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誓死追随大帅。”曾三道。

    在曾三及曾国藩的鼓励下;清军的抵抗越显顽强;往往太平军需要付出几个的代价;才能干掉一个清军;战争的惨烈程度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石达开等人也发现了这样的变化;他们没想到垂死挣扎的清军竟然能够爆发出这样超强的战斗力;令他们都不禁为之侧目;石达开等人心中感叹;这曾国藩还真是了不起。

    “王爷;久攻不下;这是兵家大忌;再这样下去;士兵的心气一泄;唯恐生变啊。”赵小锋担忧地道。

    “是啊;王爷;赵先生讲得有道理;我们要赶紧想办法。”黄旭也深有同感。

    “赵先生;你有什么好办法?”石达开问道。

    “王爷;恕学生斗胆进言;请王爷将您身边的这五千亲兵投入到对曾国藩的围杀之中;学生相信有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最后的胜利将唾手可得。”赵小锋拱手道。

    “唉;是啊;本王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好;就按你说的办;来人;传我将令;命李秀成亲率五千王府亲卫参与围杀曾国藩;务必尽快结束这场战斗。”石达开说干就干;马上下令道。

    随着石达开五千精锐的加入;战场形势对曾国藩越来越不利;如果说前面他们还能凭一口气稍做坚持;那么这五千军的加入;则是将他们的最后一口气也给打散了;他们的生路已慢慢被断绝。

    “三儿;算了;歇歇吧;留点力气稍后还有用。”曾国藩微微一笑道;但笑容当中明显带着一丝苦涩。

    曾三当然听得出来曾国藩话中的意思;默默地点了点头。

    “三儿;待会;我先走一步;我死之后;你将我的头割下来;派几个心腹的亲兵将之带出去;交给军师;如果运气好;也许我还能有幸魂归故里呢。”曾国藩叮嘱曾三道。

    “伯父…。。”曾三喊了一声伯父;就再也说不出话来;潸然泪下。

    “傻孩子;人都有一死;你伯父能战死沙场;又有你在旁送终;那是人生之大幸;还有何不满足;我只是希望;在我死后;你但凡有一丝求生的希望;我都希望你不要放弃;勇敢地活下去;只有活下去;将来才有复仇的机会;三儿啊;伯父的大仇可要靠你了啊。”曾国藩之所会这样说;他是想阻止曾三在他死后干傻事;他希望自己的话能让这个侄儿在最后做出选择的时候;能有所顾忌;他是太了解自己的这个侄儿了。

    “伯父…。。”曾三泪如雨下。

    说起来;曾三还是个孩子;看着自己最敬爱的长辈要离自己而去;怎能让他不心痛。

    “好男儿有泪不轻弹;三儿;我曾家的男儿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流血不流泪。”曾国藩斥道。

    “是…。是;伯父。”曾三拭去满脸的泪水;抽噎着道。

    “好了;私事算是交待完了;再有就是;你回去之后;替我转告军师;让军师暂领大军;并写表申报朝廷;以军师代我之职;这大清朝啊;能克贼兵的人屈指可数;而军师可算是其中的翘楚。”曾国藩知道;自己交待的事情越多;这傻侄儿求生的**就会越强烈;说不定;他真可以逃出生天也说不定呢;如果他能再将自己的临终遗言传达给军师;那事情就算完美了。

    “伯父;您说的话;侄儿都记住了;侄儿一定不负重托。”曾三想都没想;就答道。可能他已经忘了;他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坚决地要追随曾国藩于地下的。

    “很好;你能完成伯父的遗愿;伯父也就死而无憾了。”曾国藩见自己目的已达到;欣慰地点了点头。

    曾三望着曾国藩;心如刀绞;一直以来;曾国藩就如同他的精神支柱一样;是支撑着他前进的动力;他又象一盏明灯;点亮了他前进的道路;但是;现在这个支柱就要倒了;而这盏灯也将熄灭;怎能让曾三的心不痛。

    周围的打斗声;越来越稀少;预示着清军的抵抗即将接近尾声。

    曾国藩朝石达开所站的地方;看了一眼;他似乎感到自己的这个老对手就在前方;他心中轻叹一声;石达开;最后还是你赢了。

    事实上;石达开与曾国藩二人可算是一时之瑜亮;他们虽互为对手;但却互相推重;互相敬重;虽然各为其主;但一直惺惺相惜;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情况出现;他们才不寂寞吧。

    他曾国藩能败在象石达开这种人物的手下;那也是虽败犹荣;没有什么好惋惜的。

    曾国藩看了看周围;知道最后的时刻终于要来临了;他一脸平静;只是轻轻地向曾三点点头;然后拔出腰间的宝剑;眼中露出绝然之色。

    曾三看着曾国藩做着这一切;心中虽然痛;但也为他的伯父骄傲;试想;有多少人能在这个死字面前表现的这样淡然;这样的视死如归;他的伯父不象是去赴黄泉;到象是去赴宴一样;如此的平静;让人心折。

    曾三跪在地上;恭敬地向曾国藩嗑了三个响头;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拜别伯父;伯父一路走好。”

    就在曾国藩将宝剑搁在自己的脖子上面;准备了结自己生命的时候;大营的外围突然之间喊杀震天;人喧马嘶;随后;一支耀眼的火箭冲天而起。

    曾国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曾三更是欣喜若狂;又蹦有跳;口中叫道: “有救了;我们有救了;伯父;我们的援军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零四章 战后反思() 
曾国藩远远望去;见营门口有三位战将分别领着三支兵马;横枪跃马;冲杀而来;赫然是;曾国华;曾国荃及李元度三人。

    三人看见曾国藩被围多时;大怒;奋力冲杀;因为他们是由外向里冲;等于是顶在太平军的后面;太平军触不及防之下;防线开始松动。

    石达开见此情景;大叫一声: “不好。”;他预感今天的事情可能无法善终了。但是;还没有等他做出反应;清军三将已经冲破了太平军的防线;逐渐朝曾国藩靠拢;被围在中间的清军将士也是士气大振;配合外面的清军一起夹击太平军;这样一来;刚刚还占据优势的太平军突然落到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战场形势变化很快;令石达开等人没法做出及时的调整;大好局面开始变得被动起来;幸好被围的清军已是惊弓之鸟;而冲进来救人的清军也不愿意恋战;所以;战局虽然被动;但并未被彻底反转;曾国华等人在救出被围的曾国藩之后;再合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等人之力;一举冲出营去。

    石达开等看着突围而去的曾国藩等人;也只能暗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来是清朝的气数未尽吧。

    曾国华等人救了曾国藩之后;一路向已方大营急驰;直到在离营门不远处碰到李鸿章派出的哨探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得到曾国藩等人获救的消息之后;李鸿章喜出望外;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他亲自出城迎接曾国藩等人进城;并命人侍候沐浴;摆下宴席;给这些死里逃生的将士压惊。

    “军师;我们几乎不能再见矣。”曾国藩感概。

    这一场生死之间的徘徊;不仅让曾国藩似在做梦;而且;只要是参加此一役的所有将士;都恍若隔世。

    “大帅洪福齐天;遇事必能化险为夷。”李鸿章动情地道。

    他初时听说曾国藩被围;也是急得不行;幸好曾国华等人援救还算及时;否则;他们能否再见;真的很难讲。

    “军师;大营之内一切都还好吧;石达开没有趁机来攻吧。”曾国藩关心地问道。

    “营内一切平安;不劳大帅挂念;贼人可能是围攻大帅心切;并没有遣人来攻。”李鸿章恭敬地道。

    “军师;你是如何知道我们被围的消息;又是如何遣国华他们来相救的。”曾国藩道。

    “大帅出发之后;学生总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所以;学生派出大量的哨探;每隔半个时辰就将大帅的情况传回大营一次;学生初时听说大帅进兵顺利;心中还算安定;却没想到;转头却听说了大帅被围的消息;心中大惊;学生立即将留守大营的三位将军请了来商量对策;国华将军一听说大帅被围;立马就要率军去救;还好国荃颇为冷静;他劝住国华将军;并派出哨探;将大帅被围的现场打探的一清二楚;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认清形势;最后派出三位将军分三路救援。这一次;大帅之围能解;全是三位将军的功劳。”李鸿章将整个过程娓娓道来。

    曾国藩听了不住点头。

    “国华;你要多向国荃学一学;遇事多想一想;这样你才能有所进步;记住;凡事不能只逞匹夫之勇。”曾国藩的话不是责怪;而是规劝;这要是从前;是难以想象的;曾国藩治军之严那是出了名了;要是在从前;曾国华可能早就让曾国藩臭骂了一顿;但是;他这次能够脱险;曾国华出力不少;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再出言责难;那就太有点不近人情了。

    “是;末将谨记大帅的话。”曾国华恭敬地道。

    “好了;这次能够大难不死;全是有赖各位拼死营救;本帅在这里谢过各位了。”曾国藩道。

    “大帅言重了。”众人都不敢居功。

    “军师;此次我军战损的情况是否已经统计出来了?”过了一会儿;曾国藩又道。

    “大帅;此次随大帅而去的有接近四十万人马;而有幸活命回来的已不足三成;战损人员接近三十万;兵器;战马等更是损失无数;这一仗可谓是损失巨大。”李鸿章叹了口气道。

    “这么多?这真可谓是我们湘军成军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损失;此都是本帅之过也。”曾国藩痛心疾首地道。

    “大帅;您不必自责;这非属人之过也;乃战之过也;大帅也不必恢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大帅没事;我们照样可以将失去的东西重新弥补回来。”李鸿章劝道。

    “摸清楚了石达开方面的情况了吗?”曾国藩虽然心痛此战之损失;但却并没有失去理智。

    “不是十分的清楚;但大致情况还是了解的;他们应该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石贼此一战之主要目的是为了围歼大帅的中军;所以;他采用的是猛冲猛打的战法;这种战法丝毫不能取巧;必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想必贼人的损失也颇大;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次围歼大帅的目的没有达到;对他们的士气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李鸿章分析道。

    “军师;是这样;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办好两件事;一;尽快将石达开的情况了解清楚;以便我们制定接下来的防御之策。二;重新整编我们剩下的军队;及时招募新兵予以补充;以便在短时间将损失的兵源补回来。”曾国藩道。

    “是;大帅;不过;还有一事;仍需向大帅请示。”说这话的时候;李鸿章似乎显得有点为难。

    “军师有什么话;但讲无妨。”曾国藩听出了李鸿章的弦外之音。

    “大帅;此次战败;送给朝廷的战表;怎么写?”李鸿章说出了自己的为难之处。

    “就这事?军师;这种小事;何必烦心;你照实写就行了。”曾国藩不以为然地道。

    “可是;大帅;这样做有损大帅的威名;您看是不是有必要做一些修饰?”李鸿章提醒道。

    “不用;你照直写就行了。”曾国藩摆了摆手;让李鸿章不用为这事烦心。

    “可是…。。”李鸿章还想再说。

    “这事就这么定了。”曾国藩打断他的话说道。

    “是;大帅。”既然大帅有令;李鸿章只好应诺。

    不过;李鸿章虽然当面应承了曾国藩;但是在随后给朝廷的战报中;还是做了一些隐瞒;让朝廷觉得这一战的损失并没有实际的那么大。在这件事情上;李鸿章也算是煞费苦心。

    “好了;今天就议到这里吧;大家也辛苦了;都下去休息吧。”曾国藩道。

    “是。”众人应诺;退出。

    另一边;石达开的大帐之中;也正在召开此战的总结会议。

    “王爷;如此好的机会;却让曾国藩这个龟儿子给跑了;真是不解气。”在今天的大战中;郭破天一人就拦住了彭玉麟与曾国藩两人;可以说;在围杀曾国藩的过程中;他的左军才是真正的主力;而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让曾国藩给跑了;他不能不生气。

    “唉;一切乃命也。”石达开叹了口气道。

    “王爷;此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之计划不可谓不周密;甚至;曾国藩之配合;不可谓不到位;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让他给跑了;这虽然与战场变化;曾国藩之气数未尽有一定的关系;但归要结底;是我们没能在短时间之内将其拿下;让他的援军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将其救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黄旭可不象石达开认为的那样;将一切都归之于命;他觉得在指挥协调上面;太平军与以湘军为班底的清军之间;还有一点点差距;而这差距并不大;但一定要尽快将它堵上。

    “是啊;王爷;驸马爷此话有理;我们还是有点低估了清军的战斗力;以及他们在死亡威胁之下所爆发出来的潜力;而在这种低估之下;我们所做出的应对之策也太过于单调;从而给了敌军将曾国藩救出的可乘之机。”赵小锋也附和黄旭的意见。

    “是啊;看来;我们需要花大气在军队内部来一次整顿了。”石达开道。

    他心知肚明;在军队的派系之争中;虽然少了以前的害群之马;诸如保平安;崔敏之流;但是;以前这些人在军队之中留下的一些思想;还是很有市场的;所以;不整顿这些不正之风;可能;将来还会错过很多类似的机会。

    “有王爷这话;想必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黄旭道。

    “呵;呵;兄弟;虽然我的话有那么一点点作用;但实际工作还需要人去做;这样吧;我就请你做这次内部整顿工作的负责人;怎么样;你是否愿意帮这个忙?”石达开笑呵呵地道。

    没想到;这事情说来说去又说到自己头上来了;看来;自己还真倒霉;但是;既然石达开都开口了;自己还能推辞吗;黄旭想。

    “王爷都开金口了;我怎能推辞;好;我答应。”黄旭道。

    “好;明天的军事会议上;我会公布此事;那一切都有劳兄弟了。”石达开见黄旭应承;很高兴。

    “不过;我还需要几个帮手。”黄旭当然要提条件啦。

    “行;这营中的人马;任你挑选。”石达开很大方地道。

    黄旭于是点了姚大洪几兄弟;还要了赵小锋;这些可以说算得上是黄旭的嫡系人马。

    石达开当然是没意见;爽快地答应了。

    “对了;郭将军;这次的战损情况如何?”末了;石达开又问道。

    “王爷;损失不小;这次可能是我们太平军成军以来;损失较大的一次;据初步统计;单单是左军;就损失了差不多一半的人马。”郭破天沮丧地道。

    “这么多?你没搞错吧?”石达开大惊。

    “是;王爷;郭将军这话应该没有水分;我也有查实过;真实的数据可能比郭将军说的还要大。”黄旭的心情也很沉重。

    “看来;这整顿工作是刻不容缓了;兄弟;一切都拜托了。”石达开以少有的凝重的口气对黄旭道。

    看来;他是决心打造出一支铁军。

    “王爷;义不容辞。”黄旭道。

    “那好;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你们分头去准备吧。”石达开道。

    “是。”众人散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零五章 廷议() 
顺天府;也是后来的北平府;乃明清两朝的定都之所;虽然也曾受到过战火的洗礼;但经过两朝合计几百年的不断建设;顺天府成了当时;乃至全世界少有的繁华之地;不说顺天府的其它地方;就说那圆明园;其奢华程度;可谓是举世无双。如此繁华之地;也难怪会惹来列强的觊觎。

    此时;在这皇城之中;执掌皇权的是乾隆皇帝的孙子;嘉庆皇帝的儿子;有名的怕老婆的天子;咸丰皇帝; 全名;爱新觉罗…奕宁。

    这一天;咸丰帝正同自己的爱妃; 叶赫那拉氏; 也就是若干年之后;大名鼎鼎的慈禧老佛爷;**嘻戏。

    忽有人来报;前线有紧急奏章送到;恭亲王…奕欣;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正在上书房等候陛下。

    咸丰眉头一皱;极不情愿地从慈禧的怀中爬起来;不知道嘟哝了一句什么;非常不乐意地让人服侍他更衣;准备回上书房。

    此时的慈禧还算得上是个贤事良母;她一心只想好好相夫教子;尽人妻人母之责;其它乱七八糟的事;她还没想过。

    这时;只听她劝道: “皇上;夫妻之间;来日方长;可千万不能因这而荒废国家大事。”

    你看;这话讲得多好啊;多明事理。;多好的女人呀。

    “爱妃;你真晓事;这就是朕宠爱你的原因之一。”咸丰捏了捏慈禧的脸蛋;笑嘻嘻地道。

    “皇上;臣妾只求能长伴夫君左右;也算心满意足了。”完全一小女人模样。

    “好了;爱妃;朕要去干活了;你先歇着;稍迟一点;朕再来看你。”咸丰以极大的毅力道。

    “是;陛下; 臣妾恭送陛下。” 慈禧行礼道。

    咸丰对着慈禧微微一笑;飘然而去。

    上书房中;军机处的两位重臣;恭亲王;铁帽子王都已在等候咸丰帝。

    咸丰在龙椅上坐下;两位重臣赶紧行礼;礼毕之后;谈话便算是进入了正题。

    “什么大事;你们这样火急火燎将朕叫来?”咸丰很不高兴地道。

    “皇上恕罪;如非大事;臣等又如何敢骚扰您;确实前线有紧急奏表送到。”恭亲王小心地回话道。

    “是否太平贼寇已经荡平;如若如此;那就确属好消息。”咸丰帝很感兴趣地猜道。

    “皇上;确实与太平贼寇有关;不过;不是天朝天兵将贼寇剿除;而是在与贼寇交战的过程中;我天朝损兵折将。”恭亲王对着咸丰的头泼下了一盆冷水。

    “什么;你再说一遍。”咸丰变色道。

    “皇上息怒; 皇上息怒。”两位大人吓得都赶紧趴在地上。

    “恭亲王;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咸丰帝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道。

    “回皇上;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恭亲王便将这场大战的情况如实向咸丰帝做了说明;虽然;在曾国藩的奏表中;李鸿章已经将很多经过和数字进行了美化;但是;这在咸丰看来;仍然是不可原谅的。

    “混帐;这曾国藩真该杀;他不知道临敌之时;要将敌酋的情况摸清楚吗?这样贪功冒进;致天朝损兵折将;耗费钱粮;你们说;朕应该如何处罚他;坦白地说;朕早已对这曾国藩厌烦不已;剿贼多年;却屡屡被贼所伤;这样的统帅要之何用;你们说;要他何用?”咸丰啪的一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道。

    跪在地上的两人;见龙颜大怒;大气都不敢出;只是不住地以头顿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