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甚至花钱在媒体“爆料”,刊登了“费什密会美国极右翼领袖、希特勒头号崇拜者弗里茨…库恩”的照片。事实上,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的一次公开听证会,费什从未私下与纳粹分子有过交往。但是,在这些连篇累牍的负面信息轰炸下,费什最终还是被赶出了国会山。

    有意思的是,英国人在力挺罗斯福和美国民主党的同时,但也不忘两头下注,暗中向拥护英美同盟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伸出橄榄枝。

    6月共和党费城党代会的时候,BSC就暗中给主张“英国是美国的第一道防线”的威尔基造过势。那份“六成的共和党代表赞成用任何手段帮助英国”的民调报告就是出自英国情报部门之手。

    现在,范德比尔特家族是威尔基的主要支持者,威廉更是其竞选委员会的三号人物。莫非,丘吉尔要见自己是跟这有关?

第七十九章 土豆泥与东区防空() 
当天晚上,约翰睡得很不踏实。这倒也不全是因为第二天要去唐宁街赴宴,而是因为当晚德国人的轰炸机首次造访了伦敦。

    从伦敦防空指挥部事后反馈的情况推测,德国人昨晚的空袭并不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只是10余架德国飞机因为没有找到预定轰炸目标,在返航途中顺手把剩余载弹丢在了伦敦,帮助英国人检验了一把他们首都的防空应急措施。

    谁实话,这次轰炸并没有给伦敦造成太大的损失,大部分的炸弹都落到了泰晤士河里,只有少量居民住宅和商店受损,伤亡人数在10个左右。

    约翰之所以没睡好,并不是因为那几声爆炸,而是因为伦敦人的反映实在有些过激,防空警报几乎响了大半宿。

    这次轰炸也给约翰提了个醒,马上伦敦就要不安全了。貌似历史上,就是因为这次“误炸”,导致了不列颠空战的转向。先是皇家空军报复性地空袭了柏林和汉堡,然后丢了面子的戈林扔下已经快被打残的皇家空军基地和雷达站,转而对伦敦展开了狂轰滥炸。道丁将军的战斗机部队因此才得以逃过一劫,获得了喘息和恢复实力的机会。

    对英国来说,也许昨晚的“空袭”并不完全是件坏事,但这跟约翰没有一美分的关系。他只知道,自己还是抓紧时间完成预定工作,然后离开伦敦要紧。

    托马斯家的房顶上是悬挂了一面巨大的星条旗没错,但以这年头的轰炸精准度,炸弹误差个几英里都是常事,挂与不挂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吃过早饭,约翰就和威尔逊上尉出门了。今天,他们本来的计划就是去考察伦敦防空措施,昨晚这么一折腾,倒是帮了他一把,让他可以看到实战检验后的真实情况。

    在经过圣保罗大教堂西门的时候,约翰他们遇上了一辆“皇家工兵拆弹分队”的有篷货车,车厢挡板上用白油漆写了一行涂鸦——“自杀班”。

    “昨晚有一枚一吨重的航空炸弹落到了南边那条路上,幸亏没有爆炸。这些工兵应该是去拆除炸弹引信的。”威尔逊在减速错车的时候,对约翰解释道。

    约翰本想让威尔逊掉头,去现场看看热闹的。不过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谁知道这帮工兵拆弹的手艺怎么样,万一碰上个手潮的,伤了自己可就不划算了。

    约翰他们到达防空司令部伦敦东区指挥部的时候,里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相对于富饶高贵的伦敦西区,东区的居民大多是卖苦力出身的穷人和外来移民。这里街道狭窄、房屋稠密,社会治安极差。柯南·道尔曾将东区形容为“无可比拟的暴力与堕落之地”、“众多怪异秘密与欲望的深渊和地狱”。

    约翰他们进门的时候,一个身材粗壮的光头大叔正在向一名年轻少尉大发脾气。

    “我库克自打乔治五世陛下登基那年就在金斯兰大街做生意了。你去打听打听,这么多年了,我们F。库克馅饼和土豆泥店什么时候关门歇业过。我不管你要请示谁,一堆顾客等着买馅饼呢,你马上给我把煤气供应恢复了……”

    在负责接待他的少校从人群中挤过来之前,约翰大致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昨晚,金斯兰大街上有两栋楼挨了炸弹。因为担心煤气管道泄漏引发火灾,防空指挥部下令关掉了整掉街的煤气供应,一帮居民和餐馆老板正在抗议呢。

    “上午好……”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少校奋力推开纠缠他的人群,来到了约翰的面前。没等他把“长官”说出口,约翰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阻止了他的敬礼。

    刚才已经有几个居民注意到约翰了,他们只是不清楚这个身穿怪异军服的人是什么身份,才没围上了。他可不想被这帮东区大爷大妈缠上呢。

    在指挥部二楼的办公室,约翰大致了解了一下伦敦东区的防空火力、观察哨、防空洞、消防和医疗救援等的部署情况。然后,他就在这名少校的陪同下,去实地看了看。

    他们沿着泰晤士河北岸,以塔桥为起点,向东到达利河;然后又向北拐,绕过陶尔哈姆莱茨区和哈克尼区的一部分再往南到达古罗马城墙。城墙外是一大片制革厂、屠宰场、金属熔炼厂等有毒工业小工厂,风从西边吹来,刚好将臭味缓缓推向东区。

    约翰站在城墙上俯瞰东区的灰色和红色砖石建筑群和大片低矮的窝棚,一言不发。陪同的那名少校也闭了嘴,事实情况摆着那,他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有用。光凭十几个防空火力点,几个大型防空洞,不到600人的专业救援队伍,想要保护东区简直是自欺欺人。

    “我们去金斯兰大街看看吧。”约翰也知道,防空司令部已经尽力了。东区的特殊情况决定了这里将会是不列颠空战中损失最严重的地方,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他更想知道的是,当地人在轰炸后的反映到底如何。

    约翰一行到达金斯兰大街的时候,救援已经基本结束了。一家临街的商店和一栋两层小楼被炸弹击中,变成了两堆红色砖石和灰色泥尘构成的废墟。一群消防员和士兵和正在路边休息,有附近居民给他们送来了水和面包。

    约翰再一次看到了那个叫库克的馅饼和土豆泥店老板。他正指挥两个伙计把一碗碗土豆泥分发给这些救援人员。

    “中午好,库克先生。”约翰上前跟他攀谈了起来:“你的店今天还开门吗?”

    “那是当然了。”库克指了指街对面,骄傲地说道:“我们F…库克可是馅饼和土豆泥店中的白金汉宫,30年来没有一天不是客满的。”

    约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家不大的小门脸,橱窗的玻璃在昨晚的爆炸中碎了一大块,门上也有一个拳头大的弹孔。不过更吸引他眼球的是餐馆门口悬挂的英国国旗,和门上挂着的一个手工制作的粗糙小木牌,上面用粗笔写着“正常营业”几个字。

    这一刻,约翰有理由相信,伦敦的防空网也许会被击碎,但是伦敦人的乐观精神和顽强意志将会牢不可破。弄清了这一点,接下去的考察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约翰请威尔逊和那名少校,去了库克老板的店里,品尝了一顿伦敦东区工薪阶层的标志性美食——浸在亮绿色欧芹酱汁里的馅饼和土豆泥,以及一碗凝胶状的鳗鱼冻。此刻,在外面忙活的库克老板还不知道,几天后他和他那家小餐馆的名字将会出现在白宫美国总统的办公桌上。

第八十章 做客唐宁街() 
傍晚,约翰如约来到了唐宁街10号的门前。一名表情严肃的警卫仔细核对了手中的访客名单,又检查了约翰手中的礼物后,才打开了首相官邸那道著名的黑色大门。

    丘吉尔夫人在白色画室(White…Drawing…Room)接待了约翰。目前,这个屋子还是首相和首相夫人的私人活动室。不过等电视普及后,白色画室将会成为唐宁街10号里最著名的房间,首相们接受电视访问一般都会选择在这里进行。

    “欢迎你,约翰。”丘吉尔夫人惊喜地从约翰手里接过了一大捧献花,“噢,谢谢!真是太漂亮了,你从哪里弄到它的?”

    现在,伦敦市面上可没有鲜花出售,大部分花卉都被人们铲掉改种蔬菜了。但是总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托马斯家的园子,约翰手里的花是从那里现摘的。

    在放弃自家花园里的鲜花和放弃与一位漂亮女士的约会之间,托马斯选择了前者。作为不能开车送约翰去唐宁街的补偿,他让女仆戴安娜帮约翰准备这束鲜花。

    “您喜欢就好,夫人。”

    “请坐,约翰。来点红茶怎么样?温斯顿还在内阁办公室,肯尼迪大使夫妇也要晚一点才能到。”

    “好的,夫人。阿黛尔现在经常在家里用你教她的方法泡红茶,中国滇红搭配大吉岭和阿萨姆再加一点佛手柑和金盏花,口感简直棒极了。”

    约翰的恭维让丘吉尔夫人很高兴:“你们喜欢就好。我这有自己配好的茶,你带点回去给阿黛尔尝尝,就当是谢礼好了。这次多亏了你们,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说着,丘吉尔夫人就起身,打开了房间东墙上用来储藏茶叶和茶具的巨大壁柜。

    “您太客气了……”约翰刚要谦虚一下,房间的门开来,进来了一只首相官邸职员。

    没错,就是一只。能够不经许可,随便推门就进的正是丘吉尔收养的黑猫——纳尔逊。不过人家现在的身份是大名鼎鼎的首相府首席捕鼠官。

    从亨利八世(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时代起,猫就一直是英国政府机构的一部分。根据法律规定,唐宁街10号的猫不属于在任首相,而是具有正式公务员编制的首相府职员。

    财政部专门有一笔每天一便士的特别拨款,用来雇佣一名首席捕鼠官,消灭首相官邸里的老鼠。据说,最近这个职位的“薪水”已经涨到每周1先令6便士了。

    一进屋,纳尔逊先生就倨傲地打量一下约翰,然后毫不客气地跳上了丘吉尔夫人刚才坐过的那张椅子,眯起眼睛开始打盹了。

    “纳尔逊,下去。”丘吉尔夫人有些尴尬,一边把纳尔逊从自己的座位上轰下去,一边对约翰解释道:“不好意思,平时白天它都是在外面花园里的,可能是因为今天花园在施工,它就自己跑进来了。”

    “没关系,就让它在屋里待着吧。”约翰用手拍了拍纳尔逊的脑袋。严格说起来,纳尔逊也是唐宁街10号的主人,哪有客人赶走主人的道理。况且,约翰对这只“历史名猫”也挺好奇的。

    前世,约翰是从卡梅伦首相的首席捕鼠官,拉里的推特账号上知道纳尔逊的。

    虽然拉里这个纳尔逊的后辈在捕鼠能力上是个战五渣(拉里入职多年只捉到过一只老鼠,当时英国上下还为这一战果欢欣鼓舞了好一阵子),但却是全球著名“网红”。它“个人”推特账号的关注人数多到足以让大多数“名人”感到汗颜。

    有一段时间,拉里和街对面外交部捕鼠总管帕默斯顿之间的“撕逼大战”,吸引了全球网民的关注。连带着70年前,纳尔逊和它的前任、张伯伦任命的捕鼠官之间职位争夺战也被翻了出来。

    当时,拉里的推特账号还配发过1940年6月《华盛顿邮报》对于那场战斗的报道原文和一张丘吉尔当众弯腰抚摸纳尔逊脑袋的“有爱”照片。

    就在约翰专心观察纳尔逊的时候,丘吉尔夫人亲手调制的红茶就泡好了。

    “抱歉,约翰。我这里没有鲜奶,只有奶精,你要来一点吗?”

    “谢谢,不用了。”约翰知道,现在的“奶精”基本都是用氢化大豆油和玉米糖浆粉作出来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吓人,他可不想得心血管疾病。

    “我也不喜欢奶精。要是在查特维尔庄园就好了,那什么都有。唐宁街住着实在太不方便了。”丘吉尔夫人忍不住抱怨道:“你知道吗,他们居然还要让我们从二楼搬出来,住到花园里的临时房间去。”

    “妈妈,这也是为你们的安全考虑。”这时候,伦道夫走了进来。“德国人要是轰炸这里怎么办?这栋老房子可不大结实,住到花园里至少离地堡要近一点。”

    说完,伦道夫热情地拥抱了约翰:“抱歉,约翰,我回来晚了。”

    “没关系,伦道夫,我也才刚到。”

    “伦道夫,你爸爸呢?”丘吉尔夫人看了看墙上的钟:“肯尼迪大使一会儿可就要到了。”

    “内阁会议刚结束,爸爸和贝文先生还有事要谈,就打电话让我先回来招呼客人。”约翰知道,丘吉尔所在的内阁办公室其实就在唐宁街10号的隔壁。只要通过一道暗门,就能直接往来于两栋建筑物,不用绕行正门,著名英剧《是,首相》里专门有提到这个。

    “那你们先聊,我去厨房看看晚餐准备的怎么样了。”丘吉尔夫人起身去了楼下,把空间留给了约翰和伦道夫。

    “你这么着急忙慌的,是从哪赶过来啊?”看到伦道夫很没形象地将一整杯红茶一饮而尽,约翰好奇的问道。

    “我去了趟苏格兰高地团驻地,他们明天就要出发去开罗了。”伦道夫叹了口气,“北非那边情况很不妙,索马里已经丢了。”

    约翰对索马里的“沦陷”倒丝毫不觉得奇怪。虽然因为缺乏油料,30万人的意大利非洲军团并不愿意发动大规模攻势,只满足于象征性地占领几个边境城镇,比如肯尼亚的莫亚莱、苏丹的卡萨拉和索马里的哈尔格萨。

    但英国人显然没有实力守住他们在非洲的广袤殖民地,进行兵力收缩是必然的。自打法属索马里宣布效忠维希政府后,英属索马里就已经没有任何坚守的价值了。仅从当地一年只有900英镑的防务预算就不难猜出来,驻扎在那的五个印度和东非营以及当地骆驼军能有多少战斗力了。

    约翰奇怪的是,英国人现在怎么还有功夫向北非增兵。他还以为,怎么也得等希特勒宣布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后,英国人才能有闲心去收拾“意大利面条”呢。莫非,他们已经有把握德国人不会登陆了吗?

第八十一章 做客唐宁街(2)() 
约翰之所以这么怀疑,是因为他知道,英国人这会已经掌握了德国人的“谜”密码。虽然目前这还是英国军方的最高机密,就连伦道夫都对此一无所知。

    事实上,早在两个月以前,英国人就已经从一艘被击沉的德国潜艇上打捞出了部份“谜”密码机的转子。设在布雷奇莱公园的“代码及加密学校”已经成功破解了德军的“谜”密码。现在,一个叫Y部门(YService)的秘密机构正24小时监听德军的无线电频率,把德军的动向源源不断地送到丘吉尔的案头。

    约翰还知道,历史上,英国军方为了保守这个秘密,甚至不惜牺牲了工业重镇考文垂。宁可坐看这座城市被德国轰炸机夷为平地,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也没有提前组织当地民众疏散,为得就是不让德国人发现自己的密码已经被破译。

    但是约翰转念又一想,现在才八月底,希特勒自己都还没有放弃登陆大不列颠的打算吧。英国人这时候抽调兵力去埃及,肯定是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难道北非出了什么新变故?

    “意大利人有什么新动向了吗?”约翰好奇地问道。

    前世,约翰对于北非战场的记忆,仅限于阿拉曼战役和火炬行动。要说起隆美尔与蒙哥马利之间的“狐鼠大战”,他可以如数家珍。但是对于1941年以前,意大利与英国在北非长达半年多的角逐,他实在是知之甚少。后世,很多历史书籍对这段时期的记载也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意军被英军轻松击溃”。

    “法属西非的总督换人了,新总督已经宣誓向维希政府效忠。西线对抗法军的意军第5军团抽调了5个师增员部署在利比亚和埃及边境的第10军团。”伦道夫愁眉不展地说道:“这样埃及西部边境的意大利军队就已经有十个整师外加一个旅和五个坦克团,超过21万5千人了。而奥康纳中将(英国中东战区西部沙漠集团军司令)手里只有两个不满编的师和65辆坦克。”

    原来如此,约翰暗自点了点头。如果再加上埃塞俄比亚的25万意大利军队,英意双方的兵力对比几乎达到了1:10的地步。英国人在北非的“劣势”实在太明显了,难怪他们会这么火急火燎地往埃及增派部队。苏伊士运河一旦有失,他们连接中东和远东的物资补给线就有被彻底掐断的危险。

    这时候,约翰也只能安慰伦道夫,意军的第10军团长伊塔诺·巴尔博元帅已经被过度兴奋的意军防空炮手给干掉了(巴尔博本人是一名享誉全球的传奇飞行英雄,芝加哥有一条巴尔博大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940年6月他乘坐的飞机被意大利人自己的高射炮揍了下来)。现在他的接任者格拉齐亚尼元帅才刚刚上任,意军暂时还不大可能展开大规模进攻。

    不过他的话并没有起太多作用。在1940年,意大利的军事实力还是有一点唬人的。至少从纸面上看,他们的海军和空军实力,还在德国人之上。要不然希特勒也用不着费这么大力气拉拢墨索里尼了。

    约翰耐心地陪着伦道夫,听他长吁短叹了一阵后,丘吉尔夫人就派人来通知他们,肯尼迪大使夫妇已经到了,让他们去小宴会厅。

    约翰以前没怎么跟老肯尼迪这个暴发户打过交道,但出身名门的肯尼迪夫人却是他们那个圈子里的熟人。她的老爸菲茨杰拉德先生是美国政坛“爱尔兰帮”的重要成员,曾长期把持波士顿市市长的宝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爱尔兰裔控制着很多大城市,如纽约、波士顿、费城、旧金山、芝加哥的市政系统,在地方上的势力非常强大。)

    “恭喜你,约翰。我听珍妮弗说,阿黛尔又要生小宝宝了……”刚见面,肯尼迪夫人就开始热心地向约翰传授起了她的育儿经。在这种场合下,约翰也只有耐心听着的份。

    一来,这位大姐是威廉堂兄的夫人,珍妮弗的好闺蜜,又比他大了足足13岁。人家以世交的身份对阿黛尔表示关心,他没有理由不给对方面子。

    二来,在生儿育女方面,对方也确实有足够的发言权。肯尼迪夫人不仅一生孕育了四子五女,而且在身体恢复保养方面很有一套,后来一直健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