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章一听此言;心中明白;这是曾三在配合自己演戏;于是;慌乱不已的心开始安定下来;他假装不悦地出声责怪曾三道: “曾三;你慌什么;慌什么;王爷在此;成何体统。”

    “是;是;是;军师。”曾三唯唯诺诺地道。

    “还不快叩见王爷。”李鸿章向曾三使了个眼色道。

    “末将曾三;叩见王爷。”曾三恭敬地施礼道。

    “罢了;本王刚才听你说;大帅不见了;什么意思?”僧格林沁显然更换关心曾国藩的去向。

    “启禀王爷;是这样的;末将奉军师之命;在大帅生病期间;负责照顾及护卫大帅周全;就在您过来之前;末将陪王爷在前面花园散步;散到一半;末将尿急;中途便离开了一下;谁知回去之后却发现王爷不见了;所以;末将这才急急忙忙地回来禀报军师;不想却冲撞了王爷;还请王爷恕罪。”曾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的十分清楚。

    “你是说;曾国藩失踪了?”僧格林沁大吃一惊。

    “是;王爷。”曾三老实地道。

    “哼;哼;你想在本王面前演戏;你还差了点;本王非常清楚;真实情况是你们大帅并不在驿馆;你们这样做;就是在给本王故布疑阵;这种雕虫小计也想骗本王。”僧格林沁冷哼一声;似乎识破了李鸿章及曾三的计划。

    “王爷;末将岂敢欺骗王爷;大帅失踪;这是多么大的事;末将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打这种诳语;王爷如果不信;您可以让人在这驿馆搜一搜;您就知道末将所说不假。”曾三立马跪到地上;诚惶诚恐地道。

    “真没骗本王?”僧格林沁面色阴沉;语气严厉地道。

    “末将实不敢隐瞒王爷;如若王爷发现末将有任何隐瞒之处;可以治末将之罪。”曾三一边叩头;一边道。

    “好;本王信你了。”僧格林沁的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曾三看了一阵;点了点头;语气稍有缓和地道。

    曾三听僧格林沁如此说;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他这才确定;这看似惊险的一幕只是虚惊一场;僧格林沁并不是真的知道了什么;他说的那番话是有心诈他们;好险;要不是曾三咬紧牙关;他们可就露馅了;还好;他们这一把赌对了;曾三在心中连叫几声侥幸;不过;在僧格林沁没让他起来之前;他仍是规规矩矩地跪在地上。

    “曾三;王爷都信你了;你还愣着干嘛;赶紧多谢王爷呀。”李鸿章不失时机地道;他也松了一口气;一直绷紧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

    “多谢王爷。”曾三也不傻;借着台阶立马下的好事;他当然懂。

    “好了;曾三;你起来吧;其他人也不要绷着了;现在不是绷着的时候;我们有两件大事急需处理;第一;宣读皇上圣旨;如果错过了吉时就不太好了;既然现在曾大帅不在;那就请李军师代为接诏吧。第二;马上安排人手;寻找曾大帅的下落。”僧格林沁语带威严地道。

    “谨遵王爷之命。”李鸿章率同曾三等人恭敬地道。

    片刻之后;香案摆起;僧格林沁按惯例宣读圣旨;宣完之后;他便将圣旨交与李鸿章;并叮属李鸿章尽快寻找曾国藩的下落;然后;他便带人离去;合肥城守将;冯子材已在外等候;他恭敬地侍候僧格林沁回到下榻之处;并安排酒宴给僧格林沁接风。

    僧格林沁此番前来的主要目的是奉咸丰口谕擒拿曾国藩回京问罪;但没想到在这当口;曾国藩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虽然这其中仍有很多的疑问还有待推敲;但他没那么多闲心过问太多;一切就让李鸿章他们忙去吧;而他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具表向咸丰禀明此事;请皇上定夺。

    老实说;僧格林沁在离开驿馆之后;心中对曾国藩的怨气也少了很多;以前他总是觉得有这么个人在这大清朝廷中;而且手握兵权;那不是什么好事;他也就总是有事没事的想跟曾国藩过不去;这时间一久吧;梁子就结下了。但如今曾国藩突然失踪;导致前线无帅;局面堪忧;他这才觉得;如果曾国藩还在;那他还操这么多心干吗;皇上还操这么多心干吗?

    如此看来;曾国藩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僧格林沁甚至有一点希望曾国藩可以安然无恙地回来;照旧执掌他的帅印对抗太平军;想到这;他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第二百六十五章 咸丰的底牌() 
僧格林沁的奏本很快便被送到了咸丰皇帝的手中;咸丰在收到奏折之后;心中甚喜;他料定必有好消息;谁知打开奏折一看;整个人差点晕倒。

    这消息太令咸丰难以接受了。

    他立即召来恭亲王商讨对策。

    恭亲王在看完咸丰扔来过的奏折之后;也感到很意外。

    “恭亲王;这事该当如何处理?”咸丰皱着眉头道。

    “皇上;事出突然;这事谁也没法左右;好在铁帽子王已身处前线;不如就让僧兄暂代主帅一职;等找到曾大人之后;我们再作区处;不知皇上意下如何?”恭亲王想了想;建议道。

    恭亲王是老成谋国;他也许并不知道;咸丰已与铁帽子王密谋要将曾国藩问罪;如果他知道了这个消息;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咸丰想了想;将放在御案上的奏折又拿起来看了看;心中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此时此刻的他与僧格林沁的想法到是有点类似;那就是;如果曾国藩在就好了。

    可是;现实情况是曾国藩失踪了。

    咸丰低头沉思;恭亲王也不敢打扰;静候咸丰作出最后的决定。

    “恭亲王;传朕旨意;命铁帽子王暂代前线主帅之职;以解当前之危;命李鸿章等人加紧搜寻曾国藩的下落;一旦有消息;即刻来报。”咸丰思之良久;开口道。

    除了这份明诏之外;咸丰还打算再给僧格林沁密诏一份;那就是暂时不用将曾国藩拿回京问罪了;在找到他之后;让其待罪立功;想办法率军击退太平军。

    “是; 皇上。”见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恭亲王略带欣喜地道。

    “此事就这么定了;剩下的事;你去办理就行了;没有重要的事;就不要再来打扰朕;朕累了;想休息一下;你先下去吧。”咸丰摆了摆手;让恭亲王先退下去。

    国事繁琐;咸丰要操心的事确实太多了;尽管他一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但还是感觉这时间不够用;事情太多了。

    恭亲王正欲出去办理咸丰交待的事;却又听见身后的咸丰道: “恭亲王;对当前的形势;你有什么看法?”

    看来;咸丰还是有事放心不下。

    “回皇上;这就要看我们是不是能守得住合肥了。”恭亲王可谓是一语中的

    从恭亲王的话中;我们不难听出;他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也难怪;试想;此事关系到大清朝的生死存亡;象恭亲王这样的皇室宗亲又岂能冷眼旁观。

    “武昌已失;如果合肥再失;反贼将会长驱直入;直达京师;那京城将有累卵之危;大清朝危矣。”咸丰语气低沉地道。

    “皇上不必太过于忧心;武昌虽失;但只要我们筹划得当;还是可以失而复得的;合肥已有冯子材的守军把守;再加上从安庆前线撤退下来的十几万人马;总计也有二十几万人;按照攻守之间的人数比例来计算;我们据坚城而守;应该还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现在曾大人不能亲自统领大军;但有僧兄亲自坐镇;想必敌人没这么容易攻破合肥城。”恭亲王安慰咸丰道。

    “那我们是否需要加派援军?”咸丰仍是不放心。

    “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如果想在守住合肥的同时;重新夺回武汉;不增派援军;可能是不行了。”恭亲王绝对算得上是老谋深算之辈。

    “那就派;你说说;咱们可以从何处调派援军?”咸丰又将问题抛给了恭亲王。

    “这个;这个;皇上;请恕老臣直言;现在除了拱卫京师的满八旗兵还稍具战斗力之外;其它驻守各大营的汉八旗;绿营等等;根本没办法上阵打仗;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我们一直得依靠曾国藩这些地方武装来抵抗反贼的原因之所在。”恭亲王尴尬地道。

    “混帐;想咱大清以八旗立国;在马上得天下;八旗战斗力之强;冠绝天下;怎么会没办法打仗呢;不可能;不可能。”咸丰听完恭亲王之言;立马暴怒道。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不过;这确属实情。”恭亲王心里明白咸丰是了解情况的;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吧了。

    皇上是什么;是万人之尊;当然是要面子的。

    “唉;恭亲王;你说的朕都知道;只不过;只不过朕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吧了;你说说看;咱们那些横扫天下;英勇善战的八旗雄兵上哪儿去了;难道大清竟然衰败到如此地步了吗?”在事实面前;咸丰也不得不低头;而且他心中在感慨的同时;又感到无可奈何。。

    “皇上;早些时候;曾国藩曾经上书;建议调派李鸿章前去江宁任巡抚;并负责组建一支新式的武装力量;称做淮军;但可惜李鸿章还未成行;大战就已爆发;远水解不了近渴啊。”恭亲王突然提起了组建淮军一事。

    “恭亲王;别说那些无用的;你就跟朕说说;现在怎么办?”咸丰有点不耐地道。

    想出办法解开困局乃目前的重中之重。

    “皇上;臣想起来了;还有一支军马可以调动。”恭亲王如梦初醒地道。

    “是吗;那你快说;是哪支军马可以为朕分忧;快点说出来让朕也高兴高兴。”咸丰一听还有军马可以调动;立时精神大振;兴奋地道。

    “皇上;你还记得郭文兵与邓定公二人吗?”恭亲王没有直接回咸丰的话;反而问多了另外一个问题。

    “郭文兵;朕清楚;神策军的将军;至于这邓定公嘛;不就是那前段时间与冯子材一起护送粮草的那人吗?”咸丰点了点头道。

    “没错;皇上记性真好;就是此二人。”恭亲王答道。

    “你的意思是调新组建的神策军救急;是吗;但他们行吗?郭文兵此人不错;但邓定公行吗;他可是刚刚在太平军手里吃过败仗的。”咸丰听恭亲王提起郭;邓二人;便省起了他手中还有一支神策军可以使用;但神策军组建没多久;是否能上阵对敌;他有点犹豫。

    这郭文兵嘛;他是由咸丰亲点的神策军将军;所以;咸丰对其相当熟悉;不过那邓定公;与其说咸丰对其有印象;还不如说咸丰是对上次粮草被劫之事印象深刻。

    “皇上;你多虑了;邓定公此人是个将才;上次之事只是个意外;那只是由于邓定公轻敌所致;但并不能掩盖他的军事才华;老臣以为;我们不能以此一事而完全否定他的才能;臣愿意保举邓定公。”恭亲王对邓定公还是颇为了解的。

    是啊;国危思良将;值此危难之际;更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

    “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事担心;这神策军刚刚组建不久;他们能上战场打仗吗?”咸丰还是有点不相信这所谓的神策军。

    本来清朝的军队包括满八旗;汉八旗;绿营等等;后来又成立了湘军;楚军等地方武装;纸面上的军力不可谓不强大;但这都是表面上的;而背地里;军队内**现象横行;而且军队的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到了太平军起义的时候;清廷真正能依靠的也只有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这些地方武装了。

    后来;出于钳制这些地方武装的目的;在咸丰的提议下;最新组建了一支新式的军队;名为神策军;受咸丰直接指挥;咸丰同时任命了他信任的将领…郭文兵出任神策军的将军。

    咸丰的本意是由八旗之人担任神策军将军一职;可八旗的情况实在是太遭;根本找不出一个可以担此大任的人选来;没奈何;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绿营之中简拔了一人出任这神策军将军一职;那人就是郭文兵。而郭文兵出任这将军一职也颇有戏剧性。

    郭文兵原是驻防京师绿营中的一名游击将军;在一次护从咸丰出外狩猎的时候;无意中救了咸丰的性命;于是;咸丰便记住了此人;后来;他又发现郭文兵的确是个人才;所以;咸丰尽办法提拔他;直至让他出任这神策军的将军一职。

    “皇上;谁又天生会打仗;不要紧;只要打上几仗;有了经验;这必定是一支生力军;老臣看好他们。”恭亲王道。

    他口中虽是这样说;但心中也属无奈;如果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他会让这个生手去力拼强大的太平军吗;显然不会;他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只希望这支新军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好;既然恭亲王愿意力保;朕就传旨让神策军赶往前线;增援合肥守军。”咸丰大声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咸丰又显得有点豪情万丈了。神策军是咸丰提议组建;他当然是希望神策军能够打出威风;既为他挣面子;又能保证大清的江山稳如泰山;何乐而不为呢?

    “两位将军如何安排;谁正谁副;还请皇上圣裁?”恭亲王请示道。

    “郭文兵为正;邓定公为副;命二人收拾停当;立即起程;率军赶赴合肥听调。”咸丰帝不假思索地道。

    “是。”恭亲王道。

    “好了;你跪安吧。”咸丰道。

    “老臣告退。”恭亲王退出。

    很快;神策军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择了一个良辰吉日;咸丰率领文武百官;亲自为神策军饯行。

    众多的礼仪之后;二十万神策军便在郭文兵;邓定公的率领下向合肥进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二十六章 各怀鬼胎() 
正当神策军往合肥赶来的时候;僧格林沁已先一步收到了咸丰皇帝的诏书;一封明诏;一封密诏。

    两份诏书让僧格林沁是一喜一忧;喜的是他终于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负;明正言顺地统率大军与太平军作战。

    他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想让别人看看;这能对付太平军的人;除了曾国藩之外;还有他僧格林沁;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

    而他忧的则是;皇上对曾国藩的态度又开始动摇了;他是好不容易才说服咸丰下定决心惩办曾国藩;但仅仅因为这么一次意外;这事可能又要泡汤了;下一次再想遇上这样的机会;又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他心实有不甘。

    老实说;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他也赞成启用曾国藩;但如果危急解除;他还是希望可以趁势搬倒曾国藩;因为曾国藩这人存在这世上;本来就是大清的一个威胁。而咸丰的这一封诏书;却让僧格林沁感觉曾国藩又有了咸鱼翻身的可能;铁帽子王怎能不忧心。

    僧格林沁虽然心中有很多的想法;但考虑到当前的形势;他还是需要以大局为重;而何为大局呢;大局自然就是击退太平军;其它的事都可以容后再说。他轻叹一声;打定了主意;决定先把这主帅之位稳稳当当地接过来再说。

    他打算明天先召集前线的诸位将领见上一面;宣读一下皇上的诏书;公布一下朝廷的决定;并以此来了解一下诸将的想法;他知道;对湘军来讲;他毕竟是一个外人;如果他想在短期内整合这前线的几十万军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此事又拖不得;难也要办;而且他还必须将此事处理好;不能有半点闪失。

    除了这些头疼的问题之外;也并不是没有好消息;二十万神策军即将赶到;这对处境不妙的合肥守军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剂强行针。神策军算得上是皇上的亲卫军;而领军将领中的邓定公又可算做是他的亲信;如果算上这两层关系;他指挥起来这神策军来;应该可以得心应手;这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僧格林沁思前想后;将这其中的每个关节;认真地;反复地推敲;以求做到尽善尽美。

    “王爷;李大人来访。”正当僧格林沁绞尽脑汁地推算这些问题的时候;忽有近侍进来禀报道。

    “李大人?哪个李大人?”僧格林沁不悦地道。

    “王爷;曾国藩大人手下的军师李鸿章;李大人。”近侍见僧格林沁脸色不悦;小心翼翼地道。

    “李鸿章?这个时候;他来干什么?”僧格林沁小声地嘀咕道。

    “奴才这就去告诉他;说王爷睡下了;让他改日再来。”近侍见僧格林沁似有回绝的意思;所以讨好地道。

    “嗯。”僧格林沁嗯了一声;算做是回答。

    近侍得令;转过身就欲去回绝李鸿章。

    “慢着。”就在近侍转身之际;僧格林沁又改变了主意。

    听到僧格林沁出声;近侍立马掉转头;重新恭敬地在他面前站定;低下头;准备聆听王爷训示。

    “还是见一见吧;你将他带到客厅等候;本王在那里见他。”僧格林沁吩咐道。

    “是;王爷。”近侍说完;便去安排。

    不一会儿;僧格林沁便在客厅之中会见了李鸿章。

    必要的礼节过后;曾国藩便开门见山地问起李鸿章此来之目的。

    “军师;天色已经不早;你这么急来找本王;所为何事?”僧格林沁直接了当地问道。

    如果是有心人;他定会留意一个小小细节;那就是;僧格林沁将这军师二字叫的也太过于亲热了;要知道;只有湘军自己人才会如此称呼李鸿章;而其他外人;一般都是称之为李大人。看来僧格林沁是有意与李鸿章拉近关系;以便可以顺利地统领前线的湘军;因为他心中非常清楚李鸿章在湘军中的地位。

    “王爷;下官有一要紧事;不得不禀报王爷;如有失礼之处;还请王爷见谅。”李鸿章谦卑地道。

    “何事如此紧要;军师但讲无妨。”僧格林沁装着毫不介意的样子道。

    “下官得到最新消息;曾大帅已被太平军生擒。”李鸿章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什么;你说什么;生擒?你说曾国藩被生擒了;此消息是否属实;你从哪里听来的?。。。。。”僧格林沁一连问了一大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他听到此话之后的震惊程度。

    是啊;无论何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又岂能无动于衷;堂堂大清主帅;竟然被敌方生擒;此是何等耻辱之事;大清朝的颜面何在;大清的威严何在。

    如果曾国藩仅仅是被杀或者说自杀以殉国;对大清朝廷来说;也不全是坏事;朝廷完全能以此做为契机;发动舆论攻势;将曾国藩打造成一个坚贞不屈的爱国英雄;从而达到鼓舞全*民士气之目的;可偏偏他却被生擒了;如果此事传扬出去;大清国的威风必定扫地;搞不好;甚至会动摇大清的根本;僧格林沁都不敢再往下想。

    曾国藩啊;曾国藩啊;你真是罪该万死啊;僧格林沁心中是悲愤交加。

    李鸿章早已经料到僧格林沁会有这样的表现;所以;他也不觉得奇怪;只是;有一点让人不明白的是;一直想掩盖曾国藩被擒真相的李鸿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要这样说呢?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这其中必有原因。

    原来;就在僧格林沁收到诏书的前一天;李鸿章也收到了恭亲王给他发来的私人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