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刚阳之怒-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座的几位官员、将领也纷纷盯着俞修龙看,其中有位老者刚瞧他一眼,登时目透精芒,站起身来向俞修龙走去。

    “成先生,你”邢玠瞧得奇怪。

    这老人正是成元齐,他五指一张,隔两寸虚按在俞修龙面门,只听“嘶嘶”声响,在俞修龙和他的手掌之间搅起一股无形罡气,来回穿流;众人一见这情景,立时瞪起双目,张开嘴巴,大感惊诧。

    两人身上不断涌出真气,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气团,互相碰撞,“噼啪”作响。

    那木棍受不住这气劲激流,竟“啪”一声断为两截,被卷落在地。

    “唔唔”俞修龙被他强力真气所逼,如遭巨岳压顶,周身难受,连气也喘不过来,不一会儿脸已憋的紫红,口中不住闷哼。

    “呼”的风声响起,他只觉对方忽然撤开手掌,终于得以喘息,立时张嘴大口大口地呼气。

    “你是谁,怎会我那‘太元真气’?”成元齐将手收回袖子里,发问道。

    听到“太元真气”四个字,俞修龙猛地抬头,见这老者长髯飘荡,不怒自威,忽想起了什么,竟鬼使神差问道,“您可是成元齐先生吗?”

    成元齐微微错愕,随即点了点头;帐内其他人听俞修龙此时说话,方知他竟是中华人。

    见他点头,俞修龙不由心里一喜,急忙说道:“成先生,我这是我跟着秀珠学的!”他曾和成秀珠有过深厚情谊,此时危难时刻,竟碰见秀珠的父亲,灵机一动,便转说由她传授。

    “哦?”成元齐抚了抚须,脸色缓和许多,“你是她朋友么?”

    俞修龙将自己与秀珠的事情大致讲了一些,着重讲到“太元真气”可互生感应之事。

    成元齐更相信俞修龙所言非虚,方才一见他便觉惊异,正因为感知他体内行气法门乃是“太元真气”的路子。

    邢玠此时出声问道,“成先生,这位是你故人?”

    “是。”成元齐回身道,“邢大人,这年轻人是小女的朋友,却不知怎么来到这里我看就把他交给我吧?”

    “嗯,如此也好。”

    “多谢大人。”

    说完,成元齐便带他进了自己帐内,伸手轻拍,只听“嘭嘭呲呲”,俞修龙身上绳索尽皆崩裂开来,掉落在地。

    俞修龙被捆了许久,浑身上下酸疼的厉害,他拍肩弹腿,舒活身子筋骨。

    “年轻人,坐下说吧。”成元齐用手指了指凳子。

    俞修龙谢过,自报家门道:“我叫俞修龙,曾在军中听说过您的大名,那时是李如松将军告诉我们的”

    “哦?”成元齐更加好奇了,“你在李将军手下当过兵?”

    “是。”

    “我儿子也在李将军手下当兵,亦在辽东。”

    俞修龙摇摇头,“不是,几年前李将军率领我们入朝抗倭。那一次咱们明国军队大发神威,打得倭贼闻风丧胆,痛快极了!”

    “原来你是抗倭的老兵了,很好,很好。”成元齐看他的目光越发透出欣赏之意,微笑道,“你怎么来到这儿?”

    “唉我打死了人”俞修龙此时才将自己如何被发配辽东,如何逃狱的事情说了出来。

    成元齐听后沉默一阵,感慨道,“我大明盛世,国力富强,可这卫所军制却是弊病甚多,动辄把人充军戍边,如此下去我看隐患极大。”

    “成先生,您怎么在朝鲜不对,我大明在朝鲜驻军,难道是日倭贼又来了?”俞修龙对此也极为好奇。

    成元齐点了点头,长髯如丝,起伏不定:“是啊,你说对了。”

    俞修龙显然震惊万分,猛地从椅上站起,“什么?!”

第130章 初会() 
原来,成元齐先前所卜之卦一点儿不错,明使团回国没过多久,日本果然自水上发动袭击,再度侵入朝鲜。

    万历二十五年七月,绰号“海贼大名”的九鬼嘉隆率领七千水军、六百艘战舰,呼啸而至,猛攻朝鲜釜山港口。

    如此骇人攻势之下,朝鲜水师几近被毁灭殆尽,仅余下战船十二艘。

    “倭贼真是可恶!”俞修龙愤恨不已,将拳头捏得紧紧的,咬牙切齿。他想起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无不是凄凉伤切、民生凋敝之景,整个头皮都发麻起来。

    战火一起,又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亲离子散?

    成元齐亦感叹,“日倭贼心不死,我大明无安宁之日啊”

    议和破裂,他归国之后本欲禀报实情,可却被上司石星私自截了下来;这石星也不知是搭错了哪根筋,居然胆大包天,以谎言欺瞒圣上。

    短短数月之内,日本大军便先后攻破了泗州、光州诸城,浩浩荡荡向南原挺进。若是南原一旦失守,则大明天津、登、莱等地皆失去了屏障,扬帆可至。

    朝鲜上下举国惶惶,再度遣使向大明求援。万历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当即将石星下了大狱。他本欲将成元齐也一并论罪,幸有梅阁老出面说情:据徐一贯等人禀报,此人敢当场痛斥日倭君臣,毫无惧色,可见是个有胆识的人物,不妨让他戴罪立功吧。

    于是在他的授意之下,成元齐再度请命,愿以戴罪之身来到朝鲜,为国建功。得了万历应允,他便与军同入朝鲜。

    只是他官职卑微,仅仅作为一个参军幕僚,并无什么实权,所幸邢玠对他颇为器重,将不少抗倭事务都交由他来处理。

    兵者乃国之大事,成元齐虽有盖世神功,却也被这军国大计累得心力交瘁。此时一想起来,他又觉颅内阵痛,仿佛千万根针在脑内攒刺,实难忍受。

    “成先生,你没事吧?”俞修龙见他以手扶额,面相痛苦,顿时大吃一惊。

    “没事没事。”成元齐抬眼看着俞修龙,晃神间只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次子银笙,“你、你真像我儿”

    俞修龙想起珠珠曾说起过她二哥成银笙,便说道:“您方才说在辽东的就是他吧?”

    一提起他来,成元齐额头仍在冒汗,面上却舒缓许多,“好久好些日子没见着银笙了,有时候想一想他家里那几个孩子也不知怎样。”

    此时此刻,他哪是江湖上盛名广传的“齐天先生”,只不过是一个思念儿女的老人家罢了。

    “成银笙他的武功是不是叫‘龙虎浩气诀’?”俞修龙突然想起,问了一句。

    成元齐眼色惊奇,不禁露出慈笑,“这你也知道?”

    俞修龙亦笑道,“嘿嘿,大家都说我们俩像,不知道他武功与我像不像?”

    “一看便知。”

    话音未落,只见成元齐忽地一掌击来,毫无征兆。

    瞧他掌势平平无奇,并没什么厉害之处,可俞修龙还是心里一惊,“灵狐身法”随心而动,向后掠出数米开外。他本不欲动手,哪知成元齐看似轻飘飘一步,却比自己快的多,瞬息间那手掌几乎已贴近自己面门,威压暴增,恍有倾山震岳之势。

    无奈之下,他只得将身一矮,伸出双臂去架成元齐手腕、手肘,脱口欲喊“成先生”。哪知刚刚与他手臂一碰,便觉一股绵柔劲力遽然涌入己身,闪电般在七经八脉走了一遭,登时嗓子发哑,喊不出来。

    俞修龙体内“刚阳之气”早已土崩瓦解,尽数溃散,不觉身体酥麻,腿脚软了下去,幸得成元齐劈手提住他身体,才不至于跌坐在地。

    “呵呵,捕风拿云手练的不错。”成元齐指尖透出真气,灌入他体内,“你会的武功挺多啊。”

    这真气一入体内,俞修龙仿佛大热天里冲了一盆凉水,清爽舒态,浑身立时振奋起来。

    他随着成元齐回到原位,“听珠珠说‘太元真气’和‘捕风拿云手’可算是一家功夫,小子有幸把两门都学了。”

    “秀珠这丫头怎么什么都跟你说?”成元齐暗地里嘀咕一句,微微起疑,转而说道:““捕风拿云手妙则妙,不过亦需要极强的内力若是碰见厉害敌人以真气反制,那倒弄巧成拙了。”

    当年成家先祖和天志祖师是好友,曾共同合创许多武功,两人均成一代高手,可武学理念却慢慢有了分歧,后来何天志南下开宗立派,这才有了威震福建的“天志派”。

    “俞修龙,方才我化气在你体内走了一遭,怎么只有阳元而无阴元,这是怎么回事?如此基础的东西秀珠也没教会你吗?”

    俞修龙听他如此一问,自己也懵了,“这个,我真不知道”

    “同练太元真气,你和银笙两个一是极阳无阴、一是盛阳薄阴,这已是一分相似;一个辽东参军,一个辽东充军,这已是二分相似;一个练‘龙虎浩气诀’,一个使‘捕风拿云手’,都是大开大合,讲究气势的功夫,常言道‘云龙风虎’,这又添了一分相似”成元齐看他身材气度也与银笙相仿,不禁目含慈意,“看到你呀,就当看到了他。”

    俞修龙立刻上前道,“成先生,我想留在这里!”

    “哦,为什么?”成元齐脸上现出欣喜的红光。

    “我要入伍打倭贼!”

    正如于中流所说,日本明着攻打朝鲜,实则打得是大明的脸面。俞修龙是抗倭老兵,自然对日倭恨之入骨,此番来到朝鲜,正好再当一回抗倭英雄。

    成元齐不禁大笑,一手拍他肩膀道,“好小子,我待会儿就跟邢大人说,让你入营!”他本有此意,谁曾想俞修龙主动提了出来,怎能不叫他高兴呢?

    “成先生!”

    这时一名将官模样的人撩开营帐,走了进来,“倭贼又有动作了,这是探子得来的情报。”这人细须长眼,颇有一股英气,看见俞修龙也在帐内,打量一番,见他衣着破烂,身上脏兮兮的,不由疑惑,向成元齐问道,“这是”

    他不认得俞修龙,俞修龙却一眼便认出了他,起身叫道,“李参将,是我呀!”

    这人正是李如梅,经壬辰一役他已升至辽东副总兵,此次哥哥李如松没来,他却来以御倭先锋的身份再次来到朝鲜。

    “你是”李如梅又仔细看他一番,只觉这人刀眉俊眼好生熟悉,但就是有点儿想不起来。

    “我是俞修龙,小龙啊!”俞修龙见他始终想不起来,急得出声提醒道。

    “小龙哦,我想起来了。”对他的印象渐渐浮现出来,李如梅一把抓住他胳膊笑道,“我说怎么眼熟,上次抗倭就有你,这次又来了!”

    俞修龙连连点头,“李参将不也是二进朝鲜吗?”

    成元齐此刻插嘴道,“如梅现在是辽东副总兵兼御倭先锋,他不来怎么能行?”

    李如梅见成元齐拿自己打趣,转头冲他笑道,“成先生,这次探来的情报,请你过目。”

    “给邢大人看过没有?”成元齐先问了一句,并没急着接过来看。

    “已经看过了。”

    “唔。”成元齐这才伸手接过,排在桌上,对着行军图看了好一阵,见上面画的各色标记,眉头时而放松,时而收紧,喃道:“蔚山蔚山,看来日倭有所准备,想必已在这儿下了大功夫了。”

    “就是啊。”李如梅立马点头,他上前指着地图上“蔚山”旁边一点说道,“倭军不但加紧修筑蔚山城防,而且还在这里隔着一公里远的岛山也安了营,作为策应。”

    “从这次日倭的作战方略来看,他们多以双线并备,比上次要更加求稳只怕我们顾了这头,丢了那头。”

    “还不止呐,您看这边是不是?”

    成元齐被李如梅的背挡住,俞修龙见二人正在探讨军务,有些不知道怎么才好,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

    这时成元齐抬起头来,说道:“小龙,你先去军需营领一副衣甲吧。”

    李如梅将身转向俞修龙,看了他几眼道,“小龙,你真的又来参军?”

    “嗯,没错。”

    李如梅脸上立时露出笑意,拉着他手道,“好啊,这才是我大明好汉子走,我带你去!”哪知他才走了几步,忽然又转头向成元齐问道,“那咱们还打不打?”

    “打,怎么不打!”

    李如梅咧嘴一笑,“嘿嘿,我就知道您老有办法!”他出了帐外,带俞修龙去往军需营领了衣甲。

    俞修龙脱掉原本已破旧脏污的衣裳,换上了兵甲。时隔多年再穿这身行头,他不禁感慨万千,“上次我打完仗回去见到了秋彩,不知这次还能否再见她?唉,能不能活着回国还未定数呢”

    “两年多了,不知妈妈,阿婷她们在家里怎么样”他只觉自己离家乡的亲人更远了一步。

    战场凶危,刀兵无情,自古便是葬骨埋尸之地。

第131章 进军() 
此次邢玠率大军入朝之后,即刻编整明朝联军、组织反攻。联军与日军先后于稷山、青山、鸣梁等地交战,水陆并举,一点一点夺回战争主动权。

    正值冬月,天边阴阴沉沉,雪雨纷至,此时的朝鲜无处不是天寒地冻,草木凋敝,山石上落着雪,黄白相间;树枝都挂着厚厚的霜,直冷煞人。

    朔风呼呼吹刮着联军大旗,此路人马有一万二千明军、四千朝军,如此一大队沿着山路浩浩荡荡向前进发,令人震慑。

    军士们踏着积雪前行,面色穆然,兵甲不住磕碰,发出“砰砰”之声;马时不时打个响鼻,口鼻中冒出白气,雾腾腾朝斜上方飘去。

    隆冬严寒之下,顶着鹅毛大雪,脚踏乱琼碎玉,许多人手上、脚上都生了冻疮,疼痛难忍。衣裤也被雪水打湿,寒风一吹便冻成了块儿,硬梆梆地连膝盖打弯都难。俞修龙此时裤子也打湿了大半,不过片刻之后雪水便被蒸干,无形消逝。他仰仗这一副刚阳之躯,浑身火炉也似,天气越寒,身体越热,根本无所畏惧。

    周围士兵不自觉朝他靠拢过来,纷纷贴着他走,沾染这难得的温暖。

    俞修龙口中呼气,几缕白雾随风飘散开来。这几日行军,不知自己已穿过多少山岭泽地。

    他亦感到手足肿胀酸软,体力吃不消了,“行军打仗可不比得种田喂马,累了还可以歇一歇”可看看身旁的士兵,无一不是周身挂雪、步履维艰,不禁叹道,“将士兄弟们都在拿命死扛,不扛怎么办?”

    这一去尚不知是生是死,俞修龙抬起头来看天,但见风萧雪紧,密密麻麻,如一道遮天大网铺下来。他只觉眉毛一凉,已留下点点晶莹雪花,黑上染白,两条浓眉顿成花白之色。

    不过,雨雪一遇上他这刚阳躯体,热力蓬勃,瞬即消融为无形。

    “如梅,那边情况如何了?”成元齐骑马前行,只看那四只马蹄都包着棉布,不时踏破冰面,咔擦作响。

    李如梅将马头轻轻一拨,见他老人家衣衫单薄,却面泛红光,浑无受冷迹象,而且那沙沙簌簌的雪竟半点落不到他身上,心中暗叹。

    他一张口,先自冒出一团白气来:“成先生,都按您说的先锋队、游击队已经提前到达,专门探查敌情、游杀日军修筑劳工,为咱们进军拖延时间。”

    两军交战,受难的首先便是普通民众,成元齐低头叹道,“生逢乱世,人不如犬呐”

    李如梅没听清,问了一句:“您说什么?”

    “没,没什么”成元齐抬起头来,摆手道。

    此时日军已尽数往南撤至沿海一带,小西行长守据顺天,岛津义弘在泗川,而加藤清正也退往蔚山驻军。此次成、李二人随大军马不停蹄地前行,正是要赶往蔚山,攻打加藤清正部队。

    “成先生,我听说那加藤清正是日本有名的猛将,人称‘猛虎加藤’,上一次我没和他交手,甚是遗憾。这次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定要与他一决雌雄!”

    成元齐见李如梅这幅跃跃欲试的神情,轻抚长髯笑道,“我知你武艺高强,箭法精妙料想那加藤清正必不是你对手。”

    李如梅遭他一夸,顿时不好意思起来,“我怎敢在您面前论武,谁不知成家是天下武者禁地?”

    “江湖传言,江湖传言。”成元齐一手握着马绳,将另一只手按了按,长须被风吹得不住飘动,“如梅你还是别取笑老夫了。”

    “成先生不要谦虚了,我听说成家四五岁的小孩子也练‘太元真气’,上至家主、下至奴仆,人人都是高手。”李如梅骑在马上,身子随马不住地上下颠簸。

    他这话颇为奇异,立时引得周围人都张起耳朵听。

    “不知这些话你从哪儿听来的,真是捧杀我成家了。成家人人练点儿功夫是真,但也远未到都练成高手的地步,想我大明英雄辈出,豪杰无数,谁又敢夸下如此海口?”

    李如梅大笑道,“哈哈,我也都是道听途说,若有什么差池您可别放在心上。”

    “你是听人说,那做不得数。你们李家剑法我倒亲眼见过,之前我万万想不到如松将军不但善驭兵马,而且使得一手好剑。”

    “哦,是么?”李如梅感到有些兴奋,李家和成家素有交情,只是这几年战事吃紧,所以才联系渐弱。

    成元齐笑道:“有一年将军从辽东回京述职,我才有机会与他会面一次,有幸得见。”

    李如梅方才想起,“是了,您家二公子成银笙也是在辽东,在我大哥手下”

    成元齐脸上晃过一抹异样神色,转瞬即逝,开口道:“银笙这孩子自小就好舞枪弄棒,一心想杀敌建功,年龄刚到便参军去了。如松将军治军严明,乃我大明第一虎将,犬子能在他手下当兵,已是十分好了。”

    “有道是‘年少热血’!辽东之势历来凶险,战乱不断,那女真、蒙古、鞑靼各怀鬼胎,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银笙能有这番奇志,不愧是名门之后。”

    “你这话羞煞我也。”成元齐连连摇头。

    辽东局势令他想起出使日本时的一幕,日本人曾说若和议成功,明日永结同好,便可出兵帮大明对付辽东女真部族。

    万历中期,大明对女真部族的防范日渐减弱,任其发展壮大。女真军队在努尔哈赤带领下战无不胜,并吞辽东数部,隐隐成为明国一大威胁,日本人居然对此洞若观火!

    日军若出兵征讨女真,两敌相争,大明便可坐收渔利。成元齐本觉可行,谁知后来出了书信造假闹剧,此事自然无法达成。

    “辽东局势诡谲难测,非如松将军不能平定,只是他担子太重了些,平了宁夏叛乱便打倭贼,打完倭贼又入辽东,实在是连气也顾不得喘上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