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克松有胆量!他派我一个人去,到时无法同国内联系,他不怕我把阿拉斯加卖掉!”但是,1971年10月16日的第二次中国之行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准备4个月后的尼克松总统的访问,总统把自己的旅行班子“空军一号”和私人驾驶员艾伯塔齐上校一起交给了基辛格。这次飞行应当算作“空军一号”的第一次中国之行。飞行路线是从华盛顿横越北美大陆,然后经夏威夷、关岛、上海,飞抵北京。这可算是4个月后尼克松访华的一次试航,一次没有总统的“空中白宫”飞行。

Number:3557

Title:德克萨斯州的绑架案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匪徒把他放进一个薄木箱中,埋在地下。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越来越微……

  一

  “如果你不给他们7万5千块钱,他们就要杀死我。这些人是当真的。”接着,卡嗒一声,电话挂断了。

  对贝布科电子工业公司创办人兼总裁鲍康来说,电话挂断后的嗡嗡声就是焦灼等待的开始。他是在1982年9月23日星期三,在德克萨斯州拉马克市他的办公室中接到这个电话的。电话中传来的是他21岁儿子迈克的微弱声音。鲍康听得出声音是用录音带事先录好的。他只听清了其中一两句,接着就是那句令人寒心的话:“这些人是当真的。”

  鲍康知道他儿子被人绑架后,竭力保持镇静。他走到办公室外面,问他的女儿兼秘书莎莉知不知道打电话来找他的人是谁。莎莉说是个男人。然后,鲍康把公司的几个高级职员叫进去,告诉他们迈克已被绑架,叫他们假装若无其事,照常工作,而且不可告诉任何人。

  鲍康在回家准备告诉迈克母亲的途中,脑子一直在打转,但想来想去总离不开贝布科公司一个在那年春天辞职的推销员怀特。鲍康早就认为这个人靠不住,既象骗子,又爱好玩枪,而且喜欢自称为“雇佣兵”。

  忽然间他想通了。鲍康对他们开口索取7万5千元赎款一直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要这个数目?为什么不要三倍的款额?他记得早几个月前,他卖掉了一些地产,得款8万元。怀特知道这种交易,他一定以为鲍康手头有这笔钱可以动用。于是,鲍康确信绑架他儿子的人是怀特。

  二

  头一天晚上9时30分,迈克在距离他父亲工厂11公里的圣大非市一个住宅区内他的独身住宅中看电视。他听到三下敲门声,开门后即看到一只左轮手枪的枪口正指着他。握枪的人蓄长发,年龄和他差不多。后面的一个人则头发乌黑,手握猎枪。他们强迫迈克走进厨房,把他的两手绑起,眼睛蒙住,并用一块阔胶布把他的嘴巴贴牢。然后,他们把他带到外面,推到他自己货车的驾驶座上,随即开车离去。他们驾车经过休士顿市,再向北行驶约半小时,到达一个废弃油田中的荒僻林地。在那里绑匪叫迈克对着录音机说两段话。第一段是:“爸爸,我有了麻烦。这些人很凶。如果你不给他们7万5千块钱……”

  第二段话是指示:“开车到休士顿市东面的圣哈辛托纪念碑。乘林治堡渡轮渡过海峡,沿着公路开车到第10号州际公路上的米涅曼食品市场,在市场的停车场电话亭旁边等候电话。”

  录音完毕后,两个人把迈克推过一片空地,走到一个坑洞旁边。坑底有一个不很结实的夹板木箱,两米半长,60厘米宽,35厘米高。其中一人说:“我们给你半条面包,一塑料瓶水。安静地等着。如果一切顺利,我们过两天便会回来放你出去的。”

  他们逼他仰卧箱中,盖上箱盖,塞进四根两厘米口径的塑胶管作通气管,然后用土把坑填平。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再在埋藏地点上散放着一些旧车胎。接着,他们便开车离去了。

  鲍康把坏消息告诉妻子格兰德后,便打电话给圣大非警察局长蓝默。蓝默在10分钟内到达,向鲍康详细询问一切,而鲍康亦提到他对怀特的猜疑。蓝默让他回到工厂去等候消息。蓝默回到警察局之后,立即通知联邦调查局。

  鲍康在前往途中,绕道到迈克的住处,他看到院子里空空如也,断定绑匪是用迈克自己的货车把他架走的。他大为愤怒,于是回公司去看了一看后,就到一家运动用品店买了两盒他的猎枪所用的子弹。他把子弹装在枪上,放在汽车行李箱里,然后离家开车到怀特在休士顿的拖车活动屋。他后来说:“如果迈克的货车停在那里,我就要把那个地方所有的人都杀光。”

  可是货车不在那里,因此鲍康只好留下来等候。结果始终没有人来。最后到了下午5时左右,他开车到附近一家商店,打了个电话回工厂。电话接通后,联邦调查局的一名探员和他说话,态度非常坚决,叫他一定要留在那里,立刻会有探员来护送他回家。

  原来,联邦调查局已联同当地警方,接手处理此案。鲍康家中将会有探员日夜留守。在工厂中,一队执法人员已设立了一个指挥部。

  三

  在北面130公里外的孤独埋藏坑中,迈克发觉可以扭动身躯,从仰卧变为俯卧。在这个位置上,他又发现箱头没有钉紧,边上露出一条狭缝。于是,他推动箱头板,越推越松。等到把箱头的木板推开,以致箱盖和上面的泥土都压下来时,他只有贴着肚皮用两肘支撑。幸好,他还来得及用一片木头把箱盖撑住,才不致被重物压住。可是,这时他伏在那里已不能再转身了。

  四

  第二天星期四,清晨4时30分,鲍康家中的电话铃响了。他听到的还是那个录音带上迈克的声音。但是这一次鲍康答话了,他大声说:“告诉我怎样交钱。”录音带放完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在电话里说:“给你两天时间把钱准备好。”随即卡嗒一声把电话挂断。这次讲话只25秒钟,因此联邦调查局人员没有足够时间追查电话从何处打来。同时,他们仍未获得如何交款的指示。

  鲍康那天回到工厂设法办事。象平常一样,他不断接到推销员和工程师打来的电话,但没有一个是他所期待的。午后,他和执法人员一起去提取赎款。他们用总值5000元的10元钞票,裹着一堆假钞票,打成一包,包中心是一具电子追踪音响器。

  最后,在星期五晚上,电话打到了鲍康家中。有个男人的声音叫鲍康到工厂去等候指示。”

  执法人员立刻做好周详准备,原因是工厂是个极好的埋伏地点。担任保护鲍康的两个探员给他穿上防弹背心,上衣口袋中放一具录音机,衬衫口袋中放一具无线电传声器。如果鲍康走得太远,别人听不到他的声音时,他就要对着传声器说话。

  他们开车到达工厂后,探员立即跑进里面,开了电灯仔细搜查一番,然后才让鲍康进去。

  到了晚上10时30分,电话铃响了。鲍康拿起电话,听到录音带上迈克的声音:“开车到休士顿市东面的圣哈辛托纪念碑……”

  听完指示后,鲍康重口说道:“嗨!我要和我的儿子说话!你们要的那笔钱我已经准备好。迈克在哪里?”可是,电话又断了。

  这是鲍康一生中最长的一夜。他开车到纪念碑前登上渡船,而探员则用睡囊遮掩蹲伏在他汽车后座的地板上。汽车后座有一具无线电对话机,使车上的探员可以和其他在汽车上、侦察飞机上以及追随渡轮的快艇上的调查局人员保持联络。

  他们开车到达了指定鲍康等候电话的食品市场。市场的停车场旁边有四个电话亭。鲍康挽着装钱的手提包走下车时,其有一个电话亭的电话响了。一个人的声音说:“是鲍康吗?开车上10号州际公路,往西走,在乌瓦尔得街出口的艾克森加油站停下来。在那里的两个电话亭旁等候指示。”

  鲍康在乌瓦尔得街口的加油站电话亭旁停了车。这一次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开车回食品市场去,停在电灯下面,把汽车门全部打开前门、后门和行李箱盖通通打开。再等候指示。

  现在鲍康必须单独行动了。半夜2时过后不久,他让两名探员下车,独自开车到食品市场去。到了市场后,他把发动机关掉,把车门全部打开。一直在那里等候。到了凌晨5点钟,他看见一个黑影在停车场旁边移动。那是一个联邦调查局探员,他对鲍康说:“告吹了。他们几分钟前打电话到你的家里,说今天晚上不来了。”

  五

  星期六晚,有两个人走到活埋肉票的地点。他们用手电筒照射通气管时,听到迈克非常微弱的声音:“我的水喝光了。再给我点水吧。”但那两个人竟然不顾而去。

  尽管联邦调查局全力查缉,希望却越来越微。然而,正如这类案件中间会发生的情形一样,一个与联邦调查局行动全然无关的破案机会却出现了。星期日半夜12时30分,休士顿市东面65公里的蒙哥马利郡警察局接到一个当地居民打来的电话,报告有一辆可疑汽车停在没有灯光的杂货店前,警员霍尔及奥尔两人前往查看。他们到达时,看到一个黑头发的人站在一辆破旧汽车旁边,用塑胶瓶从自来水龙头取水。那人对霍尔说,他在林中宿营,需要补充饮水。奥尔用手电筒照了照汽车里面,忽然大叫:“小心!前座有把手枪!”

  他们给这个人搜过身后,再搜查汽车,结果在后座上发现一把猎枪,在行李箱中找到一把半自动手提机关枪、一袋枪弹、一具录音机以及电线和绳索,还有一个公事包,里面有一本具名怀特的护照。这个名字对这两名警员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迈克被绑架的事。他们抓到的疑犯自认名叫康纳利。他的口供是这样的:他遇到两个人,那两个人给钱叫他替他们的营地取水。他不知道营地在什么地方,不过他们答应会回来接他。在他解释时,警员在车座间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好几句驾车路径指示和等候电话的命令。其中一句说:“你可以再看到活着的迈克,只要……”

  霍尔和奥尔用对话机和警局调度员通话,请他对怀特这个人作全州核查。他们很快就得到回答:南部正在通缉怀特,他是一件绑架勒索案的疑犯!两名警员把康纳利带回警局落案时,从无线电中听到另有警员发现林中有营火。他们赶到现场,看见两个疑犯已被拘捕,一个是长发有须的男人,名叫奥勒,另一个是年轻女人,名叫威廉斯。怀特则不见踪影。

  在霍尔盘问之下,奥勒承认怀特当天晚上曾在营中。霍尔不知道被绑架肉票的名字,只知道勒索纸条上写着“迈克”,所以在盘问疑犯时多半靠吓唬手法。他说:“奥勒,你听着!我们知道你们抓了迈克。看来怀特已经跑掉,而让你背黑锅。在我们这方面说,你就是绑匪。如果被绑的人有什么三长两短,你就会被控以谋杀罪名。”

  这一阵吓唬发生了效用。奥勒带领警方人员前往一个废弃油田的中央。在天色未明的寒冷清晨中,霍尔走出车外喊道:“迈克?”接着,他听到一个低沉微弱的声音。他再喊了一次,但回答的声音亦只是隐约可闻。于是,警员们赶快用手挖土,终于找到了一个坑洞。霍尔将手臂尽量伸下去。他感觉到有只手握住他的手腕,紧紧不肯放开。

  六

  那天早晨7时30分,鲍康听到他家的前门有人打开。蓝默局长走进来对他说:“我们已经找到迈克了。”跟着,他派了一辆警车送鲍康夫妇到蒙哥马利郡法院,聆听他们儿子被活埋的经过。迈克的体重减轻了10。5公斤,但除了虫咬和失水外,别无损伤。几分钟后,刚洗过澡的迈克穿着警察连身工作服走了进来。

  经过与家人欢欣重聚之后,迈克即先后向执法人员和新闻记者叙述被活埋的经过。他用平稳的声音说话,忆述他在箱盖开始压下来时的惶恐。后来他又想到万一下雨,他就可能淹死。他被埋在箱内时分不清昼夜。蚂蚁咬他的双手和眼皮,他甚至幻想自己已被咬到只剩下骨架。最后,他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泥土跟着落下,头上洞中有只手伸了进来。于是,他抓住那只手被拉扯出来。

  几分钟后,迈克坐在拯救人员的警车中。他们问他想要什么。他回答说:要一瓶冰冻汽水,而且要大家分享他的快乐。警员还没有弄清楚他的意思,他便已拿起警车上的无线电传声器,说道:“我是迈克。我要感谢每一个人。你们把我从洞中救出。我获得了自由!我仍然活着!”

  过了三天,经过一番高速追逐后,怀特终于在德克萨斯州的里约洪多镇附近被捕。怀特、康纳利、奥勒和威廉斯后来全部被判处了严重绑架勒索罪。

Number:3558

Title:路透和路透社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武汉青年报

Date:1984。12。12

Nation:

Translator:路平

  世界最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是怎样由一位青年人白手起家开创事业的?怎样在资本主义严酷竞争的夹缝里生存发展?路透并非处处可以为我们仿效,然而,这个人物传奇般的故事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

  一

  1848年底,巴黎的哈瓦斯通讯社社长办公室里,进来一个身材矮小的犹太青年。来访者自我介绍说,他叫朱利叶斯·路透,曾经在普鲁士办过一家出版社,因为普鲁士政府对舆论的压迫日见严重,自己的买卖难以维持,因此来巴黎找个职业糊口。他希望能在哈瓦斯通讯社找到一个职务。

  哈瓦斯通讯社看中了路透掌握的英、法、德三门语言,聘请他搜集翻译欧洲各地的新闻。哈瓦斯当时丝毫也没有料到,这个落魄的外国青年路透后来竟成为自己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成为“现代新闻报道的先驱”。

  在当时见过路透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到,这个工作卖力的犹太青年,就象只小白鼠一样活泼好动,片刻也呆不住。尽管如此,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年仅33岁的通讯社翻译,却早已是个颇有经历的年轻企业家了。

  路透出身于一个开明的犹太教拉比家庭。13岁时,路透的父亲去世,小路透到开银行的表哥那里寄居。路透从小数学就很出色,在银行里很容易地就被富于数学变化的汇兑行情给迷住了。他担任汇兑行情业务之后,经常为一个问题苦思冥想:怎样才能最迅速地了解各国的外汇行情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路透结识了大数学家高斯。当时高斯正在埋头研制电报。路透从高斯处获益非浅。他敏锐地看出,这种新通讯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汇兑行情的收发速度。他开始留意电报机的研制动向。这期间他来到柏林,改信了基督教,并且把自己原来的姓名伊斯拉埃尔·贝亚改成了保罗·朱利叶斯·路透。研究路透社发展史的学者有的认为“路透”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德语词“Rnyter”,意思是“马背上的人”。也就是“强者”的意思。此说正确与否暂且置之一旁,但路透社的徽章上,确实画着身穿盔甲、策马急驰的中世纪骑士,这倒是极富深意的。

  也是在柏林这段时间里,路透结婚了。当时,他29岁,妻子是柏林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利用岳父提供的资金,路透购买了一家书籍出版发行公司的股票,与人合资经营出版业。三年后,路透不堪忍受普鲁士政府对舆论的压制,毅然奔赴巴黎。此时他胸中已经酝酿着作信息买卖的计划,因此不惜进入当时世界最庞大的通讯社当普通职员。无独有偶,和路透同时进通讯社的还有一个流亡者一个柏林银行家的儿子贝恩哈德·沃尔夫,几十年后,他、路透与哈瓦斯同时成为世界新闻业的三巨头。

  二

  几个月后,路透下决心单干。他看准把欧洲新闻译成法文在法国财界、政界大受欢迎,自己另打旗号办起了一家通讯社,专门提供国外消息。

  尽管买卖已经开张,但是并没有象样的办公室。清理一番后,公寓内路透的起居室就成了编辑部和印刷所。社长、总编、翻译、编辑、印刷工人、校对、通讯、收发等,都由路透一人兼任。路透夫人除了帮助翻译,还要誊写,做饭。当时有位朋友对设在公寓里的这家通讯社作过一番记述:

  “走进路透潮湿的起居室,首先进入眼中的是,发了霉的窗帘和壁炉中未燃尽的炭火,吃剩的饭菜抛在木炭灰上。一看就能想象他们进餐时的匆忙模样。壁炉旁零乱地堆放着纸张,天花板上破烂不堪,挂满蜘蛛网。屋子中央放张大办公桌,桌子底下还搭了个狗窝……看到这一切,一种凄凉感油然而生。”

  路透每天把一大堆法文报刊浏览一遍,从中挑出适合德国人口味的消息,主要是政治和财政金融消息。两口子就这样从早忙到晚,一直坚持到夏天。最后他们实在疲于奔命,在某一天突然搬走了。紧接着,在哈瓦斯工作的沃尔夫也突然去向不明。

  两个月后,也就是1849年10月1日,普鲁士政府架设的从柏林到亚琛之间的电报线正式投入商业使用。亚琛位于德国与比利时的交界处。

  哈瓦斯听到这一消息,认为有利可图,立刻派人前往调查。叫他大吃一惊的是,电报线的两端竟然分别被人捷足先登了。抢了哈瓦斯生意的正是他从前的两个部下。沃尔夫垄断了电报线的柏林端,路透占据了亚琛那一端。他们都从哈瓦斯的通讯社里学会了那个新闻铁律:速报就会有销路。

  路透在亚琛给订户提供的行情情报受到当地好评。为了给商户平等机会,路透想出了个新方法,他把订户召集到一间大房子里,同时宣布消息。

  这时,巴黎到布鲁塞尔之间也架设了电报线,如果有办法加快亚琛到布鲁塞尔之间的传递速度,从柏林到巴黎之间的新闻传递竞争中,路透就要走在前头了。当时的火车从亚琛到布鲁塞尔的170公里路程要花9小时,平均时速只有十几公里。路透果断地转而选择了信鸽这条路。

  每天下午,路透派驻布鲁塞尔的“记者”们把股票交易所的收盘价格和巴黎的最后电报一式三份,绑在三只信鸽腿上放回亚琛。

  在亚琛,路透夫妇和他们13岁的儿子及一个工作人员,捉住鸽子,取出行情复写一份供当地订户用,另一份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