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点以为自己没睡醒,等到清醒过来,就知道自己肯定是被王子晋蒙蔽了,这家伙的图谋大得无法想象,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和谈所能概括的!

    所以当王子晋将使团的大部分人都留在义州,连兵部主事袁黄都留下来的时候,他却死活要跟着一起到前线来,美其名曰为将军观阵,实际上就是不想再错过王子晋的大动作。就从朝鲜国王授予王命这件事上,顾允成已经明白了王子晋在朝鲜的地位,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上国天使所能概括的,这家伙现在就已经能逼得朝鲜国王向他让步了,以后还不成为朝鲜的太上皇?真要是那样的话,还真应了自己兄长的话,想要在朝鲜的问题上做文章,给王锡爵找麻烦的话,王子晋这个人是绝对不能绕过的!

    对于顾允成的盯人防守,王子晋也有点无奈,只好任由他跟着了,好在自己和小东厂关系密切,又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在朝鲜人当中的情报渠道,有很多事情哪怕是在顾允成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他都未必能察觉到。

    顺安这里,是王子晋整个计划中的第一步。在他的计划中,是要先通过前线明军的动作,让整个局面变得紧张起来,吸引倭寇的注意力向北面转移,最好是能够让小西行长发出求援的声音,使得后方的倭寇大队开始向前方转移,那才是最佳效果。

    但是,要做到这点也没那么容易。最简单的一点,倭寇的制度和大明不一样,如果一个大明边将发现自己辖区内的边墙外出现了敌人活动的迹象,哪怕只是一个小部落偶尔放羊放过了界,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向上汇报,而且必定是把情况夸大了说,因为不怕事小就怕事大,一场虚惊没关系,疏忽大意就会出大事,到时候板子会打在自己的身上!

    这就是官僚体系中人的做法,一旦出了事情,是整个体制来承担,不是个人来承担的,推卸责任是最大的要诀,这是当官的基础技能,不可不会。

    但是倭寇这边就不一样了,看看人家基本打下朝鲜全境以后是怎么做的?由丰臣秀吉派出奉行官,到朝鲜来进行检地,也就是所谓的八道国割——这个举动的目的,是要将朝鲜的土地和人口统计出来,然后按照日本通行的模式加以分割,你几万石我几万石,大家分赃完毕,然后各自盖起城堡来过小日子。不得不说,日本这种制度才更像某主义里面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特征,有封有建。至于中国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度,估计那位教主是没有精神去详加研究了,这是个很大的遗憾啊!

    在这种制度下,领导人的威信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就很要命了,一个不能扛事的大名就绝对不是个合格的大名,即便丰臣秀吉的统治制度和传统的镰仓、足利两大幕府不那么一样,架不住整个日本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啊!所以他在朝鲜也只能这么搞,顶多是把整个朝鲜的经济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土地和人民则都要分配给手下的大名来管理。

    这么一来,小西行长就不能随便向后方求援了,基本上,他会到确定明军的行动目的和规模,甚至是兵临城下之后,才能下定决心向后方告急求援的。那么,王子晋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

    “要打到他痛!”他把拳头砸在地图上标注着平壤城和小西行长军的字样上,抬起头来对着祖承训说道:“祖大哥,我们必须要进行一场战役,要让小西行长无法凭着自己的力量应付,并且认为我军已经大举入朝,即将展开收复失地的战斗!”

    祖承训想都懒得想,他在战场上的指挥和嗅觉可以把王子晋甩出几十条街去,可是如果说大局观的考量,那可是拍马都吃不到王子晋的后尘了。“贤弟,你怎么说,做哥哥的就怎么干!你说,咱们怎么打?”祖承训可不傻,说是这么说,像他这种战场的老油子,用鼻子都能闻到危险在什么方向,距离有多远,王子晋要是当真瞎指挥的话,哪怕祖承训不当面喷他一脸,转身也会自行其是的。

    王子晋当然没把他的话当真,只是微笑道:“祖大哥,小西行长坐拥坚城,咱们手里只有骑兵,连大炮都没有运来,这个城是没法攻的。不过,小西行长城里有一万多倭寇,还有几千朝鲜伪军,外加数万百姓,每日消耗粮食甚多,全都指望后方转运上来,这就是他的弱点了。”

    祖承训眨巴眨巴眼睛,嘴里没言语,心里已经觉得有点不靠谱了,他跟小西行长过了这阵子的招,对于这个对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家伙,名将算不上,用兵也没有什么神来之笔,但是作战经验绝对是不缺少的,几乎没有犯过常识性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明军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向来都是收缩防守为主,即便是现在,他一心想要探清大明军的意图和实力,也没有昏头地放出手中的主力,而是咬牙忍受着连续的小失利。单是这份坚忍,已经具备了为将者的基本素质!

    这样的一个敌人,他会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粮道?这也未免太小看对手了吧!

    王子晋似乎是看出了他的心里话,笑道:“祖大哥,我知你的心意,你是觉得这个小西行长的尾巴没那么好抓?其实也很简单,他手里兵力有限,防得了陆地,可防不了海上啊!”

第二章() 
王子晋站在海边,任凭海风吹在自己的脸上。七月的朝鲜海边,就跟他在现代所去过的北方的海滨渡假胜地差不多,冷热适中,海风腥咸的味道使人精神振奋,头脑越发清醒。那个词怎么说来着,治愈系?唔,这种海风就差不多是这样。

    更让他振奋的,是海上那越来越清晰的帆影!那是应他的召唤,十天之内从南方的海战前线赶回来的李舜臣,朝鲜现在最著名的将领,赢得战争的一大希望所在。

    在这件事上,小东厂的表现令他非常满意,李舜臣本人对于后方命令的权威性如此重视,更让他觉得欣慰,这将会让接下来的会面变得更加容易和有建设性。

    第二次见到李舜臣,这位朝鲜水师名将的脸色比之前憔悴了一些,然而威严却更胜一筹。这很简单,第一次见面时,李舜臣才刚刚取得他水师生涯的第一个胜利而已,他的威信才刚刚开始建立。而到了这时,一连串的胜利,以及之后的小小挫折,都使得他已经牢牢地掌控了朝鲜的水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三道水师都统制,上位者的威严,自然而然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即便如此,李舜臣对于王子晋还是非常敬重,不光是因为王子晋的明朝天使身份,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当日的提携之恩,更重要的是,在李舜臣的战斗过程中,来自小东厂的情报,和来自云楼的大孤山岛基地的补充,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军人就是这样,他们在生死线上搏杀,对于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分外尊重,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性命!

    此地乃是靠近平壤的海滨,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小渔村,从顺安到达这里,地图上只有五十公里,王子晋却整整走了两天!这让他对自己的那个计划平添了几分忧虑,如果朝鲜海边的交通条件都这么差的话,那这个计划还真的不是那么好实施的。

    幸好,李舜臣在听完了他的计划之后,眼光从地图上缓缓掠过,很快就点出了一个地方:承义。

    “在小国北方,并无大的港口。”李舜臣微笑道:“除了平壤汉城之外,就都是些小渔村了,并无商旅往来其间。不过,承义是个例外,此地曾经被作为平安道水师的预定驻地,朝廷在此设立官署,又对港口和道路加以整治,虽然最终都废弃了——”

    王子晋眉毛一扬:“废弃?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二十年前。”一听这时间,王子晋就明白过来。万历初年,隆庆末年,那是东亚倭乱最后平息的日子,云楼的前身,潮州李阿旺团伙远征马尼拉并最终失利,也是在那个时候。朝鲜,恐怕正是为了防御海上的倭寇而意图建立平安道水师,之后又因为倭乱的平息而将这个举措给取消了。

    平安道水师当然是一直没有建立起来,朝鲜水师的精华依旧只有南方三道,也就是李舜臣现在率领的这支水师。但是预定作为平安道水师驻地,承义的先天条件却毋庸置疑,这里的水道经过了勘察,即便二十年来没有疏浚过,依然可以顺利通行大船;而从这个地方通向内地,北上平壤南下开城,都非常方便,只不过要通过一条小路而已。

    最关键的是,在李舜臣的军中,就有不少人是原定要划拨到平安道水师中的老兵。这就是有底子和没底子的区别了,李舜臣这支军队集中了朝鲜水师建设的精华,就连这样的老古董都能找出来不少,担任向导再合适不过。

    王子晋听罢,抚掌大笑:“本官原本就觉得,李将军定然不会让本官失望的,果然如此!以将军之见,若是利用此港发动突袭,能有几分胜算?”

    李舜臣却摇了摇头:“王大人之计,末将不敢苟同!”

    此言一出,船舱中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王子晋的护卫如志村虎之助之流,眉毛都立起来了,自打到了朝鲜的土地上,几时有朝鲜人能对着王子晋说出这样的话来?国王,议政,所有的大人物,谁不是匍匐在王子晋的脚下发抖!李舜臣这家伙,忒也胆大!

    王子晋却把手一摆,示意手下们稍安勿躁,自己笑道:“李将军身经战阵,想必是看到了本官所见不及之处,何妨明言?”

    李舜臣像是完全没注意到大明人对他的怒目而视,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道:“”王大人的计划,是要以海船装载大明军,从海上转到平壤后路,抄截平壤倭贼后路,以使敌人不安于城中,最终向后方求援,营造出平壤危急,大明已经大兵压境的假象,是不是?”

    是不是?当然不是啊!这么重要的计划,王子晋对祖承训都没有说出全部,又怎么可能告诉李舜臣?他毕竟是朝鲜人,而朝鲜人在王子晋的眼中,几乎就等于不靠谱,倒不是说他们就这么不成器,而是双方的立场不同,王子晋很难相信他们会一直坚定地跟在大明身后当个忠实的小弟和炮灰,而不生出任何的想法来!

    不过,对着李舜臣的疑问,他却只是轻轻颔首:“不错,正是如此,李将军以为有何不妥?”表面上无比平静,心里却已经开始吐槽了,你说,你敢说出半个不字来,信不信我立刻把你的水师换人?哪怕你真的是超越纳尔逊、力压德雷克的水战亘古天才,不听话要你有毛用啊!

    幸好,李舜臣只是说出了一个让他变得不那么焦躁的理由:“末将的水师,目的是为了破坏倭寇的水上运输,因此诸般设置,都是为了水上交战而备。若要如大人所言,将数千骑兵连人带马,还有相应的辎重,经由海道运至此间,请恕末将无能,委实没有这许多船只可用。”

    呃——这个理由倒是让王子晋没话说了,因为在海船方面,他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一个。东亚古代的船只建造和航行理论,在后世已经成为了一个谜,其原因当然是官方对于航海的不支持态度。所以他就算是个现代人,对此也是一无所知,要知道就连最狂热的朝鲜人,到现在都没能复制出龟甲船来!

    李舜臣这个理由,他之所以能接受,是因为在此前李舜臣的战报中就曾经提到,他之所以能够对倭寇的水师取得一系列胜利,是因为倭寇的水师都是按照运输的要求组织起来的,那些船上用于水战的装备严重不足,速度也比他的船慢了很多,这才导致倭寇在水战中处于下风。简单来说,李舜臣奇迹一般的胜利,至少有一半是建立在对手的准备不足上,这一点和古往今来的很多名将有共通之处。

    这当然不是试图抹杀李舜臣的功劳,找到对手的破绽并且能够加以有效的利用,使之导向最终胜利,这原本就是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为李舜臣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取胜的理由,才让王子晋对于他更加放心了,这意味着即便倭寇改正了自己的缺陷,更加充分地准备,他也应该可以因势利导,发现适当的战机。这样的将领,才是值得信赖的,而神一样的队友,跟猪一样的队友一样,都让人接受不能!

    不过,说到这个份上,王子晋发现自己也有点纠结了。到底要不要告诉李舜臣更多呢?如果不说的话,眼前这难题就无法解决了啊!

    他想了想,道:“那么,换个说法,让将军所部,作出有数千大军从承义登岸,威胁平壤后路的假象,这能否做到?”

    李舜臣的双眼一亮,就从王子晋这句话中,他已经得到了更多的讯息!很显然,之前王子晋所说的,并非是事实,而是某种试探,他真正的杀手锏,绝对不是像这种海上奇兵!否则的话,王子晋绝对不会因为李舜臣这一点反对而改变整个计划。

    他很明智地没有追问这类问题,譬如为何你刚才没有这么说之类的,而是颔首道:“这却可行,少量的马匹,一点突袭,故布疑阵,都可以令倭寇风声鹤唳,坐立不安。不过,假象终究是假象,若是倭寇不上当,或者更加恐惧,完全龟缩在平壤城中不出,大人如之奈何?”

    王子晋笑道:“若真如此,那就是小西行长自寻死路了,那平壤城中除了一万多倭寇之外,可还有数千朝鲜军呢!”这便是他的一招后手!他的确想过,如果小西行长就是来个老虎不出洞,打定了死守平壤的主意,那该怎么办?要知道,让倭寇从容调集兵力发起进攻,和自己调动敌人行动,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真要是让倭寇做好了准备,开出大军来解围平壤的话,凭着他手里这点兵力,能保住义州不丢失就已经是万幸了!

    但是,小西行长这个平壤城不是那么好守的,在中国有一句话,纵然不是家喻户晓,也是街知巷闻,那就是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平壤城,城中除了倭寇之外,还有数千朝鲜军。坐困愁城之中,他们的命运将会是最悲惨的,到那个时候,一次策反就可能让平壤城易主!

    甚至,连如何策反这些朝鲜伪军,王子晋都想好了,他刚刚收下的朝鲜侍女李笑妍,其父名为李宾,正是平壤城中伪军的头领!

第三章() 
这,当然只是后手,真要到了那种程度,小西行长不向后方求援才是傻瓜了。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王子晋并不认为,一次后勤线的骚扰,就能让小西行长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必须要有一次相当大的战斗,使得小西行长对于明军的实力和意图出现误判,才能影响到整个朝鲜倭寇的调动态势,才能最终露出王子晋所需要的破绽来。

    而这个战机,就需要通过骚扰平壤敌军的后勤线而创造出来,为此必须要用到李舜臣的水师,然而,因为后面还有更重要的行动需要李舜臣水师去执行,又不能在这里浪费太多的时间,所以这一次的行动要求是相当苛刻的。

    在没有看到王子晋的全部计划时,李舜臣对于这个行动显得有点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为了这一点小事就暴露了承义这么好的一个港口,显然很不值得。道理很简单,他现在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大批明军通过承义送上岸,不代表他以后不行,只要几个月的时间,他就能筹措到更多的船只,其来源就是现在正在自己的水师母港中整修的诸多船只。这些船用来当战船或许不合格,但是要整修到适合装载人马在近海航行,李舜臣相信这一点也不困难。

    不过,王子晋却没将承义这个港口看得有多重要,这地方太靠近平壤了,而平壤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被李如松一战而下,根本不费吹灰之力。既然如此,这个港口又能有多大的战略意义呢?真正用来进行战略性登陆作战的港口,王子晋心中早就有了选择,那是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地点!

    经过一番小小的争论,最终在见到王子晋手中的朝鲜王命之后,李舜臣还是选择了服从。这一点也是王子晋比较欣赏李舜臣的地方,没有命令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一旦接到命令了,就能够执行,这是将军应有的资质——当然,王子晋肯定不会觉得自己会是发出乱命而逼迫部下无条件服从的人,就跟历史上很多最终搞砸了战役的将军们一样。

    派一支小部队上岸,大闹一场之后再伪装出有大批骑兵从这个港口撤走的痕迹,这就是李舜臣的第一个任务。显然对于李舜臣来说,这个任务有点小儿科,他现在手头闲着的船只和水师将士还有不少,倒不是说他不需要,而是海战是一项极其消耗资源的战争行为,李舜臣手里可没有这么多的资源能够让这些船和人都投入水战之中,就算是得到了云楼基地的支援也是一样。不过,用这些船和人手来进行海岸骚扰作战,这倒是比较简单,干一票而已。

    王子晋真正要交给李舜臣的大任务,是另外一个。这个任务如此之大,如此之艰巨,以至于李舜臣听到之后,瞬间就把之前的佯动和袭扰作战给抛到脑后了:“突袭釜山和对马!王大人,你没说错?”

    问出这样失礼的话来,足以证明李舜臣也有点不那么淡定了。他之前一系列的战斗,最终目标也就是要将自己的战线推进到釜山和对马岛航线上,切断在朝鲜倭寇最重要的后勤补给线,从而扭转朝鲜战局。可惜的是,单凭他手中的这些船和人,很难一下子达成这个目的,此前在巨济岛附近的一次战斗,李舜臣已经发觉了倭寇的变化,他们组织起了更加严密和专业的水战船队,规模比自己要更大,作战也相当勇悍,相比之下,自己手下这些不久前还整日无所事事的朝鲜水师官兵刨去火器上的优势之外,还真的有所不及。

    这一战的结果可以说还是李舜臣占了小小的优势,但是这还不足以改变敌我之间的实力对比,加上巨济岛已经落入了倭寇手中,他一旦越过巨济岛向东,则后路就很可能被切断,倭寇可以从容调集兵力,等到他回师的时候予以截击,那将是凶多吉少的海上决战!

    可想而知,当正为此烦恼的李舜臣听到王子晋的计划是,该是有多么不可思议了,难道是自己的战报写得不够完整和翔实,以至于这位坐镇后方的大明天使得到了错误的结论,生出了不该有的妄想?

    王子晋倒没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