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译注-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文皇帝前六年①,汉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郎中系雩浅遗朕书曰:‘右贤王不请,听后义卢侯难氏等计,绝二主之约,离兄弟之亲,汉以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小吏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西击月氏,尽定之。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也。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倍约离兄弟之亲者,常在匈奴。然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单于勿深诛②。单于若称书意,明告诸吏,使无负约,有信,敬如单于书。使者言单于自将伐国有功③,甚苦兵事。服绣袷绮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④,比余一⑤,黄金饰具带一,黄金胥纰一⑥,绣十匹,锦三十匹,赤绨、绿缯各四十匹⑦,使中大夫意、谒者令肩遗单于。”
  后顷之,冒顿死,子稽粥立,另曰老上单于。
  ①前六年:即前元六年(前174)。②诛:责罚。③将:率领。④服:天子所穿戴的衣物。绣袷(jiā,家)绮衣:用绣花的丝织品做衣面,用织花丝绸做衣里的夹上衣。绣袷长襦:用绣花丝品做衣面的长夹袄。锦袷袍:用彩色丝织品做衣面的夹袍。⑤比余:金制的似梳的发饰。⑥胥纰:或作“犀毗”,金制衣带钩。⑦赤绨(tí,啼):红色的厚而光滑的丝织品。绿缯:绿色的丝织品。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公主①。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②,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③,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④,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⑤。”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⑥,以计课其人众畜物。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⑦,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
  ①傅:辅佐,教导。好:喜欢。③当:相当。④袴:通“裤”。敝:破。⑤湩(dòng,冻):乳汁。酪:乳汁制品。⑥疏记:分条记载事物。⑦印:印章。封:封泥。
  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①:“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②,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③?”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斗,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④。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⑤。”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⑥;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⑦。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⑧,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⑨,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⑩,上下交怨望(11),而室屋之极(12),生力必屈(13)。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于作业(14)。嗟土室之人(15),顾无多辞(16),令喋喋而佔佔(17),冠固何当(18)?”
  自是之后,汉使欲辩论者,中行说辄曰:“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蘖(19),令其量中(20),必善美而已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21);不备,苦恶(22),则侯秋孰(23),以骑驰蹂而稼穑耳(24)。”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25)。
  ①穷:诘难。②而:你、你们。发:出发。③脱:让出。温厚:指暖和的衣服。肥美:肥肉美肴。此泛指美好的食物。赍:赠送。行戍:外出和戍守的人。④穹庐:北方游牧民族的毡房。⑤阙庭:此指朝廷。⑥衣:穿。⑦种姓:种族。宗种:宗嗣。⑧详:通“佯”。取:同“娶”。⑨易姓:改朝换代。⑩敝:通“弊”。(11)上下:指君王与臣民。(12)室屋:指修建宫室。极:极度,肆无忌惮。(13)生力:气力。屈:竭。(14)罢:通“疲”。(15)土室之人:住在土石房中的人。此指汉人。(16)顾:通“姑”且。(17)喋喋:会说话,说话没完没了。佔佔(zhān,沾):义犹“呫(tiè,贴)呫”,低声耳语。(18)固:岂,难道。按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顾犹岂也。字又或作固。”当:合适。(19)蘖:酒曲子。(20)量中:数量足。(21)给:供给。备:齐全。(22)苦恶:粗劣。(23)侯:等待。孰:同“熟”。(24)而:你,你们。(25)利害处:指有利的进攻时机和地点。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和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果然向汉朝发动了进攻。
  汉孝文皇帝十四年①,匈奴单于十四万骑人朝、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②,候骑至雍甘泉③。于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④。而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遫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单于留塞内月余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匈奴日已骄,岁入边⑤,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汉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孝文帝后二年⑥,使使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当户且居雕渠难、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先帝制⑦: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⑧。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进取之利⑨,倍义绝约⑩,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欢,然其事已在前矣。书曰:‘二国已和亲,两主欢说,寝兵休卒养马,世世冒乐,然更始(11)。’朕甚嘉之。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12)。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13),世世相传,施之无穷(14),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国之敌(15),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16),故诏吏遗单于秫蘖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17)。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18),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朕闻天不颇覆(19),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20),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21),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22),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23),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24)。故来者不止(25),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释逃虏民,单于无言章尼等。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无食言。单于留志(26),天下大安,和亲之后,汉过不先(27)。单于其察之。”
  ①孝文皇帝十四年:即公元前一六六年。②奇兵:突击队。回中宫:宫名,在陕西陇县西北。③候骑:匈奴的侦察骑兵。雍甘泉:雍州的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④军:驻扎军队。⑤岁入边:每年都侵入汉朝边境。⑥后二年:即后元二年(前162)。⑦先帝:指汉高祖刘邦。制:规定、体制。⑧暴逆:暴虐叛逆之事。⑨渫:污浊。贪降:贪恋。⑩倍:通“背”。(11)然:安定的样子。更始:重新开始。(12)首领:此指生命。天年:自然寿命。(13)恤民:安抚百姓。(14)施:延续。(15)邻国之敌:势力相当的邻国。(16)杀气:寒冷的天气。(17)秫(shú,熟):粘高粱。佗:同“他”。(18)薄物细故:微小的事情。故,事。(19)颇覆:偏盖一方。颇,偏。(20)捐:抛弃。(21)图:考虑。(22)元元:犹“喁喁”,善良可爱。(23)跂行:虫类爬行。此指爬行类的动物。喙(huì,会)息:鸟用嘴呼吸。此指鸟类。(24)辟:通“避”。危殆:危险。(25)来者:指前来归顺的人。(26)留志:留意。(27)汉过不先:汉朝不先犯过失。
  单于既约和亲。于是制诏御史曰①:“匈奴大单于遗朕书,言和亲已定,亡人不足以益众广地,匈奴无人塞,汉无出塞,犯(令)〔令〕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后无咎②,俱便,朕已许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①制诏:皇帝的命令。②咎:祸殃。
  后四岁①,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复事之。
  军臣单于立四岁②,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于是汉使三将军军屯北地③,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寇④。又置三将军⑤,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去远塞,汉兵亦罢。后岁余,孝文帝崩,孝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人于匈奴。吴楚反⑥,欲与赵合谋入边。汉围破赵,匈奴亦止。自是之后,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⑦,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①后四岁:《汉书·匈奴传》作“后四年”,即孝文帝后元四年(前160)。②《汉书·匈奴传上》作“军臣单于立岁余”,当是。③军屯:率兵驻防。按汉派将军张武率兵驻防北地,以胡楚相苏意为将军驻防句注,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驻防飞狐口。见卷十《孝文本纪》。④缘边:指汉与匈奴交界处。⑤置三将军:安置三位将军。按汉朝派河内郡郡守周亚夫驻防细柳,祝兹侯(表作“松兹侯)驻防棘门,宗正刘礼驻防霸上。见卷十《孝文本纪》。⑥吴楚反:吴国与楚国谋反。按孝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为保住自己的实力,反抗朝廷的削藩之举,联合了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反抗中央。刘濞兵败自杀,赵王刘遂也乘机与匈奴勾结,亦兵败自杀。详见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⑦关市:指边境贸易市集。
  今帝即位①,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②,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③。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护四将军以伏单于。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时雁门尉史行徼④,见寇,葆此亭⑤,知汉兵谋。单于得,欲杀之,尉史乃告单于汉兵所居。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出曰:“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⑥。”以尉史为“天王”。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单于不至,以故汉兵无所得。汉将军王恢部出代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不敢出。汉以恢本造兵谋而不进⑦,斩恢⑧。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⑨,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⑩。
  ①今帝:指汉武帝。②奸兰:触犯禁令。奸,干犯。兰,通“栏”,此指约束人们的禁令。交:交易。③详:通“佯”,假装。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马邑豪绅聂壹向武帝献诱匈奴单于的计谋,被武帝采纳。于是聂壹以行商为名私入匈奴,并佯称杀马邑之官以献城。回马邑后,与马邑之官立杀死囚,将其首级高挂城头,使单于中计,引兵前来。后知被骗上当,仓皇逃去。详见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④行徼(jiǎo,角):巡察。⑤葆:通“保”。⑥若:你。⑦造兵谋:制定用兵计划。按王恢是这次诱单于夺马邑城计谋的制定者之一。⑧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谓王恢听到要斩他的消息后,曾“行千金丞相汀保谢卟黄鹱饔茫澳俗陨薄薄"岬甭罚褐蓖ㄖ贰"馍校夯埂V兄河闲倥男囊狻V校菏屎稀
  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①,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余人。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而匈奴生得广②,广后得亡归③。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其冬,匈奴数入盗边,渔阳尤甚。汉使将军韩安国屯渔阳备胡。其明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胡又入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围汉将军安国。安国时千余骑亦且尽④,会燕救至⑤,匈奴乃去。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于是汉使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击胡,得首虏数千人。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余万。于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汉亦弃上谷之什辟县造阳地以予胡⑥。是岁,汉之元朔二年也⑦。
  ①此句所指时间可有两种理解:一可理解为“马邑军”(或称“马邑之谋”)后又过了五年。已如前注,“马邑军”在孝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又过五年,则为元光六年(前129)。下文“汉使四将”分别出上谷、云中、代郡、雁门事,《汉书·武帝纪》、《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均明确系于元光六年。又《汉书·匈奴传上》亦云:“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是在“马邑军后五岁之秋”。二可理解为孝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正明确系于元光五年。又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和《汉书·李广苏建传》亦均谓汉马邑城诱单于“后四岁”李广“出雁门击匈奴”。按《资治通鉴》关于“马邑军”和“汉使四将击胡关市下”的系年,与《史记》、《汉书》均不符。②生得广:活捉李广。③亡归:逃跑归来。按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雁门之外的战斗中,因寡不敌众,被匈奴活捉,他佯死,乘敌不备,夺马夺弓,射杀追骑,摆脱敌人,南归至汉。④且:将。⑤会:适逢;正赶上。后文“会任文击救”之“会”同此。⑥什辟:通“斗僻”,曲折幽僻。此指与匈奴地界交错而偏僻之地。⑦元朔二年:即公元前一二七年。元朔,孝武帝第三个年号(前128前123)。
  其后冬,匈奴军臣单于死。军臣单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於单。於单亡降汉,汉封於单为涉安侯,数月而死。
  伊稚斜单于既立,其夏①,匈奴数万骑入杀代郡太守恭友,略千余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其明年②,匈奴又复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数为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杀略吏民甚众。
  其明年春,汉以卫青为大将军,将六将军③,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击胡。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饮酒醉,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围右贤王。右贤王大惊,脱身逃走,诸精骑往往随后去④。汉得右贤王众男女万五千人,裨小王十余人。其秋,匈奴万骑入杀代郡都尉朱英,略千余人。
  其明年春,汉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乃再出定襄数百里击匈奴,得首虏前后凡万九千余级,而汉亦亡两将军军三千余骑⑤。右将军建得以身脱⑥,而前将军翕侯赵信兵不利,降匈奴。赵信者,故胡小王,降汉,汉封为翕侯,以前将军与右将军并军分行,独遇单于兵,故尽没。单于既得翕侯,以为自次王⑦,用其姊妻之,与谋汉。信教单于益北绝幕⑧,以诱罢汉兵,徼极而取之⑨,无近塞。单于从其计。
  其明年,胡骑万人入上谷,杀数百人⑩。
  ①其夏:指元朔三年的夏天。②其明年:指元朔四年(前125)。下可类推,注略。按本段与上段中华书局点校本原为一段,今据文意分为两段。③将:率领。六将军:指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李息、张次公。见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④精骑:精锐的骑兵。去:离开。⑤亡:损失。两将军:指苏建和赵信。⑥身脱:苏建兵败,只身逃回。⑦自次王:匈奴封赵信的王号。⑧益北:更向北迁移。绝幕:越过沙漠。幕,通“漠”。下同。⑨罢:通“疲”。徼:通“邀”,求得。⑩按此段与前段中华书局点校本原为一段,今据文意另立为段。
  其明年春①,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②。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③、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是时匈奴亦来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④,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将军,卒可四千人⑤,且尽,杀虏亦过当⑥。会博望侯军救至,李将军得脱。汉失亡数千人。合骑侯后骠骑将军期⑦,及与博望侯皆当死⑧,赎为庶人。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往迎之。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凡四万余人,号十万。于是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⑨,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而减北地以西戍卒半。其明年,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数万骑,杀略千余人而去。
  ①指元狩二年(前121)。②祭天金人:用作祭天主的金属偶像。匈奴祭天本在甘泉山,后改在休屠王右地,故休屠王有祭天金人。一说金人即佛像,匈奴自西域得来,与祭天无关(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