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名字,在苏州当真是有些名头的!

    王子晋也笑了笑,又道:“二则,身为使团的一员,又肯向日本卖粮,小生的立场就不会是对日本完全强硬了,甚至有可能从谈判中为自己谋利。这么一来,如果他们也有类似的想法,小生便是一个很好的交易合作对象。”

    云娘娘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皱着眉头道:“这么说来,他们是想要插手此次对日本的谈判,还是想要插手朝鲜战事?”

    “都有罢!”王子晋长出口气,道:“内阁易主,赵志皋当了首辅,王阁老躲在苏州不出,如今朝廷的政局,看似是平稳了,可是久后不免还有动荡。这人,”他点了点桌子上的信笺,意指李三才:“他如今官职是不高,可是有一帮人聚在一起,那能量就不小了。想要在朝廷上搞出点风雨来,如果不能把手伸进朝鲜的话,这可就差了一层了。如今使团之中,有两位礼部派来的办事观政进士,都是无锡人,一个高攀龙,一个叶茂才,如小生所料不错,应该就是和这李三才是一伙的,明里暗里,都在观察小生的作为和立场。”

    云娘娘和陈大娘对望一眼,都有些忧虑,她们可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使团,除了承载着她们云楼上下的希望,还被这么多人关注着,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她们担心的是,这些人的手伸进来,会不会扰乱了她们的部署,给她们的未来平添变数?

    王子晋见状,自然要让她们宽心,实际上,他自己也并不担心:“目前看来,大家还是可以合作的,最起码,若是要在江南筹措足够的粮食贩运到日本赚钱,咱们就离不开和这李三才合作,否则不但麻烦,赚钱也有限。”他在苏州搞了半年的商业,对于当地的物价深有了解,江南由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人口密集,用来种粮食的土地越来越少,大量的粮食都要靠外购,通常是向湖广江西一带购买。

    而从膳食结构上看,日本人喜欢吃的东西和江南一带是比较接近的,大米贩过去必定很有销路。单纯从生意角度,李三才给王子晋提出的是一个不容拒绝的提议!

    可是,从政治角度而言,他们这是在向王子晋发出邀约,试探他会不会加入到他们这个集团中来!何去何从?王子晋陷入了沉思

第五十八章出行送行() 
使团终于出发了,那是在王子晋收到李三才信笺的次日。

    最终,他还是决定,暂时不要拒绝李三才他们的试探,但也不必要拒人千里,而是点头同意了关于粮食买卖的合作,这就交给留守苏州云楼的人去办理了,陈大娘则会在不久后再度南下,坐镇苏州。其余的对日本走私生意,也将继续开展,陈淡如作为云楼的高层,自然责无旁贷。

    云娘娘则会带着小蛮、樊素等女眷,转赴朝鲜附近的小凉山岛,在那里建立基地。按照王子晋的估计,朝鲜这一仗两年三年是完不了的,所以这个基地建设得稳固而坚实,既要住的舒服,还得利于防守,必要时候又能跑路,功夫少不了。

    原计划是五十人左右的使团,如今已经膨胀到了近百人,不过多出来的那些人,沈惟敬也不羡慕王子晋的财源广进,而是看着冷笑幸灾乐祸,叫你小子有背景,叫你小子出风头,麻烦也多吧?呃,回头一想,对于有背景的人来说,大概这也不算麻烦吧,起码自己想有这么些麻烦还未必能有啊!

    沈惟敬的纠结毕竟是偶尔的,得意才是常态的,到底他是正使,重要的文书信物都在他这里存放着,当然他也不是没有体己的人,十来个一看就是孔武有力的随从,穿着从武库里领出来的崭新盔甲,挎着柳叶腰刀,神气活现地簇拥着沈惟敬,一脸小人得志的样子。

    当然,这最后一句话是王子晋脑补的,因为他的人都比较低调,到武库时没有挑最好最新的铠甲,而是选了掩心甲就完事。这倒不是客气,也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他们这些人的武力以火器为主,那东西操作复杂,穿着整副的铠甲就根本没法玩得转了。

    不过火器这么惹眼的东西,当然是放在箱子里存着,平时也就挎着腰刀。这时候的腰刀还是柳叶形为主,没有出现清朝那种牛尾腰刀,那种刀就是王子晋在古装戏里面见多了的,因此见到现在这种刀形,他还一度表示惊讶和优越感,要不是时间不允许外加没有多少好处,说不定王子晋还要客串一把冷兵器专家,指导指导新式腰刀的铸造工艺。

    这使团不是经由礼部的正式使团,所以出发时也没有太隆重的仪式,兵部尚书石星因为这事是自己主导的,亲自到场送行也是责无旁贷,旁的高官影子都不见一个,据说现在朝野对于石星找了这么两个野路子来当使节也是议论纷纷,已经有人上书说三道四了。不过这是中旨定下来的事,而万历皇帝自打好几年前开始,就已经养成了把言官们的弹章留中不发,充耳不闻的好习惯,所以这些议论也是半点水花都没惊起。

    相比石星,王子晋却是更加注意另外一伙人的到来,这些人穿着官服,打着王子晋不太熟悉的补子——说到这一点,王子晋真的很怨念,明朝官员用来区分品阶的那些动物和鸟类,绣在补子上真有那么明显么?怎么看都觉得很乱啊,为啥不单纯用颜色和几何图形呢?反正他对于看服色分官阶这件事表示很有压力。

    当然他看的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这些人一看就是那种年轻的官僚,淡然中带着自矜和傲气,操着王子晋很熟悉的江南口音的官话,跟高攀龙和叶茂才二人依依话别,说不完的体己话,你们是背背山吗?想到这个字眼,王子晋陡地觉得脊背上一寒,话说以这个时代的风气而言,还真不是不可能的,大明朝对于背背山甚至是持一种风流韵事的态度!

    正想着,忽然其中两位疑似背背山就撇开了人群,朝着王子晋这个方向走来。王子晋一面淡定,一面用眼角余光左右看看,然后确信,这俩确实是冲着自己来的。便掐着时间,在这两位开始拱手之前,从马上跳了下来,迎上两步,恰好是彼此对揖行礼。这也是他在商场上磨练出来的本事。

    那两人正是赵南星和顾宪成,未来东林党的两位大佬,如今的吏部中层官僚。别看这俩品级不算太高,在整个文官系统当中的位置却是极为关键的,赵南星是吏部考功司郎中,而顾宪成是吏部员外郎,据说马上就要升任文选司郎中。这俩司加在一块,基本上就能胜任现在的中央组织部的职能了,你说狠不狠?

    作为见官大一级的两位组织部官僚,带点傲气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对象是王子晋这样的野路子官员,他们的姿态大可以再摆的高一些。不过从赵南星和顾宪成二位的脸上,却看不出有丝毫怠慢,对王子晋是一种带着矜持的客气,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充分体现出一位儒家学者对于礼节的把握。

    言语寒暄,这是免不了的,拜托照顾自己的两位好友高攀龙和叶茂才,这也是应有之义。只是到了最后,顾宪成才不经意地漏出一句来:“听闻在苏州时,王守备有多事相公之名,不知是说王守备喜言他人之事呢,还是说王守备勇于任事?”

    对于刚刚结识的官员们来说,这样绕着弯子说话是难免的,可是王子晋却对这二位闻名已久,早就老大不耐烦了。听见顾宪成这么说,他也懒得去猜,直接回道:“虚名不足污耳,那是乡老们说小生善于商事理财之故。这不,小生北上之前,还预计今年粮食会涨价,在家中吩咐人备了一批,想必等小生归来,也可获利甚丰。听顾员外的话音,似乎也是江南人氏?今年年成虽好,粮价却贵,可要早作打算呐!”

    顾宪成和赵南星对望一眼,方道:“本官自幼家贫,倒是不懂这些营生,况且粮食事关民生,囤积居奇恐非善长乐见。”

    装什么装,没钱你拿什么开东林书院,拿什么搞东林党!王子晋意似不屑,不过他也知道,顾宪成从小家境是不怎么样,李三才才是真正有钱人家出身,俩人的关系,貌似有点像马恩两位导师?嘿,怎么能这么想,太抬举他们了!

    “非也,趁势而为,才是英雄之举,况且江南多桑麻少稻田,粮价早已操于商贾之手,年年都有囤积居奇之举,若不预先绸缪,岂非正中了彼等下怀?此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王子晋自己都不明白,这弯子是绕到哪里去了?好远啊!也不晓得自己的意思有没有表达出来,那就是支持把粮食倒卖出去给日本人?

    顾宪成显然也有些迷惑,他当然是在极力捕捉王子晋的隐晦含义,只可惜王子晋的古文功底着实有限,又要拐着弯说话,所以词不达意也是在所难免。否则的话,他应该是用几个典故,然后这几个典故合起来,又引出另外一个典故,而这个典故才会明白表示出他的意思来。这就是八股文的做法。

    顾宪成听不懂,然后就看懂了王子晋,这分明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根本没读过书啊!王子晋知道了当然要大声喊冤,敢说我没读过书,咱俩比比算术?比比物理?比比计算机?让你九根手指头!可惜这些东西,在古代都不算知识,读书人重视的知识就一种,科举考什么,他们就研究什么,你既然不会用八股文的方法说话,那你就是不读书的家伙。

    到这,顾宪成也开始怀疑了,他得出的是当日高攀龙和叶茂才所得的同一结论,这人真的是个无赖子啊!王锡爵真的是用这个人来布下朝鲜的暗棋吗?

    可是,一想起自己好友李三才的判断,顾宪成又摇摆了回来。李三才是这么分析的:登首辅之位而能有所作为者,放眼朝野唯王娄江一人,此事今上亦知,故此多事之秋,娄江定不出,以待其时尔。布局朝鲜,正是为此,倘若朝鲜有功,娄江趁势而起,其势不可当,今上与之并力,储位或将一诏而定,我等无能为矣!

    所以说,这个人越是看上去似是而非,和王锡爵没有关系可言,那么就越有可能是王锡爵派出的暗子,因为这样的话,坏了事打了败仗,他可以躲得远远的,甚至是利用败仗来收拾异己,为自己的首辅之路铺平道路;成事立功了,王锡爵更可以通过这个人,把功劳安到自己头上,然后一飞冲天,借此声势把内阁重现张居正时代的强势。

    两种结果,都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所以最好的,莫过于这个王子晋和王锡爵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可以任凭他们开出筹码加以拉拢。不过,大家都是出来当官的,可以这么天真无邪吗?显然不能,要做最坏的打算,要往最好的方向努力!

    这才有了多管齐下对王子晋的试探,以及随之而来的拉拢。按照李三才的策划,最好是能够让王子晋意识到,即便他能为王锡爵立下功劳,可是他自己却很有可能在这过程中被抛弃,而倒向这个未来东林党团伙,则可能让他名利双收。如此一来,这个王锡爵的暗子一倒戈,便会给他们提供最有力的倒王武器。

    李三才提出的“王子晋工作计划”(姑且名之)目的就是:试探出王子晋和王锡爵的真实关系;以各种筹码把他拉拢过来;最终,通过这家伙的手,来拨动朝鲜的局势,为己方最终打倒内阁,实现言官复辟提供强力武器。当然,他们心目中,不会以言官复辟这种事为目标,而是“天下大同”、“致君尧舜”之类的口号,只不过对于王子晋来说都一样,因为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早就说过了,这个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随便喊就是。

第五十九章辽镇主客() 
顾宪成觉得王子晋不会说话,对话起来很费劲,王子晋那边也是一样,心里已经在恨得念叨起后世毛太祖(不是朱太祖洪武)的名言:知识越多越反动!

    由于对朝政深层结构和矛盾认识不足,所以王子晋一时半会,也无法判断这伙未来的东林党人,到底有什么政治诉求。现在朝廷中最大的争端,还是在争国本这件事上,后世的历史书和写历史的文章中,很少有从深层权力结构的角度,去解析这件事的内涵,从而厘清此时朝廷中各派政治派别的立场和矛盾焦点所在,所以王子晋也很难看得明白,基本上他还是一个历史小白级别的。

    所以,不能追本溯源的结果,就是大家纠缠道德品质问题和流于表面的祖宗家法问题,万历年间连篇累牍的朝廷奏章,都是在争一些现代人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破事,好像明朝这些官僚整天就是吃饱了没事干,坐看一个好好的大明走向灭亡似的。于是各种愤慨,各种不平,使得看了许多网络帖子的王子晋,对于这些大明朝的官僚们都没什么好感。

    没好感归没好感,现在他当然不能那么感情用事,自己已经是在走钢丝了,何苦再增加敌人?不管对方怀着什么鬼胎,总之大明朝就算亡国也砸不到我头上,在下现在还是草民一个,扛不起那么重的担子,且顾好自己吧!

    他见顾宪成皱着眉头,不晓得如何往下顺话,便笑了笑,拱手道:“行人在途,也无暇多叙,只得以书信向顾大人请教了。至于两位办事进士,小生自当尽力照拂,时时征询其意,总要叫顾大人放心才好。”这话总是很明白的橄榄枝了吧?我都要放下身段向那两个腐儒请教了!

    殊不知,在顾宪成看来,你王子晋不学无术,向咱们请教才是应有的态度,人家才不放在心上!不过,至少他还是听得出好赖话的,知道起码王子晋现在不会得罪自己,大家有得谈,便笑着拱手道别,一面心里却想:“书信请教?那如果有什么体己的话,岂不是落了口实在你手里?唔,有什么要紧的话,还是让高贤弟转达便了。”

    辞别了众多或真心或假意的送别党,王子晋翻身上马,这是他从兵部那里选来的一匹好马,确切的说,是经由舒尔哈赤的眼光选中的,此马看起来虽然没有沈惟敬的马雄壮神骏,不过却耐寒耐跑,尤其擅长跑山路。到了朝鲜那种地方,据说基础设施是很差劲的,大路都没几条,所以这马匹的耐力格外重要。

    跨马披裘,再穿着官服,王子晋这个使节也看着人模狗样了,当然还是比不上正使沈惟敬的威风。六十多岁的老沈好似焕发了第二春,骑的马比王子晋高大,穿的衣服比王子晋鲜艳,身后的旗帜比王子晋招眼,就连胡子都比王子晋翘得高——那是自然,因为王子晋还保持着刮胡子的习惯,看上去很有些东厂小铛头的风范,根本没胡子可翘。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张彪小铛头还很愿意和他说话,根本不去搭理沈惟敬。自从出发开始,张彪就一直跟在王子晋的身边,俩人并马而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王子晋当然知道这小铛头的举动有他的深意,自己的来历底细,恐怕是现在京城各方都很关心的东西,张彪小铛头身为东厂,乃是天子耳目和爪牙,怎能不上心?

    好在他也不是第一天穿越过来了,这种初到贵境才会引起的种种窘迫,已经习以为常,都打好了补丁,也不怕人来问,咱家就是家破人亡剩我一个了,我就是天生聪明会赚钱会多事,你能如何?反正这大明朝的人比起现代人来,好奇心或许一样,但是科学探索精神绝对没那么强,解释不清的事情就不用解释,神仙鬼怪人家都习以为常了!

    从北京出发这一路,行程都是预订好的,每天走多少路,到了就有驿站可住,王子晋很难得地又享受到了公费旅游的好处,每当晚上到驿站住宿,能够有热饭菜吃有热水洗漱,就觉得自己现在的境界好低,原先出差都是住四星以上饭店的说!

    古代陆地旅行,那辛苦真不是一般的。虽说如今天气开始转暖了,春风吻上了大家伙的脸,可是一出山海关,这春风就不那么和煦了,越往北走,就越是凛冽,等到了广宁卫所,远远望见那高大的城楼和城中的楼阁时,所有人都觉得身上骨架都要散了。——这才走了到朝鲜平壤的三分之一路程!

    广宁是李家的根本重地,也是辽镇总兵的治所。不过眼下的辽镇总兵不姓李了,而是从大同总兵任上转过来的名将马林,当然马林的这个名将称号,和李成梁比起来水分就多了不少了。

    马林是带惯了兵的,知道这军营里面的山头主义格外严重,况且李家经营辽东那么多年,根基深厚得无法想象,他来当这个总兵,一个不好就是坐在火上烤。所以到任之后,马林啥事都不干,召集李家旧部发了一通安民告示,那意思你们原来干嘛现在还干嘛,只要不给我添乱,我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辽东李家捞了那么多钱,也不是白捞来享受的,李成梁厚饷养士,在整个大明朝都是出了名的,其直属名下的家丁就有三千多,加上自己家将和儿子们拉起来的队伍,李家八千家丁可不是什么虚数。

    八千家丁啊!说起来所有的大明武将都要流口水,家丁是什么概念?那都是如臂使指,冲锋在主将之前,死战在武将之后的股肱,一般总兵能有个几百就不错,马林这种将门世家,也就趁个一千多家丁,李成梁能拉起八千来!也难怪他能镇守辽东这个四战之地数十年,战功彪炳了。

    辽镇的兵将当然不止八千,问题是有这八千家丁做骨干,再去带动别的队伍就比较容易指挥了,如今辽镇精兵不下五万,当真是威风八面,再加上李家拉拢女真人各部,用来牵制土蛮蒙古,所以辽镇现在的形势比李成梁刚上任时好了不知多少。

    安定的环境,再加上李家将广宁当作辽镇大本营来悉心经营,广宁卫已经成为了辽镇最为繁华的城市,几乎整个辽镇的财富,都要经过这里流动。

    走在广宁的街头,王子晋有种错觉,这里真的是辽镇吗?怎么看都有些苏州的热闹感觉啊!诚然在时尚这一点上,广宁肯定是比不得领时代风气之先的苏州,可是蒙古和女真人的贡市队伍,却让这个城市有了一种别样活跃的气氛。

    到了李家的地盘,当然要拜拜地头蛇,朝鲜一旦打起来,辽镇也是首当其冲,因此沈惟敬就拉着副使王子晋,一同去拜望辽镇总兵马林。

    马林很是知趣,看他住的地方就知道了,他居然没有入住原先李成梁的辽镇总兵衙门,而是另起炉灶,自己盖了一座宅子来,打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