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些“无冕之王”的请求,波普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尤其是在那几个记者主动提出要对他本人进行一次专访后,波普更是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全力配合好他们的采访。

    在他看来,无论对82师还是对他本人,这都是打着手电筒都找不到的好事。搞不好,将来他晋升准将的时候,这次采访还能给他加分呢(晋升将军需要总统提名,参议院审议通过,有时候一个好的公众形象能加分不少)。

    他哪里知道,自己这个在参谋部机关混了20多年的老油条,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咬住了约翰为他设置的诱饵。原本想好好拿捏一下约翰的他,很快就要成为对方拿捏的对象了。

第六十二章 “全美”摄影大赛() 
第二天,约克中士和82师果然成为了美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崇拜英雄的美国人对约克中士这位能用20发子弹干掉21个德国佬的超级战士爆发了极大的兴趣。连82师、“大兵进军”布莱德利以及“重返82师的老兵”斯温也都跟着出了名。

    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几天,波普上校每天都要接受好几路媒体的狂轰滥炸。随着他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道中,波普开始变得乐此不疲,暂时把注意力从约翰的身上挪开了。

    4月3日,有媒体再度爆料,华纳公司已经取得了约克中士的授权,将把他的传奇经历搬上大荧幕。该片将由好莱坞大导演霍华德…霍克斯指导,奥斯卡影帝加里…库珀,最佳男配沃尔特…布伦南已确定参演,“布罗德尔三姐妹”中的琼…莱斯利有望饰演该片女主角。

    接着又有好莱坞资深人士向媒体透露,这部影片已获得了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陆军将免费为剧组提供600套一战时期的美国远征军装备。消息一出,“约克中士”就更火了,连那些平时不怎么关心时事的美国人都开始对此产生了兴趣。

    在第二天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连罗斯福总统的新闻秘书厄尔利都被媒体追问了此事。厄尔利向媒体证实,陆军这次除了为剧组提供必要“道具”外,还将派出著名军史专家协助剧本创作,影片预计将于今年10月7日,也就是阿尔贡森林遭遇战(约克中士的成名战)爆发22周年之际上映。

    厄尔利还特别强调,希望能以这部影片提醒全体美国人,和平、自由和民主仅属于那些愿意用战斗去争取的人们。号召新一代82师官兵,以及全体美国军人都能继承约克中士的大无畏精神,勇敢面对一切可能威胁合众国自由民主制度的敌人。

    厄尔利的这番讲话,更是将全美的“约克中士”热推到了顶峰。越来越多的美国青年在入伍时表示希望能去82师服役。有人开始公开呼吁82师尽快恢复“全美师”的传统,吸纳来自各州的新兵加入。

    对于格兰特他们这些新兵来说,自己居然加入了约克中士服役过的部队,这实在是太酷了。之前,格兰特还因为好友维克多进了著名的“彩虹师”(麦克阿瑟的起家部队),而自己只能去82师感到有些郁闷。现在,他简直爱死自己军服上的“双A”臂章了。

    “杰夫,你知道谁有照相机吗?”格兰特已经等不急,要让老家的亲戚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光荣的82师战士了。“我想穿着这一身,拍张照片寄回去,让家里人都看看。”

    “照相?”杰夫想了想,“我还真没听说谁有照相机。不过最近营区来了这么多记者,你可以找机会问问他们。说不定有人会愿意帮你拍一张。搞不好你还能上报纸呢?”

    “好主意,谢啦!”格兰特跟军士长打了声招呼,就往营区福利社跑去,准备去那里碰碰运气。

    也不知道是格兰特运气差,还是跟他打同样主意的人太多,福利社里的七八个记者愣是没人愿意免费给他拍照。最后,他不得不掏钱给一个新奥尔良《皮卡尤恩时报》的记者买了两杯啤酒,才让对方同意帮他拍一张相片。

    格兰特与记者们讨价还价的一幕,正好被约翰和伊顿看到了。这两天波普上校暂时顾不上找他的茬,约翰也得以松快了两天。晚上吃完饭,他就约了伊顿到福利社坐坐,一起喝一杯顺便把米勒来报道的事交代一下。

    “最近经常有新兵来这找记者拍照吗?”约翰一边盯着正在摆poss的格兰特,一边问伊顿。

    “我也不太清楚,跟媒体有关的事都是波普在亲自负责,连索尔森都插不上手。”说着,伊顿就起身把刚拍完照的格兰特叫了过来。

    “二等兵,你的姓名和连队番号。”约翰问道

    “格,格兰特。师,师属工工兵营B,B连。”长了一张肉呼呼的大圆脸的格兰特,紧张兮兮地站在两位高级军官面前:“长,长官,我没有喝酒。我只是来拍张照片的,我跟军士长打过招呼了。”

    “放松点,格兰特。”约翰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是来抓军纪的。“问你一个问题,你拍照是要干什么呀?”

    “寄回家里,长官。”格兰特送了一口气,连忙解释道:“现在82师这么有名,我想让家里人看看这个,让他们高兴高兴。”说着,他就指了指自己左臂上的82师臂章。

    “是个好主意。你的家人会为你骄傲的。”约翰递了一支烟给格兰特,让他再放松一点“这两天有很多人找记者拍照吗?”

    “多,刚才有个记者说他今天已经帮十几个人拍过照了,再拍胶卷都不够了。”格兰特接过烟,又不敢点,只能把烟拿在手里。

    约翰把桌上的打火机扔给了格兰特,又问了他几个问题,才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胳膊:“行了,回去吧。下次记得把所有口袋拉链都拉上。你这都装了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根据美军着装规定,衣服口袋拉锁必须拉好,里面的东西不能使口袋隆起。)”

    “是,长官!”格兰特连忙拉好口袋拉锁,敬礼后跑开了。他可不敢让这两位长官知道,自己上衣隆起的口袋里装了一大包从食堂顺出来的玉米片。这是他打算晚上熄灯后偷偷吃的。

    格兰特走后,约翰有了一个主意。“伊顿,你觉得我们搞一次摄影比赛怎么样?以排为单位,组织他们自己拍自己的训练生活,单人照、集体照都行。拍得好的可以在营区展示,还可以送媒体发表,其他的洗出来让他们复活节寄回家里去。”

    “这主意不错。”伊顿也觉得这对增进新兵之间的了解,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有帮助。但是他也有一个疑问:“可是上哪弄那么多相机?以排为单位比赛,至少每个连都得有一台相机吧。”

    “上周师里到了100台莱卡相机,本来准备给侦察队40台,医疗营10台,工兵营10台,师部再留10台,其他的发给各团。”约翰掰着指头算到:“而且我看军官里有私人相机的不在少数,加起来应该差不多够。”

    “可是也不是每个排都有人会使相机啊。”伊顿又想到另一个问题。

    “哪怕什么,有那么多摄影记者在。而且他们肯定会乐意指导的。”约翰很确定,摄影比赛一旦搞起来,那帮记者们绝对会感兴趣的,这可是难得的新闻素材。

    “这要不要先跟波普打声招呼?”牵扯到那帮媒体记者,伊顿有些犹豫了。

    “回头我先跟奥马尔提一句,要是行的话再说。”约翰好容易才把波普的注意力引开,暂时还不想主动往他跟前凑。“对了。我的副官米勒中尉已经到亚历山大了。这两天我让他先去帮我办点私事。后天一早他就来报道,你帮着把手续办一下。”

    “没问题,我这边早就准备好了。你让他后天直接来人事处找我就行。”伊顿拍着胸脯保证道。

    而此时,米勒中尉正拿着一张清单,面对满满一车的箱子和包裹发愁呢。

第六十三章 “好人”范德比尔特() 
可怜的米勒中尉,成为约翰副官后接到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帮他搬家。四月中旬,阿黛尔就要带着孩子们搬到亚历山大来了。无论在哪个年代,搬家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况且阿黛尔还要带着两个孩子,约翰无论如何也不能不管不问。

    偏偏这段时间,又是约翰工作最忙的时候。再加上还有一个波普一直憋着从他身上找错,约翰一时还真无法分心。华盛顿那边还好说,有玛丽和苏珊奶奶她们在,可以帮着打理。关键是亚历山大这边的新房子需要人收拾,约翰都准备厚着脸皮请汉密尔顿找人帮忙了,突然发现米勒正好闲着。这么好的免费劳动力,怎么能不用呢。

    那天接到米勒的电话,得知他最迟可以6号才报道后,约翰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阿黛尔。让她安心料理好华盛顿这边的首尾,亚历山大那边他自有安排。

    在单身公寓里无所事事了两天后,米勒终于接到了指示,拖着行李箱去了约翰位于华盛顿的家。一进门,米勒就被惊到了。和自己小小的旅行箱相比,眼前的这幅情景才是名副其实的“搬家”啊。

    “您好,范德比尔特太太。我是米勒。”艰难地绕过庭院里堆放着的大大小小的箱子,米勒上前跟阿黛尔打了招呼。

    “你好,米勒中尉。快进来吧,这次真是辛苦你了。”阿黛尔抱着刚睡醒的小艾瑞克把米勒迎了进去。

    “玛丽,给米勒中尉倒茶。”阿黛尔热情地招呼着米勒:“卡车司机还有半个小时才能到,你可先休息一会儿,吃点茶点。”

    “不用,不用,范德比尔特太太。有什么是我现在可以做的?”还在哺乳期的阿黛尔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成熟女性的魅力,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来的风情,让米勒这个纯情小哥羞红了脸。

    看了手足无措的米勒一眼,阿黛尔笑着说道:“不用拘束,米勒。你就把这当自己家好了。约翰说你是个值得信赖的小伙子,以后你就叫我阿黛尔好了,叫范德比尔特太太让我感觉自己像个老祖母。”

    “好,好的,阿黛尔。”米勒现在连耳朵根都红了,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坐到了沙发上,端起来玛丽倒好的红茶。

    “我们这次不准备带太多行李去路易斯安纳,所以有好多东西需要在那边买。”说着,阿黛尔就拿出了一张长长的购物清单:“我一会开一张支票给你,还得辛苦你帮我们把这张单子上的东西都买起了。”

    米勒接过那张清单,光看了一眼就觉得有些眼晕。早听说范德比尔特上校是个大富豪,果然“豪”得可以。门口已经摆了那么多箱子了,还说没太多行李。

    这时候,小艾拉蹦蹦跳跳地从楼上下来了。“妈妈,妈妈。我能把我的钢琴送给琳达吗?她也一直想要一台斯坦威,我们到了新家可以再买一台新的。”

    “不行,定制一台斯坦威要小半年呢,你这几个月是不打算练琴了,是吧。”阿黛尔一眼就识破了艾拉的小心思,“无情”地拒绝了女儿的提议。

    “可是我已经跟琳达说过了。”小艾拉撅着个小嘴央求道。

    “这样吧,回头你可以把长岛别墅的那台斯坦威立式钢琴送给琳达。家里的这台卧式钢琴太大了,琳达的房间也放不下啊。”

    哄好了小艾拉,阿黛尔又给米勒开具了一张500美元的支票。米勒这会儿已经顾不上再对约翰一家的“奢侈”生活感慨了。上千美元的定制斯坦威钢琴说送就送,花500美元布置新家什么的实在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办事一向认真仔细的他掏出了纸笔,开始一项一项地详细询问阿黛尔对所要采购物品有什么特殊要求和喜好。等联邦快递公司的卡车司机和搬运工到达的时候,他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

    装车这类的工作自然用不着米勒插手,联邦快递公司来了一帮壮汉。能为尊贵的“阿黛尔女神”效劳,这帮联邦快递公司的员工积极性可高了,很快就填满了那辆卡车的货箱。

    再三核对了行李清单后,米勒也跟随司机上了车。他将一路押运这批行李直抵约翰位于亚特兰大的新家。临出发前,阿黛尔又递给了米勒一个大包。里面有约翰点名要的几本工具书、阿黛尔为他们准备的路上食物以及小艾拉送给约翰的复活节礼物——一枚她在幼儿园亲手制作的复活节彩蛋。

    这年头可没有高速公路,两吨半的福特卡车也不是后世的公路重卡,从华盛顿特区一路开到亚历山大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过对于米勒来说,让他感到更不轻松的是身边那个大胡子话痨司机——隆多。

    “米勒中尉,是吧。你是范德比尔特先生的亲戚吗?”一上路,隆多就打开了话匣子,各种问题让米勒迎接不暇。

    “副官啊,副官不就是秘书吗?怎么搬家的事也得管?”

    “你多大了?”“27?”“结婚了没有?”“有对象没有?”“怎么没让阿黛尔夫人帮你介绍一个?”

    “对了,你是哪个部队的?”“82师?就是约克中士的那个师对吧。这两天广播里尽是他的新闻。”

    “我告诉你,上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也参过军。不过没去过欧洲,尽在东海岸跑运输了。要是我去了欧洲,说不定也能拿个勋章什么的。我可不是吹,我的枪法绝对不比那些神枪手差。都是小时候打猎练出来的,那时候家里穷,不打猎就没肉吃……”

    “你可真幸运,遇上了个好上司。范德比尔特夫妇可都是大好人,尤其是阿黛尔夫人。我跟你说,38年新英格兰闹飓风的时候,我们家的房子塌了。阿黛尔夫人亲自去医院给我们送过慰问金。去年我家二小子上大学,她还帮忙写了推荐信。真可惜,他们要搬到路易斯安娜去了。你说范德比尔特先生好好的公司老板不做,干嘛要参军呢?”

    “米勒,米勒?你怎么不说话?睡着了?我们还没出特区呢……”

    当米勒一路忍受着隆多的语言攻势的时候,隆多嘴里的“大好人”约翰,正在偷偷干一件不那么地道的事情。一帮“无良”记者正在他的指挥下给可怜的波普上校挖坑呢。

    最近这段时间,天天都眉飞色舞地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的波普,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已经掉进了约翰设计好的陷阱。波普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那颗金星,已经随着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而离他渐行渐远了。

第六十四章 布莱德利划下的红线() 
最先发现事情开始变得有些不对劲的,是民事参谋索尔森。一天下午,他带着整理出来的厚厚一叠媒体报道找到了布莱德利。

    “奥马尔,你看看最近的这些报道。怎么感觉主题有些跑偏了呢?”索尔森说道。

    “最近报道有什么问题吗?”布莱德利接过那叠简报,快速翻阅起来。

    “刚开始报道还都是围绕约克中士和82师展开的,可是最近关于波普参谋长的报道越来越多了。我数了一下,光他的专访就已经有27篇了。”

    “协调媒体采访本来就是波普的工作,他多上几次报纸有什么好奇怪的?”布莱德利不以为意地说道。

    “可是,现在报道里通篇都是他如何如何,对你和马修、约瑟夫都只字不提,不合适吧。弄得好像他才是82师师长,工作都是他在做一样。”索尔森显然是在为自己的老长官抱不平。

    “这有什么好计较的。波普是82师的参谋长,报道他就是报道82师。”布莱德利压根就没把这点虚名放在心上。不过话刚出口,他突然想到了约翰。大部分媒体都是他帮忙邀请来的。直觉告诉布莱德利,这件事说不定是那小子在后面捣的鬼。

    但是一时半会儿,布莱德利也想不明白约翰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于是他又改口对索尔森中校说道:“你先回去吧。这些东西先放我这,我抽空看一看。如果真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我会提醒波普的。”

    索尔森走后,布莱德利开始一篇一篇地研究起这些新闻报道来。表面上看,这些报道都挺中规中矩的,把82师浴火重生,向精锐之师迈进的过程描绘地有声有色,很有感染力。波普名字出现的频次是高了点,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布莱德利作为局内人,还是很快就从中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

    在所有这些采访报道中,有31篇提到了82师的“全美之家”计划。而这31篇报道无一例外地都只刊登了对波普上校一个人的采访,对师部其他成员,尤其是约翰这个首倡者只字未提。报道给人的印象就是,“全美之家”计划完全是波普一个人的杰作。

    布莱德利不由地皱了皱眉头。这到底是不是波普在安排采访时有意为之的呢?布莱德利自己也吃不准。他只知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波普可就犯了军中大忌了。身为长官却将下属的功劳据为己有,这种人是没办法领兵打仗的。一旦坐实了这种传闻,谁还会愿意在波普手下卖命?陆军高层对波普的评价也会大打折扣,他以后就别想出任部队主官了。

    “约翰,我是奥马尔。”布莱德利把电话打到了约翰的办公室:“你现在忙吗?”

    “嗨,奥马尔。有什么事?波普参谋长接受采访去了,我正和马修斯他们正在商量下周野外拉练的计划安排呢。”

    从下周三开始,82师的新兵们将以团为单位进行一次25英里的野外负重行军训练。这些在安宁舒适环境下长大的新兵大多缺乏锻炼,身体虚胖的不在少数。约翰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负重行军五英里就得趴下。所以,参谋部得事先给这次训练做好应急预案,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那你先忙吧。晚上跟我一起回家吃饭。玛丽说她帮你看上了几款窗帘,让你晚上回去自己挑一下。”布莱德利觉得这种事还是私下里问约翰比较好,毕竟目前为止一切都不过是他自己的猜测。

    “好的。我这边大概6点半左右能完事。你走之前叫我一声就行。”约翰也没多想,立刻就答应了。

    自从玛丽得知约翰他们的新家需要重新布置后,闲不住的她就一直不断地在帮忙出各种主意。今天,她自告奋勇带着初来乍到的米勒去采购清单上的物品了。约翰估计玛丽一定是又看到了什么好东西,迫不及待地要向他展示一下。虽然约翰对家里用什么窗帘并不关心,但玛丽这么热心,他总得配合一下。

    晚上,约翰在布莱德利家,与他们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