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6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的投资事宜……”

    绿袍小官语气略微犹疑,有点暗示武汉人挖坑的意思。

    只不过,即便武汉人的确是挖了坑,可这个坑也是相当的漂亮。对大多数的州县官吏而言,简直毫无抗拒力。

    即便现在出现了“星汉银行”这个特殊的变数,或许会成文成例拿出地方资产进行抵押,一旦投资出现大变化,比如说毁灭性的失败,那仕途就算是彻底完蛋。

    不过对有些州县的官僚们而言,眼下受着老世族的制约,已经是不是仕途完蛋,而是人生完蛋,哪里还管得了那么许多。

    只要拿到“星汉银行”的钱,又有武汉的技术支持,再惨还能惨到哪里去?

    “事情很快就会明朗,张梁丰不日就要抵京,到时候,甚么事体,都要见个分晓。”

    “不错……”

    三人若有所思,只是毕竟互相并非是交心之人,言语上略作奉承,喝了一巡酒之后,各自找了个理由,这便散伙,急匆匆地离开了“天上人间”。 富品中文

    

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换() 
“‘星汉银行’?”

    “回圣人,确实是叫‘星汉银行’,前身乃是‘汉阳钱号’。”

    听说了汝州的大动静之后,长孙皇后传召李婉顺前来询问,作为在京畿地区活动能力最强的皇后心腹,李婉顺的情报收集能力相当不错。

    “和天家的银号,何如?”

    “这”

    李婉顺犹豫了

    唐朝工科生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换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唐朝工科生平板电子书网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77nt。

    

第三十七章 人事变动() 
秋季是囤积蜂窝煤过冬的高峰期,这时期的蜂窝煤价格最低,大量囤积的话,比自己制作煤饼还要划算。

    入冬之后,虽说洛阳百里之内都不需要担心燃料储备,但是价格就相对高昂。尤其是运河一旦冰封,基本没可能破冰,这时候的运煤手段,就只能依靠道路运输。

    好在两京板轨相当成熟,加上从京城出发,也着实修了不少弛道通达几个浅层煤矿区,冬季的煤炭供应,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价格就伴随着天气的恶劣程度,不断地增加,高点可能是夏季的十倍二十倍都不一定。

    冬月、腊月、正月的煤炭价格,一般就是两个年度之内的最高点。

    洛阳城南城北有着很大的区别,城南几乎随处可以闻到略带刺鼻的烧煤味,倘若平民扎堆的坊里,可能还会烟气滚滚,简直就差一只妖怪从里面钻出来。

    但是在城北,就是另外一幅光景。

    城北大量使用的,还是木炭,松柏、杨柳、南竹这三种炭,是城北主要用的木炭品种。即便是日常使用煤炭,也是无烟煤,整个城北很少见到烟火气。

    一条落水隔开的,就是两个世界。

    城南为为数不多还算清爽的地界,往往也是在定鼎大街左右,其余地界,哪怕是南市,热闹的时候,也是烟气滚滚。那些做皮肉生意的胡姬,每到这个时节,不管是为了玩点情调,还是说为了健康……总之,丝巾口罩总归是不少的。

    通济渠两岸,时不时就有人在栈桥或者坝头上等着煤船。有一种小小的竹排,是京中的一个别致景色。竹排上有架空的竹篮,每一只篮子里面,就是二十斤的煤球。

    一只竹排大概能放二三十只篮子,竹排顺着河岸,也不占据中间航道,每遇人家招手要买煤球,就将竹排停靠过去,交易很快就会完成,而且往往买煤球的人家,还会拿一只同样的空篮子过来。

    这就是做起来的熟客,篮子都是做了记号的,如非必要,一般没人抢这样的生意。

    每天从早上五点钟开始,街道上的水钟只要响起,通济渠、市场、坊街就会这般热闹,除了河上的竹排,路上的牛车、板车、独轮车,大多都有这样的贩子、行脚商。

    整个京城,拿到最好地界煤炭制品销售执照的,有两千多家,但总的销售单位和个人,杂七杂八加起来,一两万总归是有的。

    除开京城本地人,只说外间州县操持煤炭事业养家糊口的,大概也有十几二十万丁口。

    而且洛阳一度要筹办钢铁厂,但几次计划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流产,原因就在于钢铁厂是煤炭消耗大户,京中权贵怕出事,这才一直在拖延。

    不过贞观二十五年的年尾,此事又再度被提起,工部的人继续在拖着,对工部而言,更希望把钢铁厂安置在河北或者山东,留在河南,他们是一万个不愿意。

    究其愿意,钢铁厂这年头虽然消耗大户,但同样也是现金奶牛。

    铁器制品不管生产多少,都不用担心销路。

    放在外地,对工部上下来说,至少还隔着中枢,做事也好,捞钱也罢,都要轻松得多。

    一旦放在京城,被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工部就是再横,也得低头。

    不过冬月的时候,工部发生了人事变动,原先督造、试验“九鼎”的前御史大夫郧国公张亮,被临时安排为工部尚书。

    此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至少工部看来也没什么问题。

    因为张亮当过工部尚书,工部眼下还有很多老部下,甚至外放出去的工部监丞,有的就是走了张亮的门路。

    工部内外,都认为张亮是工部的老领导,是自己人。

    和张亮任职工部尚书一事比起来,一直闲赋在家的秦琼,却被委任为警察卫大将军。

    警察卫几次改制,早先还划分警察总署,但是职权不明,基本上一旦下到地方,就是被地方势力排挤,只有武汉这种特殊的地方,才会有机会给他们发挥才能。

    只是诡异的是,虽然秦琼为警察卫大将军,但警察卫这个“卫”,却被裁撤了。也就是说,它不再是军方序列,不是守备、进攻的军事力量。

    秦琼这个警察卫大将军,正式差遣是警察总局总警监,从三品。

    围绕警察卫这个编制,朝廷这几年来来回回折腾了不知道多少回,名称变化并没有特别的地方,真正让朝野都比较惊讶的是,职权越来越明晰。

    警察总局的地方单位,差不多就是剥离了一部分县令、县尉的权力,虽然还是受县令的领导,但主要业务,县令就不必具体负责。

    总局下级单位,就是各行中书省的警察厅,其中第一个警察厅警察少监,是湖北省警察厅警察少监薛仁贵。

    品级比照长安、万年、洛阳、太原令,也是正五品上,属于典型的地方实权大员。

    其中最让人羡慕的一个权力,就是警察厅警察少监,有权力在省内调动各州县全体警察。

    而且理论上警察厅警察少监,在省内只需要对省内总督负责,其余情况,监察部门只有弹劾权,并没有调动的权力。

    所以不难看出,一省总督如果欣赏省内警察厅警察少监的话,这个省的警察少监,就是货真价实的土霸王、土皇帝。

    当冬月的这个特殊任命出来之后,朝廷内外都觉得,警察总局等于就是七部之外的第八部,哪怕并没有警察部这个名头,但实际上已经是自成体系,跟七部没有太大区别。

    而且又因为警察总局是暴力机关,有好事之徒更是戏称这是“小兵部”。

    京城西市,离广利坊就隔了一条坊街,市场内虽然热闹,但也不是没有僻静地方,在西市的西北角,有南陈皇族遗脉攒下来的物业。毕竟陈氏现在主要就扎堆在广利坊,在西市搞点物业,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此时,几个陈氏宿老正凑在一块喝茶闲聊,有个老者开口道:“二郎在邓州做事,时有为荆襄豪门掣肘,这其中恩怨,自是不必多说,谁叫我们姓陈呢。”

    萧、陈在隋唐交替之时互爆,已经是常态,其中恩怨,到现在也没办法彻底和平解决。

    而且相较萧氏,陈氏实力差了不少,一般也不愿意招惹萧氏。

    只是这光景,陈君宾在邓州传来了一些消息,让广利坊的族人们,一时也犹豫不决。

    “君范为温令时,已经是有惊无险过一回,如今时局,看不懂啊。”

    有个老者开口如是说道,旁人听得一头雾水,实际上这涉及到当年陈氏跟着陈后主进入帝国核心之后“苟延残喘”的事情。

    杨广纳了陈后主第六女陈之后,因为这个事情,在“江都之变”,陈氏没少死人。

    其中就有萧氏的落井下石,所以陈氏遭受过重创,只是没有完全嗝屁,碰上武德皇帝贞观皇帝都有心调和南北关系,缓和南北对立,这就竖了个典型。

    不管萧氏多么牛逼,势力多么庞大,天下萧氏出兰陵如何如何,作为南朝最后一个王朝宗室,唐朝总归会给予优待,不可能眼睁睁地让他们全家暴毙。

    陈氏老者此刻说“有惊无险过一回”,指的就是碰上了李氏这个有追求的皇朝主人。

    但是现在的时局,陈氏的老江湖们,却不敢去乱堵。鬼知道下一回来的“皇帝”,是不是就特别喜欢杀全家呢?

    尤其是邓州刺史陈君宾来信说了,很有可能武汉人就要对荆襄世族进行“杀全家”的作业。

    陈、萧再如何矛盾,再如何恩怨情仇,物伤其类啊。

    “帝命秦叔宝为警察卫大将军……绝非心血来潮。再者,哪有先定下湖北警察厅少监的道理?要知道,湖北总督还未明确啊!”

    “不错!如果不出差错,薛仁贵必是湖北总督举荐!薛仁贵虽说数年在外,辽西、辽东、敦煌、漠北,但其发家根脚,却在张氏。少年时为邹国公长子张大象之伴当,旧年进出平康坊,张不离薛,薛不离张,有此情分在,薛仁贵后来南下扬子江,为警察卫中少有之后起之秀。”

    “其历任资历,皆跟张氏有关……老夫猜想,薛仁贵为湖北警察厅少监,兴许当真是张德有意为之。毕竟,举凡行事,都要交托心腹。”

    “这便是张德跟皇帝的……”

    有人一脸错愕,双手拍了拍,周围几个老家伙都是点点头:“看来,皇帝是默许武汉吞噬荆襄,只怕现在,荆襄诸家,还一无所知。”

    “这些都是猜测!万一……”

    也有人张嘴下意识地要反驳,只是开口之后,自己没有说下去,反而话锋一转,“可要提醒江陵人?”

    “不可!”

    “万万不可!”

    “切勿引火烧身,莫要忘了,广利坊对面就是大同市,张德的长子还在那里,你当他不敢来广利坊杀人吗?”

    “那……如何是好?”

    “让二郎下定决心,武汉吃肉,咱们陈氏……喝汤!” 富品中文

    

第三十八章 最后指望() 
“恭喜相公,贺喜相公,从今往后,属下等人也算是有了主心骨。在相公教导之下,我警察总局上下,必定认真办事……”

    “行了。相公个甚么?老夫岂敢称呼相公?”

    面对一票老部下的吹捧,秦琼摆摆手,虽说心情着实也不错,可这种马屁没啥意思。他也不在意这个,只是万万没想到隔了二十多年,居然还会起复重用。

    这绝对是重用,从三品……封侯拜相也就这样。

    “警察总监又非拜将,自是拜相!如何称不得相公?从今往后,相公就是‘警相’,守卫皇唐百姓,为二圣分忧……”

    “行了行了行了,几年不见,一个个学着蒙兀人拍马屁,拍得好了,老夫会提拔你们吗?”秦琼横了一眼这群新老部下,然后笑呵呵地说道,“兴许老夫高兴了,还真会给你们美言几句。横竖这警察总局,老夫也就是个坐堂,不管甚么事。”

    拿秦琼出来,是镇场子的。而且因为种种传奇小说的缘故,秦琼和尉迟恭是民间偶像,影响力有点特殊,哪怕是不良人办事,时不时也能抓着贡秦琼和尉迟恭的奇葩。

    可以说当世还活着的人里面,尉迟恭、秦琼、琅琊公主等人,算是立地成神,等于说有人立了“生祠”。

    李皇帝拿秦琼出来用,既是表明态度,支持湖北清场。同时也有为将来作打算的缘故,等秦琼退下去之后,警察总局的接班人,行情会相当的不错。

    整个警察卫的系统,就会彻底完善建立。

    经过多年的摸索,警察卫磕磕盼盼极多,早先警察总署出过岔子,有好的经验,也有坏的教训。

    现如今趁着各方博弈,大环境良好的时候,赶紧把架子搭起来,将来再有需要用到警察卫,就会相当灵活,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呵呵呵呵……”

    听到秦琼难得跟他们开了个玩笑,一群老部下也是爽得飞起。跟秦琼混的,除了后来左武卫的人还算可以,大多数在官场都不咋样,全靠秦琼帮忙,跟张德打好招呼,在物质上给予了不少帮助。

    但总体而言,是不如跟着张公谨、程知节混得好。

    而且秦琼戎马一生,早期给他做马前卒的,都是草根中的草根,想要混出来,难度系数不小。只一个识字就劝退了九成九的老部下,国朝军方序列中,只有一个文盲混到了高位,那就是常何。

    主要工作是看门,看的是玄武门。

    可常何这个看门的,也不是吃素的,家里请来的小工,后来就做到了宰辅,这个小工叫马周,跟某个文宣王庙工程的包工头混过一阵子。

    总之,大部分秦琼的老部下,都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所以哪怕到了贞观二十五年,全**方序列中,出身草根还能混上去的,只有西军。

    而西军比较特殊,老大程处弼有个“天条”,不脱盲就打死。

    “扫盲”是西军的必修课,前几年还看不出来有什么意义,但是最近几年,在兵部挂名,甚至在二圣案头也出现过几次名字的旅帅、校尉,一半以上都是西军出身。

    毕竟行军打仗,你骑射能力就算超李广十倍,这迷路水平相当……你就没戏。

    西军低级军官最少要掌握三种地图制图方式,在不同环境不同天气条件下,能够通过星象、植被分布、山河走向来辨明南北东西。

    只这一点在西军算是标配的玩意儿,放十二卫中,最少也是将门世家。

    所以可以这么说,秦琼这辈子带过的老兵,大多数都是没赶上好时候。像程处弼带的兵,就是典型遇上了好时候,草莽逆袭者,比比皆是。

    甚至现在很多军府之中,有些五十多岁的老兵,见了二三十岁的西军子弟,还得老老实实地称呼一声“上官”。

    要说五十多岁的老汉们没点想法,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心中都是憋着一口气,只是这口气以往都撒不出去,现在就不一样了。秦琼成为警察卫大将军,还有正式的从三品差遣,是将是相不好说,但肯定是宰辅一级的顶级大佬,就算秦琼说自己没实权,就是走走过场的,可这也不是阿猫阿狗能够过来混的。

    就好比长孙无忌说自己时运不济,沦落到江东做“野人”去了,谁还能当真啊。

    “相公,属下们几个,好歹原本还能吃点残羹剩饭。可这不是还有几个老弟兄,都在外间军府胡混么?如今警察总局成立,这衙门里头当差的,是算当兵呢?还是不算?”

    有个须发都白了的老汉,小心翼翼地看着秦琼,这个老汉当年跟秦琼一起在李密手下打过仗,给秦琼捧过箭矢扛过马槊,身上也都是伤,算是关系很亲的了。

    “老夫就给你们交个底,这警察卫呢,跟诸卫不同,就是拿来赏赐武勋散官用的,无甚编制。所以,往后凡是在警察总局当差的,都不算当兵,就是在公门里吃皇粮。”

    “不算当兵……但跟当兵差不多?”

    “差不多吧。”

    秦琼点点头,算是认可这种说法。

    “那地方府兵还干活不?”

    “种地的命,倘使有甚变化,寻常散漫军府,大抵上都是靠不住了。”

    一时无言,永业田这个事情,贞观朝前期真的很有吸引力。这几年在穷困潦倒的地方,也还是很实惠。但是在发达地区,几百亩地的粮食产出,实在是让人打不起精神来。

    像两京、淮扬这种地方,已经过了吃饱肚子的阶段。粮食真不缺,粮食真便宜,可就是存不下钱。至少府兵靠种地,肯定攒不下钱。真正能赚钱的,都是抓落草为寇的杂碎,这事儿算平叛,有功劳。

    要不然就是抓盐贩子,或者就是抓海贼,这也是有功劳的,能捞着大钱。

    其余时候,府兵主要就是靠物流业、脚力行赚一点辛苦钱。当兵的就算想要在道上混,没有靠山也是死路一条,能做“打行”的,像在京城,矬一点的就是“文氏冰室”,那也是背靠一个公主外加一个太原温氏。

    当兵的觉得手里有刀,还有兄弟伙,就能混出来,怕不是被别家同行给剁了领赏钱。

    “那……相公,咱们这些老弟兄,还能当差么?”

    “能啊,眼下天下太平,混个一任也就过去了,这毕竟是朝廷命官。”

    秦琼看着这些老部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也不要急躁,眼下时机未到,各地行中书省整饬治安之时,就是警察总局开工的时候。各省都会效仿湖北,设置警察厅,各州县,又会设置警察局、分局。”

    “这岂非是个大衙门?!”

    “正是。”

    有个老兵顿时道:“若如此,怕不是要裁撤军府?”

    “裁撤不会。”

    秦琼摇摇头,“只不过是缩编兵额,早先一军两万三万,可能往后地方军府,也就是留个百几十号人。”

    一般军府定额都是两三千人,高一点四千,少一点一千多,配备别驾、长史、六曹尉、参军等等。

    警察总局的诞生,必定会分流一部分兵力,秦琼留个百几十号人,等于说一个军府从原先的四到六个团,变成一个团,还是不满编的那种。

    “这……这要是有甚变化……”

    “不会有甚么变化。”

    秦琼摇摇头,“京畿宿卫是不会变的,变的,不过是原本就要变的地方。”

    一言既出,老兵们都是眉头紧锁,有的焦急不安,有的则是眼睛一亮。

    早先全国府兵,接近一半都在关内道,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