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白马天下-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皇室中兴,才能拯救天下。嘿嘿,就因为这番话,戏志才和荀旉差点打了起来!不过戏志才也赞同荀旉对诸侯的看法,认为只要皇室再出一位光武皇帝那样的中兴雄主,在忠臣猛将的拥护之下,扫平各地诸侯易如反掌!戏志才认为曹操曹孟德就是天下第一忠臣能将,于是前往投靠,并且呕心沥血多方谋划,不料曹操势力强大之后也露出不臣之心唉!不提也罢!两年前,戏志才郁郁而终。”

    戏志才竟然两年前就死了?公孙续听到这里才恍然明白,难怪刚才冯潇一脸哀伤,原来是心痛好友之死。等等戏志才这种英杰,岂会和一个沾花浪子做好友?冯潇,冯潇奉孝!公孙续猛然间心头狂喜,难道此人就是郭嘉郭奉孝?哈哈,若是你家伙真是郭嘉,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你,不管用什么方法也要把你弄到手下效力!

    冯潇显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公孙续看做囊中之物,他接着道:“郭嘉赞同荀旉对皇室的评论,也赞同戏志才对世家豪族的评论,不过正是因为如今的皇室和世家都有致命缺陷,因此他坚定地认为将来得天下者非诸侯莫属!”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警惕地看了一眼柜台后忙碌着的店老板,身子前倾小声问道:“当今天下诸侯如过江之鲫,孙兄以为何人能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公孙续脱口而出。

    “善!”冯潇抚掌赞叹,看着公孙续赞赏道:“孙兄所言甚合吾心!吾虽非儒家门徒,对孟子这句话也很是推崇。蝼蚁小民看似弱小可欺,一旦聚集爆发,又岂是皇室和世家可以阻挡的?前有陈胜吴广,今有黄巾张角,无不是如此啊!”

    公孙续点头道:“正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嘛!”

    “没想到孙兄和郭奉孝竟然是知己啊!”冯潇怪怪的看了公孙续一眼,接着道:“郭嘉也是这样说的,他认为善待百姓的诸侯,逐鹿天下的机会才更大一些。”

    公孙续给两只茶杯都添上茶水,放下茶壶后问道:“在下想问问冯兄,郭嘉如何评论天下诸侯?”

    冯潇道了声谢,端起茶杯一口饮了小半杯,轻轻摩挲着茶杯把手,似乎是在思索着如何开口。

第三十一章 一壶浊茶论天下(中)() 
公孙续并不催促,也端着茶杯缓缓浅酌几口。刚才只顾着说话没留意到茶水好坏,此时他才发觉这茶汤色浑浊、口味苦涩,而且还带着一丝霉味,顿时没了胃口,把茶杯放在桌上静静等待。

    冯潇微微低头摩挲着茶杯,眼睛余光却打量着公孙续,悄然揣摩着对方的身份。他和公孙续不同,公孙续是先知先觉,才能从‘颍川人氏’和‘冯潇’二字上大致推测出他的身份,而他来到蓟县的时间很短,因此只能推测对方出自幽州官宦之家,至于到底是谁家公子,就只能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继续寻找答案了。

    过了好一会儿,冯潇才缓缓开口道:“当今天下诸侯林立,孙兄可知郭奉孝当日先提起的是谁?”

    公孙续脱口而出:“莫非是曹操?”

    “咦?”冯潇已经不记得这是自己第几次惊讶了,他摸摸额头无奈地笑了笑,“若非在下确定孙兄和郭奉孝素未谋面,只怕还以为你二人是多年好友呢!彼时曹操在濮阳大败黑山军于毒、於扶罗等人,已经初露峥嵘,再者戏志才又在其麾下效力,故而郭奉孝先评论的正是此人。”

    公孙续顿时来了兴趣,急忙问道:“郭奉孝如何评论曹操?”

    “曹操少年时曾任洛阳北都尉,那只是个小小的八品官职,天子最宠幸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违背宵禁,他就敢将其杖责而死,从而名闻天下,可见其胆大心细,不畏强权。后来操为济南相,初上任就大力整饬吏治,一举罢免八成以上的贪官污吏,同时处处善待百姓,短短一年时间把济南十余县治理的路不遗失,夜不闭户,可见其施政手腕强硬而灵活。之后王芬许攸图谋废立、董卓霍乱朝纲,都曾经邀请曹操共谋,却被曹操拒绝,可见其识时务。青州黄巾肆虐之时,兖州四方震动,曹操力挽狂澜,数月时间就击溃黄巾数十万大军,俘获三十万人,一举成为独掌一方的兖州牧,可见其精通兵事。”

    郭嘉说到这里喝口茶缓了口气,叹道:“若是不说之后的事,曹操确实称得上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官,然而其父曹嵩被杀之后,操借机东征徐州,其麾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十室九空,甚至以人肉为军粮,其残暴堪比昔日的董卓!此人能审时度势,实力弱小之时善待百姓以博取名声,强大之后却视百姓如草芥,做事不择手段,正应了大名士许邵当日对其的点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郭奉孝对许邵此言颇为赞同,不过他认为乱世之中唯有得民心的枭雄才能问鼎天下,曹操如今名声败坏,若是不能迅速补救,只怕好景不长!”

    公孙续听到这里,已经完全确认此人就是郭嘉:刚才冯潇说郭嘉等人论天下发生在几年前,然而一年前曹操才崛起为兖州牧,之后率军攻掠徐州是年初发生的事情,若冯潇不是郭嘉,又岂能知道郭嘉最近对曹操的看法?只是公孙续有些奇怪,原本历史上的郭嘉似乎就是这一两年内投靠的曹操,为何他如今却来到了蓟县?

    冯潇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并不知道已经彻底暴露身份,他接着道:“郭奉孝点评的第二个诸侯,乃是袁绍。袁本初(袁绍字)出自四世三公之家,少年时就颇有名望,之后诛杀宦官、成为讨董盟主,名望更是达到了顶峰。如今袁绍占据并州和半个冀州,麾下带甲十万,北拒公孙瓒和张燕,南抗袁术刘备,实力不容忽视。然而袁本初此人刻薄寡恩,好谋无断,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时常为小利而失大义,虽一时势力强盛,只怕败亡亦不久矣。”

    他说到这又喝了一口茶水,放下茶杯语速忽然快了起来:“荆州刘表,好猜疑,好空谈,立意守成而无进取之心,此乃守户之犬,不足为虑;淮南袁术,贪财好色,反复无常,实乃小人也,覆灭指日可待;江东孙策,勇武无双,然徒逞匹夫之勇,只怕迟早横死;西凉马腾、韩遂麾下汉胡混杂,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人人心怀鬼胎,内讧败亡指日可待;至于蜀郡刘璋、辽东公孙度、汉中张鲁等人,碌碌无为不足挂齿,一旦有诸侯强势崛起,彼等唯有开门纳降。”

    如今北地诸侯中公孙瓒的势力最强大,然而冯潇故意不提公孙瓒,就是想看看公孙续是何反应。只是公孙续盯着茶杯似乎在思索他刚才的话,脸色也没什么变化,似乎并不在意他提没提公孙瓒。冯潇眉头一蹙,忽然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这幽州少年对天下大事了若指掌,又如此沉的住气,整个蓟县除了最近名声远扬的那位小侯爷公孙续,又有谁能有这般气度风范?

    公孙续思考了好一会儿,抬头看着郭嘉,用很平淡的语气笑着问道:“奉孝兄为何不点评下蓟侯公孙瓒?蓟侯虎踞幽州、青州和半个冀州,打得胡人望风丧胆,莫非还不值得奉孝兄点评一二吗?”

    冯潇的谐音就是奉孝,但是公孙续此前一直称呼他为冯兄,此时忽然改口称呼他为奉孝兄,郭嘉顿时明白公孙续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身份。不过他也从这句问话中完全确认了对方的身份,除了蓟侯府的小侯爷公孙续,又有谁会对公孙瓒如此在意?又有谁敢在蓟县随便议论据说暴躁易怒的公孙瓒?

    郭嘉盯着公孙续,淡淡一笑道:“蓟侯刚愎自用,目光短浅,无外乎又是一个袁绍罢了!”

    郭嘉故意把公孙瓒说的如此不堪,就是想试探一下公孙续,看看这位近来一鸣惊人的小侯爷是否值得结交甚至投靠。若是公孙续听了这几句话勃然大怒,甚至拍案拂袖而去,郭嘉就会迅速离开蓟县;若是公孙续能泰然自若,那么郭嘉就会和他深入谈一谈。

    公孙续并未让郭嘉失望,他微笑道:“奉孝兄所言在下不予置评。敢问奉孝兄,如今局势纷乱,幽州该何去何从?”

    郭嘉不答,反问道:“敢问阁下之志?”

    公孙续笑呵呵问道:“奉孝兄想听真话还是听假话?”

    “有趣!有趣啊!”郭嘉轻轻抚掌赞叹,笑道:“先听假话,再听真话,如何?”

    “好!”公孙续也一击掌,笑道:“假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几句话是北宋理学创始人、横渠先生张载所说,公孙续前世在好几本穿越看到这句话,觉得用来装比再好不过,于是就用心记了下来,此时正好用来唬一唬郭嘉。

    郭嘉听了果然震惊无比,他瞳孔一缩,不可思议地看着公孙续。他不是儒学传人,但是对诸子百家无所不通,竟然从未在书上看到过这句话!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这几句话就是公孙续所说!他想到这里不禁振奋期待,假话就如此令人震撼,真话又会是如何惊天动地呢?

    “真话呢?”

    公孙续收起笑容,站起身拱手一礼,肃然道:“真话就是吾欲高筑墙、广积粮、善待民、缓称王!还请郭兄鼎力相助!”

    “哈哈”郭嘉放声大笑,霍然站起身,躬身还礼道:“嘉久闻小侯爷之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小侯爷救刘虞、追赵云、说刘和、斩蛮王桩桩件件都被蓟县百姓津津乐道,不过没几个人能看出小侯爷的心中宏图吧?”

    这话暗含讽刺,公孙续却不以为意,笑着伸手延请道:“郭兄客气了,请坐。”

    “请。”

    二人再次落座,不禁对视一笑。

    郭嘉先开口:“小侯爷是何时知道吾就是郭嘉?”

    公孙续自然不会实话实说,只是顺手拍了郭嘉一记小马屁:“颍川人氏中有如此气度见识者,舍郭兄其谁?”

    “哈哈”郭嘉再次大笑,戏谑道:“当今天下,唯有曹操方能和小侯爷相提并论啊!”他刚才说过曹操是乱世奸雄,这句话就是明着指出公孙续和曹操其实是一类人。

    “呵呵,郭兄说的有一点偏差。”

    “哦?请赐教!”

    “百姓!”公孙续郑重地吐出这俩个字,像是解释又像是在表明心迹,“吾可能会不择手段,但是绝对不会随意戕害百姓,此乃底线!吾前面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实乃是肺腑之言!”

    郭嘉闻言,久久看着公孙续的双目默然不语,似乎想看到他的内心深处去。

    公孙续坦然以对,这句话他是真心而发,自然不惧怕郭嘉的目光。

    “好!”过了好一会儿,郭嘉才点点头开了口,“吾相信小侯爷这番话!小侯爷刚才问幽州该何去何从,吾有一些浅见,小侯爷不妨听听。”

    公孙续拱手肃然道:“愿闻其详!”

    郭嘉手蘸茶水,在桌案上随手画了一下当今天下的势力图,说道:“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然而如今各大诸侯混战,势力犬牙交错,犹如一盘乱棋,此时进取中原者必成众矢之的,唯有先占边角,积攒实力方为上策!幽州东有态度未明的公孙度,南有大敌袁绍,北有反复无常的乌桓鲜卑,绝不能在此时南下中原!吾十分赞同小侯爷适才所说的那十二个字,幽州如今最要紧的事就是高筑墙、广积粮、善待民,清除后患、积累实力之后再伺机而动!”

    公孙续欠身道:“请郭兄详细说说,具体该如何去做?”

第三十二章 一壶浊茶论天下(下)() 
“此事易尔。”面对公孙续的询问,郭嘉淡然道:“辽东公孙边暂时保持现状即可,等到时机到来之后争取一战而下,不过他若是敢先来挑衅,务必要狠狠打回去!塞北胡人只可以驱使而不能信任,如今丘力居被小侯爷斩杀,辽西乌桓必然内乱,正是一举解决的大好时机,不过最好给辽西乌桓留一口气,若是能驱赶他们的残部去右北平乌桓处,让乌延收留他们方为上策!至于幽州的大敌袁绍吾认为蓟侯若是表张燕为冀州刺史,袁绍则不足为虑。”

    张燕如今龟缩燕山,手下有数十万人要养活,日子过得不是一点半点的艰难,朝思暮想有一块自己的地盘,为了冀州牧这个位置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对抗袁绍。

    驱虎吞狼!公孙续脑海中顿时闪现出这四个字,随即又产生了顾虑,皱眉道:“张燕掌控黑山军数十万,若是占据冀州,将来难免成心腹大患啊!”

    郭嘉淡然道:“小侯爷认为是张燕实力强大,还是张角的实力强大?”

    “当然是张角更强大。”

    “既如此,又何须对那张燕顾虑重重?”郭嘉嘴角掠过一丝冷笑,“昔日张角登高一呼,从者百万,使得天下震动,最后还不是落了个败亡的下场!吾想问问小侯爷,黄巾败亡为何如此之快?”

    公孙续沉吟一会,说道:“黄巾军没有统一指挥,各地大渠帅各自为战,又喜欢集结主力大军攻打城池,往往伤亡惨重。破城后烧杀抢掠,名声越来越坏,黄巾军起于底层百姓,又始终不能被世家豪族所接受,如此做法无异于自毁根基!一言以蔽之,黄巾军的战略方针大错特错!”

    “战略方针?”郭嘉念叨着这四个字,忽而笑道:“小侯爷所言颇为精辟,既然张燕绝不可能改变战略方针,让他暂管冀州何惧之有?敢问小侯爷若是当年的张角,会如何去做呢?”

    公孙续不假思索:“乡村包围城池,运动战中歼敌。”

    “善!”郭嘉抚掌赞叹,笑道:“小侯爷精通兵法要略,吾敬佩万分。小侯爷,若是让张燕成为冀州刺史,他必然会将黑山军老幼妇孺全都迁往冀州,从此不但失去了燕山险恶的地利,而且会把自己牢牢困在冀州,不得不和蓄意北上的袁绍血拼。蓟侯不妨先稳固后方,待得张燕和袁绍两败俱伤,再派人去张燕那边挑拨一番,必然会引发内讧,到那时幽州大军压境,数十万黑山军传檄可定!”

    公孙续顿时想到了陶大勇这枚棋子,不禁大喜道:“郭兄所言极是,吾无忧矣!”

    郭嘉肃然道:“小侯爷休要高兴太早,如此行事只能确保北地尽归囊中。一旦北地平定,蓟侯面对其他诸侯的时候,不妨效仿先秦的远交近攻之策!”

    “如何远交近攻?”

    “西凉马腾,江东孙策,皆有勇无谋之辈,而且其内部不稳,又和幽州无利益关系,可以暂且结交为盟,将来再缓缓图之;淮南袁术,徐州刘备,兖州曹操,宛城张绣,这四家皆可趁机攻之!”

    公孙续摇头道:“袁术已经和幽州结盟对抗袁绍,暂时不可攻。”

    “哦?”郭嘉一怔,叹道:“袁术乃是反复小人,岂可罢了,既然已经结盟,不妨多给一些钱粮,诱使袁术和张燕夹击袁绍。”

    “谨遵郭兄教诲!”公孙续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语气诚恳地说道:”吾欲请郭兄出仕幽州,不知郭兄意下如何?”

    郭嘉赶紧站起来,抱拳躬身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君择臣,臣亦择君,郭嘉对自己效力的对象要求并不高,不过也不低:其一,胸襟开阔能容忍自己的散漫行为;其二,对自己言听计从;其三,必须是一个有底线的枭雄。这几条公孙续全都具备,郭嘉认为即便去了曹操那里也不过如此,因此也就不玩什么假意推辞的小把戏,慨然答应为公孙续效力。

    “哈哈,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公孙续喜不自胜,原本以为还要费一番工夫,三顾茅庐什么的,于是赶紧封官许愿道:“刘和麾下一万五千精卒已经尽归吾有,吾决定另外整编一军,名为‘白马营’,请奉孝担任军师祭酒,在营中位居吾一人之下,奉孝意下如何?”

    军师祭酒是五品官职,相当于后世的一军参谋长,可谓是位高权重。

    郭嘉又惊又喜,拱手道:“主公如此看重,嘉敢不效犬马之劳?”

    “奉孝不必多礼。”公孙续扶起郭嘉,笑道:“区区军师祭酒而已,先生将来定会成为吾之萧何!”

    郭嘉慨然道:“嘉自当全力以赴!”

    二人执手而笑,再次落座后,公孙续问道:“奉孝为何忽然来了蓟县?”

    郭嘉笑道:“此事说来话长”

    原来在一年前,觉得自己学业大成的郭嘉离开了颍川老家,四处游历寻找出仕的机会。

    因为好友戏志才郁郁而终,郭嘉心里对曹操未免有些芥蒂,于是他先去了邺城(冀州治所,袁绍驻扎地)见袁绍。很快他就发现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注重虚礼而不重视实际,麾下谋士田丰、沮授谋略出众,却因为性格刚直而被袁绍厌恶,多次提出上佳谏言都被拒绝。郭嘉了解情况之后对袁绍失去信心,不久就离开了邺城,本想转投曹操,忽然听到蓟侯府的小侯爷一鸣惊人的传言,他一来出于对公孙续的好奇,二来想当面见见蓟侯公孙瓒,于是转而北上来到了蓟县。

    公孙续听到这里笑着叹道:“原来奉孝来到蓟县还和吾有关系,这可真是天意如此啊!”

    郭嘉点头道:“确实是天意啊!若是没有听到主公的那些传言,吾可能不会来蓟县。对了,主公今日为何会独自一人外出?”

    公孙续笑了笑,把阎柔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不过并未提为了救阎柔差点丧命的事。

    “原来如此,倒是条好汉子!”郭嘉赞了一句,忽而问道:“坊间传闻神医华佗会长居幽州,而且幽州还会兴建一座大医学堂,此举可是主公所为?”

    “正是,奉孝想找华神医?”公孙续问出这句话,猛然想起历史上的郭嘉英年早逝,得找个机会让华佗好好给郭嘉诊断一番。

    “非也。”郭嘉摇头道:“吾并非是想找华神医,只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主公并不歧视贱业,想必主公并非儒学传人吧?”

    武皇帝时,董仲舒上书请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皇帝欣然准奏。自那以后,儒学在大汉朝唯我独尊,儒学传人个个眼高于顶,岂会看得起操持贱业的医者?

    “这个”公孙续犹豫了下,坦然道:“不瞒奉孝,吾并未师从过任何人。”

    “原来主公是天资聪慧啊!敢问主公,如何看待诸子百家?又如何看待皇室、世家豪族和百姓?”

    这是在问政治纲领?

    公孙续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