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0四海扬帆-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序站在隆武皇帝的角度,设身处地想了想,即便自己处在他那个位置,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海路不靠谱,长江要害在上游。

    隆武皇帝很有主见,他吸收了许多重臣,广开言路,可那都是做做样子,根本就没打算真听他们的。

    曾樱说到这里,对皇帝多有批评之言。南明主弱臣强,大臣骂皇帝不用忌讳什么。

    守序却不以为然,所谓重臣,他们的声望和权势来自门生故吏,也就代表着某个山头的利益,全听他们的事情肯定要搞糟。

    江西没有什么真虏大军,基本都是绿营。主要的绿营兵有四部,江西总兵金声桓、副将王得仁、山东总兵柯永盛和高杰养子高进库,其中以金声桓兵力最强。

    建虏英亲王阿济格解散了左梦庚的大部分军队,做法过于直接和粗暴。左镇的军队一半又投入了南明各军,以湖广最多,整建制转为明军的就有曹志建等部。剩余的兵大多被金声桓收编,金声桓区区一总兵,现在却有3万大军。

    王得仁是投降的李闯余部,留起辫子后显示了强劲的战斗力。高进库也不必怀疑,高杰部的战斗力没有差的。

    福建有北西二关,北为仙霞关,西为衫关。

    郑藩两部主力,郑彩与郑鸿逵,郑鸿逵虽然本人留驻仙霞关,但他把一大半战斗力量都派去了江西。

    郑彩则与张家玉的广东兵合营6000人,翻过衫关在广信、建昌一带与金声桓交战。张家玉和郑彩进入江西初期颇打了几个胜仗,可惜后继乏力,郑彩与张家玉遇到了明军普遍的问题。与建虏刚几波正面后,他们积攒的弹药军饷很快耗尽,后方缺乏补充。今年正月,郑彩的兵就无饷了。

    在金声桓源源不断的增援下,明军步步后退,直到郑彩退回福建,留下张家玉。郑彩也不是逃跑,他退回福建休整一个月再入江西与张家玉汇合,这次他们打了个大败仗,被王得仁彻底击溃。

    曾樱很遗憾,他与郑芝龙关系好,但郑藩陆军战绩不佳这是事实。

    守序换了一杯新茶,轻啜几口,郑彩的行动很耐人寻味。从目前的迹象能判断出,郑彩显然比郑鸿逵对建虏作战积极性更高。

    这就很有趣了。

    郑鸿逵作战不积极,显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这只可能来自郑芝龙的指示。郑彩的行为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的独立性更强。

    郑彩战败给了郑芝龙机会,他让郑成功驻军衫关,收拢郑彩的败兵,然后将郑彩撤职。

    曾樱在郑藩内部的信息渠道很多,与郑彩也有联系。郑彩现在退回了他自己的大本营东山岛铜山守御千户所,整顿水师,似有出海之意。

    提起郑藩内斗,曾樱很遗憾,自郑芝龙始受招安起他就与郑藩合作,可以说是看着郑芝龙从一介海盗一步步成长到闽海王。郑彩与郑芝龙隐隐分裂的态势,显示郑藩现在要出问题了。

    郑彩的事情守序暗暗记下,等到了台北,他有时间与郑彩进一步联系。

    回到江西的战局,

    金、王、柯、高四部绿营兵在江西与隆武主力鏖战半年,基本打垮了明军反击。江西明军不但没有收复南昌、九江,在金声桓的攻击下,他们现在只剩下赣南和衫关外围一小片地方。

    赣州是江西战局的棋眼所在。这里云集了最强的明军,不是郑藩那些拉到地面上就是菜鸟的部队。赣州明军主力除了当地军户义军之外,尚有从云南千里勤王的王永祚、赵印选和胡一青部。滇军是新锐力量,战斗力比较强。两广总督丁魁楚也从广东给赣州派去了4000援军。在杨廷麟组织下,守军决心保卫赣州。

    张时杰:“赣州是屏蔽广东,联系福建湖广的核心要地,建虏若攻克赣州,那就大事休矣。”

    说罢他看了曾樱一眼,总督丁魁楚也曾行文琼州,让曾樱出兵和他一起增援赣州。

    曾樱接到文却没动,他手下只有张时杰一部400老兵,增援赣州是杯水车薪。留下这400人,却能弹压住琼州全府,再以老兵为种子,琼州就能练出一只堪战之兵。

    “赣州肯定守不住,”守序道,“还是那个问题,粮草。即便广东有钱支援赣州,可他们要翻越大庾岭才能将粮饷军火运进赣州城,而建虏走长江和赣江就行了。赣州现在打成消耗战,你们的友军翻山越岭不可能有建虏走水路方便。”

    曾樱叹气不语,他带兵几十年,知道赣州没救了。除非何腾蛟能从湖广出兵走茶陵进江西,抄掉赣州前线金声桓的后路。这显然超出了湖广明军的能力,他们刚刚才被勒克德浑打烂,正在艰难地恢复元气中。

    守序放下茶杯,“曾中丞,张将军,我是外人,说话不太客气,二位别怪。”

    张时杰的脸变了颜色,他在琼州日久,多少听说过南洋海面关于守序的某个传说。

    点起烟斗,守序幽幽地道:“金声桓几部绿营就打跨了朝廷精心策划的数路进攻,那是你们准备最好,最强的一波。广东被赣州拖住,这几战打完,朝廷实力已消耗殆尽。而建虏的实力你们是知道的。”

    张时杰与建虏打了一辈子仗,对他们的套路熟透了。当即哼了一声,“鞑子每次打完班师后,就把地方留给汉奸驻守。出征的甲兵回去,换留守的甲兵在秋季出发,一波又一波,每次他们都能比上一次的进攻出发地更靠南。”

    曾樱长叹一声,“若是没有绿营兵,仅凭建虏本部十万丁口,又如何能窃居中原。”

    绿营兵构成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其实绿营不完全都是汉奸,其中有很多人是被迫的。就如湖广和陕西现在的几部绿营兵,他们的初衷只是为了在流寇手里保卫桑梓才引入建虏。像这样的绿营兵也许战斗力并不强,但保卫家乡决心却十分坚定,很不好打。

    守序:“建虏的攻势很有规律,他们的大军现在还无法在春夏两季在长江以南用兵,水土不服和流行病会要了他们的命。所以他们执行的是年度攻势,秋天点兵,一般是一半甲兵三万人出征,分散到浙江、江西、湖广和四川四个主要战场。他们一次秋季攻势向南挺进几百里,直至耗尽攻击动能,在春季班师回北京。”

    守序有些词汇曾樱和张时杰听不懂,但这不妨碍他们理解意思。攻击动能决定攻击半径,攻击动能取决于弹药、粮饷和战马强壮度等因素。

    曾樱沉默一阵后道,“如今各个战场上,建虏尚未投入他们的本部。”

    守序站起身,深处双手分别放在武昌和杭州,重重划向南方:“如果建虏还是与前两年一样分两路出兵,一路渡钱塘江进浙南,一路过洞庭进湖广。我们不妨把事情想象的更坏一点。”

    张时杰的脸涨得通红。

    曾樱似是被守序说的有些麻木了,“福建失守,湖广失守,大明仅剩两广滇黔一隅之地。”

    守序道:“中丞,你不妨把事情想得更坏一点,如果广东也失守呢?”

    曾樱气鼓鼓地道:“广东失守,老夫就自己抹脖子。”

    “我说的是广州,”守序忙摆手道,“广州若失守,粤西如何自处?”

    张时杰看了眼地图上的高州府,“高州守不住。”

    高州是粤西门户,如果守不住,似乎没有理由认为廉州和雷州能守住。自家军队的战斗力,张时杰很清楚。

    守序道:“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建虏从浙江出发,一口气打到广东已是极限。广西有中丞的老友瞿式耜镇守,建虏未必啃得下来。再说短短一年占这许多地,其后方一定不稳。中丞要做的,应是坚决守住琼州府,以拖待变。”

    “海北诸郡怎么办?”

    守序低头,用杯盖刮去漂在水面上的茶叶,轻轻说了一句,“海北诸郡则不必勉强。”

    张时杰有些不甘心。

    守序打断了他,“你们的军队以从未上过阵的新兵居多,将他们放在大陆与建虏老兵交战那是犯罪。”

    曾樱:“你说怎么办?”

    “在雷州府与廉州府征兵,不要管是否伤及民力,动员。待军队集结,把他们连同家属全部撤到琼州。”

    张时杰:“这有难度,士兵都希望能守卫桑梓。”

    守序:“你们可以用勤王的名义调兵,大义名分在手,谁敢反对?”

第10章 海南岛的沙漠() 
守序与曾樱向府城并辔而行。

    曾经的锦衣卫百户沈炎率领一队抚标中军护卫在左右。守序的卫队都留在了战舰上,身边只有林出勇一人。

    到了琼州,守序自然要去拜见岳父。府城在海口所南方10里外,守序刻意压低了马速。

    曾樱已经60多岁了,老爷子是在中国最重要的盟友,未来还要合作很多年,守序不希望他出什么意外。

    守序劝道:“老先生,你要以身体为重,不要过于操劳,以后还是坐轿为好。”

    曾樱哈哈一笑,“老夫戎马一生,不习惯那等享受。我们两个比一比,看看谁先到琼州府城如何?”

    也不等守序回答,老爷子双腿夹紧马腹,皮鞭轻挥,一马当先。

    守序微微摇头,只能挥鞭跟上。

    琼州汉代入华夏版图,汉民开发拓殖已近两千年。自宋朝以后航海与耕作技术进步,移民开垦才得以加速。有明一朝琼州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

    与所有汉人大王朝一样,明朝搞基建的热情也很高。琼州府所在的琼山县是全省最富庶的地区,官道与水利设施修建得尚可。守序与曾樱才能纵马跑完这十里的道路。

    曾樱亲兵大多没有马,只有沈炎和林出勇能跟上来。

    远远望见琼州府城,面北的城墙上伫立着一座雄伟的城楼,到的近了,可以清晰地看见城楼上悬挂的牌匾写着望海楼三个大字。

    奇怪的是府城北面有城墙却无城门,守序轻拨马头,随曾樱转向城东。

    绕过城墙上的角楼,琼州府城展现在眼前。

    琼州东门叫永泰门,与所有的城市一样,附属在城门外的道路上形成了新的城关市镇。此处道路上行人稠密起来,不能再纵马奔驰,曾樱勒停战马,原地转了个圈,等待守序跟上。

    守序停下,拱手道:“中丞马术精湛。”

    曾樱深深地看了守序一眼,“骑个马而已,我这把老身子骨还扛得住。”

    守序一叹,知道曾樱是在以这种方式让自己放心。封建王朝的特点是人亡政息,守序的盟友关系依赖于包括曾樱在内的明朝大臣和将军个人,而不是大明王朝。

    等沈炎和林出勇追上来后,四人分成两排,缓缓向城门行去。

    曾樱丢下了巡抚仪仗,但这并没有造成什么妨碍。府城的居民都认得这位新来的巡抚大人,纷纷避开。

    府城开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因为琼州一直是海防重地,防御设施齐全,城门处都筑有月城。曾樱到后,府城防御是他最先整顿的对象。此时东门城楼上还有未拆卸的竹制脚手架,工程应该是接近结束了,城楼修葺一新,工匠人数并不多,在做的是一些外部的装饰。

    城门卫兵是海南卫本地的卫所兵,见到巡抚大人跪伏两旁。

    进了月城,四人甩蹬下马。卫兵将战马牵到一旁,曾樱领头,迈步登上城楼。

    在城楼最高的一层,士兵端来切好的西瓜。约是在井水里浸泡过,咬一口冰凉舒爽。

    曾樱挥着马鞭四下指点,“我到琼州三月,已经将雷州和琼北各州县跑了一遍。琼山县为粤西最富,出产不亚于江南一县。可其他地方……”

    曾樱摇摇头,继续道,“仅定安、文昌二县可与琼山并论,临高澄迈次之,儋州会同再次之。其余州县,难堪大用。”

    守序拉开望远镜,城市四周是稻田,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林立的水车显示这里的开发程度已接近了大陆发达地区。府城南门有美舍河,长约20多公里,贯通了几公里外的南渡江。南渡江与美舍河上帆樯如林,人流穿梭不息。府城近十万人口,物流交通多半依赖这两条流速平缓的内河。因为河运的关系,开有水码头的南门是琼州主城门,物资客商多由南门进城。

    沈炎摆开琼州府的地图,守序一看不由笑了。

    地图本身很常见,但其上做出的标记却带着浓浓的联邦风格。

    琼山、文昌和定安三县画上了网格,澄迈与临高是斜线,儋州会同是横杠,昌化、感恩、崖州、陵水、万州和会同是竖线,岛屿中央五指山地区则是一片空白。

    这是曾樱仿照联邦地图风格标记的琼州垦殖指数图。

    曾樱现在掌握的琼州耕地数是万历四十三年的统计,海南有383万亩又5分耕地。朝廷的数据实际上肯定会有遗漏部分,位于岛屿中央等地的黎垌土地也不可能得到统计,以曾樱多年为官的经验,海南大约有420万亩土地。

    守序暗暗点头,曾樱的估计应当接近于这个时代的真实数字。民国时陈銘枢统计海南岛有730万亩耕地,这个垦殖程度在封建王朝时代肯定做不到。满清一朝,统计中的海南耕地从未超过万历年的数字,一直是300万出头的耕地再加几万亩槟榔、橡胶等经济种植园。

    耕地虽多,但琼州的土壤条件不好,现在的耕作技术比大陆也有差距。只有在琼山、定安、文昌三个水利设施完善,土质较好,降雨也较多的县水稻种植面积才较大。

    明朝以前,琼州一直无法实现粮食自给,全靠在大陆雷廉二地买粮。民国时海南人口240万,每年消耗1000多万石粮食,海南本岛仅产850万,需外购200万。彼时是因为海南一方面种植了很多经济作物,主粮种植面积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海南的亩产比较低。

    海南上等田一年出产3石粮,中等出2石粮,下等1石。与台湾相比,海南土地单位亩产是不如的。海南以1石田为数最多,虽然理论上可以一年3熟,但在没有化肥农药的时代,一年3熟是极罕见的例子。在琼州靠近山区泉水和内河,得到充足灌溉的田地称为近江田,能做到一年2熟,远离内河旱涝全看老天的田地称为远江田,一年只有1熟。

    琼北台地和琼西昌化、感恩、崖州三地多沙土平原,其余地区也多砖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等不利于水稻种植的地形和气候。

    此时海南的主粮并不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多的是番薯。海南土质差,先民们最早种植甘薯,在美洲番薯引进后,海南很快就完成了主粮替代,成为全国最先普及番薯的地区。依靠这种对土壤要求较低的高产作物,海南在明末勉强实现了粮食自给。

    农业与气候密切相关,海南岛大致可分为四个气候区。

    中部的五指山拦住了南风来的水汽,降雨充分。落后的黎垌居然是琼州出产水稻最多的地区之一,虽然他们很多部落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游耕阶段,但依然能向汉民区出口大量稻米。

    琼北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琼州与台湾另一处不同的地方是,这里的平原台地坡度太平缓,河水流速缓慢,很难实现自流灌溉,必须依赖水车风车等提水措施。先辈们在琼山县修筑海堤屏蔽潮水,引河水冲洗盐碱地,将琼山等地变成了万顷良田。借助水车和水坝,先民们甚至将定安县的山谷地带都变成了水稻田。

    但全岛能有这种开发程度的,只有琼山寥寥数地而已。

    琼东陵水、万州、乐会是风灾多发区,海南平均每年被台风袭击3次,琼东三州县是台风重灾区。虽然那里地理气候条件尚可,降雨多,气候湿润,河流通航条件也不错,但在琼州并未得到完全开发的现在,愿意移民到琼东每年扛台风的人并不多。

    琼南和琼西气候大致相同,降雨少于五指山区,气候干爽。

    面向北部湾的琼西昌、感二县几乎不会被台风侵袭,琼西降雨偏少,年均只有1300mm,多半集中在夏季,且集中在山区。

    琼西沿海地区存在很多小片的沙漠,这里有中国南方最大的流动沙丘。造成的结果是琼西有沙尘暴,风沙漫天,这里罹患眼疾的人数比例接近中国北方。

    先民们砍伐掉森林,高大的乔木消失后,稀落的次生林、草原和草坡出现在海南岛,其中又以琼西最多。岛上牛羊遍野,随意放牧,无冒领之人。明朝的海南岛由耕牛进口地变为出口地,成为广东耕牛与羊群的主要输出地,牛税也成为海南一大税源。

    守序看着地图,琼西没有台风,是联邦控制区内唯一降水在2000mm以下的地区。降水少意味着疟疾发病率低。这里只要投入不多的成本就能成为联邦领土周围最大,最好的牧场。

    降水少也有降水少的好处。

    琼西至少能满足守序三个需求。

    战马养殖。南洋粮食产量高,不缺养马的饲料,当然可以圈出养马的牧场,可牧场总是不嫌多的。印度卡提阿瓦马太贵,每年的运输量都不多。琼西干燥的气候,让守序可以试试在这里养殖一些对湿热环境适应性不是那么好的战马。

    琼西比台湾更适合种植剑麻,剑麻不在乎砖红壤,甚至可以起到改良土地的作用。

    最关键的一点是,联邦周围没有比琼西更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了。本土、后江和台湾等地可以种植一些来自东印度群岛的棉种,这最多只能解决部分民众穿衣的需求,达不到生产战舰帆布的标准。有了琼西,守序就可以憧憬一下自行解决部分帆布的可能。

    守序开始在地图上圈地,“曾中丞,我答应每年给你提供军火,条件是把崖州、昌化与感恩这三地的官位交给我的人。”

    崖州等三地人口稀少,现在产出的税粮只有7000石,就算加派劝捐事例一起上刮地皮,也不过1万石。守序甚至可以答应曾樱,每年仍旧照1万石的标准给他纳税。

    曾樱不动声色,“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我岳父如何?”

    中国自古有异地为官的惯例,不过现在是王朝末世,谁还管的了那个。

    隆武朝如曾樱这样的军门离开福京时,皇帝都会给予空头剳付,就是空白的委任状。皇帝没钱,就靠卖空白官照抵冲军饷。

第11章 琼西厅() 
琼州府城,海述祖书房。

    姑爷来,自然少不了一顿大酒。海述祖与守序这会在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