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即使没有生意,码头租金、设备维护、人员开支这些却一天也不能少。这种情况要是持续个半年,他可就要坐吃山空了。难道跟一帮小船东一样去接散活?那点微薄的利润也无济于事啊。

    如果与联邦快递公司展开合作的话,那就不一样了。背靠联邦快递这个美国物流运输业的老大,小马士至少不用愁接不到活了。况且约翰提出的在纽约和休斯顿之间试点集装箱水陆联运的想法也很和他的胃口。

    小马士基在出发前,他的父亲老马士基就建议他到美国后尝试与约翰的联邦快递公司展开合作。所以他才在出发前就给约翰发了那封电报。

    但是是否真的要以船队入股,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呢?小马士基权衡了半天,觉得这个合作没什么问题。

    当然没什么问题啦。约翰给出的方案公平的很,联邦快递出钱,马士基航运出船,双方各占50%股份。联邦快递公司还让出了公司的经营权(约翰也找不出人来),只在公司派驻财务监管人员。

    约翰的想法很明确,先把合资公司办起来再说。等将来丹麦一投降,他有的是办法让马士基把股份吐出来,何必急于一时呢。

    最后,小马士基提出需要跟远在哥本哈根的父亲商量一下,过几天再给答复。约翰也知道,小马士基自己做不了这个决定。

    他让小马士基拿定主意后,直接跟沃尔特联系。至于他自己,还得抓紧时间赶晚上的火车回华盛顿呢。他这次是打着出差的旗号来纽约的,那个跟他一起来少尉参谋已经被扔在宾馆一整天了,再拖下去可就不像话了。哪怕他只是在陆军航空兵司令部临时帮忙,也不能太明目张胆不是。

第三十章 喜获“工资条”() 
英国采购委员会的代表团到达华盛顿后不久,约翰就被布尔少将召回了作战计划处。这次英国人可是带着差不多3亿美元的大单来的,所有的军火商人都开始疯狂起来。布尔少将需要约翰回来坐镇,否则马丁他们肯定扛不住。

    好在陆军航空兵司令部这边的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统计管制处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进行数据清查,推行资产透明化的工作交给桑顿少校就行了。这种抄人家老窝,揭人家老底的活,还是让不怕得罪人的桑顿来做最合适,约翰就不参与了。

    回到作战计划处,约翰先去找布尔处长报道。推开处长办公室的门,布尔少将正和内文斯准将以及一个看起来有点面熟的光头上校在谈事。

    “约翰,欢迎你回来。”见到他进来,布尔少将非常高兴:“阿诺德将军对你这段时间的工作非常满意,几次在参谋长会议上对你提出了表扬。”

    “干得不错,没给我们作战计划处丢脸。”内文斯副处长拍了拍约翰的肩膀:“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处里新来的战略科长李奇微上校。”

    难怪约翰觉得这个光头眼熟呢,这不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将军吗。

    约翰记得,李奇微也是第15步兵团出身,马歇尔当团长的时候,他是团直属连的连长。马歇尔把他从第6军助理参谋长的位置上调到作战计划出来,看来是想要加强对作战计划处这个核心部门的控制了。

    不过,约翰很快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李奇微出任了战略科长,那杰罗中校怎么办?前任战略科长调走后,约翰和处里大部分人都以为杰罗接任这个职务是板上钉钉的事。

    难道杰罗的晋升就这么泡汤了?还是他也外派了?

    内文斯猜出了约翰的想法:“杰罗现在已经是上校副处长了,接管了原来威尔斯的工作。”

    那就好,约翰松了一口气。作战计划处里跟他的工作交集最多的就是负责后勤补给计划的副处长。现在这块由杰罗来负责,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简单地聊了几句后,约翰就准备告辞了。布尔、内文斯和李奇微明显是有事要商量,他老赖着不走就太没眼力见了。

    “先等一下,约翰。”布尔少将叫住了他,然后从抽屉里掏出了一根勋表:“我这有一份礼物要给你。”

    布尔少将从办公桌后面走了出来:“为了感谢约翰·范德比尔特中校在过去四个月中为陆军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我认为应该是把这个给你的时候了。祝贺你,范德比尔特中校,我们以你为荣!”

    说完,布尔少将把这枚陆军服役勋表别到了约翰军服的左胸口。内维斯准将和李奇微上校都起立为他鼓掌,大声地对他表示了祝贺。

    虽然陆军服役勋表只是陆军部授予新军官的一种资历章(陆军服役勋表是授予那些完成基础、定向、高级训练课程或者已圆满完成4个月服役的军官的。这种勋表只能授予一次,由陆军部在1981年设立,这里因情节需要提前一下),跟勋章完全没有可比性,但是约翰却比在芬兰大使馆接受授勋的时候要激动得多。

    参军四个月了,他总算也是有“工资条”的人了。要知道,这个别在制服左胸口的小条条就是一个军人的简历。他表明你受过哪些嘉奖、在哪些地方服过役、参加过哪些军事行动,具有哪些军事技能等等。

    很多服役两年以上的老兵都能凑出两三行勋表来,而约翰之前左胸口却一直空空如也。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中校是个刚参军不久的菜鸟。现在,他总算能够摆脱这种尴尬了,这根陆军服役勋表至少可以表明他是一名受到军内认可的合格军官。

    “谢谢,谢谢将军,谢谢大家。”约翰在向众人敬礼后,又激动地拥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连初次见面的李奇微都没放过。

    等约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马丁他们居然还为他准备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帕卡琳娜这个小美女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巧克力派。这可把约翰感动坏了,当即表示晚上要自掏腰包,请部门所有人去华盛顿大饭店吃饭。

    约翰的这个决定赢得了一阵更为热烈的掌声。这年头,去华盛顿大饭店吃饭可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别说帕卡琳娜和米勒了,就是马丁这样的校级军官也很少有机会去那吃饭。陆军参谋部的校官里,估计也就只有约翰才能眼都不眨地做出这样的决定。

    下午下班后,约翰带着几个下属直奔华盛顿大饭店。除了约翰和来过一次的马丁,所有人都有些兴奋。

    帕卡琳娜像只快乐的金丝雀一样叽叽喳喳地抓着约翰问个不停,对什么都很好奇。腼腆米勒则有些拘谨,刚进入饭店时表情严肃、目不斜视,腰杆挺得笔直,活像个仪仗兵。

    钱德勒上尉今天也一反常态,不仅不再躲着约翰,还主动凑趣地说了几句恭维的话。看来威尔斯调走后,这个家伙总算是认清了形势,开始主动向约翰靠拢了。

    这顿饭,大家都吃得很开心。5美元一客的高档牛排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更不要提那些在别处难得一见的特色菜肴和酒水了。

    尤其是帕卡琳娜,对那些精美的餐后小甜点完全没有抵抗力。约翰干脆给她打包了几份这里的特色点心,让她开心地差点跳起来。

    吃完饭出来,约翰在饭店停车场里又一次“意外”地遇见了伦道夫。他也是刚刚和几名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高管在这里用完晚餐。

    “伦道夫,没想到在这又碰到你了。”约翰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

    “约翰,真是太巧了。”伦道夫笑着说道:“我还打算过几天去陆军参谋部找你呢。你这是?”

    “我部门的同事。”约翰自豪地指了指自己胸口的勋表:“我今天刚得的,和同事们过来庆祝一下。”

    伦道夫在英国皇家海军服过役,当然知道这是什么,连忙对他表示了祝贺。然后他又小声地问约翰:“你一会儿还有安排么,我正好有些事想找你。”

    约翰自然不会拒绝,他还想从伦道夫那里探探口风,看看这次弗里曼爵士是否会对休斯飞机公司的产品感兴趣呢。

    于是两人又转身回了饭店,在咖啡厅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了下来。

第三十一章 英国人的难题() 
约翰原本以为伦道夫找自己是要谈些跟军火采购有关的事。没想到伦道夫却向他请教起了物流运输管理方面的问题。

    想想也是,欧洲的局势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在军火出口问题上的博弈早就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约翰虽然在陆军参谋部负责军火出口审批业务,他也就只是个具体执行者,在大方向上真的没有多少话语权。

    况且在外人看来,约翰不过是个新鲜得不能再新鲜的陆军新任,即使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他能发挥多少作用都还不好说呢。所以伦道夫压根不跟他谈军火采购的事也很正常。

    伦道夫这次找约翰,主要是想向这个“运输大亨”请教一下,怎样才能扭转目前英国运输行业的混乱局面。

    包括丘吉尔在内的英国战时内阁成员,现在都对英国运输业的状况非常不满意。伦道夫这次来美国,考察学习美国运输行业的管理经验,也是丘吉尔交给他的任务之一。约翰这个“老朋友”无疑是伦道夫请教的最佳人选。

    在美国,范德比尔特这个姓氏几乎就是铁路的代名词。联邦快递公司近两年的腾飞,更是给约翰戴上了物流运输行业“新时代开拓者”的光环。在这些问题上,约翰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伦道夫详细地向约翰介绍了目前英国运输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海运方面,光一个新型磁性水雷就让英国的海上补给线乱了套。在过去的几个月,英国因为这种水雷损失了将近30万吨的物资。

    本土铁路运输的情况更为糟糕。现在英国本土铁路运输网的误点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这个数字虽然有受近期异常天气影响的因素在里面,但也足够吓人了。

    “约翰,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的话,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赢得战争。”伦道夫急切地说道:“你知道吗,我离开伦敦的时候,国内就开始实行食物配给制了。”

    “那些家庭主妇们必须带着她们的配给簿到她们注册的零售商那里才能购买黄油、糖和熏肉。成年人每星期只有4盎司黄油、12盎司糖和4盎司熏肉或者生火腿。”

    约翰喝着加了两块糖的咖啡,一边对此表示同情,一边在心里鄙视这帮英国佬太矫情。人家德国人可是从去年8月就开始实行实物配给了,每人每周只有3盎司黄油和8盎司糖。

    伦道夫继续倒着苦水:“现在连去外面喝个下午茶,每人每次都只能买1/7盎司的糖和1/6盎司黄油。1/6盎司黄油,就是只有3个便士厚的一个小圆片。为此很多餐厅还安装了特别的称量器具。”

    约翰好心地递给伦道夫一块刚烤好不久的曲奇:“别担心,伦道夫,困难总会过去的。现在的情况已经比1915年那会儿好很多了不是吗。”

    “现在最严重的还不是食品的短缺。没有橘子酱~呃~这曲奇味道真不错。也就罢了,关键是很多工厂也因为原材料的短缺而不得不消减工时或者停工。”

    约翰真想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橘子酱。历史上,英国政府在二战期间每年都要花了很大力气从塞维利亚进口柑橘,还专门出台过规定,允许主妇们获得额外的糖来制作橘子酱。

    伦道夫终于咽下了那块曲奇,继续说道:“德国人因为劳动力短缺在跟苏联人谈判,希望他们能允许居住在东部波兰、西乌克兰和东加利西亚的日耳曼人回国。而我们呢,上个月因为企业停产,失业人数反而上涨了160万,比去年同期还多了12万。尤其是因为木材等建筑材料的短缺,整个民用建筑行业都在裁员,上个月光被解雇的建筑工人就有25万。”

    “那么,我能帮到点什么呢?”约翰问道。

    “磁性水雷的问题我们已经有解决办法了。海军部订购了一批有浮力的电缆,他们准备把这些电缆挂到木制拖网渔船后面,通过电缆里电流形成的磁场来引爆这些水雷。”伦道夫说道:“现在麻烦的是铁路运输的问题。约翰,你们范德比尔特才是这方面的专家,你能帮我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

    “铁路公司那边对于晚点有什么说法吗?”约翰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帮这个忙,能让丘吉尔欠他点人情也是好的。

    “铁路公司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一是因为灯火管制的原因,货车装卸的时间大大延长了。二是因为无法预知那些运送新鲜食品的船只什么时候到港,经常会为了运送食品而紧急调整运输计划,耽误其它货物的运输。再一个就是军队的调动也影响了普通客运、货运列车的正常运行。”

    约翰一听就知道,这些理由表面上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都是那些铁路运营公司的托词而已。

    和美国一样,英国铁路网的所有权都掌握在那些私人公司手里。当政府因为战争的需要,损害到这些铁路拥有者的利益时,自然会遭遇到反弹。哪怕出于法律和道德的压力,这些铁路公司老板不会公开与政府对抗,但也会想尽办法先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铁路监管部门是什么意见?”约翰继续问道。

    “他们希望战时内阁能够出面和各铁路公司进行谈判,暂时接管铁路网的运营。”伦道夫想了想,然后小声地说:“还有一种意见是干脆将所有内陆和沿海运输国有化,陆军大臣贝利沙先生比较支持后一种。约翰,你怎么看,能成功吗?”

    约翰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伦道夫一脸。这个家伙是晚上喝多了吗,不知道他也是私人运输企业的老板吗。还问他对国有化怎么看。他能怎么看,当然是谁提议就弄死谁啦,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作为一个合格资本家,他可以爱国,但前提是这个国家必须能够保护他的利益。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为了国家舍弃一部分个人利益,有些人甚至可以去为国捐躯。但是当这个国家要夺走他们的核心产业时,你看他们还爱国吗。

    历史上,曾经有议员在英国下议院提出过关于将内陆和沿海运输企业国有化的议案。当时遭到了几乎所有大资本家的一致反对。哪怕有些资本家的企业正因为铁路系统的混乱而遭受损失,他们也不愿意让政府开这个先河。

    最后,下议院否决了这个议案,连力挺这一议案的陆军大臣贝利沙也被迫主动辞了职。作为交换,各铁路公司同意接受政府更加严格的监管,允许政府对铁路收费标准进行控制。但政府也必须保障各铁路公司对铁路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确保铁路公司不因支持作战而在财务上受到损失。

第三十二章 考察英国市场() 
约翰认为伦道夫感兴趣的所谓“国有化方案”简直愚蠢透顶,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么做固然可以暂时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但却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的战争基础。

    一旦这个方案被通过,所有英国的资本家都会人人自危,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都会出现动荡。伦道夫还是太年轻,才会对这一计划感兴趣。约翰相信,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比如丘吉尔,都绝对不会同意这么干。

    约翰甚至觉得,之所以会有这种风声传出来,很可能是英国政府在有意释放烟雾,是向那些铁路公司施压的一种手段。

    至于那个被推到台前的陆军大臣贝利沙,约翰听说前不久,他因为一些战略方针和陆军福利待遇问题遭到了英国陆军高级将领们的联合抵制。这个倒霉的家伙十有八九是被“废物利用”的替罪羊。

    不过,约翰只是隐晦的提醒伦道夫注意其中的风险,并没有把话讲得太深。反正伦道夫又不是他儿子,他的“幼稚病”还是交给丘吉尔去操心吧,约翰就不越俎代庖了。

    相反,约翰却用了很长的时间,向伦道夫详细介绍了联邦快递公司所推行的供应链物流理念,连一些具体的细节,包括如何进行效率管理,如何推行集装箱联运都交代了。

    反正这些东西都不是秘密,英国人要是有心总能调查得到。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痛痛快快地拿出来,至少还能落个人情。

    伦道夫听得很认真,但他毕竟是个外行。有些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不知道如何去与英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看到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约翰帮他出了一个主意。“要不这样吧,英国那边的具体情况我也不大了解。我刚才说的这些到底适不适用也不好说。要不我从联邦快递公司调几个这方面的专家,跟你们一块回去。让他们去实地考察一下,再拿一个改进意见出来,你说怎么样?”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回去就跟弗里曼爵士汇报。”伦道夫喜出望外,约翰的“服务”简直太周到,太贴心了:“真是太感谢你了,约翰。明天,明天晚上我做东如何?”

    “不用这么客气,伦道夫。”约翰反过来对他发出了邀请:“上次我们在查特维尔庄园住了那么多天,给你们一家添了不少麻烦,我还没感谢你呢。这周六怎么样,晚上来我家。阿黛尔和小艾拉也挺想念你母亲的,顺便让她们见见你。”

    “就这么定了。我也挺想小艾拉的。”伦道夫非常愉快地答应了邀请。

    等约翰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阿黛尔已经睡着了。约翰洗漱了一下,就蹑手蹑脚地爬上了床。他的动作已经很小心了,但是阿黛尔还是被他弄醒了。迷迷糊糊间见到丈夫回来了,阿黛尔很自然地就钻进了他的怀里。

    可能是因为屋里暖气太热的缘故,阿黛尔的小脸被热气熏得有些红润,粉嘟嘟的非常诱人。她今年都已经30岁了,但睡着的样子还像个小姑娘一样可爱。约翰搂着妻子,忍不住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又用嘴含住了她的耳垂,恶作剧地往她耳朵里轻轻地吹了口气。

    “别闹,我困着呢。”感觉到耳朵一阵痒痒的阿黛尔,用手把丈夫的脑袋拨到一边,闭着眼睛不满地嘟囔着。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睡了?”约翰把妻子往怀里紧了紧,轻声地问道。

    阿黛尔从去年下半年起就出任了联邦快递公司的监事会主席。虽然大部分时间她都不在底特律,但每周公司都会把各种文件的报表送到华盛顿来,供她查阅。这段时间,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