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竹香-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竹也不由得也跟着伤感起来,她说道:“我猜长倩应该不是因为你的家世问题,你人很好,可能不是她喜欢的类型……”李竹怕表哥钻了牛角尖。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到自己的穷上,然后变得愤世嫉俗。
    杨墨了然一笑:“阿竹无需担心,我不是那种人。我总不能因为人家看不上我就恨人家。”
    两人都笑了。
    笑容在杨墨脸上渐渐消逝,他的脸上重新笼上一层伤感和恍惚:“我有时想起咱们四人一起划船赏荷的情景,仿佛觉得过了很久似的。”
    李竹没有接话。
    临近冬日,正是媒婆们大显身手之时。
    杨家也有不少媒婆上门询问。
    李大姑的心思又开始活动了。
    巧合的是,上次跟杨墨没成的那个胡三娘也仍待字闺中。
    听那意思,那胡三娘对杨墨似乎仍有些念念不忘。
    李竹很快就见到了胡三娘。
    胡三娘有个亲戚在杨家集,她来串亲,来李竹家里买条鱼去亲戚家。
    李三姐也知道她和杨墨的过往,一听到她的名字就出来看。
    李竹也暗暗打量着胡三娘,这姑娘长着一张银盆大脸,大眼睛厚嘴唇,虽不十分秀丽,但也颇为端庄大方。身材高挑丰满。她这种长相和身材,正是婆婆们十分欣赏的那种类型。胡三娘说话也十分爽朗干脆。李三姐拉着她聊了一会儿天,两人倒说得十分投机。
    胡三娘买了鱼,便提着离开了。李三姐还送了一程。她回来时笑着说道:“路过大姑家时,她的眼睛直往里头瞟。我猜她心里头还惦记着阿墨。”
    等到大姑回家时,李三姐就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她。李大姑不觉也有了想法。要她说,她前年就看上了这个姑娘,不料杨墨死活不愿意。她打算再试探一下儿子的想法。
    杨墨的亲事还没解决,李竹家却又迎来了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亲戚。
    那就是李二姐。
    李二姐带着她的丈夫,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流着长鼻涕的脏兮兮的小男孩。
    这夫妻两人衣裳破旧面容憔悴。李二姐跟以前相比,更黑些也更瘦些,颧骨突出,一张脸显出些刻薄相。而那个男人,中等身量,瘦长脸,一双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一瞧就让人心生不喜。不得不说,这两人挺有夫妻相。怪不得人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李二姐抱着孩子,惊讶地打量着两个妹妹。这两人真是今非昔比,李竹今日身穿一件簇新的翠色袄,下系一条同色裙子,头上还插着白玉簪子。李三姐穿着八成新的银红袄裙。两人气色极好,面孔白面透红。李二姐打量着两人,惊讶的同时又不禁有些妒忌。
    同样是姐妹,她们凭什么过得比自己好?在家时,这两人可都得听她使唤。
    李二姐心里虽如此想,面上却表现得十分热切:“哈,阿竹,三妹,你们不认得我了?小宝,快叫小姨,二姨。”
    李三姐的丈夫胡大山也笑着上前叫道:“三妹,四妹。”
    李竹和李三姐对视一眼。
    李三姐就问道:“你们去姐夫家了吗?他们家怎么说?”两人当时可是私奔。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当然,一般乡下人家没有纳妾的能力。但婆家有可能会拿这个拿捏媳妇一辈子,一个不顺就提起老话:是你不要脸硬往我们家倒贴云云。往往说得人无言以对。
    李二姐一听到这话,气得眉毛倒竖,大声道:“三妹,你快别提这家人。回到家里,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一会儿说房子不够住,一会说柴米贵,还想问我们要钱。我的天,我们夫妻俩身无恒产,全靠一双手扒拉着,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给他们。这日子没法过了。”
    胡大山也接道:“是啊是啊,我还没到家就听到四妹的事了,他们都说你发了大财,人也大方好心,便是那不相识的乞丐也伸手帮衬。——不如进屋说吧,你看这大冷天的,大人没事,孩子怕受不了。”
    这夫妻俩个一唱一和。李竹只好先让三人进了屋。
    两人一进屋,李二姐就把孩子往地上一搁,一双眼睛不住地打量着屋里的摆设。胡大柱也跟她差不多。
    而那个孩子,一见到桌上的果子点心,就两眼放光,伸出小脏手就去抓。李竹让小春给他洗手。小家伙死活不干,又踢又打,还冲小春吐口水。
    李二姐看着只是笑,也不管。
    李竹心里愈发地厌恶。这样极品的夫妻,这样的熊孩子。虽然说孩子还小,但有这样的爹娘以后也够呛。
    李三姐跟李二姐拉着家常,先是轻描淡写地提了自己的事。
    李 二姐对她的事不太关心,她只问道:“三妹,我听说你和离后一直在四妹家住着?哎哟喂,我先前就说过,四妹一看就是有福气的人,什么扫把星灾星,全是人瞎说 的。果然被我猜着了。老话说得好,有个姐强好些,有个妹子强一辈子。你看咱姐俩以后都得靠着这个妹妹。四妹啊,如今爹娘也不管咱们了,咱们姐几个相依为命 吧。你放心,有我和你姐夫在,以后没人敢欺负你。你家里有我帮着,外头有你姐夫帮着打理,省得那些不开眼的,见你人心糊弄你。”
    李二姐扒拉扒拉说了一大堆,李竹耐着性子听她说完,起身进屋拿了一吊钱出来,放在他们面前。
    这夫妻两人眼睛顿时一亮,李二姐伸手想去拿,又被胡大山拽了回来。
    胡大山笑道:“四妹不用这么客气,俺们两个空着手上门,怪不好意思的,哪能要你的钱。俺们主要是来看看你,你姐在外头时,没有一天不想你。说你可怜,乖巧聪明——”
    李竹打断他的话:“那她有没有跟你说她打我骂我的事?”
    “呃……”胡大山脸色不觉一僵。
    李二姐也有些讪讪地,不过她很快就回过神来,说道:“四妹,以前的事就不要提了。你也知道咱爹娘脾气不好,我也在家也跟你差不多,我就想帮也没那个能力啊。”
    李竹冷笑道:“我不怪你没帮我,只记得你不但不帮我,还落井下石。你受了气还把气撒在我头上。这一件件我记得清清楚楚。”
    李二姐被堵得哑口无言。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一声脆响,胡小宝把盘子摔碎了。
    小春忙过去收拾。胡小宝爬上椅子把零食全往自己怀里拢。口齿不清地嚷道:“我的我的。”
    李竹皱着眉头说道:“这一吊钱算我给你们成亲的礼钱,你们拿去用吧。姐夫终究是个外男,我们家就姐妹两人,留下来怕人说闲话。你们慢走,我就不送了。”这是直接下逐客令了。
    李二姐脸色通红,想要站起来,又忍住了。她强作出一副笑模样:“四妹妹,你姐夫跟自家哥哥也差不离,算什么外男啊。如今这天寒日冷的,你叫我们上哪儿去?”
    李竹道:“你们去哪里,这不是我能管的事。”
    胡大山也软声求情。
    李二姐又求李三姐,她觉得这个三妹比李竹的面软多了。说不定心一软就答应了。 可她料错了。李三姐的性子也跟以前不一样了。她虽然心疼二姐的处境,但同时也明白,若真是让这两人留下,以后将后患无穷。再者说,这是四妹的家,她凭什么做主?
    李三姐只当听不见,并不理会李二姐的恳求。
    李二姐见这等软磨硬泡都不行。就一狠心,一把扯过孩子,使劲一拧,孩子张嘴大哭起来,李二姐流着眼泪道:“小宝啊,你快求求你小姨,让她收留咱们一家三口。不然,咱们都得冻死在街头。”
    李三姐忙劝道:“二姐,你这是做什么?怎能拿孩子下手?”
    李竹冷眼看着这一幕,心里不禁有些后悔放他们进门。
    她黑着脸把那一吊钱收了起来,“既然你们看不上,那我就收起来了。小秋把他们送出去吧。这又哭又闹的,别人还以为咱们家怎么着了呢。”
    小秋沉着脸过来就去拖胡大山,胡大山眼睛骨碌一转,飞快地拿起钱,对李二姐说道:“小宝娘,咱们走了,就不打扰四妹了。”
    李竹看着他们说道:“你们记清了,这钱是最后一次给,以后不会再有。”
    这夫妻两人对视一眼,正要说些什么。
    李竹走到李二姐面前说道:“你以前待我怎样,你心里明白。我本来连这些钱都不爱给你。你好自为之吧。”
    李二姐见留下来是无望了,说话也不似方才客气了,她尖声叫道:“三妹是你亲姐,难道我就不是?凭什么她能留下,我就不能?——你好狠的心啊,亲姐姐上门都往外赶,要让别人知道了会咋说你——”
    李三姐上去劝她,胡大山一边假意劝着,一边偷瞧着李竹的脸色。
    李竹冷笑着看着两人,满不在乎地说道:“我连亲爹娘都敢放老虎放狗咬,你一个姐姐又算得了什么。我倒不如干脆狠心到底,把钱还我!”
    胡大山紧紧地攥着钱,满脸赔笑。李二姐也怕她再要回去,也只好收起方才的尖酸话,虚情假意地道了几句歉。两人拉着哭哭啼啼的孩子离开了。
    李二姐夫妻俩却没有真正离开。他们一家三口又去了大姑家。杨墨是个面软的,见两人客客气气的,也就热情招待他们。一家三口就这么顺理成章地住了下来。
    李大姑本以为他们顶多住一晚就走,没想到两人都是属柳树的,一住下就生根,丝毫不提走的事。
    头两天他们还知道收敛些,过了几日,两人便愈发放肆,直把杨家当成自已家。李二姐下厨做饭,十分舍得,什么肉蛋都拿出来做。把杨老实心疼得不行。他家孩子白天胡乱踢腾吵得杨墨没法看书,半夜里又时常哭闹不止。这一家三口把家里搅了个天翻地覆。
    杨老实忍不住开始口出怨言,李大姑也心烦,最后只好拉下脸提醒他们该走了。这夫妻两人只装作听不懂。
    最后,李大姑下了狠心,把厨房里的东西一锁,带着杨墨和杨老实去了饭铺。夫妻两人没奈何,只得离开了。
    他们走后,李大姑再见着李竹时,就说道:“这种人不能沾,早知道我就听你的劝,一开头就得杜绝他们的想头。”
    这夫妻两人回去后,还到处宣扬自己的姑姑和妹妹狠心。把李大姑给气得不行。
    李竹也不管他们,若是怕得罪极品,那就只能被他们死死拿捏住。这些人的最擅长的谅是捏软柿子,啃包子。啃着包子还怨包子皮不薄馅不多。
    年关渐近。人们又开始忙着准备年货。李竹因为要起鱼塘,要挖莲藕,比旁人更忙碌些。
    莲藕和鱼共卖了一百多两银子。再加上店铺的分红和租金,李竹也算是个小富婆了。
    跟往年一样,李竹跟熟识的几家人都送了几条把鱼和一筐莲藕。
    陈家也送了。
    李竹也收到了回礼,几本书,一方镇纸,几本字帖。还有一只刷子和一盒牙粉。小白一眼就认出那是它用过的。
    字帖上仍夹着一张纸,上面除了一个巨大的“谢”字,还有一句“过年好”。李竹猜测是陈观写的。
    不过,穆长倩来她家时,那张纸没收起来。她看到后,不禁吃了一惊,说道:“这是陈家老大的字。他、他竟有闲心写这个?”


☆、第135章 你有什么话要说
  不过,穆长倩来她家时,那张纸没收起来。她看到后,不禁吃了一惊,说道:“这是陈家老大的字。他、他竟有闲心写这个?”
    “还真是他写的?”李竹也有些惊讶,第一次看到那个“谢”字时,她也怀疑过是这家伙写的。但第二次加了“过年好”,她又觉得不像此人的风格。倒像是陈观的风格。没料到竟真是他的。
    穆长倩不说话了,只是暧昧地看着李竹笑。
    “收起你那副表情,你想多了。”李竹说道。
    李竹听说,陈觐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人都十分挑剔,他怎么会看上自己这种人?当然啦,她也瞧不上这样有严重洁癖的人。李竹不由得想起,小白在大冷天被他强迫洗澡的事。狗都不可忍,更何况是人?
    “我们看彼此都不顺眼。”
    穆长倩很快就想起李竹的口味,她喜欢的是温柔宽容的男子,陈觐跟这种一点都不沾边。因此,她也只是开个玩笑就罢了。
    李竹又问穆长倩:“你和陈观什么时候成亲?成了亲是不是得回京城?”
    穆长倩答道:“我也不太清楚,我觉得等两年也没关系,毕竟陈觐做为老大还没有定亲,弟弟就先成亲,有些不好。但他父母说,要等到陈觐定亲,不知得等到后年马月。而且他们家不在乎这个。大概、可能,在陈觐卸任后我们会一起进京吧。”
    李竹算了算,陈觐来清河县上任已经两个年头了。明年秋天就该离开了。时间竟过得这么快。她今年已经十五岁了。穆长倩也十八了。
    年前的时候,杨云的年礼也送到了。跟去年差不多。不过李竹那份中还多了几份质量上乘的绣品。看样子是杨云亲手做的。李竹想着这个表姐怀着身孕还给自己绣东西,心里不禁愈发感动。
    除了每人的礼物外,杨云还写了一封长信。
    说自己身体很好,除了头三个月稍有不适外,其他时候都吃得好睡得香,孩子也乖。大概会在明年春天生产。请全家不要担心。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京中的一些事情。说有人弹劾陈觐,说他渎职,放走恶匪宁希迈,还说他徇私枉法等等。这后一条指的是吴成名的事。李竹猜测这里头可能有吴成名的妹妹吴玉容的推波助澜。
    杨墨给全家人读完了信,众人各自拿了礼物回去。李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将礼品准备好,万一大姑要送年礼到京城正好捎上。
    她 回来整理绣品时,突然发现里面还夹有一封短信。还是杨云的笔迹,只是笔迹有些凌乱。上面写道:阿竹,我刚写完信,那个吴玉容竟然来找我了。她旁敲侧击地打 听她堂弟吴成材的事。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我总觉得她似乎在怀疑咱们家,尤其是怀疑你。总之,你要小心,我在这边会尽量打消她的怀疑。
    李 竹看完这封信,心下不由得一沉。她是没见过吴玉容这个女人,但是对方既然能在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宅门里斗出一方天地,那她绝不是个简单人物。不过好在,她离 京城远,吴玉容又是个后宅妇人,纵使有什么坏心也是鞭长莫及,她就是怕对方会报复在杨云身上。希望江家能护住她。
    李竹叹了口气, 她本以为吴家满门灭绝,此事终于告一段落。没想到又窜出个吴玉容。也是,她猛然记起来,当时她因为杨云被抢之事,潜入吴家书房,偷听吴老爷和吴成名两人的 谈话,吴成名似乎提到了这个远在京城的妹妹,说是要送珍贵药材保胎之类的。只是她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
    李竹思忖一会儿,也就把这事放下了。
    先过个好年吧。
    年底的时候,杨秋丽和蔡白成亲了。李大姑按村里的习惯也去随了份子。李竹只随了里正家一份,让李三姐去吃的席。
    杨秋丽是里正家的宝贝老闺女,嫁妆在杨家集是数得着的丰厚。蔡家的聘礼也丰厚。
    小凤来找李竹时,撇着嘴说道:“这两人,一个是针尖一个是麦芒,一个是紫皮蒜,一个是旱地葱,你等着瞧吧。以后蔡家有的热闹。”
    李竹看着小凤,她的年纪跟自己差不多,村里的同龄女孩子都在说亲,怎么就没听到她的消息呢。
    小凤闻言叹息一声道:“我后娘说,舍不得我早嫁,哼,当我不知道她的如意算盘,她就是想多使唤我几年。”
    “你爹呢?”
    “他?他全听我后娘的。”
    李竹暗暗替小凤担心,这没娘的孩子就是可怜。
    送走小凤,李三姐又过来说二姐的事。这两口子到底还是回胡家去了。她婆婆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再加上还有妯娌,现在家里闹成一团。李竹才懒得管她,只要她别来麻烦自己就行。
    说完二姐的事,李三姐又吞吞吐吐地提起张文:“阿竹,你说实话,你觉得张文怎么样?”
    “啊?他呀,还不错。”
    李三姐赧然道:“如果你也觉得不错,那我们就定下来了。”
    “这么快”
    李三姐道:“是得快些。因为明年春天,阿寄又得去考试了,现在家里手头不宽裕,我怕爹娘又打我的主意。不如早些定下算了。我不能一直蹭在你家。”
    李竹拉着三姐的胳膊道:“你就算住一辈子我也欢迎。”
    “你这张嘴越来越会说了。”李三姐笑道。
    姐妹俩说说笑笑,李竹突然想起,这个李寄考了好几次了吧,还一直是个童生。希望他永远都是。
    ……
    一年后。
    这是李竹来到这里的第三个年头。
    在这一年里,她的田地从五十亩变成二百亩。铺子由两处变成了四
    处。她家的果子、鱼、蔬菜也县里是小有名气。杨家饭庄的生意愈发红火。
    张文和李三姐已经成亲。杨墨和胡三娘也定了亲。这两个兜兜转转还是走到了一起。
    当春天过去,夏天到来时。清河县的百姓都在议论一件事,就是他们的知县老爷三年的任期已到。这三年里,这个知县老爷兴修水利,剿除匪患,重农而不抑商,办案清明公正,不徇私情。高产的玉米也在官府的推动下,得以传播开来。这自然又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口粮。
    清河县一日比一日繁华。再加上连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政通人和。如今这位县太爷要离开了。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有的要送匾,有的要礼等。李大姑因为南玉一案,也是十分感激这位父母官。对这些活动也是积极参于。
    他竟然要卸任了。李竹不禁有些怅然,虽然他这个有洁癖,爱装,但确实是个好官。希望下一任别是个又贪又庸的。
    更让李竹伤感的是,穆长倩也要离开了。李竹穿越到这里一直都有些孤独,同性朋友中,也就穆长倩能基本和她说到一处。
    穆长倩比李竹更难过,她反过来安慰李竹道:“你可别哭,咱们又不是不能见面了。你以后或是来京城找我,或是我回来看你,我家的祖宅和别庄还在这里呢。”
    李竹故作轻松道:“谁哭了,明明哭的是你好吗?”
    穆长倩得了祖母的允许,在别庄多日几日,为的就是跟李竹这个好友好好告别。
    这几天,李竹什么也不干,专门陪着穆长倩玩乐。又是划船又是钓鱼。两人兴致来时,李竹甚至带着她在河边挖了个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