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颜国相-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棉花的育苗期和大蒜的成熟期重叠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大蒜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大蒜素抑制棉苗病虫害,减少棉蚜危害。这个方法是吴青事先早已计划好的。

    这次庄园里总共收获了五百石鲜蒜,吴青让大家留一半晒干。鲜蒜晒干以后,可以研磨兑水作为今后棉花地的天然驱虫剂。剩下另一半卖与酱菜坊,酱菜坊根据吴青的配方腌制成的糖醋蒜极受京城百姓的欢迎。

    庄园的宅子已经完成。吴青给木匠结了之前的佣金之后,又给了他们几张棉纺织的机械图纸。其中有三足棉搅车五台,用来轧棉去籽。有弹棉花的大木弓十个,用来弹松去过籽的净棉。再有两张擦条床,十个擦板,弹好的棉花在擦条床上用擦板搓成长条。还有脚踏三锭棉纺车三十台,以及三十台踏板投梭棉织机。

    吴青让木匠师傅们先把大木弓和擦条床做出来,其他的等把织麻织罗的纺织能手请来再一同商议着打制。

    两家书肆门口都张贴了招收织工的告示,很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招到了十名织工。吴青把她们全部安置在工场的集体宿舍。让她们和木匠师傅一同研究打制棉纺织机械。吴青还买来几石棉花给工人们做实验。又安排以前在工地上做饭的李大媳妇和几个妇女给木匠师傅及织工们做饭。而李大则负责采买和跑腿打杂。

    很快就到了小满,地里的大蒜也该收获了。佃农们忙着收大蒜,晾大蒜,还要紧赶着翻整土地移栽棉苗。

    等到收获的大蒜全部卖完,吴青算了一笔账。大蒜加先前卖掉的鲜蒜及蒜薹,十顷地共得现钱一千六百余贯,差不多够支付佃农们半年的工钱。

    棉苗移栽后,吴青又教给他们用蒜泥兑水的方法定期给棉花驱虫。在古代缺乏杀虫剂的情况下,吴青只能用这些土办法。但愿这些努力能够起到作用,使推广棉花种植和棉纺织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这个时候,学堂和医馆也完工了。吴青从京城请来一位老夫子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又请来一位口碑颇好的游方郎中坐堂行医。

    而工场里,也成功打制出了三足棉搅车、大木弓以及擦板擦条床。纺车和织机还在研究改进当中。

    兴业坊的家里,吴青问过叔婶一家愿不愿意搬到庄园新宅。叔叔许是在家待得烦了,一口答应,婶婶无可无不可,只是抱怨今后买东西不方便了。吴青答应给他们买一辆马车,婶婶便也同意了。

    只有堂姐不愿意去乡下生活,她还想着留在京城给自己找一门好亲呢。再说,京城繁华热闹,她一个正爱玩爱逛的花季少女,哪舍得离开京城这个花花世界。婶子一想到女儿的亲事,也在一旁帮腔。直说吴青出使外国回来了,就应该把堂姐的亲事操办起来。吴青被她们闹得心烦就点头答应了。

    从庄园里带回来的小草儿,吴青替她改了个名,叫芳草。芳草和瑞娘她们相处了四五个月,倒是越发开朗了,见人就笑,嘴巴也甜。在小玉的教导下,也颇能识几个字了。

    书肆的生意越来越好,在书行街属于后来居上。樟香书肆凭着精良的印刷,低廉的价格,种类一跃成为书肆行业的明星招牌。自正月开张起,半年的时间,两家书肆账上的营业总额已达七千八百贯,共售出近两万三千余册书籍。

    如果把这个数字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半年的营业额已超六百万圆。看着像似不可思议,其实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书籍的价格都很昂贵。一册一百页纸张的书籍,吴青定价为三百文,相当于人民币两百四十圆。而这个价格已经比同行低了三四成。

    不仅是庄园和书肆发展顺利,陈氏木作坊的明式家具也是大受欢迎。一应案几桌椅、橱柜架箱都深受中上阶层的推崇,甚至引起了宫廷的兴趣。三殿下和四殿下都曾派文思院的官员询问过这种新式家具。

    陈氏木作坊的东家自然十分欢喜,对吴青更加礼敬有加。除了按月支付提成之外,三不五时得还派伙计给吴青送些时新鲜果糕点。吴青统计了一下,她已经在陈氏木作坊结了八次提成,共得现钱一千五百四十贯。现在的吴青也算是小富婆了。东耳室里堆着满满的几十箱制钱。吴青利用旬休,将大部分的制钱都拉到金银铺兑成了银锭。

    很快到了七月下旬,又要到千秋节了。各国的生辰使又都聚集到京城,预备给大兴皇帝贺寿。

    七月二十五这天晚上,北狄使者来访。吴青将使者请到正房中堂,又让瑞娘和小玉守好了内院,方才和使者坐下相谈。

    北狄正使让随从给吴青献上一个大口袋,恭敬地说道:“这是我们王上让我带给郡君的种子。前些日子,西戎派人给我们王上送了十车的瓜。由于路途遥远,途中道路崎岖不平,十车的瓜送到我们王帐时,大部分都已损坏。王上令人将瓜种全部收集好,十车瓜共收得瓜种两斗,都在这个口袋了郡君验收。”

    吴青接过一看,果然是西瓜种子,各个乌黑油亮,饱满圆润。吴青心中欢喜,连声称谢。

    使者又让随从从车里搬下一大堆的礼物。有十条精美的毡毯,几十张贵重的皮子,十双北狄样式的靴子,还有几罐北狄出产的果干果脯和蜂蜜,几盒药材,几筐晒干的菌菇。

    望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礼物。吴青连称太过贵重,实不能受。使者忙笑道:“郡君只管收着。这些都是我们王上亲自挑选的礼物。王上还说,自郡君回国,王上很是想念,一朝分别,不知何时能再相见。这些礼物权当作念想,如果郡君不收下的话,王上心里会十分难过的。”吴青听他这么说,只好谢了又谢方才收下。

    紧接着,使者又让随从搬来一个精美的嵌宝木箱,当着吴青的面将它打开,里面却是满满的金锭。使者把木箱重新锁好,将钥匙递放到吴青面前桌上,说道:“这里面是一千两黄金,是我们王上酬谢郡君当日所献的三条良策。如今我北狄田地粮食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与大兴的边贸交易也让我们北狄受益良多。最可喜的是,盐田开采以后,所获颇丰,只需再过个一两年,咱们北狄就不愁没有钱攻打叛敌了。”

    吴青推辞道:“我当日献给北狄王三条策略,并非是金钱。而是因为我觉得,北狄由你们王上统治好过别人。我希望北狄王今后能励精图治,将北狄建成一个富饶文明的国家,而不是想着四处劫掠侵扰,祸害中原。万望使者回国以后,能把我的话带给你们王上。”

    使者恭敬地回道:“郡君的话我一定带到。我来之前,王上也让我给郡君带几句话。王上说,大兴但有郡君一日,北狄就不会侵犯大兴国土一寸。我们王上言出如山,绝不会更改,还请郡君放心。”停了一瞬又说道:“王上还说,郡君在大兴的作为和成就令人佩服。这些金子到了郡君的手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它们能让郡君的才智抱负施展得更好更顺利千万不要再推辞了。”

    吴青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北狄王这么说,我就收下了。只是,只此一次,今后不可再送这么贵重的礼物了。免得别人以为我通敌卖国。”

    使者忙笑道:“郡君说笑了,郡君对大兴皇帝忠心耿耿,我们王上屡次盛情相邀,都不为所动。我们王上深以为憾。且今日之事,我们不会向人提及,还请郡君放心。天色已晚,不便再打扰,在下告退了。”吴青点点头,将人送出了院门。

    回到中堂,吴青亲自把这一箱六十斤重的黄金挪到东耳室。又唤人把其他的礼物归置整理了一番,方才歇下。

第五十九回 慷慨陈词开运河() 
七月二十七日千秋节,文德殿举行大朝会,接着便是集英殿寿宴。又到了一年一度百官向皇帝表忠心的时刻,人人费尽心思争相献上各种奇珍异宝。

    近日皇上心情不错,江淮两浙传来喜讯,从占城引进的稻种已收割一季,产量竟比原来的本地品种高出了两成,若再加上下一季的收成,稻米产量能多出一倍多来。另外从幽州也传来了好消息,两处榷场三个月时间,只榷税一项,合起来就获利三万贯,这还没有算上大兴官方用瓷器、罗绮换得的马匹、牛羊、毡毯和珍贵药材。

    等轮到吴青上前贺寿的时候,皇帝一见到她就朗声笑道:“吴卿可真是我大兴的功臣,去年你建议引进的占城稻种,今岁已喜获丰收,朕心甚喜。前些日子你出使北狄,又促成了两国开放边境贸易。如今榷场已开,获利也颇为丰厚,朕今日定要重重赏你。”

    吴卿忙说道:“微臣不敢居功,此番成就,全靠陛下明鉴圣裁。”

    皇帝捻须笑道:“吴卿不必谦虚,朕已决定,要授你为集贤殿学士,加永业田十顷,赐金器一百两,银器五百两。”吴青听完连忙叩谢皇恩。

    在大兴朝,大学士和直学士都是从文官中甄选资高望重的任命,以备顾问,并无的官阶,而是一种职务。这种职务没有的官阶品秩,名额也无定数,一般授予这样的虚衔,通常是皇帝拉拢朝臣,以示恩宠的手段。

    谢恩之后,吴青向皇帝进献礼物,却是一张自己手绘的地图。皇帝从内监手里接过,看了一会儿不明所以,疑惑地问道:“吴卿这是何意?这只是一张普通的舆图而已,可是有何深意?”

    吴青笑道:“回禀陛下,不知陛下有没有看见图上有标注一条线,它连通了涿郡和余杭,途径幽州、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淮南东路、两浙路。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这便是微臣给皇上的寿礼——涿杭大运河。”

    皇帝听完颇感兴趣,说道:“涿杭大运河?吴卿且细细说来。”

    吴青接着说道:“微臣遵旨!涿杭大运河是以人力开凿的大运河,可贯通南北。一来可以调运江南粮食物资,供应京城以及北方边境;二来可以加强对南北方的,实施有效的统治;第三,百姓商贾可由此水路南来北往,互通有无,百姓能得便利,朝廷也可从中得到丰厚的漕税;第四点则是方便两岸农田的灌溉,利于民生;第五点,运河运输可的人力畜力,而且更快捷,于官于民都能节约运输成本。“

    皇帝点头说道:“吴卿这个想法好是好,只是工程实在浩大,需举全国之力方能为之。吴卿为何忽然想到这个主意?”

    吴青回道:“启禀陛下,微臣并非是一时冲动,突发奇想。当年微臣以采女的身份应选入宫,由启阳县到京城,一路上日行夜宿,共行了三十八日方至。当时微臣就想,若是能有一条河直通京城,路上免了颠簸劳顿不说,还能一半的时间。前番微臣奉旨出使幽州的时候,这个想法就更加强烈了。幽州如果有了这条运河,将来若有战事,朝廷便能够迅速地调运军队马匹粮草辎重支援前线。边关为国之门户,关乎国运,陛下不可不重视。微臣斗胆向陛下进言,早一日开通运河,就能早一日将天下牢牢掌握。”

    皇帝沉吟片刻,说道:“此事太过重大,朕需要好好想想。便是开凿,也不可急于一时,需徐徐图之,方才稳妥。”

    吴青又说道:“陛下圣明,开凿运河需耗百万民力,亿万钱粮,说是劳民伤财也不为过。若在开凿过程中,对夫役不加以体恤爱惜,极易招致民怨,动摇国本。不过陛下乃仁德圣君,一定会委派能官察吏,严加监管,断不会出现那些情况。”

    皇帝笑道:“吴卿惯来会哄人。好了,这件事以后再议,后日垂拱殿朝会,吴卿也来参加廷议吧。就此事让朝中重臣一起议一议,朕也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吴青回道:“微臣遵旨。臣还有一个礼物。陛下请看舆图,幽州辖内的渔阳郡和广阳郡,臣做了两处标记。这两个地方应藏有铁矿和石炭矿,若能开采,我大兴就不愁添置兵器军械了。”

    皇帝大喜道:“此话当真?这两处果真有铁矿?”

    吴青点头说道:“微臣不敢欺瞒陛下。臣当日从幽州经过,见沿途山上多断木,山石颜色或黑白相间,应是磁石无疑;或颜色黑红,当是云子铁。这两种铁矿皆易选易炼。陛下可选有经验者一探便知。”吴青当然能肯定,因为在上一世,她有几个大学同学就是从河北矿区来的,所以绝对不会记错。

    皇帝抚掌大笑道:“这个礼物,朕太喜欢了。吴卿为何归国后就回禀?莫非就专等着今日给朕送这份礼吗?”

    吴青忙叩首回道:“微臣万不敢挟功邀赏,只是考虑到当时幽州神机营还未组建,那时透露,怕引来外敌觊觎。如今边关已有雷霆炮镇守,神机营守卫,国门固若金汤。微臣想,此时便是有消息传出,也不惧他国宵想了。”

    皇帝点头赞许道:“吴卿深思熟虑,考虑周全,是朕小看你了。来人,吴卿献礼有功,赐御酒一杯,宫花一对。”

    话音一落,立时就有内侍端上美酒和红罗宫花,吴青忙叩谢皇恩,受过赏赐躬身退下。

    这次寿宴献礼,吴青又拔得头筹,得了皇帝嘉评。众臣有羡慕的,有敬佩的,当然也有妒恨的,吴青浑意。开通涿杭大运河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如今边关既稳,南方又喜获丰收,当是开凿运河的最好时机。吴青想到此事能利国利民,造福后世,便不去想那些非议和冷眼了。

第六十回 垂拱殿舌战群臣() 
第二天,周大监便来宣读委任大学士的圣旨,并送来了一应赏赐。二人寒暄了几句,周大监摇头笑道:“真不知你这小小的脑袋里怎么装了这么多妙计良策。咱家在圣上身边服侍这么多年,什么样的文臣谋士没见过,却没见过你这般神通广大的。既知吟诗作赋,又晓地理经济,还懂农事。圣上这么信重你,小丫头,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吴青笑道:“我只求陛下能信重我,也好让我为大兴效力,不枉我来这世上一遭,还请大监一定帮我。”

    周大监说道:“那是自然。你可知陛下这回赐予你的永业田在哪儿吗?”

    吴青忙问道:“在哪?”

    周大监笑眯眯地说道:“原本吏部给你划了一块东郊的田地,还是我顺嘴一说,皇上便亲自划定了一块南郊的田地,就在你原先那块田地的旁边。要说这吏部司勋侍郎也不太不称职了,两块地分在两处,岂不是给你添麻烦。”

    吴青笑着说道:“如此说来,我真得好好谢谢大监您了。”说完让瑞娘封了两锭十两重的金子赠与周大监致谢,又包了两份点心让他带上。

    第二天的朝会,是吴青第一次参加垂拱殿廷议。殿上文武官员皆为三品以上大员,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四十。吴青站在队尾,颇显得格格不入,不过吴青倒也不憷,权且把他们当做博物馆的听众。

    不一会儿,皇帝叫她说说涿杭大运河的想法,吴青便站了出来,条理分明地解释分析,将运河的基本构想与利弊说完后,与会官员有颔首赞许的,有沉吟不决的,也有不屑一顾的,更有几个保守派已是义愤填膺,气急败坏。

    其中吏部尚书向皇帝启奏道:“陛下,臣以为开凿运河十分不妥。江河皆有灵,贸然动土,岂不是破坏了风水,触犯了神灵?”

    皇帝皱了皱眉,向吴青问道:“吴卿,你来说说关于风水这方面你的考虑。”

    吴青上前一步,福了一福说道:“回陛下,风水一说,自上古而来,那是古人选择居住地的需要,而总结的一门学问。人们依照风水学察看地形地貌,选择避风向、避水灾、向阳、干燥、取水排水便利的地方作为定居点。风水学从一开始便提倡我们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神灵一说,多是后人附会。关乎风水还有一说:‘风水之法,得水为止’,早在秦朝,人们就在广西开凿了灵渠,联通了海洋江与大溶江,如今已过千年,我大兴依然能从中获益。这说明,只要能顺应地势,合乎民意,开凿运河便可行。”

    皇帝点点头,又向众大臣说道:“众爱卿有什么想法只管说来,理不辩不明,这一争一辩之间才能把事情弄清楚,徐卿你先来说说!”

    那位姓徐的老臣上前一步,说道:“回禀陛下,老臣以为开凿运河或许是件好事,但工程太过于浩大,所费人力物力难以计算,恐怕会伤及国家元气。”

    皇帝捻须沉吟道:“吴卿,你且来说说看,这开凿运河之事会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费多少银钱粮食,需要几年方能完工。”

    吴青镇定地说道:“回陛下,微臣是这样想的。在运河所经郡县,以雇募制为主,召集失了产业的流民以及工匠,再以征役制让在押的囚犯参与开凿。运河全线所需人力加起来应在百万人以上。一年的银钱耗费在千万贯左右。至于口粮以一人一天两升计,一年总共约在一千万石左右。因所费巨大,银钱和口粮必须按标准发放,定时定点,派专人监管。每处郡县还需派驻医官医技为河工医伤治病,防治时疫。再把开凿运河的河工伤亡率列入到当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此两项措施能尽量避免加重百姓负担。至于几年完工,臣估算了一下,各地同时开凿,应该会在五年内完工。”

    那姓徐的老臣听吴青说完又说道:“一年要费钱千万贯余,粮食千万石,这岂不是要把国库掏空吗?陛下,臣以为这实在不妥,国库没了钱和粮食,怎么去维持军队的开支,怎么修筑黄河堤坝,这些也都是头等大事啊!”

    吴青马上回道:“据我所知,去年我大兴仅酒课一项,就已超千万贯,并非像刚才徐老所说会掏空国库。而且,现在江南稻米丰收,完全可以应付开凿运河所需的口粮。大兴开凿运河就如寻常一户人家倾尽钱财修筑房屋,虽会让家中一时窘迫,但是能给家人遮风挡雨,而且还可以惠及后代子孙。陛下若能开凿运河,不仅会立时受益,而且会造福后世,垂名青史。正因为涿杭大运河工程浩大,乃旷世难成之大业,一旦修成,必定也是旷古伟业,不世之功。”

    吴青此番豪言皇帝意动不已,古往今来,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能建立丰功伟业。皇帝抚须颔首道:“吴卿此话有理,不能因为所费巨大而怯步不前。做大事应当深图远算,不能因噎之故,而绝谷不食。如今江南物产日渐丰饶,南方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