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文精选-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 
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 
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 
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未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 
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 页面 74…

                               吴氏浩然堂记 

     新喻吴君,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 
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 
请为我言其故。”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浍 
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淫溢,充塞坑谷。然后滂洋东流,蔑洲渚, 
乘丘陵,肆行而言。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而物莫能支。子尝试考 
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 
      “今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渟,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 
不为易勇,不为崄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平居以养其心, 
足乎内无待乎外,其中满漾,与天地相终始。止则物莫之测,行则物莫之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夷狄、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得失而不惧, 
盖亦未有不浩然者也。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 
天地。今余将登子之堂,举酒相瞩,击槁木而歌,徜徉乎万物之外,子信以 
为能浩然矣乎!” 
     元丰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苏辙记。 

… 页面 75…

                            洛阳李氏园池诗记 

     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 
以为岁时游观之好。其山川风气,清明盛丽,居之可乐。平川广衍,东西数 
百里。嵩高少室,天坛王屋,冈峦靡迤,四顾可挹。伊洛濿涧,流出平地。 
故其山林之胜,泉流之洁,虽其闾阎之人,与其公侯共之。一亩之宫,上瞩 
青山,下听流水,奇花修竹,布列左右。而其贵家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 
甲天下。 
     若夫李侯之园,洛阳之所,以一二数者也。李氏家世名将,大父济州于 
太祖皇帝为布衣之旧。方用兵河东,百战百胜。烈考宁州事章圣皇帝,守雄 
州十有四年,缮守备、抚士卒、精于用间,其功烈尤奇。李侯以将家子结发 
从仕,历践祖父旧职,勤劳慎密,老而不懈,实能世其家。既得谢居洛阳, 
引水植竹,求山谷之乐,士大夫之在洛阳者,皆喜从之游,盖非独为其园也。 
凡将以讲闻济宁之余烈,而究观祖宗用兵任将之遗意,其方略远矣。故自朝 
之公卿,皆因其园而赠之以诗,凡若千篇。仰以嘉其先人,而俯以善其子孙, 
则虽洛阳之多大家世族,盖未易以园囿相高也。 
     熙宁甲寅,李侯之年八十有三矣,而视听不衰,筋力益强,日增治其园 
而往游焉。将刻诗于石,其子遵度官于济南,实从予游以侯命,求文以记。 
予不得辞,遂为之书。 
     熙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记。 

… 页面 76…

                                 待目轩记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也,身犹月也。” 
予疑而诘之,则曰:“人始有性而已,性之所寓为身。天始有日而已,日之 
所寓为月。日出于东,方其出也,万物咸赖焉:有目者以视,有手者以执, 
有足者以履。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及其人也,天下黯然,无物不废。 
然日则未始有变也。惟其所寓,则有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惟性亦然,出 
生入死,出而生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惟其所寓,则 
有死生,一生一死者身也。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身与月皆 
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日入地中,虽 
未尝变,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月不自明,由 
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而何?此术也,而合于道。世之治 
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 
     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筑室于斯,辟其东南为小轩,轩之前廓然无障, 
几与天际。每月之望,开户以待月之至。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 
徊而不去。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曰:“吾尝治术矣, 
初不闻是说也。”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唯唯。”因志其言于壁。 

… 页面 77…

                                   孟德传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 
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之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 
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 
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 
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 
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 
 “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 
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诚之 
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兮死矣,知商州 
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 
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 
中,亦无他异。 
     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 
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 
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 页面 78…

                                丐者赵生传 

     高安丐者赵生,弊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 
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 
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 
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暮, 
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日:“吾意欲见君 
耳。”既而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阳不降,阴不升,故肉多而浮,面 
赤而疮,吾将教君挽水以溉百骸,经旬诸疾可去。经岁不怠,虽度世可也。” 
予用其说,信然,惟怠不能久,故不能究其妙。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 
 “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 
何至?”  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 
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 
见也。”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 
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 
性,奈何?”生不答。一日遽问曰:“君亦尝梦乎?”予曰:“然。”“亦 
尝梦先公乎?”予曰:“然”。“方其梦也,亦有存没忧乐之知乎?”予曰: 
 “是不可常也。”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自脐以上,骨如龟 
壳;自心以下,骨如锋刃,两骨相值,其间不合如指。尝自言生于甲寅,今 
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 
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然生亦 
非蒋不循理,槁死于能为也。 
     是时予兄子瞻谪居黄州,求书而往一见,喜子瞻之乐易,留半载不去。 
及子瞻北归,从之兴国,知军杨绘见而留之。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 
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绘具棺葬之。 
     元祐元年,予与子瞻皆召还京师,蜀僧有法震者来见,曰:“震溯江将 
谒公黄州,至云安逆旅,见一丐者,曰: ‘吾姓越,顷于黄州识苏公,为我 
谢之。’”予惊问其状,良是。时知兴国军朱颜博之子在坐,归告其父,发 
其葬,空无所有,惟一杖及两胫在。 
     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 
于外。令予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盖于道无 
见,则术不能神;术虽已至,而道未全尽。虽能久生变化,亦未可以语古之 
真人也。道书“尸,假之下者”。留脚一骨,生岂假者耶? 

… 页面 79…

                                  巢谷传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 
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 
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 
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沪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 
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 
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 
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 
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 
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 
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 
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 
丰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 
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 
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才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 
此至瞻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 
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 
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 
声,恨其不用吾言,然料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斧而爨, 
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 
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 
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 
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 
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 
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 页面 80…

                                古今家诫叙 

     老子曰:“慈固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 
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 
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人 
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 
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 
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不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 
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 
憾而后止。 《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饙饎。岂弟君子,民 
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 
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 
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戒》,得四十九人, 
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 
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 
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 
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 
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 
二年四月三日眉山苏辙叙。 

… 页面 81…

                        乞罢左右仆射蔡确、韩缜状 

     右臣顷论奏蔡确、韩缜才不足用及多过恶,乞赐罢免,至今未及施行。 
确近已上章求退,而缜安然未有去意。臣恐陛下隐忍不决,久失天下之望。 
     窃惟先帝在位仅二十年,励精政事,变更法度,将以力致太平,追复三 
代。是以擢任臣庶,至有起于小臣,十余年间致位公相,用人之速,近世无 
与比者。究观圣意,本欲求贤自助,以利安生民,为社稷长久之计。夫岂欲 
使左右大臣,偷合苟容,出入唯唯,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窃取利禄,以奉 
养妻子而已哉? 
     然自法行以来,民力困敝,海内愁怨。先帝晚年寝疾弥留,照知前事之 
失,亲发德音,将洗心自新,以合天意。而此志不遂,奄弃万国。天下闻之, 
知前日敝事皆先帝之所欲改,思慕圣德,继之以泣。是以皇帝践阼,圣母临 
政,奉承遗旨“罢导洛,废市易,损青苗,止助役,宽保甲,免买马,放修 
城池之役,复茶盐铁之旧。黜吴居厚、吕孝廉、宋用臣、贾青、王子京、张 
诚一、吕嘉问、蹇周辅等。”命令所至,细民鼓舞相贺。臣愚不知朝廷以为 
此数事者,谁之过也?上则大臣蔽塞聪明,逢君于恶;下则小臣贪冒荣利, 
奔竞无耻。二者均皆有罪,则大臣以任重责重,小臣以任轻责轻,虽三尺童 
子所共知也。今朝廷既已罢黜小臣,至于大臣,则因而任之,欲将使燮和阴 
阳,陶冶民物,臣窃惑矣! 
     窃维朝廷之意,将以体貌大臣,待其愧耻自去,以全国体。今确、缜自 
山陵已后,犹端然在职,不肯引咎辞位以谢天下。臣谨按确、缜受恩最深, 
任事最久,据位最尊,获罪最重。而有靦面目,曾不知愧。确等诚以昔之所 
行为是耶,则今日安得不争?以昔之所行为非耶,而昔日安得不言?穷究其 
心,所以安而不去者,不过以为是皆先帝所为,而非吾罪也。 
     夫为大臣,忘君徇己,不以身任罪戾,而归咎先帝,不忠不孝,宁有过 
此!臣窃不忍千载之后书之简策,大臣既自处无过之地,则先帝独被恶名。 
此臣所以痛心疾首,当食不饱,至于涕泗之横流也! 
     确等皆碌碌常才,无过人之实。朝廷将取其德,则不闻其孝弟可称;将 
取其才,则不闻其功业可纪;将取其学,则不闻其经术可师。徒以悦媚上下, 
坚固宠禄。陛下何不正确、缜之罪,上以为先帝分谤,下以慰天下之望?今 
独以法绳治小民,而置确、缜,大则无以显扬圣考之遗意,小则无以安反侧 
之心。故臣窃谓大臣诚退,则小臣非建议造事之小,可一切不治。使得革面 
从君,竭力自效,以洗前恶。 
     臣不胜狂愚,忘身为国,乞宣示此疏,使确、缜自处进退之分。臣虽万 
死,不以为恨。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 页面 82…

                              乞诛窜吕惠卿状 

     右臣闻汉武帝世御史大夫张汤挟持巧作,以迎合上意,变乱货币,崇长 
犴狱,使天下重足而立,几至于乱。武帝觉悟,诛汤而后天下安。唐德宗世 
宰相卢杞妒贤疾能,戕害善类,力劝征伐,助成暴敛,使天下相率叛上,至 
于流播。德宗觉悟,逐杞而后社稷复存。盖小人天赋倾邪,安于不义;性本 
阴贼,尤喜害人。若不死亡,终必为患。 
     臣伏见前参知政事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 
敢行无度;见利忘义,黩货无厌。王安石初任执政,用为心腹。安石山野之 
人,强狠傲诞,其于吏事,冥无所知。惠卿指摘教导,以济其恶。青苗、助 
役,议出其手。韩琦始言青苗之害,先帝知琦朴忠,翻然感悟,欲退安石而 
行琦言。当时执政,皆闻德音。安石亦惶遽自失,累表乞退,天下欣然有息 
肩之望矣。惠卿方为小官,自知失势,上章乞对,力进邪说,荧惑圣听,巧 
回天意。身为馆殿,摄行内侍之职,亲往传宣,以起安石。肆其伪辩,破难 
琦说,仍为安石画劫持上下之策。大率多用刑狱,以震动天下。自是诤臣吞 
声,有识丧气,而天下靡然矣。至于排击忠良,引用邪党,惠卿之力,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