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而已,所谓触底反弹,现在无论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基本上都是好的!

    小小的口角很快过去,两边先后入城,努尔哈赤还很给面子地让使团先进城了。这看似恭顺的姿态,顾允成又记在心里了,因为这显然不是对他,而是对王子晋的!他不由得在心里给王子晋又记上了一笔,这家伙为何跟塞外异族关系如此融洽?嗯,值得好好调查一下!

    想归想,顾允成现在手边可没什么人手,他们这派系的主要力量是在江南,北直隶也很强,但是辽东几乎就是空白了,这里是晋商的地盘,而晋商,在传统上是支持张居正那一派的,大家彼此不对路,连江南的商人都极少到辽东来。所以要想找努尔哈赤的麻烦,他想来想去只有三条路,第一是从中枢着手,挑建州部的刺,不过这只是小打小闹而已;第二就是通过辽东都司,查知这建州部的底细,然后再设法炮制;第三就是通过使团了,别看这使团名义上是对东瀛的,但是他知道,王子晋领的旨意可不光是负责谈判就算完事,他几乎可以说是大明在朝鲜建立经略司之前的最高协调和监督官员了!以朝鲜战事的名义,要想牵涉到这个靠近鸭绿江边的小小建州部落,岂不是易如反掌?

    于是,王子晋在进了广宁城之后,就极为惊喜地发觉了顾允成的变化,这家伙居然不再在使团里到处挑刺,对自己说话甚至都带着笑脸了!

第四十三章() 
小小计策初见成效,王子晋心里那个爽那个得意,就不用提了!心说三国演义里面有一段,是曹操的谋士荀彧用计,让刘备和吕布自相残杀,徐州不战自乱,曹操坐收了渔翁之利。那叫啥计来着?是驱虎吞狼,还是二虎竞食?反正吧,自己这一手,规模没那么宏大,不过涉及到的双方都是很高端的,也算是这一道妙计的滥觞了吧!

    王子晋心情大好,一直到使团下榻,他和沈惟敬,外加顾允成和袁黄四个人前去拜见辽东巡抚郝杰了,都是满面春风的。还好同行的仨人都不是一般人,沈惟敬现在对王子晋已经是服服贴贴了,王子晋自己不说,他连问都不敢问;顾允成是心里有想法,想要从王子晋这里挖出点好处来的,哪里会节外生枝?至于袁黄那就更不用说了,人家是赫赫有名的了凡大师,他这一派最重因果,不管王子晋为啥这么高兴,现在都跟他无关,他何必平白去沾染这个因果?

    四人见了郝杰,王子晋连出示两道圣旨,一道是使团出使东瀛的圣旨,第二道是单论王子晋的任务的,这两道都需要辽东都司这里密切配合。郝杰看了之后也是大为惊讶,他虽然很看好王子晋的才华,却也没想到这人爬得如此快法,就在朝鲜待了几个月,回京转了一趟,现在就已经手握朝鲜战场的大权了!看那圣旨中的说法,只要是朝鲜经略没到,在朝鲜所有的行动,全都得听王子晋的!这还不光是在朝鲜现有的明军,连朝鲜军也得一体受他指挥!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辽东都司的任务就已经告一段落了,从朝鲜战事的主导者,将要退居后勤保障者的位置。郝杰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他始终是辽东巡抚,朝鲜不归他管,那是外国的土地,就从级别上,也只能是京城的朝廷派人来才对等。他只是没想到,接过自己手中这份重任的,居然是自己提拔上来的王子晋!

    也幸好是有这么一分香火情,王子晋对于郝杰一直都挺敬重,此人虽然老于官场,行事却很干脆,见识更是高人一等,和郝杰接触多了,有时候王子晋都忍不住要想,如果辽东巡抚一直都是郝杰这种水准,建州还能跳起来嘛?

    他们在这边说起朝鲜的军情,王子晋也从郝杰的口中得知了最新的进展,戴朝弁的一千多骑兵已经完全撤出了咸镜道,带着两位王子算是凯旋了,加藤清正虽然不甘心,可是他的部队哪里追得上全部有马的辽东骑兵?也只能是拿咸镜道的朝鲜老百姓撒气了,不过咸镜道地形复杂民风剽悍,加藤清正的行动也很不顺利。

    别的倭寇已经划分了地盘,就跟这朝鲜已经是他们囊中之物一样,几个军把朝鲜的八道三都大家分一分,就开始作威作福了。郝杰拈出一份最新的情报,递给王子晋,皱眉道:“子晋,你来看,这是今日早上,小东厂刚刚从义州送过来的,里面说有几个什么奉行到了朝鲜,有个什么‘八道国割’的行动,他们不解其意,不知道是不是倭寇又有什么新的部署。”

    王子晋接过来一看就明白了,笑道:“郝大人,这可不是什么新的部署,这是倭寇想要在朝鲜长住下了,要划分地盘呢!八道国割,八道就是指朝鲜这八道,国割,是指按照日本现在的制度,重新划分这八道的土地。这日本跟咱们大明,还有朝鲜国的制度都不一样,乃是推行的领主制度,分封土地给武士,有事则武士需要服役的,这土地就是以石高为单位的,一个领主的实力有多强,兵力有多少财力有多少,一报石高就全明白了。”

    把日本的土地制度简略地说了一遍,他又指着情报上那几个人名,冷笑道:“郝大人请看,这上面提到的,负责朝鲜八道国割的几个奉行官,都是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的心腹人,石田三成;长束正家,增田长盛,这都是日本有名的吏僚,被丰臣秀吉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一说郝杰就明白了,连旁边听着的顾允成和袁黄也都能理解了。别人不知道,他们身为大明朝的职业官僚,还能不知道能吏对于国家,对于统治者有多重要吗?这几个人到了朝鲜,不用说就是承了丰臣秀吉的意志了。

    袁黄首先就赞道:“听闻王大人乃是朝中少有的倭情通,果然是名不虚传,一看就是怎么回事了!若是不明所以的,还真以为是倭寇有什么新的行动呢!”顾允成也跟着赞了两句,他这倒是真心实意的,术业有专攻,这话不是白说的,别看他从小读了那么多书,这方面还真的就几乎是空白。

    郝杰却是心存忧虑:“王大人;倭寇如此布局,显然是没打算把到手的地盘给吐出来,你此次前往东瀛商议封贡之事,恐怕有些不妥。”郝杰这是话说一半留一半,王子晋的心里明白,什么有些不妥?简直就是大大的不妥!死读书的腐儒或许会讲讲道理什么的,但是真正到了一定层次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用实力说话的,人家日本兵锋犀利——至少是对于朝鲜人来说兵锋犀利——短时间内就把整个朝鲜给打败了,大明朝就算是庞然大物,天朝上国,可是如果不能充分地展示一下实力,要让日本服服贴贴地把到手的地盘让出来,哪有那么容易?

    郝杰还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既然是这样,如果王子晋还想在短期内和日本达成封贡之议的话,就势必要保证日本在朝鲜拥有一定的权益,这势必会出卖朝鲜的利益。而如此对待一个大明的忠心属国,绝对是会刺激到大明国内很多强硬派的敏感神经的!到时候,就算王子晋有圣旨的保护,不必承担和谈的主要责任,但受到些牵连是免不了的,往后这前程,那可就很难说了。

    郝杰还是很看好王子晋的人才,不然也不会相谈两三次,就对他大力支持了。王子晋当然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不过郝杰虽然对他有提携之恩,到底还没那么亲近,况且这地方还有沈惟敬和顾允成、袁黄在,这仨人可都不是自己的知心人。

    所以对于郝杰的担忧,王子晋也只能是含糊其辞:“郝大人,封贡之议,是要议出来的,倭寇纵然嚣张跋扈,又焉能对我天朝兵威无动于衷?不过接下来这几个月,我大明天兵在朝鲜就不会那么清闲了,总要让倭寇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兵威,如此,下官去了东瀛才好说话,腰杆才能硬起来。”

    顾允成在一边听得直撇嘴,王子晋这一套思维跟他所受的传统教育差别实在太大了!也不能怪顾允成这么想,儒家教育就是这样,一说到外交谈判,脑子里想起的就是什么孔子诛少正卯,蔺相如完璧归赵等等经典,这些都是在谈判桌上搞定协议的典范,谁像王子晋这样,一张口就是先打,打赢了再说话?

    这就是春秋笔法的坏处了,孔子写春秋,那不是为了述史,而是为了传递他的历史观和思想,因此对于历史的事实,孔子经常是删削删削的,后来的读书人学历史,首先要从春秋入手,先学习那一套史观,然后带着这一套东西再去学习历史。所以别看儒家的传统中对于秉笔直书的史官都很推崇,其实儒家思想骨子里就是“历史为我所用”的那一套。

    就那孔子诛少正卯来说,按照现在的外交法则,或者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保证使者人身安全的“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件事都是孔子大大的过线了。但是儒家就是能罔顾这个事实,而是为孔子大声叫好,排出一大堆的道理来为他辩护。

    会读书的人,能从中学到很多,不会读书的人,往往就只能记住那一堆道理,只要有至理在手,那就想怎么干都可以了!因此顾允成对于王子晋的谈判策略是嗤之以鼻,根本没放在心上。好在他一来是被自己的兄长顾宪成反复告诫了,不要正面和王子晋冲突,现在他们需要王子晋的合作;二来他现在脑子里盘旋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建州的问题。

    “这奴酋,竟然敢对我如此放肆,不把我放在眼里!哼哼,你以为你不进京朝觐的话,就不会落到我手里么?”顾允成心里对于努尔哈赤的怒火,其来有自,他就是那种狷介书生的典型,平时未必看得出来,一有点小事刺激到他,立马就开启咬人模式。而且明朝时人,对于周边民族就很瞧不起了,努尔哈赤又是大明庇护下的一个辽东部落的首领,在他眼里算个什么?这样的人竟然敢不给他面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等到王子晋跟郝杰聊得告一段落了,顾允成见机会难得,当即插入:“郝大人巡抚辽东多年,想必对于此间形势了如指掌了。下官适才听闻一事,说开原关外各族,趁着我大军东顾之际蠢蠢欲动,要联兵数万对付一个叫做什么建州部的小部落,郝大人以为如何?”

    郝杰一听就知道这么回事了,辽东都司也不是吃干饭的,自然有他自己的情报渠道,叶赫等部落四处串联,想要进攻建州部,一举消灭努尔哈赤,这事他能不知道?正如顾允成所说的,如今大明是自顾不暇,西边宁夏叛乱闹得很大,虽然战况进展顺利,不过现在宁夏城都还没有完全围起来,还在清扫外围呢;朝鲜这里就更不用说了,和谈的策略都使上了,可见大明现在兵力调度上的捉衿见肘。

    所以郝杰当然是懒得理会几个塞外部落之间的战争,谁打赢了不还是大明的边患?最好是两败俱伤,全都死光光才好!但问题是,郝杰不想就这么告诉顾允成,因为郝杰对于这家伙也不是那么喜欢,你一个礼部主事,又不是科道官,辽东都司的事关你什么事?

第四十四章() 
是以郝杰就只是淡然道:“塞外各部相互仇杀,原本就很寻常,小则百十人,多则千百人,算不得什么大事,也不须我大明插手。却不知顾大人从何处听来此事?”

    顾允成就等他这句话呢,郝杰如果不问起,那他要怎么给努尔哈赤上眼药?当即道:“事有凑巧,郝大人,下官适才进城之时,就在门口遇到了建州部的指挥使,好似是姓奴的一行,据他自己所说,是来向辽东都司求援的。下官本以为他要来到郝大人这里,却难道不是?”

    这眼药上得是相当有份量了,虽然手法看着简单了些——辽东,最高长官不是辽东总兵,而是辽东巡抚!崇文抑武,这是大明朝的一贯方针,哪怕巡抚从官阶上讲比总兵低了一等,但是总兵还是要听巡抚的。而且,处理跟塞外各族的关系,这是辽东巡抚以下边吏的事务,轮不到武将们来插手,因此努尔哈赤来求援不找郝杰而找别人,这就是私相授受,可大可小!

    不得不说,顾允成到底是家学渊源,对于大明官场的权力分布和各种禁忌都是相当了解的,这一记眼药上得又狠又毒——但是,他却不知道,郝杰心里是清楚努尔哈赤和李家之间关系的,他更明白,建州部现在的存在,是有利于大明控制塞外各族之间平衡的一枚棋子!你瞧,如今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大明朝忙着准备在朝鲜打仗,辽东的明军都是外调的外调,收缩的收缩,对于辽东各部的威慑力是急剧下降了。

    但是这威慑力的下降,并没有招来各部犯边生事,他们都忙着趁此良机去收拾建州部了!这对于郝杰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了,建州部的死活他才懒得管,也没法管,只要没有边患,那就是他辽东巡抚的好处了。

    因此对于顾允成的眼药,郝杰是淡淡受落,完全没有回应:“哦?竟有此事?本官还真的不知道,待本官差人细细寻访,得其情实再做定夺。”

    这当然是表面上的说辞,实际上就是拒绝了,跟现在的官员说“我们研究研究”是一个意思。顾允成当然听得懂,当时就不爽了,可是不爽归不爽,他再大胆子也不能对着郝杰指手画脚,说你应该如何如何,一方巡抚呢,不比寻常,能坐到这个位子上的,在朝中都是有人的!

    也只能把这口气憋回去,加上刚才在城门口受的努尔哈赤的气,顾允成这真是气都气爆了!王子晋看着他的样子,肚子里就好笑,这一路上被顾允成骚扰的不轻啊,姓顾的你也有今天!这下可好了,郝杰越是不支持你,你越是憋气,就越是想找努尔哈赤的麻烦吧?慢慢找啊,你找他的麻烦我一点都不介意!

    换个旁人,真的很难有王子晋这种逻辑,因为建州部现在几乎和他是处于同一个阵营的,人家努尔哈赤的弟弟还帮着你走南闯北,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你怎么能对建州部的危难如此坐视?因此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顾允成,尽管都不是一般的无脑之辈,却也万万想不到王子晋在暗地里居然打着这样的算盘!这就不是他们能力的问题,而是逻辑上缺少这一环,谁会看到那么远,知道如今不起眼的建州部,将来会是大明最大的外患呢?

    既然目的都已经达到了,郝杰这里也就不用再多待了,又说了一会闲话,大家用了一顿酒饭,吃饱喝足回去休息了。

    王子晋迷瞪了一会,就被刘阿三给叫醒了,待听见刘阿三说,顾允成刚刚写了一封信,叫他的心腹家人带着回京城去了。王子晋顿时酒意全消,呵呵笑了起来,刘阿三看得莫名其妙,问道:“相公,你因何发笑?”

    你这个捧哏做得不错!王子晋伸了个懒腰,满意地道:“他写信回去,必定是要借助他兄长和好友们在朝中的地位,来与那努尔哈赤为难的,此事我乐见其成,为何不笑?别管努尔哈赤跟我们远近亲疏,至少这家伙在出完这口气之前,大约是没有机会来找咱们的岔子了!”

    刘阿三原本也就是凑趣一问,谁想得出这么个答案来,看着王子晋都有点不认识了。王相公不是这么没大局观的人阿?竟然会为了给顾允成找点事做,就引着他去盯上建州部和努尔哈赤!那不是自家的盟友么?就算要转移他的注意力,你转移到那叶赫部或者哈达部的身上,不比现在这样好,哪怕是土蛮部也行啊!

    王子晋见他的眼神,就知道这人想什么了,伸手拍了拍刘阿三的肩膀,沉声道:“阿三,你记着,塞外各族,终究都是异族!他们彼此仇杀,那都是他们的事,我们是大明人,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

    刘阿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皱眉道:“相公,不是我多嘴,道理是你说这个道理,可是毕竟远近亲疏有别,那叶赫部是万历十七年时才被宁远伯李成梁给打败,低头服软了,如果他们这次平了建州部,那不是又要嚣张起来?别的不说,叶赫部的活动范围就很要命了,咱们从辽东往义州运兵运粮的通道,全都在他们的威胁之下啊!”

    王子晋撇了撇嘴,道:“阿三,这你可就太小看了建州部了。以我所见,此次所谓的塞外各部围攻建州,别看声势如此浩大,可是结局恐怕会出人意表!”

    刘阿三大吃一惊,王子晋的言下之意竟然是看好建州部!这可太叫人意外了,刚才在城门他也听见了,那扈伦四部来势汹汹,纠结了九部联军,号称三万大军!对于辽东各部来说,三万大军已经是个超级大的数字了,最少也是二十年一遇的战争规模,建州部势单力孤,发展起来的时间又很短,顶多不多三四千人,怎能抵挡得住?

    话说刘阿三对于建州,也是相当了解的,一方面这一路上他们和舒尔哈赤等人同行,没事就聊聊天,建州部的情况,从舒尔哈赤的嘴里就能知道不少了;再加上到了朝鲜,王子晋在义州协调各方,其中很多事务都是他和六阿四等人在做,这辽东各族的动向也是情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刘阿三耳濡目染之下,也可以算是小半个辽东通了。

    可是不管再怎么通,他也绝对想不到,建州部面对几倍于自己实力的对手,又缺少外来的增援,要怎样才能取胜?要知道塞外各部族之间的交战,有时候就是很简单,这一方实力强盛,那边不打就会有很多人逃过来了,真正会被伤及的部落核心,人数并不多。而叶赫部采取的显然就是这种先声夺人的策略,几万大军现在还没影呢,就先嚷嚷出来,就是想要给努尔哈赤的部众制造巨大的压力,迫使其部众分化,减少努尔哈赤的实力。

    王子晋这会闲着没事,一方面是跟刘阿三统一一下思想,另一方面也是梳理一下自己脑子里的思路,慢慢道:“阿三,你说得不错,这一招先声夺人,确实是相当厉害的,所以努尔哈赤到广宁来求援,他其实并没有指望大明能真正出兵帮助他解围,那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是,从他的这个举动,还有大明朝的回应中,他能够向自己的部众和对手都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大明并没有放弃建州部,并没有放弃他努尔哈赤!”

    刘阿三也不傻,只是脑子没转到这方面来而已。说到底,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当他还认为努尔哈赤是己方一员的时候,就根本不会像王子晋这样,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经过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