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唐指了指水津口旁边的市镇,意味深长地说着。

    唐六郎和随从们一脸懵逼,心想着怎么一把年纪了,居然还大庭广众之下,开这么一个老不修的玩笑?

    他们哪里晓得,老唐此刻心情之复杂,实在是难以对人说啊。

    

第八十三章 贵族不易(猪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铁们大吉大利!)() 
两朝武勋家庭极多,贞观朝相较武德朝,文治又更加丰盛。不仅仅是诗文极大进步,连民间畅销的“诗余”“俗曲”,都是汉朝以来的“巅峰”。

    而且因为贞观朝朝野英雄辈出,自然而然地,传奇小说的品种也多样化。似玄奘师、“黄冠子”真人、东海大豪王万岁、独臂将军王祖贤、“程门立雪”和“程立雪门”……不仅仅丰富了民间的娱乐活动,也推高了“贞观”的含金量。

    贞观朝,的的确确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当得起“贞观”二字。

    只是在钟山县的唐俭此时此刻,心中的悲凉当真是无法对人言。

    当他听说那些个正牌“洛阳皮货”,居然是以前老朋友老部下家里的子孙拿出来变卖,他既痛恨,又焦急,最后还有一点点快意。

    “小郎,你这袍子,当真是长安包氏出脱的?”

    浉水津口的皮货交易市场,唐俭一身便装,仿佛是个南方来的老儒,左右亲随虽说身量壮硕,却也是忠厚模样,瞧着像是庄稼汉。

    卖皮货的贩子是个半大小子,瞧着可能十三四,也可能是十七八,嘴唇上有点青须,却又不算太浓密。开口说话还带着点公鸭嗓子,似是刚刚发育,又听着像是天生的。

    “老先生放心,我这铺子瞧着是小,可在京城,到底也是有个落脚地的。就是没开在城里,在新南市搭了个围子。”

    “能在新南市,那也很好啊。”

    唐俭说罢,又望了一眼摊在那里的袍子,料子很好,是御寒用的黑狼皮,乍一看仿佛是熊皮,其实根本不是。

    狼皮比熊皮便宜,但黑狼皮和黑熊皮却是颠倒过来的,黑狼皮要贵得多。

    “老先生只管上手,这可是好货色,毛越摸才越顺。”

    卖皮子的也不知道是狼皮,只当是熊皮来卖。正常来说,也没有这么大的狼皮。

    左右亲随把袍子拿了过来,老唐略微打量了一下,又翻了翻袍子上的兜帽,兜帽有收紧的绳索,绳索头子上有金属扣子,一边是金子做的,一边却是金包银。

    看了一眼金扣子,老唐看到了一个印记,顿时叹了口气“唉,这是故人之物,小郎,开个价吧。”

    听到老唐说是“故人之物”,卖货的贩子眼睛都亮了,正要喊个高价,不宰这种“人情”物件,不是对不起自己吃的这碗饭么?

    只是刚要开口,却听后头一个壮汉低声道“公爷,恁多人家,买得过来么?”

    那壮汉看似粗莽,实际是老唐半个“智囊”,当年走南闯北玩嘴炮,是个得力助手。

    这壮汉一看就知道唐俭打算买了这件袍子,然后返转洛阳的时候,再给人一个方便。

    唐家的老部下比较稀奇,什么人都有。不是说职业,而是种族。老唐当年靠嘴巴舌头吃饭的时候,跟着跑江湖在达官贵人蛮族可汗之间流窜的亲随仆从,有鲜卑人、室韦人、靺鞨人、铁勒人、党项人、奚人、扶余人、蕃人、獠人……整个中原王朝有点名气的蛮夷,他帐下听讲的都有。

    而眼前这件狼皮大袍子,就是一个室韦头领送给儿子的。那个儿子,就是跟着老唐满世界跑的亲随,弓马娴熟,是条好汉。

    当年李靖搞突厥的时候,跟他一起逃出生天又重新相聚的人中,就有此人。

    这也难怪老唐情绪难以抑制,实在是情分在这里。

    “他家世本就不好,只是室韦小族,在长安时还能救济一二,迁都之后,便失了照顾。这等没跟脚的,两三代就败了的,老夫见得多了。”

    顿了顿,老唐还是对年轻贩子道,“这袍子,老夫要了。”

    卖货的小哥也算是半个走南闯北的人,能在洛阳新南市混饭吃,眼力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他耳朵尖,听到有人喊“公爷”的时候,就琢磨着是不是南方来的国公、郡公。

    这几年因为拍马屁的缘故,厚颜无耻喊“爷”的奴婢多了去了,如今便是个“xx伯”“xx侯”,家里也是一堆人赶着喊“伯爷”“侯爷”,亲娘老子也没有叫的这么殷勤。

    略微打量了一番,又寻思着这老公爵怕不是从武汉过来的,能去武汉的公爵,定然跟江汉观察使关系熟络。

    如此这般想着,卖货小哥就暗暗咬牙俺便赌这一铺,不若结个善缘,不去宰他这一笔,看这老先生年岁大,身边跟着的人,必然眼光独到。俺若是绕了些许,卖他一个收购价,未必不能赚得更多。

    心中暗忖了一番,隔着摊位的贩子操着公鸭嗓子,对老唐很是恭敬道“老先生瞧着慈眉善目,既是老先生故交之物,某也不平白做甚么恶人……就五十贯吧。”

    “噢?”

    别说老唐,周围相邻几个铺子的贩子们,都是耳朵竖起来眼睛瞪圆了。

    “乌小八,你这是做得甚么买卖,你老子晓得了,怕是打断你的腿。恁好的熊皮袍子,你叫卖甚么价钱?”

    “京城熊皮的帽子,贵的一千多贯,且不去说它,那些个北地扈从用的,哪一件少于五十贯?”

    老唐身后的亲随瞄了一眼,没有说话,只听那卖货的小哥不气也不恼,调门拉高了左右看了看“出门在外寻个眼缘,某瞧着老先生面善,不行么?”

    言罢,他把袍子收拾起来,往唐俭怀里一送“就五十贯了!”

    那架势,仿佛是怕左右有人抬价,让他不好却了情面。

    老唐笑了笑,捧着狼皮大袍子叹了口气,便道“多谢小郎。”

    钱货两讫,等唐俭他们走远了之后,好几个贩子揣着手过来冷笑“傻娃子,等着被打断你的腿吧。你这袍子收过来,怎么地四十贯要的吧,五十贯卖了,这赚了个甚么?”

    “哼!”

    卖货小郎懒得搭理他们,只是片刻后,就见一骑疾驰而来,骑士到了津口的皮货市场就翻身下马,到了小郎的摊位上,甩了一个包袱过来,道“我家公爷说了,你是个好脑筋的孩子,拿了这些钱,去武汉读书去吧!”

    言罢,骑士匆匆而来匆匆而走,翻身上马,片刻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市场内一阵惊疑,有人叫嚷道“乌小八,开了包袱皮,看看是甚么?”

    “当当的作响,兴许是银锭子。”

    那人原本是个玩笑话,结果乌小八还当真开了包裹,只是拎起来的时候,才发觉这包裹当真是沉“噫!这是甚么,恁般得沉!”

    打开一看,众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有跟乌小八关系好的,直接喊道“快些叫津口的太尉过来作保!恁多银条,真真是要命!”

    原来,这包裹里头,居然是一根根的银条,上头还有规制刻印,五十根……亏难那骑士居然能随手扔出来,也不怕砸死个人。

    钟山县城内官舍,老唐摩挲着黑狼皮,盯着金扣子叹了口气“这也是穷疯了,几十贯就卖了。”

    “公爷,想来也不是不想卖个高价,只是抛头露面去当个几百贯,定是要失了颜面。这私下里偷偷叫卖,便不值几个钱,兴许又有要紧的难处,几十贯也就出脱了。”

    亲随这般分析着,老唐也深以为然,叹了口气“武汉有句话很有道理啊,死要面子活受罪。京城居行大不易,那就走了便是,这勋贵脸面,值当个几钱?”

第八十四章 出乎意料(猪年初一第二更)() 
“这里原本是一对金豆子,老夫出使突利时得来的,后来就给了包二郎。这蒙兀小子肯吃苦,可惜差了点运气,只混了个武骑尉。不过似他们这般出身的,也算是混出头了。没曾想,这才多少年,家底就这般衰败。”

    摸索着狼皮大袍子,老唐一声叹气接着另一声叹气,蛮子出身的想要混出头,是相当不容易的。大族还好,可能一次投降就能搏个出身。但小族跟脚的,往往都是搏命换前程。

    通常也就是混口饭吃,草原的日子很不好过,金属制品又少,想要凑活一身不错的衣裳,连骨针都得自己打磨。

    “大人,包二还健在么?”

    “他命硬的很,跟苏烈走了一遭定襄,也没混上好差事,就回转了。大概是蹉跎了十几年吧。”

    说着,唐俭想起了什么,对唐六郎道,“之前五郎在朝鲜道做事,老夫本想让他过去的,只是他老家来了人,说是要跟着开林场,兴许就是那辰光,把家底掏空了。”

    开辟林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唐朝虽然对木料需求是个无底洞,但木材南来的比北来的多,即便是辽东,林场也鲜有进入深山,反而比较靠近城市。森林被推平之后,经过三五年的翻修,就能成为耕地,这里土地开发的进度,跟剑南那种穷乡僻壤差不多。

    唐朝的官方意愿不怎么强烈,直到薛大鼎受命修路,这林场才拖拖拉拉地逐渐兴盛起来。

    但大多数林场,还是要看关系人脉,毕竟把木头运出去这件事情,也是需要技术人力的。

    人吃马嚼的,这笔钱可不是蛮子们能够掏出来的。

    但凡能够跟唐朝亲善的族群,最大的甜头,往往都是出卖苦力。卖气力就能混饭和跟唐朝抢劫比起来,显然前者靠谱。

    尤其是契丹十部被灭族八个,大贺氏现在就是一条死狗,整个草原又被定期定量地迁走青壮劳力前往朝鲜道和西域,帝国北部的风险,其最大来源,居然是天灾……

    “蒙兀部丁口不多,举族南下的话,倒也不错。”

    唐善识也是知道蒙兀部的,毕竟唐氏在辽东漠北的生意,少不了跟这些有点名气的部族打交道。

    “包二郎他大哥现在是‘包尔炽烈’部的豪帅,蒙兀部本来就是小族,如今更是僧多粥少,不南下,只怕一二年就要挺不过被人吞并。与其白白等着族灭,还不如改头换面,前往唐朝接受庇护。”

    辽东不少族群都是这么操作的,如果善于捕获猎物,族群就可以通过皮草贸易维持生计,日子相当的不错,因为这几年皮草价格都是频频上涨。而粮价却是相当的便宜,就算雇佣一条船去采购江南粮食,也是轻轻松松承受。

    而且这片广袤土地上生存的人类数量并不多,野生动物却是百万级的规模,每年几万张皮子出去,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包尔炽烈’部这个念头呢,老夫在长安时,包二郎也是提过的。但你也是知道的,那时候老夫哪里能说话,皇帝猜忌的厉害,老夫要是跟外族勾连,只怕举族都要被流放西域。”

    听了老唐的话,唐六郎点点头,迁都之前的李世民,那是相当的神经质。逐渐不再胡乱猜忌,那都要停办曲江文会,到贞观八年大病一场,才算好转。

    “如今怕是包二这小子已经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老夫没有遇上还则罢了。遇上了,自然要帮一把。”

    “不若先行差人前往京城,看看包家境况?”

    唐善识如是建议老唐。

    想了想,唐俭点点头:“如此也好,顺道让人传个消息给张操之,他在辽东朝鲜道都有门路,手指缝漏一点,让‘包尔炽烈’全部换个身份,都不成问题。”

    老唐现如今想事情都简单的很,张德在辽东的关系还是相当硬的。且不说石城钢铁厂那票人马,就是朝鲜道行军总管牛进达,还有修路书记薛大鼎,摊个工程队或者“义从”,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等老唐一行人从申州离开前往豫州的时候,在武汉的张德,也收到了老唐的请求。

    “‘包尔炽烈’部?听着耳熟啊。”

    老张想了想,找了几个熟悉辽东漠北诸事的幕僚过来询问,因为很多小部族都没有正式称谓,像“包尔炽烈”这种称呼,在朝廷内部是没有的,鸿胪寺那里根本就不搭理蒙兀大部麾下的小部落,直接接触的概率为零。

    只有一种情况会让朝廷接触大部族内部的小支,那就是准备肢解这个大部落,然后就会扶持大部落内部的小支……

    当年突利可汗,就是这么个情况。至于说什么突利可汗曾经和李皇帝一起喝过花酒跳过舞……外交词汇听听就算,跟李董打过交道的番邦酋长多如牛毛,其中一多半已经被他杀了。

    “使君,这‘包尔炽烈’没听说过啊,不过近期准备开辟林场,四处寻求门路的蒙兀人,倒是有一支,只是不叫这个,而是叫‘孛尔只斤’。”

    “嗯?”

    有幕僚愣了一下,愣道,“莫不是同一家,只是不同叫法?”

    “兴许正是如此。”

    老张于是让他们去印证一番,结果还真是同一个小族。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张德都觉得有点玄幻,这年头的“孛尔只斤”氏,混得这么惨?全族人生目标居然就是做伐木工?

    你特么在逗我?!

    几近打探消息,这才晓得,洛阳落脚的包氏怀化中侯,原来就是这个部族首领的次子,为了生存,因缘际会投奔到了唐俭麾下,跟老唐走南闯北开了眼界,又跟着立了点功劳,于是也被赏了个从七品的武勋。

    这在朝官中,根本不算个什么,其实就是个屁。但在蛮夷出身的圈子里,绝对算个腕儿。

    当年长安还是都城时,安菩他爹安西里,也不过是五品,已经是胡人圈子里响当当的头面人物。

    情况略微了解了一下,老张顿时明白,大概就是做弟弟的在唐朝发达了,老家还有一帮穷弟兄穷亲戚,于是就巴望着他拉一把。而这个包二郎也是个实诚人,居然砸锅卖铁也真要拉一把,结果把自己逼上了十分艰苦的境况。

    加上常年在唐朝厮混,脸面也越来越重要,没面子就没人情,没人情就没好处,于是就恶性循环,把家当都暗地里变卖了硬撑。

    要不是老唐认出了那张黑狼皮,只怕再有几个月,可能就会听到京城有武勋投河自杀的消息。

    “如今鸭绿水一带林场可有缺额?”

    “使君,鸭绿水那里林场根本招不到人,哪里谈得上甚么缺额。”

    “安置六七千人,可有好去处?”

    “大行城故地,莫说六七千人,六七万都不成问题。”

    “那就让人回复一下茂约公,就说有个去处,让他早做打算。”

    “是。”

    实际上幕僚们都是往低了说,因为修路的缘故,从辽东到朝鲜道沿海,木石资源输送的效率极大提高,只要拿到批文,林场就是随便框个地就能起来,唯一欠缺的,就是光头强这样的伐木工……

    别的不说,仅仅是平壤宫扩建,木材用量就是个惊人数目,沾着点边,一夜暴富啊。

    

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渐(大年初二第一更!)() 
室韦人的部落大多不大,表亲最厉害的,就是契丹人,当年契丹十部生活的地方,就是所有室韦人最好的地盘。

    契丹尚且如此,北地室韦人什么光景,可想而知了。

    蒙兀室韦生活的地方,不但远离肥美的草场,连稍微太平一点的林地都不怎么靠近。真正算是跟着突厥人吃上肉的,也只有乌罗护部、乌素固部。

    但与其说是跟着突厥人混,倒不如说给突厥人做狗做奴才,当年部族被盘剥极其厉害,族内头人的妻女随时都会被监督室韦人的突厥贵族享用。要说乌素固人会如何真的欢喜这种境况,怕是没人会信。

    日子真正好转起来,要到唐朝击败突厥,然后把契丹人蹂躏了一遍,这才是真正让室韦人可以喘口气。

    汉人固然也杀人,但因为竞争模式的不同,汉人更多的是以“调停者”的身份出现,整个室韦诸部,汉人的名声一向不错。

    最重要的是,鸿胪寺当年出了个长孙冲,在靺鞨诸部浪了一圈之后,更室韦诸部也是有不错的交情。

    大表哥的室韦方言能说七八种,整个望建河流域,就没有大表哥不认识的部族头领。

    其中包尔炽烈·安吉斯这个蒙兀部的豪帅,虽说没真正去中国朝贡过,但也拜过大表哥的码头。

    能在长孙冲那里漏过脸,至少做皮草生意是不成问题的,还能贩卖一些鹿角牛角鱼胶之类的特种货物。

    只是当年黑水靺鞨有索尼在,蒙兀人大多不敢顺着望建河南下,没那个胆子。黑水三星洞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过手的粮食能有七八万斤,扯旗造反绰绰有余。

    谁曾想索尼罪大恶极,居然欺瞒背后的恩主,整个靺鞨部这么多年都没缓过来。而室韦人也逐渐南下,像乌丸人,前往辽东给府兵当亲随,然后砍靺鞨人捞功劳的,并不在少数。

    包尔炽烈·安吉斯后来因为有个兄弟在唐朝做了官,还混得相当体面,能跟帝国公爵级人物说得上话,蒙兀部也从萌物变成了猛物,翻山越岭捞过界也就成了常态。

    毕竟,谁也不敢得罪一个在帝国中央有靠山的。

    只是人心再怎么努力,也敌不过天数。室韦人的地盘实在是太过糟糕,每隔几年,就会来一场超强的白毛风,直接把几年积累都冲垮。

    几次下来,包尔炽烈·安吉斯就动了内附的念头,只可惜他要是想要内附,就绕不过其它室韦诸部。

    从蒙兀部到幽州,隔着大大小小部落几百个,沾亲带故的,到时候别人求带吃鸡,结果他满口回绝,夜黑风高做了他都算是良心好。北地诸蛮只要是得罪狠了的,往往就是一场火并。

    于是包尔炽烈·安吉斯就寻思着,自己全族出去打工,这总可以了吧。想着的是顺着望建河南下,可望建河流域其实也不咋样,安吉斯最想去的,还是辽东。

    这事儿靠他自己是不行的,但他有在洛阳的兄弟,于是让人过来商量了一下。

    好在他兄弟包忠没有忘本,听大哥说了家里的情况后,寻思着这样也算是改头换面,有了身份,最后就变成了砸锅卖铁。

    男女老少加起来人数并不多,六七千的光景,再加上点家当牛羊,组一支马队,怎么地也能从北地出来。

    只是包忠到底是外来户,没有什么根基在,掏空家底之后,也只是堪堪能组个队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