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译注-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指元狩二年(前121)。②祭天金人:用作祭天主的金属偶像。匈奴祭天本在甘泉山,后改在休屠王右地,故休屠王有祭天金人。一说金人即佛像,匈奴自西域得来,与祭天无关(见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③合骑侯:即公孙敖。④博望侯:即张骞。⑤可:约。⑥过当:杀死和俘获敌兵数目超过自己军队损失的数目。⑦期:期限。此指两军相会合的日期。⑧当死:判为死刑。当:判刑,判罪。⑨益:愈。
  其明年春①,汉谋曰“翕侯信为单于计,居幕北,以为汉兵不能至。”乃粟马②,发十万骑,(负)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③,粮重不与焉④,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中分军⑤,大将军出定襄,骠骑将军出代,咸约绝幕击匈奴⑥。单于闻之,远其辎重,以精兵待于幕北。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单于自度战不能如汉兵,单于遂独身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⑦。汉兵夜追不得。行斩捕匈奴首虏万九千级⑧,北至阗颜山赵信城而还。
  单于之遁走,其兵往往与汉兵相乱而随单于。单于久不与其大众相得,其右谷蠡王以为单于死,乃自立为单于。真单于复得其众,而右谷蠡王乃去其单于号,复为右谷蠡王。
  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余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级,左贤王将皆遁走。骠骑封于狼居胥山⑨,禅姑衍⑩,临翰海而还(11)。
  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12),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13),地接匈奴以北。
  ①指元狩四年(前119)的夏天。②粟马:用粟米喂马。③私负:指自愿担负衣食马匹跟随军队出征的人。④粮重:指粮食辎重。与:指计算在内。⑤中分:各分一半。⑥咸:皆。约:立下约言。⑦溃:冲开。⑧行斩:边走边杀。⑨封:在山上建神坛祭天的仪式。⑩禅:在山下建场祭地的仪式。(11)翰海:指大沙漠。一说指今苏联境内的贝加尔湖。(12)度:通“渡”。(13)稍:逐渐地。
  初,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亦数万①,汉马死者十余万。匈奴虽病②,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匈奴用赵信之计,遣使于汉,好辞请和亲。天子下其议③,或言和亲,或言遂臣之④。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于边⑤。”汉使任敞于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⑥。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于是汉久不北击胡。
  数岁,伊稚斜单于立十三年死,子乌立为单于。是岁,汉元鼎三年也⑦。乌维单于立,而汉天子始出巡郡县。其后汉方南诛两越⑧。不击匈奴,匈奴亦不侵入边。
  乌维单于立三年,汉已灭南越,遣故太仆贺将万五千骑出九原二千余里⑨,至浮苴井而还,不见匈奴一人。汉又遣故从骠侯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河水而还,亦不见匈奴一人。
  是时天子巡边,至朔方,勒兵十八万骑以见武节⑩,而使郭吉风告单于(11)。郭吉既至匈奴,匈奴主客问所使(12),郭吉礼卑言好,曰:“吾见单于而口言。”单于见吉,吉曰:“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今单于(能)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单于即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何徒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不归,迁之北海上(13)。而单于终不肯为寇于汉边,休养息士马,习射猎,数使使于汉(14),好辞甘言求请和亲(15)。
  ①物故:死亡。②病:疲惫。③下其议:把事情交给臣下商量。④遂:趁机。臣之:使匈奴臣服。⑤朝请:诸侯王朝见天子,春天朝见叫朝,秋天朝见称请。⑥当:抵。⑦元鼎三年:即公元前一一四年。元鼎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年号(前116前111)。⑧两越:指南越与东越。二者皆为古代部族名和国名。见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和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⑨故:从前。贺:指公孙贺。⑩勒兵:统领和操练士兵。见:同“现”。武节:军威。(11)风:通“讽”,婉言劝告。(12)所使:指使命。(13)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14)数:屡次。使使:派遣使者。甘言:亦即“好辞”,即好语。
  汉使王乌等窥匈奴。匈奴法,汉使非去节而以墨黥其面者不得入穹庐①。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得入穹庐。单于爱之,详许甘言②,为遣其太子入汉为质,以求和亲。
  汉使杨信于匈奴。是时汉东拔秽貉、朝鲜以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鬲绝胡与羌通之路③。汉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乌孙王④,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国⑤。又北益广田至胘雷为塞⑥,而匈奴终不敢以为言。是岁,翕侯信死,汉用事者以匈奴为已弱,可臣从也。杨信为人刚直屈强⑦,素非贵臣,单于不亲。单于欲召入,不肯去节,单于乃坐穹庐外见杨信。杨信既见单于,说曰:“即欲和亲,以单于太子为质于汉。”单于曰:“非故约。非约,汉常遣翁主⑧,给缯絮食物有品⑨,以和亲,而匈奴亦不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⑩。”匈奴欲,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先(11),以为欲说(12),折其辩(13);其少年,以为欲刺,折其气。每汉使入匈奴,匈奴辄报偿。汉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汉使,必得当乃肯止。
  ①节:使者用作凭证的信物。黥:用刀刻画面额,涂上墨汁。②详:通“佯”,假装。③鬲:通“隔”。通之路:相通的道路。④妻:以女嫁人。⑤分:分散。⑥广田:扩大田地。⑦屈强:通“倔强”。⑧翁主:汉代诸侯之女。⑨有品:有一定的等级。⑩几:通“冀”,希望。(11)其:为,是。儒先:即儒生。先,先生的略称。(12)说:游说。(13)折:挫败。辩:辩辞。
  杨信既归,汉使王乌,而单于复谄以甘言,欲多得汉财物,绐谓王乌曰①:“吾欲入汉见天子,面相约为兄弟。”王乌归报汉,汉为单于筑邸于长安②。匈奴曰:“非得汉贵人使,吾不与诚语。”匈奴使其贵人至汉,病,汉予药,欲愈之,不幸而死。而汉使路充国佩二千石印绶往使③,因送其丧,厚葬直数千金④,曰“此汉贵人也”。单于以为汉杀吾贵使者,乃留路充国不归。诸所言者,单于特空绐王乌,殊无意入汉及遣太子来质。于是匈奴数使奇兵侵犯边。汉乃拜郭昌为拔胡将军,及浞野侯屯朔方以东⑤,备胡。路充国留匈奴三岁,单于死。
  乌维单于立十岁而死,子乌师庐立为单于。年少,号为儿单于。是岁元封六年也⑥。自此之后,单于益西北,左方兵直云中⑦,右方直酒泉、敦煌郡。
  儿单于立,汉使两使者,一吊单于,一吊右贤王,欲以乖其国⑧。使者入匈奴,匈奴悉将致单于⑨。单于怒而尽留汉使。汉使留匈奴者前后十余辈,而匈奴使来,汉亦辄留相当。
  是岁⑩,汉使贰师将军广利西伐大宛(11),而令因杅将军敖筑受降城(12)。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饥寒死。儿单于年少,好杀伐,国人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汉曰(13):“我欲杀单于降汉,汉远,即兵来迎我(14),我即发。”初,汉闻此言,故筑受降城,犹以为远。
  其明年春,汉使浞野侯破奴将二万余骑出朔方西北二千余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而还,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15),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中郭纵为护,维王为渠(16),相与谋曰:“及诸校尉畏亡将军而诛之,莫相劝归。”军遂没于匈奴。匈奴儿单于大喜,遂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边而去。其明年(17),单于欲自攻受降城,未至,病死。
  儿单于立三岁而死。子年少,匈奴乃立其季父乌维单于弟右贤王呴犁湖为 单于(18)。是岁太初三年也。
  ①绐(dài,代):骗。②邸:汉代的郡王侯为朝见君王而在京城所设置的住所。③印绶:拴官印的带子。④直:通“值”。⑤浞野侯:指赵破奴。⑥元封六年:即公元前一○五年。元封,汉武帝第六个年号(前110前105)。⑦直:通“值”,面对着。⑧乖:不和。⑨悉:全。致:送。⑩是岁:这年。指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11)广利:即李广利。(12)因杅:本为匈奴地名,此用为将军名号。敖:指公孙敖。(13)间告:暗中相告。(14)即:若。(15)间捕:暗中捕捉。(16)渠:渠帅,即匈奴投降兵士的首领。(17)明年:指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
  呴犁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鄣列亭至庐朐①,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②。
  其秋,匈奴大入定襄、云中,杀略数千人,败数二千石而去,行破坏光禄所筑城列亭鄣。又使右贤王入酒泉、张掖,略数千人。会任文击救③,尽复失所得而去。是岁。贰师将军破大宛,斩其王而还。匈奴欲遮之,不能至。其冬,欲攻受降城,会单于病死。
  呴犁湖单于立一岁死,匈奴乃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为单于。
  ①鄣:小的城堡。亭:哨所。庐朐(qú,衢):匈奴山名。②居延泽:匈奴泽名。③击:阻击。
  汉既诛大宛,威震外国。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①。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②,《春秋》大之③。”是岁太初四年也。
  ①绝:极其,极端。“书绝悖逆”事已见前注。②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不载齐襄公复九世之仇事。单语本《公羊传》“九世犹可以复仇乎”句。③《春秋》:指《春秋公羊传》。大之:认为正大。
  且鞮侯单于既立,尽归汉使之不降者,路充国等得归。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①。汉遣中郎将苏武厚币赂遗单于。单于益骄,礼甚倨②,非汉所望也。其明年,浞野侯破奴得亡归汉③。
  ①丈人:对年长的尊称。行:辈份。②倨:傲慢。③按:此段及此段以下三段,被疑为后人所续。
  其明年①,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②。汉复使因杅将军敖出西河,与强弩都尉会涿涂山,毋所得。又使骑都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与单于会,合战,陵所杀伤万余人,兵及食尽③,欲解归④,匈奴围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没,得还者四百人。单于乃贵陵⑤,以其女妻之。
  后二岁,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⑥,出五原。因杅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⑦,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贰师乃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战十余日。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⑧,因并众降匈奴⑨,得来还千人一两人耳。游击说无所得。因杅敖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是岁汉兵之出击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⑩。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
  ①明年:指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②什六七:十分之六七。③兵:武器。④解归:解除战争而归。⑤贵陵:尊重李陵。⑥说:指韩说。步骑:步兵与骑兵。⑦累重:累赘笨重的东西。余吾水:河名。⑧巫蛊:古人迷信,以为用巫术和将木偶人埋于地下,可使人致死。汉武帝晚年,宫廷内出现了牵连丞相公孙贺与太子刘据的巫蛊之祸,受株连者很多。⑨并众:合并军队。按李广利于征和三年(前90)战败而投降匈奴(见《汉书》李广利本传和《匈奴传上》),此事晚出七年,此处将其与天汉四年之事合为一事,有误。⑩御:相抵。
  太史公曰:孔氏著《春秋》,隐、桓之间则章①,至定、哀之际则微②,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③,忌讳之辞也。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④,而务谄纳其说⑤,以便偏指⑥,不参彼已⑦;将率席中国广大⑧,气奋⑨,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
  ①隐、桓:鲁隐公与鲁桓公。《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隐桓时期是《春秋》记事的初期阶段。章:通“彰”,显著。②定、哀:鲁定公与鲁哀公。《春秋》记事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微:隐晦不明。③切:切近。文:指法典条文、礼乐制度。实指现实政治。罔褒:没有可褒扬赞美之事。罔:无。④徼:通“侥”,侥幸。权:功利。⑤说:说词。⑥偏指:同“偏旨”,片面的主张。⑦参:考察。彼已:指匈奴与汉朝。⑧率:通“帅”。席:依仗。⑨气奋:气壮。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王延海 译注
  【说明】
  本文是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合传,主要记述卫青七出边塞,霍去病六出北疆,指挥千军万马,攻讨匈奴,扬威大漠的经历和赫赫战功。匈奴奴隶主屡犯中原,严重破坏了汉匈人民的和平生活,给百姓和社会生产带来深重灾难。年轻的汉武帝大胆重用青年将领卫青和霍去病,令其频频出击,其战争规模之大,兵威之盛,为汉代讨胡征战之最,这就有力地打击了匈奴奴隶主侵扰中原的嚣张气焰,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博大,安定和富强,对汉匈人民的和平劳动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值得肯定的历史功绩,也正是司马迁写作本传的用意所在。当然,作者对连年战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资的巨大损失,也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文中突出地描写和赞美了卫青推功让爵、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但同时也批评了他们不修名节、不进贤士、和柔事主的不足,显示了司马迁修史时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此文的结构颇有特色,前边的主要部分写卫、霍事迹,是卫、霍的合传。篇末又附记公孙贺等十六位征胡将领的简略事迹,以类相从,实为一篇类传。从结构上看,主次分明;从史实上看,前后一体,水乳交融,毫无游离或割裂之感。显示了司马迁剪裁谋篇的匠心和《史记》行文灵活多变的特点。这就在事实上使本传成为汉武帝时代汉匈战争和汉匈关系的一篇简史,或者是一本征胡英雄的记功簿。
  本文虽以记事为主,但却不乏精彩的景物和场面描写,如写元狩四年的漠北大战:阴霾四起,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自然景象的描写,为战争铺垫了凄清苍劲的情调;再写大将军卫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击凶奴”,致使单于“乘六骒”,仓皇夜遁;后写大将军北上,追亡逐北,真是兵威浩荡,强虏震恐,浩气千里,万马奔腾,既“描画如见”(王治皞《史记榷参·卫将军骠骑》),又使读者如闻其声,很有艺术感染力。
  此传寓褒贬之意于叙事之中,却不留痕迹。如写卫青之功,多陈述事实,“摹写唯恐不尽”(姜宸英《湛园未定稿·书史记卫霍传》),而写霍去病之功则多用皇帝诏辞点出,这正是对诏辞所列骠骑三出,竟斩捕十一万余敌人之事的存疑之笔(诏辞以幕府报功表为据),真是“句中有筋,字中有眼”(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暗示出作者行文的深意,确为好文章。
  【译文】
  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他的父亲郑季充当县中小吏,在平阳侯曹寿家供事,曾与平阳侯的小妾卫媪通奸,生了卫青。卫青的同母哥哥卫长子,同母姐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汉武帝的宠爱,所以冒充姓卫。卫青,字叫仲卿。卫长子改表字叫长君。长君的母亲叫卫媪。卫媪的大女儿叫卫孺,二女儿叫卫少几,三女儿就是卫子夫。后来卫子夫的弟弟步和广都冒充姓卫。
  卫青是平阳侯家的仆人,小的时候回到父亲郑季家里,他父亲让他牧羊。郑季前妻生的儿子们都把他当作奴仆来对待,不把他算作兄弟。卫青曾经跟人来到甘泉宫的居室,有个脖子上戴着铁枷的犯人给卫青相面说:“你是个贵人,将来能当大官,封侯!”卫青笑一笑说:“我是被人奴役的人所生的孩子,能不挨他人打骂就心满意足了,怎能想到封侯的事呢!”
  卫青长大后,当了平阳侯家的骑兵,时常跟随平阳公主。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的春天,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入皇宫,受到武帝的宠幸。皇后陈阿娇是堂邑大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没有生儿子,却嫉妒别人,大长公主听说卫子夫受到武帝宠幸,且有了身孕,很嫉妒她,就派人逮捕了卫青。当时卫青在建章宫供职,尚不出名。大长公主逮捕囚禁卫青,想杀死他。卫青的朋友骑郎公孙敖就和一些壮士把他抢了出来,因为这个原因,卫青没有死。武帝听到这消息,就召来卫青,任命他当建章监,加侍中官衔。连同他的同母兄弟们都得到显贵,皇上给他们的赏赐,数日之间竟累积千金之多。卫孺做了太仆公孙贺的妻子。卫少儿原来同陈掌私通,武帝便召来陈掌,使他显贵。公孙敖因此也越来越显贵。卫子夫做了武帝的夫人。卫青升为大中大夫。
  元光五年(前130),卫青当了车骑将军,讨伐匈奴,从上谷出兵;太仆公孙贺做轻车将军,由云中出兵;大中大夫公孙敖做骑将军,由代郡出兵;卫尉李广当骁骑将军,由雁门出兵;每军各有一万骑兵。卫青领兵到达茏城,斩杀敌人数百人。骑将军公孙敖损失七千名骑兵,卫尉李广被敌人俘获,逃脱而回。公孙敖和李广都被判为死刑,都交了赎金,免了死刑,成为平民。公孙贺也没有功劳。
  元朔元年(前128)春天,卫子夫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