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延潮心底对于这话是有答案的,当初申时行就叮嘱林延潮面圣时,天子一定会问这个问题,让他好好考虑。

    但现在林延潮也懒得编答案了,直接答道:“启禀陛下,臣就是阿谀上意。”

    “真的?”天子站定了,上下打量林延潮。

    林延潮垂头道:“启禀陛下,臣不知如何解释,只想到庄子的一句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臣在归德所作所为,将来就由百姓来告知陛下。”

    “至于臣……”林延潮苦笑了一下道,“……臣心底自是忠于陛下,阿谀之言说来虽非褒言,但臣愿意领之。”

    天子听了也是沉默了半响,然后着:“果真言之凿凿,这番君前奏对,真不愧是林三元才能说出的话。”

    说到这里,天子走到殿门边,仰起头看着天色。

    殿外乌云如墨,闷雷之声隐隐响动,而狂风大作,撼动殿前十几株槐树沙沙作响,无数树叶从树上落下。

    “朕这一次召你回京,就是不怪你当初上疏的事,朕不是小心眼,只是怪你坏了朕与慈圣太后的母子之情。但璐王就藩后,朕与慈圣太后又言归于好,朕也就不计较了。”

    天子回过头来道:“所以这一次你回京,就在京师吧。河南右布政使付知远向朕保荐,手你有管仲之才,河南巡抚也向朕说,区区百里之地焉能尽其才。几位封疆大吏都这么说了,朕怎么能让贤才屈就地方,你不是说要修齐治平吗?朝堂上才是你施展抱负的地方。或许有那么一日,申先生之后,朕可以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你!”

    林延潮闻言怔住了。

    以前看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备将国家托付给诸葛亮时,当时诸葛亮的心情,林延潮现在有些体会到了。

    当然林延潮不是诸葛,但天子这一番推心置腹的信任,实在令自己有几分感动。

    说到这里天子继续道:“不过朕有几句丑话要说在前面!朕要你仔细想来,好好答朕。”

    林延潮听到这里目光一凛,他已是知道天子要自己答允他什么了,但是此事自己却是自己不能答允的。

九百八十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二合一)() 
    从进入武英殿时,天子几句话间掌握了局面。

    他向林延潮承诺,申先生后,可将国家大事交托给你。

    这句话无疑就是告诉林延潮,申时行那个位子,迟早是你的。

    那是首辅,当朝宰相,官至一品。

    天下读书人一辈子的梦想。

    天子将此抛出摆在了林延潮的面前,但最后天子又道,有几句丑话说在前头。

    林延潮方才明白,这是天子又搓又揉的手段,但他也明白,天子提出来的是何等不容让人拒绝之事。

    是';争国本';吗?

    不对,郑妃肚子里现在虽怀了一个,但是不是皇子还是两说。郑妃再得宠,天子也不可能在这时候抛出这个问题来。

    那么是其他的事?

    剩下的林延潮就不难猜了。

    林延潮想到这里,目光中生出了一丝动摇。

    因为林延潮想到了六十年后,大厦倾倒,山河破碎的一幕。

    林延潮笑道:“陛下放心,以后臣必以陛下马首是瞻,那上谏之事,臣不会再作!”

    “你敢?”天子斥了一句,都到这个时候,林延潮面对人臣至尊的位子还能开出玩笑。

    但天子随即意识到林延潮不是在开玩笑。

    有一种拒绝,是在你话还没有说出来之前。

    天子立即想到的这个可能。但他不相信林延潮可以无视此事,谁能抵挡这权力之诱惑,天下多少人皓首穷经,甚至卑躬屈膝不就是为了权位二字。

    没有掌握权位的人,永远不知手握权利那等滋味,一旦失去,痛苦百倍。

    天子审视林延潮片刻,然后道:“林卿,你不会拒绝朕吧。”

    林延潮低声道:“臣不敢。”

    “谅你也不敢!”天子自负地走到殿前,这时殿外已是雷鸣暂时平息,本是呼啸的狂风却停止。

    但一道道的电光,却划破长空,照得殿上之人脸上一明一暗。

    骤雨将至!

    天子下面的一言一句,恰似这雷霆之威。

    “前都御史丘橓曾向朕写奏章赞扬你的在归德举措,潘季驯也向朕赞扬你的治水之举,但朕问过几个懂河工,他们说凭着朝廷每年划拨的那点河工银,实在不足以支撑你办那么大的工程。”

    “当然朕相信丘,潘两位大臣的眼光,潘季驯说你没有墨守陈规,采用种种新法,甚至不惜以官府的信用,向民间募资借贷。朕听闻时,再想起潘季驯说你采用新法之说,有些讶异。”

    “打破陈规,何等之难!官场上有一套是是非非,如何能平衡各方利益,镇压异见,朕是太清楚了。但是你却办到了,故而你所作所为令朕想起了一个人。”

    天子看向林延潮问道:“你可知道?”

    林延潮低声道:“臣知道。”

    天子点点头道:“你既知道,就明白朕如何忌惮此人,对此此人对你评价很高,他说翰苑诸公里,唯有你林卿可以安天下。你可知道?”

    轰隆隆!

    巨雷响动,仿佛炸在林延潮耳边,但天子平平的一句,在他听来简直比雷声更可怕十倍。

    天子负手道:“朕知道林卿你有才干,是可以济世安民的。但朕是皇帝,决不允许有任何人再如他那般挑战朕的权威!”

    “本来朕不许任何人在朕面前提到他的名字,但是今天要破一次例!所以朕在这武英殿告诫你一句,不要作第二个张太岳!”

    轰隆一声,炸雷响动,这时候大雨倾盆而下。

    武英殿外弥漫着彻耳的雨声,值殿的几个太监听到方才天子的话,都是吓得眼观鼻鼻观心,连手指都不敢动一下。

    当年百官叩谏,天子是免去了张居正家人的罪责,但张居正的罪名一直没有平反。

    天子就是用张居正的例子,告诫百官,告诫以后的内阁大学士,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都不可僭越。

    所以另一个时空里,明朝首辅的处境是如何?

    赵志皋为首辅时,大体上有这样评价。

    张居正柄国,权震主。申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

    到了赵志皋时,他埋怨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

    大意就是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在时,你们畏惧他的权势,人人附进。到了我当首辅,好了,权势不如以往,所以你们这些官员争着来弹劾我,以此博名。

    到了沈一贯时,他归乡后感叹,当年在朝时整日忙于你弹劾我弹劾,但是却';筹国无成';,此事令他余生都感到后悔。

    这就是万历朝首辅们的悲哀。

    很多人骂王锡爵,赵志皋,沈一贯担任首辅时没有建树,令朝局一步步恶化。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敢动刀子?怕得罪人,所以是尸位素餐的人吗?

    当年张居正要夺情,王锡爵跑到张府上,逼着张居正拿刀横自己脖子上。

    张居正要夺情,赵志皋直言反对,最后被贬官流放,赶出翰林院。

    沈一贯担任会试考官时,同僚要录取张居正的儿子,沈一贯把卷子藏起来,怎么说也是不肯取他,最后沈一贯也被张居正赶回老家去。

    这三人在张居正权威赫赫时候,尚敢不惧权势,怎么到了当首辅的时候,却被满朝大臣从头喷到尾,看着朝局日益恶化,拿不出任何作为来挽回局面。

    这是他们的责任吗?

    叶向高时,他与同为阁臣的李廷机有这样一段对话。

    叶向高道:“上所疑群臣,正鉴初年江陵专制擅权,浸淫至是耳。令江陵在,凛凛救过不暇,何勋绩之有?”

    李廷机则说:“江陵信对症,其如上之不冲年何?”

    叶向高大意是,天子猜忌群臣(其实是指代叶,李二人),正是因为张居正当年擅权的缘故,一直到了今天,他仍是如此。但眼下朝局糜烂,就算张居正在世,也不过忙着补过,收拾这烂摊子,不让局势继续恶化,何谈建立功勋,匡扶天下。

    李廷机则说,就算张居正复生有办法匡扶天下,但天子现在已经不是年少的时候,你觉得他现在会用张居正吗?

    叶,李二人可谓一语道破真相。

    没错,世间再无张居正,这是万历自己一手造成的!

    并且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崇祯的身上。

    崇祯时,明朝内外交困,国库空虚,首辅薛国观出主意,不可以再向老百姓加税了,必须让那些富有的皇亲国戚出钱。

    于是崇祯采纳,先抄没武清侯李国瑞的家财(李太后之父武清伯李伟的第五代)。结果武清侯李国瑞惊吓而死。

    此例一开,皇亲国戚人人自危,在崇祯面前编排薛国观。

    结果崇祯动摇,转手以贪污的罪名将首辅薛国观抄家赐死。

    薛国观成为继夏言后被天子赐死的首辅第二人,而以贪污罪名从薛国观的首辅家里,抄没钱财只有九千两,田六百亩。而武清侯李国瑞家中仅浮财就有四十万两。

    从此朝廷再也没人敢提抄没这些皇亲国戚之事,也再没人谋划如何扭转明朝财政亏空的事。

    崇祯在位十七年,勤政办公,不日不眠,当政十七年,宫中无营建,吃穿不讲究。

    崇祯深感宰相不作为,十七年换了五十多个首辅,堂堂宰相如白菜般廉价,最后死于社稷时罪己诏里写的是,然皆诸臣误朕。

    现在天子对林延潮道,你不能当第二个张居正!

    大雨落下,打在石阶上,打在甬道的石砖上,打在汉白玉石桥上。

    天地之间响彻的是浩瀚的雨声。

    林延潮额上汗滴落下,这一个月里,他前思后想,他承认自己对功名的渴望。

    所以今日上殿,他先向天子认个错。

    换句话说,他今天来是想好好说,根本不愿有丝毫开罪天子,先平平稳稳地回翰林院再说。

    当然林延潮现在可以假装答允,先混过这一关!

    但林延潮想起薛国观的例子,觉得说了最严重,就是哪里来哪里回去,但不说搞不好将来没命。

    天子缓缓道:“林卿,不少大臣都在朕面前称赞你,说你似当年的张太岳,但朕绝不容许本朝再有第二个张太岳。林卿,君臣之间,难道只有白首相知犹按剑?不可善始善终,成就一段佳话?”

    说到这里,天子长长叹息了一声。

    风雨打在殿前的长廊上,君臣间一阵静默。

    林延潮眉心一抖,双拳是握得越来越紧。

    天子见林延潮从目光犹疑而至坚定,就如同当初他上谏一般,此必有惊人之语。

    这时林延潮抬起头,方才神色已是退去,重新恢复至以往平和的样子。

    林延潮道:“启禀陛下,臣不会作张江陵,但若陛下恩准,臣愿为王荆川!”

    林延潮之言心平气和,但天子却好似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

    殿外雷霆已止,雨势已衰,骤雨来的也快,去的也快。

    但有一股力量,是急风骤雨也不能动摇的。

    天子看了一眼殿外的风雨,默然半响后看向林延潮:“林卿,你说要学王安石?你的意思是,朕要如宋神宗?”

    林延潮道:“陛下,张江陵与王荆州最大不同,就是张江陵擅权而临于君上,而王荆州则是君臣一心。”

    天子哼了一声,手指着殿外道:“可王安石之变法却是失败了!林卿大言不惭,自以为比王安石如何?”

    林延潮道:“当年王荆州知鄞时,略行新法,邑人称便,即哓哓然曰,我宰天下有余。时人评之,不知四海非一邑之小,执政非长吏之任也。而臣任归德令时,上书陛下三年内大治,实为大言不惭,此臣不如王荆川之处。”

    天子差一点失笑,林延潮这话听起来好像很谦虚,其实自负的紧。

    “还有一事,臣更不如王荆川。自古以来,上下同心者事无不成,王荆州知遇神宗,致位宰相方能有所作为,否则纵为宰相何用?而董江都辞官在家,武帝犹咨以国事,以经义定为国策,此在臣看来又更胜王荆川一筹了。”

    董仲舒曾任过江都国相,所称董江都。

    林延潮举董仲舒的例子,等于变相回答了天子的话,与政治主张的实现比起来,宰相次之!

    天子听了林延潮之言,神色缓和道:“卿真是骨鲠之臣,朕知道你一直希望有所作为,但卿以为是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是才,但朕以为擅守文以持天下之正方是才。这一点林卿要多学学你的老师申先生才是!”

    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守文以持天下之正,指的是唐朝两位贤相,姚崇擅应变,与宋璟擅守文。

    姚崇当初当宰相前,曾上书唐玄宗十件事,说你若是不答允这十件事,那么这个宰相我不干。

    林延潮当然知道这个典故,但他反而借此规劝道:“陛下,姚崇以十事要说天子而后辅政

    ,士子称其伟,开元时山东蝗灾,百姓不敢捕杀,官员言,杀虫太多,有伤天和。唯独姚崇道,楚惠王吞蛭而顽疾痊愈,孙叔敖杀两头蛇而福泽无穷,遂蝗灾除灭。”

    “姚崇有为,宋璟守成,玄宗并用姚,宋而成开元盛世。可见乱世未必不能守成,治世未必不能救时。

    天子听了点了点头。

    林延潮正色道:“玄宗纠中、睿之乱,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分裂之患,约己任贤,而陛下在位十而有三,在外文臣武将用命,在内无权宦外戚之乱政,又挟辽东,西南之边功,除旧更张,革故鼎新,正当时也,若因因相陈,抱残守缺,则辜负朝野上下的期望。”

    “这一番话乃肺腑之言,臣恳请陛下成就中兴基业,以馈天下兆民,万世子孙!”

    此刻雨水从屋檐上滴落在武英殿的石阶上。

    天子深居宫中,这样的话却是很久没听人说过。

    林延潮的话,足以令任何一位想有所作为的皇帝的动心。

    天子负手踱步,陷入了沉思,一名太监入内请求传膳,却被天子赶了回去。

    半天之后,天子突然站定脚步,盯着林延潮厉色道:“内无权宦外戚乱政!好个内无权宦外戚乱政!外戚,哼,所以当初你冒死上疏,就是意在潞王,武清侯,太后,最后让朕独掌乾坤,这就是你的打算?”

九百八十一章 国策() 
    武英殿内,众内监都是屏息静气。

    林延潮没料到天子突然有此一问,他思索片刻即道:“陛下,臣素来愚钝,怎么会想的如此深远。当时臣看到河南水灾淹没田舍无数,又见潞王婚事太奢,故而斗胆上谏。”

    “而陛下与太后母子一心,天下皆知,纵爱百姓,也有心无力。臣怎么能见陛下母子失和,兄弟失悌。因此臣才以卑犯尊。当时臣将生死置之度外,现能苟活至今实出乎医疗。”

    天子听林延潮之言斥道:“林卿,你这么说,朕还要多谢你成全朕的骨肉之情,孝悌之道了?你当初上谏真別无他念?朕再问你一次,你要如实相告,否则办你欺君之罪!”

    听到欺君二字,林延潮心底一凛,反正不是第一次欺君,这时候当然是打死了不承认。

    林延潮拜下道:“陛下乃是圣君,顾念亲情,此乃正理。此事上有错的唯有臣而已。此事上臣句句都事实话。”

    但见林延潮这么说,天子不由露出将信将疑的神色来。

    天子道:“你既如此说,朕就权且信你一次。今日难得你吐露心迹,朕这三年来,已是许久没有听过实话,也没有哪个大臣肯将心底话道出。”

    “你既然是要直言不讳,若倘若朕不愿意为宋神宗,那你要如何?”

    没有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根本无从谈起,那么林延潮何去何从。

    林延潮答道:“启禀陛下,王临川臣之愿也。陛下治理天下,当然需兼取各家所长,臣不过其中一道,以备陛下所用。”

    天子点点头道:“好,林卿更能言善辩了。但林卿还是当年那个林卿,你没有变!”

    林延潮当下沉默,不再进言。

    天子熟视林延潮良久,然后龙袍一摆转过身道:“回去候旨吧!”

    林延潮神色不变道:“臣谢陛下听臣肺腑之言,臣告退!”

    出乎任何人意料,这一次天子单独召对下,居然没给林延潮授官。

    当林延潮离开武英殿时,天上还下着蒙蒙细雨。

    孙隆迎了上来立即道:“林先生等一等,待咱家给你带把伞来。”

    林延潮看向孙隆,知道若此人有心给自己带伞,怎么会这时候才问自己。

    孙隆肯定是在殿旁听了天子与林延潮对话。

    林延潮笑了笑道:“这点小雨,我自己走回去就是,不劳烦孙公公了。”

    孙隆当下不坚持了笑着道:“那林先生慢走!”

    林延潮踏着甬道走出了武英门,不论这一次是打动了天子,但对于他而言一身轻松。

    因为他不愿再将事情藏在心底过日子了。

    此事他一直隐藏心底,满朝文武谁也不知,他申时行都不敢告诉。因为以前透露风声,对自己将来绝对是有害无益。

    当年他甚至不惜于和主张变法的张居正划清界限,好像自己就是反对变法的一般。

    但张居正仍一眼看破了林延潮的心思。甚至张居正鸡贼的要林延潮将来若有宰执天下之时,恢复他的名位。

    因为张居正知道,连他的名位都恢复不了,那么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什么变法的事也是休提。

    而今天林延潮终于完完全全将想法,都抖落在天子的面前。

    或许再退一步看现在亮出自己的底牌有些太早,条件有些不成熟。但是天子何等聪睿,多年君臣,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自己这点心思,故而以张居正例子告诫。

    今日在武英殿相问,林延潮本不会直言道出,但这时候却不能不说。

    当时林延潮心情很忐忑,当时就如同将自己的底牌翻给人看一般。

    结果好的出乎他的意料,天子没有当堂驳斥,说明他并没有反对的那么坚决。毕竟国策这么大的事,身为天子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