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越问下去,于贺心中的怒火就越是旺盛,这帮人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私设县城也就算了,这个还可以看作是为了维护边境的稳定而做出的一些妥协,反正这里的人让外人来也未必能行得通,还不如就这么稳定下去,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但是课赋降一半是什么鬼?于贺感觉到自己好像抓住了一条大鱼。

    “就是今年年初啊,十年前开始的,当时朝廷还下了公文的,说是未来十年内课赋降低一半,县里的百姓可是高兴的很呢!”范呈说道。

    这个政策不仅县里的百姓高兴,他也同样很高兴。

    范家在这里是最大的家族,整个家族人口上千人,占据了整个县城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这么大一个规模,每年课赋降一半,那是什么概念?

    边境本来就不稳定,加上这里耕种的面积也不大,大多数百姓还是更愿意去打猎,课赋降低对于这里的百姓来说,那完全就是上天的恩赐啊。

    ……

    “南安县?”李元吉紧紧的皱着眉头,他印象里应该是没有这个县的。

    当然了,这也仅仅只是在印象里罢了。

    事实上大唐三百多个州,李元吉能够叫出来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他所熟悉的,也就是每个区域内较大一些的州而已,至于下面的县,那就更多了,数千个县,就是户部尚书他也记不住。

    至于安南,南安县在那里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一是那地方太偏远了,就连附近的人,都很少去南安县,南安县的人也很少走出来,所需要的商品,大多数都是商队送过去的,而南安县也并没有自己的商队。

    “陛下,臣查阅吏部安南官员资料,并未寻得有关南安县字样!”新接替萧瑀担任吏部尚书的杨师道心惊胆战的说道。

    杨师道刚刚上任几个月,萧瑀在完成交接之后,又坐镇吏部两个月的时间,等杨师道彻底上手之后才离开朝廷。

    而退休的萧瑀,则在城外买块地,自己建了座庄园,一并将自己的老姐姐,萧皇后一家也给接了过去。

    刚开始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师道还是有些蒙圈的,但不管怎样,他必须要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谁让他是驸马呢,嗯,李元吉的五姐夫,虽然这个姐夫是后的,但谁让前姐夫死了呢。

    “陛下,兵部这边倒是查到了一些有关南安县的情况,但是资料很模糊,且未提到南安二字。”兵部尚书刘洎说道:“兵部只是记载了一七七师需要在边境地区建筑新的营地,但最合适的地方已经有百姓居住,驻军与安南府协商,此事最终由驩州府出面解决,而当时一共有五千四百三十九口人,兵部特意调去五千四百三十九石粮食作为补贴,其余的安置工作,由驩州府负责。”

    啥?一人一石粮食很少?

    放在十年前,也就是李元吉刚登基的第二年,那时候大唐的灾荒才刚刚过去,国内依旧缺少粮食,而当年的粮价是多少?一斗三百千以上,这一石粮食,放在当年至少就是三贯钱,一点也不少。

    而且那个时候给钱未必有用,那是个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的时代。

    “根据安南府上缴的入库名单,户部在近十年内没有查到南安县的名字。”户部尚书皇甫无逸也站了出来。

    事情可以瞒住任何人,但是瞒不住户部,一座县城,一年不管是赚了还是赔了,清单都要上缴户部的,或许这么说比较市侩一点,但事实就是这样。

    吏部说没有南安县这个编制,户部说从未见过南安县这个名字,兵部说十年前他们的确给了粮食作为补贴,是有这个事的。

    前去调查的官员说,南安县是确实存在的,不仅在现实里存在,在安南府的编制里也是存在的,而且不仅仅只是存在这么简单。

    就连附近的人都知道南安县的存在,但却很少有人去过,太偏僻了,路也不太好走。

    但不管怎样,南安县就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不是于贺心细的发现了一些问题,就连李道宗都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南安县竟然是‘假的’!

    更要命的是,在南安县,课赋一直与朝廷不同步,不对,确切的应该说是,南安县的课赋,已经完全装入了某些人的怀中。

    “传朕命令,罢免安南都督,一七七师全体记大过,十九军全体记过。”李元吉愤怒的恨不能一刀砍了那些人,特别是安南都督。

第六九一章:浮出水面()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罢免安南都督那是肯定毫无疑问的。

    但是给一七七师全体处分又是什么原因?而且还是记大过这种处分?

    李元吉将后世的处分制度也搬了过来,大过,是仅次于留职查看的处分,在往上就是直接卷铺盖走人了,对于军队来说,没有卷铺盖走人这一说,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去了那个满是栏杆的地方而已。

    而对于军队来说,处分又意味着什么?

    晋升肯定是要受到巨大影响的,没有人不想往上爬,但是背了个处分,在晋升的时候就是个直接扣分的项目。

    而全师全体记大过,这个……

    就算是在后世的时候,也是闻所未闻的。

    而这也恰恰反映了李元吉对此的愤怒。

    因为一七七师除了驻守以外,他们还要每隔半个月跟安南府进行联络,而几年的时间都没看出安南府竟然有问题,背这个处分很冤枉吗?

    十九军才是真正的躺枪呢,因为这压根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十九军只是驻地在那里,日常的联络也不归他们管,所以十九军这个处分看似有些冤枉。

    而按照规矩,最应该受到处罚的暗卫,李元吉却并未提及。

    因为早在几年前,暗卫改革的时候就发现了安南有问题,并且于暗中进行了部署,一直到现在朝廷才算是抽出手去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暗卫这几年的摸排,李道宗在安南那边也不可能干的这么顺利。

    ……

    话说两边,朝廷的处置态度很快的便传到了李道宗的手中。

    然后,带着一个连的部队,李道宗直接杀向了安南都督府。

    之前他不是没有来过,而是被告知安南都督徐记染了病,而且还是传染性的,不敢见人,就连处理公务,也是人在外面念着,徐记在屋内回复。

    加上之前朝廷并没有明确的回复,李道宗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被传上什么病,所以也就没有非要去见徐记。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就算是徐记坐在屋子里,把门打开,自己站的远远的,也要当面对着徐记,亲口将朝廷的处置告诉他。

    “徐记人呢?”

    “总督……徐都督……他……”都督府的门牙纠结的不知所措。

    李道宗一把将其推开,带着士兵便要往里闯。

    门牙吓的猛一颤抖,连忙快步上前将其拦下,惊慌道:“徐都督他病重不治,就在半个时辰前……”

    李道宗皱了皱眉,病重不治?半个时辰前才刚死?

    门牙不会拿这种事情去开玩笑,也不会拿这个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去骗人。

    但李道宗也不是什么简单人,一大把年纪了,又身居高位多年时间,多的不说,简单的一些问题还是能够判断出来的。

    比如说现在,徐记刚死,就算都督府来不及挂上丧事所需要的物件,但是现在,他的家属也应该在抱头痛哭吧?

    这跟其他的没有关系,单纯的一个孝道摆在这里,即便生前在不招人待见,人死了,他的后代也要哭的惊天动地的,否则便会被人看作是不孝。

    可此时此刻的都督府内,有些乱,但是哭声却根本没有,还是说,徐记的后人们哭累了,想先集体的休息一会儿?

    “老夫去添把纸!”李道宗咬牙道,随后一挥手,身后的士兵接连而入。

    他们才不管有没有人拦着呢,他们只负责听从命令,谁敢拦,他们就敢把谁给揍的抬不起头,站不起身子,走不成路。

    一阵的鸡飞狗跳……

    事实证明,一七七师的这个处分挨的并不冤枉,而且在李道宗看来,这个处分似乎都有些轻了。

    为何这么说?

    整个都督府内,根本就没有徐记的尸体,刚死了半个时辰的人,难道会自己跑了不成?

    倒是在后院的几间屋子内,找到了原本徐记家的一些女眷,至于男子,更是一个也没见到。

    都督府内,徐记的家属,男人一个也不见了?

    只有女眷在这里?

    好吧,或许他们是有其他的事情,但是这些女眷屋外,有人看着是怎么回事?而且那些女眷的情绪也并不高,一个个一副生不如死的样子。

    于是,整个都督府内的所有人,都被李道宗下令控制了起来。

    上到官员,下到看门的老头,一个不少的。

    那些女眷的确是徐记的家人,有徐记的小妾,也有徐记儿子的妻妾,还有他几个孙子的妻妾。

    在官僚阶级,娶几房小妾是很正常的,只有那些气管炎才不敢这么做。

    但是很遗憾的是,徐记家族的这些年轻女眷,都成了他人的玩物。

    而根据这些女眷的交代,徐记早在一年以前就已经去世了,不过他死的很蹊跷,死之前身体还很硬朗,虽说年纪大了,但隔三差五的还能跟小妾们玩一玩,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却突然间死了,说是染了疾病,但是个人都知道这里面有问题。

    家中的男子被带走了,谁也不知道被带去了哪里,女眷们则被告知,如果还想看到他们男人回来,如果还想活下去,就老老实实的听话,什么事情也不要做,不要想,不然遭殃的不仅仅只是他们自己,连他们的娘家也会跟着遭殃。

    到了这个时候,难道她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对此,李道宗虽然有些气愤,但更多的也只能是无奈,谁也不怪,只能怪徐记自己,发现情况不对还不找驻军求援,就这点人,根本不是驻军的对手,最终搞的家破人亡,还是以这种方式。

    关于徐记的事情李道宗也没多上心,毕竟已经死了一年了,关心这个也没什么用了。

    他带来的人迅速的查阅了安南府的一些资料,特别是那些内部资料。

    当然,重点自然是出了大问题的南安县。

    同样的很无奈,除了在那份治地资料的后面看到了单独一页的南安县以外,其他的地方再也没有见到过南安县这三个字,税收,人口,行政,官员等等。

    一个刺史,一个长史,一个司马,三个人虽然都不是一方的主官,但也都在领导班子内,在各地也是有极大话语权的,如果运作的得当,三个人联合起来架空整个安南,也并非没有可能的。

    但是截至目前为止,这三个人身上都很干净,查不出任何的问题。

    三个狡猾的狐狸,办事根本就不亲自出面,而是转了几个弯,经过了几个部门才送出去的,这样不管怎么绕,下面都有人替他们扛。

    是的,在审讯的时候,下面的人就直接接了下来。

    比如说关于南安的税收问题,丁磊就直接抗了下来,说他缺钱花,所以估计篡改了州府的文书,而那些南安县的课赋,则是被他找人给拿走了,至于钱,当然是花了呀,难不成还留着?

    反正守着这座金库呢,六千多口人供他自己,就算是减半了,也足够他花了。

    虽然这个理由站不住脚,但丁磊却死不改口,一口咬定就是他自己干的,而且还经常篡改文书命令,遥控指挥南安县。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丁磊倒是没有将范呈给拉下水,而是一个劲儿的骂范呈太笨了,根本看不破自己的计谋云云的,给人一种丁磊想要保范呈的感觉。

    可是丁磊为什么要去保范呈?这个又找不到理由了。

    安南的案子越来越大,牵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原有的人手已经不够用了,李道宗不得不再次下令,从其他地方在调集一千人手前来帮忙。

    而整个安南官场也是乱作一团,官场乱,民间自然也就找不到理由不乱了。

    地方本身就穷,虽然这些年已经好了太多,但是对于官府不满的人依旧有很多,更多人还是不满于官府中某些人的一些勾当。

    趁着官府大乱这个时机,各种各样的案件也是千奇百怪,搞到最后,十九军不得不临时承担起了负责治安的任务。

    而各个城池的牢房里,也更是人满为患,但后面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在第一次行动的半个月后,安南终于后知后觉的乱了,不得不说这个反射弧有些长,但也有些正常。

    搞到最后,李道宗不得不以黔、剑、岭总督的身份发布公告,这个时候什么安抚公告显然已经失去了作用,所以李道宗的这份公告来的比较直接彻底一些。

    公告很简短,就是直接说明了朝廷注意到了安南发生了一些事情,目前正在严厉审查,不久的将来,会给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但是在此期间,一些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报复,发泄态度做坏事的人,也不要指望官府会放过他们,凡是在近期内犯案的,一律严惩,刑期加倍,够不上死刑的,便流放……

    啥?你跟安南人说流放?难道不知道安南就是个流放地吗?

    但是很抱歉,即便是流放地,也是要流放的,况且大唐又不止这一个流放地,李道宗甚至点名了流放的新地方,九千里外的高山省最西边的边界地区,李道宗倒是没说别的,只是告诉他们,几年前大军进攻吐蕃的时候,曾先在高原地区适应了四年的时间才上去,便是如此,到了那边也依旧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

    这也就是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不想死就老实点。

    公告的恐吓,军队的虎视眈眈,安南终于稳定了下来,而随着大量人员的到来,案件也一件件的浮出了水面。

第六九二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安南的情况到底有多糟?

    说出来可能连你自己都不信。

    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在面对接连而至的调查结果,一件件深埋在地下的案子被揭发之后的消息,李道宗还是惊讶的合不拢嘴。

    “这帮人全特么的都该毙了……不,毙了浪费子弹,全都该拉出去砍了,砍了好像有点浪费体力,就特么扔海里,让他们自己把自己淹死去求……”安南都督府内,李道宗愤怒的破口大骂道,丝毫不顾及自己总督的形象。

    为了配合李道宗的行动,李大亮也将十九军的军部暂时的搬到了这里,不过一个军部的规模挺不小的,也住不下这么多人,于是李大亮就带着参谋长,通讯兵等在都督府住了下来,其余军部的人则在总督府周边安顿了下来,有什么情况,立即过来汇报就好了。

    而原本李大亮还觉得自己十九军莫名其妙的背了个处分挺冤枉的,但是随着对事件的了解,到现在,李大亮甚至比之前还要提心吊胆了不少。

    等这些事情汇报上去的时候,陛下会不会觉得先前的处分太轻了啊?

    别说是李道宗的愤怒了,此刻李大亮的心情也不比李道宗好到哪去,甚至他都想把一七七师的师长给吊起来抽。

    特喵的,你身为驻军没有发现那些经济问题也就算了,毕竟不是你的专业。

    但是让你跟总督联系的,你特喵的连总督被人弄死一年多了都不知道?

    如果不是这一次李道宗强闯总督府,这事怕是还要瞒下去呢吧?

    不过想到这里,对于杨彪等人,李大亮也是佩服的很,这些人不错,挺有胆量的,暗中架空了总督不说,竟然还敢将总督给弄死,然后取而代之。

    至于原因,这还用多想吗?

    肯定是安南总督徐记后知后觉的发现了情况不对,要么就是徐记想要通过驻军来给自己压场子,要么就是徐记想调查清楚这些事情,然后被这些人给知道了,为了避免东窗事发,干脆弄死他去求,这样他们可以更安全一些。

    事实证明……

    好吧,杨彪,阮小四,阮成三人还没有承认这件事情,但承认不承认已经不重要了,已经有人交代了这件事情。

    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他们三个可以单独去完成的,下面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去配合才行。

    这三个人现在也就是死鸭子嘴硬而已,不过李道宗却并不打算立即对他们采取措施,他还要将一些其他的东西给挖出来,然后才能处理这三个人。

    丁磊已经交代了,关于南安县的问题,现在也已经水落石出了。

    事情是阮小四办的,毕竟南安县在驩州治下,但这个主意,应该是三个人商量出来的。

    最开始的时候,驻军找到了刚刚上任不到半年的徐记,而此时的徐记正心有不满呢,虽说他是从下州都督升上来的,但是来安南这地方,他还是一万个不满意的,他宁可继续呆在他的下州去当都督,哪怕去当个刺史他也愿意。

    而驻军找上门,徐记当然要认真的办事了,不然岂不是证明了自己能力不行?上任半年,连自己手下都压不住,那还玩个鸟啊?

    于是,徐记直接给驩州府下了一道命令,必须将那批人迁徙之周边县城,是迁到一处,还是几处,让他们自己根据情况而定,一人一石粮食的补助,也要发放到位。

    恰巧在此之前,徐记在安南刚好发过飙,吓住了不少人,驩州那边一看这情况,得了,还得咱自己出马,但是范呈等人也不是好惹的,五千人的大势力,一旦闹起来,他们是瞒不住的。

    然后就有了南安县这个地方,驻军不会跑去总督府问你怎么安置那些百姓的,反正事情跟你说了,怎么安置那是你的问题。

    后来驻军说问题解决了,徐记还很高兴的表扬了驩州那边的官员。

    但是徐记却压根没有想到,他们是用的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更不知道,从那一刻起,就为将来的这十年埋下了什么样的祸根。

    南安府并不合法,这事驩州的几个高层知道,范呈也同样知道,这也是他为什么不经常走动的原因,就是避免经常出去晃荡,被人抓住了把柄给捅上去。

    而这,也就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