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沧海-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豢汕嵊耄牵诮饺獠校芗笮偷囊环蕉运缮⒄笮偷囊环接杏攀普獾惚业幕境J叮姑挥型

鸳鸯阵那散点部署的姿态,被谢贯解读为吴越人提前研究出来的、专门用于对付战象冲突的阵法、其目的是给发狂的象群提供从各个小阵之间的空袭疏导出去的通道。从眼前的见识来看,谢贯如此认为也不无道理。

可惜,南汉军从来没有接受过这种有层次性的近战配合训练,一拥而上的队伍,要想在前进和厮杀中重新整出队形,无疑是难比登天。迎击无当飞军侧翼的谢贯所部,在冲杀的过程中,闹出了诸如长枪兵挺枪扎堆在前、而横刀手、刀盾兵被堵在后面冲不上去;抑或是少数投枪手冲到了第一线投枪,结果投完之后两手空空却发现无路可退,只能继续赤手空拳冲上去被敌军乱枪刺死、或者被后面的自己人践踏成肉泥。整个场面乱做一堆。

当然了,如果这样的血腥肉搏状态可以持续下去的话,南汉军一方倒也不是没有希望——毕竟吴珣和谢贯麾下可是有将近3万人的步军的,而林仁肇的无当飞军只有1万人的规模,也就是说,哪怕南汉一方的战象彻底陷入混乱,无法指望其继续起到多少杀敌的效果,光靠步军相互堆人命,南汉一方哪怕交换比劣势,也还是有机会的。

何况,事到如今,从结果来看,南汉一方彻底失控的象阵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起到效果。至少,从此前看到的吴越军和南汉军在弓弩武器上的技术差距,原本没有象阵的话,至少要让南汉军一方额外多付出三五千人的伤亡才能冲到近身肉搏的距离。而象阵至少作为一个拉仇恨的肉盾角色,帮助后面的三万南汉步军吸引了冲过那三百步距离时、原本要遭受到的箭雨,使步军在几乎没有受到吴越一方优势弓弩打击的情况下,白白冲到了肉搏距离内。

……

林仁肇手挺一柄陌刀,把冲到近前的三四个南汉杂兵一刀两断给分尸了,甩一下脑袋把头盔上已经板结了的凝血甩掉。一头已经失去了御者的南汉战象盲目从他所在的军阵面前横向冲过,无人驾驶状态的大象,终究不能避免动物本能的趋利避害。

林仁肇瞅准机会,往前跃出两步,手中长刃陌刀猛力横扫,斩击在战象的右前腿上,鲜血飙飞之间,一条粗逾庭柱的象腿,居然从膝盖以下部位被斩落下来。战象以巨大的惯性向前轰然翻滚而出,重重砸落在地面上,又拖出数丈远才算停住。林仁肇的陌刀是特制的,连刀柄都是浑铁铸造,被全速的战象撞到了都没有折断,却也脱手飞出了数丈之远,令人咋舌。

“如此巨力,果真不能力敌。”林仁肇虽说只是侧击砍杀,没有正面硬撼,此刻也是被震得双臂发麻,胸中一口气劲郁结在那里,好像肺都要炸了一般。双手虎口震裂,鲜血涔涔而下。不过伤势归伤势,这一击总结出来的经验却也宝贵,他刚刚缓过一口气,便急急传令各军注意:“后队十文字枪、陌刀手列阵侧击,专门砍啄象腿——只许砍一侧,不许左右夹击!”

如果此刻无当飞军面对的是从各个鸳鸯阵小阵之间通过的敌军骑兵的话,那么十文字枪手和陌刀手早就使出钩镰枪和斩马刀的架势,专门横击马腿杀敌了。但是大象不同,以林仁肇的武力,斩断一条象腿都如此费事,普通枪阵要想得手就更困难了。所以唯有只攻击一侧,才能起到因势利导、堵不如疏的效果,把战象逼退转向。

军令一级一级的传达下去,所幸在军令传到之前,后阵士卒已经开始奋不顾身地以驱逐为目的对这近百头失控的战象进行骚扰攻击了,不过一盏茶的时间,这些失控的战象居然从吴越军留下的低洼甬道内完成了一个个半圆形的兜圈,被引导到了向着来路方向冲回去。

象躯沉重,发狂的时候,其性向低洼之处。采取守势的无当飞军一直牢牢占据着高地和疏林,所以,当象阵回返的时候,不顾地形强行展开大阵的南汉步军便倒霉了。

无当飞军前阵之间留出的各个甬道,此刻都被谢贯所部步军给堵死了,南汉步军每每从三个方向对着无当飞军一个个鸳鸯阵进行围攻,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危机的来临。

“不好,疯象往回冲啦!快跑啊!”“混蛋,往哪里跑!后队还有人堵着呢!”

回答这种不负责任的话语的,这时候便该是前军南汉步卒的砍刀了——既然后队的战友不肯退,还堵死自己后退的道路,那便只有拿刀子开路了,毕竟谁都不愿意被疯象踩死。

“不许乱!不许乱!妄动践踏者斩!”谢贯手拿横刀,疯狂砍杀着溃退的己方士兵,一边徒劳地嘶吼,“枪阵结阵!只要长枪密集列阵,便可以重新把疯象逼回去践踏吴越贼!不许乱!乱了就全完了!”

谢贯武艺还算高强,至少南汉步军大多算不上精兵,都是形同团练的人马,横刀翻飞之下,居然也被谢贯连连砍杀了十几个溃兵。也有溃兵刀斧临头时不愿束手就毙的,提刀挺枪对谢贯进行反击,不过都无一例外武艺低劣被谢贯斩杀了。

正在谢贯满心愤懑,杀得形如疯魔的时候,一个巨大的阴影出现在他面前,他依然不管不顾地一刀斩去,噗嗤一声斩断一条人腿粗细的巨物,粘稠的血浆喷射开来,糊了他一脸。他还没来得及看清被他斩落的东西是一段象鼻,便被绑在象牙上的五尺铁锥狠狠捅进了胸腹——可以想象一下,一头有江铃皮卡轻重的动物、以开四十码的速度撞上人、而且撞上的部位是一个铁打的尖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谢贯胸腹之间,被捅出了个将近一尺粗细的窟窿,铁锥从背后透出三尺多长,然后便如同一面破烂的旗帜一样,被凌空挑在铁锥上。

“谢都帅死啦!谢都帅被捅死啦!”谢贯被挑在象牙铁锥上的尸身,一下子让周边百步之内的南汉军士卒彻底震惊、愕然、随后崩溃。主帅战死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丝毫战胜的希望和信心。

“瞄准那些回冲的战象!后阵弓手火箭抛射!”林仁肇和申屠令坚等纷纷下令,让后阵中那些随着敌军后退而腾出手来的士卒重新取下背负的弓箭,从伙兵背负的物资中取出浸过猛火油的棉团插在箭头上,随后用火折子引燃纷纷抛射出去。

火箭的这点火力,在平时还不至于可以直接把象群惊吓到暴走状态,不过在象群已经发狂、而且掉头转向的情况下,这些从背后射过去的爆橘火箭便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就如同火牛阵战术中、牛尾上的点火的油浸稻草一样。

几十条肉泥铺就的血路,在南汉步军阵中被象群开凿出来,密集队形的步军在溃退之中、被数十头疯象从背后践踏,那种效果没有亲眼目睹的人都是无法想象的。南汉军另一名主要将领吴珣,见了如此惨状,也知道今日已经难有幸理了,只能是心如刀绞长叹一声,下令各军收兵,分散逃跑——

如果是被敌军追杀,撤退时溃散无疑是致命的,但是在被战象这种没脑子的畜生追赶的时候,唯有让队伍尽可能溃散到化整为零,才能减少伤亡。只不过以南汉如今的统治,以及军队的士气,这些溃散后的士卒有多少能够回营、多少会趁机当逃兵,吴珣就不敢去想了。不过,让士卒为了尽忠君上而白白送死,还不如让他们逃回家去务农求生呢,或许吴珣心中,便是如此考虑的吧。

见到敌军彻底溃退,林仁肇挥军追杀了不过一两里地,也就果断收兵了,毕竟敌军中混杂着不少疯象,如果追杀得狠了把这些无脑畜生的仇恨值重新拉回来了,那就得不偿失了。这场血战从未时开打,如今已然是酉时初刻,日头西沉。无当飞军虽然战力精锐,训练有素、配合严谨,也依然少不了被战象践踏冲撞而战死数百人、肉搏投枪厮杀之间伤亡一千余人。整个伤亡总数,也占到了兵力的两成,虽不能说是强弩之末,却也该见好就收了。

林仁肇带着兵马向揭阳江徐徐而退,在那里有水师的平底江船在那里逡巡接应。大军渡江回到揭阳县北的大寨,立刻开始安顿士卒,把上千名轻重伤兵精心安排调治。毕竟血战一场后,任何一名劫后余生的老兵都是非常珍贵的。

出征之前,钱惟昱便知道岭南气候炎热潮湿,受伤士兵如果不能尽快诊治的话,很容易就会在恶劣气候下感染。所以给林仁肇随军携带的金疮药膏、大理田七、黄莲、蒲公英、鱼腥草那都是敞开了足量供应。相比之下,南汉军吴珣部即使逃得回去普宁县城的,只怕也要忍受缺医少药带来的二次减员。

。。。

。。。

第260章 时间差的艺术

谢贯与吴珣各领一军,其中一人战死这种大事,自然是不能自专的了,溃军回到普宁县城的当夜,吴珣便亲笔写了一道加急战报,让信使送回惠州潘崇彻处请罪。当然,名为请罪的同时,也少不得请示一番后续处置。战报当中,自然也是写明三万大军经此一役,折损了两万之多,而一百五十多头战象也全数覆没,这些覆没的战象也不尽都是被杀死的,还有许多是发狂后重新逃回山林野外,成了野象。

此后三四天,吴珣因为兵力大损,只能是谨守普宁县城,不敢出动。对面的林仁肇因为也遭受了两成伤亡,自然也派不出全军出击,只能是每每分出一两个指挥规模的小股人马沿着山路机动,骚扰吴珣两翼,或抄掠村落补给,或袭扰吴珣粮道。吴珣害怕这是林仁肇的诱敌之计,一概坚守不出,还被林仁肇烧劫了两笔粮草。

第五日上,吴珣终于接到了潘崇彻的明确军令回文:放弃普宁县城,一路退到惠州城东的惠东县城,与惠州成掎角之势固守。

从普宁到惠东,约摸有两百里的路程,也就是说,这一退便相当于放弃了两百里的战略纵深。如果在中原地区交战的话,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潘崇彻要是敢下这样的军令,肯定会被君主重责。但是在岭南的话,情况又不一样了,从普宁到惠东二百里地,其实也找不出几千户民户人家,实在是荒凉得紧。

“潘大帅可有交代为何要后撤么?末将并非不遵军令,然则若是贸然放弃城池……只怕陛下将来责备,潘大帅也不好交代啊。”

吴珣看着潘崇彻的书信,一边依然不愿相信地询问着潘崇彻派来的信使。

“吴节帅,我家大帅说了。今番越贼南来,时日颇为恶毒,正是六月末夏粮将收时挑动战事。大军动员征发又要时日,今夏粮秣征集大受影响,百姓团练被强征入伍、耽误农时者甚众。普宁之地直至惠东,数百里地不足万户民户,此前屯驻三万大军,军粮从何而来,吴节帅也是清楚的。

如今既然越贼掌握了依托山势地形大破象军的战法,我军继续死守此处已无意义,不如退兵到惠州一带,依托东江平原广袤之处,再寻机与越贼决战——这些都是潘大帅的原话,标下不过转述而已。”

东江便是珠江三大支流当中,最东边的那一条了,那江发源于赣州和梅州之间的大庾岭中,沿着梅州、惠州至兴王府汇入珠江主流。因为东江水势浩大,所以惠州地区方圆两三百里倒也可以寻得岭南少见的大片平原地带,一直阡陌连绵直达兴王府,是岭南最为富庶之地。

潘崇彻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已经弄清楚了此前揭阳江一战,南汉军的象阵是如何输的,吴越军是如何依托地形优势,因势利导废掉了南汉军象阵冲锋优势的。那么,换一个战场,避开吴越人如鱼得水的山地战,把战场拉到惠州平原上来,拉到一个可以彻底发挥象群集团冲锋的地方,不就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了么?

这就好比后世一支装甲部队和一支山地战部队交战,山地战部队肯定希望在山地丛林乃至城市战地形作战,而装甲兵部队自然希望大平原决战。如今拥有象群的一方,就好比是站在了装甲兵部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只不过,要想发挥这个自主选取主场的优势,必须放弃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外围领土,仅此而已。

至于潘崇彻说的第二点理由,诸位看官一开始可能看不明白,这里便需要说明一个情况——岭南刘晟、刘鋹父子二代都是穷奢极欲之人,地方府库积藏时常紧张,更没有建立过类似于北朝的“常平仓”制度,所以到了每年夏粮、秋粮征税之前的时候,府库钱粮都已经比较紧张了。

以岭南的炎热气候,其实原本正月里下种水稻,也是可以正常成长的,但是奈何如今南汉人口中的大多数,都是唐末年间迁徙来的,不是岭南本地人——因为870年代的时候,黄巢大军路过岭南的时候,光是在广州就杀了、吃了20多万人,整个岭南为之一空。如今岭南的人口,多是黄巢离去后、大唐灭亡前者30年因为中原战乱重新迁徙过来的。

所以几十年来,这些两湖而来的普通农人也不懂得改良农时,提前下钟,依然按照两湖地区的农时耕种收割、种植一种二收的稻米——事实上,普通的农人能够有口饭吃,饿不死便算不错了,谁敢拿一年的收成开玩笑,去搞什么“技术革新”呢?万一种早了颗粒无收,岂不是一家人都要活活饿死?

这一切,导致如今岭南的夏粮,也就是头茬儿收割的水稻,依然要在六七月份收割,而第二茬的秋粮,则在九十月间收割——这个夏粮的收割季节,比吴越人已经大规模引种的占城稻,要晚一两个月的时间。

钱惟昱出兵的时候,选择的这个时间差,便非常重要。吴越一方大规模征发民夫运粮、征发团练兵戍守的时候,占城稻已经收割入库了,所以吴越一方的农忙时节并没有被耽误。而吴越军开始骚扰南汉的时候,南汉地区的一种二熟稻却还没开始收割,情况紧张之下,南汉应对性地征发民夫团练,结果便导致了今年的农业收成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今年的夏粮受到了重挫,惠州本地的人口,要想供养大批的军队,已经是军粮不衍。如果战线继续突前的话,粮道损耗就更难维持了。加之吴越人占据了兴王府以东的制海权,海路转运也已经不可能。在诸般无奈交相逼迫之下,潘崇彻这才做出了这个壮士断腕的决定。

……

林仁肇的小股骚扰部队,在截获了南汉军的第三笔粮草之后,足足六七日没有开张,这让林仁肇着实有些警觉。到了九月初二日的时候,见己方伤兵大多调治稳定了,军中事务也安妥了不少,林仁肇便点起了五千兵马,从揭阳出发,再次向普宁县城而去。到了地头,这才发现吴珣已经带着巨象都残部中的大部分人撤退了两天了,普宁县城只留下了两三千名伤兵虚立旗号。林仁肇刚刚挥军攻城,守城的伤兵们便开城投降了——吴珣走的时候,也是允准他们一旦遇到敌军正式猛攻,便投降保命的,也算是吴珣对麾下士卒一点儿香火之情了。

拿下普宁县城、抓住俘虏把南汉军的部署调整问个明白之后,林仁肇立刻修密书上报给坐镇后方的钱惟昱,以及潮州城内的钱仁俊,说明南汉军的撤退情况,让吴越各路大军分进合击,推进战线。

陈诲和卢绛的水师,很快在相当于后世汕尾的地方实现了登陆、并建起栈桥码头——如今这个时代,汕尾这地方,只有几个小渔村,别的啥都没有。陆路上,林仁肇一马当先,前行了一百五十多里,都丝毫没有遇到抵抗,南汉军的后退非常果断,一直到林仁肇的人马快要走出大庾岭山区、沿着东江进入惠州平原时,才有南汉军逡巡防备。林仁肇也不敢造次,立刻夹江当道扎营,锁住大庾岭夹峙东江的山口,就是不肯贸然进入平原地带、不给地形通过性恶劣的南汉象军任何可乘之机。

九月初六日,林仁肇立营已稳,潘崇彻命吴珣以小股兵力前往林仁肇立营之处挑战辱骂,极尽挑衅之能事。但是林仁肇就是龟缩不出,如果南汉军继续轻佻逼近,也只是以神臂弓乱箭射回。潘崇彻试探了三天,便知道林仁肇是铁了心不给南汉军把其所部诱至平原决战的机会了。

三天之后,钱仁俊麾下的汀州兵、建州兵一万余人,以及孙显忠的白袍军一万人,也赶到了惠东战场,这一战区的吴越步军规模扩大到了三万人。与此同时,水丘昭券带领陈诲、卢绛两路水师,也开始逐渐在珠江口往复扫荡,把南汉水军主帅、巨舰指挥使暨彦赟的人马逼进珠江内的水寨死守不出。暨彦赟的水寨位置,要是放到千年之后,也算是中国xing都,如今,也和汕尾一样,只是渔村级别。

吴越水师虽然不能上岸,但是持续在珠江口的存在,让潘崇彻不得不分出更多兵力提防吴越一方可能的登陆作战,所以在惠州的正面战场能够留下的兵力免不了再次被分摊得薄弱了一些。此前南汉总共动员的兵力也不过十五六万众,在揭阳一战折损了两万多兵力,再分出各处守备和提防吴越登陆的人马,在惠州虽能投入的,也不过六七万人马了。

……

“林仁肇奸贼,兵力已经达到了老夫的一半,为何还不肯与老夫野战决胜?当真是无胆匹夫!”面对林仁肇的龟缩,每日神经紧绷的潘崇彻只能是在那里咒骂不已。

他的收缩战术,本就是顶着很大的压力才实施的,收缩至今半月,却是只失地,未杀敌建功。兴王府内,刘鋹问起战况时,龚澄枢卢琼仙便把屎盆子都往他潘崇彻头上扣。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持久的,否则还不等林仁肇杀过来,他潘崇彻自己就有可能被小人中伤而遇害了。

。。。

。。。

第261章 底牌

“林都帅,殿下有令。九月初八日晨,惠东大营各军便当主动出击,围攻惠东县城,并挑衅惠州城内潘崇彻部来援。惠州这边打响之后,当日午后水丘昭券、陈诲、卢绛便会在兴王府南部的珠江口强行登陆,水陆夹击暨彦赟。惠州战场这边,一定要发挥好牵制潘崇彻主力的作用,断不能让潘崇彻分出兵力,对登陆部队半渡而击。”

林仁肇从传令密使手上接过了盖着钱惟昱大印和火漆的密函,打开看后,一口答应了来使的要求,让钱惟昱放心。另一方面,惠东的吴越陆军大营内,这几日一直在大庾岭内砍伐树木、就地打造各种攻城器械,为此后可能出现的攻守城战打基础。从汕尾渔村那里海路运来的数十架机动性轻便灵活的扭力式投石车,也被运入了惠东大营。

隋唐时候,投石车这种器械主要还是用于攻守城战役,野战几乎没有用到过。同时因为其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