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炎话锋一转,沉声道:“诸葛玄听令!”

    “卑职在!”

    诸葛玄起身,来到厅中躬身行礼。

    此时的诸葛玄,身上还兼任齐国的国相一职。在诸葛玄看来,他此番调整的概率不大,毕竟已经担任了齐国相,再往上调整也不好调整。

    王炎沉声道:“本官和你也是相识于阳都县,自阳都县开始,你协助胡昭处理政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阳都县,为青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玄闻言,神色却是愈发的谦卑。

    王炎眼神肃然,继续说道:“本官任命你为簿曹从事,并兼任齐国相,望你能尽职尽责,不负厚望。上前来接令。”

    簿曹从事,掌管钱粮簿书。

    王炎将簿曹从事一职交给诸葛玄,可以说,已经将钱袋子和粮仓交给了诸葛玄。

    虽说簿曹从事的权利比不上青州别驾,却又无比的重要。

    诸葛玄上前两步,接过任命书后,又主动的后退两步,道:“主公放心,卑职必定不负主公厚望。”

    王炎又道:“贾诩听令!”

    “臣在!”

    贾诩神色如常,起身来到书房中行礼。

    对于官职,贾诩倒是看得很淡,他最看重的是王炎对他的重视程度。纵然王炎不给于他一丝一毫的官职,只要王炎信任他,这就足够了。

    王炎道:“文和,本官和你相识于洛阳,一路走来,仰仗你献计献策,才让本官能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这一位置。你不冲锋陷阵,但却功在青州。”

    一番评价,令贾诩心中感激。

    贾诩道:“主公谬赞,臣愧不敢当。”

    王炎轻轻一笑,道:“今日,本官任命你担任青州治中。上前来接令。”

    “谢主公!”

    贾诩心中也是激动不已,上前接过任命书,而后才退下。

    治中一职,全称是治中从事史,也称作治中从事,是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位仅次于别驾。

    贾诩担任治中一职,换句话说,可以说是青州的第三号人物。

    王炎又道:“郭嘉听令!”

    “卑职在!”

    郭嘉脸上也没有丝毫随意之色,反而是申请严肃。

    什么时候该嬉笑,什么时候该严肃,郭嘉能分清楚。

    王炎微笑道:“你我相识,是戏剧性的认识。能有奉孝相助,是本官的荣幸。奉孝之谋,算无遗策。”

    算无遗策,四个字,足以表现出王炎对郭嘉的欣赏。

    郭嘉道:“主公谬赞,郭嘉惭愧。”

    王炎眼神严肃,沉声道:“本官任命你为青州军师,此军师,乃是青州之军师。上前来接令。”

    相对来说,郭嘉的职务变化不大,仍然是军师。

    郭嘉微微一笑,上前接过了任命书,然后恭敬的行了一礼,便告谢退下。

    此时,王炎麾下,便剩下典韦、史阿、王越和管亥三人。

    王炎沉声道:“典韦听令!”

    “末将在!”

    典韦起身,抱拳行礼。

    王炎沉声道:“典韦,本官和你相识于微末。因为你在,本官安全无虞。有你,本官能放心。自即日起,由你出任虎贲中郎将。上前来接令。”

    相比于典韦原来的都尉一职,典韦官职再一次往上提拔。只是,做的事情依旧不变,仍然是以保护王炎为主。

    典韦接过任命书后,抱拳道:“谢主公!”

    答谢过后,典韦便躬身退下。

    王炎沉声道:“王越、史阿听令!”

    “卑职在!”

    王越和史阿同时起身,两人都走到书房中央,恭敬的行礼。

    王炎目光看着两人,说道:“一直以来,都是你们二人负责收集打探情报。这一事情,相当的不容易,辛苦你们了。”

    王越和史阿闻言,连忙道不辛苦。

    王炎继续道:“关于你们的安排,本官拟定,在英雄楼的基础上,重新设立情报部,由王越出任部长,史阿任副部长。你们二人,只属于本官。除此外,你们还有一个权力,监察青州官员。这一职责重大,希望你们能尽心尽力。接令吧!”

    “谢主公!”

    王越和史阿闻言,上前接过各自的任命书,而后便退下。

    王炎的目光落在管亥身上,道:“管亥,本官任命你为猛虎将军,暂时协助本官训练士兵,搭理军营。接令!”

    “谢主公!”

    管亥心中,一阵激动。

    虽然他的官职提升并不明显,但他协助王炎处理军务,那边相当于是近臣。能呆在王炎身边的人,到最后都是得到了极大的好处。

    管亥接过军令,便主动的退下。

    王炎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众人都职务都已经安排妥当,便尽快熟悉各自职务,然后安排好一切。时间不等人,很快,青州便要面临一场硬仗了。”

    众人应下,便各自退下。

    自此,王炎麾下的班底便又重新搭建起来。

第290章 招贤令() 
王炎麾下的人员任命后,他终于稍稍轻松了下来。

    政务,有胡昭分担。

    军务,有管亥协助。

    虽然手中的事务依然很多,但至少不再像刚回到临淄县的时候那么忙,能有了休息的时间,也有时间思考接下来的安排和打算。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和袁绍一战已经不可避免。

    然而,王炎的实力相比于袁绍,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论人才,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名望,招揽了沮授、田丰、审配、郭图等一大批谋臣,更有颜良、文丑、张颌等良将,可谓是人才济济,从不缺乏人才。

    论钱粮,冀州地域辽阔,沃野千里,粮食无数。除此外,袁绍更有冀州首富甄家大力协助,可谓是钱粮丰足,不愁粮食和钱财。

    论兵源,冀州人丁兴旺,兵强马壮。反观青州,由于连年的战乱,使得青州民生凋敝。即使王允上任后,不断改变青州困境,但青州的实力和冀州相比,仍旧相差一大截。

    冀州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青州。

    王炎想打赢这一战,不可能仅仅是嘴上说,要做大量的准备。

    刺史府衙,书房。

    王炎、贾诩、郭嘉、胡昭、诸葛玄分别落座。王炎目光扫过几人,朗声道:“现阶段,各方面的事宜都在进行中,但还有一项事务需要推进。”

    诸葛玄心中不解,问道:“什么事情呢?”

    王炎道:“人才!”

    一句话,道出了青州眼下最大的问题。青州虽然贫困,但粮食、钱财、兵源都可以凑出来,可以想办法解决,唯独人才不是轻易能招揽到的。

    王炎眼神肃然,道:“关于人才的缺乏,我拟定发布招贤令,广招人才,收为己用。”

    胡昭接过话问道:“主公要招贤纳士,但标准是什么呢?招募的人群,是只针对士子呢?还是囊括寒门士子?或者,以德行为标准?”

    关于这一点,王炎早已经考虑清楚。

    王炎直接吩咐道:“招贤令的标准,不论出身、不论德行、不论相貌,以才取士。”

    胡昭皱眉道:“如此,恐怕会引起非议。”

    诸葛玄接着说道:“自古以来,招贤纳士,自然是招募德才兼备的人。德和才,以德为首,才能次之,才是正道。一旦招贤令以才取士,恐怕主公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攻讦。尤其是冀州袁绍,更要煽风点火。”

    王炎说道:“无妨!”

    贾诩开口道:“其实,孔明的担忧没有必要。乱世中,以武为尊。只要自身的实力足够强,便不惧其他的非议。而且,青州人才缺乏,必须要大量的人才填充。再者,官员的德行即使不够,但运用得当,也不会有问题。我赞同主公的建议,以才取士。”

    胡昭道:“既如此,我马上拟定招贤令。”

    郭嘉微微一笑,道:“主公发布招贤令,还是有准备,有可能招揽不到合适的人才。”

    王炎道:“这一点,我早有准备。”

    众人商议了招贤令的内容,又谈论了其余的各项事宜,便各自去执行。

    一天后,临淄县公布了招贤令,在临淄县掀起了一股风波。王越、史阿负责的情报部,很快就把招贤令的内容通过信鸽传递的方式,传递到各郡各国。

    短短几天时间,招贤令就在青州传开了。

    整个青州,议论纷纷,无数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

    这一股风潮,更是往周边各地蔓延。

    天下各州,都知晓了青州招贤纳士的消息。

    冀州,邺城。

    州牧府,府衙。

    袁绍在书房召见郭图,道:“王炎在青州发布招贤令,必然是为这一次交战做准备,你有什么办法阻止?”

    郭图道:“主公要阻止,其实很简单。”

    “如何应对?”袁绍问道。

    见郭图说很简单,袁绍的心中,便放松了许多。

    郭图自信从容,缓缓道:“主公帐下陈琳文采斐然,只需让陈琳撰写一篇文章讨伐王炎,便可以消除王炎招贤令带来的影响。同时,主公帐下的钱粮基本就绪,在攻打青州之前,也需要一个攻打青州的理由。现在让陈琳撰写文章讨伐王炎,正好合适。”

    袁绍欣喜道:“言之有理,此事,你立即处理。”

    “诺!”

    郭图点头应下,便马上去执行命令。

    东莱郡,黄县!

    在王炎执政期间,东莱郡境内的贼匪基本已经绝迹,早已没有了贼匪作乱。跟随太史慈落草的人也全部解散。

    院子中,太史慈正在替老母亲劈柴。

    春夏之交的时节,天气凉爽,太史慈穿了件单衣,手中斧子不断落下,一截截木头被劈成两半,散落在地上。劈完后,太史慈看向母亲,道:“娘亲,儿子再去挑些水回来。”

    张氏摇头道:“水缸的水再吃两三天都没有问题,不用去挑水。”

    太史慈又道:“那儿子去山中打猎,猎些野味儿回来。现在正值春夏之交,山中的野味儿都出来了,正好合适。”

    张氏道:“昨天你才猎到一头野鹿,够吃十天半月的。”

    太史慈想了想,道:“儿子再去看看其他的!”

    张氏沉声道:“你坐下!”

    太史慈见状,只得依言坐下。见张氏神色严肃,他心中惴惴不安,说道:“母亲,儿子是哪里做的不好,惹您生气了吗?”

    张氏道:“你很好,没有让娘生气。”

    太史慈道:“既如此,娘亲为何……?”

    张氏说道:“你八尺男儿,学得一身武艺,却整日在家劈柴、挑水、洗衣、做饭,做女人做的事情。太史家的男儿,整日做这些事情,娘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太史慈道:“娘亲,儿子……”

    张氏又道:“娘听村里的人说,王大人已经是青州刺史。现在,王大人在青州各国各郡发布了招贤令,难道你还不打算去吗?”

    太史慈说道:“儿子还在考虑!”

    “考虑,你要考虑到什么时候呢?”张氏勃然大怒,大声道:“上次你拒绝了王大人的招募,现在你打算考虑到什么时候呢?”

    顿了顿,张氏直接道:“不用考虑了,直接去。这次前往,也不要拿着昔日王大人给你的印绶官服。哼,时隔这么长的时间,再拿也没用。”

    太史慈挠挠头,却是有些不情愿。

    张氏说道:“你再不去,就不要回来见我了。老身询问了城中的人,听说王大人要发兵和袁绍交战了,你现在去正好合适。”

    太史慈没想到自家母亲为了他,打听得这么清楚,心中惭愧不已,道:“娘亲放心,儿子这就去临淄县。”

    张氏脸上流露出笑容,道:“好,好,这就好。”

第291章 锦帆贼甘宁() 
荆州,位于豫州之南,扬州之西,益州之东。自荆州出发,北可通豫州、兖州,西可进巴蜀,是纵横东西、横贯南北的要害之地。刘表赴任荆州后,凭借自身威望,以及荆州世家的辅佐,很快便荡平了荆州的宗贼。在刘表的治理下,荆州文风鼎盛,百姓更是安居乐业。

    相比于北方烽烟四起,荆州却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襄阳城,州牧府。

    刘表身穿锦衣华服,正襟危坐,正和蒯越、蔡瑁议事。

    蔡瑁神色严肃,道:“主公,王炎发布招贤令,消息已经在荆州传开。在下认为,此事必须慎重处理。”

    刘表问道:“你有什么建议?”

    蔡瑁说道:“自王炎崛起以来,短短时间,便成为青州刺史。此人的能为,相当不简单,不可不防。卑职建议暗中派人传递消息,揭露王炎的不堪事项,破坏他的形象,让荆襄士子死心。如此一来。主公既不会得罪王炎,也不会影响主公的声望。”

    蒯越一脸赞同神色,道:“在下赞同蔡军师的建议,唯有诋毁王炎,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荆州人才的损失。一旦荆州的人才去了青州,无形中便削弱了荆州的实力。”

    刘表点头道:“道理是不错,可这样做,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反而会影响荆州的声誉。我荆州文风鼎盛,不是靠阻拦士子取得成功,而是真真切切依靠荆州的吸引力。如果本官搞阴谋诡计,天下的士子会认为,本官治下,不是他们向往的圣地。”

    蔡瑁蹙眉道:“主公,难道坐视不管吗?”

    蒯越道:“主公,请三思!”

    刘表大袖一拂,沉声道:“此事不用再议,也不需要再考虑。愿意留在荆州的人,始终会留下。不愿意留下的人,不管怎么挽留,最终都会离开。”

    蔡瑁和蒯越相视一望,神色无奈。

    两人劝说无果,便各自退下。

    走出州牧府,蔡瑁看向蒯越,语气凝重的说道:“异度兄,主公不采纳阻拦的建议,这事儿你看怎么办?”

    蒯越无奈摇头,道:“主公决定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办法,按照主公说的办。”

    蔡瑁轻叹了口气,踏上自己的马车离开。

    蒯越乘坐马车回府,他来到书房,便立即派人去请蒯良到书房议事。

    不多时,蒯良也来到书房。

    蒯良说道:“异度,你匆匆找我,有什么事情?”

    蒯越回答道:“今日,蔡瑁得到了王炎发布招贤令的消息。蔡瑁向主公提出建议,请主公暗中派人散布不利于王炎的消息,让人诋毁王炎,以阻拦荆州士子前往青州,可主公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担心名誉受损。”

    蒯良轻轻一笑,道:“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有什么打算?”

    蒯越道:“主公的为人,兄长早已看清楚。主公是守城之主,在盛世中,是治世的能臣。但这是乱世,恐怕主公难以立足。现在天下已经出现乱象,弟认为,蒯家也当早作打算。”

    蒯良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蒯越身子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道:“弟认为,应当派遣蒯家的人前往青州。兄长和我不可能离开荆州,却可以挑选另外的人。”

    蒯良听了后,仍是没有表态,只是问道:“你挑选的人选呢?”

    蒯越回答道:“蒯正素有能力,可以让他前往。再者,蒯正至今还未做官,他还不为人知晓。他去了青州,主公不会有所察觉。”

    蒯良闻言,却是陷入了沉默中。

    蒯越道:“兄长,事关蒯家的长久,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蒯良问道:“二弟,你就认定王炎了吗?”

    蒯越想都不想,直接道:“自从王炎做官后,虽然也遇到困境,但他步步高升,年纪轻轻已经是青州刺史。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犹豫的呢?我认可,可以把他作为一个选择。”

    蒯良道:“既然你认定了王炎,就按照你的办。”

    “有了兄长支持,我更踏实了。”

    蒯越心中欣喜,已经考虑怎么安排了。

    事实上,一个底蕴深厚的世家,不会把家族所有的力量绑在一个人上。三国中,荀家是如此,诸葛家是如此,蒯家也不例外。

    蒯良说道:“既然想在王炎麾下立足,仅仅派遣蒯正前往,意义不大。毕竟,蒯正势单力薄。甘宁到了荆州后,不受主公的重用,至今还在你麾下。既如此,你便替甘宁指一条明路,让他和蒯正一起前往。两人一文一武,相互帮助,更容易在王炎帐下立足。”

    蒯越眼前一亮,道:“兄长英明,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甘宁被安置下来,可主公一直没有任何说法,他心中肯定也有想法。”

    “来人!”

    蒯越喊了声,一名侍从便走进来。

    蒯越吩咐道:“你去请甘宁,我在大厅等他。”

    “诺!”

    侍从离开书房,蒯越也拱手向蒯良告辞,往大厅行去。蒯越在大厅中等待,时间不长,甘宁大步行来。甘宁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双目更是炯炯有神。

    见到蒯越,甘宁抱拳道:“末将甘宁,拜见大人。”

    蒯越道:“不用多礼,起来吧!”

    甘宁起身,在厅中落座。

    蒯越微微一笑,说道:“王炎在青州发布招贤令,兴霸有什么打算?”

    甘宁心中咯噔一下,不明白蒯越的意图。

    事实上,王炎在青州发布招贤令的事情,他也听说了。来到荆州后,甘宁始终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碌碌无为。得到了招贤令的消息,甘宁心中有所意动,他正打算要不要前往青州,蒯越却在这时候询问他有什么想法,令甘宁心中警惕。

    甘宁说道:“王炎发布招贤令,是王炎的事情,和末将无关。”

    蒯越轻轻摇头,道:“在我面前,兴霸不用遮掩。你是聪明人,应当明白自己的处境。我也不隐瞒你,关于你的任用,我曾向主公提及,希望主公重用。但主公说你为人粗鄙,水贼出身,因为你主动来投靠,主公不好拒绝,所以将你安置在我麾下。”

    甘宁闻言,面上没有变化,却握紧了拳头。

    无边的怒火,在心中滋生出来。

    甘宁之所以投靠刘表,是因为听说刘表礼贤下士。没想到刘表竟认为他粗鄙,更厌恶他曾经作为水贼的身份。

    甘宁深吸口气,道:“大人主动提及此事,有什么安排呢?”

    蒯越笑了笑,说道:“本官不阻拦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