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佞!给朕跪下-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明重谋,早已逐渐不同于往日,往日里读书的厚积薄发,加上丞相的点拨,自己的举一反三,处理政事的能力,他已然逐渐消化掌握,并越来越像一个帝王。若是以前,明重谋只怕一发怒要重重地拍桌子,他武功高强,手下十分有劲,宫中常常有桌子被他一下子拍了个四分五裂。所以众人怕他,不过畏惧的是他武力的可怕。

而且陛下的火爆脾性,众人也都知道,一个不小心,陛下说要砍谁的头,那就会砍谁的头。关于这一点,深具只手遮天能力的丞相大人,一次都没管过。众臣自然怕,怕丢了官,掉了脑袋。

然而这一回,左明却发现,陛下似乎有了一些变化。他只是随意地靠在椅背上,随意地一抬眼,放在桌上的茶杯,也许只是他想听自己的解释。所以明重谋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看得他忽觉手心里有一些冷汗淌了出来。

“虽说名义上为了怕泄题,丞相大人是不该离开书院的,可是……”左明颤颤道:“大人根本就没有来过书院,他根本不知道题目是什么,又谈何泄题?”

明重谋一听,看了他一眼,眯起眼睛,“谢临没来过书院?”

左明微微点了点头,“臣与邢大人一同讨论考题时,因谢大人才是主考,曾特意寻过谢大人,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左明露出有些愤然的表情,看来当时吃了闭门羹神态上还算平静的左明大人,其实内心是极度愤怒的,“臣也劝过谢大人,可谢大人却丝毫不听。如今也未见他出现在考场中。臣自觉瞒不住了,便还是告知给圣上,请圣上定夺。”

明重谋听了,让他把邢余也叫过来,并在邢余那里也得到确切的消息——本朝丞相自当主考官后,拿着圣上恩宠当令箭,到现在都没去考场干活,根本就是在玩忽职守,还把职务推诿给下属,本人反倒无事一身轻,其心可诛。明重谋冷冷一笑,看着两个义愤填膺、七嘴八舌告状的下属,他咧了咧嘴,露出森森白牙,“你们且先回去,朕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邢余和左明这才微微松口气,主考懈怠,辅考也难逃责任。先供出主考问题,洗脱罪责,邢余二人还正良心微有不安,但涉及到自身利益,也便顾不得了。

正说着,忽然一个下人走过来,低声向邢余耳语了两句。邢余脸色一变,看了一眼陛下,又垂下头去。

明重谋一见邢余反应不同寻常,直觉有事。

万兆皇帝眯起眼睛,“怎么回事?”

邢余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丞相大人他……他来了。”

玩忽职守的主考来了,作为陛下曾经的太子太傅,陛下会如何做?

邢余二人只见明重谋慢慢地弯起唇角,锋利的眼睛透着一股不一样的光彩,他冷漠的声音,直接透到那下人身上,把他打成个筛子,“让他守在外面,别让他进来。”

“是!”说罢,那下人便立刻转身跑了出去。

明重谋站起身,微拂了拂身上微服所着的衣袖,“大楚朝的丞相大人,朕得亲自去迎接才是。”

声音透着一股寒意,邢余二人听着,只好默默地垂下头去。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还有一更!

36、入V第三更! 。。。

谢临正施施然走进庐阳书院的大门口;正要往里进;两个看门人阻住去路;“会试重地,闲人免进。”

身为主考却被拦在门外;谢临也不生气。毕竟放眼大楚朝从开国到现在,这么不把自己当主考的主考官;也就谢临这么一个而已。

谢临笑了笑,“你们给里面通报一声,就说谢临到了,也就是了。”

两个看门人一听“谢临”二字,不由露出惊疑之色。但见谢临穿着一身朴素的衣衫;质地虽是上好;却也洗得有些发白了;与传闻中的奸佞之臣,有极大的出入。两人不由对视一眼,其中一人道:“你且在这里等一下,由我等进去通报一声。”

谢临仍然好脾气地笑笑,“劳烦。”

明重谋进门的时候,这两个人便知道他来头不小,一袭缎织锦袍,领口隐约可见金线龙纹,不止气派风度,浑身贵气,单看里面的邢余和左明两位大人簇拥而进,便知明重谋定非常人。

因此两位大人还未发话,明重谋却叫他让谢临呆在外面,这看门人立刻当机立断,应了一声,转身回来。

刚走到大门,便听谢临与那另一位看门人的说话声传来,“如今天下贵甲云集,皆为这功名挤破头,阁下可也有什么亲戚朋友,今时今日来此地考试的么?”

那看门人以着冷硬的声音回应道:“自然没有,若有的话,小人也不会站在这里了。”

谢临看了看对方结实的身材,高大的个头,笑道:“你是小人?你要是小人,那我岂不是矮挫到地里去了?”他拍了拍对方肩膀,安抚道,“没关系,若哪一日,你有什么亲戚朋友,上京赶考的,跟我说一声,谢某一定争取当那一届的主考官,帮一帮你们的。”

那看门人的嘴角抽了一下。

刚到里面通报的人赶紧走出来,听了这几句,他本还悬着猜测对方是不是谢临的心,放下来了。这对话显然就彰显谢临的奸佞本质嘛。松了口气的男子抱歉地说:“谢大人,非是我们不让您进,而是里面有一位大人物,让您稍等片刻,您且先等一下。”

“哦?”谢临挑眉。

什么大人物,要接待自己,还让自己站在外面等的?

正想着,只见大门里,一人从里面缓缓走出来,浓重的阴影因为阳光,从他的身上渐渐散去。

谢临见了,忙低头,躬身行礼,“陛下。”

两个看门人一惊,但见里面走出来的那人,一对深沉利如刀锋的眼睛,非凡的气度,贵气逼人。想到邢余等大人,对此人恭恭敬敬的样子,虽然知道对方是个贵人,没想到竟是个地位如此崇高的贵人。

“谢临。”明重谋冷冷道,“陪朕走走,”他咬着牙道,“朕有很多话,要跟你说。”

谢临一听陛下有重要事情交代,忙应了一声,又担忧道:“陛下要和臣陪同,臣不敢不陪,但陛下乃是万金之躯,不可视同儿戏,臣不会武功,保护不了陛下,陛下最好带一些会武的人才好。”

明重谋冷冷道:“朕自己会武。”莫名地,他这一次身边除了谢临外,不想让任何一个人跟着,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正准备和丞相话聊家常,不想让别的什么人阻碍自己。

不想刚一转头,却见谢临正对那两个看门人的其中一个,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些什么,那个看门人还频频点头,末了,谢临拍了拍那个看门人的肩膀,“以后你若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提,什么亲戚朋友考个功名,谢某也可以稍微帮上点忙。或者,”谢临笑了笑,“你要是娶个媳妇,谢某略有薄蓄,也可略尽绵力。”

那看门人的嘴角又抽了一下,这才扭头跑了进去。

明重谋眉毛狠狠地皱了起来,“谢临,光天化日之下,你竟在朕的眼皮底子以权谋私!?”而且还和那个看门人凑那么近!明重谋心中十分不爽。

谢临笑了笑,“他帮我一个大忙,自然还是要谢谢人家的。”

明重谋哼了一声,扭头就走。

谢临无奈地摇了摇头,跟了上去。

皇帝陛下出宫,却不带些侍卫跟着,万一有个行刺的,怎么得了?谢临就算违背明重谋的意思,也不得不考虑对方的安全问题。只得嘱托其中一个看门人对里面邢余两位大人说上一说,让他们派些侍卫,在暗中跟着,也就是了。

倒不料明重谋如此排斥。

明重谋当先走着,谢临随后跟着。

明重谋本还气冲冲地直奔向前,过了一会,感觉到身后紧随脚步的谢临,不知不觉的,自己的步伐竟慢了下来。或许是因为怕后面的人跟不上,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明重谋感到自己的心,平静了很多。

京师繁华,车水马龙。

行人纷纷,似明重谋这般身着锦衣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麻衣布衣而行,行色匆匆,天地之间,却忽然静了。

明重谋这才有了几分闲情逸致,缓下脚步,随意看了起来。

市集吆喝之声,或有行人脚步声,还有风卷起衣摆,发出轻微的沙沙的声音。

沿路摊贩,明重谋仿佛重拾新奇一般。先帝登基前,他还是郡王。京师之下,无封土,只有豪宅府邸,仅有郡王之尊。他与普通皇子不同,他是在皇城外生长的。先帝登基之后,他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太子,然后到他登基。当皇帝的,这一辈子,都要束缚在宫中了。倒难得出宫一趟。

一个摊贩吆喝的声音,吸引了他,他走过去,看到摊位上琳琅满目的首饰,其中一个,白玉似的簪,雕着一个孔雀形状,拿在手里,流苏顺着手指滑落下来,触感温润。小贩见他挑的东西,连忙上前,兴奋道:“客官真是好眼光,这是玉制的,不同于金银,又雅致又别致,不俗气,若要送给姑娘,保准她特别喜欢。”

明重谋映着光,看这簪,心思有些触动似的。

一见,这玩意儿便知是个不值钱的,与宫中的那些稀世奇珍、异国贡品,截然不同。但就这份不同,不知怎地,令明重谋想起了当郡王前的旧时光,那时候也喜欢收罗新鲜玩意儿,但凡贵的、好的东西,都不惜一切代价弄到手,而如今想要什么,都能弄到之后,他反倒怀念起那些质贱却实用的东西。

“送给姑娘么?”明重谋想了想,便问,“多少钱?”

那人一举手指,“不多不少,十两银子。”

明重谋一摸身上,果然没带钱,便指使谢临道:“付银子吧。”

谢临一见,果然如此。明重谋身为皇帝,自然身上决没有带钱的习惯,自己身为陛下陪同,自然就得掏腰包了。谢临瞄了一眼他手上的簪子,眉毛一皱,嫌恶道:“就这么个玩意儿,还值十两银子?”

小贩本还琢磨着明重谋身着锦袍,绫罗绸缎的,一看就是个财主,而他身后的那位,别看斯文俊秀的,这一袭洗得发白的衣裳,一看就是个没钱的,跟班的。上杆子巴结财主,财主不需要怎么巴结,便上钩了,但是这没钱的,怎么就一脸嫌恶呢?

小贩连忙道:“客官,您别看它朴素,但这簪子是用上好的白玉做的,雕的是个展翅的凤凰,尤其映着阳光,看着晶莹剔透的,这绝对物有所值。”

明重谋也道:“不就是十两银子么?给他就是了。何况这东西,我看着也挺喜欢的,送人也刚刚好——”

谢临不知为何,就是听着“送人”这两个字有几分刺耳,不禁冷冷道:“那我就付银子了。”

“本来就该如此。”

谢临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来,微微松了口上的绳,白花花的银子在阳光的折射下,在小贩发亮的眼睛下一闪而过。

谢临又把钱袋的袋口,又系上了。

然后接着掏,掏来掏去,掏出来一串铜板来,然后扔给小贩,“这合起来,估摸着也不到一两,你姑且收着吧。”小贩忙拾起来,“谢谢,谢谢。”然后眼巴巴地瞅着谢临,等她接着付剩下的。→文·冇·人·冇·书·冇·屋←

却见谢临把手中的钱袋,往怀里一塞,对明重谋道:“钱付了,爷可以走了。”

明重谋也是一怔。身后的小贩立刻哭丧着脸,“这还没一两,两位就想拿这簪子,那小人可亏死了,二位不妨再加个二两,让小人回个本儿钱?”

谢临斜睨了他一眼,冷冷道:“我给你的,就是本儿钱。”身为丞相,知民生,理所应当,何况谢临户部出身,这簪子到底值多少,一眼便可明晰。

小贩一听,还要再争辩。谢临又道:“以后别乱讲话,这玩意儿明明雕的是孔雀,你偏要当它是凤凰。凡鸟而已,飞上枝头,也尊贵不起来,还是凡鸟。而且,”谢临冷下脸来,微微凑近了,沉声道,“凤乃我朝皇族之物,岂可随意把玩?若是被那些当官的看见,抄你九族,也不为过!”

小贩吓了,登时傻了眼,愣在那里。

明重谋与谢临离开之后,二人沉默良久,半晌,明重谋才道:“这个簪子,真只有这么点钱?”

“这玉是假的,方才也给得有点多了。”谢临答。

明重谋看了看手中的簪,叹了口气,“这样的话,这礼物也拿不出手了。”

谢临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也不知是同意,还是不耐烦。

“反正,这玩意儿是你买的,朕身为一国之尊,送姑娘,肯定要让人笑话,不如,就给你吧。”

谢临一惊,一脸嫌恶,“我一个大男人,要这玩意儿有什么用?你随便打赏给宫女谁都好,别给我。”

谢临一脸嫌恶,明重谋也没了好气:“谁说要送你的,你不是有三个妾侍么?送她们吧,如果还不行,给你们府上的下人,怎么着,也花了一两银子呢,这钱也不能白花了。”

陛下倒也知道自己的钱来之不易了,刚才怎么还那么果断地让自己付钱?

谢临嫌恶地接过来,揣在怀里,“行了,那臣就替她们,谢过陛下了。”

明重谋偷瞄过去,见谢临收下了,不禁唇角微微勾起。

让你嫌恶!自己买的东西,自己拿去玩吧朕的丞相大人。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完毕,累趴,睡觉去咯~

37、考场风波 。。。

京师酒楼上;有女子于酒楼上跳舞;明重谋欲上前观赏;谢临虽毫无兴趣,但皇帝陛下深觉稀罕;已然走了上来,谢临作为臣子;自然也只得舍命陪陛下了。

要了几盘菜,明重谋拉着谢临兴冲冲坐下来吃了,刚夹了一口,又放下了,明重谋皱眉;“还京师第一酒楼呢;这菜做得;还不如路边小贩随随便便做的一碗混沌。”

谢临尝了一口。

其实味道并没有明重谋说得那么难听,京师第一酒楼,也有其特色。只是这精雕细致的味道,与宫里的,十分相近。陛下吃惯了大鱼大肉,想换点青绿小菜,自然就觉得路边小贩做出来的味道十分美味好吃,反倒对这样大酒楼做出来的饭菜食之无味。

正闷声不吭地吃着,酒楼里那跳舞的女子最后转了几圈,衣袂翻飞之后,尽落尘埃,明重谋看得兴味,正待鼓掌,那几个跳舞的女子,便微微一福,一转身,依次排着队,走了。

明重谋一怔,他和谢临本就冲着这美丽的舞而来,如今舞撤了,这饭菜还是这么个味道,吃久了,更似食之无味。

这念头刚冒出来,便见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头,一点一点从台阶上走上来,弄了个椅子,坐下了,然后捏了个像两块竹皮一样的东西,眉毛一皱,一段滔滔不绝的话就从这颤颤巍巍的老头嘴里蹦了出来,“话说上一回,大楚朝江浙洪灾一片,一道又一道奏折,直飞京师,地方官们纷纷请求开粮仓济民……”

明重谋一呆,这走了几个跳舞的,竟又是来了个说书的。

既来之,则安之。他看到酒楼上,众人都一个激灵,本来昏昏欲睡似的脸,登时如梦初醒似的,竖着耳朵兴致勃勃地听着这老头说书。

以前明重谋还只是个当郡王的时候,他便知道京师中,有几个酒楼定时请一些人来说书,一个一个讲得十分生动,许多人常常来这些酒楼,要点饭菜,其实却是来听书的。这也算是招揽生意的手段。

从这些听书人的脸上,明重谋看出来这老头在酒楼说书,已经并非第一次了,许多人,只怕都是在等着他来。却与明重谋正好相反。

明重谋只得苦笑,正打算默默随便扒了几口饭,就招呼谢临走,忽听那说书人接着道:“开粮仓济民,本是救命之事,然而奏折到了京师,竟如石沉大海,三天三夜,也不见回音。地方官这才明白,是上面有人,把这奏折给扣下了,上达不了天听,再能救民,也是枉然。”

“这扣下之人是谁?”小老头神神秘秘地说,“你们猜,是谁?”

酒楼之中,忽而静了下来。酒客们面面相觑,人皆脑中浮现了一个名字,却都不言语,门头喝酒,于是酒楼中不时有招呼酒保接着倒酒之声。

却听角落里一人哼了一声,将酒杯就着唇边,仰头一倒,进入腹中。他把酒杯往桌上一放,恨恨道:“这还用猜,除了当今那所谓的丞相大人,还能有谁?”

【文】他声音说得颇大,几个与他同桌的,脸色直接一变,“陆兄,你醉了,说什么胡话?”

【人】“谁说胡话了?”那姓陆的说着,这一杯酒下肚,他脸颊绯红,“谢临欺民专断,玩弄权术,咱大楚朝早有人对他不满了,连说一句,都不能说了?”

【书】“陆兄,你显然是醉了,丞相大人如此做,显然正有他的道理,你我背后言说,一来不敬,二来道听途说,也不厚道。”

【屋】那姓陆的一听,哼了一声,转头仔仔细细地盯着跟他说话的人,冷笑道:“敬什么?你敬他,你就能高中了?”他忽地恍然大悟似的,“喔对,是该尊敬,丞相大人是主考官呢,惹了他,我们岂不是就肯定名落孙山了?”他指着对方,大大的点头,“你说的对,你真聪明,丞相那么会玩人心的人,不跟他处好了,打点一下关系,他哪能让你高中,对,你说得真对。”说着,还大力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对方只得苦笑,连一点话都不敢接,唯恐他又说什么惊天动地的话来。

只怕说书的老头,也没想到临时会有这样的变故,只得尴尬地圆回来,“正是当今丞相,谢临将这些奏折扣下,不想过了三日后,圣榜发放,开粮仓济民,疏导沟渠,疏通河道,种田植树,一系列措施下去,水患竟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灾民也日渐减少……”

说书人上面说着,明重谋低头,胳膊肘碰了碰正埋头苦吃的谢临,低声道:“喂,这是在说你呢。”

“陛下真是好兴致,”谢临面无表情,也低声说,“臣记得,我大楚朝律法中言道,妄言朝政,杖五十,你我既然在这里,你说,是不是该罚一下?否则都这么乱说话,朝野败坏,谁来治国?”她转过头,瞧了一眼不远处的那个老头,稍微打量了一下,“不过这个老头年纪这么大了,这五十下,恐怕挨不住。”她又瞧了瞧另一桌,姓陆的那人,还在喝酒,那一桌的,皆一袭儒袍,长得斯文清秀的,皆不算大,弱冠年纪,听方才言语,似乎都是这一次科举的考生,“这几个,细皮嫩肉的,估计也是没怎么吃过苦的,最是文弱是书生。五十廷杖下去,估计也得一命呜呼了。”

谢临总结完了,接着埋头吃饭,“陛下决定罢,臣以陛下为马首是瞻。”

明重谋被她气笑了,往日里,怎么不见她以自己为马首是瞻的?这伤人的活苦哈哈的,倒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