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带家眷也就不必发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了,统统折现。当兵的吃穿都由军营出,他们只管赚钱就是了。而且也别一干几十年,都成老头子还有啥用?最多让他们干个十年,攒点钱就回老家娶妻生子去吧。”
宋朝的募兵也真奇怪,当兵的大多是老婆孩子一堆的大叔。大叔也罢了,只要身体好,也不是不能当兵。问题是当兵的不能把老婆孩子都带到军营啊!带着家眷住营,不变成打卡上班的老百姓了?募兵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变得比兵农合一的府兵还不如。
“钱呢?”何执中问,“钱从哪里来?”
“把禁军都遣散了!”纪忆道,“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当什么兵?散了拉倒。禁军开销的钱财可以维持300个新军的步兵营和20个新军骑兵营。有了320营,朝廷就不怕周国、金国了!”
300个步兵营满编就24万,20个骑兵营满编3万6千人。总数就是27万6千人。再打宽裕一点,算上后勤和各级衙门的兵员,顶天就是35万。
以每员年均花销100缗计,朝廷在新军上有3500万军费开支就足够了。海军最多再花销1500万,总共5000万缗就能保证大宋在和平时期的国防安全了。
对于年入能维持在7000万缗的大宋朝廷而言,这样军费负担虽然沉重,但也不是不能承受的。
这时童贯忽然问道:“可禁军散了,那么多禁军的官儿怎么安排?”
https:
请记住本书域名:。阅读网址:
第1304章 维新变法裱糊 三()
禁军的老兵当然容易遣散,可是军官怎么办?
禁军已经很多年没有募集新兵了,所以满营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可是军官却源源不断补进来,军中的各级衙署也都维持着,好像真的有兵在带一样。
这些军官还有没有官身的小武臣总有上万,每年消耗着大笔财富,却啥事都干不了。就好比养了上万只吞金兽!
如果不把他们遣散了,只散了士兵,根本节省不了多少军饷军粮。
可是要遣散军官,又会触及庞大的利益集团。可别以为这个没什么兵的军官利益集团好欺负,他们和新军的军官其实是一体的。大多来源于各路将门世兵家族,如果把他们遣散了,也就等于动了新军军官的奶酪。
现在新军军官们已经有点桀骜跋扈了,要是再惹毛了他们,闹将起来,可就是唐季五代的乱世再临了。
“周相米友仁昨日和我见面时说希望宋周两国大封南洋!”纪忆缓缓道,“在南洋行夏君夷民之法。以天家和武家子弟为南洋列国之君。既然有君就得有臣,不如就在禁军军官之中挑选年轻力壮且有志向者为诸王卿相,辅佐诸王在南洋开疆。”
这样能行?
政事堂中的宰执们互相看了看,都是眉头大皱。
何执中道:“去岭南任官就被视为险途,南洋犹在岭南之南,是瘴痢之地,谁肯去那里做官?”
纪忆笑了笑,心道:本相不是去了吗?
他道:“诸王卿相臣子不等于马上要去南洋任官,可以让他们先去诸国王府任职。
一个王府安排个二百个百官,有二十个王府不就安排了四千个官儿了?
另外,官家不是设立了南京宗子军吗?还可以更进一步,在南京襄阳府设立留守司。也配上虚设的六部九卿,都叫被裁下来的武官勋臣去当。起码又能安置三千个官……七千个官不就有去处了?剩下的官再想想办法,总能安排好的。”
“可这样安排,官人数量没有下降,开支也减不了多少啊!”何执中只是摇头,“如果还要在南洋大封诸国,少不得要增加各个王府的开支,而且日后还得用兵……忆之啊,如今可不比钱引之变前了。”
“该花的钱还得花!”纪忆道,“今日先把新军改制和设立诸国王府、大封南洋的事情议一议。钱的问题,容后再议。”
花钱的地方真的不少!
除了纪忆和何执中说的,还有两场大婚要办。一个是庆德公主出嫁,一个是东海郡王娶妻。以赵佶的铺张性格,两场大婚怎么都得花费几千万吧?
另外,潘孝庵负责营建的徐州城也是个花钱如流水的项目。摊到今明两年,怎么都得出去几百万。
如果再要同时启动军改和大封南洋,大宋朝廷今明两年的亏空恐怕要大得让人难以置信了。
何执中摇摇头,“军制改革反反复复都快有二十年了!也没什么好多议的。无非就是放权给营官和以学堂教养军官……本相并无异议。”
何执中没有异议,其他人自然也没异议。这事儿就算集议通过,不过仅仅是确定了大方向,有没有钱去推行,得日后再说。
“至于大封南洋……”何执中眉头紧皱,“如何分封?真的是当务之急吗?是不是有点穷兵黩武了?”
纪忆摇头,“这是米元晖提出的……咱要是不封,周国就去分封了。到时候大宋以南可就都姓武了!”
唉,还得跟啊!
与其你殖民,不如我殖民!
殖民侵略这种事情,也得有竞争啊!
要不然欧洲人怎么会把大半个地球都抢了?
广阔的亚非拉美大陆放在那里,你西班牙不去侵略,他葡萄牙就要下手!你法兰西不要,他英格兰就不客气了……所以谁也别让着谁,也没什么“不征之国”的,你不征别人也要征!哪怕真的不想征,为了争口气也得去征服几块殖民地,要不然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列强?
现在大宋也遇上了同样的麻烦。姓赵的不去搞殖民侵略,姓武的可就不要通吃了。到时候大宋就会陷入武周的包围,可就太危险了!
所以两府集议在是否要向广阔的南洋地区搞殖民扩张的问题上,很快达成了一致那是必须的!
……
玉清道德宫。
赵佶的清修又一次被恼人的俗务打断了。
这回由何执中、纪忆、张叔夜三人共同奏报的集议结果特别的恼人。
一是新军必须得练,得大刀阔斧的练!全国至少练320个营,全都得是兵募,装备还得向周国共和军看齐。
二是要在南洋、西洋大建封国,至少要封二十个国!
三是得在国内试点抑兼并、均田地……
这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赵佶都不安稳了。
“这,这,这……”赵佶一脸忧郁,“320营兵募,20个封国,还要抑兼并、均田地……得花多少钱啊?纪卿,朝廷有那么多钱吗?”
是啊,有那么多钱吗?
不是赵佶要问,何执中、张叔夜也想问。且不说抑兼并、均田地要不要花钱,就是320个营和20个封国,得花出去的钱就多得不敢想象了!
“回禀陛下,”纪忆倒是不慌不忙,“朝廷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但将来一定会有办法弄到钱的。”
“什么办法?”赵佶感兴趣的问。
“臣现在不知。”纪忆回答道。
现在不知?不知你当什么少宰啊?赵佶翻了翻眼皮,都有一种把纪忆打发回交趾国的冲动了。
“但是有人知道。”纪忆又来了一句。
赵佶忙问:“谁知道?”
“周国元首武好古知道。”纪忆淡淡地说,“周国的兵费的确比我朝节省,但是其举国的财入也只有我朝的七八分之一。以这点财入,周国要如何在南洋大建封国呢?”
“武好古一定有办法的!”赵佶沉着声说,“可我朝怎么办?”
“抄!”纪忆的回答非常简单。
“抄?”
“武好古有什么办法,我朝照抄就是。”
纪大奸相笑道:“会做文章的都知道,要在他人的旧文中盗窃陈言,东抄西袭。变法图强其实也是如此,他国之法可以为师。如今我朝的新军、新学、银行、商市等等,多有借鉴自周国者。
便是复古之派宣称的‘抑兼并、行均田’也部分师从周国。所以等周国寻出封建南洋的财路,臣自会酌情抄袭的!”
还挺有道理的……只是不知道纪忆的探花是不是抄来的?
赵佶细细一想,居然也点点头道:“那朕就准卿等所奏,先定大政,再想办法去抄……哦,是去寻财路吧。
只是这新军当如何练?南洋当如何封?两府可有细则?”
“尚无细则。”纪忆道,“陛下既然准臣等所奏,臣等再慢慢制定细则不迟。”
是慢慢制定细则还是慢慢去抄袭?赵佶心里想着。
纪忆接着说:“封建、练兵之事体大,不可贸然行事。应该反复思量,仔细推敲。所以臣建议设立政事堂条例房,选善于政务、军务、财务的新学人才,专职制定方略细则。
而且封建南洋不是我大宋一国之事,还必须和周国商讨地盘划分之事。
至于抑制兼并,推行均田之法,则当设立专门的均田署,在京畿路试行。”
还别说,纪奸相做事还挺有章法的!
奸相通常都是很能干的,要不然只能奸,当不了相。
纪忆现在则是奸相中的战斗相,所以一出手就非同凡响。至少把上上下下都糊弄好了,都认为他是有办法的,就是没有办法,也会去抄一个办法出来!
实际上,纪忆真的是有办法的。而且他的办法也不全靠抄,至少在南洋殖民的问题上,他是有办法的他已经领导过两场殖民运动了,当然有许多经验教训,怎么会没有办法?
而他的办法就是官商勾结!
殖民扩张这种事情,光靠官僚是不行的,就算加个封君一样不行。必须得有商人参与并且发挥巨大的作用,要不然效率太低,成本过高,就等着死亏吧!
当然了,只有商,没有官也不行。
没有官方背景就无法产生足够的权威,就很难在海外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权。没有政权,建立军事据点,开设学校,有计划的教化和征讨蛮夷等等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开展。
所以纪忆的办法就是“星洲模式”,建立起一个个半商半官的,自治的殖民据点,作为封国的中心……
但是这套办法纪忆不能贸然拿出来,要不然会被御史言官弹劾得无地自容,所以只能等武好古先抄一遍,抄成了国际先进经验,纪忆再来引进,别人就没话说了。
而这种互相抄袭借鉴的发展路径,则是列国模式的好处,如果只有大一统的一国,抄都没得抄!
而武好古的大周国在制定分封南洋诸侯国的规则时,当然也要把南洋都护府、交趾国,以及苏适在台湾岛上搞开拓的经验教训都找出来好好的抄袭……
https:
请记住本书域名:。阅读网址:
第1305章 维新变法裱糊 四()
随着米友仁从开封府带回了草签好的瓜分南洋的协议,怎么在南洋建立诸侯国的问题,就被摆上了桌面。
米友仁和纪忆达成的协议是这样的,盛产粮食的爪哇岛一分为二,东边归宋,西边归周。
黄金水道三佛齐海峡也切两半,北面归宋,南面归周其中星洲岛归属大宋,名义上成了赵家坡。不过实际上做主的,肯定是纪家!
而三佛齐国的故都,又名旧港的巴邻旁以及扼守三佛齐海峡西面入口的亚齐港都归属大周。
三佛齐海峡以东的婆罗洲则是周北宋南进行划分。
吕宋大岛归属周国,同时三佛齐海峡以西的锡兰大岛(属于西洋了)归属宋国。
南洋的其余地区,包括占婆、真腊、蒲甘等国,以及南洋的其余岛屿,任凭两国自由行动,先占先得!
西洋地方(不包括锡兰岛)也任凭两国自由行动,同样是先占先得。
以上这些,就是后来被称为“臭名昭著”的《纪米殖民协定》。大殖民者纪忆和米友仁也因此遗臭万年……被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所唾弃。
而同样热爱和平的武好古,在大周共和三年秋天的时候,却根本没有意识到《纪米殖民协定》会给南洋、西洋各国人民带去多么深重的灾难。
所以他对米友仁和纪忆达成的瓜分南洋、西洋各国的原则性协议,还是非常满意的。
特别是对于得到半个爪哇岛和整个三佛齐岛的条款非常满意哪怕米友仁因此放弃了南洋都护府的核心星洲,也是非常值得的。
因为位于海峡南岸的三佛齐大岛一样可以控制海峡,齐亚和旧港都有发展成“赵家坡第二”的可能性。而爪哇岛西部的良田,则是大周共和国在南洋的根本。
而且武好古还清楚记得,历史上的荷属东印度就是以爪哇岛西部的巴达维亚为大据点,逐步将触角伸到台湾岛和日本国的。
如果不是荷兰的本土力量太弱,这帮海上马车夫还不知道要在东方的海面上嚣张多少年呢!
“咱们在南洋的本据之城,就建在爪哇岛的西端北岸,选择一个拥有优良海港,并且气候比较舒适的所在构筑城堡、商埠、海港……从安南行省调集一支军队进驻,一定要彻底清剿附近的土著强盗!”
武好古背着手站在一幅悬挂在元首宫内厅墙壁上的南洋诸岛大地图前,志得意满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元首,这座城市是作为大周国在南洋的直属领地,还是作为诸侯国的首都?”
“当然是大周国的直属地,将是南洋行省的首府所在。”武好古很肯定地道,“此地和亚齐港,都必须由南洋行省直辖。
至于诸侯国的首都,可以选择在旧港或者在爪哇岛上略靠东面的地方再建一座城市。也可以建立两个封国,一个在三佛齐大岛上,一个在爪哇岛西部。”
武好古想了想,又道:“执政府恐怕没那么多钱同时在爪哇岛上开发两座城市吧?”
张熙载愁眉苦脸的回答道:“元首,执政府连开发一座城市的预算都挤不出来啊!
宋国钱引之变引发的萧条还在继续,执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了20%以上的减少。而高丽之战还没有结束,执政府不仅要负担军费,还要在高丽国投钱修建堡垒壁坞。恐怕得连着许多年往里面贴钱……
同时,咱们还得补贴东辽打仗。那萧太后在科尔沁草原上和阿骨打打持久战,真不知道要耗到那一年?
另外,执政府还要给渤海岛(虾夷岛)的高永福支持,以助其在明年入侵日本本州岛。
以上这些开支再加上执政府的日常开销,已经够得上不堪负重了。现在初步估计,今年的财政将会出现150万银两币以上的亏空!
而执政府历年的积蓄,又大多拨给了大周银行作为资本……只怕从明年开始,执政府就得依靠借贷填补亏空了。”
说到执政府历年积蓄的划拨,张熙载就颇有怨念的瞅了一眼大周银行总管潘兴业。
如果不是将积累的白银、黄金系数充入大周银行作为资本,150万银两币的亏空还难不倒执政府。
可是现在,共和执政府却是一贫如洗,府库里面空得都可以跑马了。
潘兴业被他瞅得有点愧疚,便问武好古道:“元首,现在大周银行的库里面存着不下2000万两白银,还有200多万两黄金……或者可以提一部分出来?”
“胡闹!”
武好古瞪了潘兴业一眼,说道:“大周银行不是共和政府的国库!大周银行得为银行券负责……存银都要铸造成银币,以备不时之需的。没有这点银币撑着,咱们发行出去的五千万面值的银行券能撑得住?”
“那就拨一点银行券……”
“也不行!”武好古又给否了,“共和执政府的账和大周银行的账一定要分开。而且大周银行只和商办银行发生借贷交易,不能直接借钱给执政府。”
大周银行的地位相当于中央银行,而且还是信用货币出现钱的中央银行。所以必须非常保守的执行货币政策现在大周银行最主要的使命,就是保证银行券的发行和流通。
面值五千万银两币,相当于一亿缗铜钱的银行券(有一两、一钱、一分三种面值),现在已经进入了大周共和国的金融体系。就等着正式推向市场了!
可以想象,一开始收到银行券的商人们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去兑换白银或铜钱。
没有相当于几千万银两币的金、银、铜钱支撑着,银行券说不定就叫人给挤兑垮了。
现在大周银行里面存着的金银可以铸造成3000多万枚银两币或金币,包括天津银行、燕京银行、相国寺银行、京东银行天津分行、潘记银行天津分行、高丽银行、辽东银行等一大批商办银行中也储存着大量的金银币和铜钱。总价值也不少于2000万枚银两币。
那么多的钱,足够支持8000万银行券的流通了,真要提出来一些也没什么。不过武好古还是愿意多打保险系数。
毕竟钱引风波的教训就在眼前!商人们说不定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只要银行券的信誉稳了,大周国的资本主义才能上快车道啊!
“明年的预算如果有亏空,就发现债票吧。”武好古道,“有银行券撑着,利息不会有多高的,发个一二百万没什么问题。
至于在南洋开发城市的花销,我看还是向商人筹集吧!就用界河商市的老办法……搞一个股份制的诸侯国!”
股份制的诸侯国……在场的大周高官们听着都有点稀奇了。
诸侯国也可以搞股份制?股份是不是可以拿到天津佳士得交易所来买卖?
武好古顿了顿,又道:“这个股份制的诸侯国就建在三佛齐岛上吧,以旧港为首都。疆域包括除亚齐以外的整个三佛齐岛,不过该国不拥有三佛齐海峡的过税征收权。”
根据米友仁和纪忆达成的协议。今后三佛齐海峡的过税将由亚齐和星洲岛的地方当局负责征收亚齐方面守着海峡的西部入口收钱,星洲方面守着东部入口收钱。
所以亚齐的城市、港口和附近区域,会作为大周共和国的南洋行省下辖的州府存在。
不过没有亚齐港的三佛齐岛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一方面岛上拥有金矿和银矿,而且已经得到了开发三佛齐岛是南洋都护府的叫法,这个岛屿正式的名称叫“金州”或“黄金岛”(苏门答腊就是黄金岛的意思)。
另一方面岛上最大的城市,三佛齐国的首都旧港又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