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立昆当时就在这艘船上,他说:“那一次,还有两艘中国台湾的船一起出海,但日本军舰就围着‘保钓号’,前后夹击,不是偶然碰撞,是不停地撞击,直到船沉。”有了这样的经历,当他听到2010年9月7日的中日撞船事件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比画着船只的航向,“那种围堵和撞击,是日本军舰惯用的方式”。

第二章 “大白船”很厉害

根据《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8日的报道:“9月7日上午,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闽晋渔5179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与那国’号赶到钓鱼岛海域久场岛西北12公里处现场,试图‘驱逐’中国渔船,并冲撞‘闽晋渔5179号’。”

日本巡逻船与中国渔船共发生了两次冲撞。据日本海上保安厅称,两次碰撞没有造成双方人员的伤亡和燃料泄漏。“与那国”号巡逻艇甲板上的两根支柱断裂,“水城”号巡逻艇船体被撞出坑洼,另有五六根扶手被碰断。但其并未透露中国渔船的受损情况。

9月8日凌晨1点左右,日方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将中国渔船和15名船员全部扣押起来。被押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是福建晋江人,其出生并居住的晋江市深沪镇港阜村是个典型的渔村。港阜村村委会主任詹灵兴说:“钓鱼岛是传统的渔区,村里渔民经常到那里捕鱼,这是中国的海域,我们渔民为什么不能去呢?”

深沪镇始建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唐时称壁山里,宋时称弦歌里,元时始称深沪。在泉州32港的记载中,深沪独占两大港口。1000多年以来,打鱼一直是这个地方的传统生产方式。直到如今,以有2500户居民的港阜村为例,依旧有八成居民靠打鱼为生。

在深沪镇上住了60多年的老渔民陈义,已经有40年的打鱼经历。陈义说他们的村子离深钓鱼岛并不远,300多海里,船“突突”开过去,20多个小时就到了。每个船长都一直严格按照海防线的标识去打鱼。他们的手上和渔船机器上,都有一张海防图,中国的海岸线画得清清楚楚——当然,钓鱼岛也画在其中。而且,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那片海域里打鱼,渔民们从来不觉得,那是日本人的地方。

但渔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年去钓鱼岛打鱼,运气不好是要受气的。因为,日本人的巡逻艇,现在越发频繁地出现在了渔区,而且,巡逻艇的数量,又增加了几艘。

在老渔民陈义的记忆里,日本人的巡逻艇,是在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以后出现的,但那时船几乎碰不到,即使看到了,也就是示意渔民离开,态度相对温和。他们偶尔也会碰见中国台湾的渔民,但日本军舰对中国台湾渔民就不太客气,每次都会拿舰艇搅起大浪,逼迫中国台湾渔民离开,甚至还动用高压水枪。

目前,日本海上保安厅已经把钓鱼岛周围划分为3个巡逻区域:距钓鱼岛12海里的范围内为“绝对禁止区”,12…24海里为“严格监控区”,24海里以外为“警戒监视区”。划分这个“警备体制”的目的就是阻止大陆及中国台湾民间船只靠近钓鱼岛。并且对进入“绝对禁止区”的中国渔船和保钓船只,采用撞击、高压水枪喷射等方式暴力驱赶。对于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航行的中国军舰及公务船只,日本海上保安厅通常也是采取尾随监视等方式,全程监督。

据悉,钓鱼岛海域的日本巡逻船均来自日本海上保安厅的第11管区,其本部就设在冲绳岛,在第11管区中,与大陆和中国台湾船只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石垣保安部,“与那国岛”号巡逻船就隶属于这个部门,平时,石垣保安部的1…2艘巡逻船,每天都要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进行数次巡逻。

据陈义说,以前日本的巡逻艇或者军舰是渔船离岸15海里或者12海里才采取行动,而现在他们渔船离钓鱼岛还有40多海里,日本的巡逻艇就开始靠了过来。最多的时候,五六艘日本舰艇一起靠过来。现在几乎每年都会碰上。陈义说,日本军舰很大,会过来朝他们喊话。“喊什么,海上风大,我们从来没听清楚过。”老陈说,但他们从日本人的动作和语气,一般都会判断出是让他们离开。

如果到了晚上,巡逻船还在船头升起绿色信号灯,意思是要求渔船立即停止航行,准备接受检查。假如渔船毫无反应的话,日本巡逻船甚至会动用枪炮进行警告性射击,军舰会进行驱赶,直升机也会出来,它们会盘旋在渔船的上头,直升机螺旋桨的风很大,刮得人都站不稳。

其实,渔民们最怕的不是这个,他们最怕的是,渔船被日本巡逻艇逼停,这时日本人会带着枪械上来,对渔船检查。“这个时候最麻烦,一查就是好久,搞不好还要没收渔具。”陈义说,打鱼的渔船一旦被没收渔具,损失就是十几万元的事情。为了对付日本人,深沪镇渔民近年来添置的新渔船,船身多采用加厚的高碳钢板,防撞击能力有了提高。

中国台湾花莲县渔民阿祥是一位护送过多批中国“保钓”人士的老船长,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船玩过多年的“猫鼠游戏”。他说,日本保安官会用中国话和英语连续喊话,大意是“这是日本的领海,请离开”。这些都是播放事先录制的广播,大意声称怀疑中国渔民有非法捕鱼行为,要求他们立即停船接受检查。

2000年,在钓鱼岛附近,阿祥因船上的柴油机出现故障而被迫下锚,当时就遇到过日本巡逻船,还被日本人搜船。

阿祥告诉《环球人物》的记者:“日本仔的管控确实严密,我们贴近钓鱼岛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确实不是个好兆头。”据他介绍:那些“大白船”(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只均被漆成纯白色)速度快、船体大,一旦和渔船撞在一起,就如同“砖头砸在鸡蛋上”。

曾被抓到过的一位渔民回来说,不少日本巡逻船上有那种多管连珠炮,打在船板上就像劈柴一样,将渔船的钢板一分为二。而且,“日本仔还在船上装了特制大剪刀,专门用来毁掉渔网”。

第三章 争什么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同年10月25日,邓小平出席了东京日比谷的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会上,一位日本记者提出了中日双方早先约定的均不涉及的问题——“尖阁列岛”的归属问题。会场气氛陡然紧张。

邓小平非常轻松地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一些刺,来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保钓运动也好,撞船事件也罢,在钓鱼岛的问题上,中国民间的声音显然比政府更激烈。[·]

无论如何,“钓鱼岛撞船”这档子事,我们都要讲讲道理。首先,没人否认,整桩事情绝非谁撞了谁的问题。没那么简单。

根据《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10月18日的报道,“钓鱼岛撞船”事件的冲击波,在日本政界和民间反复震荡,执政党民主党推卸责任,民间爆发反华示威游行。树欲静而风不止。日本举国上下不分政治派别,群起攻击执政的民主党上层决定放还中国船长是“丧权辱国之举”。右翼组织趁势纠集人马上街游行,包围首相官邸,叫喊要定9月24日(放还中国船长的日子)为“国耻日”。那些黑色幽灵般的街头宣传车、高分贝的扩音大喇叭、疯狂的右翼人马(甚至有些人身着战前军服),透过现代媒体镜像迅即传遍全世界。

2010年9月29日中午,在邻近中国驻日大使馆的东京麻布和广尾地区,同血社、大日本胜魂社等右翼组织举行反华游行,游行队伍打着“释放船长是耻辱”、“保卫尖阁诸岛”、“创设皇军”、“粉碎中华霸权”等标语,高呼“垃圾滚回垃圾箱”、“蟑螂滚回蟑螂国家”、“日中断交”等口号,强烈要求驱逐在日中国人,与中国断交。

值得关注的动向是,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正在抬头。东京都知事石源慎太郎在撞船事件发生后高呼:“日本如果拥有核武的话,就不必惧怕中国了。”在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日本,“拥核论”一直是言论的禁区,过去类似的言论会遭到社会主流舆论的抨击,但是这一次,日本的各大媒体全面保持沉默。这些活生生的影像和不断传来的日本各方面的讯息,令中国人震惊。

截至2010年10月2日,除东京外,还有名古屋、京都、札幌等18个地方城市,举行了反华游行示威活动,其规模之大、参与城市之多,为近些年来罕见。

据香港《亚洲周刊》观察到,在这些游行队伍里,近三分之一是年轻人,这显示原来日本青年对政治漠不关心的状态已经改变,“日本愤青”开始从虚无网络走上社会街头。

所有矛盾均集中在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上。

2003年,日本政府宣布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国民签订了正式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三个岛屿,租借合同将长期维持下去。在通过“租借”方式获得钓鱼岛管理权后,日本海上保安厅开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构建海上巡逻与监控体系,对中国渔民及“保钓”船只的驱逐甚至抓捕强度也迅速提升。

2005年2月,日本政府宣布将日本右翼势力设立的钓鱼岛灯塔收归国有并予以保护,这实质上是对钓鱼岛宣示主权的行为,遭到中国政府强烈抗议。而在当时,按GDP计算,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世界上第七大经济体。

2008年12月8日,中国海监总队“海监46”号、“海监51”号船曾进入钓鱼岛周边12海里范围内实施巡航。此后,日本海上保安厅对钓鱼岛“警备体制”进行了“深刻检讨”,认为必须进一步提升对中方公务船只的警惕。

不久,石垣保安部将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巡逻船数量增加到3艘,2009年2月更是开始使用宗谷级大型巡逻船。这种巡逻船的最大特点是海上续航时间长,不像普通巡逻船那样需要经常靠岸补给,船上装备有数门速射炮,火力超过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所有类似的海上执法船,船上还搭载有一架直升机和两艘巡逻快艇,形成海空立体监视网。日本海上自卫队前副幕僚长伊藤明夫中将认为,在敏感的钓鱼岛海域使用大型武装巡逻船“非常必要”,可有效维护“日本主权”。

除此之外,在学术范围内,关于钓鱼岛身世的争论也是十分激烈的。日本学者至今仍坚持1972年3月外务省发表的所谓《我国关于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有权的基本见解》。

日本学者的“基本见解”是:“自1885年以来,日本政府通过冲绳县当局等途径再三实地调查,慎重确认尖阁诸岛不仅为无人岛,而且没有受到清朝统治的痕迹。在此基础上,于1895年1月14日,在内阁会议上决定在岛上建立标桩,以正式列入我国领土。”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3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海拔约362米。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岛上长期无人居住。

那么,在日本将其据为己有之前,钓鱼岛真的是无人岛吗?

先不说中国,即使在日本国内,也早有质疑。日本已故历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经过查阅历史文献,在专著中指出:“明治时代(1868年)以前,在日本和琉球,离开中国文献而言及钓鱼岛的文献,实际上一个也找不到。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他强调,“钓鱼岛等岛屿最迟从明代起便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确实承认。”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在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书中使用的名称为“钓鱼屿”和“赤坎屿”,即今天的钓鱼岛、赤尾屿(据考证,《顺风相送》是现存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之一,英国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存有该书的誊抄本)。

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可见早在明代,钓鱼岛就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防区。只不过因为当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海军,而且这些岛屿又无法居住,所以没有实质上派人上岛进行管理。

这里面还有一个近代的史料:据日本方面称,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发现”黄尾屿有大量信天翁栖息,羽毛可销往欧洲,便于1885年请求冲绳县令允许其开拓,并在岛上竖立标记,上写“黄尾岛古贺开垦”。日本政府以此为据,称钓鱼岛是“无主地”,是由日本人先占的,而非甲午战争时从中国夺取的。其实不然,因当时日本政府根本没敢立即批准,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反复调查后已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非无主地,而属中国,故未敢轻举妄动。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战争的前一年,慈禧太后还曾下诏书,将钓鱼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用地。此诏书中写道:“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采自中国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即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

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胜利,中国政府忙着收拾战败的烂摊子,根本顾不上这个实际上住不了人的荒岛。况且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什么真正的海权意识。于是日本政府在1896年作出了拥有钓鱼岛的决议,并划归冲绳县所管辖。二战日本战败,这些岛屿被美国接管,1967年美国决定将这些岛屿交还日本管理,日本顺便接收了钓鱼岛,并且以后就在事实上占有了她。但当时的中国任何政府都从来没有认可钓鱼岛归属日本。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旧金山和约》。二战后,美国和日本在没有中国到场的情况下,签署了这份和约。“有关琉球诸岛及大东岛协定归还我国施政权的地域之中”,“美国将托管地区交给日本后,其自然是日本的领土。”日本外务省还认为,“尖阁诸岛包含在根据《旧金山和约》第三条由美国施政的地区,中国并未对这一事实提出任何异议,这表明中国并没有认为尖阁诸岛为台湾的一部分。”

事实上,《旧金山和约》草案刚一出笼,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便发表声明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无论其内容和结果如何,中国人民政府一概认为是非法的,因而也是无效的。”

随后,在中日两国对钓鱼岛主权的争议问题上,当初的“肇事者”美国却宣布保持中立。1971年,美国参议院批准“归还冲绳协定”时,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尽管美国将该群岛的管辖权交还日本,但是在中日双方对群岛对抗性的领土主张中,美国将采取中立立场,不偏向于争端中的任何一方。即便到了2010年8月1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仍就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表示:“美国的政策是长期的,从未改变。美国在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问题上没有立场。我们期待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一个东西,原本就属于甲,但丙拿到手后,没有征得甲的同意,就自作主张把它送给了乙。然后,甲乙为了争这个东西一直吵架。丙却说,这事儿跟我没关系,你们自己去抢吧。

钓鱼岛之争,从一开始就有美国插手的痕迹。对此,《世界知识》在2011年5月16日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就现在的局势看,美国要想跟中国单打独斗显然没有十足的胜算,即便打赢了,美国也可能会退出世界第一,这是它怎么都不愿意看到的和能够忍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挑起一场代理人战争,这样既能消耗中国的国力,又能让自己从卖军火中大获其利。在美国看来,目前在中国周边能够担当如此大任的莫过于日本。”

第四章 一桩小事

下面要说的,原本真就是一桩小事儿。只不过,因为眼下之种种,难以小事化了。

2005年秋天的一个清晨,业余收藏家彭令在南京朝天宫一个古玩摊上发现了一本题为“记事珠”的写本。写本书法漂亮,金石字画内容驳杂,尽管摊主要价很高,彭令还是把它买了下来。连他也没有想到,他这本古书摊上淘出来的抄本,居然是佐证钓鱼岛列屿为中国固有领土的重要历史文物!

彭令买后回家翻看,发现书中一些题跋、底稿和信札中出现了署作有“勾吴钱泳”的名款。钱泳号梅溪是清代著名学者,因此彭令由此断定买到了钱泳的手稿。2006年,这一判断得到了古文献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的鉴定证实。2006年春,彭令淘来的这批钱泳手稿在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上拍卖,起拍价10万元,但是因为太破烂而流拍。那年夏天,经人指点下,彭令把书分成了杂记、金石字画、《履园丛话》草稿和信札四部分,装裱成四册经折装。

可是就在2007年的秋天,他在查考杂记册《册封琉球国记略》时,偶然发现书中记录了齐鲲、费锡章、吴安邦与沈复几位清代人物在嘉庆十三年出使琉球的经历和见闻,书中有琉球红衣馆(妓院)的记载,文字风格写得很开放。彭令想到,前面是三位朝廷命官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