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举措当然是非常不符合当时的情况的,不过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来反对。大臣们对于刘寻的惊世之举,差不多已经到了麻木的程度。现在刘寻除了“暴君”这个称呼,还多了一个“异君”的称呼。他做出了一些与常规不符的举动,只要不是严重伤害了某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大家基本上都当作不在乎了。

    比如这次,刘寻允许女孩儿上学堂学医。大家虽然没有进行反对,但是也没人把它当回事儿。根本没有哪一个大家庭,放着好好的孙子不让他进入学堂,非让孙女儿进学堂。

    言归正传,那座普普通通的农家小破院子里。可不只是两位老人的大儿媳妇在为自己的儿子争取。

    两位老人一共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由于这个时代的卫生医疗条件实在太差,半路上夭折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现在还剩下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都已完婚。大儿子有两个孩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二儿子有两个儿子,大的今年十岁,小的今年八岁。三儿子有一个儿子,今年八岁。

    一共是五个孙子,都在可以上学堂的年龄范围内。可是名额只有一个,于是,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都希望老人做决定,能把这个名额给自己的儿子!

    就这,还没有算上老人的孙女儿们。在这一家子的大人们看来,孙女是完全在考虑之外的。

    大儿媳妇说自己的孩子是老人的嫡长孙。二儿媳妇就立马反唇相讥了:“嫡长孙那是在继承家产的时候才有用。咱们小门小户的能有什么家产好继承?如今这是皇上给治下百姓的机会,皇上可没有说还分不分嫡长子、嫡长孙!”

    “就是就是!皇上连说女孩儿都能上学堂了,难道他还会分嫡长孙不成?皇上可跟以前的人不同,他连士族和贫苦百姓都不分,还分嫡长孙?呵!”三儿媳妇立马开始支持二儿媳妇。虽然扳倒了大儿媳妇,也不一定就是他的儿子能上学堂,但机会就大了一分不是?

    两位老人揉着自己的脑袋,也不知道该如何分配。而他们的三位儿子,因为亲兄弟脸红脖子粗的吵架有些不好看,也就没说话,任由自己的媳妇们吵架。

    三个女人一台戏,他们已经吵了好几天了,也没有吵出什么结果来。

    没奈何,最后一脸苦相的老人终于发话了。

    “唉,都是我的儿子,孙子,我能偏向谁呢?说了这么多,也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罢了罢了,既然谁都不能偏向,那就抓阄决定吧!”

    没办法,抓阄有个东西看起来荒唐,实际上倒也算是眼下最公平的一种东西了。

    三个儿媳妇听了,无奈,也只好用抓阄决定了。

    很快,一个陶罐被搬了过来。老人拿出来三个外形一样的小竹片,一个上面画着一横,另两个上面啥都没写。

    谁家抽到了写着一行的那个竹片,就让谁家的孩子去上学堂。如果抽不中,只好跟着爸爸一块儿下地干活了。

    随着老人把三个图片放进了坛子里,老人的三个儿子也都紧张起来了。别看他们之前啥话都没说,他们手心里都出满了汗水,谁不替自己的儿子担心啊?

    “来,抽签吧!”

    三个儿子依次上前。

    大儿是在最前面,他的手有些抖。满脸紧张的把手伸进了陶罐子里。他摸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竹片。可是,到底哪一个才是上面画着横的竹片呢?

    老大的手在陶罐里摸来摸去,拿起来这个,想一想又放下了。拿起来那个,紧张的拿到罐子口,却又信心不足,放下了。

    看到两个兄弟有些不耐烦的神情,老大终于狠了狠心,摸住一个竹片拿了出来!

    大家急不可耐的往竹片上一看!上面啥都没有……

    “没有啊!”老大带着无尽痛苦的一声吼,眼泪都快出来了。

    老二和老三虽然有些同情他,但自己儿子的前程也不容耽搁。便只好叹息一声,继续向前去抽竹片了!

    老二把手伸进了罐子里……

    (本章完)

第191章 开学() 
二儿子在罐子里的手握着两个竹片,手心里的汗水浸湿了两个竹片,但他还是不知道选哪一个。

    刚刚他对老大的犹豫不决显示出了不耐烦,但当他选择的时候,他同样在犹豫不决了。可是老三还在等着呢,老二只好狠狠心,把硌手的那一个竹片扔了,心中暗暗发狠:让你硌我的手,一定不是有的那个!

    老二把手里的竹片拿了出来,只见上面有这一个墨画的横杠!

    “中了!”老二兴奋的大喊一声!

    “哈哈哈,我家的娃儿可以上学堂了!”

    老二自然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可是老大和他身后的老三却是满脸悲苦,不住的摇头叹息!只是在心中还存着那么一点希望,希望刘寻能够在以后扩建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学!

    尘埃落定,这一家子的人员算是确定了。

    但是,在滇城里,无数个像这个小院子里发生的事儿一样。正在进行着对名额的争夺。

    这是学堂开学前几天的普遍状况。

    刘寻听手下汇报了陪都里的这些状况。但是他也无可奈何,万丈高楼平地起,眼下的两座学堂还都在试验阶段呢!

    只是,所有的家庭,居然没有一个愿意让女孩进入学堂学医的!

    刘寻为此还有些烦恼,自己的命令没能完全实现怎么办?

    于是刘寻只好找了一些官吏,希望他们家的女儿能够进入学堂。

    这些官吏都是在刘寻手下打工的,自然不敢违背命令。于是,学堂里终于有几个女子的身影了!

    很快到了开学的前三天。

    负责此事的官吏们要把所有来上学的孩子们的姓名和住址记载好。本来这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因为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实在是太麻烦。用帛书又太贵。

    但是有大汉生产的廉价空白书籍,完好的解决了这些麻烦。

    整个滇城,大概有六万多人,按照大概五十个人选出来一名儿童的比例,一共大概选出来了一千三百儿童,他们将平均分布在两个学堂进行学习。

    这天就是开学的日子了。滇城东西两个学堂前面的街上站满了人。

    说真的,这两个学堂建造的真不咋滴。完全就是一个超级放大版的四合院的样子。

    两个学长全都是坐北朝南,采光倒是比较好。因为知道会有很多孩子在这里进进出出,所以大门是非常宽阔的。足足有一丈半那么宽,两边还有侧门。

    大门上面是一个飞檐式的建筑,前面是两个不大不小的石狮子,两边儿就是墙壁了。因为刘寻的先见之明,在大门旁边还有一个小房子,那就是守大门的人的住处。

    现在这些孩子们就集中在大门前面的大街上,他们将分成好几个班,给不同的初级老师来带。

    孩子们站好了队形,在小吏的指引下,开始向学堂里面走去。

    他们都很好奇,十来岁的孩子,大都来自比较贫苦的百姓家庭。身上穿着有些补丁的衣服,有的怀里还揣着今天早上老娘为自己蒸好的米饭。

    他们好奇而又敬畏的进了宽阔非常的学堂大门,看到学堂里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的四周有一个个很大的屋子。

    屋子里面没有床啊,柜子啊,这些东西。最主要的就是一排排被垫高的木板,木板后面只是一个个小的团蒲,都是用稻草编的。

    有些现在孩子还注意到学堂的大门以及大屋子的大门上都有一些字。可惜他们现在还没有开始学习,也不清楚写的啥。

    因为是开学第一天,允许家长们进来看一看。家长们也和孩子们一样,看到这样布局的学堂,啧啧称奇。

    接下来的训话是由刘寻亲自来的。

    皇帝出行,自然排场大的很。官吏、百姓和孩子们全都齐刷刷的跪下了。

    刘寻兼着这个学堂的学政。学政这个官职名称。这个官主要统领着学堂的一切事物,以后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哪个老师教的,都是学政的学生!

    刘寻这是在学蒋委员长当黄埔军校校长,事先把所有未来人才的掌控权抓在手里!

    当然,学政这个官是刘寻新发明的,是从明代的官员名称里面盗取过来的。反正,刘寻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儿都干过了,再制造一个官职名称,还有谁敢说不同意的?

    刘寻站在学堂内部广场的最中央处,训话道:“尔等都是大汉的子民,但本来都只是一般百姓家的孩子,是的没有权力和财富来上学的。如今滇城东西学堂开学,让你们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不要懈怠,不准偷懒。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要把自己要学的东西学精学透,然后为国效力,从建造出一个更加强大的,最终一统天下的大汉帝国!”

    “当然这么说,你们也许听不大懂。就算你听懂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的在乎,那咱就说点儿实际的。看看你们身上的衣服,全都是带着补丁的。想想你们平时吃的饭,一个月估计吃不了一次肉吧?还有你们的老爹老娘,干活从早干到黑,从春干到冬,不但没有攒到钱,有的连家都养不起!还有你们的那些兄弟姐妹们,有的因为得病没钱看,或者其他的原因,早早的就死去了!没有死去的,也正非常羡慕的看着你们来上学呢!而且你们和你们的老爹老娘,也一直被那些士族们看作下等人吧?”

    “但是,只要你们把这学堂里面的东西都学好了,就能够成为官吏!到时候有国家的俸禄,就有钱买更多的新衣服,买好吃的肉食,还能让你们的爹娘不用一直干那么多的活儿,还能攒到钱!而且,成为朝廷的官吏,就不会再有人总把你们看作下等人了!”

    “这些都是你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无论是为了报国为民,还是为了自己吃好喝好穿好生活好的利益,都要把学堂里教的东西学好学精才成!明白了吗?”

    刘寻说话,所有人自然都是毕恭毕敬的听着。但是,当他说到那些对孩子们有切身利益好处的时候,这一千多个孩子,眼睛里才开始闪现向往的光芒!

    (本章完)

第192章 适合侵略南方!() 
真正关乎孩子们自身的利益,他们自然更加的在意。

    家长们和孩子们听刘寻说了上了学堂之后未来的前景,纷纷再一次跪在地上喊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寻只是再说了一次平身,就离开了。

    这些许小事,不值得他太浪费太多精力。

    学堂上了几天课,比较平稳,并没有出什么大事儿。刘寻便不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这上面,而是对南方两个蛮夷起冲突感兴趣起来了。

    这两个蛮夷分支,刘寻在后世都没有听说过。一个叫黑溪蛮,一个叫黑林蛮。

    她们很可能只是南方蛮族中的两个小分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不久就会消失不见了,并没有一直延续到现代。所以,刘寻才没有听说过。

    蛮夷之间的冲突是很常见的事儿。刘寻主要是想趁着这次冲突,把国家的势力延伸到更南方的蛮夷中。

    做法吗,也是很简单的。派人去跟弱些的蛮夷通个话,说大汉愿意帮助他们。然后发布一通声明,说强些的蛮夷怎样怎样的残暴不仁,该打该灭。然后派兵过去帮助弱者。

    当然了,等大军拍过去派过去之后,到底是做啥事儿就不是由蛮夷说的算了!一切当然得按照大汉国的利益来!

    不过刘寻在现代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疑惑:古代中国那么强大,为什么不向南扩张,整个东南亚给吞并了呢?

    这真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事儿。仅仅以中国人胸怀博大、爱好和平作为理由,怕难以使人信服。

    所以刘寻之前闲暇下来就会多想这个时代的武将文人询问,问过很多个人之后,终于搞清楚了原因。

    首先是因为东南亚的经济价值。

    虽然同北方大漠相比,东南亚的土地合适耕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假如同华夏相比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整个亚洲,最合适开展农业的地域就是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华夏区域,也就是古代中国政权的中心统治区。除此之外的其他好地方,要么比较瘠薄,要么过于狭小,成不了范围。而东南亚地域由半岛和众多的岛屿构成,多山地和丘陵,平原也有,但总体范围不是很大,远不及华夏农耕区。

    试想,一个身价上亿的富豪是不会把几万、十几万太放在心上的。就是说,中原大地的统治者们坐拥亚洲最大的农耕区,一般不会太看得上其他区域,包括东南亚。

    但是现在的大汉不同。大汉已经失去了这中原区的统治,除了四川盆地这个好地方,就没别的好地方了。那南方虽然贫瘠一些,但也能增强国力,要总比不要好。

    然后就是统治力了,这一点也很重要。南方在古代不是战略重心,古代的战略重心在北方,防范游牧民族的侵略。所以国家不可能在南方投入或者长期维持重兵。

    而且,古代的交通和通讯那么差,中央朝廷里东南亚那么远,统治起来非常非常的费劲儿!连云贵高原都是天高皇帝远了,何况东南亚?官员从首都走到东南亚去赴任,估计要耗费一年的时间,都不一定够!

    但是大汉不同,它的首都不是不在洛阳、长安,而在天都城甚至滇城,本身就在很南方的地方了,离东南亚近的多,完全可以统治的过来啊!

    第三是路途难走。

    从华夏到东南亚有两条途径,一是水路,二是自云贵高原从陆路进入。

    水路就不用说了,古代中国是一个传统的陆地国度,不太注重海运和水军的建立。古中国海运最兴旺的朝代主要有南宋和明。南宋海外贸易繁荣,海运自然兴旺,但是北方强邻的要挟是不断存在的,这就极大地分散了统治者的心机,更何况南宋文弱,一向都不具有开疆拓土的精神。

    明朝呢,搞了一个郑和下西洋,看似盛况绝后,但实践上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意义,不断都是以倾国之力做着面子的赔本买卖,最后国力真实撑不住了,就放弃了。也即是说,明朝即使有强大的船队,但是也没有真正的海洋认识。更何况北方的要挟和沿海的倭寇使得明朝不得不关闭海关集中精神对付北方部族。

    当然,现在才是汉代。不过,吴国的造船技术还是不错的。吴国之前已经主动探索了台湾岛,后世成为了台湾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的最早原因!可见吴国航海力量还是有一些的。

    大汉和吴国联盟,搞到一些航海的船只和技术并不难。

    当然去东南亚还有陆路,只是也很困难。从云贵到东南亚一路都是高山峻岭、原始森林和急水,交通非常不便。刘寻从历史书上看到过,当年明成祖花了几十年攻打越南,最后还是放弃了,就是由于太远了。清朝打缅甸和大小金川也是费了好大的劲,照旧没有获得什么成果。

    华夏地域可以在数千年内总体维持统一在很大水平上得益于地形。从云贵青藏高原向东直至大海,长城以南直至大海,地形总体是低矮而平缓的,江南丘陵较多,但水系也比拟多。这样的地形便利于统治。

    然后是气候缘由,封建王朝的军事支柱是西北甲兵,不顺应高温高湿天气,也不顺应随之衍生的丛林战。南方古代多瘴气,人容易得病。要晓得在古代,一个传染性的感冒都能要了一群人的命,多可怕!

    但是,大汉的士兵本来就大多数益州人,本身也是在南部湿热环境里生活习惯了的。跟一统天下的大王朝士兵都是北方甲士的情况比起来,很有优势!

    最后是触及到中国南方地域的开发问题。古代南方开发的晚,四川、湖北、江苏等地两汉时期就开发完了。浙江是东晋才开发完了的,而湖南、福建直到南宋才开发完!广东到了明末才开发完,云贵广西到了乾隆时期开发完!可见中国十八内省消化的速度原本就不快。乾隆以后不久中国就被侵略了,哪有空侵略他人?假设西方殖民者再晚几百年,或许中国会对东南亚有一定的开发。

    当然,说着些就有些扯远了。主要是刘寻在追求为什么其他王朝没有往南侵略的原因而已。

    但是现在,偏安西南的大汉王朝,却很适合往南方开发!之前,刘禅没有去这么干,主要是从来没人这么干过,他也就心思没在这上面。一心想着往北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但是刘寻不同,他眼界更加开阔:既然暂时往北进发不了,那往南也是一个选择吗!为啥不去?

    (本章完)

第193章 联系() 
(尚未修改完毕,请明日早晨再看)

    再说黑林蛮和黑溪蛮会有冲突的原因,那也是历史悠久了。

    黑溪蛮沿着一条大河而居住,世世代代主要以捕鱼为生,黑林蛮住在大河两侧的森林里,主要以打猎为生。

    可是各种动物都是要喝水的。很多动物就跑去河边喝水——于是问题就来了。

    黑溪蛮认为,动物自己跑到河边,那就应该是属于我们的!因为它们已经跑出了森林,不是你们的地盘了!

    但是黑林蛮觉得,猎物是从山里跑出去的,当然属于他们!所以,你们黑溪蛮不准抢!

    当然,最终的原因都是为了争夺食物。什么跑到河边喝水,就属于你的或者我的,全都是借口。大家都想多获得一些食物罢了。

    于是就因为食物的冲突。这两个蛮经常打架。

    平常都是小打小闹,很少死人。偶尔死人也就死一两个。但是,只要经过几年的和平期,两个蛮族年轻一代的人长出了一茬,那么就会发生大战!

    因为,一段和平时期,让年轻人长成了,孩子更多了,需要的粮食就更多了,大家就更加需要争夺那原本就不多的食物来源了!

    而且,新长成的青年人年轻气盛,都想把对方给彻底打败,然后独占所有!大战自然就爆发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恐怖的事实原因:因为经过一段和平时期,人数变得更多了,食物根本就不够吃了。所以,必须通过战斗,让一部分人去死!才能保证正常的族人数量,让剩下的人都能吃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