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兴是有钱了,郁闷是下面的风气变了。
尽管在推行商业改革的时候,他就预料到了今天这种情况,可是当真的发生了以后,又是另一种感觉。
皇甫无逸每隔三天来汇报一下最近的情况,而到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截止三天前,大唐各州县的这些账户内的资金总额,已经突破了一百万贯。
当皇甫无逸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整个身子都是微微颤抖的,一百万贯啊……
那可是一百万贯……
再添添的话,都够朝廷半年的税收了。
嗯,朝廷的收入陷入了瓶颈期,这两年来增长的速度有些缓慢,而内阁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大家都觉得是受于铁路的影响,等到新的铁路线路开通以后,这个数字才会大幅增加,在此之前,也就只能这样缓慢的增加了。
说是缓慢,其实也不算慢了,十年的时间,大唐的税收从二十多万贯增加到了二百多万贯,按照正常速度的话,再有两年也差不多能突破三百万贯了,但是考虑到其他的,很多人都觉得今年都有可能突破三百万贯。
好吧,这些都是闲聊。
三天前皇甫无逸来的时候,这个数字才刚刚逼近八十万,而三天之后,就突破了一百万贯,这个增幅,啧啧……
这笔钱该怎么花,成了当下的首要问题。
是直接开拓计划,还是留下来算入明年的预算中?这些都需要李元吉来拍板。
“拿出五十万贯,十万贯给长安机械厂,让他们扩充产能,十万贯给科学院,让他们去研究符合作战需求的装甲车辆,三十万贯给水师研究所,让他们开始研究钢铁战舰。余下的留二十万贯备用,其余资金根据情况来决定增设多少条线路计划,这个你们跟工部商量着来。”李元吉大手一挥,一百万贯就这么砸了出去。
钢铁战舰是必须的,之前是受制于技术因素,而限制了技术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没钱砸进去搞这些技术,现在有钱了,三十万贯虽然未必够用,但是做一些前期的技术研发还是没问题的,饭要一口口的吃不是么?
装甲车辆,这个问题并不大,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了,而且也初步的列装了小部分部队用于实战。
但李元吉总想搞个坦克玩玩,加上现在的车辆,也需要继续投入研究力度,进行改进一下。
铁路什么的自然不用多说,这些都是必须的,不把铁路造的四通八达,出门去哪都不方便。
“诺!”皇甫无逸笑了笑,答应了下来。
这是一笔意外之财,没必要去纠结他最终用在了哪里,虽然看似给修铁路,修水泥路只留了三十万贯左右。
但这只是现在纸面上的数字,而李元吉的意思,指的是前面的五十万贯拿出来,这里要预留二十万贯不能动,剩下的,看情况拿去修路。
一个计划要用多少钱,可以造计划嘛,三十万贯用完了不要紧,再等一等,这些账户还会不断有收入的,等攒够了一个计划,就开始一个计划。
所以这次能用在基础建设上的资金,看的是大唐的官员们到底贪了多少钱,又交了多少钱。
而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估摸着不会低于五十万贯。
大肆的搞基础建设,这一点大臣们是没有意见的,虽然李元吉跟杨广一样,都把场面搞的辣么大。
但两者也有本质上的不同,李元吉搞的这些工程,是给钱的,干活给钱,不想赚这个钱的,你可以不干,没人逼着你,而这也就造成了另一个情况,更多的百姓围在各县官府门前,就等着官府贴招工告示呢,谁说劳民伤财,这些百姓就跟谁急。
而另一个,则是李元吉做事有计划,就比如现在,他只会根据自己资金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启动某一个计划,而且在每一次计划制定的时候,都会留一笔资金作为备用。
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其他的突发情况,所以,在外界看来,李元吉是一个疯狂的皇帝,是一个把工程搞的比杨广还疯狂的皇帝。
但是在朝廷内部,在真正知道情况的官员们这里,却一致的认为李元吉是个胆大,又谨慎的皇帝,总结来说,就是相对于保守一些的皇帝,他不喜欢搞什么破釜沉舟的态度,俗话说就是看菜下锅,而这种思路,对于现在的大唐也是很合适的。
“陛下,是否可以考虑修建一条通往安南的铁路了?”皇甫无逸建议道,安南的情况很乱,而造成这个原因的,就是交通不便,天高皇帝远的。
如果修一条铁路到安南,那么从长安到安南,大概也只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这等于是近一步的加强了朝廷对安南的控制力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现在的情况再度发生。
修建到安南的铁路有两个线路可以选择,一个是借助当下的中线南北路,这样的话将这三十万砸进去,不说修通,但也差不了多少。
另一个则是新修一条,这样可以覆盖更多的地区,其中也将蜀地给包含了进去,两者各有优劣。
李元吉刚欲回应,门外的内侍便来通报道:“陛下,黔、剑、岭巡查总督李道宗在殿外求见!”
第六九五章:还是安南人会玩()
李元吉让内侍去传李道宗,同时又让其他人去通知了内阁大臣。
李道宗不是那种不知道深浅的家伙,这个人做事很讲究规矩,也从不轻易的去破坏规矩。
而外臣没有得到征召,是不准进入长安的。
虽说李道宗不在这个外臣的行列之中,可毕竟是要长期驻扎在外面巡查的总督,就算是有事,也会先写一封奏折来请示一下,这是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但是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也是可以直接回来的。
当然,李元吉似乎已经猜到了写大概,肯定是安南那边出了什么幺蛾子,而在奏折里又说不清楚,这才逼的李道宗不得不暂时扔掉那边,赶紧亲自回长安来汇报。
“先集中资源贯通中线铁路吧,基础建设并非一夕一朝的事情,中线贯通了以后,可以到广州乘船摆渡到安南,大概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实际上并不比铁路慢多少。”李元吉回应着先前的问题。
现在的船都是蒸汽动力,实际上速度并不慢,如果是相同距离的话,船的速度肯定是跟不上的,但是广州到安南,铁路施工也并不容易,反倒是坐船更省事一些,距离也更近一些。
皇甫无逸只好暂时打消了将铁路修到安南的想法,趁着闲暇之余,开始在脑子里不断的捉摸着改在哪里加强一下。
李道宗拖着疲惫的身体,满脸的倦意,却又强行支撑着的来到了殿内。
见到这幅场景,李元吉连忙唤人赐座,同时又将在偏殿值备的御医喊了过来,给李道宗检查了下身体。
结果还好,除了疲惫之外并无大碍,只需要多休息几天,吃点有营养的就可以了。
这种不是病的病,说麻烦也麻烦,说简单也简单,完全看个人怎么解决了,如果赶紧解决,三两天就能搞定,就算年纪大一点,十天半月的也差不多了,但若是拖着不去解决,便会久集成病,到那时候问题可就大了。
嗯,在李元吉的关爱下,李道宗享受了一把高规格的待遇。
宫廷内的御医几乎是全能的,趁着其他大臣还没来之前,御医用独特的手法在李道宗的身上按了一阵子,起初的时候有些疼,然后是酸,接着就是越来越舒服,身体的舒服,自然连带着精神也有所放松。
虽然是李元吉特意关爱的,但是当其他大臣都来了以后,李道宗还是连忙道谢,拒绝了御医继续按摩。
李元吉挥了挥手,示意等会议结束后,御医跟着李道宗回家帮他按摩一番。
“陛下,安南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而臣的建议是,长痛不如短痛,朝廷不如拼着三五年的混乱,在这期间彻底的将安南给搞好。”李道宗直接开口道。
李元吉皱了皱眉,大臣们也同样皱了皱眉。
关于安南的策略,他们之前是讨论过的,而最终的结论是,先拿下那些问题严重的,然后在用程知节的办法去对付其他的官员,接下来在新官员方面,适当的增加人数,然后逐渐的淘汰掉现有的官员群体,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彻底的解决掉安南的问题。
事实上,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最适合当下的办法。
官员的选拔是有一定程序的,而官员的培养,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基层官员还好,一两年就能成型,但是在往上走,就不太容易了。
每往上一个台阶,就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甚至更久。
要想来个大换血,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其他地方调官员过去。
可安南那个地方,就算朝廷能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调过去,也要考虑下人家自身的感受。
当年调集官员去高山省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而最终去了高山省的,可以说每一个人的级别都提升了不等的等级。
安南比高山稍微好一些,但实际上也没好到哪去。
“情况已经恶劣到如此了吗?”李元吉紧紧的皱着眉头。
他虽然保守,虽然固执,但也不是不讲道理,之前之所以制定那样的策略,也是觉得基层官员还有救,但如果他们真的没救了,那李元吉也不会去将就着用的。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新加入的官员,很有可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从而也变成他们那样。
反腐,怎么可能彻彻底底的反掉所有的贪官?
而随着反腐的时间越来越长,官员们也会逐渐的适应他们的套路,他们也会做一些规避的举措,反腐的力度不管是增加也好,减小也好,难度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大的。
“根据这段时间的了解,基本可以确定,安南九成以上的公职人员都存在问题,有些是经不住诱惑,有些是被逼的,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参与了进来。所有方面,只要我们能想到的,他们都有参与。
与这些问题相比较,南安县的问题反倒算是小事一件,因为南安县除了目前查到的问题以外,县令范呈是没什么大的问题的,官员有问题的也不多,南安就是重灾区里的一朵红花,虽然跟其他州县比起来依旧有很大的差距。”李道宗简单的说着安南的情况。
“各方面都有参与?”李元吉有些惊讶了,这局面自己并不陌生,跟某一个时期很像,但具体到哪一步,他却不太清楚。
李道宗点了点头,说道:“安南有常备劳力一万二千六百三十八人,其中九千余人散布在各个矿场,三千余人在其他地方进行保障,臣查阅了他们的资料,上面的工钱记载是与朝廷规定的工钱同步的,之前一律一日三钱,今年开始一日四钱。
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工人实际上拿到手的,只有两钱,从开始到现在,从没有改变过,但是在他们的工钱表上,却清晰的写着三钱、四钱。
这还不算什么,根据那些被抓官员的口供,多人承认,这些常备劳力中,存在着吃空饷的现象,而且这个比例不低于四成,但最高不会超过五成这个线,即便是按照四成来计算,吃空饷的人数就有五千零五十五人,按照一人一日三钱,一日便是十五贯一百六十五钱,一年便是五千五百三十五贯。
再加上实际人员每人的工钱都存在克扣现象,单单只是常备劳力这一块,一年就差不多有八千贯左右,而这种情况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
有些资料已经找不到了,臣粗略的算了一下,这些年来,单单只是工钱这方面,他们就至少克扣了五万贯以上。
除此之外,他们还私设煤仓,以最低的价格卖给需要的船队……”
李道宗吧嗒吧嗒不停的说着,一件一件的事情接连不断的说着。
克扣工钱,私设煤仓,私扣税款,林林总总的加起来,一个初步的计算,就以目前知道的情况来看,这几年以来,他们至少吞掉了不低于五十万贯。
这个数字并不是最高的,而是一个保底,因为还有更多的情况没有来得及查明。
听到这些数字,皇甫无逸惊的合不拢嘴,原本他还以为程知节在那边搞的风生水起呢,现在一听才知道,安南搞的动静远比他们更大。
在跟安南比起来,其他的地区都是渣渣,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地区的账户内的钱超过二十万贯的。
但人家安南就已经五十万贯起了,而且还玩的这么大,连总督都敢弄死,而且还瞒了驻军一年多的时间,虽然也有驻军的原因,但不得不说,安南那帮人玩的真高,胆子真大。
“安南需要多少官员?”李元吉问道。
一个从里到外的腐败,就算李元吉不想大动干戈,现在也已经由不得他了,安南那边的官员,已经彻底的触碰了他的底线。
做些私活,只要不过份,做的隐蔽一些,李元吉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的,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跟个圣母婊似的,虽然现在的圣人真的不少,而且还是大批大批的。
但是连私扣税款这些事情他们都敢做,而且还这么长时间都没透漏出来,这就说明了问题,暗卫还没扎的太深,对方牵扯进来的人太多了,足以将这些事情给掩盖下来,不让朝廷发现。
“三州三十七县,按照标准配置的话,需要五千个各级官员。就算补充进去大量的新人,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朝廷也需要调过去至少三千官员才可以。”李道宗说着。
这不是个小事,三千多个官员,上哪去调?
只能这个县抽几个那个县抽几个,问题还在于,去安南那地方,跟被贬有什么区别?如果这些官员不是心甘情愿的,万一再出点什么幺蛾子该怎么办?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当地提拔。
但当地的教育水平实在是令人堪忧,要他们跟给朝廷增加个拖油瓶没什么区别?
“吏部安排一下,该调的调,另外安排一批新人过去,可以给他们承诺,只要在那边干的好,五年后可以调回来升职。”李元吉满脸怒容的吩咐着,这帮混蛋实在太过分了,难道是觉得朕举不起刀了吗?
又转头问向李道宗:“南安县你怎么看?”
南安县确实是个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李道宗也很头疼。
“臣建议正式将南安县列入朝廷地区,而南安县令范呈,可以命其为县丞……”
第六九六章:难怪你要为他走后门()
将南安县列入朝廷治地,这个李元吉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不管怎么说,当初与他们谈判的是驩州府,而驩州府又代表着大唐,尽管驩州府方面是私自做出的这个决定,可外人却不会管你是不是私自做出的。
在这个方面,每一个州府,每一个县,都可以代表大唐,他们是一体的。
况且,李元吉也没那么小气,更不是那种阴险狡诈之辈。
错并不在于南安县的那些百姓,说他们团结也好,说他们抱团对抗也罢,最起码在这十年内,南安县并未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而他们也一直在按时的缴纳课赋,虽然这些课赋被人给吞掉了。
不论编制也好,其他的也罢,这些都算是关起门来自家的事情,在一七七师需要那块地区作为驻地的时候,他们虽然提出了条件,但却没有说不肯让出那块地,他们想有自己的县,这也不是不可行的。
但南安县这个事情,不管怎么说也算是让朝廷扫了面子的,李元吉可以大度的将南安县列为大唐的一个县,给他正式的编制与地位。
但是这件事却并不会这么简单的就算了,毕竟朝廷也是受害者,也需要脸面,不然的话,其他地方都这么搞,那将来大唐到处都是县,到处都是官员。
“县丞就不必了,朕最多给他一个县尉,另外安排一下,所有南安县的官员,对他们进行两个月的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可继续留任,其余者一律清退。”李元吉郑重的说着。
南安县的官员还不知道是怎么上位的,所以对于这批官员,李元吉多少有些不太信任。
但为了维护南安县的稳定,李元吉还是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培训两个月,在不合格,那就没的说了。
况且大唐对于官员的选拔标准,更多的是从实战方面来发展的,理论只是一部分,就连考核,更多的也是贴近实际的案例。
而对于南安县的官员来说,只要在任期间,他们是认真干事的,通过这个考核的问题并不大。
……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身居何位?切记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哪怕将来有一天,在座的诸位当中有人进入了内阁,也不要忘记,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跟其他官员相比较起来,你没有什么更特殊的地方,能够进内阁,并不代表你的能力远远的超过了其他人,而是内阁恰好需要你这样的人来进行补充,天底下,有官员数十万人,缺了谁,大唐都可以继续运转。
而除此之外,另一个需要永远牢记的,是为官的初心,不要忘掉自己的初心,也不要被眼前的利益给吞噬掉,虽然看起来当下你是获得了利益,可从长远来看,当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就已经走到了仕途的陌路。
而无论何时,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切记不要忘记,任何一个决定,他是否是成功的,是否是应该推行的,看的并非身旁的同僚有多少支持的,多少反对的?
而是当这个决定推出去以后,朝廷可以获得什么?百姓可以获得什么?这两点,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忘记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很多时候,你们需要做出权衡,当这个决定不利于朝廷,或者百姓二者之一的时候,你需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来决定这个决定是否应该继续执行下去。
好了,今天的课堂就到这里,本月作业便是今日课堂上的内容,每个人自己寻找一个位置,然后将你自己带入进去,认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写一篇论述,篇幅不限,形式不限。”张集站在课堂上,声音洪亮的讲解着。
当教员已经半年的时间了,教员并不是他最喜欢的工作,但是没办法,年后的科举,他报了发展省,但是很显然,发展省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