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地都有政治背景,在国民警卫队任职不过是投机政治一种策略而已。

    约翰扫了一眼花名册,来自国民警卫队的少校以上军官有14个,其中还有一个上校团长。而且这个叫托马斯…马丁的上校他还认识,这家伙是费城有名的老“花花公子”,据说他的情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约翰虽然不怎么把这家伙放在眼里,但他的亲哥哥,现任宾夕法尼亚州国民警卫队司令爱德华…马丁却很不好惹。貌似历史上,这个爱德华…马丁后来还当选过宾夕法尼亚州的州长。

    一想到以后要天天跟这种家伙打交道,约翰就头疼不已。他一点也不认为这些政治投机客会乖乖接受接下来的严格军事训练和纪律约束。但是怎么把这帮人弄走,还真是个麻烦事。好在需要为此头疼的并不只有他一个。

第四十六章 约翰要人() 
开完会,约翰把史蒂夫少校单独留了下来。既然布莱德利想让他从后勤方面寻找突破口,那他就需要先好好摸一下82师的家底了。

    谢天谢地,情况并不像约翰想象得那么糟糕。史蒂夫少校虽然此前一直在本宁堡步校教授后勤学,并没有太多后勤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从账面上看,82师的物资准备情况还算可以,军火库、补给仓库、油料库、车库等硬件设施也都按时完工了。

    “现在还有多少物资没有到位?”约翰一边翻着账册,一边问道。

    “师属炮兵的12门155mm榴弹炮明天就能到,现在他们就差24门105mm榴弹炮了。配给各团的36门37mm反坦克炮只到了一半,高射机枪也还有40挺的缺额。另外,配发给医疗营、宪兵队、通讯连、工兵营的手枪也没到。”史蒂夫张嘴就报出了一连串数字。

    约翰点了点头,看来史蒂夫工作还是很用心的,有这样的下属他今后能轻松不少。“车辆和其他方面呢?”

    “按照编制我们师应该有大小车辆1400台左右,目前缺口比较大。只到了300多台轻型车辆,主要是军官配车和侦查越野车。军部说汽车连和各团的卡车要等新兵到了以后再陆续配备,医疗营的手术设备和工兵营的大型装备也是。”

    “这些确实不着急。”约翰也明白上面的意思,反正82师的直属汽车连、医疗营、工兵营都还是空架子,装备来了也没人用。大宗运输都是后勤司令部在负责,用不着他们自己动手。“但是月底新兵就到了,还是尽快跟他们敲定一个时间表比较好,不要耽误了训练。”

    “是,长官。”接着史蒂夫又补充道:“还有就是军用帐篷和野战厨房的问题。虽说上面已经批了,但是我担心……”

    “这个我亲自负责。回头你把具体缺额数字统计出来给我。”约翰果断地打断了史蒂夫的话。他深知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不好,再精锐的部队也没有战斗力。更何况这次被分配到82师的都是些初次离家的新兵,很容易因此意志消沉,士气低落。

    在约翰看来,所谓带兵之道无外乎恩威并举。一方面要用严格的训练和纪律约束部队,另一方面又要用理智、人道、体谅的方法关心士兵的生活与福利。“威”这方面他可能比不了布莱德利、李奇微这些老行伍,但“恩”的方面就是他的强项了。不就是给这帮新兵当“保姆”吗,他自问还是能做好的。

    大不了学学后世中国的政工干部呗,那些“爱兵如子”的感人故事约翰前世从小到大听得多了。他就不信了,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加上中国的思想工作小技巧,他还拿不下这帮新兵蛋子。因此,虽然明知道这个问题可能会很棘手,约翰还是主动把它揽到了自己身上。

    让史蒂夫少校回去准备材料后,约翰就开始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盘算从哪里入手,打响自己入职82师的第一炮了。

    其实如果他现在还是陆军参谋部任职的话,目前82师的这些困难都不叫事。但是现在,他的身份是82师副参谋长了。要想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圆满解决这些问题,还真需要他好好思量一下。

    不知不觉中,约翰就错过了中午的饭店。要不是来送材料的史蒂夫提醒,他还沉浸在那堆用“火星文”书写的“计划书”草稿中。

    为了下午不饿肚子,约翰按照史蒂夫少校的指点,在师部后面的一排木板房里找到了军官食堂。现在都快下午两点了,食堂里只有几个人在就餐。约翰一眼就看到了剃了个锃亮的大光头的李奇微。

    “嗨,马修!你怎么也现在才来吃饭?”约翰端着餐盘走到了李奇微的身边。

    “约翰,坐。我刚从505团回来。”马修放下手中的餐叉,“那边宾州帮和佐治亚帮又闹起来了,这已经是这周第二次了。”

    “马丁上校呢?”约翰就知道那帮从国民警卫队来的家伙不会太老实,以地域关系拉帮结派搞利益小团体是难免的。不过这些人才来多久,怎么会闹到连团长马丁上校(宾夕法尼亚州国民警卫队出身)都弹压不住的地步?

    “那家伙不在,请假回费城了。”李奇微没好气地说道:“听说他第四任老婆要生了。”

    好家伙,这个老花花公子身体够好的啊,50多岁的人了还老树开花。也不知道他那点财产将来够不够那么多子女和私生子分的。

    “到底怎么回事,情况严重吗?”约翰好奇地问道。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李奇微叹了口气:“上次是3营的人说1营抢了分给他们的两辆越野车,几个士官打起来了。这次那帮佐治亚人又说他们的香烟配额被克扣了,跑到团部闹。”

    这叫什么事啊,约翰都无语了。愣了一会儿,他才说道:“这也需要你这个副师长出面?让宪兵队去关他们禁闭不久完了。”

    “问题是现在宪兵队没人啊。”李奇微郁闷地说道:“谁知道就这么八九天的功夫,那帮人就闹起来了。也怪我们太着急了。”

    约翰一头雾水地听了半天,才搞明白了情况。原来,布莱德利、李奇微和斯温准备在新兵入驻前把82师的纪律整肃一下,于是就先对拿宪兵队这个执法部门下了手。

    布莱德利从本宁堡那边弄了一批名额,把宪兵队大部分的人都送去参加培训了。当然了,说是培训,结束后这些人还能不能回82师就不好说了。而军事检察官出身的斯温准将则通过军法处的关系弄了一批新的宪兵来,准备填补这些人的位置。

    没想到挺好的一件事,却在操作上出现了时间差,原来的宪兵走了,新地宪兵还没到位。现在整个82师宪兵队就剩了一个中尉和几个士官,根本忙不过来。偏偏这时候宾州帮和佐治亚帮又闹起来了,结果就苦了李奇微这个副师长(宪兵队归他管)。

    约翰同情地看了一眼李奇微,这时候他心里突然冒出了个想法。也许在实施自己计划的同时,还顺便帮到李奇微。于是,他就建议道:“我看主要还是新兵没来,那帮人太闲了。后勤那边事情最近比较多,我正好需要一批人手。要不你从那些刺头里挑二三十个给我?说好了,只要少校以下的。”

    李奇微虽然不知道约翰要这帮人干什么,但对他来说总是件好事。于是很爽快地点了头,“没问题,一会儿我就安排,让他们明天找你报道。”

第四十七章 约翰的吹风会()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约翰接到了布莱德利的电话,让他去自己办公室一趟。推开师长办公室的门,约翰发现82师的“三巨头”——布莱德利、李奇微和斯温都在。

    “约翰,马修刚才跟我们说,你找他要一批人手?后勤那边出什么问题了吗?”布莱德利他们几个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月底新兵入驻的时候出岔子。一听李奇微说约翰找他要人,布莱德利的第一反应就是此前82师的后勤工作有哪里没做好。否则约翰怎么会上任第一天就着急要人手,还一要就几十个。

    “没出什么大问题,奥马尔。史蒂夫之前做得很不错,他是个优秀的后勤军官。”约翰化解布莱德利等人担心的同时,也没忘了顺便夸一夸史蒂夫少校。

    “那就好。”布拉德利和李奇微、斯温都松了一口气。“史蒂夫能力是有的,但他以前一直没做过具体后勤工作,我们就担心哪里会出纰漏。”

    “你就放心好了,奥马尔。后勤方面绝对不会给82师拖后腿的。”约翰信誓旦旦地对布莱德利做了保证。

    “好吧,这方面你是专家,我们当然信得过你。”布莱德利对约翰的能力还是不比较认可的,“不过,约翰,你能这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这一点我们很高兴。但是在把人拨给你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你打算让他们去干什么?”

    “我明白,实际上我本来打算明后天交一份书面计划书给你的。”约翰当然知道人员调动这种事要走正规程序,连忙笑着解释道:“只不过碰巧中午听马修说了505团的事,就顺口多提了一句。”

    “既然人都来了,那就先跟我们说说你的计划吧。”斯温准将插了一句嘴。他以前没和约翰打过交道,但一直听布莱德利和李奇微说这个年轻的上校在后勤方面很有一套。出于好奇,他很想知道约翰这么大张旗鼓得,到底想搞什么大动作。

    “好的,将军。”约翰知道以自己对82师的了解程度,是很难一个人编制出周密的后勤改革计划的。他本来就打算等计划成型后再征求布莱德利等人意见的,既然他们现在想听,那他也无所谓。

    “前两年,我给马歇尔参谋长提交过一份关于陆军后勤体制改革的备忘录。里面提到了关于提高军用物资透明度、缩减配送时效和打造专业化后勤队伍的建议。我这次的计划主要就是围绕这三点来展开的……”

    “马歇尔参谋长当时对约翰的那个备忘录评价很高。阿诺德将军就是根据那本备忘录里的建议在陆军航空队组建了统计管制处。第3集团军从去年开始进行的后勤改革试点也参考了约翰当初的一些观点。”曾经看过备忘录副本的布莱德利,一边听着约翰的介绍,一边小声地为李奇微和斯温做着说明。

    “我也听阿诺德将军在开会时说过,自从组建了统计管制处,陆军航空队的飞航能力增加了35%,等待维修配件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李奇微刚调到参谋部作战计划处的时候,约翰正在陆军航空队帮忙组建统计管制处。那时候,他就听说了约翰“后勤专家”的美誉了。

    这些情况,斯温准将都还是第一次听说。吃惊之余,他对约翰的计划更感兴趣了。

    “第一步,我打算对师一级的后勤体系进行强化升级,将其分成存储中心、运输中心和调配中心三个独立的单位。”约翰停顿了一下,给了布莱德利等人消化吸收的时间,然后他又对这三个单位的功能进行了逐一的即使说明。

    “存储单位的功能就是对全师所有物资进行清点登记、分类优化和储存保管,这是我们进行资产透明化的第一步。师运输中心大概需要200辆运输卡车和油罐车,组成若干个强化后勤分队,负责作战部队师与各团之间的物资配送业务。而调配中心则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作战单位的订单,安排物资配送计划。”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一个新的物资管理流程。作战单位只需要提交物资缺额和类型给调配中心,调配中心根据之前掌握的物资储备情况给存储中心下调配单,并安排和调整运输中心的运输计划。存储中心不作战单位直接接触,运输中心只负责配送,而调配中心则只与数字打交道,不接触具体物资。”

    “这么做不是比之前的流程更复杂了吗?”斯温准将有些不解地说道:“而且需要的人员也增加了。后勤改革难道不是要精简后勤结构吗?”

    “将军,表面上看,新的后勤体系是比以前复杂了。但一旦运转成熟,作战单位获得物资补给的时间将大大缩短,精准度也会有很大提高。”约翰耐心地解释道:“这套体系与我们目前使用的有一个本质区别,它是一种动态补给模式,是以作战单位需求为核心打造的动态补给模式。”

    看到斯温还是不大明白,约翰又尝试用具体的实例来解释什么是精准后勤、动态补给。

    “现在后勤部门通常并不清楚下面连队具体需要什么物资,需要多少。而那些连队的军需军士们也都习惯了要么几个月没有新零件,要么一来一大堆的情况。采用了新的后勤补给体系后,他们只要每周监督审核物资缺额,然后给调配中心填下单子,告诉他们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何时需要、运到哪里。调配中心会根据具体需求调拨物资、安排配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运输力量。”

    斯温弄明白没有,约翰不知道,不过布莱德利又有了新疑问。“等等,你是说以后师后勤部门要直接与各连队对接是吗?”

    “是的。这也是新后勤体系的另一个好处。我们可以大大压缩后勤管理的层级。以后没有必要在团一级进行大批量物资储备了,他们的汽车连运力也可以得到极大的解放。”

    “你确定直接对接到连队不会有问题吗?”李奇微也有些怀疑。

    “放心吧,马修。根据我从欧洲了解到的情况,一个英国步兵师作战一天的物资消耗量平均在320吨左右。就算我们的消耗量比他们大。在这基础上翻一倍,650吨我们也完全承担的起。”约翰记得很清楚,历史上美军各师的物资消耗量极少有超过500吨一天的。

    在仔细盘问了约翰一个多小时候,布莱德利他们终于点头,同意约翰先对82师的后勤体系进行一些“微调”。至于什么时候能冠以“改革”的名号,还需要等上面批准了约翰的计划书之后才行。不过布莱德利已经暗示,他会与马歇尔参谋长沟通此事的。

    临走之前,布莱德利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对了,约翰。你准备怎么安排马修拨给你的那批军官?去新组建的调配中心?”

    “如果那些人有会计或者数学、统计基础的话,我会考虑的。”约翰笑着回应道:“其实后勤改革最大的困难不在那三个中心,而是让基层指挥官、军需官和士兵们习惯这种新后勤补给模式。你们也看出来了,这可比以前那套要更为细致、复杂。我需要给各作战单位培养出一批熟悉新体系运作的人出来。”

第四十八章 艾森豪威尔求助() 
当约翰还在办公室里废寝忘食地完善他的“82师后勤改革方案”的时候,远在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刘易斯堡军事基地,刚刚被上调到第九军工作的艾森豪威尔也在面对一份后勤工作报告发愁。

    虽然已经年满五十,但艾森豪威尔身体状况仍然很不错。自从去年9月升任了第三师上校参谋长后,他几乎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全周无休。他制订训练计划,视察部队,给新任命的军官讲课,指挥野战学习,研究欧洲战争,总结经验并将其用于自己的部队,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非但没有拖垮他的身体,反而让他显得更加年轻,充满活力。唯一的遗憾,就是他现在已经几乎完全秃顶了,只有脑后和两鬓还剩几缕浅棕色的头发。不过玛米(艾森豪威尔的夫人,玛丽…吉瓦尼…艾森豪威尔的昵称)倒是认为秃顶能让他看起来更顺眼一点,因为这和他那张灵活的大嘴很相称。

    上任四个月来,艾森豪威尔以身作则,极大地改变了第三师的精神面貌,这一点让他的上级们都非常满意。第九军军长凯尼恩…乔伊斯将军尤其欣赏艾森豪威尔,上周刚刚把他调到刘易斯堡作自己的临时参谋长。

    “泰克斯,帮我把明天上午的日程调整一下,我要去113团一趟。”艾森豪威尔最后看了一眼手中的那份报告,决定还是先去实地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

    “好的,参谋长。”回答他的是副官欧内斯特…李中尉。

    参军前,李在圣安东尼奥做过保险经纪人和汽车推销员。他聪明伶俐,生性乐观,八面玲珑,具有优秀销售员的所有品质。艾森豪威尔很喜欢自己的这个新副官,经常亲切地叫他的外号“泰克斯”。历史上,一直到战争结束,李和勤务兵米基都一直跟在艾森豪威尔身边,甚至被外界视作艾森豪威尔“家庭”的核心成员。

    “本来,你明天上午要去医院看望迈耶准将(乔治…迈耶,1940…1943年任第九军参谋长,艾森豪威尔目前是临时代理他的职务)的,我帮你调到明天下午,你看行吗?”李中尉翻了翻手中的记事本,向艾森豪威尔建议道。

    “泰克斯,你看着安排吧。”艾森豪威尔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刚才那份由40多名后勤军官联名提交的报告里,列举了目前第9军在后勤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让他有些心烦意乱。

    作为陆军第一批进行后勤改革试点的部队,第九军的改革之路进展得并不顺利。第一步,在全军推行资产透明化就困难重重。绝大部分后勤仓库里的物资都和后勤部门原本的账册对不上。一些账面上有的物资早在多年前就不翼而飞,而一些账面上根本不存在的物资却已经在仓库里堆积超过20年了。直到现在,还有超过1/3的物资仓库还没有清点完毕。

    而第二步,在团一级作战单位推行新补给供应模式,更是让各部队怨声载道。绝大部分基层后勤军官都不知所措,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原先设想的后勤改革成果非但没有出现,反而使各团的后勤补给情况进一步恶化了。

    艾森豪威尔今天收到的这份报告,就是一批基层后勤军官联名反应新补给模式影响部队训练进度,建议暂缓推广的。报告里把后勤改革带来的各种问题描述得非常详实,一项项数据似乎也显得很是有理有据。艾森豪威尔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先暂停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轰!”“轰!”“轰!”

    一阵剧烈的爆炸声打破了山谷的宁静,一座人工堆砌的陡峭斜坡上升起了几团土黄色的爆破烟雾,一群战斗工兵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迅速地破坏了斜坡上残余的障碍物。

    “跟上,保持队形!”在低级班排长们的带领下,大约一个连的步兵正以冲锋队形通过刚开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