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遇见什么事情都想上去插一杠子,可现在的大唐依旧是一穷二白,要什么没什么。

    制定了价格,那些粮商们不收,你官仓就得按照这个价格去收,不然百姓就不愿意,没钱,你是收还是不收?怎么收?

    “钱?很快就会有了!”李元吉抬头望着东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副令人难以揣摩的笑容。

    皇帝就应该这么做,没事晒晒太阳种种田,多好?

    整天操心这个操心那个的,烦也能把人给烦死。

    “陛下陛下”

    远远的有人在呼唤着自己,似是有所感应,李元吉抬头望去。

    “这不是尼玛吗?这货终于回来了”看到急的乱蹦的尼玛被护卫挡在外面,李元吉激动的有些难以开口。

    妹的,自己等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把这货给等回来了。

    有护卫正在朝着这里跑来,但李元吉已经有些等不及了,连忙挥了挥手,示意护卫放人。

    尼玛手中提着的袋子,被一名护卫抢了过去,然后在几名护卫的盯防之下,尼玛算是被‘押解’到李元吉的身边。

    “陛下,小人终于是不负众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域诸国带来了陛下最需要的东西。”刚一见到李元吉,兴奋的尼玛已经有些语无伦次。

    这一趟的出行对于他来说可谓是无比的艰难,不说办事的难度,就是这一路上的艰辛,就能让一个人直接崩溃。

    “说说你都找来了什么好东西?”对于尼玛的收获,李元吉也很感兴趣。

    尼玛拿过护卫手中的袋子,直接翻开瘫在地上,几个小包,还有一块铁。

    “这个是陛下要的辣椒,跟手指差不多长,但没手指粗,这东西太不好找了,因为太辣,当地人基本不种,小的雇了好些人在附近的野地里找,最终也就找了这么点种子。不过这东西繁殖的速度很快,一粒就能培育出一颗苗子,能结出几十个上百个辣椒,这么些培育个两三年的话,种子的数量就很可观了。”尼玛指着其中的一个袋子介绍着,随即又指向另一个袋子,道:

    “这个也是辣椒,不过辣味没这个重,个头也很大,长长的,尖尖的,有青的还有红的。”

    “还有这块铁,这个可真是要了老命了,高昌国对铁的管控特别严格,根本接触不到那些工匠,小的在那里足足待了三个月的时间,才连唬带骗的抓到一个工匠,途中的时候让他提炼了这块铁,这人现在就在长安呢,被小人看的紧紧的。”

    李元吉瞬间无语,一众大臣要比李元吉还要无语。

    如果不是这个尼玛一开口就道出了他是受李元吉命令去的西域,这些大臣们还真想直接把这货给赶出去。

    什么东西嘛!

    堂堂天朝上国,你竟然连唬带骗?搞不到技术也就算了,还把人给抓了回来?传出去让大唐的颜面往哪里放?

    对于尼玛这活跃性的思维,李元吉也只能表示大写的服。

    搞不到技术就抓人,其实还是一个意思,工匠知道每一个步骤,虽然没有文献,但通过口述讲出来也是一样的。

    虽然他的方法未必会比大唐的更先进,因为那些技术自己已经改进过了,但好歹有个对比,可以知道哪里还有提高的空间。

    “不错!朕很满意!”丢人归丢人,对于尼玛的表现,李元吉还是很满意的,除了辣椒和铁以外,尼玛还搞来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有的大唐有,有的则没有。

    “陛下,那个小的听说太平坊?小的能不能”

第二五八章:皇家太平坊() 
旱情对于太平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其自身的定位,加上其背后强悍的背景,所以没人敢来这里惹事。

    商家们虽说只是商家,但在之前所做的某些事情,也是让李元吉很不满意。

    但为了利益,也换位思考一下,李元吉也觉得自己没必要去跟这些商人们置气。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还需要依靠这些商人呢。

    想要将农业大唐发展为农、商、工、科、兵五个方位的全面大唐,有些事情并不能做的更绝。

    离开了几个月的罗尘,此番重回太平坊,头顶上顶着的,是更正式的名头。

    而刚一回来,罗尘便在自己最初的办公区内召开了一场全体商家的商业大会,所有商户的东家,必须要参加,就算自身不能前来,也必须要由一位嫡系后代到场。

    熙熙攘攘的人群,尼玛也正襟危坐其中,关于太平坊将要改革一事,早已是传的沸沸扬扬。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尼玛也并不担心。

    因为自己跑了一趟西域,完成了李元吉对自己的嘱托,所以,自己不仅知道了太平坊接下来的改革方案,同时也还确定了一个固定的名额,不论他们怎么争,怎么抢,尼玛的位置始终是跑不掉的。

    太平坊内商户林立,各种身份高低不一,有普通经商多年,稍有些资本的商户,也有有些权势的地主,同样也有几大世家的参与。

    世家的嫡子嫡孙们倒是没来,或是受制于身份问题,来的只是负责商业的管家。

    茶,是最普通的茶,有人暗暗嘀咕着抠门的,也有觉的无所谓的。

    时间在一点点的推移,罗尘也终于是姗姗来迟,手中还拿着几张纸,看起来很重要似的。

    但实际上关于改革的事情,大家也基本上知道的差不多了。

    这么多东家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参加这个所谓的会议,一是不敢不来,二是有利可取。

    罗尘走到了最前头,底下吵闹的声音也瞬间停止。

    摊开手中的几张纸,也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开口道:“相信最近大家在外面也听到了不少的传言,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呢,主要也就是为了这个事情。现在外面的传言中有些是真的,也有些是不太准确的。但不管准不准,我相信这件事情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听到罗尘的宣言,底下不少人脸上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王家的嫡子王晊,脸上的表情却始终保持着凝重。

    自打出了那档子事以后,王家的日子便不怎么好过。

    李元吉去了北边,日子这才稍稍好过一些,可好景不长,诺大的王家,已经被其他几个世家给孤立了起来。

    倒不是说对着干,只是有事也不再相助,不像以前那般的亲密无间。

    这也是王晊为何会亲自前来的原因,王家也想改善与李元吉的关系,但却一直找不到机会。

    “首先第一件事,是对太平坊的全面整顿,目的是为了使太平坊更具特色,突出我们的品牌效应,尽可能的使所有人一想到消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我们太平坊。”

    ‘嘶……’

    不少人都倒抽了口冷气,罗尘并没有说怎么个整顿法,但背后有皇上这块金字招牌,太平坊的生意不可能会一落千丈,官府也更不可能会对太平坊进行严厉盯防。而只要打出去这个名号,不说让所有人都来这里消费,就是全长安有一成的人来这里,那赚的钱可就海里去了。

    没人会傻到去怀疑罗尘这番话的真伪性,还是那句话,有李元吉这个后台在,太平坊想不起来都难。

    “再说第二件事,其实是对第一件事的一个补充,为了使太平坊可以更加的正规化,给顾客留下更好的印象,也更便于管理。另外就是,这件事里也包含了另外一个含义。相信聪明的商家已经猜到了些什么!”说到这里,罗尘稍稍顿了下,继续说:

    “太平坊是陛下一手建立起来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今,陛下在太平房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现如今根据朝廷那边的情况,陛下打算将皇室的开销与国库分开。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太平坊将会是皇室的一块招牌,所得收入,也将会是皇室将来的开销来源。除此之外,隶属于陛下的所有产业,都将进行类似的改革,而我们太平坊,也将正式更名为皇家太平坊。而皇家太平坊,又与其他的皇家企业一样,隶属于皇家商业集团。”

    “什……什么?”满脸纠结的王晊瞬间震惊的站了起来,不敢相信自己刚才听到的这些。“这……皇室直接参与商业?”

    虽然太平坊就是李元吉的,所有人都知道,但李元吉却很少直接插手这事,所有的事情,也都是罗尘一手操作的。

    除了名声大点,运作的模式几乎与世家一模一样,都是选出个代理人在外管事。

    但是现在,皇家太平坊,皇家商业集团的推出,这也就意味着,皇家正式的从幕后走上了台前。

    商人是贱业,身份地位与最低级的平民相等,甚至还不如最低级的平民,这也是很多农民为什么宁可饿死,也绝不愿意经商的原因。

    没头脑暂且另说,难道全国那么多人,都没头脑吗?

    “不错,陛下觉得当下的士、农、工、商等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间,也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商业并非贱业,而是可以推动整个国家发展的一个行业,其贡献不比农业低,所以,陛下决定以身示范,将自己撑在前面为大家遮风挡雨。”罗尘淡定的解释着。

    讨论?

    留给外面自己讨论去吧,自己还忙着呢,哪有功夫在这里等着你们去讨论?

    士族等级的规矩,极大的限制了唐朝的商业发展。

    而商业的发达,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能给朝廷带来巨大的收入,而除了这些收入,南来的北往的商人,也更容易将各地的商品进行流通,从而使得商业变的更加激烈化。

    只要有竞争,即使不用朝廷在背后推着,商人们也会自己选择改变,而不是照搬着一套老模式去守着。

    就好比后世,若一直处于经济计划时代,现在又与几十年前会有什么差别?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时间,就让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虽然当下条件不如后世,但也差不到哪去,除了交通以外。

    有钱就能养兵,有钱就能推动更多的事情,有钱就能让百姓生活的更幸福,有钱就能搞教育,等教育搞起来以后,大唐基本上也就可以真正的万世不倒了。

    虽然有点胡侃,但事实证明,有文化的士兵,经过洗脑过后,会更加的忠诚,而没文化的士兵,一直奉行的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信条。

    至于说大唐倒不倒这个问题,在合适的时候,做出合适的改变,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下面说第三件事,整顿过后的皇家太平坊,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其运营模式,运营规模也将进行重新的调整,首先改变的是目前的租借模式,大家的租借协议再有半年也就要到期了,到期之后,将会全部改为抽成模式,即不再收取房租费用和管理费用,将会按照各行各业的不同,利润的不同,进行不同比例的销售抽成。赚的多,抽的多,赚的少,抽的少。

    当然,我们也不会只抱着这一座太平坊,另外就是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再在各地建立三座太平坊,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选址定位与计划。明年会先在洛州开设一个洛州分坊,两至三年内,在护北开设一座分坊,三至五年内,在扬州开设一座分坊。

    诸位签了合约的,都是我们的一个整体,太平坊无论开到哪里,你们的店铺也将开到哪里。

    我们考虑到一些商家可能没有远程经营的能力,特别是货物的运输这种令人头疼的事情,所以也计划在明年初的时候建立一个运输保障队,届时将以长安或者洛州为中心,哪里需要货物,大家直接交给运输队即可,运输队只收取比成本费用高一成的利润。同时也将由保险部门进行担保,大家可以放心货物的安全问题。”

    在古代,即便是世家也难以做到将商业分摊的这么散,其运输的成本高到吓人,虽然利润也同样很可观。

    但途中的风险实在是难以掌控,保险部门只在最开始的时候推广了一段承保的业务,但是之后便取消了这一险种,使得长途运输再次跌入低谷。

    如果真的成立统一的运输队伍,商家们还是很高兴的,特别是只收取成本多一成的利润,这简直就是白送的好事。

    要知道,长安的东西运到洛州,价格可是不一样的,运到扬州那种地方,就更贵了。

    唯独让他们有些不满的是,好好的租借制度为什么要改成抽成制度?按照当下的情况,一年的租金和管理费用,甚至连他们收入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太平坊完全就是个会生金蛋的老母鸡。

    之所以没人出声反对,是因为反对了也没用,这事肯定不是罗尘干的,人家皇帝帮你们遮风挡雨,给点抽成还不干?那样的话,或许就只能拜拜了,外面想进来的人多着呢,也不缺你这一个。

第二五九章:王家的底线() 
热闹人群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两道失落的身影。

    而王晊,就是其中的一个。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场的这些家之中,除了少数世家比王家势力稍强一些,其他的大多数依旧是不如王家。

    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其他几家正在拉大与王家的差距。

    假若一直这么持续下去,或许要不了多少年,王家就会被挤出五姓七望的行列。

    朝廷要精简人员,这是在李世民时代就提出来的事情,并且付出了实际的。

    但李世民与各大世家有着一些不错的合作关系,所以精简人员方面,世家虽然也有波及,但影响并不大。

    而王家更是凭借着与李元吉的不对头,在这场暗中的争锋中隐隐占据了上风。

    但天有不测风云,李元吉回来了,成功的取代了李世民,而原本占有上风的王家,瞬间心惊胆战了起来。

    其他的几大世家也同样没能好到哪去,但也不至于像王家那么惨。

    王晊在王家的后代中也算是佼佼者了,即使跟其他的几家后代相比较起来,也是能名列前茅的。

    多年来家族的重点培养,使得王晊的眼界也比一般人要更为开阔。

    也正是因此,所以王晊看到了一些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

    精简人员,将会是王家最后的机会,一旦失去了这个机会,王家将再无崛起的可能,至少在李元吉当政这几十年里,王家是没有崛起的可能,甚至就此陨落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其他人都离开了,王晊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连忙几步追上罗尘,丢掉了世家的傲慢,主动的将自己的姿态拉低道:“罗总管,可否借步说句话?”

    罗尘认得王晊,这些日子没少往太平坊里跑,王家的人最近也总是在忙碌着,各种阵线都忙的不可开交。

    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也没有什么广阔的眼界,但罗尘也知道王家当下的处境。

    为此,罗尘曾特意询问过宋忠自己该怎么办。

    “到后堂吧!”罗尘点了点头,王晊已经将姿态放的这么低,自己确实不好拒绝人家。

    再说王家与李元吉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李元吉也不过是为了拿王家立个威而已,双方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以调解。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后堂,罗尘取出一罐茶叶,亲自动手泡了一壶。

    这可不是之前在前堂喝的那种普通茶叶,虽然比不上极品的大红袍,但也绝不是市面上能够买到的。

    这一点不得不让罗尘感到佩服,即使对待自己这样一个没什么文化的手下,李元吉也从不吝啬。

    这种茶叶每个月也能分到一斤,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份。

    “罗总管,我们王家想与贵坊有更深层次的合作,不知贵坊可否愿意?”罗尘等的起,王晊却等不起,这会儿可没觉得自己与他身份不对等,皇帝身边的红人,就凭这个,自己就不敢摆架子,王晊主动的提出自己的目的。

    王家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合作内容,但核心宗旨是,哪怕赔一些钱也无所谓,只要能够增加双方的合作,改善双方的关系即可。

    “只要不是触及到太平坊的核心利益,其他的合作我们还是很欢迎的,不知王公子想参与哪方面的合作?”有了宋忠的提点,罗尘也知道分寸,只要不触及核心利益,李元吉对他们的管控还是挺宽松的。

    “如果可以,王家想与皇家商业集团全方位的合作!”学着之前罗尘说的话,王晊直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罗尘微微皱着眉头,说:“抱歉,这个已经超出我的职权范围了,我只负责皇家太平坊,其余的事情暂时不归我负责,而皇家商业集团目前也正在筹备当中,具体的人选也还没有落定,所以业务方面暂时也无法详谈。”

    “那……”王晊想了想,继续说:“能否劳烦罗总管替王家捎句话给陛下那里?只要是需要合作的地方,王家可以拿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诚意,只要在接受范围之内,而底线就是……不赔钱,或少赔钱!”

    罗尘挑了挑眉,不动声色的看了眼王晊。

    能让王家嫡系子弟说出这番话,看来王家还真是被逼急了呀。

    了解整个事情原委的罗尘,也不由的为王家感到悲哀。

    因为一个根本没有血缘关系的谭勇,令王家损失了数以万贯的财产,不仅只是财产,甚至还有可能丢掉王家的地位。

    至于谭勇,呵呵,早就被王家给干掉了。

    但干掉了谭勇,依旧未能让李元吉收心,对付王家,也依旧是先前的态度。

    除了生意,王家为了挽回局势,在这次的旱灾中,可是继郑家之后,捐粮的第二大户。

    从开始到最后,差不多捐了有二十五万石粮食。

    与坐拥中原粮仓的郑家不同,王家所处的太原,粮食产量其实并不算高,这次王家也是出了血本的。

    然而根据户部传来的消息,此番人员裁撤,王家势力依旧是主力。

    这才是王家真正坐不住的原因。

    “见到陛下的时候,我会代替转告的,等有了结果,我派人到府上通报一声。”想了想王家的处境,又想了想核心利益,罗尘还是答应了下来,只是传个话而已,又不是自己做决定。

    “谢过罗总管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罗总管笑纳!”愿意传话,王晊也松了口气,急忙从袖口掏出一块丝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