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是了,官家哥哥还“骑在马上”呢!
“元晖,找张布把图盖起来吧。”赵佶吩咐米友仁道。
“不必了。”武好古淡淡地道,“便是将官家的画像遮起来,我和苏大郎也不敢坐了。”
“为何?”赵佶一愣。
武好古却已经躬身一揖:“拜见端王殿下。”
“啊……”
赵佶一愣,他虽然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会被识破,但还是觉得有些突然。
“你怎知我是端王?”赵佶感到有些奇怪,自己的身份一直隐藏的不错,怎么就被识破了呢?
不过转念一想,他马上就明白了。
“是蔡学士和你说的吧?”赵佶转过身,笑了笑说,“他一定是瞧见我了……怪不得他肯用自己写的《洛神赋》长卷换我的《李师师图》。”
他顿了顿,又道:“坐吧,崇道,大郎,小乙,你们都坐下吧。这里不是王府,你们也还是我的朋友嘛。”
还是朋友……只是不能像过去一样愉快的玩耍了。不过对武好古而言,能和赵佶交往到这一步,也算达到目的了。
武好古也不客气,拉了把椅子就第一个坐了下去。接着赵佶、米友仁和一脸蒙逼的苏大郎(他现在也算是端王的朋友?)也都坐下去了。
赵佶一指身后这画,问道:“这画可是要送进宫里去的?”
“正是,”武好古说,“辽使将至,官家命图画局做几幅可以彰显我大宋国威的画,这幅画就是其中之一。”
这话半真半假,其实武好古在图画局的命令下达前就开始画了,不过他也的确准备把这幅《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交上去应付差事。
“元晖说这画是用胡麻油调和颜料,然后在胡麻布上画出来的?”
“是的。”
赵佶感兴趣地问:“能教我画油画吗?”
“当然能了。”武好古笑道,“不过得等我使辽归来,而且你还得练熟了铅笔速写……速写是油画的基础,大王你还得再练上至少一万张才行。”
“好,那便一言为定。”
“等等,”武好古打断道,“我还有一个条件。”
“条件?”赵佶笑道,“说吧,想要甚?”
“想请端王给我做个媒。”
“做媒?”赵佶笑了笑,“和潘十八姐?”
“正是,”武好古道,“我和十八姐乃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如今也是两情相悦。”
“是啊,”米友仁在旁道,“几日前我师父还写了首词给十八姐,写得可好了。”
“哦?怎么写的?”
米友仁嗯咳了一声,酝酿了一下感觉,然后才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好,好,写得真好!”赵佶拍了拍手,“就这些了?”
“就……这些了。”武好古一边回答一边在心里埋怨李莫愁,为什么每次都只念一半呢?难道是忘记后面一半是什么了?
“也不错了,”赵佶点点头,“这词牌若是流出去,说不定会有人续上后片的。”
续上后片的事情不重要,能不能把潘巧莲娶回家才是要紧事儿!
武好古看着赵佶追问道:“端王,那做媒的事情……”
“包在我身上了!”赵佶笑道,“我明日就去一趟潘家,把这事儿和潘十一郎说了,你看可好。”
第195章 端王为媒()
端王赵佶大体上还是个说话算话的青年,对朋友也是挺够意思的,之前为了让“老朋友”王诜可以贬得近一点,好一点,没少和哥哥赵煦磨嘴皮子。而今日一散朝,他就带着高俅还有其他几个随从,骑着马儿往潘孝庵的府邸而去了。
潘孝庵的官虽然不大,但是家境极富,在开封府城西厢的大宅辉煌富丽,殿廊亭榭,参差错落,塘池湖泊,则冻得如明镜一般。
“这潘十一的府邸又称小潘园,是潘家将门在开封府城内的四园之一。另外三园分别是内城天波门内的潘家园,潘家嫡流世居的大潘园,以及刚刚赐给左卫将军的北园赐第。除了这四大宅邸之外,潘家将门在开封府城内还拥有不下二十处中等宅子,在开封府城西还有十余处庄园。自打太祖、太宗年间传下的将门中,潘家的富贵也是一等一的。”
高俅骑着马跟在端王赵佶身后,一边前行一边说着潘家将门的情况,言语之中满满都是羡慕。
他所在的高家虽然也是将门,但不能和潘家这种开国将门相比。毕竟开国将门得赐田宅的时候,开封府还不是很繁华,便是城内都有不少空地,可以拿来赏赐功臣。而这些田宅如今都升值了不知多少,随便拿一座出来都值个几百万缗!
另外,赵匡胤的政策就是以富贵换兵权。因而是鼓励勋贵们购置产业的,所以在得赐的田宅之外,国初的将门还通过家仆或疏宗涉足工商——其实这些将门老祖在当军阀的时候也都涉足工商,他们需要从工商业中敛财养兵嘛!所以这伙人做起买卖来也是熟门熟路。
如今开封府的工商百业中,就有相当部分是由这些开国将门在经营操纵的。
而高俅所在将门兴起稍晚,开封府内的好田好宅好买卖都让人占了,所以在财力上就差了不少。
赵佶点了点头,笑道:“潘家是祖传的富贵,一百多年都不衰,而武大郎则是自己打拼出的富贵,说不定也能传个数百年,他们两家联姻,也算是门当户对吧?”
高俅笑道:“当然是门当户对了,武大郎虽然在潘楼街卖过画,但是他祖上可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太原王,也是位列氏族志的。唯一差点的,就是武大郎没个官身。”
“官身还不是早晚之事?”赵佶一笑,“他现在就是待诏直长,再升一级就可授官了他去辽国走一遭,回来还怕没有个官?”
“大王说的极是。”
“对了,还有八字武大郎的八字和潘十八的八字合不合?”赵佶也是第一次给人做媒,没有什么经验,到了小潘园门口才记起自己不知道武大郎的八字。
“合的,他们是八字相合。”高俅笑道,“小底昨日就让人去查过了。”
高俅是让人去问陆谦的老婆高娘子的,她是媒婆子,又是高家将门的边角料,自然知道潘巧莲的八字儿。而武好古的八字儿她也知道,是郭京告诉她的——郭京一度想把妹子小小送给武好古做妾,自然也要合一下八字的。
而武好古和潘巧莲的八字对过之后,至少不是相克。
两人在说着,忽听一阵銮铃响动。
一辆马车由远而近,在小潘园门前停下。
从车上走下一个穿着青色锦遥赖呐执竽凶樱嗝蔡锰茫墒侨闯蠲伎嗔常桥舜蠊偃伺诵⑩帧
潘孝庵现在的心情就像做了过山车,前一刻还高高在上,一览众山小,后一刻就跌到了谷底,而且还是个冰冷刺骨的冰谷底部。
昨天从丰乐楼回家后,他连晚饭都没吃,也不理妹妹和老婆们,一个人就关屋子里蒙头大睡。今天在禁军衙署里面也昏昏沉沉的,谁也不理。这会儿甚至没发现赵佶和高俅策马而来,只管自己往府邸里面钻。结果还是高俅大声发喊把他给叫住了。
“端王”潘孝庵转过身,抬头一看就是一怔,连忙躬身一揖,“见过端王殿下。”
赵佶笑了笑,从马背上跃下,“潘供奉,我今日有事寻你。”
“嗯?”
潘孝庵又是一愣:有事寻我?十八都要和姓武的私奔了,还寻个甚啊!
“是好事儿,”高俅在旁说道,“还不赶紧请大王入府!”
“有请,有请,快快有请。”
“潘供奉,我今日是为你家十八姐而来的。”
在小潘园的内堂里面,赵佶刚一落座,点茶还没上来,就立即道出了来意。
“为十八姐儿?”
潘孝庵听了这话,眼珠子都瞪大了。
端王是什么意思?
要娶十八姐?
不能啊,这事儿没有男方亲自上门来说的,就是王爷也不能这样啊。
难道是想纳十八为妾?纳妾倒是可以直接上门提出的。
可是这个不妥吧?
潘巧莲虽然不是潘家将门嫡流,但终究是将门女,给亲王做妾是不合规矩的,除非端王袭了大统,那就没有问题了。
不过端王真的想要纳潘十八姐为妾,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潘孝庵想着想着就笑了起来,笑吟吟看着端王赵佶,等着他接着往下说。
“大王是来给潘十八说媒的。”高俅站在赵佶身旁,满脸堆笑着说,“男家是洛阳武家的子弟,大唐太原王的二十一代孙”
洛阳武家?太原王的二十一代孙不会是武好古吧?
潘孝庵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赵佶笑道:“这人你也认识,就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直长,官家亲封的画中第一人武崇道。”
真的是武大郎!
潘孝庵想到武大郎就气不大一处来,可现在是端王殿下亲开金口给武大郎做媒!他也不能一口拒绝啊!
而且端王既然开口为武好古和潘巧莲做媒了,也就说明潘巧莲入宫“梦碎”,是不可能嫁给端王了,哪怕做小也不行了。那么武大郎也就不失为一个上佳之选了。
武大郎可是年少多金,而且官身在望,最关键的是端王赵佶还肯出面给他做媒。这说明赵佶是很喜欢武大郎的!而赵佶将来又极有可能做皇帝,到时候武大郎还不是闭着眼睛升官发财?
这样的佳婿,潘家不要,有的是人要!
潘孝庵到底是将门中的“银行家”,脑筋是很灵光的,一点儿都不死板。所以转念一想,就认定武好古是佳婿了。不过也不能让武好古太容易把十八姐儿搞到手,一定得折腾他一下。
打定了主意,潘孝庵便冲赵佶拱了拱手,“大王,您说的那人,在下也是认识的,的确是一时才俊。不过他的祖上武士彟是唐朝的勋贵,不是本朝的勋贵。而他本人也没有一官傍身,终究是个吏员商家,如何能配将门虎女?”
赵佶笑着点点头,“不就是一个官嘛,待他使辽归来,我六哥总能给他一个官的,若是供奉等不得,我便去保举则个如何?”
虽然老赵家是开官帽铺的,但是端王赵佶可以保举的人数还是非常有限的,高俅跟了他不少日子,都还没官身呢!
现在端王居然肯为了武好古早几日做官,就拿出一个保举名额,说明他是把武好古当真朋友的
“不必!”潘孝庵摆摆手,他可不会让武好古占这份“便宜”,因为他知道人情是有限的,哪怕武好古和赵佶关系铁,这人情也是越用越少。所以有限的人情,一定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他说:“武大郎想娶我妹子可以,但必须凭本事得官!而且官还不能小,文官得到京官,武官得到大使臣,要么就是科举入仕,只要东华门外唱名,立即就能娶十八姐儿。”
第196章 官家不哭()
宰相章惇经由垂拱殿入了大内,在一个宣赞舍人的引领下,向崇政殿走去。宣赞舍人隶属于閤门司,掌管传宣赞谒,是皇帝与百官之间的“桥梁”。
在唐朝时,閤门司是由宦官掌控的,而本朝天子遂行的是让臣下分权相制的策略。自然不会让宦官控制自己和外臣见面交流的通道。因而掌握閤门司的是开封勋贵,閤门司的官员都是武资,大部分是勋贵子弟,也有一些是武举及第入仕之臣。
而垂拱殿则是官家日常早朝的地方。在宋朝建立初期,官家上朝的地方通常在外朝的大庆殿或文德殿。不过如今这两座大殿已经变成了礼仪性的摆设,除了重大的日子,官家并不御外朝大殿,而是在内朝的垂拱殿早朝。
垂拱殿也由此变成了朝臣进入大内面君的门户,而官家在内朝办公和召对臣僚的地点,则通常是崇政殿。
作为宰相的章惇,不知多少次从垂拱殿步行到崇政殿,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走到。不过宫廷的礼仪是不能废的,还须由宣赞舍人引领。
到了崇政殿门外,章惇立定等候,那么宣赞舍人则向殿**侍通报。
不需多久,一个有些矮胖,皮肤也不大白净的内侍从殿里出来,向章惇等人行了一礼,然后凑上前去,低声对章惇道:“相公,官家今日心情不予,刚刚在殿内流泪了。”
和章惇说话的这个内侍名叫刘有端,四十许岁,是入内nei侍省的押班,勾当御药院。和以往在宫中任职的宦官不大敢公开结交外臣的情况不同,刘有端这个内官却和宰相章惇往来密切。
同时,他还是新任的刘皇后的心腹。通过他,当时还是贵妃的刘皇后就和宰相章惇勾结,促成了孟皇后的被废和刘皇后的继立。
这哲宗皇帝治下的大宋,还真是有点另类——不仅出现了长期独相和一党把持朝政的情况,而且还出现内宫、内官和外朝勾结的事情,可谓是家法大坏。因后世史家对开疆辟土的哲宗皇帝以及辅佐他的章惇评价普遍不高。
基本上就是昏君加奸相的最佳组合了,正是由于他们二位坏了祖宗家法,才造成了后来的靖康之耻。再顺着昏君赵煦**相章惇往上追查,靖康之耻的责任就落到了王安石头上了。
听说“昏君”赵煦在哭,“奸相”章惇愣了愣,低声问:“官家因何而哭?”
“因为一幅画。”刘友端叹息一声,“今日翰林图画局送了一幅画到崇政殿,官家一开始见了还大为赞叹,可是没一会儿就哭起来了”
一幅画把官家弄哭了?这是什么画?不会是流民图那样的画吧——章惇马上就想到了神宗年间的一幅流民图,这图是光州司法参军郑侠所画,用以批评王安石的新政。随同流民图奉上的还有一道论新法进流民图疏。结果宋神宗展视流民图后,夜不能寐,第二天早朝时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
莫不是又有哪个旧党余孽上了流民图之类的“逆图”了吧?这可不行,得马上治罪啊!
章惇的白眉毛一拧,面露凶相,问道:“谁的画?”
“是翰林画局待诏直长武好古的画。”
“武好古?”章惇心想:一个小小的待诏直长竟恁般大胆?一定要重重治罪!
想到这里,他便整整衣衫,随着刘友端进了殿门。
大殿深处,穿着常服的官家赵煦正坐在案后,看着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暗自落泪。
因为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是面向赵煦摆放的,所以从章惇站立的位子看去,只能见到一块竖着摆放在架子上的木板。
虽然很想马上看看那幅惹哭了皇帝画,但是章惇还是先行了揖拜之礼。
“赐座,上茶。”
官家赵煦的声音传来,很轻,显得中气不足,听得章惇好一阵心疼。
很快就有内侍搬了个杌子过来,放在章惇身后。宰执大臣召对时赐座是惯例,章惇也不谦辞,大模大样就坐了下去,还从另一个内侍手中接过了茶碗。而他的目光却盯着那个木板,显得非常好奇。
赵煦看见章惇的样子,苦笑道:“把这画儿掉个个儿,让章卿看看吧。”
“喏。”
马上就有两个内侍上前,端起画板下的木架子,转了个面,将有图画的那一面对着章惇。
“这是”
章惇看见画上横刀立马的官家赵煦立即就被惊了一下,差点儿把手里的茶碗给砸了。
“画得可好?”赵煦问。
“这”章惇盯着图画上面,横刀立马,仿佛在指挥万马千军的赵煦看了一会儿,一对老眼居然也有些湿润了。
这画太真了!和真人一模一样!而且还画出了章惇和赵煦藏得最深的心思。
如果赵煦的身体还能立马横刀,挥军征伐燕云何愁不复,西贼何愁不灭啊!
可是年纪轻轻的皇帝,身体却已经无法承担他的雄心壮志了。
“陛下,这画”
章惇一开口,却不知该说什么了?
武好古的确画了一幅好图啊,可惜这图上的一幕,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了,怪不得皇帝见了图画会流泪不止。
“陛下,您还年轻,好生将养几年,身子骨养好了,便能和图上一样,御驾亲征了。”
顿了一顿,章惇还是说了几句哄赵煦开心的话。
赵煦点了点头,一指眼前的画说道:“章卿,朕打算将此画挂去都亭驿内。”
都亭驿位于汴河北岸旧城光化坊的都亭驿,是专门接待辽国使节的。再有几日大辽国的贺正旦使就要抵达那里,这幅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正好摆在都亭驿内吓唬辽人看到没有?我们大宋官家是很厉害的,你们这些辽人不服的话就放马过来吧!
“文官要到京官?武官要到大使臣”
端王赵佶正在自家王府里和武好古说着潘孝庵嫁妹的条件。
条件不是房子,也不是聘礼,这个对武好古根本不是问题——光是几天前的丰乐楼唱卖,佳士得行获得的纯利就超过了两万缗!武好古还卖出了墨娘子舞蹈图获利一万缗(给了佳士得行一千缗佣金)。
另外,佳士得行印刷的带有墨娘子和李师师图像的花招儿现在也值钱了,一张可以卖到几十文!
这说明出版花魁画册是完全可行的——没钱去泡花魁,还没钱买本画册过过眼瘾吗?花魁画册只要能打响了,可就是一个滚滚财源了。
所以房子和聘礼都不是问题,潘孝庵也没有提出,他提出的要求是让武好古取得“京官”、“大使臣”或科举及第的地位。
这要求可真有点高了。
不是说武好古没办法做到京官或大使臣,而是很难在短期内取得这样的地位。如果给武好古几年时间,那倒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可是潘巧莲转年就是十八岁了,再等几年不就是老姑娘了?
“其实也不很难,”赵佶笑着说,“我六哥和当朝宰相章子厚都是赏罚分明的路数,只要你使辽建功够大,一个大使臣不算甚底。”
“可怎么才算功劳够大呢?”武好古皱着眉头问。
“这个”赵佶笑着摇头,“我也不知道,毕竟本朝也没出过像大郎你恁般能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