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还不算最低的,比起外面大多数地方来说,给这个价格已经算是良心价了,与商业集团的薪资定位是一样的。
零工工钱是高,但零工却不是天天都有的,竞争之激烈,超出常人的想象。
一个月下来,大多数人能够干个半月就算烧高香的了,运气好的话,能干个二十天左右,干满一个月的,更是鳞毛凤角一般的存在。
所以,长工的工资相对低一些,但却胜在稳定,每个月八十钱,这是固定的,除去三天的假期,所以这个待遇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招工的消息被放出去之后,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八座分厂所需要的人员,就已经招满了。
根本不用担心有人会有什么质疑,觉得工钱低之类的,谁敢多说几句,说不定人家就招满人了,大多数只是大致的问一下工钱的事情,然后就直接报名参加。
入厂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体检。
大体上跟征兵体检差不多,因为年龄上有限制,所以这方面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忧。
体力测试,包含了跑步耐力测试,举重臂力测试等等,然后就是视力等测试,这个要求低一些,只要能不把东西看错就算过,再然后就是智力测试。
一个流水线工人用得着智力测试?说是智力测试,其实也就是对学习能力的一个简单测试。
方法很简单,就是堆积木,由示范员做示范,不断重复的去做,觉得学会了,就到隔壁的屋子进行测试,就按照刚才示范员堆积木的顺序将图形堆出来就算合格。
题目也不算困难,只有八块大小不一的积木,要求是不出错误,一次性堆积完成。
示范员其实就是先前被招募进来,并且通过学习的落榜学生,每演示一遍,就会在工人的卡片上画上一个记号。
五次以内能够学会的,算作一等,十次以内学会的,是二等,二十次以内学会的,是三等,二十次以上的,是四等。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筛选,但却关系到他们之后的岗位分配。
虽说都是流水线,但也有技术类的岗位,当下没有足够的技术员,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初步筛选出合适的人,然后在进行培养,同时也会在后期进行发现补充。
等级越高,接下来分配的工作就越好,虽说开始拿到的合同都是一样的,但一个零部件车间负责打造方向盘的,跟总装车间负责组装卡车的工人,前途能一样吗?
理论上说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后者却有更大的晋升空间。
经过十来天的忙碌,八个分厂终于算是进入了尾声,马上就要进入正式的生产工作当中。
设备什么的也在进行着最后的调试,而八个分厂,人数最多的,自然是两个总装车间,各自有八百七十余人,十人一组,不管他们目前掌握的知识怎么样,至少这个车间是有能力同时开工组装八十台以上的卡车的。
下面的零部件厂人数不等,有六百多的,也有五百多的,八个分厂加在一起,单是工人数量就达到了将近五千人,而这仅仅只是初步的规模而已。
裘球是一名落榜的考生,原本觉得自己的天空突然间灰暗了下来,没想到来到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
报名,通过了考核,经过培训期间的不断测试,岗位的调整,自己最终被分配到了卡车总装车间。
虽然工序被简化了,生产模式也被格式化了,但在裘球看来,自己肩膀上的担子依旧不轻。
不说其他,就说卡车组装这一块,从零部件到自己的车间,然后再到组装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一百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就这还是极大的简化了步骤的,而且也是在学习的期间,部门又进行了相关的协调,为了更方便生产,所以将一部分步骤分配给了其他车间的。
一百多道工序,十个人来完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一天的工作下来,裘球更是感觉到了绝望,即便将一百多道工序分成了十个部分,可是速度,依旧很慢,十个人的学习速度,甚至赶不上自己当初的学习速度。
晚上,下班以后,所有的工长都被聚在了一起。
工人们下班回家了,他们还要继续留下来开会,说一说今天的问题,而最让人尴尬的是,今天一整天的时间,整个车间内八十多个组,竟然没有一个组完成一台卡车的生产任务。
而按照原先的计划,今天属于适应期,至少需要完成卡车总装任务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也就是三天,最多四天,他们就要把一台卡车给组装起来。
但是按照现在这个进度,七天能组装成就不错了。
刘善的脸色同样不好看,作为机械厂的督军之一,生产任务相差太多,这让他的脸上也没有任何的光芒。
不仅只是总装车间,所有的分厂,没一个能完成任务的,总装厂还算好点,虽然进度缓慢,等适应了以后就会好一些,但是零部件那边就妈卖批了,次品率竟然达到了六成。
这不是在生产,而是在烧钱,至于原因,当然是生手操作不熟练,虽说大量投入了机械化,但还是需要人工去做的,这些零部件全部是拿着卡尺一点点去测量的,错一点都不行,这点错了,到了总装那里就可能装不上,或者引发安全隐患。
不过问题得一个个的来,目前配件存量还有一些,这些都是他们这些学生娃在等待工人到来之前的时候,利用机器生产出来的。
“都说说今天的问题吧!”刘善头疼的问道。
“我先说吧,就我们组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很明显,工人学习速度太慢,或者说,我们高估了他们的接受能力,一个人需要负责十道以上的工序,而且很多工序是需要两个人,甚至半个组的人配合才能完成的,所以综合下来,每个人至少需要负责二十道工序。
他们没有我们这些人在学院学习的经历,在面对新的知识的时候,他们或许不知道该怎么去操作,不知道怎么去接受。”裘球第一个站出来发言道。
虽说科举落榜了,但是在工厂里,他可不想落入下风。
积极发言,不管是衷心的也好,挑刺的也好,只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就会在上面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知道,现在车间主任这个位置还是空着呢,这是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按照朝廷的用人风格,更是宁肯空着,等他们这批人成长起来,也绝不会滥竽充数。
“我们组也差不多是一样的情况,现在来看,只能慢慢的让他们去适应了。”
“或者一个组可以同时组装两台,加快他们的适应过程,毕竟我们的流程是有先后顺序的,让他们不断的忙碌起来,不去闲下来,问题或许就会自然而然的解决掉了。”
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言的,有的在表示无奈,有的干脆直接开始出主意,打的算盘,差不多跟裘球是一样的。
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两只脚还走不稳这条路呢,还想单脚走?这根本不可能。
当然,作为一个励志要往上爬的人,裘球可不是那些普通的学生,他的成绩是不错的,落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重考也可以,但重考录取的几率并不大,所以他出来了。
看着依旧头疼的刘善,他虽然很不错,但终究不是专业人士,现在也就是没人,所以才来这里盯着,但刘善干的活,也就是分配任务,监督的,技术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帮助。
而在这个问题上,裘球基本上已经有了个相对可靠的办法来解决了,悠然道:“主任,我倒是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六四七章:不够彻底()
“哦?说出来听一听!”刘善顿时来了兴趣。
作为一个改革派的先锋级别人物,刘善在接受新的事物这一方面还是挺不错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大局观以及性格,也不可能在发展省内留的时间太久,并且深受马周的信任。
发展省的定位与其他衙门有所不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没有前例可寻的。
只能依靠自己的想法,摸着石头一步步的过河,发现这条路不行的时候,就必须要立即停止下来,然后做出改变。
所以,在所有的衙门当中,发展省又是最能接受批评与建议的衙门,这是他们的工作特性,也是一个无奈之举。
没有足够的经验与例子,就只能这样脚踏实地,一步步的去接受批评,接受建议,等到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才有资格去指引别人。
“主任,现在的问题还是集中在工人的学习能力上,他们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虽然现在当了工人,但内心深处,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就是个农民,以一个农民的心态去做工人的工作,又怎么可能会做好?
心态这是一个方面,这个我们也最不好控制,那么抛开这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就不难解决了。
既然我们已经采取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尽可能的缩减分摊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工作任务,而现在又证明这种方式好像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做的更彻底一些呢?”裘球着重说了两个方面。
心态的确很重要,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又怎么可以干好事?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总装车间的进度缓慢,零部件分厂的残次率高的吓人,这里面绝不仅仅只是因为生手的原因,其实这套制度并不完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一套制度所造成的。
倒不是说制度不行,而是做的还不够彻底。
“继续说!”刘善微微点了点头,裘球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怎么细化,做的更彻底,这是个问题,继续增加人手?这不太现实。
一个组十个人基本已经是极限了,再增加的话,一个组的人都会没地方站,这还怎么工作?
“其实很简单,继续合并生产组,将整个车间组建成若干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下辖若干生产组,比如说一个生产队有十个生产组,那么就将一百多道工序分摊到十个生产组的身上,这样每一个生产组只需要负责十道工序,同时可以根据安装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一些具体的协调,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个组,完成各自任务的时间不会相差太久。
而这样的话,每一个组所需要学习的技能就更少了,学习速度也会更快一些,也更有利于工人掌握这些技能。
至于生产效率,其实影响并不大,甚至可能会比现在的生产制度有所提高。
第一组完成生产任务之后,将车辆移交给第二组,第二组接着第一组剩下的去进行生产任务,之后在移交给第三组,而第一组在移交完成之后,立即投入新的工作,从头开始,这样相当于每一个工作组每一刻都在工作,就算有休息,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属于可接受范围。
一旦这台车走到第十个组那里,在回过头来看的话,会发现这十个组每个工位上都有一台车,在进行着不同阶段的总装,相当于同时开工建造了十台车。
而从理论上来说,只有第一次从第一组开始,到第十组这中间可能会耽误一些时间,后面只要生产任务不间断,材料可以跟的上,就意味着往后每一天,每一个生产队都在组装十台卡车。”裘球说着自己的细分计划,不过具体怎么安排他并没有详细的考虑,这只是个初步的思路,但这个思路又是绝对可行的。
“整装的时候,用时最长的工序是哪一道?”刘善眼前一亮,听完这个建议之后,便立即意识到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流水线,大唐早就在玩了,只不过从来没玩的这么大。
而现在的这一套制度,就是从兵工厂那边搬过来的,在决定组建机械厂之前,刘善还申请去了兵工厂进行参观,他们就是十个人一组,然后每人完成一个步骤,最后组装成枪的,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卡车的总装步骤比步枪的组装更复杂,工序更多,所需要用到的人也更多。
“是蒸汽机的安装以及动力总成的连接,整个工序下来,按照我们现在的水平,大约需要两个时辰才能搞好。”
“这两个最耗时的是哪个?”刘善继续问道,两个时辰太久了。
“动力总成的连接,这个最快也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但大多数时候,为了保证不出错误,都需要一个半时辰左右。”
“按照工序的先后顺序,一步步的写下来每一个工序所需要用到的时间。”刘善点了点头,一个半时辰,这个倒是可以接受,其实两个时辰也可以接受,但他想做的更好一些。
既然决定了,为什么不做的更彻底?
先前的迷茫,只是因为没想到这些问题,现在问题都说开了,刘善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将效率最大化。
毕竟这些年接触的东西也不是白接触的,在提高效率这一块,刘善的能力在整个发展省也是数一数二的,当然,这只是从制度方面来评比的话。
不用每一个人都去写,生产工序顺序都是现成的,直接从办公室拿来工序表就可以了,然后一个人按照先后顺序念着,所有人说一个时间,找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时间,这就是这个工序所需要用到的时间。
一百多道工序下来,单单只是总装,这台简陋到爆的卡车,也需要八十多个时辰才可以搞定,如果算上从原材料开始的话,一台卡车大约需要三四百个时辰才行了。
不过,帐不是这么算的,这个工时算的是一个人从零开始,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人参与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很显然,这绝不会只有一个人参与。
然后第二部,进行细腻化的划分,依旧是从头开始,将十个工序汇聚在一起,然后询问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时间按照的是他们这些熟手操作的时间,新来的工人自然达不到,不过等熟悉了以后就可以了,前期的时间差距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一组有十个人,十个人同时动手的话,这些工序完成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总装方面,也并没有多么的复杂。
毕竟现在的卡车上,并没有电路,连个灯都没有,所以就不用去考虑那些走线的问题,就是单纯的将零部件组装在一起,让他成型可以跑动起来就可以了。
而动力总成需要一个半时辰,这是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如果以一个半时辰为基础来划分的话,那么只需要四个工作组就可以完成一台卡车的组装了,但是如此一来,每个组依旧需要负责二三十个工序,平均每个人是两三个工序。
虽然已经极大的减少了工序,但对于那些工人而言,刘善的看法是最好只让他们负责一道工序,这样可以更快的上手。
于是,继续拆分,将动力总成拆分成两个部分,熟练以后两个部分都可以控制在半个时辰左右,那么其他的工组,也就按照半个时辰的时间来进行划分任务。
最终,一队的规模为九个工组,在全部熟练以后,平均每一队的完工时间大约都在半个时辰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一队九个工组,在将来平均每半个时辰就可以生产出一台卡车,一个白天的时间,一队九个工组至少可以生产出十至十二台卡车,这个效率就很恐怖了。
而整个总装厂有八十多个工组,组成九队,每天就能产出近百台卡车,这效率……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下,但只要有可能,就值得去试一试,反正现在也是摸索阶段,有想法就要去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于是,接下来进行了工组的划分,裘球被任命为了临时队长,当然,还有其他八个人也被任命为了临时队长。
然后一帮子人又回到车间,对各组的工位进行了重新的划分,等到明天开工以后,就按照新的制度去生产。
工序什么的都在他们脑子里印着,这些人几乎都可以单独完成卡车的组装,对于每一个工序都很熟悉,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新的任务,去熟悉一下,然后明天交给手下的工人就可以了。
而这一项微不足道的改革,其实起到的作用却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就自身而言,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卡车总装厂出现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打开了整个发展省的思路,告诉他们不能只凭借经验,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一些具体的调整,可以继续加深,也可以适当的缩小。
同时,这一套制度也被引用至各个行业,直接导致了整个大唐的工业能力提升了几个等级。
第六四八章:恐怖产能()
流水线制度绝对是人类工业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它的发明创造,直接帮助人类提升了几个等级。
而一套流水线制度从诞生到完善,中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时间,经历了多少次的不断改动。
裘球提出的这一套制度,基本上已经与后世那一套流水线相差无几了。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将这一套制度发挥到最大的效果,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他们只是在人员方面进行了新的分配调整,但工作环境方面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但即便如此,在短短的五天之内,几乎所有的工人都熟悉了新的工作岗位以及自己的职责,十天过后,基本上都熟悉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一个月后,整个流水线已经可以正常的运转了,而生产速度,已经无限接近了一个月前他们开会总结时的目标,现在平均每个工位上需要工作的时间,大约在半个时辰多一些,用小时来计算的话,大约就是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左右。
这个时间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而最让人惊喜的是,总装车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一条组装线,一天组装九台卡车了。
而整个总装厂拥有九条组装线,一天就是八十一台卡车,而且随着工人技能的熟练,这个速度还在不断的提升,最终达到一条组装线日产十至十二台卡车这个目标,已经是无限接近了。
一天近百台卡车的产量,这个消息深深的震惊到了整个朝廷,就连李元吉,也都被吓的不轻。
询问过后,这才明白了真正的原因,不过即便是这样,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