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魅影迷踪-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五狻猊(sān’ni),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老六赑屃(bi xi),又名龟趺、霸下、填下。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其背亦负以重物,在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李东阳《怀麓堂集》中说它为九子之长。

    老七狴犴(bi’àn),又名宪章,传说中的兽名。形似虎,狴犴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

    老八负屃(fxi),一般至于碑顶。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

    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老九螭吻/鸱尾(/chii),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我一口气将这九种神兽数完,长长的输了一口气。因为每讲一种。我脑海中都会浮现相应的形象。之所以会记忆的这么清晰,也是因为那是有一次和多多一起出去旅游。这一个景点里有这些东西的雕刻。那时候,我们还专门用一天的时间来研究彼此的不同。再加之《山海经》中亦有详细的记载,更是让我了然在胸。

    老鬼说:“等会儿,让我缕缕,有点多!”

    说完,老鬼便自顾自在那默念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对我说:“好了,你继续!”

    我接着说:“另有出自明朝李东阳《怀麓堂集》的排序为:老大赑屃、老二螭吻、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餮(tāotiè)、老六蚣蝮(bāxià)、老七睚眦、老八狻猊、老九椒图。

    这里,有几种是和前者一样,只不过排行顺序不一样。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几种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比如:饕餮(tāotiè)、蚣蝮(gongf)、椒图。

    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也是龙生九子之一。‘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这点和老鬼很像。”

    老鬼听我就此踩他,立刻还击道:“去你大爷的!”

    我没有理会他,继续说道:“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活活被撑死。因此,它也是‘贪欲’的象征。

    蚣蝮(gongf),相传是龙生九子之一,生性好水。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是古桥的守护神。在很多桥梁上都雕有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椒图,龙生九子中最小的儿子,俗称‘老幺’。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一般古代铺首衔环的,就是其形象。

    除此之外,还有的说法还把螭、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螭(chi),或称‘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有说是‘龙属’、‘龙子’或‘雌龙’,即母龙。其祖先为‘山林异气所生’,色黄、无角、兽形。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是中国古籍中多有记载,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古人把麒麟称为‘仁兽﹑瑞兽’。

    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合称‘麒麟’。它是吉祥神兽,象征太平、长寿。麒麟和貔貅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麒麟是龙头,马身,牛尾,鱼鳞。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

    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传说中孔子的母亲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现身。明朝时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明自己施政的伟大。

    犼(ho),俗称为‘望天吼或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但人们一般叫它‘石狮’,常立于华表和房顶。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貔貅(拼音:pixi)又名天禄:

    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来历说法不一。中国传统是有‘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有将这地方的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貔貅凶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能吞万物而从不泄,故有纳食四方之财的寓意。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避邪作用。

    也有一种说法它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也正是因为如此。

    因此,民间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长寿,用貔貅来主招财、镇宅、辟邪。”

    我说的口干舌燥,终于是将要讲的都讲完了。

    老鬼听到此处,连忙伸手摸了摸自己脖子上挂的玉貔貅,说:“貔貅啊貔貅,你一定要给我辟邪,帮我纳食四方之财,让我成为大富豪啊!”(。。)

第十九章 各司其职() 
听老鬼这样嘀咕着,我不由骂了句:“财迷!”

    老鬼听我骂他财迷,就立刻说道:“财迷怎么了?老子就是财迷,老子就是喜欢人民币,老子就是喜欢金银珠宝,怎么地?你敢说你不喜欢?”

    老鬼这样反问我,我们在场的几个人都被他那又急又气又像开玩笑的模样给逗笑了。尤其是随我们一同前来的老者,更是对老鬼称赞说:“哈哈,真是有意思的年轻人!”

    我看着众人温暖的笑容,心里觉得非常的舒服。看着他们容光焕发的脸,就感觉像是一缕阳光照射在脸上、轻抚过心头,有一种暖暖的感觉。

    可能是之前那种种不同寻常的奇特经历,让我总是对美好心存畏惧。我心头不由叹道:“要是这样的场景永远保持下去多好!”

    其实,关于龙的传说,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要是说下去的话,不要说一天、两天,就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几二十年都说不完。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正四大文明古国文化精髓的所在。

    其实,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承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些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可是,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龙九子是何方神圣?乃是神兽,顿时发力呼风唤雨、大发雷霆。顷刻间,天地寰宇骤变,黑云压顶。

    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

    于是,他对九子中的赑屃说:“我知你力大无穷,能驮万载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可是。当它背到身上之后发现事情不对!纵然它用尽法力,却还是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是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上面简直功德无量。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赑屃要想驮动,哪有那么容易?

    八子眼看六弟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

    朱棣虽然留住了龙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还有一种传说是:赑屃(又称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

    等到洪水治服了之后,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赑屃驮着。沉重的功德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赑屃又称石龟,它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是由赑屃驮着。还有,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也时常可以看到它的石刻踪迹。

    由此可以看出,赑屃的影响有多深远!

    龙九子各司一职、分工不同,要是说起来也比较冗长。值得一提的是:

    老二睚眦,是传说生得豺首龙身,平生性格刚烈、好斗喜杀,是龙子的战神。睚眦发怒时瞪起的凶恶眼神,也被古人用来描述“怒目而视”。《史记》司马迁对“范雎报仇”一段的评价,便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于是,诞生了“睚眦必报”这个成语。

    起初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以为“睚眦必报”这个成语是鲁迅发明的。直到和多多了解到这个传说时,才知道它的真正出处。

    在这些神兽中,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在古代,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这10只神兽,取意“十全十美”,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

    光是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古代帝王或者说工匠是多么的用心了。这也是故宫作为千百年来的名胜古迹,依然保存完好不可磨灭的一个关键因素。

    多多看我看着众人直愣神,就来到我身边坐下,问道:“在想什么呢?”

    我笑了笑,对多多说:“要是这样的情景能够一直持续下去该有多好!”

    多多笑着微微摇了摇头,说:“呵呵,不是我说丧气的话,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你越是害怕失去什么,你就越会失去什么。所以,你还是不要担心的好!”

    多多说完,就轻轻地靠在我的肩膀上不再说话,和我一起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群人。我们因为某种说不清的原因,就这样聚到了一起。并且又为了一个说不大清的目标,而又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在老鬼和丽莎的嬉闹下,夕阳不知不觉又西沉了下去……(。。)

第二十章 校园bao动() 
之前我们聊的这些,都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旅途而扯出的话题。不过这样也好,既打发了无聊的时光,又能够填补自己空白的知识,倒也算是件“一举两得”的事儿。

    我们从尼罗河出发,一路前行。乘船越过红海,来到了沙特阿拉伯。在这里,我们真实而又近距离地接触了真正的阿拉伯风情。但是碍于时间紧迫,我们几个人当中,除了老鬼,都没有做过多的留念,更不想做过多的停留。

    老鬼就不一样了,说是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的也得住个三五天。按照他的意思,就是留下来给人家做上门女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丽莎见他这样连骂他没有出息,老鬼自己则戏称“人各有志”。

    我们离开了沙特阿拉伯领土,来到了波斯湾。一路奔波路过伊朗,经过巴基斯坦到达了印度。最后几天来到了尼泊尔,在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停下来稍微歇歇脚了。因为,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远处那绵延不绝的喜马拉雅山脉了。虽然隔得远远的,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它的气势磅礴。

    尼泊尔是个美丽的国家,因为其特殊的宗教文化气息,给整个国家都赋予了一阵特殊而又美好的氛围。其特殊的地理风貌和建筑风格,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宗教的神秘色彩。当我刚一到达的时候,都不由为她的美好景象所折服。

    老鬼对众人说:“看来我的眼界还是太小了,你看着地方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如果说让我选择一个地方终老,我觉得这里是最好不过的地方了。”

    老鬼说的几句话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但是似乎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儿里。我们几个人,都情不自禁由衷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老鬼见我们这么说,难得大家都认可他的说法。就骄傲滴说:“你们知道吗?现在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听到老鬼这么说,我的心里自是一惊。因为,每当老鬼说他自己有什么新的想法的时候,往往都是闯祸的开端。如果他把这想法实施了,那可以说是一场灾难的到来。

    就比如有一次在学校的时候,老鬼的一个行为差点引起了这个学院的暴动。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我们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正准备哥几个一起打会儿游戏或者打牌的时候,突然停电了。

    本来,我们以为也就是平时那种习惯性地跳闸。之所以说是“习惯性”,是因为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起因是学校的配电房设备老化,校方又没有及时更换。再加上学生们偷摸烧个“热得快”,或者用电锅吃个自制火锅什么的,造成偷电、漏电的现象。本来略显吃紧的电力,往往一下子就瘫了。

    这样的情况。一般都由看管水电的大爷合上闸就可以解决了。只要这种情况一发生,他一般都会例行地挨个寝室检查一番,杜绝偷电、漏电现象的发生。这样的检查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但是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只要一检查,那些胆量稍微小一点的大一新生就会有所收敛。当然,向我们这种“老油条”型老生,就不怕了。

    看管大爷也是过来人,都能够理解我们这些正在“发育”、“长身体”的年轻人的需求。就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有的时候,甚至会被我们拉进来一起喝两杯。

    可是这次却不同。这电听了有足足半小时没有来。看配电房那边火光冲天的,肯定是失电火了。于是,有的学生们就开始起哄,假装“没电害怕”、“没电就不能活”了。

    在学校,像跟风这样的现象是常常发生的。只要有一个人开了头,跟风模仿的人就会很多。起初可能只有几个人。随着动静的越来越大,就会认输越来越多。最后,往往会发展成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我也是从那一次知道,为什么历史上很多重大的游行示威都有大学生这一簇。因为。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

    不用说,这次起头的肯定有老鬼。

    老鬼当时看没有来电,就说:“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我们不知其然,就问他什么想法?

    他说:“咱们呐喊吧!我们不是学过《呐喊》吗?今天就试试。”

    说完,就扒到窗户口开始起哄:“快来电啊,死人了!!!”。

    没想到他这一呐喊,跟风者众多。一个接着一个,一声接着一声。最后,经形成了像是洪流般的声浪了。

    老鬼没想到自己的号召效力这么强,一下子像是受宠若惊。“情到激动难自抑”,老鬼拿起宿舍里的一个热水瓶就像窗外丢了出去。由于我们在8楼,水瓶落到地面时,爆炸的声音特别大。即使说不上惊天地泣鬼神,至少也可以说是“地动山摇”了。

    “轰隆”一声巨响,把窗户的玻璃震得“哗啦哗啦”响。

    大学生是什么人?一群领悟能力极其强的个体。听到这样的动静,自然明白那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响声。还没等我们看会有什么反应,就听到又是一声“轰隆”!

    我们宿舍的哥几个刚想要伸出头看个究竟,就见一道黑影从窗前闪过……又是一个暖水瓶落下,发出一声巨响。

    这一下险些就挨在了我们的脑袋上,宿舍的哥几个都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还没容我们缓过神来,就看见窗外的暖水瓶一个接着一个往下落。那闷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真的就仿佛是“世界末日”了一样。

    最后,还是校方及时抢修电力,出动所有校警,在广播里喊话才停止了这一场小小的暴动。第二天,我们看到宿舍楼下面的场景,那简直就是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了。

    而这一切,自然也逃不了校方的眼睛。通过查找视频监控录像,最后还是翻出了第一个暖水瓶是从我们宿舍窗口落下的。为了不连累大家,老鬼自己挺身而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