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子晋也不是雏儿了,哪里还瞧不出这里头的文章?想必是这李夫人担心李笑妍年纪小小,又是犯官家属,落到自己这个大明来的大色狼手中,顿时变成了小白兔,任凭自己蹂躏和——咳咳,想那么详细干嘛?会被和谐的!

    这事也没法分说,自己总不能冲到那做母亲的面前,对着她大声说:“我不是萝莉控,你想多了!”也只得点了点头,一指李笑妍自己住的地方:“大冷的天,别在院子里站着了,今日不用你侍候,好好陪陪你母亲吧!”

    李笑妍赶紧道谢,脸上才有了一点笑容,已经被她的母亲拉到房中去说话了。王子晋摇了摇头,心说女人事真多,我要真的兽性大发,变身怪蜀黍了,你们娘俩除了逆来顺受又能如何?不过看那妇人的神情,倒也不是如何抗拒,只是关切自己的女儿而已,也是人之常情。

    他更操心的是跟在屁股后面的李映,这家伙一直陪着笑容死跟不放,哪怕到了房中,连倒茶这种事都抢着来做,简直就把自身放到了僮仆厮养一般的地步。中国有一句俗话,礼下于人,将有所求,这家伙现在已经不是礼下于人的问题,都快到了奴颜婢膝了!想必,这事也小不了吧?

    果然,李映吞吞吐吐,终于是开了口,结果就把王子晋吓了一大跳!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还是李昖曾经暗示过的,他有意内附大明,让朝鲜真正成为大明的属地,自己接受大明的册封为王。

    李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一是因为他认为朝鲜面临着强大起来的近邻日本,非如此不足以保全自身;二是他本来就是庸才,又无力驾驭国内的政局,这国王当得不但窝囊受气还担惊受怕的,有什么乐处?所以对于朝鲜的江山,他真的是不怎么在乎了。

    前次王子晋离开义州回京的时候,那时李昖就派人去京城上表了。但是问题在于,朝鲜的大臣们当然是不肯内附的,李昖是可以封个太平王爷,逍遥度日了,他们这些大臣的荣华富贵,可得不到大明的任何保证啊!宁为鸡首,无为牛后,这句话用在官员们身上是最合适的了,大家为了个上朝的轿子排位问题都能吵上好几年呢,谁愿意好好的再矮人一头,从权力核心,一下子变成了边远地带无足轻重的小小地方官?悲哀的是,如果朝鲜真的被大明兼并了,似乎除此之外,他们也看不到什么别的前程。

    所以朝鲜大臣们别管是东人党还是西人党,或者是这两党内部分出来的东南人党、西北人党,甚或是乱七八糟的不知方向党,在这件事上倒是难得地放下了党争成见,齐心合力地来阻止国王李昖的“卖国”行为,其积极程度和决心甚至超过了抵抗倭寇入侵!李昖的使者到了京城,还没等向大明上书呢,就得先和大臣们派去的使者较量一番,这表章递不递得上去,递上去之后朝中大臣是个什么态度,这些都成了朝鲜使者们角力的场所。他们所携带的银两财货,都是国难之中节省和抢救出来的宝贵财富,就这么平白地填了大明京城那个无底洞,也不知道那些节衣缩食支援前线的朝鲜老百姓知道的话,该是什么想法?

    这些细节,王子晋就懒得去管了,总之这件事最终还是传到了万历皇帝的耳中,就在不久前,兵部尚书石星秉承上意,给朝鲜国王写了一封信,交由他的使者带回义州来,大意就是,朝鲜国王只许停留在朝鲜的土地上,必须坚守国土,不得擅离;即便事有不谐,朝鲜全境失守,也只准留在凤凰城,不许内附。这样的态度,也让朝鲜的大臣们最终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齐声赞颂天朝皇帝圣明聪慧,仁慈大德,因为这代表着,无论如何,大明都已经将恢复朝鲜国家的责任承担了下来,而且将会在战后保证朝鲜王室的统治权不被改变!

    对于朝鲜的大臣们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了;而对于李昖,也不完全是坏消息,只要大明能够承诺保证他的安全和以后的地位,内附不内附又有什么要紧呢?不过,既然大明皇帝都这么说了,他就又开始琢磨,内附是不可能了,那么大明要保证我朝鲜日后的安全,到底需要什么呢?他可没忘记,王子晋从他这里要走了什么,大明义州总兵官署衙门,现在是大明朝鲜经略府的命令,在朝鲜国土上可是有着和朝鲜王室的命令相同的地位的!

    李映今天跑来找王子晋,一是想要从他这里探听出,他们这次前往东瀛,就朝鲜的问题达成了什么协议,出卖了多少朝鲜方面的权益;二来就是要探探王子晋的口风,看看这位一手造成了眼下的中朝关系既成事实的奸人,对于大明皇帝的承诺有什么看法?没错,现在的王子晋,在朝鲜君臣的心目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人,瞧瞧他干得这些事,不是让朝鲜人终日劳累,就是让朝鲜人彼此提防,最近又让一千多朝鲜勇士去白白送死!

    王子晋还能说什么呢?自己在前面这么累死累活,为了大明的利益殚精竭虑,可是朝中的一纸信件,就能让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毁于一旦!没错,他能够理解,从大局来说,大明不适合利用这样的局势吞并朝鲜,那既不符合眼下双方合作抗倭的形势,也有悖于朝中大臣们所接受的儒家经典国际关系原则的教导。

    可是,皇帝啊,大臣们,你们怎么就不想想,我们大明现在过得也很艰难啊!出人出力出银子,为朝鲜打这一仗,难道不应该从朝鲜取得应有的补偿吗?就算这个国家穷,没什么油水可捞,但是能捞一点是一点吗,哪怕是慢慢演变,最终把这块地方给和平演变过来了,那也是好的吧?省得以后再为了这块弹丸之地和别的国家扯皮!

    吐槽归吐槽,怨愤归怨愤,王子晋至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屁股决定脑袋,自己现在既不是朝鲜经略也不是东征提督,操那个心干嘛?正经是,现在朝廷没什么要求了,就轮到我们这些实际操办的人来捞好处了吧!唔,回头得跟小东厂的张彪好好商量一下,怎么样从朝鲜捞到更多的好处!

    李映见王子晋沉默不语,他的心里也在打鼓。朝鲜人不是傻子,他们只是国家的力量比较弱而已,说到个人的头脑未必就比大明的官僚们差。王子晋想到的事,他们也想到了,现在摆明了,大明虽然是承诺了不会取消朝鲜的王权,会保证朝鲜王室的地位,可是大明在朝鲜的存在势必会增强,等到赶走了倭寇之后,大明会不会安安稳稳地撤兵,将一个完整的朝鲜交还给朝鲜君臣?这谁都没有把握!

    而在明朝的文臣武将之中,朝鲜人最担心的莫过于王子晋,此人在短短的一年之中,已经证明了他的各种能力,不管是算计倭寇还是算计朝鲜人,几乎都是无往而不利!以后大明和朝鲜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定位,王子晋这样的人势必将会握有极大的发言权,因为他不但熟悉朝鲜和日本的情况,更加得到了皇帝信任。

第四十五章() 
到了最后,李映从王子晋这里得到的反馈,应该说并不是那么让人鼓舞。大明和倭寇订立的初步封贡协议,这就足够让朝鲜人心惊胆战了,虽然王子晋说得很清楚,那只是大明的权宜之计而已,朝鲜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在具体的谈判中和倭寇相互不让,大明是不会来给朝鲜施加任何压力的。至于大明的军事行动,这都是机密了,王子晋当然不会告诉李映,反正需要你们配合的时候就配合好了。

    至于大明对于朝鲜的安排,现在最令朝鲜君臣扼腕的就是之前被王子晋施加的各种压力给吓到了,给予了大明军在朝鲜最大限度的自由,其命令甚至拥有了朝鲜王命相同的地位!这是李昖和一众大臣们现在最头痛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一出,现在大明皇帝的态度已经明确了,他们如果再面对明军将领们类似的要求,就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来推托,官司打到皇帝御前都不会输。可是对于这既成事实,想要翻案就没那么简单了,你什么理由要降低大明军在朝鲜的自由度,难道朝鲜有意疏远大明吗?搞不好今天传出朝鲜君臣有意收回明军手中的权力,明天就会满世界都是流言,说朝鲜要和倭寇联手,对大明反戈一击了!

    王子晋的马虎眼,也是无奈之举,现在在这个问题上,他缺少足够有力和可靠的盟友,单凭他自己,再像以前那样利用含混不清的压力来让朝鲜人就范,显然是不大可能了。甚至,就连朝鲜人当中原本最接近大明的大臣柳成龙,他现在都不敢再轻易去接近,万一人家的立场发生了变化,给自己下个套怎么办?最稳妥的,还是赶紧离开义州回京城去,把自己的功劳落实下来,再说其余吧。

    就这么着,整个使团在义州只休息了三天,便又离开了义州,渡过了鸭绿江,向着数千里外的大明京城行去。他这么赶着走,不光是李如松的安排,王子晋自己的意愿,宋应昌这个朝鲜经略在其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袁黄虽然是使团的一员,不过这次就没跟着王子晋一道上路了,他留在义州,帮着焦头烂额的宋应昌打理明军的后勤事务,这项工作最好还是在王子晋不在情况下展开比较好。

    这一次途中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就连路过广宁的时候,巡抚郝杰也没有对他们说什么。整个辽东,超过一半的兵力都已经渡过鸭绿江,跟着李如松去打仗了,剩下的部队由杨绍勋带领着,正在北面的开原和沈阳附近和土蛮等部落对峙,好在他们的压力也不算很大,因为现在辽东各部的注意力,都被以扈伦四部为首的九部联军攻打建州的行动给吸引去了!

    这一场战事,同样也是郝杰关注的重点,至于朝鲜那边,现在有了义州经略府,郝杰正乐得放手,他还忙不过来呢!所以经过广宁时,他也只是和王子晋叙了一下私交,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宴席,为使团上下庆祝万历二十一年的新年,并没有多留他们住几日什么的。

    一路趱行,终于是在正月十五之前赶到了京城。这时节,正是上元节的前夕,京城内外照例是放大假,甚至连宵禁都没有,满城都是节日的欢乐气氛,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人们的脸上充满了欢笑,这是大明最后的辉煌时代,刚刚发生的宁夏叛乱也被敉平了,至于遥远的朝鲜那里,有什么日本太阁跳梁,那对于大明朝来说算什么呢?

    上元节之前,六部都没什么人办公的,好在王子晋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还能跑到兵部尚书石星的府中去交差,当然是带着名义上的使团正使沈惟敬了。至于礼部主事顾允成,在殷殷邀请王子晋到他的舍下相聚,定好了日子之后,便也施施然地回家过节去了。

    石星倒是很勤劳王事的,一听说是东瀛使团回来了,也不顾今天还是正月十四日,当即请俩人入见。此时的兵部尚书府,已经不复年初那般热闹,朝鲜的战事渐趋明朗,大明正式介入,连兵部侍郎和大军提督这样的职位都已经设立,哪里还有牛鬼蛇神们施展的空间?所以现在的兵部尚书府,再也见不到各种奇葩争奇斗艳的场面了,其实王子晋心里对于那种场面还是很有点怀念的。比方说那位叫嚣着要去暹罗国借兵来打日本的程云起,现在不晓得在哪里?

    看过了王子晋在途中写就的述职报告,再草草浏览了一下沈惟敬那份几乎是场面文章话的奏本,石星脸上笑得跟朵花一样,亲自给俩人倒了茶,还端出据说是他的爱妾手制的茶点来,殷勤相劝,待遇之隆重,态度之热情,令王沈俩人都有点受宠若惊了。

    也不怪石星这么高兴,原本这赴日商谈封贡的使团,可是他的一块心病啊!一个不好,这事没准就能落人口实,事情如果闹大了,连万历皇帝都保不住他,石星历任了三部尚书,仕途正在如日中天,向着顶峰冲击的要紧关头,这次朝鲜战事对于他来说,真的是太过重要。

    在此之前,王子晋一手策划的玉碎计划成功,已经给了石星一个巨大的惊喜。石星能做到大明朝的兵部尚书,这脑子是绝对够用,或许事情出来之前他看得还没那么明白,可是对马岛和霞浦两场海战的胜利,连京城都听说了,他还能看不出这两战彻底改变了朝鲜战争的环境,使得倭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了主动权?

    就连万历皇帝,在接到这份战报之后,也结结实实地夸奖了石星几句。话说这里面其实没石星多少事,但是王子晋这人是他名下出来的,毕竟是兵部尚书府贴出的招贤榜文,才引来的王子晋,所以王子晋有了功劳,石星当然也有光彩了。

    得了这么大的彩头,石星早就在盼着王子晋早点回来,最好是带给自己又一个好消息!石星也知道,这和谈的实质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哪怕真的定下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只要回来当作厕纸擦干净了屁股,权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朝鲜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也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压力。但是人心苦不足啊,得陇望蜀这是人之常情,王子晋都已经给了石星这么大的惊喜了,他真的不介意再多来一点。

    等到听完了王子晋的陈述,石星又是一重欢喜,这小子当真是一员福将啊,真的是再没有什么结果,会比现在这样更好了!大明和日本有了封贡的草案,这就是下一步接触的基础,以后是进可攻退可守;至于用假和议来诓骗日本人这种事情,全都丢到朝鲜人的头上去,那些高丽人吃了倭寇这么大的亏,用出这些非常手段来,这也是情理之中吧?

    总而言之,王子晋的这第二次东瀛出使,令石星无比满意,看王子晋这张英俊白皙的面孔真是越看越欢喜,弄得王子晋很是忐忑,别是我这美色又惹来了狂蜂浪蝶吧?话说这大明朝也真是叫人受不了,士大夫们一个个都对同性恋毫无压力,这世道!

    幸好,石星还没到那个份上,也就是欢喜一下而已,又问了问王子晋对于下一步的想法,王子晋赶紧说了,这时候他也不再藏着掖着,就将自己出身苏州云楼,那里的人是什么个情况,大略说了一遍。当然,对着石星,他不会说什么朝廷不庇护自己的子民,反而帮着外国人来抄他们的后路这类言语,只说他们本是良民,因为海禁而私自下海求生的,所以最后都落了贱籍云云。

    这一年多来,王子晋的地位日渐高涨,日渐重要,他的底细早就不像初到京城时那么神秘,可以说,哪怕他八代祖宗都是穿越者,这八代祖宗来到明朝之后的作为都能被人翻个底儿掉。所以他和云楼之间的关系,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当然这也只是在某些小圈子里流传,大家都是明白人,这王子晋现在是朝廷的红人,有皇帝的亲笔密旨交付,有石星为他引领道路,还有像顾宪成这一帮子实力派官僚在那里隐隐照拂着,不相干的人也不会来传他的是非,顶多就是当个笑话说说,类似绿帽子换了乌纱帽之类的段子。也是因为王子晋现在只挂着武职,他要是真的进科举,到文官体系中来做官,那口水可就多了,想要当到六部郎中以上的官员,基本上就是不可能了,就因为有这个当过差不多俩月大茶壶的经历。

    所以,听到王子晋提出要帮助那些青楼的人脱出贱籍,石星也没怎么意外。按说这点事,他兵部尚书发话就行了,可是细说起来,这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东南的倭乱,是近几十年来大明所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沿海几十年骚然不安,都是因为这倭寇之乱。

    这场乱事之所以闹到后来那么大,跟明朝官员僵化的思维和明朝的体制其实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对于官员来说,宁可委屈了百姓也不能委屈了自己,这是官场中的铁则,所以这些内情也只能是永沉文渊之中,留待后人哀之了。简单来说,云楼中人当初的大头领李阿旺,那是真正的海上大寇,几千人远征马尼拉,甚至还差点就把当地的红毛给干掉了,这是何等惊人的大盗!再加上,后来这一伙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朝廷将他们一伙当作倭寇给剿了,那么现在如果要为云楼翻案的话,这牵涉可就大了去了。

    最起码,王子晋的身份,还有他的重要性,不足以让石星为他背上这么多政治风险!

第四十六章() 
见石星沉吟不语,王子晋也猜到他心里的顾虑,这会就显出李如松的诚意来,不管他的居心如何,至少他为云楼所安排的,确实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踏实的道路啊!笑了笑,王子晋道:“尚书大人,事有大小轻重缓急,下官不当如此不识大体。关系到朝廷的体面,那是没话说的,下官只是想用自己这一些提不上筷子的微功,换取这两千人不再落于贱籍之中而已,至于当年之事,径自随风而去便罢!”

    他也没想得到太多,至少让云楼中人的后代子孙,别再背着个倭寇余孽的帽子过活吧?那真的是太过凄惨了!看看刘阿三,看看六阿四,都是很有才华和理想的人呐,就因为他们各自祖先的作为,十几代之后都要背着这样沉重的枷锁过活,命运何其悲凉?至少,给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吧!

    石星闻言,脸上还是稳定不动,心里却是松了下来,若只是如此,倒也不妨,将功折罪,这和平反昭雪,那就是两个概念了啊,操作性强得多了,也不会有太多的负担。不过,他还是要向王子晋表示一下自己的关心:“子晋,你奔波江海,出生入死,才换来这些功劳,这可不是些许微功啊,就连圣上都看在眼里,多次和本官说起你来,也是赞许有加,你可是前程似锦,当真为了这些贱籍之人消折了,本官有点为你不值。”

    不值?我认为很值的啊!王子晋也不多说什么,不需要解释,只需要坚持就好,至于别人理解不理解,有多重要?

    石星也就是随口一说,见王子晋坚持己见,也就由得他去。不过,从程序上来说,这也不是兵部一家的事了,贱籍的管理,那是户部的事,幸好当初石星也当过户部尚书,而且干得还很不错,至今遗泽尚在,石星念在王子晋帮了他不少忙,他这个兵部尚书看来是政绩斐然了,也不吝于伸手帮上一把,就大包大揽,说这事包在本官身上,户部那头我也一起帮你搞定了!

    不过,这件事要落到实处,还是需要个事由的。就说王子晋是将功折罪吧,可这功劳是他自己的功劳,他又不是贱籍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