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明月是有心思的,老张不可能不知道崔弘道打的什么主意。
“和亲”么,塞个闺女过来,就想让老张带着华润号这等“非礼”“蛮夷”,向崔氏徐州房“进贡”。理想是相当的丰满,然而现实却又非常的骨感。
所谓“和亲”,那是打出来的,然后随便弄个女子过来装裱成“嫡系”,你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和亲”,在这个时代,那是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区区崔氏徐州房,也妄想成这样,着实让老张觉得崔弘道家里头也是好玩。竟然真有这般白日做梦的兄弟叔伯,怕不是还妄想着江水张氏的南宗宗长,是个见了“贵种”就要腿软的泥腿子。
“明月莫要去理会这个。”
张德拍了拍崔珏的手背,安抚着她那有些惶惑不按的心灵。这女子聪慧,却又有些教条,被那“名望”锁在窠臼中十几年,到如今见了沔州山水,才稍稍地解脱。她既怕让徐州族人失望,又怕自己的行为惹恼了张德,纠结万分,恰似房玄龄那“吃醋”的老婆。
只老张一句话,崔明月顿时感觉到眼前男子懂她心事,百转千回的感动,成了不要钱的眼泪,吧嗒吧嗒从眼眶中涌了出来,又落在方正的地砖上,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点儿。
“哭甚,哭甚。”
老张拿起一条丝绢,擦拭着崔珏眼角的泪珠,柔声道,“你大人的思量,于士族之中,太过常见。我长于阡陌,可到底十岁就在长安厮混,任你皇帝公侯,还是名将名臣,甚么不曾见识?只这些小小心思,哪能触了我的恶心,又岂会理会那般多。”
“是我胡思……”
抽咽了几声,揉在老张怀中,似那水做的人儿,任由梁丰县男一阵垂怜。只是子曾经曰过:帅不过三秒。
工科狗自打性功能成熟之后,虽说时有贵女在眼前出没,可正经深入浅出探讨一番人生方向的,却只有李芷儿和阿史那银楚。
令人遗憾的是,为了李芷儿,又别了李丽志,算是彻底触了李董的眉头。一条江南土狗不愿意做上门女婿,本来是很合理也很符合世情的事情,只是李董“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见不得这种非人生物的反抗,于是老张上演的那出“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在安平公主一句“我有了”之后,就画上了省略号。
至于阿史那银楚……那特么就是一个被上的故事。
来追我呀,追上我就让你嘿嘿嘿……嘿喂狗……然后,然后老张就在瀚海公主体内打了个冷颤。至今,都是回味无穷,就像是至尊宝的二当家,充满了意味深长。
天地良心,江南土狗两世为人,怎么算如今也才二十出头,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
他骄傲。
和公主们比起来,绿茶婊心机婊们要简单的多,没办法,这年头行情如此,社会地位高出身高,阴谋诡计一般是没用的。所以白洁成为少妇也不可能绿了老张,郑琬的胸再大,也只有老张自己清楚她的罩杯……
对付这种女子,简单粗暴不需要任何人情味在其中,因为这不过是处理生理需求乃至生物延续后代的本能,姑且称之为一条土狗的繁殖行为。
只不过这个行为,被绿茶婊和心机婊的家里人,装裱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并且还在上面写了一首诗表达深刻的人文主义情怀,大约就是:天生一个仙人洞……
二十二岁的老张,摊摊手。
他无奈。
和李皇帝周旋事业中的调剂,亦或是冒险,大约就是李芷儿这个不科学因素。而和五姓七望的交道中,除了老李、老崔、老王等等男性,大约就是崔珏这个女子,成了不科学因素。
正如老张和南朝遗民有来有往的过程中,萧氏姐妹成了无节操萧二公子的本钱,羞臊着脸在往日友朋中笑谈,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又真成了傲慢得意的嚣张。萧氏姊妹,也只是如此角色罢了。
至于萧姝萧妍恰好和崔珏是闺蜜,那也只能说……世界很小。
曾经的曾经,如清河崔氏徐州房的女郎,谁要想一亲芳泽,不费万亩良田官帽若干再加上金银财宝些许,以及族中清秀女郎一名,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至于嫁入夫家之后,那必须是高坐正堂如神佛,不拘生男生女,嫁妆都是被儿女继承,夫家是万万不必打主意的。
倘使有人说:武城子,你家女郎给人做外室,连侍妾也不如哩。
清河崔氏绝对会大吼一声:孽畜!就算你现在跪下磕头求饶,也没人救得了你!上天下地,你无处可逃!
然而,历史这个小姑娘,她可能有点喜欢玩滑板,然后她的滑板轮子有点大,一不小心,就把历史垃圾堆中的玩意儿给碾了过去。
吧唧一声,粲然若画的清河崔氏,貌似也不给力啊。
墙倒众人推也好,痛打落水狗也罢,总之,清河崔氏依旧在,只是朱颜改。别人或许还不曾有那般实力撩拨,可老张在荆襄大地撩妹,撩个清河崔氏的女郎,那是半点压力都没有。
虽然有句话很不厚道,但老张还是想要说:还没有结束的贞观十二年,清河崔氏在他张德眼前,和荥阳郑氏洛阳白氏……是一个档次的。
于很多人……嗯,包括李天王的儿子们而言,崔珏这般的女子,那必须用曹子建的《洛神赋》来吹捧。至于“所谓伊人”还是说“沉鱼落雁”,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当然了,倘使老张这时候又拍卖一首智障大师的遗作,比如说那个什么“水木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的,其中就有一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如此,大概是不能形容那些“公子公孙”们的激荡心情。
也是,崔氏女啊。
啧啧。
牛嚼牡丹不解风情的江南土狗犬躯一震,狗眼四顾,呵呵一笑:老子就喜欢亵玩。
“张大郎!光天化日你在做甚?!这就是你说的公务繁忙——”
一声大叫,老张猛地一个哆嗦,连忙掀起一条丝被,将崔珏盖住,然后裹着一条锦袍赤脚走了出去:“哎呀,你叫个甚么,怕别人不知道么?”
“你这负心汉,倒是有心玩耍,你可知道,二兄要纳崔氏女郎耶!”
“啊?!”
老张一双狗眼圆瞪,看着满脸俏红却又嗔怒的安平,“你那兄弟,见识不凡啊。”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略同。
第六十八章 抢眼夺目()
♂
杜总统这些日子在看《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什么的,偶尔还会在“孽畜”儿子杜荷面前念叨什么“非杨即墨”,抽个冷子,又蹦跶一句“民为贵”。总之,这让杜荷感觉有点不妥,总觉得自己的总统爸爸可能有点入魔。
“这是一个玻璃模型。”
斯特林发动机转动了,它带动了车斗,它在轨道上“况且况且”的前进。修正过的轨道,之前翻了几回车,眼下是不会翻车了,就是玻璃偶尔会裂开。酒精炸了一地,熊熊燃烧,看上去极为的耀眼夺目。
只是,看到这一幕的山东土豪们,都是浑身颤动,只觉得此乃良辰美景,最是爽到不行。
“‘铁唧筒’可是这般的?”
有个土豪是个满腹经纶的士族,放北朝时,也是上等人家。只这光景,便瞧出了端倪,只是演示的小哥嘴角一抽,硬着头皮说道:“蔡公说的是,便是和‘铁唧筒’有类,略有改动……”
蔡氏嘴里说的“铁唧筒”,其实就是“矿工之友”,如今发展到了2。0版本,已经能够抽取两丈落差的水,南方矿区效果斐然。主要是环彭蠡湖一带,也就是后世的鄱阳湖,因二代“矿工之友”的缘故,乐安水上游的银矿煤矿都得以开发。
其中一个意外就是,有个姓长孙的饶州大佬,居然还在乐平县发现了煤矿,然后又毫不犹豫地用上了“矿工之友”。
更离谱的是,那些因犯罪而服刑的“徭役”,主要工作就是给姓长孙的饶州大佬挖矿……
眼下在江南,有人吹风说是“德政”。那是相当的不要脸,也是相当的给力。
斯特林发动机是肯定造不出来的,但这不妨碍唐朝版骗投资的行为发扬光大。一千多年后,只要ppt给力,棺材本都能骗出来。
贞观十二年在即将跨年的光景,对不少提前因政策导向吃到政策红利的土豪们,对“生产力”有了新的要求。
现实的矛盾在于,北方蛮夷没办法可持续地抓捕下去,倭奴、百济奴、新罗婢的运输已经如火如荼,再火下去,也是涸泽而渔。獠人又相对和平,更是和汉人大量通婚,上限已经到了。
如李客师、长孙冲、程处弼、尉迟恭这般可以完全无视黔首死活的人,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
一句话,对突然膨胀出来的,大量的手持资金、土地、政策、市场而言的新老贵族们而言,劳动力远远不够。
钢铁厂可以钻空子一夜之间设立数百个类似石城钢铁厂的模式,但是,可用的工人太少,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磨砺,但对迅速转型,需要将“家族资源”通过有效方式传递下去的新老贵族们而言,如何确定一个能够保障“所得合情”环境,就尤为重要。
但对这些兵强马壮财雄势大的新老贵族们来说,土地兼并且能弄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老法师,那么,凭甚么万两黄金我独占九千的当下,那些个昼夜不息的奴工们,不会在干活的时候,一棍子敲死监工,然后怒吼一声“兽人永不为奴”?
事实就是,丰州银矿、大河工坊、河西煤场、石城钢铁厂、沧州市舶司……都发生过突厥奴、契丹奴、奚奴、高丽奴、苦工的暴动。
他们并不统一,互相并无联系,甚至连暴动的诱因,也是各有差别。
有的是实在是忍受不了残酷的苦役,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族人工友一个个倒下;而有的,仅仅是码头上的工钱,突然每月降了三百文。
人们的期望值和愤怒值,都在变化着。
原始部落被奴役的战士和曾经饥不择食的沧州苦工,非是这个人跟某条江南土狗一样被灵魂附体,人并未变,环境变了。
那么……狗蛋,代价呢?
“这一切……”
老张看着杜总统在洛阳的规划,感慨了一句,“真是始料未及啊。”
洛阳有了整个大唐第一份京畿行政级别的《卫生管理条例》,同时也有了《关于洛阳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条例》,同时也有了一封发往长安太极宫主人那里的《关于征税就近原则》的奏章……
总之,杜总统好像有点赶时间。
张德是完全看不懂他,别说他,扶正了中书令位置的长孙无忌也是有些心惊胆颤,总觉得手无寸铁的杜如晦是不是要谋反啊?
可杜如晦貌似没啥能依托的地方啊?又离长安这么近。
洛阳在新南市的东南,居然就开辟了一处更加新的“南郭工坊”。这个南郭工坊的性质,就是让贞观十二年之后的水力作坊,都在此地设立。并且二次加工的作坊,也只允许在南郭工坊新建投产。
诸如腊肉腊肠及诸等腌制品,都会在这里看到。
起先很紧俏的南城平民区,直接取缔了七人以上作坊的新建资格。
杜总统不但这么做,还专门上疏,很快中枢就会下达《贞观十二年洛阳兴业诸议》,然后,杜总统凭借这份大朝会的疏议,会赋予辖内“工商所”突击检查的职能,并且有“按例罚款”的权力,而且罚款年终会以“炭补”的方式发放,比例目前酌情是罚款的四成。
也就是说,当一个小康之家想要发家致富,拖家带口一波流弄了个米面作坊,上报两市是七口人在上工,实际上却又有两三个马虎眼。
那么,遇上心狠手辣的“工商所”老哥,在高举“按例罚款”的大旗下,开启“年终奖”光环的“工商所”老哥,就会高呼一声“为了‘炭补’”,就能轻松地给这一户小康之家开个票,罚个钱,年底一杯老白干,还不是美滋滋?
这样搞,肯定是会死人的。
但对杜总统来说,事情会在死人之后,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然后就会稳定下来,最后就会循规蹈矩……
始皇帝的法律对山东人来说太严酷,于是山东人为此闹腾起来,造反了。但汉家天下用的也是秦律,也没见山东人敢在文景面前扎刺。
“杜总统这是要干啥?崔氏才刚被削了一顿,至于这么抢眼?”
何止是抢眼,还夺目。
在老张看来,杜总统干的都是要命的事情,他真是不怕死?
第六十九章 明枪易躲()
♂
洛阳,别开生面的面貌开始刷新,总统府中宾客如云,却见谋了差事又辞职的郑穗本,像是个后进小郎一般,恭恭敬敬地见了杜如晦一面。
“总统召我等前来,是为何故?”
他和薛大鼎关系密切,薛大鼎攀上了房玄龄,他却是因荥阳郑氏缘故,和直隶近畿总统杜克明有了交情。
除了郑穗本,还有诸多洛水两岸的世家豪门。此类家族,历经北朝百余年,又曾和隋朝两代高手过过招,门庭或有衰败,却还是屹立不倒。
只是这一回,却是让人兴奋激动之余,却又胆颤心惊。
清河崔氏宛若个吹起来的猪尿泡、羊皮筏子,被李世民一把天子剑,戳了对穿,用沔州佬的话来讲,这就是一只“纸老虎”。
那末,这“纸老虎”当真是纸做的么?前几年,也不曾见识眼下的行情。那时候,李皇帝赈灾,且要来五姓七望这儿借粮,去山东士族那里化缘;那时候,山东各州县计吏,把持着各路粮仓,便是运河上的船儿,连三成姓李的也没有;那时候,清河崔氏一声令下,便有数以千计的士子呼号,数以万计的文士呐喊。
只这当口,行情大大地变了。
一场民变引发的官方屠戮,眼下一本本“野史”正要谱写一段“今昔唐皇类秦皇”的戏码,大约“焚书坑儒”不足以形容唐皇的狠辣。
吃着洛阳一地崔氏的尸体,却还要矫情一番,拿捏着那点“风骨”,然后眼巴巴地跑来“房谋杜断”这边打听着消息。
沔州有个长官说的好,这是反动阶级的软弱性……
“世代传家,一族便是一家,一家便是一姓。中国虽非夷狄,家族亦如部族也。”杜如晦陡然冒出来一句话,轻描淡写,却是让郑穗本脸皮一抽。
华夷之辨,大约不是今天要说的。
今天,他们这些“洛阳新贵”,是想要知道一下,朝廷接下来的政策,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李皇帝是要赶尽杀绝,还是乘胜追击?亦或是杀鸡儆猴,还是说要“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尉迟氏为其镇北,薛氏、侯氏为其征西,辽东苦寒,却有石城。五十年内,中国几无敌手。
只要李皇帝能活到刘裕那个年纪,当世再无世家,到那时,大约是化整为零了吧。
“还请总统赐教。”
郑穗本是要做官的,但眼下还不能去做官,他怕死。
“一地郡望,乃是小族。天下之民,乃是大族。”
杜如晦手中攥着一卷账目,将账目随手扔到了案桌上,负手而立,然后踱步瞄了一眼这些惶惶然的“洛阳新贵”,“老夫和尔等做个交易,何如?”
一言既出,郑穗本等人皆是愣在那里,显然没想到杜如晦居然会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来,但是贞观十二年的杜克明本来就“精神失常”,大胆地消费着皇帝对他的“恩宠”,别说郑穗本看不懂,连李皇帝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
然而年终将至时,两淮山东,却是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讲课。那些个自持山东名士做派的名流,居然在鼓吹甚么“天命在汉”,还有甚么“一姓世族非族也,天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凡中国之民,皆一族也。”。
这类奇奇怪怪的言论,传到荆襄,让张德很是讶异。
“已经怕李皇帝到这个地步了?”
老张琢磨着,他突然有点明白杜天王是要干嘛了。当今世上,单靠“五姓七望”或者山东士族再加点关陇军头再加点南朝士族,也不会是李董的对手。
不说民心这些虚的,整个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中,李董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连亲王“封建”这种事情都能强行推动,可见天王和候补天王们,对李董的制约,已经只剩下幻想李董对“明君”这个未来概念的自觉。
那么,皇帝说到底还是人,还是灵长类动物,他性质来了的时候,甚至根本不需要考虑政治需求,仅仅是生理需求,就去临幸一个宫女甚至厨娘。
有谁可以阻挡?没有。
新贵们在狂欢的同时,手中的权力增加了,开元通宝同样增加了,但是,他们增加的速度,增加的规模,却远远不如李董。
说到底,新贵们只是李董新提拔的新员工罢了。
作为贞观十二年正式在草原上挂号“圣人可汗”二世的李董来说,眼下他已经可以做到异常的任性,而无人能制。
言出法随,不外如是。
稚嫩天真的新贵虽然加持了“资本家”的属性,但说到底,没种没实力没胆量没勇气,反不对跟着李董打天下的老部下老伙计们来得胆大给力。
猥琐不如张亮,谋算不如房乔,果决不如杜如晦,狠毒不如侯君集……那些原本用来给“五姓七望”添堵的废柴们,根本没有“五姓七望”的影响力和实力。但他们又掌握了庞大的财富……
胖大如猪,不外是小儿持金招摇过市,而李董,他是一个可以把螳臂当车的歹徒都能碾死的boss。
靠一家一姓一族,根本就是等着挨个被李董放血。
杀猪就是这般的简单。
杜如晦作为李董的左膀右臂,自然知道自己的老板是何等的残酷坚决。
沔州长史府内,签字盖章的张德让下属开库发放冬衣,这是沔州治下官吏的补贴,当初李恪是盖章同意了的。
借了张德的光,老李也是捞到了不错的“官声”,“官声”全靠同行的衬托同僚的吹捧,至于治下百姓,饿不死就是“德政”。
“如操之所言,克明公莫非欲兴‘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是假,对付咱们这位陛下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