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揖一躬:“如此说来臣必不辱命!”
这是姜田第一次以君臣之礼朝对待张环,可以看做是对他这个太子的认同,没思想准备的张环被吓了一跳,他没想到看似最难获得的认可就这么轻易的降临了。
日本人当然不知道船舱里发生的这一切,他们只能看见如同城堡般的靖海号缓缓的靠上码头,威风凛凛的水兵身穿着雪白的水手服,如同雕塑般站在船舷一侧,紧接着放下一架设计巧妙的金属折叠舷梯,一名身穿大红色斗牛服的中华官员小心翼翼的走下梯子,但是当他站到码头上坚实的地面后,举手投足间马上就恢复了一股卓尔不群的风度。虽然早就听说过这位权臣十分年轻,但看见真人之后还是有点让人吃惊,可再看他身后跟随的几个人,这些小日本就更是奇怪了,如此重要的事情派个年轻的官员来也就算了,怎么他的随从更是一个比一个年轻,就连宦官的年纪都绝对不超过二十五岁!
藤原很不屑的看着自己那些同僚,本来自己的官阶并不是特别高,和他有亲缘关系的近卫、一条、二条等家族级别都比他高,只是他作为一力促成日本开国的天皇系官员,又是多次出访中国认识这位中华使节,这才主持起迎接的事宜,在这种场合中,德川家自然不能眼看着天皇和中华密谋,所以也派出了德川家纲的叔叔保科正之前来迎接,不过这时的幕府也知道要留存实力不能开罪于中华,便没有和藤原争夺这个迎接大臣的位置。
眼见着姜田正缓步走来,,作为日方的代表,藤原赶紧向前紧走了几步,然后一个标准的九十度鞠躬:“姜大人远道而来,鄙人奉吾皇之命在此恭候多时了。”
姜田一看又是老熟人藤原,心想这日本天皇除了你就无人可用了?不过他嘴上可没这么说:“有劳藤原大人久候了,这次在下奉中华皇帝之命特来觐见贵国天皇,是为中日两国友好而来!”
漂亮话说的冠冕堂皇,可除了他们俩之外所有的人都对这番说辞不以为然,吴远和张环都知道姜田是怎么算计日本人的,幕府这边也知道天皇不过就是个摆设,这贸易利润的大头还是落到了德川家手中。眼看着幕府的财政是捉襟见肘,若不是还有些矿山支撑,恐怕早就维持不了现在的局面了,德川家纲年纪尚轻,大权都掌握在保科正之与酒井忠胜手上,所以看在钱的份上,暂时没人去考虑天皇赚这么多钱会有什么后果。
走完了过场,按道理说应该是姜田等人在驿馆休息,然后乘坐日本派遣的车辆去京都面见天皇,不过姜田既然想全方位的展示中华的强大,自然不会老老实实的听日本人安排,于是船队中专门用来运载车辆的船舶便打开舱门,将一辆辆装饰典雅却充满大国气韵的四轮马车卸载在码头上,这种专门的外交车辆一共两辆,剩下的三辆是经过改装的偏厢车,每辆车能运载十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这三辆车就是作为贴身保镖的警卫排所乘坐的车辆。
因为张环的存在,真正的保卫人员其实是隐藏在脚夫和随从中的,不过也正因为要掩盖真正的保镖,同时还要在日本人面前摆排场,陆战队的护卫就必不可少,至少这三个加强班的士兵在阵地战时面对十倍的日本兵也是有自保能力的,姜田真正担心的并不是某个大名失心疯了要袭击自己,而是害怕无处不在日本间谍(忍者)威胁到张环的安全。
驿馆之中姜田正坐在榻榻米上看着藤原拿着一套陶器表演日本茶道,不时的还和一些精通中国文化的日本人闲扯淡,码头上那些想探查中国军力的探子们,以及看热闹的破落的武士们却实打实的被震撼了一把,只见几百人的陆战队员并没有走舷梯,而是从船侧的绳网上攀爬下来,并迅速的在已经征用的码头上重新组织好队列,原本乱哄哄的士兵在统一的号令下以10人为一排组成了一个个方队,每一声口令的下达,无论是整队还是枪下肩全部是整齐划一的动作,犹如这几百人只是一个人一样。
这份严整的军容,已经让不少懂行的日本人看的心头一颤,无论是哪家大名的军队,哪怕全都由武士组成的队列都不可能有这般严整,而且极其看重武器优劣的日本人更是震惊的发现这几百人全部都使用火枪,虽然他们在心里安慰自己,觉得这些人只是中华挑选出的精锐,并不一定代表了中华军队的平均水平,但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根据出访前就准备好的计划,这一营陆战队士兵除了跟随姜田的三个加强班之外,其余的人则负责在港口停靠时的泊位安保工作,所以他们也不管日本人高兴不高兴,马上就分组执行起自己的任务,一个连队在划定的泊位区里马上就进入防御姿态。
“半环防御阵型,上刺刀!”随着一声口令下达,在泊位的出入通道处近一百名士兵半蹲着组成了一个个的半圆形阵型,只听得刷刷声不绝于耳,近两尺长的刺刀被熟练的装在枪口上,枪托触地斜向外指向前方。
这个姿态看得不少日本人精光爆闪,本就长达一米三的标准步枪在配上如此长的刺刀,火枪一瞬间就变身成了长矛,虽然这些刺刀黑漆漆的并没有武士刀看着那么漂亮,但是懂行的人却不敢小看,三棱形的刺刀在穿刺能力上绝对强过其他冷兵器,而且还不会被骨头卡住刀身拔不出来。这时其他的士兵也没闲着,解开背囊上挂着的工兵铲,从港口附近的土地上取土装进随身携带的麻袋之中,然后在防御阵型的后边垒出一个个圆形掩体,建造完成之后由其他连队接管防御,几挺改进型迅雷铳被搬进了掩体中,形成了一个原始的机枪阵地,并且在阵地外围用卷曲并附有倒刺的铁丝网封锁路口,至此一个标准的野战营地建造完成全部的用时不过区区半个时辰。
因为营区建设是获得日本方面同意的,所以他们的行动并没有受到干扰,但很多日本人的心已经从头凉到脚,如果说在野战状态下,不少武士还自信能与之一搏,但是当看到这个防御体系完成之后,就算他们不知道中国的火枪究竟有多么强大的威力,也很清楚的意识到没有二十倍以上的兵力甭想撼动这样的防御,更不提在他们建造防御阵地的时候,战舰上可以转动的炮台一直都扫视着周围,为可能出现的袭击提供火力掩护。要想攻破这样的防御圈,没有火炮是不行的,但日本人心里清楚,全日本所有的火炮集中起来又能有几门?
第一百九十四节、无事献殷勤()
在堺港高调的展示肌肉和姜田一直宣称的平等外交是背道而驰的,在一个主权国家的港口设置军事管制区也是中华朝的第一次,但泊位附近实行军管是德川幕府同意的,中国人的防线外还有德川家的士兵站岗,再说这年头也没什么国际法,所以除了百年之后有人对姜田这种宣示武力的行为不以为然,认为是小题大做之外。就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更何况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的外交行动更是频繁的出现这种炮舰外交,所以姜田又被认定为这种模式的开创者。
既然已经到了日本,姜田反倒是不急于北上京都了,仅仅是第一个登陆日,他们给这些小矮子带来的冲击就足够消化一段时间了,更何况姜田还准备在文化上欺负一下日本人,所以绝对不能表现出中华急于让条约生效的样子。
“藤原大人,您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饱学之士了,鄙人这次来到贵国,就是要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所以你这个主人可是要让我见识一下纯正的日本文化呦!”
“哪里哪里,彼国陋技皆师从于中华唐、宋两朝,然吾民愚鲁未能习得盛唐之万一,您不要耻笑才好。”
藤原的话不仅仅是客气,在很多日本官员心中,认为这就是事实,虽然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但是这些天皇系的官员从西征朝鲜失败时就明白,日本依旧落后于中国这个老师很多。但是那些该死的不尊天皇的将军们,一次次的错失日本学习先进文化的机会,如果能还政于天皇,让他们来管理日本,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姜田不知他们心中所想,还以为日本人过度谦虚的毛病又犯了,但他也知道藤原说的是事实,日本文化的基础是唐宋时代的中原文化,到了现代很多被当成是日本特色的东西,几乎都是抄袭而来,比如姜田刚刚体验过的茶道,现在跪坐着的榻榻米,生鱼片、佛教、甚至是日本刀!如果说真的有什么是他们原创的东西,那也就剩下无耻的民族性格了。
深知这一点的姜田不会摆出一副“老子很鄙视你们”的姿态,既然日本人聊天讲究“上品”,那咱就跟你们“品”上一把:“藤原大人过谦了,余求学之时,曾听闻日本自唐宋之后一直保留着前朝遗风,虽中华早已日新月异,彼邦却依然如故,在下心驰神往,这次借公干之机,定当观摩一二,藤原大人就不必推辞了。”
听姜田这么一说,无论是否听得懂中文的日本官员,都不自觉的挺直腰杆,这本来是后世的日本人给自己遮羞的借口,用来掩盖自己古代文化成就过于贫瘠,完全靠学习中国才摆脱野蛮人称号的事实,顺便无限拔高唐朝的地位,来为自己忘恩负义的行为找的理论依据。
但是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可不敢这么想,那强悍无匹的战舰就停在港口,很明显这个新生的中华朝比明朝还要强大,虽然两国的条约还没正式生效,但民间的贸易往来已经将许多中原的物产贩卖过来,使这些他们更加清楚两国实力的巨大差距。本来已经放低了身段的日本人一听姜田的这个评价,自然是感觉连骨头都轻了几两,就算以前也有人这么想过,私底下也这么说过,但能从一个中国官员的嘴里获得承认,这心情可是不一样的。
姜田不知道,自己无心的一句奉承话,能让这些日本人的自豪感瞬间爆棚,也将他划入到了“日本真挚的朋友”这个范围里。以至于日本从今以后自吹自擂的宣称,虽然自己一直没能追上中华进步的脚步,但却完整的保留了伟大的唐朝文化。谁要是对此有异议,对不起,这不是我们说的,而是伟大的姜夫子对我们的评价。哪怕有人指出这只不过是姜田的外交辞令,算不上是学术鉴定。可你要当着他们的面说出这个事实,他们马上就摆出一张“我不听,我不听,我就是不听!”的贱样。
当姜田的马车行驶在日本狭小的山路上,日本人又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财大气粗,更是直观的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为什么?因为这些马车的车轴是钢制的,并且安装了第一代的滚珠轴承,虽然这种手工打造的产品比后世的轴承摩擦阻力大了很多,但是和传承了几千年的木车轴相比还是轻巧了太多。而且钢制车轴的承重能力也比木头高,再加上车厢使用了很多的镀锌板,在坚固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重量大减……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后来为了安全起见,这批外交专用马车做了防弹处理,车壁采用“硬木—铁板—硬木—铁板”的夹心结构,其防护水平达到现有的火枪无法击穿的程度,但重量严重超标,这也是为什么姜田要大力发展滚珠轴承的原因,结果就造就了这种超豪华的双驭四轮马车。
这种车刚刚问世,除了皇宫中留下两辆之外,剩下的两辆全运到了日本,别说是没见过世面的日本人,就算是去过中华的藤原看见这车之后都眼睛发直,可他们也只能看在眼里馋在心头,这辆车一看就价格不菲,绝对不是自己能用得起的。姜田为了装大尾巴狼,自己单独坐了一辆,身边只有两个日本婢女相陪。而张环与吴远则和喜子挤在一起,他们名义上只是姜田的随从,所以对外说起来还不如喜子这个副使身份高。
“这轴承果然不凡!以前只听说有了此物便可大幅度提升运力,我对此还不以为然,今日一见当真是……”张环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内心的震撼了,跟着姜田学习也有一段时间了,科学知识也乱七八糟的学了不少,不过学得越多越发现,姜田偶尔流露出来的玩世不恭是对这个世界的不屑。
“钢铁的轴承和车架不仅坚固轻便,更重要的是减少了马匹的用量,前朝马政受人诟病,现在一匹马可顶过去三匹,无论是军队还是民间,这好处可太多了!”吴远想的比张环要多,他更知道姜田反对过早北伐,本身就是想等这些划时代的产品问世。
激动了半天的张环又叹息了一声:“可惜这轴承制备不易,现在还不能工业化生产,若是父皇能将北伐的军费用于建厂……”
他还没说完,就被吴远用眼神制止了,示意车里还坐着一个太监呢!而喜子也不愧是皇宫里历练出来的,此时的他坐在靠门口的位置上,低着头斜倚在车厢里,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看上去就和睡着了一样。别看喜子年岁不大,可宫里那么多的故事教会了他如何自保,知道什么时候该装糊涂。
吴远赞赏的看了他一眼,以前没发现这小子还如此机灵。于是他接着张环的话说道:“咱们千里迢迢跑来日本,不就是为工厂、为海军赚钱来的,可见陛下还是重视工业的。”
独自占着一辆马车的姜田,现在也没闲着:“这么说你们俩的老家就在这京都的附近了?”
“是的老爷,那只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其中一个汉语学得比较好的连忙回答。
本来只是想了解一下京都的风物,不成想这俩人竟然是一个村子出来的,这也是因为姜田从没有关心过她们,否则不会漏掉这么重要的信息,顺便说一句,这艺妓将脸上的干粉擦掉后,容貌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漂亮,这种身材矮小、姿色平庸的女人,在姜府实在是不引人注意。
京都,一个无论是名字、建筑格局、文化都被打上中国烙印的城市,作为天皇的居所,曾经的文化中心,唐代建筑风格的集中保留地,二战中不管是不是因为梁思成的建议而没有遭到轰炸,这都为后世提供了一个窥见唐代建筑的绝佳范本,当然这座城市也的确没什么轰炸的价值。
姜田其实对这座城市还是有些憧憬的,可当真看到它时却发现后世那些照片中漂亮的建筑,现在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虽然算不上破败不堪,但绝对是晦暗陈旧。姜田知道后世的京都古建筑是二战后重新修缮的,肯定不会多么的光鲜亮丽,现在天皇吃饭都成问题,当然没钱修房子,可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一番景象。
到过北京城见过故宫的藤原,看见姜田的表情后脸上直发烧。人家不久前还曾经夸奖日本保留了唐朝建筑,可就保留成了这个样子。别看京都是按照长安城的格局仿建的,可就算当年落成的时候,和长安相比都差的太远,更别提这些年来“长安”那部分早已没落,只剩下“洛阳”这边还算繁华,但这也是相对于日本来说的,据藤原自己来看,其财富的聚集程度连天津卫都赶不上,更别提一直以富庶著称的苏杭。
欲言又止的藤原扫了一眼旁边的保科等幕府官员:“姜大人,今日天色已晚,本应招待您到鄙人的陋室歇息,只是将军大人认为在下的居所过于简陋,已安排新的住处……”
还没等藤原说完,早就等得不耐烦的保科正之就打断了他:“我家将军当然不能怠慢了贵客,早已将二条城打扫干净,只等使节大人下榻了。”
看着一脸傲慢的保科正之,藤原只能无奈的咽下这口气,要说架空天皇攫取权利最早就是他藤原家族开的好头,现在只能算是自食其果。当使节车队来到二条城的大门前,吴远吃惊的看着眼前的门廊:“他们管这个叫城?”
姜田走下马车白了他一眼:“这是德川家在京都的别居,你还真当是城堡了?”
还好保科正之没听见这句话,要不然一定会被气个半死,这二条城有城墙有护城河,怎么就不算是堡垒了?到了这里藤原就不能再跟着了,只得和姜田作别,于是那两个婢女就有用武之地了,他们将承担起非官方的翻译工作。
看见藤原走了,保科正之收起了傲慢的态度,转而十分恭敬的向姜田说道:“请您稍歇片刻,在下早已安排了晚宴为您接风。”
“这小鬼子怎么前倨后恭啊?”等身边没有外人了,吴远一边打量着铺着榻榻米的房间一边嘀咕着:“虽然在书中曾经读到过古时没有胡椅胡床,但现在见到这种房间反倒有些不适应了。”
姜田盘着腿坐下来,这和居虽然看上去简洁优雅,但实际上无论采光还是保温以及保密效果都不怎么样,中国的房屋至少还是土石或砖头做墙,日本人干脆用木头糊上纸就行,所以日式房屋的房檐都很宽,就是为了防止雨水流下来溅湿墙壁。
张环也学着姜田的样子坐了下来:“我猜,他是不是要在天皇系的官员面前保持着实权者的傲慢,却又不想真的得罪我们,毕竟他们幕府才是开海通商的最大受益人,估计一会晚宴上他们会提出不想让天皇那边知道的条件。”
姜田点点头:“你说的不错,这二条城也算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请咱们来这里居住,一方面是显示了德川家对咱们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提醒藤原他们不要忘乎所以。不过你们一会肯定不会与我同席,且去换上轻便的衣服吧,另外做好心理准备,晚饭不会很丰盛。”
虽然有姜田的提醒,真正看见晚饭的时候吴远和张环还是面面相觑,自己的小桌子上摆着一碟腌萝卜、一碟泡菜,还有一条两指宽的秋刀鱼,莫说是从小锦衣玉食的俩公子哥,就是喜子看见了都有些咋舌,心想咱中华的天眷皇帝算是简朴的,每日饮食不过两荤两素四菜一汤,但也不能拿咸菜充数啊!再说既然已经是在凑数了,你好歹也要准备个双数吧?这怎么只有三个菜?
喜子斜着眼看见那俩人正在愣神,便小声说道:“二位爷,奴婢斗胆和您同坐,但这吃食实在是粗鄙,若是不合胃口不如小的去外边找咱的军士要点罐头?”
吴远点点头:“事急从权,今日我俩隐瞒身份同来,自然不能斤斤计较那些细枝末节,对外来说你的职位还在我俩之上,一会便由我去吧,此间主人的宴请不吃怕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