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竹香-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文却说道:“贤弟,我自已能回,我想、我想把孙掌柜的银子还给他。”
    李竹一听到孙掌柜就气往上涌,她真想跟张文一起去,把银子摔到他脸上,痛骂他一顿,再狠狠报复回去。
    但李大姑和杨老实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留一点余地。不是他们不想报复,而是形势逼人。孙掌柜的背后是吴成名,他在本县可是一霸,得罪了他,以后杨家还怎么在清河县生活?
    杨老实叹道:“这次张文去还钱,饭庄也化险为夷,那孙掌柜若是就此收手就罢了。 ”
    杨墨目光幽深,低头不语。 半晌才说道:“爹,娘,我明年春天就考试了。”
    李竹却在心里默默谋划,她一定要找出办法对付孙掌柜。
    杨墨将张文送回了家,中途绕道去了吴家酒楼,张文去还钱。因为顾忌家中老母和一双儿女,张文没敢彻底得罪孙掌柜,只还了钱,说自己有辱使命就回去了。
    杨墨因为不想跟孙掌柜彻底撕破脸,就没跟着进去。
    饶是如此,仍把孙掌柜的气得脸皮紫涨,把一众厨子和店小二狠骂了一通。
    孙掌柜的第一个计划失败,杨家算是平静了一段时日。街坊邻居们也知道了孙掌柜的阴谋,虽然不敢怒,但私下里没少议论。除了潘嫂那样的幸灾乐祸者,大多数人都很同情杨家。他们又目睹了杨墨以德报怨热心帮助张文一家的事,纷纷称赞杨家仁义厚道。
    经此一事,杨家的生意不但没少影响,反而愈加红火人。气得潘家大酒楼的两口子脸色发青,那潘嘴撇嘴撇得嘴都歪到一边去了。
    杨家一家人心里都提着一口气,无论是店里的卫生,还是饭菜的质量都比以往还小心,生怕对方再抓住什么把柄。
    杨家防得严实,孙掌柜一时之间,也是狗咬刺猬,下不了口。
    他每日挺着个大肚皮,时不时地酒楼转悠,看哪个小二不顺眼了就一通大骂。吴家酒楼的伙计们都是苦不堪言。
    十一月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腊月。这是县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月份,周围十里八村的乡民一波又一波地涌进城来办年货、闲逛。
    而此时,杨家养的鸭鹅也开始下蛋了,李大姑就在门口支了个摊子,生鸭蛋咸鸭蛋咸鸡蛋等等都摆出来卖。没想到这些也卖得挺火,还有不少回头客。杨家集靠近大芦苇荡,河汊众多,村民们养的鸭和鹅也多,有的村民看杨家的鸭蛋卖得火,就来求李大姑帮忙寄卖。对于这类小忙,李大姑自是热情相帮。杨家饭庄门口,一派热闹,其他几家就显得冷清多了。尤其是潘家大酒楼,终日不见个人影,夏天还有苍蝇,这大冬天的连苍蝇都没有了。潘嫂闲来无事,就到处串门,每到一处就会说说杨家的坏话。
    她说杨家的生意好,是因为有个好看的大闺女在镇场子。那些客人一进来眼睛就往里面飘。这话传到李大姑耳朵里,李大姑气得拿把菜刀堵着门骂潘嫂。潘家夫妻俩像乌龟一样缩在屋里不敢出门。
    李大姑思来想去,就另雇了一个打杂的中年妇人,让杨云回家去了。这马上都过年了,家里也需要人照应。光让邻居帮忙也不好。杨云一个人在家也不放心,杨老实每天晚上回去,李竹是两边跑。
    这天中午,杨家饭庄跟往常一样客来客往,店里一片喧哗。不过,在场的有一位客人很是吸人注意。
    那是一个身高九尺、膀大腰圆的壮年汉子,这人点了一个红汤锅子,二斤羊肉七个大馒头,坐在那儿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嚼,吃得红光满面。大家伙一看到他,不自觉地食欲也增加了。
    “小二,再来——”壮年汉子大喝一声,声音跟响雷差不多。
    “客官,您还要什么?”
    汉子一边说一边去摸褡裢,这一摸不禁不傻眼了。
    张虎见客人没吱声,又重复了一遍。
    那汉子红着脸,将褡裢底部的大洞展示给张虎看:“我不是不想给钱,是钱丢了。”张虎抽搐着脸皮,他也做不了主就赶紧去告诉李大姑。
    李大姑过来一看,看这人虽然生得高大健壮,但面目憨厚和善,也不像那奸猾之人。不过,这人吃得也太多了,这一顿算下来得有几十文。若是个三五文的,李大姑没准也就大方的说算了。李大姑一阵心疼,杨老实更心疼。
    杨老实道:“兄弟,你要没带钱,可以先赊着,回家拿了钱再还也行。”
    那汉子一脸窘迫:“我、我是路过此地,我的家在京城。”
    杨老实:“……”
    李大姑无奈地说道:“那算了,就当我们请小哥吃一顿了。”
    壮年汉子了睁大眼睛站了起来,突然问道:“附近有没有大山?”
    有客人答道:“有有,俺们这三面环山。”
    那汉子大踏步向李大姑走过去,说道:“大嫂,我不是那等欠钱不还之人,你且等等,我去山里打些野物来抵帐。”
    李大姑忙摇手说道:“这大冬天的,野物都在洞里睡觉呢,你上哪儿打去。算了算了,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
    那汉子说完,就大步往外走去。
    就在这时,店里又进来四个少年。这几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走路歪肩斜膀的,眼神轻飘不定。
    为首的一个戴着狗皮帽子,斜着眼瞟了一圈,流里流气地说道:“哟,不是说这店里有大姑娘镇店吗?人哪,出来让爷瞧瞧。”
    众人明白,这是找事的来了。
    李大姑忍着气,板着脸说道:“我们是做正经生意的,几位是找错地方了吧。”
    那四人抱着膀子看着李大姑冷笑,拖长声调道:“这不是杨家饭庄吗?小爷可是慕名而来,哪能找错!”
    “你找错了,你该回家找你娘去!”一个如炸雷一般的声音响在四人头顶。
    这四人抬头一看,就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正对他们怒目而视。
    那四人先是瑟缩一下,转念一想,自己这边四个人,对方才一个人,他们怕什么。
    那为首的少年扬着脖子,十分跋扈地叫道:“关你屁事,吃你的饭,再敢聒噪,老子让你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那大汉哈哈一笑,一撸袖子,然后像老鹰捉小鸡似的,一手抓一个,提溜着就往外面走去。那被抓的两人拼命挣扎,大喊大叫。后面的两人扑上去,拳头脚尖一起上。那汉子眼都不带看一下,不着意地往后面一踢,剩下两个也倒在了地上叫娘。
    大汉把手里的两人往半空中高高一抛,那两人尖声惨叫。大汉呵呵一笑,在两人快落地时,又连着飞起两脚,再度抛上半空,那样子像在踢毽子似的。
    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剩下的两个少爷吓得脸色发白,浑身抖得像筛糠似的。
    有那些不明真相的路人看到这一幕,还以为大汉在耍杂技,纷纷拍手叫好:“好好,再来一下。”
    大汉像接什么东西似的接住两人,那两人被颠得七荤八素,两眼翻白。
    李竹满脸带笑,跑进屋里拿个空碗,往中间的空地上一放,拱手说道:“这位师父初来乍到,为大家献艺,大伙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个人场。”
    李竹说完,走到那剩下的两个少年背后,一人一脚,将他们踹到场地中间,对着大汉一笑:“师傅,您再来一个。”
    那汉子怔了一下,看了看李竹,爽快答应:“好咧。”
    “好汉饶命。”那二人吓得跪地磕头。
    “起——”大汉一手一个高高抛起。
    “啊啊——”两人叫得凄惨无比。
    “落——”
    “再起——”
    李竹率先往空碗里扔了三个铜子。其他人看得高兴,有样学样,也开始往里扔铜钱。
    叮叮当当,碗里的铜钱已有半碗。
    那大汉摸着头,惊诧地看着那半碗铜钱,一脸纠结,他、他竟成了耍把式卖艺的了。师父知道了,会不会将他逐出师门?
    那四个吓得一起跪倒在地,哭喊饶命。
    李竹在旁边接道:“饶你们可以,但你们得发下毒誓:若是以后,再找我家麻烦,你们合家上下不是好死,子孙后代都做小倌。”
    “我们发,我们这就发誓。”
    “谁让你们干的?”李大姑追上来质问道。
    “是、是……”四人面面相觑不敢出声,趁那汉子不注意,四人连滚带爬地挤出了人群,一溜烟地跑了。
    那汉子纠结了一会儿,把半碗铜钱递到李大姑手里:“大嫂子,饭钱先给一部分,我进趟山,一回来一并结清。”
    李大姑连忙喊道:“不用不用了。”那汉子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
    围观的众人仍在议论方才那精彩的一幕。
    而那四个闹事的人正在被一脸铁青的孙掌柜训斥。


☆、第66章 卖方子
    那个神力汉子离开后,大家议论一阵也就忘了。
    没想到两天后,他又来了。他的肩上扛着三只兔子,怀里还抱着一个。
    那汉子扛着东西进来,见到李大姑就露出白亮的牙齿笑道:“大嫂子,我来还钱。”
    李大姑赞了一声,忙推让道:“那天你走得太快,我叫你都没听见,你帮了我们大忙,这点饭钱就当请你,别再提还钱的事了。”
    那汉子却不依了:“这哪行,这种事我只要看到就会管,饭钱该给还是得给。这些野物够不够?不够我下回再弄些。”
    李大姑推辞再三,那汉子非要给。李大姑看了看这人,胡子拉碴,风尘仆仆的,身上的袍子也破了。就让他脱下来给补补,又问他家乡籍贯。

    “大兄弟啊,你家几个孩子了?”李大姑随口问道。
    那汉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我、我还没成亲。”
    “啥?”李大姑吃了一惊,心想这人真够可怜的,这么大了还没个妻子。
    杨老实也接道:“哎哟,那你父母该操心了。我像你这么大,儿子都十多岁了。”
    大汉看了看两人,神色有些无奈,说道:“其实,我今年才二十四。”
    大家不由得又吃了一惊。才二十四啊,李竹还以为他得有三十多了呢。这人长得确实有些着急。
    李大姑也笑道:“二十四不大不大,那你也别叫嫂子了,叫婶吧。”
    大汉嘿嘿一笑,叫了声杨婶。李竹这会儿才知道汉子的名字,叫江惊雷。这名起得真形象,声若奔雷啊。
    江惊雷把袍子脱下,怀里的活动也拱了出来。
    李竹一看,见是只小猫,伸手就去摸。那小猫吼了一声。
    江惊雷赶紧制止:“别摸别摸。”
    等到小家伙出来时,众人才得以看清楚,这哪是小猫仔,这是小虎仔。
    江惊雷握住小老虎,对众人说道:“我进山时正好碰上一伙人,他们打死了一只母虎,这只刚出生的小虎仔就没人管了,我看着怪有意思就抱了出回来。
    李大姑又是好奇又是害怕,离得远远的看着。
    李竹也好奇,她拿根筷子轻轻地去戳小虎,小虎也伸出小爪子去抓她。
    李竹想起小白小灰来,不知道她跟这小老虎有没有缘分。试探了几回后,她就发现小虎并没有伤害她的意思。她的胆子也就愈发的大了,伸手就去抱它。小老虎也伸出爪子做出表示。江惊雷眸子发亮,啧啧称奇。
    小老虎转移到了李竹手里,它赶紧伸出舌头轻舔李竹的手以示友好。
    江惊雷爽朗笑道:“既然喜欢那就归你了,其实我原本打算卖掉的,后来又不舍得了。”
    李竹好奇道:“这也有人买?”
    江惊雷道:“应该有人买吧。京城里有不少富家少爷就豢养了很多猛兽。那个潘太尉家的公子潘衙内就养了三头老虎。”
    杨老实道:“这清河县不比京城,还没真听说有人养的。”
    江惊雷笑道:“也是,我忘了这一茬了。”
    那江惊雷就在清河县住了下来,他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客栈,每日或是上山打些野物或是砍些柴火,有时做些苦力活。
    有闲钱时,他就到杨家饭庄吃饭,每到这时,李大姑就会特意多给他加点菜。他的那只小老虎就送给了李竹。养狗养耗子就算了,这养老虎,杨老实可不同意,就劝说李竹稀罕几天后就送回山上算了。他活了几十岁真没听说谁家能养老虎的,养不养得起是一说,到时伤了人怎么办?李竹也没办法,只说过几天就放回去。
    再说那孙掌柜,他连使了几个伎俩都铩羽而归,心里头那个憋屈就别提了。
    这日天冷,杨家饭庄关门早,杨老实和李大姑带着李竹就回杨家集去了。杨墨也去同窗家没回。
    孙掌柜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就使人放火。不想这火还没着起来,就被两个乞丐给发现了。这些乞丐又是呼救又是扑火的,很快左右街坊闻声起来仆久。好在火势没成势,人又多,很快就被扑灭了。
    次日一早,李大姑一来就被人围拢住,告知这事。李大姑气愤不已,当下就去了县衙报官。
    官差接到报案,倒也来查看了。只是一是火烧起来,二是不知到底是谁放的,黑天里,那些乞丐也没看清来人是谁。官府说慢慢访查,也就不了了之。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这样下去,何时是个头?
    此事刚刚过去,杨家一家还没缓过来,又接到一个噩耗。
    房东说要急用房子,要提前收回房子。
    李大姑这次真急了。当时签的可是一年的契约,这是饭铺又不是住家,说搬走就搬走。
    “大爷,咱们白纸黑字签的契约,你不能说毁约就毁约呀。”李大姑手扬着契约质问道。
    房东也是一脸无奈,“杨家的,不是我耍赖,我实在也是没办法。唉……怪只怪你们不该得罪那不能得罪的人,你们行行好就搬走吧,我们一家老小祖祖辈辈都在这清河县,折腾不起啊。当时你交的押金我全退给你,再陪你二十两银子。我也不逼你立刻就搬,你们这月底前搬走就行。”
    房东老两口是好话说尽,宁愿赔钱也要让杨家搬走。弄得李大姑也没了脾气。
    杨老实就想再找合适的房子,无奈那些房东,一听说是杨家赁屋就立即支支吾吾,左右推脱。
    两天跑下来,竟没有一处合适的。
    不用说,这又是孙掌柜的手笔,应该说是吴成名的。孙掌柜一个二掌柜的应该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你们说,咱们怎么办?”
    杨家一家愁云惨淡,相对而坐。
    一时之间,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李竹再一次品尝到什么叫无能为力。
    她低头想了一会儿,忽然说道:“大姑,姑父,孙掌柜的这样做无非就是想逼咱们卖掉方子,那咱们就如他愿,卖掉方子,还是高价卖。”
    “这……”李大姑和杨老实均是一脸肉痛。
    杨墨看着李竹,沉吟半晌,最后劝父母道:“我看可行,这方子是阿竹想出来的,她想卖就卖吧。得了钱,或是卖个小铺子或是置办些田地。等将来时机一到,咱们想开铺子也行,总比这样提心吊胆的好。”
    只有李竹知道,这个方子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要多琢磨几次,内行人都能做出这种底料。真正让火锅美味的就是她的灵泉。所以孙掌柜买了方子又如何?他还是做不出这种味道。
    杨家人正举棋不定时,孙掌柜再次挺着大肚子上门了。
    冬天穿得多,他又胖,显得像个圆球似的。
    孙掌柜背着手,踱进杨家饭庄,脸上仍是笑眯眯的,“哟,杨兄弟,杨嫂子,好久不见,一向可好?”
    李大姑淡淡地说道:“托您的福,最近很好。”
    “哈哈。”孙掌柜干笑几声。
    李竹懒得跟他废话,开门见山道:“孙掌柜,我家的方子要卖,你有没有兴趣?”
    “要卖?”孙掌柜脸上闪过一丝窃喜。
    李竹说道:“是要卖,不过,有些话我先说到前头。”
    “你说你说。我听着。”
    李竹缓缓开口:“孙掌柜也是做吃食生意的,想必知道,这同样的材料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做出来就是不一样。”
    孙掌柜点头:“那还用说。”
    李竹又道:“不是我自夸,我家的方子就是这样。所以我怕这方子卖了,买的人做不出那种味道,又说我骗人。”
    孙掌柜的一双小眼盯着李竹看了看,又看了看李大姑和杨老实:“这么说,这方子是你的?”
    李大姑忙道:“是她琢磨出来的,每次底料也是她做。”
    孙掌柜早有耳闻,自然相信这话,要不然,杨家为啥以前没开饭庄,偏李竹来了才开了。不然,李家为何非要争女?
    “那李姑娘开个价吧?”孙掌柜笑眯眯地说道。
    李竹说道:“五百两。”
    “吓?李姑娘你逗我玩吧?”孙掌柜一脸的不可思议。
    李竹一语不发,只看着他笑,那意思是既然买不起就别买。
    “二百两。”孙掌柜跺了跺脚说道。
    李竹摇头,顿了顿又道:“其实不光孙掌柜有意,那别家酒楼也有人问过。”
    “二百五。”孙掌柜一点往上加。
    李大姑道:“这个数不太好听。”
    “三百。李姑娘若再不满意,那孙某也没办法了。 ”
    李竹低头想了想,点头同意:“成交。”
    李竹又说道:“不过,我会方子细细写出,也会当面教给你们,至于你们做成什么味道,学成几分,那就不干我的事了。这些咱们白纸黑字都要写清楚。”
    “好说好说。”
    孙掌柜当时就转回去,叫伙计取了银票拍在桌子上。
    李竹开始写方子上所用的材料。
    李竹一边写一边解释:“这方子里还需要用大青山上的泉水才好吃。”
    “原来如此,怪不得呢。”孙掌柜笑道。
    写到中间,李竹又道:“差点忘了,这汤底要加入北屋山顶的雪才行。”
    “真的假的?”孙掌柜的目光在杨老实和李大姑脸上一一扫过。
    夫妻俩一起点头,李大姑又补充道:“其实,你们不用这个也行,就是味道差点。”
    孙掌柜不说话了。
    李竹写写停停,有的字还要问一问人才行。孙掌柜实在受不了,亲自上场,李竹说,他来写。最后竟写了满满两页纸。孙掌柜看了直咋舌。
    最后便是当场试做,孙掌柜派来的厨子是白家的家生子,所以也不怕了他学会了走人。
    这时候,孙掌柜的才意识到李竹说的那句话,果然是同样的材料,做出的味道就是不一样。厨子连做三次,最后一次终于做出了李竹做的那种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