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尘-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棍棒的几十百把村民就会出现在镇上街头,闹个天翻地覆,那个时候,不管自己有理无理,恐怕都得亡命天涯。

    苏文炳和张才景像是发现新大陆,眼睛不离江信北。

    张才景之所以邀江信北同行,多是看在嫂子江信红的份上。苏文炳没有多话,又是看在张才景的面子上,却没去想江信北本身到底有什么本事,会不会成为自己的累赘。

第十一章 再现峥嵘() 
郑全带着十来个小年轻赶来,个个手持棍棒,老远就听到金长兴家前闹哄哄的,及走近听到打斗声,一伙小年轻,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向金家冲去。

    场内人众听了江信北的吼声,气氛缓和下来,不想风波再起,被一伙小年轻一冲,顿时局面大乱,围观者纷纷闪避,江信北等人只好全神戒备,像是江信北一伙与石峰金长兴等人形成对峙。

    十来个年轻人手持棍棒冲击进了场子,不管不顾便朝江信北五人棍棒齐下。

    想善了已经不可能。

    现在的局面变成街头混混的鏖战,街坊那还顾得上帮衬金家,还是少惹为妙。金长锁不屑弟弟他们所为,护着母亲回到家门口,不打算理会门外的打斗。

    这时金家的几个族房兄弟和金长锁要好的朋友,听到消息赶来帮忙,见场面是混混混战,便也作壁上观。他们对金长兴等混混不待见,对江信北等五人更没好感,让他们狗咬狗也就是了,根本不相信如此局面江信北五人还能讨得了好。

    金长兴本打算息事宁人,但弟兄们打得热火朝天,没理由置身事外,加入团战。

    虽然混混们人多势众,但场地上腾挪有限,对上江信北张才景和苏文炳,根本就没多大的杀伤力。这还算是陆盛标和谭建强有伤,三人要分出精力照顾他俩,加上三人有事在身,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手下极有分寸,要不这十来人加上石峰和金长兴,早就躺倒地上扯风箱了。

    江信北在村里,自小就是打架王,最近三年被父亲江敬林带着跑山打猎,身体逐渐成熟,功夫长进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打架的机会却几乎没有。开始面对众人群殴,还有些施展不开,随着对眼前这伙人的纠缠渐渐适应,打得兴起,把石峰和金长兴留给张才景和苏文炳,自个冲进人堆,伸手就夺过一人的棍棒,指南打北,几乎没人接下一招半式。

    这伙小子纯粹是街头混混,没人真正接受过武技训练,靠的是人多和打架凶狠玩命,可是对上行家里手,怎么都不够招呼。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十来人就都躺在地上。石峰对上苏文炳旗鼓相当,金长兴对上张才景,倒是像在做戏,不痛不痒地,江信北完全看不出是在搏斗,反而像同门师兄弟在对练。

    见江信北腾出手来,金长锁走上前拦住江信北,毕竟金长兴是自己的弟弟,怕他吃亏。

    见识了江信北的手段,金长锁的族兄弟和朋友一齐上前,手中没有家伙,但严阵以待的神情,任何人都看得出他们的紧张。

    江信北这三年跟父亲跑山打猎,性子沉稳多了,知道了事情的轻重急缓,应承了房家的事情,可不想因此而失信于人,谁知道闹大了,对人家有什么影响?

    江信北没有动手的打算,可也不想对金长锁等人示弱,就这么对视着,神情俨然,他并不想激怒对方。

    这样的对峙必然会影响旁人的情绪,石峰和苏文炳停手,金长兴和和张才景早没兴致演戏了,各自归阵,又形成壁垒分明的态势。

    这时候,躺在地上的人等,陆陆续续有人站起来,自成一方,金长兴和石峰走到他们前面,场景十足的三足鼎立。

    金长兴心中骇然,不知道陆盛标他们哪里找来的如此能打之人。

    石峰可不这么想,既然有胆子把事情做下,当然要有承担后果的担当,没什么好惧怕的。何况,石峰认为,对付那些小混混,自己也能做到江信北那样,或许没有江信北那么干净利落,但也不至于显得太难看。

    江信北转向金长兴和石峰,说道:“你们自己说吧,我们只想要个公道,该退还给谁的钱退还给谁就成。”

    石峰这次是请金长兴帮忙,自然不能让金长兴出这个头,朝谭建强道:“谭建强,还是你自己说吧,你们自己做的事情,难道还要我帮你们说?不服,那就再打一架,各安天命。”

    谭建强心里一慌,嘴里吱吱嘘嘘,一横心,说道:“你叫我说什么?”

    看谭建强的神态,苏文炳张才景就知道事情是出在谭建强身上,既然他是陆盛标的朋友,当然也不想他出丑,张才景道:“人,你们打了,他们受伤也不轻,就此了结算了,但我兄弟的钱总该还给他吧。”

    石峰道:“笑话,还钱给谁?谁能证明陆盛标没有参与坑我兄弟的事情?”

    响鼓不用重锤,苏文炳一听就明白是谭建强一伙设局坑了石峰的朋友,石峰找谭建强的麻烦天经地义,如果陆盛标参与了,那是他自找的,怪不得石峰。

    江信北对道上的事情几乎没接触,但听过的却不少,猜猜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反而对石峰生出一阵敬佩之情,能为朋友这样出力的人好像不多。

    虽然,道上设局坑骗的事情很多,但那是各自肚子里的事情,见光就死。要做,就得做严密些,被坑之人,如果事后发觉不了,自然是上上大吉,即便被人发现,也得有法子降得住人家。像人家有石峰这样朋友的人,也不想想能不能瞒得过去。人家本人或许奈何不了,忍气吞声,但他的家人朋友却不一定能咽下这口气。对景的时候,不管熟不熟,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事情,只要交情稍稍浅点的,不加倍还报就算客气的了。

    俗话说,开口不打笑脸人,金母见气氛缓和下来,走上来想对江信北等人说几句好话,总之是自己的儿子冒犯了别人,道个歉也是应该的。

    陆盛标见自己的帮手没话说了,心里急了,有些语无伦次,“什么事情都不管我的事,凭什么要抢我的钱抵账,金长兴,我就找你,你还我钱来。你朋友被坑,你们既然知道了,有没有我的份,你们会不知道?你们那只眼睛看到我参与了?”

    陆盛标的话也没错,众人齐飒飒地看向谭建强。

    谭建强郁闷,加嫉妒恨,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件事情始末他是知道的,那人做局并不对他隐瞒,他只是没机会参加而已。就算真的一点干系都没有,对那人,既不愿出卖,也不敢出卖,那就只能替他背黑锅了。

    十个大洋,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以米价来衡量,这时一斤米四分五到六分多不等,十枚大洋可以买二百多斤米,几乎够得上偏僻山村一家三口半年的口粮。按照时下一个大洋可以买六斤上好猪肉,或者可以请五六个朋友刷一次羊肉火锅的购买力,一枚大洋,至少相当于现代人民币一百五十元上下,那就更悬殊,对于一年见不到几文钱的贫户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陆盛标的憋屈无从发泄,正巧见金母走上前,恶从胆边生,猛然几步,将金母挟持,说道:“金长兴,你还我钱来便罢,要不我叫你们好看。”

    张才景脸色极不好看,没想到陆盛标是这样的人。苏文炳脸色铁青,今天是糗丢大了,结交上这样的朋友,传扬开来,那还有脸见人?金家人不敢稍有异动,张才景和苏文炳几乎同时喝道:“盛标,你这是干什么?”

    或许,陆盛标心里羞愧,有些茫然。

    江信北与陆盛标算初次接触,没把他当过朋友,这次跟着来,完全是因为张才景,心里对陆盛标的行为鄙夷之极,趁此欺进,一手拿住陆盛标的颈部,一手抓住他肩关节,陆盛标顿时半身麻木,金母脱离陆盛标的控制,猛咳几声。

    江信北道:“要钱,还要脸不?”

    陆盛标一时错愕,一急,“呸”的一声,说道:“管你什么事,要你拿我的钱去卖乖?”

    “啪”的一下,江信北给了陆盛标一巴掌,没任何迟滞,转身而去。

第十二章 狸猫撞大运() 
挟持,解救,翻脸,刹那间,众人有些反应不过来,场面顿时静悄悄的,看着江信北离开,没人说一句话。

    陆盛标行为丧心病狂,却情有可原,情急之下,口不择言,又难怪江信北翻脸。

    苏文炳轻轻舒了口气,算好,事情没闹大,心里暗暗佩服江信北的反应够快。任由陆盛标疯狂下去,只会引来更多的麻烦,只怕房家的事情都可能受到牵连。不但对不起朋友,而且江湖声誉也要受到诟病,至少轻重不分总有人要说的。

    今天的事情注定没有结果,江信北可以置陆盛标不顾,张才景却不行。

    张才景走到陆盛标身边,说道:“走吧,这梁子,以后再找机会要回来就是。”

    金家没有出来阻止张才景四人,如果没有江信北及时解救下母亲,真不知道陆盛标会干出什么事情来,想想都后怕。

    金长锁虽然挨了江信北一巴掌,对江信北生不出一丝一毫的仇怨之念,相反还有一丝感激,张才景等人一走,脾气上来,就要上前揍金长兴,被众人拉住,大骂道:“金长兴,你有本事在外面玩,就别把麻烦带到家里来呀!要是娘出什么事情,我看,你自己去跳河得了,别在世上丢人现眼。”

    兄弟俩单挑,金长锁可能不是金长兴的对手,但金长兴对二哥有种莫名的敬服,不回一句,任由金长锁骂得唾沫横飞。

    金家众人对石峰不理不睬,石峰尴尬之极,转身朝众小混混挥挥手,走了。说到底,此事是由他引出来的,差点出了大问题,心里愤懑之极,把陆盛标从心底恨上了。

    混混们看看金长兴,金长兴那有闲心看他们?他们脸色极不自然,略一迟疑,跟在石峰后面,众人此时连杀陆盛标的心思都有了。

    太阳虽然还高挂着,斜在天边,却已经是旁晚来临之际。阳光软绵绵的,兴许一整天忙着巡弋大千世界,费心劳力,火热的豪情已经淡去。云淡舒卷,间或泛起些许微风,夹杂着河水的清凉,气温降下来,给人的感觉怎么都觉得清爽。远山苍翠,近山斑驳一些黄叶,抹上一层夕阳前的亮丽,显得更加富贵悦目。

    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不论是石峰一伙,还是张才景一行,想法肯定和诗人不同,落寞的心境却绝对没什么差别,用在此时此刻,再应景不过了。

    江信北实在没话说,张才景四人跟在江信北后面更加没话可说。今天陆盛标闹出这么一出,他和金家结仇是肯定了的,哥几个虽然相信他的确冤枉,却找不到安慰他的话语和理由。

    江信北忽然停住,转过身来,眼睛不带看陆盛标一眼,走到谭建强跟前,指着他道:“今天这事情,你得想办法摆平,否则,你等着好了,到时别怪我不看朋友情面。”

    陆盛标对谭建强有些怨气,经江信北一说,不由看着谭建强。

    谭建强不肯讲实话,害得陆盛标折财出丑,包括苏文炳和张才景早就有想法,只是一时找不到话头。现在有江信北开这个头,张才景接口道:“你和盛标到底也是朋友,你看他吃这样的亏,没有个交待,是说不过去的。”

    江信北和张才景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陆盛标心里稍稍好受些,却不敢接口再说什么,谭建强的关系他知道不多,但绝对不是自己能招惹的,很期待地等着谭建强的回答。

    谭建强支支吾吾几句,算是应承下来,也不敢不应承,他实在有点怕江信北翻脸比翻书还快。

    看着谭建钱姗姗而去的萧索背影,张才景向陆盛标介绍江信北的身份,接着道:“今天的事情就不要放在心上了,信北也是为你好。”

    陆盛标和张才景是好朋友,又能外出找钱,脑子自然不笨。之前脑子进水,做出莽撞之举,又口不择言,现在想想,也的确怪不得江信北,何况江信北刚才对谭建强所说的一番话,也算是对自己有个交待。如此一想,虽然心中的不痛快仍然还有,但已经淡去很多。

    范勇和粟泽贵见石峰金长兴一伙对谭建强和陆盛标两个,完全是一边倒的情形,没几下就宣告结束,一点都不提气,索然无味,便慢悠悠地回山而去,在江信北三人为是否让陆盛标参与他们而伤脑筋的时候,有了意外的收获。

    中午喝了些酒,在烈日下走久了,范勇和粟泽贵觉得格外燥热,全身疏懒懒的,提不上劲,到了一处山梁分水岭,两人便找个阴凉地坐下休息。不久听到对面山谷传来枪声,两人吓了一跳,这地方离他们的势力范围不远,还以为山上弟兄与谁发生了冲突。他两跑过去,在个视野开阔的树丛中潜伏下来。

    山涧里,岩石路一头,姚梦欣和俩伙伴依托路边的巨石据守,时不时放几枪。这次的行动已经够小心了,结果还是遭遇上土匪,姚梦欣不禁气恼之极,三年了,第一次回来执行任务,竟然出了岔子。另一头,杨再兵带着自己手下喽啰,依托巨石作掩护,朝那三人慢慢围拢。

    局面已经相当不利,再不走,不但药品保不住,自己三人也要报销在这里,姚梦欣咬咬牙,向伙伴发出突围的手势。三人向杨再兵一方一阵激射,趁对方躲闪的瞬间,三人迅速脱离巨石,几个曲线奔跑,跳跃,便上了坡,没入山林。

    一会儿没听到枪声,杨再兵挥挥手,喽啰们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几个大胆地走出来,没枪声,便朝路上的担子跑去。

    杨再兵把担子的东西打开,拿出一盒子,在手上摇摇,说道:“好东西啊,以后弟兄就不用受那份苦了。”

    这一切,范勇看得真真切切,那盒子一定是洋药里的那个阿什么林的消炎药,否则牛踏沟的同行不会集结二十多人去抢那三个人的一挑看起来不重的货物。

    范勇以前做业余土匪,后来归服在梁靖旗下,颇得梁靖看重。因着是本地人氏,专门负责打探几个乡镇和邻省的富裕村寨,地主大户的防卫状况,道上消息,算是鱼跃龙门,转了正。

    在刀尖上讨吃食,命都靠不住,更不用说伤胳膊掉腿的事情。伤药就显得尤为重要,性命救回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中草药是有用,但见效慢了,那比得上洋药的消炎效果?能弄来这东西,在山上弟兄心里的地位那可就不可同日而语。

    梁靖听了范勇的消息,真是舒心至极,自己想睡觉,立马有人递上枕头。

    溶洞滩虽然经历将近两年的整合,但原来的山头太多,还牵扯到跨省跨县。梁靖正想着如何借助山上弟兄共同关心的利益,出动几次,也好借助这些行动转移内部注意力,从中找机会消除不利因素,弥合裂痕。

    廖家来人接洽,想收编自己的队伍,算是好事,梁靖正想着是不是利用这件事情。当土匪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能带着弟兄们奔个前程,相信没有那个弟兄不愿意。但现在国共在开战,万一不小心卷进当中,连骨头杂质都不会有剩,这不仅害自己根基没了,还害了跟随自己多年弟兄的性命,兹事体大,委实难下决心。

    找西药是个不错的法子,梁靖很敏锐第觉得这是个机会,不论能不能从牛踏沟手里抢来这种药,对山寨来说都是好事。

    “你消息是从哪来的?”梁靖对范勇此行满意到极点,笑着问道。

    不等范勇回答,梁靖接着道:“算了,算不得大事。”

    消息来源不应该是梁靖关心的问题,人家相信范勇,却不一定相信梁靖,而且,道上专门买卖消息的也大有人在,道上鱼龙混杂,谁会把真正的底细透露个底朝天?

    梁靖呵呵一笑,问道:“范勇,你说,要是我们把这消息散布出去,会是怎么一种状况?”

    一直是梁靖在问,范勇也是表功心切,没有把下午的经历,自己猜想的来龙去脉告诉梁靖,而是直奔结果,听到梁靖问这话,着实摸不着头脑。

    梁靖走出营房,朝天空望去,夜幕已经降临,天色没有断黑,峨眉月挂在天边,星星却已在闪烁。

    “好天气呀,今夜我们去瓜坪镇走一趟如何?”

    听到梁靖好像是自言自语的问话,范勇不知道什么意思,只好缄口不言。

    而此时,瓜坪镇上,房如松房内四人一屋,气氛有些沉闷。

    凡事小心不为过,如何安全顺利走过到县城这一百来里路,必须得好好谋划一番。

    下午,房如松答应前来的两人请求,晚饭后,三家凑伙一起上路,把三家的青壮纠合在一起,统一安排,布置会更周到些,阵势大,人气足,底气就足。

    可是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三家结盟,油水自然会更足,阵势大了,随之就是目标也大了。三家人的青壮也不过三十人,拖家带口的,真正遭遇上土匪,能起多大作用?

第十三章 摁下葫芦起了瓢() 
胡达寅和陈长贵平时肢体劳作很少,走上一百多里,还不要了老命?再说,家眷妇孺娇生惯养,就更加难以饱受一日几十上百里的路途艰辛。观望这几天,得知房家的打算,便前来相商,心里委实没有具体安排。

    房如松未动先谋,想想很有道理。即便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决心和勇气,但如果没有事先充分的安排准备,漏洞百出,恐怕事到临头,手忙脚乱,无济于事。

    问题和思虑摆出来,却找不到妥善的办法,四人一阵沉默。

    房家的事情,房如松都交给龙景阳安排,想了想,说道:“你叫来的那三个人怎么说?”

    龙景阳略作思考,说道:“晚饭前我跟他们议论了一下这事,总的来说,他们提到过几点想法,当时我想凡事都要老爷拿主意,就没多想。现在想来,还是颇有道理的。”

    胡达寅和陈长贵拿主意都很有决断,只是初到瓜坪镇上,一切都茫然无知,显得无从着手。今天和房如松一合计,大体主意吻合,剩下的就是枝节细末。请几个本地人虽然未免小题大做,但聊胜于无,有备无患总没有坏处。现在问题和思虑摆出来,却拿不出什么稳妥的办法,请来的几个本地小子有想法,龙景阳能在这个时候说出来,想必应该有些针对性,不料龙景阳却忽地把话停下来,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