考校所有的武者。”

    “诺!”

    史阿答应下来,当即和王越下去准备。

第293章 闹事() 
府衙,大厅。

    宽阔的大厅内,端坐着一个个不同年龄的人。这些人当中,有的已经是白发苍苍;有正当壮年,眼神坚毅,自信从容;也有的初出茅庐,正式二十出头。

    所有的人,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谁都没有相互搭话。

    以至于,厅内静悄悄的,全无一点议论声。

    对在场的许多人来说,王炎发布招贤令,这是他们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抓住了,说不定就可以飞黄腾达。以至于他们看向彼此的眼神,都带着一丝的戒备和敌视。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不是队友,而是竞争的敌人。

    这些人中,蒯正赫然在其中。

    蒯正和甘宁从荆州北上,一路急赶,最终抵达了临淄县。

    此时,蒯正闭目养神,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在荆州蒯家宗族,蒯良作为家主,蒯越作为蒯家在外的代表,两人主持蒯家。即使蒯正有能力,却始终在蒯良和蒯越的阴影下。他不是没有想过离开蒯家独自发展,可脱离了蒯家的支持,他走的必然很艰难。

    如今的情况却截然不同,蒯家支持他在青州发展。那么,蒯家必然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只要他有足够的能力,就不会被埋没。机会摆在了眼前,蒯正不会错过。

    “踏!踏!”

    沉稳的脚步声,自大厅外传来。

    “刺史大人到!”

    洪亮的声音,骤然在书房外传来。

    灿烂的阳光照耀下,一道颀长瘦削的身影,大步行驶而来。此时正值午后,初夏的阳光金灿灿的,最是耀眼,而且阳光并不灼热。光芒照耀在王炎身上,他颀长的身影,映衬得高大伟岸,仿佛天神一般。

    阳光刺眼,蒯正只看了个大概。当王炎进入厅内,那相貌清晰的映入蒯正的眼中。见到王炎,蒯正心中忍不住赞道:“好一个丰神俊朗的人!”

    王炎走到首位,转身落座。他目光一一扫过麾下的众人,朗声道:“本官发布招贤令,意在抡才取士。在做诸公既然主动前来,那就表示有足够的能力。”

    众人一言不发,静待王炎说话。

    王炎顿了顿,继续道:“此次抡才,以才取士。故此,还有考验。”

    “敢问刺史,如何考验?”

    在大厅左侧第八排,一名气度雍容的中年人开口询问。

    王炎眼神平静,问道:“阁下何人?”

    中年人不卑不亢,回答道:“在下东海朐县糜竺!”

    王炎闻言,眼中骤然闪过一道精光,旋即又恢复了平静。王炎微笑道:“考验的标准很简单,此番取才,我会出一道策论题,由诸公答卷。所有的策论收上来后,由我评定。”

    看着糜竺,王炎的心中欣喜。

    糜竺是徐州首富,糜家更是和北方甄家齐名,是一等一的大商。糜竺作为糜家的家住,得知了招贤令后,主动来投,这对王炎来说是极大的喜事。

    虽然糜竺的文采不行,武艺不行,评价却不低。

    曹操评价糜竺:“偏将军糜竺,素履忠贞,文武昭烈。”《三国志》中,陈寿评价说“糜竺雍容风议,见礼于世!”

    不管是曹操,亦或是陈寿,对糜竺都称赞有佳。

    糜竺听完王炎的话,心中却是轻叹,也不再开口。

    论文采,糜竺远远比不上在座的诸公;论武艺,他可能更是垫底。他擅长的并不是文采,是经营之道,但糜竺却不可能让王炎单独出题,所以心中失望。

    王炎收回目光,沉声道:“策论没有固定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故此,策论题目公布后,诸位最好是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入手,写出最精彩的策论。”

    糜竺一听,心中又欢喜了起来。

    没有固定的答案,意味着他也有极大的机会。

    “来人,上笔墨纸砚!”

    王炎下令,顿时,大厅外早已经准备好的侍从鱼贯而入,将一张张精美柔滑的左伯纸摆放在每个人的案桌上,又将笔墨摆放整齐。

    待所有的侍从退下,王炎道:“诸位,策论题目为《论青、冀之战》,诸位思考后,请按照自己擅长的角度出发,各抒己见,谈一谈如何才能击溃袁绍。如果诸位认为青州必败,那没有必要写策论,当然,本官相信在做的诸位笃定青州会取胜。”

    众人闻言,脸上流露出一丝的沉吟之色。

    青州和冀州之战,早已酝酿许久,谁都看出即将开展。

    此时,王炎提出这个题目,相当有难度。

    王炎却不管众人心中的想法,继续说道:“答卷的时间为两个时辰,我想,两个时辰的时间应当足够了。”

    “现在,诸位可以动笔了。”

    王炎下令,但大部分人都没有立即动笔,而是拿起墨条,卷起袖子缓缓磨墨,思考该怎么样切入正题。

    一刻钟后,有人动笔了。

    两刻钟后,所有人都开始提笔书写。

    寂静的大厅,传出沙沙沙的落笔写字声,一个个奋笔疾书。王炎在大厅中巡视了一番,便走出大厅,把史阿喊到身前。

    史阿抱拳道:“主公有何吩咐?”

    王炎问道:“大厅中所有人的名单,拿一份给我。”

    “诺!”

    史阿当即去拿来,递到了王炎的手中。

    王炎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眼中喜色更浓,因为他在名单上,看到了荀家的人。来的人明教荀衍,字休若,是荀彧的三兄。

    在荀家诸人中,荀衍也是才华卓越,不过相比于荀彧、荀攸的名气,却差了许多。

    历史上,荀彧、荀攸效力于曹操,荀彧的四兄荀谌则效力于袁绍。如今,荀衍来了青州,显然是王炎展现出来的能力,已经引起了荀家的注意。

    除了荀衍和糜竺外,其余人的名字,王炎却是没什么印象。

    王炎问道:“史阿,这些人的底细都调查清楚了吗?”

    史阿回答道:“有的查证清楚,有的暂时没有查出详细的底细。”

    王炎眼神严肃,沉声道:“此次招贤,袁绍可能会让人捣乱。因此,这些人中,可能有袁绍的人,务必要查清楚,避免出现差错。”

    “不写了,不写了!”忽然间,不满的嚷嚷声在大厅响起:“听闻王炎礼贤下士,到了临淄县后,却被闲置了几天,现在还要写什么策论。这哪里是求才取士,没有半点诚意。”

    王炎剑眉一挑,转身就往大厅内走去。

    听着大厅中传出的声音,王炎知道摊上事儿了。闹事的人,必然是袁绍派来捣乱的,故意要搅乱王炎的计划。

第294章 杀鸡儆猴() 
“策论的内容是《论青、冀之战》,依我看,分明是王炎没能力解决袁绍,无奈之下,向我们征询意见。没能力也就罢了,但考评的标准也以王炎的意见为最终意见,实在是荒谬。”

    “王炎很厉害吗?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王炎真的很厉害,就不会惧怕袁绍,更不会遭到袁绍攻打。如果王炎认为答案错误,可事实上,写的策论恰恰又是对的,该怎么办呢?这根本就是荒唐。”

    大厅中,一个面容俊逸,眼神阴沉的人开口。

    他扔掉手中的毛笔,起身环视四方,显得非常激动,更把王炎贬得一文不值。

    王炎进入大厅,下令道:“扰乱秩序,罪不可恕。来人,将人轰出去。”

    “我看谁敢?”

    见士兵上来,邹虚猛然一喝。

    上前的士兵闻言,停下来看向王炎,等候王炎发话。

    王炎眼神冰冷,说道:“在青州境内,本官有什么不敢?”

    话虽这么说,王炎却明白如果蛮横的把人撵走,肯定会落得个恃强凌弱的评价。要拿下邹虚,必须堂堂正正,让邹虚无可辩驳。

    如此,袁绍才无法借此抨击他。

    王炎没有命令士兵强制带他出去,邹虚心中一下有了底气。

    面对王炎,邹虚深情骄傲,朗声说道:“世人都说王炎礼贤下士,如今看来,却是名不副实。你的礼贤下士不是出自真心,是装出来的。一个礼贤下士的人,会容不下批评的话吗?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只是说了刺耳的话,你就喝令爪牙动手,何其残暴!”

    言语锋锐,姿态更是嚣张。

    大厅中的众人见状,一个停下毛笔,观望王炎怎么处理此事。

    他们对王炎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听到的消息,没有真正见到王炎的处事风格和手段。邹虚突然起来闹事,正好能判断王炎的能耐。

    君择臣,臣亦择君。

    王炎挑选人才,而这些人才也同样要考量王炎的能力。

    王炎目光扫了眼周围,见众人一副期待的眼神,知道邹虚的事情处理不好,后果必定严重,至少会影响到他在所有人心中的印象。

    正当此时,史阿走上前。

    史阿的手中拿了一本书册,低声道:“主公,此人名叫邹虚,书册上详细记录了邹虚的情况。此人,是袁绍的人。”

    王炎接过来快速的浏览了一遍,面颊冷下来,目光更是冷峻无比。

    冀州!

    邹虚来自邺城!

    果然,邹虚是袁绍的人。

    王炎制止上前的士兵,询问道:“你叫邹虚是吧?”

    “正是!”

    邹虚昂着头,骄傲无比。

    此时面对王炎,邹虚心中很有底气,丝毫不觉得王炎能把他怎么样?

    王炎说道:“你三十出头,来青州之前,在何处高就?”

    邹虚双手背负在身后,朗声回答道:“在下来青州之前,隐于冀州,闭门读书。之所以入世,是听闻你礼贤下士,没想到耳闻不如见面,今日一见,大失所望。”

    “隐士?哈,说谎还真的不眨一下眼睛。”王炎讽刺道:“我怎么听闻,你之前是效力于袁绍呢?”

    邹虚剑眉一挑,眼中流露出不可思议神色。

    来青州前,他的确在袁绍麾下任职。只是,邹虚官职卑微,仅仅是一个校书郎,手中无权无势,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他的情况,王炎竟然了解,太不可思议。

    “不对,这是以言语诈我,不可轻信。”

    邹虚心中一动,一下又踏实了下来。

    哼了声,邹虚沉声道:“王炎,在下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来青州之前,在冀州隐居,并未入世。你实在是没有必要将责任推卸在袁绍身上,何必呢?你这样污蔑,我成了袁绍的人,显得袁绍心思叵测,你反而没有了责任。”

    王炎道:“不见棺材不掉泪!”

    邹虚心中略微紧张,却道:“在下陈述的都是事实!”

    王炎看着手中的书册,道:“初平二年,袁绍入主冀州,你毛遂自荐,进入袁绍的麾下。可惜的是,袁绍只是任命你担任校书郎。其后,一直担任校书郎,并未升迁。”

    王炎眼眸中流露出一丝冷厉,道:“本官的话,可曾有假?莫非,还要说一说你家中有几个妻妾,有几个儿女吗?”

    提及儿女,邹虚心中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