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宫殿。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皇长子与恭妃住在这个地方,颇有失宠嫌疑。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眼下宫里得宠的是郑妃,郑妃现在虽还未诞下皇子,但恩宠早已十倍于恭妃了。恭妃看不过,她再如何能忍,在如何不与郑妃争,但她也不能不替皇长子争啊!”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但哪知郑妃说了几句什么话,陛下就把恭妃连同皇长子一并移居至景阳宫。”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林延潮心道,不好,自己儿子当初与皇长子同日而诞,天子还说过要让自己儿子给皇长子当陪读的。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事后恭妃找到自己,恳请自己照顾皇长子。林延潮当然虽没有答允,但也是出了主意。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这一次自己回京,难保恭妃不会再次找上门来。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若是天子继续不喜欢恭妃,自己处于这两难之间,如何做人?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要知道皇后可能无法诞下皇嗣,那么皇长子将来继承大宝的可能性很高。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天子又不喜欢皇长子,会不会也要自己拿主意?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将来万一这可是要丢乌纱帽的,甚至脑袋的事。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果真汤师爷没有骗自己,这京师现在已是凶险之地,自己实不易在这个时候去掺合。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于是林延潮道:“公公放心,我马上书信一封给陛下。但京师,我是暂时不会回去了!还有我劝你一句,你若是回宫,切记不要掺合进恭妃与郑妃之间的事,就算天子问你也一个字都不要提。”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高淮露出疑难的神色。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林延潮正色道:“怎么你已经站在谁的一边了?”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高淮连忙道:“这倒是不曾,只是只是老祖宗他”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林延潮道:“你说得是内相他?他支持恭妃?”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高淮叹了口气道:“我也劝了老祖宗他几次,但老祖宗说了,皇上可不喜欢恭妃,但不能不疼他的皇儿啊!他实在是看不过去啊!”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林延潮想起是张宏,不是高淮,心底松一口气。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高淮没事就好。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林延潮道:“此事你无论如何都不要管,对了,这一次你来河南宣旨后,安顿潞王之事后,就要回京了!文墨的事可有长进,你好歹也是进过内书堂。”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高淮摇头道:“文墨之事我不甚喜欢,我与先生一样喜欢事功。”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林延潮听了顿没好气,他离京前,一再叮嘱高淮多用功读书,努力争取进文书房。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在宦官里内书堂好比官员的进士出身,文书房好比翰林院。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凡宦官升司礼监者,一般必由文书房出任。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而能在司礼监里担任掌印,秉笔太监的宦官,有的人文章水平甚至不输给进士出身的官员。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但高淮这个样子,看来进文书房是没有戏了,实在是浪费了自己一番苦心。但你不爱读书也就算了,干嘛一定还要扯事功二个字,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ap;ap;bp;≈ap;ap;bp;≈ap;ap;bp;≈ap;ap;bp;这时高淮道:“对了,这一次天子派陈矩替马玉,来办潞王就藩之事,他马上就要到了。你若有意,我可以帮你引荐!”

九百一十章 太仓王家() 
    听高淮提及陈矩两个字,林延潮不由脚步一顿。

    林延潮自穿越之后,虽说有过目不忘这个天赋,但是对穿越前的事,却并非能够过目不忘的。

    比如穿越前,林延潮兴趣使然,看过明史,神宗实录,但是穿越后明史的内容却记得不多。

    所以说林延潮要将整部明史背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否则明史,神宗实录在手,林延潮以后官场仕途,就好比看着攻略打游戏一般。

    虽说不记得了,但林延潮近来读史,读书,涉猎典籍时,比如看到一个人名,有时会将这个人在明史上的事迹,竟偶尔给‘回忆’起来。

    比如上一次,林延潮为了救张居正,提前让张敬修他们将自己以往给张家的投书都还回来,那就是林延潮突然记起自己看过明史时,严清传里那么一段记录。知道皇帝后抄家后,有乱翻大臣书信的习惯,所以未雨绸缪。

    而现在高淮提及陈矩,却一下子令他记起这个人来了。

    在明史里,这人可是日后的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行政、监察大权于一身的人物,比张鲸,高淮两个人加起来还要厉害。

    若能得此人为政治盟友?

    林延潮不由思量,当下道:“陈矩正在哪里?”

    高淮道:“他奉了圣命,要先去苏州府太仓见荆石先生,再转道来河南。”

    荆石先生,就是王锡爵。

    对于王锡爵,林延潮虽从未见过他一面,但翰林院里满满都是这位哥的传说。

    此人与申时行,余有丁都是嘉靖四十一年的三鼎甲。

    会试时,王锡爵第一,申时行次之,殿试时,申时行得了状元,王锡爵为榜眼。

    后来王锡爵也担任过天子讲官,天子对王锡爵的器重信任,不在沈鲤,申时行之下。

    当然王锡爵开罪张居正后回家了,天子三请五请要王锡爵出山辅政,而且开的价码,正是位极人臣的内阁大学士。

    但是王锡爵以服阕未满的理由,数度拒绝了天子。

    王锡爵恪守礼法,数度拒绝内阁大学士的延揽,每拒绝一次,反而声望更隆重了一次。朝堂上清流对王锡爵也很敬佩,认为论持身之洁、嫉恶之严,无人出王锡爵左右。

    现在满天下的官员,读书人都希望他能复出入阁,执宰天下,所以王锡爵实可以称得上身负时望。

    二月的江苏太仓,已是春风度来,万物复苏。

    太仓自元开漕粮海易后,已成万家之邑,弘治十年时,苏州府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太仓之地,人物锦绣,大官名士层出不穷,民间也是读书成风。

    王锡爵居所就在于太仓城城厢,王家乃簪缨之家,宅院气派非凡甲于太仓。

    这一日两顶轿子落在王宅门前,轿帘一掀。

    一位气度清贵的老者走下了轿子,此人正乃当今文坛盟主王世贞。

    王世贞也是太仓人,另一顶轿子坐着则是他的弟弟王世懋。王世懋也是当今名士,进士出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擅诗文,只是名气不如其兄。

    太仓王氏,若叙渊源乃琅琊王氏支属,放在晋汉时那就是顶级门阀,到了明时,太仓王氏也以衣冠诗书著称于世。

    而王世贞,王世懋就是其中翘楚,而王锡爵则与这兄弟二人同姓不同宗,他出自太原王氏,也是昔日五姓七族高门。

    王世贞,王世懋二人抵时,王家下人立即通报,不久王锡爵之子王衡出迎。

    王衡生于其父中榜眼时,当年张居正夺情时,王锡爵恶心了张居正一把。

    王衡作了一首和归去来辞,请他父亲回家。王锡爵当时拿着儿子的手书,对众翰林同僚说,吾不归,将为孺子所笑。

    当时王衡不过十四岁,已是名满天下,并以诗文著称。

    王衡持后辈之礼见过王世贞兄弟二人后,王世贞对他弟弟一面介绍,一面调笑着道:“此王家之千里驹,可惜其父名气太大,才华为门第所掩。”

    王衡闻言笑了笑道:“这么说,世伯的公子,也与我有一般之苦恼了。”

    王世贞二人都是大笑。

    王世贞负手道:“犬子焉能与你相较,当世后辈才名与你并称者寥寥无几。”

    王衡笑着道:“余子也就罢了,不知世伯眼底,小侄比你的门生林三元如何?”

    王世贞闻言笑而不语,王世懋知王世贞不说的意思。不过他不忍拂同乡青年才俊的面子,当下道:“林三元的诗文,一定不如你的。”

    王衡点点头也不谦虚,王世贞道:“汝父何在?”

    王衡答道:“正在见一位老友,两位世伯这边请。”

    说着王衡将二人引至后院。

    这王家的宅子很大,江南园林嘛,山水萦绕,亭台楼阁,仿佛如人间仙境。

    王衡带着二人来至一处碧湖边。

    但见春风吹拂湖面,湖旁雅轩里四面帘子高高挂起,山水亭湖之间,但见王锡爵穿着素净的道袍,发髻用木簪定住,正在雅轩里烹茶待客,好似神仙中人。

    王世贞,王世懋望去,但见王锡爵高坐上席,而来客虽坐于客位,但居卧如常,丝毫也没有顾及尊卑的意思。

    王世贞不由问道:“这来人是谁?居然可与荆石公平礼?”

    王衡冷笑道:“听说是海盐来的举人王文禄,但因为是家父故友,故而才这般托大。”

    王世贞道:“荆石现在虽是在家守制,但当今天子是要招其入阁。服阙之后,即身居揆地,纵然来人是他旧友,如此也非礼也,传出去恐为官场中人笑话。”

    王世懋摇了摇头道:“我却以为荆石大有古风,此乃老友穷达之不拘套者。”

    不久来客告退,王世贞二人来至轩中,王衡离去。

    三人见礼后,各自入座,说说笑笑谈及旧事。

    正在这时,王衡又来至轩里道:“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南京礼部郎中李三才在门外求见!”

    王世贞知李三才乃是王锡爵的门生。

    而且不是一般的门生,王锡爵曾数度对外人说过,自己这么多门生里,以李三才最为得意。

    王锡爵对李三才的器重,

    记住网址:

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凶名(二合一)() 
    听闻李三才与陈矩一并前来,王锡爵却皱了皱眉头当下道:“在中堂相见吧!”

    王衡道:“父亲是否更衣?”

    王衡的言下之意,王锡爵还未除服,若见宫里来的中官,理应换上生麻所制的衣裳,以示守礼。

    但春冬之季穿着生麻的衣裳,肯定很冷,一般士人都会有所变通。

    眼下王锡爵以服阙未满的理由,拒绝天子的征召,理应要表现出足够的悲伤之情,即表示孝道,也给了拒绝天子的理由。

    所以穿着生麻的衣裳面见中官,这才合情合理。

    却见王锡爵摆了摆手道:“不必了。”

    王世贞兄弟对视一眼,心想王锡爵果真坦荡君子,不以伪示人。

    王锡爵对王世贞道:“两位请在偏厅稍候。”

    王世贞兄弟二人当下答允,二人至偏厅等候。

    却说王锡爵在中堂见了陈矩。

    身为堂堂秉笔太监,陈矩的身份地位与马玉不可同语。

    若说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首辅可以抗礼,那么秉笔太监的地位,较内阁大学士也是差不多。

    按道理王锡爵如此预备宰相都要给予陈矩足够的尊重。

    但王锡爵面对陈矩却是十分倨傲,与方才相见自己老友不同。他那老友不过是举人,王锡爵与他平礼相交,但面对陈矩却是高坐堂上,不拿正眼视之。

    陈矩见王锡爵如此,也不生气,他在宫里多年深知对方耿直强硬的脾气。

    而且若是自己在天子面前编排王锡爵的小话,那么天子一定信的是王锡爵,而不是自己。

    至于南京礼部郎中李三才则是恭敬地立在一旁。

    陈矩笑了笑道:“咱家这一次奉圣命,专程来苏州拜访王先生。”

    听闻是圣命,王锡爵不好再不理睬他,而是道:“劳陛下挂心了,不知陛下有什么吩咐老臣的。”

    陈矩笑着道:“陛下说他挂念王先生得紧,现在朝堂多事,河南,苏松灾害不断,民不聊生,云南又是烽火频传,各地都在用钱,国库空虚。国家这时当有重臣主持。王先生乃三朝老臣,又曾是陛下的老师,陛下视王先生为擎天之柱。”

    “所以陛下请王先生服阙满后,回朝授官,以礼部尚书衔入文渊阁办事。”

    陈矩此言一出,站在王锡爵身后的王衡,以及陈矩身后的李三才都是动容。

    朝堂上一般都是翰林以三品侍郎衔入阁办事,当初天子召王锡爵也是先以礼部侍郎入阁。

    这是一般大臣入阁的程序,如张四维,申时行都是以侍郎衔入阁。但天子以礼部尚书衔让王锡爵入阁,以宗伯拜阁部,这就是殊荣,有别于其他内阁大学士。

    不仅如此,王锡爵在回家前,也不过是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的官员。此举等于从正四品一口气跳过正三品侍郎这一关,连升四级,直接以正二品礼部尚书入阁拜相。

    与之相比,付知远连升三级的圣眷……

    正四品知府至从二品布政使与正四品少詹事到正二品礼部尚书,这两个放在一起,付知远连比较的资格都没有。

    这是张四维,申时行当年都没有的待遇,而在官员眼底,岂非意味着天子对王锡爵的器重,还要在申时行之上。

    难道朝堂上会出现嘉靖四十一年的三鼎甲同阁办事,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一并在阁,这是开国以来都没有的事情。

    面对天子这般厚遇,连王锡爵也是动容,一旁王衡也是低声道:“爹爹……”

    他生怕王锡爵不答允。

    但见王锡爵却叹了一口气道:“蒙陛下看重,申吴县我与他共事多年,其心思缜密,老成谋国,怎么能说没有重臣主持,有他主持大局,陛下大可放心。某只乞骸骨归乡,琴棋书画自娱,不问世事。”

    王衡坐不住,心道申时行怎么可与爹爹你比较。

    说起申时行,王衡还是有气的,当年王锡爵是会元,申时行第二,到了殿试时,若是再夺状元,那么就是双元,虽说比林三元差一点,但也是相当了得的。

    可是殿试上,王锡爵在策论里直指时弊,耿直直言。而申时行说话则圆滑多了,最后嘉靖皇帝取了申时行当状元,王锡爵降为榜眼。

    这也就算了,毕竟王锡爵与申时行同在翰林院,二人交情很好。

    但后来张居正夺情事件时,王锡爵是表示反对此事,并拉申时行站到自己一边。于是二人都跑去张居正府上抗议。

    但同样抗议,结果却是不同,王锡爵被赶回老家,申时行则在次年成为了内阁大学士。

    由此王衡得出结论,申时行实在是太无耻了,说一套做一套!

    再好的朋友都有较劲的时候,何况申时行,王锡爵二人是同榜,又在翰林院共事多年,就是交情再好,也是有上下之心。

    万历六年时,王锡爵在家种田,申时行入阁,一高一低令王衡替王锡爵很不平衡。

    陈矩没料到王锡爵还是拒绝,当下一愕,心想你王锡爵如此回复,也实在太不给皇帝面子了吧。

    陈矩于是计上心来,突然仰头大笑。

    王锡爵皱眉问道:“中使何故发笑?”

    陈矩笑着道:“无他,突想起唐书里一句话,严挺之宁不为相,也不见李林甫。”

    王锡爵不由色变。

    而李三才则是暗笑心道,恩师心高气傲,一般相求,不易成功,倒不如以言语激之。陈矩实在是高明。

    在场之人都是饱读史书,陈矩这话的意思,是引用一则典故。

    唐玄宗时,张九龄与李林甫二人为政敌。

    但张九龄想推荐自己好友严挺之为宰相,他对严挺之说你若要担任宰相,我答应了还不行,你还必须要拜见李林甫。

    严挺之听了却没有照办,为官除了公事外,从不私下见李林甫。李林甫深恨,于是找了个由头将严挺之贬官。

    陈矩举这个例子言下之意,就把王锡爵比作严挺之,申时行比作李林甫。王锡爵不愿入阁,是不是因为申时行在位为宰相的缘故,如此说来你心眼也太小了吧。

    王锡爵听了冷笑道:“申公待我如何,我待申公如何,日月可表,天地可鉴,又何必与外人道哉。”

    见王锡爵作色,李三才立即道:“陈公公路远道乏,不如先歇息。”

    陈矩见李三才给自己使了眼色,当下点了点头先是告退了。

    陈矩走后,王锡爵对李三才斥道:“你身为我的弟子,怎可巴结中官?”

    李三才道:“恩师,陈矩不同于马玉那等奸佞,他的名声一直很好,这一次出宫沿途也没有祸害百姓。他路经苏州,我也是代表南直隶官员迎候,若是马玉那等人,学生就算不要这乌纱帽,也不会迎候。”

    王锡爵听了点点头,仍是正色道:“你说得虽有道理,但我辈读书人以清节为重,就算陈矩没有恶迹,但也是天子中涓。你身为官员去逢迎也有巴结之嫌,为读书人不齿。”

    李三才垂下头道:“恩师教训的是,弟子记住了。”

    这时王衡道:“爹爹,圣上如此器重于你,为何仍要拒之,如此不是辜负了圣意。”

    王锡爵看了王衡一眼道:“不要胡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