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关。此项代表团之团员,得由中国政府聘为
顾问;四、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时,中国陆军全部参战,
中国全国空军场所,联军亦可使用。
  美国认为蒋介石要求给予数亿美元贷款和1000架飞机“令人惊愕”。美国财政
部长摩根索对宋子文说:“要500架飞机就像是要500颗星星。”蒋介石的要求虽被
华盛顿婉言拒绝,但蒋介石并不气馁,他认为“英倭与美倭的关系,皆无法改善,
美参战时期将日近矣!”他还相信英美会认清中国所占的战略地位。
  1940年11月30日,日本正式承认了他一手扶植的汪伪政权,并与汪精卫的伪中
央政府签订了一个《日华基本关系条约》。这一举措,说明日本对诱降蒋介石政权
已经失去了耐心,已经决心彻底摧毁重庆国民政府了。在这种情势下,大批国民党
军政人员向日伪投降,重庆政府危机日深。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向华盛顿发出了警告:
“若不给蒋介石在财政和政治上更大的支援,重庆政府的垮台就迫在眼前了。”当
时中外舆论一致认为,蒋政权随时有可能崩溃。
  1940年12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提供给中国1亿美元贷款的议案。日本加入法
西斯轴心国联盟,进占越南北部,也直接危及英国通往新加坡、马来亚、印度的殖
民地生命线。因此,为抵制日本霸占东南亚,英国随后也贷给蒋介石政府1000万英
镑。美国《时代》杂志社社长说:“中国为1亿美元答应把112万5000名日军牵制在
战场上,让日本的庞大海军继续封锁中国海岸,使侵略者向邻近的美国势力范围的
进攻放慢了速度。按照这种价格,这笔买卖是非常合算的。”
  1941年1月6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军火租借法案》,这个法案是为
了援助英国而提出的,但国会允许总统向其认为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租借武器和
物资。美国向其他国家提供资金和补给品,让它们继续作战,从而使美国本身保持
非交战状态,使战争不致蔓延到美国本土。正如罗斯福所解释的那样:“在邻居失
火、火舌要延伸到我家来的时候,我只在庭院草坪上浇水,却不把水管拿给邻居,
还不应该被人家指为傻瓜吗?”这项提案对美国的“中立主义者”也产生了吸引力,
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而且第一次就批准了价值7亿美元的军用物资。美国国
会刚通过租借法案,3月15日,罗斯福总统即发表演说:“亿万中国苦难人民,在抵
抗割裂其国家的奋斗中,已表现出非常的意志,他们通过蒋委员长要求美国的援助,
美国已经说:中国应当获得我们的援助。”
  美国宣布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后,蒋介石十分高兴并催促美国对中国的军
事援助早日兑现。3月30日,宋子文向美国正式提出三项具体援华办法:一、帮助中
国建立有1000架飞机的现代化空军,由美国提供飞机、技术训练和飞行员。二、帮
助训练并装备中国陆军30个师。三、帮助中国修整及建设滇缅公路等对外交通补给
线。4月26日,罗斯福打电报给重庆国民政府:“业已批准4500万美元的对华援助,
包括有铁路、交通器材、卡车、汽车、兵工器材等类。至于飞机和其它项目正在研
究中。”
  6月,苏德战争爆发。此后,国际上已明显形成了反法西斯阵营,中国在这个阵
营中,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这时蒋介石却发现,英、美、苏甚至荷兰等国都
没有把中国当成盟友。1941年2月22日在新加坡召开的美、英、荷、澳四国远东防卫
协同作战计划会议,居然没有邀请蒋介石参加。同年8月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大
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会谈,安排全球战略部署,会议后发表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
这次会谈也没有邀请蒋介石。蒋介石对此极感恼火。他担心的是:现在不把中国当
作大国对待,战后将得不到“平等地位和公平对待”。
  直到1942年,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帮助下,蒋介石才放下心来他的政府终
于被列入反法西斯阵营四强国之一,得到了“大国”的待遇,蒋介石并成为中国战
区的最高统帅。1941年3月,蒋介石夫妇由昆明乘飞机到缅甸北部的腊戍前线视察,
适逢即将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的史迪威中将赴途中经过腊戍,蒋介石夫妇在
下榻处会见了他。史迪威在1937年至1939年间曾在美国驻华使馆任陆军武官参赞,
对中国的情况比较了解,也很熟悉蒋介石的为人。在中国就任统帅部参谋长之后,
他曾与蒋多次发生不愉快,蒋介石内心深处很讨厌史迪威,但他又不便公开得罪他,
因为他还得依靠美国的援助,他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物资,而这些又不准备用作与日
本军队交战。蒋介石想的是,用这些物质作为战略储备,待抗日战争胜利后好去对
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出于这种目的,蒋介石政策的核心就是千方
百计向美国要钱要物。对于他无休止地大量要钱的行为。一些美国高层人士也曾表
示过怀疑,史迪威曾就此表示过反对,认为蒋介石把美国的援助物资和金钱都存了
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被中上层人员中饱私囊了。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仍然愿意援助蒋介石。罗斯福十分看重中国的战略地位,
希望中国在牵制日军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当然,罗斯福也不愿看到大量的美金流人
国民党上层官僚们私人的腰包,他认为在华的美国高参、顾问们提供的有关中国的
情况还不够准确,于是,1942年8月,罗斯福委派威尔基作为他的私人代表,对抗战
中的中国进行了一次为期近50天的访问。
  威尔基是罗斯福的政敌,但为人豪爽热诚,颇有侠士风度。他在1940年美国大
选中败在罗斯福手下,而罗斯福却仍然视他为朋友,对他非常信任。
  对于威尔基的来访,蒋介石十分重视,他称威尔基是自美国总统格兰特访问中
国以来第一位“最高级”美国人士。蒋介石决心花大力气来取悦于威尔基,以便争
取更多的美援,并期望通过威尔基向罗斯福施加影响,把史迪威换掉。正如史迪威
事后所说,威尔基“完全被蒋介石夫妇骗住了。”在整个访问过程中,宋美龄作为
蒋介石的夫人和翻译,以其流利纯正的英语和雍荣典雅的外貌令威尔基倾倒,考尔
斯所著的《迈可回望》一书曾对此有所披露:
  我们旅程的下一站是中国。宋子文蒋介石夫人的哥哥的那栋现代化豪华巨
宅,是我们在重庆6天的总部。
  6天的活动相当紧凑,有威尔基和蒋介石委员长国民政府领导人之间的数次
长谈;有政府官员的拜会活动;还有委员长和夫人每晚的酒宴。其中,夫人的仪态
和风度,令我和温德尔两人都感到心神荡漾。
  有一晚在重庆,委员长为我们设了一个盛大的招待会。在一些欢迎的致词之后,
委员长、夫人和威尔基形成了一个接待组。大约一小时后,正当我与宾客打成一片
时,一位中国副官告诉我,温德尔找我。
  我找到威尔基,他小声告诉我,他和夫人将在几分钟之后消失,我将代替他的
地位,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掩护。当然,10分钟之后,他们离开了,我像站岗似
地钉在委员长旁边。每当我感到他的注意力开始游荡时,就立刻慌乱地提出一连串
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此这般一小时后,他突然拍掌传唤副手,准备离开。我随后也
由我的副手送返宋家。
  我不知道温德尔和夫人去了哪里,我开始担心。晚餐过后不久,中庭传来一阵
巨大的吵杂声,委员长盛怒狂奔而入。伴随他的三名随身侍卫,每人都带了把自动
步枪。委员长压制住他的愤怒,冷漠地朝我一鞠躬,我回了礼。
  “威尔基在哪?”礼仪结束后他问。
  “我不知道,他不在家。”
  “威尔基在哪?”他再次询问。
  “我向你保证,委员长。他不在这里,我也不知道他可能在哪里。”
  我和侍卫们尾随其后,委员长穿遍了整栋房子。他检查每个房间、探头床底,
遍开橱柜。最后,他对两个的确不在屋里的事实感到满意后,一个道别的字都没扔
下就走了。
  我真的害怕了,我见到温德尔站在一排射击手前的幻影。由于无法入眠,我起
身独饮,预想着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清晨四点,出现了一个快活的威尔基,自傲
如刚与女友共度一夜美好之后的大学生。一幕幕地叙述完发生在他的夫人之间的事
后,他愉快地表示已邀夫人同返华盛顿。我怒不可遏地说,“温德尔,你是个该死
的大笨蛋。”我列举一切的理由来反对他这个疯狂的念头。我完全同意蒋夫人是我
们所见过的最美丽、聪明和性感的女人之一,我也了解到他们彼此之间巨大的吸引
力,但是在重庆的报业圈已经有够多关于他们的流言蜚语了。我说:“你在这里代
表美国总统;你还希望1944年能再度被提名,希望竞选下届总统。”我还表示届时
他的太太和儿子可能会到机场接他,夫人的出现将造成相当尴尬的场面。威尔基听
了气得跺脚离去。当时我已经非常疲倦,于是倒头便睡。
  我8点醒来时,威尔基已在用早餐,我们各吃各的,半句话没说。9点钟他有一
个演讲。正当他起身准备离开时,他转身对我说:“迈可,我要你去见夫人,告诉
她她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华盛顿。”“哪里可以找到她?”我问,他腼腆地说:“在
市中心妇幼医院的顶层,她有一个公寓。那是她引以为傲的慈善机构。”
  大约11点,我到医院要求见夫人。当我被引进她的客厅后,我愚钝地告诉她,
她不能和威尔基先生一起回华盛顿。
  “谁说不能?”她问。
  “是我,”我说“我告诉温德尔不能带你同行,因为从政治上来说,这是非常
不智的。”在我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她的长指甲已经朝我的面颊使劲的抓了
下去。她是这么的用力,以致在我的脸上整整留下了一个星期的疤痕。
  迈可·考尔斯是美国出版界巨子、《展望》杂志的创办人,当时他曾陪同威尔
斯对中国进行访问,他的回忆应当是非常可信的。宋美龄居然敢伸手抓破“美国朋
友”的脸,可见她与美国人尤其是威尔基的私交已相当深厚,这也正是蒋介石取得
更多美援及美元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宋美龄在蒋介石政府争取美援方面是立
了大功的。
  威尔基在华访问49天,由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全程陪同,这
个董显光对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心领神会,在威尔基面前大演双簧戏,把这个美国佬
哄得晕头转向,真的以为蒋介石把美援部用到了正道上,以为蒋介石政府是在全心
全意并且卓有成效地抗击日军。为了瞒哄威尔基,蒋介石夫妇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在宋美龄的“私谊”感召下,威尔基建议蒋夫人到美国去“进行一次亲善访问”。
他强调说:“必须从这个地区派出一个有智慧、口才和道义力量的人来进行帮助,
使我们了解中国和印度以及它们的人民。夫人将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大使。她的巨大
才能而且我知道她会原谅我说出这番私人的话她对中国的高度忠诚,在美
国是众所周知的。她将会发现她不仅会受到热爱,而且会发挥巨大作用。我们愿意
倾听她的话,因为谁都比不上她。她既聪敏,又有魁力,怀有一颗慷慨和理解他人
的心,具有优雅端庄的风度和容颜,加上抱有炽烈的信念,她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那
样一种客人。
  威尔基的建议正中蒋介石的下怀,他于1942年11月16日致函罗斯福总统:“内
子非仅为中正之妻室,且为中正过去15年中,共生死、同患难之同志,对中正意志
甚明了,当非他人所能及。故请阁下坦率畅谈,有如对中正之面馨也。”
  1942年11月17日,宋美龄由重庆乘飞机秘密启程,辗转非洲、南美洲,于11月
27日到达纽约,先住进了长老会医疗中心就医。
  宋美龄是以她与威尔基对等的身份,到美国回访的。目的当然首先是政治游说。
但她当时健康欠佳,此次访美,也有就医目的。宋美龄在1937年10月赴上海前线慰
劳抗战官兵时,由于翻车负伤,一直未痊愈。此外,最主要的是治疗慢性皮肤病。
  宋美龄出院后,作为罗斯福总统夫妇的客人,抵达华盛顿。2月11日,罗斯福夫
妇将蒋夫人迎进白宫,她在白宫居住了11天。她住院期间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罗斯
福曾去医院看望,觉得她显得那么“娇小脆弱”,“我真想帮助照料她,好像她是
我的亲生女儿似的。”但是,经过接触,罗斯福总统发现,蒋夫人与他夫人描绘的
甜蜜而温柔的性格完全不同。一天晚上,宾主在进餐时顺便谈起美国矿工一次罢工
的事。罗斯福问蒋夫人,假如中国政府在战争时期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宋
美龄安祥地用一个涂色的长指甲在自己的脖子上划了一道,做了一个优美的杀头手
势,这使同桌的所有人惊讶不止。罗斯福假装大笑起来,而且,为了引起坐在桌子
那边的他的夫人的注意,便问道:“埃莉诺,你看见她的手势了吗?”罗斯福总统
对宋美龄的印象不再是“娇小脆弱”,而是“心狠如铁”。埃莉诺·罗斯福夫人在
私下里说:“她对民主制度能够讲得很漂亮,但是她可不知道怎样实行民主制度。”
当这段话传出去以后,记者们向蒋夫人问到此事,她拒绝发表评论。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由罗斯福总统的夫人陪同,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美国
有些报刊是如此描述蒋夫人的:
  夫人脸色阴沉,身材娇小苗条,身穿一件黑色紧身的富有魅力的中国旗袍,下
摆开叉几乎高到膝盖,一头柔和黑发别致地盘在颈后。她佩带的饰物是价值连城的
宝石,纤指上涂着红指甲油,肢上穿透明长统袜和轻便高跟鞋。
  蒋夫人举止端庄,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声音柔美。
  议员们被她的优雅风度、妩媚和智慧迷住了……在议员们长达4分钟的起立欢呼
之后,她开始讲话……
  美龄向国会发表的讲话像一篇加以修饰的散文,发表的材料同样富丽堂皇,但
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关于美国和中国的亲密关系她是这样说的:我们两个伟大民族之间有着   160
年的传统友谊,这种友谊从来没有被误解削弱过,它在世界历史中是从未有过的。
  关于中国的抗战她是这样说的:我们决不能忘记在遭到全面侵略的头四年半中,
中国是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单独抗击日本的残暴战祸的。在中国人经过五年半的抵
抗后,确信应该“宁可光荣冒险,不愿屈辱认输”。她的讲话再次博得了议员们的
起立鼓掌。
  宋美龄在演讲强调:盟军应当改变偏重欧洲战场的观点,因为打败日本比打败
德国更重要。
  一方面是宋美龄的访问十分成功,另一方面也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
等国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战略作用。所以,以后一段时间,
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是比较大量和比较积极的。
 
                           6.大国尊严
  1943年夏,盟军开始对法西斯轴心国反攻。中、英、美三国商定,分进合击,
收复缅甸。蒋介石认为收复缅甸就可打通缅滇公路,可使大量美国军用物资运人中
国。因此,他即调兵遣将,准备于11月入缅作战。
  1943年8月,美、英两巨头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最高级会谈,
讨论盟军对德、意、日法西斯军队作战的问题,这样一个关乎大战胜败的重要会谈
都没有邀请蒋介石参加,这使蒋介石大感大快。他命令当时正在美国的宋子文以中
国外交部长的名议向美、英两国提出抗议。美、英未予明确答复,只搪塞了事。
  9月8日,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法西斯军事轴心开始趋向瓦解。由于欧洲战
场有了新的进展,美国从本国利益考虑,计划提前从法国北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两国重新商议作战计划,决定取消与中国军队联合收复缅甸
的军事计划,以便集中兵力与德军决战于欧洲战场。而美国数年来同时向欧洲和亚
洲提供军用物资,虽然国力强盛,也不免有捉襟见肘之感,遂对英国变更原订军事
计划的建议表示首肯,而这一商议过程和变更决定,均未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和军
事统帅部相商,消息是宋子文在美国得到后用电报传知给蒋介石的。蒋介石得知后,
大骂英国“反复无常”、“欺人太甚”,骂丘吉尔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早在魁北克会议举行之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即联名致电蒋介石,表示:将派英
国海军中将蒙巴顿赴重庆面陈魁北克会议精神。1943年10月,蒙巴顿抵华欲说服蒋
介石单独从缅北发动对日进攻,蒋介石坚决予以拒绝。他认为这是英国的又一个骗
局。而实际上,蒋介石一直在为魁北克会议没有邀请他这个“大国”元首参加而耿
耿于怀。
  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直有把美、英、苏、中四国树立为世界“四大强国”的构想。
罗斯福的理由是:有五亿中国人站在我们一边,这在“紧接着战争结束以后的时期”
是会“非常有用的”。蒋介石是亲美的,四大国中,中、英必站在美国一边,战后
即可孤立苏联。所以罗斯福主张必须正式承认中国为四大强国之一。而苏联当然要
反对美国的这种设计。
  1942年10月19日,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研究战后问题。会
前,罗斯福决心要以四大强国外长会议发表宣言,如果苏联反对,即使这次外长会
议流产也在所不惜。在美国如此强烈的态度下,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才于10月26日表
示同意。在没有中国外交部长参加的外交部长会议上,由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签字,
于1943年10月30日发表了所谓的“四强宣言”。由此,中国算挤入“四强”之列,
并为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