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江大传-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江沉吟道:“照军师如此说来,我军目前实力还很弱,不足与官军抗衡。”

    朱武道:“这倒不是,我军经过这一年来的训练以及连番战斗,战斗力大为增强,再不是以前毫无纪律可言的乌合之众,而是成长为了一支战斗力犹在官军之上的精锐之师,更有源源不断的钱粮供应,目前军械厂也已筹建完毕,开始生产军械铠甲,等到全军装备上精良的武器铠甲后,我军的战斗力和防御力将会再上一个台阶。再加上我军上下齐心,将士用命,战斗之时奋不顾身,更不是那些久不上战场的官军可比。”

    “我军目前的实力之所以还很弱,主要是由于所占的地盘小,能够招收的兵员有限,全军将士全部加起来不到一万人,与赵宋的八十万军队编制根本没法比,这还仅仅是禁军数量,若再加上那些厢军和民兵,就更多了。因此,我军要想取得与朝廷抗衡的本钱,就必须扩大我军占领的地盘,这样才能招收更多的兵员,但目前时机显然还不成熟。”

    宋江对朱武的话深表赞同,他本就不想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引起朝廷的注意。但是他也知道,要想在乱世中生存,占得先机同样非常重要,就像三国时的曹操,在群雄割据的时候抓住了机会,统一了北方,而刘备恰恰相反,早年四处飘荡,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后来虽然得遇诸葛亮这种经纬之才,但也只落得偏安一隅。如何才能抢占先机而不致急功冒进,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只会将自己陷入危机之中,成为众矢之的,就像贸然称帝的袁术一样,被曹操、刘备、吕布、孙策等人围殴至死。在那些参与攻打他的诸多势力中,没有一个是不想称帝的,为什么只有他被众人群攻,就是因为他不懂审时度势,干冒天下之大不韪。

    宋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向朱武道:“那依军师之见,何时方才是时机成熟之时?”

    朱武不假思索道:“此次属下奉主公命令到江南、淮西一行,明察暗访,探知方腊在军师陈箍桶的建议下,有意在明年开春率军攻打徽、睦二州(睦州在方腊起义被平定后,宋徽宗下诏改为严州),然后渡江北上,与赵宋争雄。王庆也在军师李助的劝说下,准备挥师北上,攻打颍、亳二州,直逼宛洛,窥视东京。方腊和王庆的这番大动作不发则已,一发势必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鉴于以往官军在与义军作战中的拙劣战绩,在这场决定赵宋国运的关键战争中,宋徽宗十有**会派遣宋军中最精锐的西军前去平定方腊和王庆。以属下愚见,一旦官军与江南和淮西方面的义军陷入苦战,脱身不得之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我军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占领青州,淄州以及袭庆府,然后巩固根基,徐图大业。”

    宋江为朱武这个大胆的计划吃了一惊,犹疑道:“军师一出手就要占领赵宋三州之地,恐怕会招来宋军的大肆反扑啊。”

    朱武显然已经考虑到宋江会有此一问,侃侃而谈道:“末将敢出此决定,理由有三。其一,我军军队数量虽少,但是各军建制已成,各种兵种健全,今后再行征兵时只需依此建制行事,简便快捷;同时军中各种部门齐备,并配备有专业人员负责主理,保证战时不会托大军后腿,计有军政司专管军纪军功、医务司负责救治伤员、工程司修筑防御工事、军旗制造司打造军旗铠甲、钱粮辎重司供应军需、另有军机营打探军情,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只是缺少文官主理政事,却是个大问题。其二,我军现已与王庆、方腊、晁盖结成联盟,田虎要应付来自辽国和赵宋两方面的军事压力,顾及不到我军,因此我军需要对付的只有朝廷的军队,无后顾之忧。其三,一旦我军攻占此三州即打通了与梁山的联系,使我军与梁山连成一片,攻守互助,教官军疲于应付。占此三州后,我军立即停止对宋的军事行动,积极修筑防御工事,以求在这三州扎稳脚跟,打退朝廷派来的官军。此战最关键的是要顶住官军的反扑,保住我军的胜利成果。”

第四十三章 杨腾蛟() 
宋江听完朱武这番精到的分析,疑虑尽去,豪气顿生道:“军师此番战略部署高屋建瓴,从长远之处着眼,宋某佩服之至,军师认为我军目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朱武谦逊道:“主公谬赞了,我军目前一方面要加强作战训练,尽快打造出一批性能良好的武器装备,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派出斥候打探江南方腊和荆楚王庆以及朝廷方面的动静,梁山晁盖既已和我军结成联盟,江湖上多曾听闻此人是个讲义气的汉子,大可不必担心他会对我军不利,必要时说不定还会成为我们的一大臂助。河东的田虎与我军之间有梁山阻隔,倒也不用过虑,派出斥候监视住他的动向即可。”

    宋江一脸兴奋道:“军师思虑周详,宋江深感欣慰,就依军师的话做。待得明年宋军与方腊、王庆战事陷入胶着之时,就是我军出兵之日。”

    自此以后,二龙山校场上喝声不断,士兵勤修不辍,苦练杀敌本领;军械厂中叮当作响,日夜不停地赶制武器军械。从将军到士兵,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极准备。

    二龙山后山是一面极为陡峭的石壁,一条瀑布悬挂其间,大有“飞鸟难渡,猿猱止步”之势。就在这后山上,却有一片方圆近百丈的开阔场地,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神奇的造物能力,二龙山的军械厂就建在这块场地上。

    宋江在朱武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后山的军械厂,看到周围有许多的士兵负责把守各处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百步之内,进出之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盘查,宋江满意的点点头,对身旁的朱武说道:“军械厂乃是我军重地,其中的军事研发技术是我军的绝密机要,一定要对外保密,汤总管深通此道,足堪此任啊。走,我们进去看看。”

    宋江等人来到距军械厂百步处,只听得一人大声喝道:“军事重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来人止步,若有违抗,杀无赦。”

    话音落处,宋江只听得一阵刀剑出鞘声和弓弦声响起,抬头一看,只见负责守卫军械厂的数十士兵手持寒光闪闪的刀剑,张弓搭箭,一脸戒备地注视着自己一行人。

    宋江不由得一愣,看了看身旁的朱武,无奈道:“看来我们今日想要参观军械厂的愿望要落空了。”宋江话音刚落,李逵忍不住了,冲着守门的卫士大声喊道:“这是咱们家主公,你们休得聒噪,快快收起武器,让我们进去。”

    “你们有汤总管准许入内的手令或者令牌吗?”先前喊话之人问道。

    “今日来得匆忙,不曾向汤总管讨令,你仔细看看,站在你面前的可是主公?”朱武生怕李逵说话鲁莽,赶紧接道。

    “我不管你们是谁,没有汤总管的手令或令牌,一律不准入内。还有,你们速速离去,不得在此地逗留,否则不要怪我以律行事。”

    李逵还待上前分辩,宋江摆了摆手止住了他道:“这些人也只是奉命办事,我们不要难为他们了。说实话,我很敬重他们,如果我们的军队都能像他们一样做到‘令必行,行必果’,那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做到的呢?我们回去向汤总管讨一纸手令,改日再来吧。”

    宋江知道今天进不了军械厂了,便准备带着朱武一行人离开。守门的卫士看到这里,也都松了口气,收起了手中的兵器。就在这时,只见一个人匆匆忙忙的从里面跑了出来,对着宋江一行人喊道:“主公慢走,汤隆不知主公来到,多有怠慢,真是该死。”

    原来汤隆今日一早就到了军械厂,为军匠们演示锻钢之法,一直不得空闲。直到忙完了这些事情,才接到属下来报,提及宋江一行人的事情。原来汤隆有个习惯,他在工作的时候,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得有人前来打扰。接到这个消息后,汤隆大吃一惊,赶紧出来处理此事,这才有了前面的一幕。

    宋江看到汤隆出来了,就知道今天不会白来了,于是带着朱武等人迎了上去。李逵不待宋江说话,走到汤隆面前,气愤愤地说道:“你小子现在真是有本事了,连主公的面子都不给,害得我们差点白跑一趟。”

    宋江喝斥道:“铁牛,不得胡说。”李逵不敢违抗宋江的话,只好悻悻地站在一边,一脸不平地瞪视着汤隆,大有用眼神杀死他的架势。汤隆知道李逵的脾气,也不敢触他的霉头,只是笑着在一旁赔罪。

    宋江接着说道:“汤总管不用自责,这件事情你做得很好,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军无令不行,我们的军队就要像这样才能无往而不利。领头的那位守卫能够严格执行军令,在我们亮明身份之后还能坚持原则,不苟且,这很好。你让他过来,我要在全军将士面前褒奖他,为大家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让他们明白我二龙山的士兵该怎么当。”

    汤隆冲着领头的守卫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那人忐忑不安地走到了宋江跟前。他刚才敢于直面抗拒宋江,一方面固然是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胸中不愿低头的男儿血性,现在他已经明白,眼前这个其貌不扬但却自有一股英雄气概迫面而来的人就是自己的主公,他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但却发现自己做不到,任何人在面对未知命运的时候,都不可能心如止水,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宋江看着眼前的这名守卫头领,虎背彪躯,青黑面皮,一双眼睛若有神光,颇有一番勇武之气。宋江满意的点了点头,一脸和气地道:“还没请教壮士姓名?”

    那人暗中留意宋江的举动,知道他对自己没有恶意,心中大定,上前叩拜道:“小人杨腾蛟,南旺营人氏,自幼沦落江湖,以打铁为生,如今世道不太平,谋生艰难。恰逢月前流经此地,听说主公在附近乡县招募士兵和工匠,小人寻思着自己有些勇力,就报名参了军,只因小人打过铁,结果被分到了这里。”

    宋江听完杨腾蛟的讲述,心中吃惊不小,这倒不是他的经历有多么曲折精彩,而是他的名字对宋江来说太具有震撼力了,此人可是荡寇志中的三十六雷将之一,没想到竟然投在了他的麾下,看来由于他的穿越,已经改变了许多事情。

    宋江看了看汤隆,汤隆明白宋江这是要他证明杨腾蛟说的这番话的真实性。

    “回禀主公,杨护卫所言不假,他当初确实报名参了军,由于我们军中有规定,凡是招募来的士兵,其中有一技之长者优先分配到各技术工种部门,剩下的才分到各将军麾下,承担对外作战的义务。杨护卫是铁匠出身,自然就分到了我这里。”

    “既然如此,他怎么不跟着你学习锻造制器之术,反而当起了守卫?”

    汤隆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杨腾蛟,你不是整天嚷嚷着要我给你换个工作吗,现在主公在这里,你自己跟主公好好说说吧。”

    宋江不知道这二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头雾水地看向了杨腾蛟。杨腾蛟知道自己能不能“跳槽”成功全在此一举了,壮起胆子道:“启禀主公,小人自幼习得一身武艺,只想在阵前冲杀,可不想整天待在工厂里面敲打铁块,以前打铁只是迫于生计,本来想着参军后就能到两军阵前大展拳脚,没想到被分到这里,实在没意思。你还是让我去做一个小兵吧,我不想在这里干了。”

    宋江肃然道:“你要去两军阵前打仗,我可以给你这个机会,但你要明白,打仗可不是儿戏,那是会死人的,你真的准备好了吗?”杨腾蛟重重地点了点头。

    宋江指了指身旁的李逵,“不是我不相信你,如果你能在他的手下走二十个回合,我就答应了你的请求。”

    杨腾蛟轻蔑地看了李逵一眼,发现李逵正以同样的眼神在看他,不由得冷哼一声道:“主公,不用二十回合,我十回合就能将他打趴下。”

    李逵也不甘示弱,虎眼圆瞪,恶狠狠地道:“主公,你也太高看这小子了,就凭他还不放在俺铁牛的眼里,最多五个回合,我就能拿下他。”

    宋江可不认为两人能在十回合、五回合之内收拾下对方,如他所料不错,两人的武艺应在伯仲之间,当有一场恶战,于是漫不经心道:“是吗?汤总管,既然他们两个这么急着打败对方,那就带我们去练武场吧。”

    一行人在汤隆的带领下来到了设在军械厂中央的练武场,四五丈见方,毕竟不能与校场相比,这里只是工匠们休息时权作锻炼身体用的,旁边兵器架上的兵器五花八门,倒是挺齐全,就连平时不常见的兵器都有不少。想想也是,这里毕竟是生产军备的地方,工匠们闲暇之余琢磨一些冷门的兵器也很正常,兵器的性能只有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得到改进和提升。这些在现在看来没有多少实战效用的兵器,说不定日后还真能派上大用场。

第四十四章 狼筅兵() 
李逵和杨腾蛟各自选好了武器,来到练武场中央对峙,李逵用的是他最拿手的两把板斧,杨腾蛟用的则是一柄金蘸开山斧。两人互相瞪视着对方,练武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众人感到周围的气流似乎都被两人炽烈的战意撕裂了,就在众人倍感压抑的当口,两人同时大喝一声,向着对方攻了过去。

    杨腾蛟手中的金蘸开山斧在空中刮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向着李逵砸将过去,李逵吐气开声,将两把板斧舞得呼呼风生,罩在自己头顶,准确地接下了杨腾蛟气势十足的一击。两人的兵器交击,发出一声震天般的响声,各自向后退了一步。通过刚才这番交手,两人收起了心中的轻视,开始重新估量自己的对手。

    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两人爆发出了更加强力的攻势。由于两人使的都是重型武器,观战的宋江一行人只听得练武场上被两人舞动武器时带起的呼呼风声响个不停,武器碰撞时发出的震天巨响一分钟都不曾停过,这场力量型的对决带给众人深深地震撼。

    一时之间,两人斗了有四十回合,杨腾蛟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他用的是长柄武器,适合在马上作战,李逵的短柄板斧更适合步战,杨腾蛟在李逵的近身攻击下落在下风,长柄武器的优势完全施展不开。宋江看到这里,知道再打下去杨腾蛟必败无疑,于是出声喝止住二人,向杨腾蛟说道:“杨护卫果然武艺非凡,从今天开始,你就到杨志将军麾下做个都将军吧。”

    杨腾蛟没有想到宋江会直接任命他担任都将军,一时间愣在了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李逵没好气地推了他一把,瓮声瓮气的道:“你小子还愣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快领命。”

    杨腾蛟经李逵提醒,赶紧上前道:“多谢主公抬爱,只是属下初来乍到就被授予都将军之职,只怕难以服众啊。”

    李逵戏谑地看了杨腾蛟一眼,似乎是在说“算你小子还知道进退”。宋江扶起杨腾蛟,勉励道:“杨将军不必有什么顾虑,只管放手去干,我二龙山一向是量才录用,只要你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别说是当个都将军,就是要做一军统帅也未尝不可。”

    感受到宋江说这番话时的雄心与魄力,杨腾蛟满腔激动,这才是值得他追随的人。杨腾蛟再次向宋江行了一礼,郑重其事地道:“末将定不负主公厚望,愿誓死以报。”

    宋江收服了杨腾蛟,心情大好,对汤隆开玩笑道:“汤总管真是一员福将啊,竟然为我觅得这样一员猛将,看来以后我要常来你这里转转,那样我军就不愁没有将领可用了。”

    汤隆连声谦逊道:“我哪有这么大的本事变出这么多猛将出来,杨将军能得到主公赏识,全靠他自己的本事,我可不敢居功。说到这里,我倒要向李将军道喜了,恭喜你们中营又多了一位都将军。”

    杨腾蛟显然不太清楚军中的将领配置,听了汤隆的话,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一脸疑惑的看向李逵。李逵调侃道:“以后你跟着我混就行了,没想到你还挺能打的,正好给我做个陪练。”

    “杨将军,你别听李将军在这里胡孱,他这个人没个正经。我先向你讲一下杨志将军麾下的情况,杨将军统帅的是我军中营,是你们这一营的营将军,同时也是我青州军的统帅,下设参军一人,都将军四人,你和李逵将军是四位都将军中的两位,其他具体事宜你到杨志将军处报到时会有人告诉你。”朱武向杨腾蛟简单介绍了一下军中的情况。

    李逵似乎是跟杨腾蛟卯上了,唯恐天下不乱,看着输得一脸不甘心的杨腾蛟道:“怎么,不服气,要不要再打一场啊?”

    杨腾蛟也不是好脾气的人,悻悻的道:“当然不服气,我的兵器太长,步战施展不开,要是在马上,我才不会输给你呢?”

    宋江无奈地看了两人一眼,这两个人似乎是天生的对头,一会儿不起争执就会难受。宋江意味深长地说道:“杨将军,你一定要记住今日之败,日后领兵作战,千万不要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将军。”杨腾蛟躬身受教。

    此事已毕,宋江向汤隆提起此次前来的意图,汤隆不敢怠慢,立即引领宋江一行人来到兵器制造作坊。宋江等人一进到里面,顿时感到一阵阵热浪迎面而来,此时已经入冬,作坊里面却还如盛夏一般炎热,在里面工作的工匠们大多光着膀子。

    作坊里面划分了很多区域,有些专门负责锻铁为钢,有负责成型兵器铠甲,还有一些负责成型兵器铠甲的再次加工。

    北宋时期的锻铁为钢之法主要两种:灌钢法和百炼钢法。灌钢法是一种低温炼钢法,是通过将生铁和熟铁相掺和进而成钢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钢,只要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加以熔炼,就可获得。北朝时的著名工匠綦母怀文造“宿铁刀”,锋利无比,可以“斩甲过三十扎”,就是用团钢法锻制的。百炼钢法则是通过烧炼使铁掺碳,再锻打使掺入的碳分布均匀,使晶粒变细,并清除掉原有的杂质,从而获得优质钢。精铁经过百次锻打,才能成纯钢,故而成为“百炼钢法”。

    锻钢区是作坊中最热的地方,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