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衙大厅之内,皇太极坐于首位,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坐在次首,下方是多铎、多尔衮、豪格等年轻将领。
皇太极半眯着眼睛,巡视一圈下方的众人,开口说道:“今天的议题只有一个,是撤还是攻,你们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代善略微思索,说道:“我们这次主要的目的是平定鞑靼,在外苦战了近六十天,已经征服了察哈尔,为什么不回到我们的草原上去修整,反而要继续进攻大明京城呢?”
阿敏担忧地看着皇太极说道:“大汗,因为杨乐的空城计划,没有获得粮草补充,你你的心动摇了么?”
他粗重的呼吸平稳了一下,眼神恢复了往昔的镇静和精明,昂然说道:“大汗,若是我们空手而归,家里的妻儿吃什么?今年草原上发生严重的鼠灾,牧草破坏严重,我们这次要是撤退了,就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修复期。因此,我建议攻城!”
莽古尔泰点头说道:“大汗,我们还有半个月的粮草,背水一战又有何不可?只要攻下了北京城,整个天下都将是我们的,那样以后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
皇太极没有说话,眼光看向多铎和多尔衮。这两位是后金的前锋小将,代表着多数将士的意思。
多铎会意,说道:“机会稍纵即逝,如今机会来了,我们岂能放过它?趁着大明勤王的军队尚未到来,一举攻下北京城,半壁江山便唾手可得,汉族美人儿将投入我们的怀抱,青壮男子将变成我们的奴隶,中原大地将变成我们的牧场!”
他锐利的目光四下一扫,向北京方向一指,大笑道:“大明的皇帝就在京城,这京城是汉人最牢固的城池,大明的皇帝是汉人心里的最后一道靠山,皇帝死,天下乱,所以,只能攻,不能退!”
多尔衮赞同说道:“十五弟说得对,计划虽然有些冒险,但值得一试,如今京城里的守卫不过数万,勤王部队只有满桂率领一万人到达,而且刘策率领的十万明军正在围剿闯王,腾不出手来。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皇太极微微颔首,最后下了决心:“进攻!”
第91章 调兵遣将布防御,膛线步枪跨时代()
皇太极的十万铁骑兵临城下,面对后金军的大举挺进,虽然有杨乐信誓旦旦的保证书,崇祯小皇帝还是乱了方寸。
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猛然止住,对着站在一侧的高起潜说道:“高公公,传朕的旨意,令袁督师加急调度各镇援兵立刻来京驻防,不得有误!”
“是。”高起潜不敢大意,立刻下去传旨。
此时,共有四部明军前来勤王,除了袁崇焕入驻蓟州外,还有昌平总兵尤世威入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入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入驻三河。
崇祯在书房转了三圈,再次说道:“王公公,你再去传朕的旨意,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务必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加强北京城防。告诉他们,谁要是不敢来,小心他的项上人头!”
“是。”王承恩虽然觉得此做法有些不妥,但不敢不从,立刻下去传旨去了。
圣旨传达下去,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立刻率兵前往北京城德胜门外扎营驻防。
因为北京已有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导致城防疏薄单弱。崇祯小皇帝又任命孙传庭、洪承畴等多位官员,协理京营戎政,练兵筹饷,料理守御。
安排妥当之后,崇祯总算舒了一口气,思索片刻,问身前的孙承宗道:“孙爱卿,你可知道杨爱卿干什么去了?朕有几天没有见着他了。”
孙承宗继任了兵部尚书,军务繁多,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也不知道杨乐干什么去了,不过,他身旁的曹化淳却是知道,站出来说道:“皇上,奴才听说杨大人这些天一直在工部研究什么‘膛线’,据说能使打出的子弹和炮弹在空中旋转,这样可以打得更远,就是不知道研究成功了没有。”
“嗯?竟然有这等事儿?火炮和火铳可是守城的利器,杨爱卿能主动去工部研究火器,是为朕考虑,是为江山社稷考虑,朕果然没有看错他。要是所有的臣子,都能象杨爱卿这般敬心敬业,后金铁骑怎么会轻易地越过长城,直驱京师?”崇祯感叹说道。
“皇上说的是。杨大人爱国之心,众所周知,老奴也是十分钦佩的。”曹化淳微笑着说道。
“朕一直琢磨着给他个官儿当当,太小了显得朕小气,太大了又没有合适的职位,你说说什么官儿适合他?”
“皇上,您忘了,如今他已经成为了国公爷,按照规矩,国公是不能带兵的。”曹化淳点醒道。这是明朝的潜规则,因为害怕公爵领兵之后,拥兵自重,一旦起异心,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默认国公不能领兵、不能掌权。
崇祯摇头道:“杨爱卿不会做那种事情的,朕信他。他不是想要组建海军吗,朕就封他为海军大将,你看如何?”
“皇上,奴才以为,此事可以等这次的战事过后再议,大敌当前,应当先退敌要紧。”曹化淳迅速扯开了这个敏感的话题,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回答。
崇祯点点头,心里默默想着,有力挽狂澜的杨乐在,京城应该能无恙吧!?
如今,工坊里,火铳膛线的制作过程出了问题。
要在枪管里面刻出螺旋状的线条,谈何容易?宋应星和徐光启实验了一整天,最后下结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俩一致认定,以目前的工具,要在枪管里面弄出膛线,根本做不到。
“或许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杨乐思索着说道。他拿起桌子上的火铳仔细研究,当他看到火铳身上的一条裂纹的时候,灵机一动,说道:“两位大人,既然我们不能在枪管里面直接雕刻膛线,不如将刻好膛线的铁皮卷起来形成枪管!”
如果枪管是整体成形的话,这个年代,的确没有什么合适的刻刀,可以延伸到枪管里面去,制造出合乎要求的膛线。但是,大明朝的火枪火炮的生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浇筑,而另一种便是锻造。
浇筑一般适用于熔点较低的铜合金,虎尊炮就是这样制造的。而锻造,便是打铁,这种方法更简单、更容易,因此它也是制造火铳最常用的方法。
铁块被锻造成铁皮之后,再用铁皮卷成枪管,就好像是将一张纸卷成纸筒一样。有了这样一个思路,膛线的雕刻就变得简单了,变成了在铁皮之上雕刻上螺纹,然后卷起来就成了。
螺纹膛线看起来复杂,只不过是概念性的问题,只要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做起来其实很简单。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螺纹是怎么形成的?
宋应星和徐光启不知道,学过几何的杨乐却是知道,他立刻从桌子上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在这白纸上划出几条平行的直线,这些平行直线可不是乱画的,一定是要朝着斜对角的方向。画完线后,再把这张纸平卷成纸筒,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在纸上平行的直线,卷成纸筒之后就变成螺旋线了。
这就是螺纹形成的原理!
看到杨乐的纸筒演示,徐光启和宋应星两位大人面面相觑,震惊无比,他们终于相信制造膛线原理上的确是可行的,至于细节上的问题,就要靠他们和工匠们的琢磨了。
两人拿着纸筒不断地观看,然后打开,再合起,如此往复数次。
“既然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工艺方面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膛线的问题得到解决,杨乐有了信心,掰着手指说道:“对于这新式火铳,暂时叫做“膛线步枪”,我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枪管内刻有膛线!”
“二,使用燧石击发!”
“三,射程在三百丈以上!(一丈约3。3米)”
“四,在一百五十丈距离内准确命中目标!”
杨乐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要求。
徐光启和宋应星两人,再次面面相觑。
其他的工匠更是满脸的茫然,同时又充满了向往。
天下间居然能有这样的火铳?这样的神器真的能够制造出来吗?须知道,一般的佛郎机火炮,射程也不过是一百八十丈而已!它可是大炮,不是火铳!难道,一支小口径的火铳,射程居然可以超过一门大炮?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不可能!”
“太不可思议了!”
“世界上能有这种神器?”
几乎每个工匠心中都难以置信。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知道原理,还不等于就能够做出来。毕竟,这涉及到工匠们的技术水平问题。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成功。在工匠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值得去试一试。毕竟,要将刻有膛线的铁片卷成枪管,那也是很考量技术功夫的。
“时间急迫,希望大家努力。”
“我也不会让大家白费力气,谁能第一个制造出有膛线的枪管,我奖励他一百两银子。而且要是这次新火铳能够大显神威,皇上也会奖赏的。”杨乐祭出高额的奖赏办法来。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银子才有动力。
只要有人动心,一切都好办。
果然,听说有一百两银子的奖励,所有的工匠,顿时两眼发亮,国公爷真的是财大气粗啊!不少的工匠,都在暗中吞咽口水了。没办法,古代对这些技术工匠们,待遇不高。穷怕了的人,一下子看到有银子拿,怎么会不动心?一百两银子,足够他们一家人过上幸福安康的曰子了。
第92章 永不后退反冲锋,大炮之威不可挡()
咚、咚、咚轰、轰、轰
只听远方战鼓齐鸣,炮火连天,工坊内大地震颤,房屋震荡,杨乐和宋应星对视一眼,猛然醒悟过来:大战开始了!
“还需要多久?”杨乐沉声问道。
“已经是最后一道工序了。”宋应星和工匠们经过几天的努力,刻有膛线的新式火铳马上就要研制成功了,然而皇太极经过几天的准备,也开始攻城了。
“你们制作好了就送到城墙上去,我先去看看。”杨乐离开工坊制造间,直奔北城门而去。
这是崇祯自登基以来在京城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斗,为了一击必胜,皇太极下定了决心,以南北对进战术,分别进攻北城的德胜门和南城的广渠门。
北路军五万余人,由他亲自率领,随同攻击的包括大贝勒代善、大将军济尔哈朗等,而大明守卫北城门的,则是勤王而来的满桂将军。
南路军由三贝勒莽古尔泰带队,多尔衮和多铎跟随,一共四万余人。而守在南城门的,正是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战斗同时打响。
袁崇焕率领两万关宁铁骑,在城外列阵迎敌。其实他早已到达了这里,原本想着入城修整,然后依靠着坚城利炮迎敌。但奏请失败,众多大臣坚决反对,关宁铁骑不得进入北京城中,因此他不得不在城下迎战。
后金铁骑四万,关宁铁骑两万。
莽古尔泰心想,自己是对方两倍的兵力,不用考虑什么战术,直接冲锋就行了。
他居坐大阵之中,大手一挥,战鼓擂起,一阵呜呜劲急的号角声传播开来,后金营垒的大军随之出动,满山遍野的战马如同一团黑压压的乌云般,直扑京城南门。
战马嘶啸,烟尘四起,一团团泥土飞扬着喷向天空,万马奔腾之景象,蔚为壮观!
万千战马同步疾驰,如一股决堤洪流,势不可挡!
狼旗翻飞,无数铁骑踩踏着泥土滚滚而来。枪戟密集如林,雪亮的马刀透着刺骨的寒意,如雷鸣般的蹄声震耳欲聋。
袁崇焕脸色凝重、额头上青筋暴突,他提着宝剑死死盯着不断靠近的后金骑兵,冲在最前边的后金骑兵已摘弓搭箭,仍不下令攻击。
“嗡嗡嗡”,万千羽箭如同黄蜂般鸣叫着升入空中,然后带着嗜血的呼啸声扑射过来。
“盾挡!”袁崇焕面不改色,一声令下。所有的士兵都迅急地避入一人高的巨盾后面,同时举起手里的小圆盾防护头顶之上。
“笃笃笃”,盾面上已布满一层箭矢,片刻功夫,便成了刺猬一般。不等喘口气,“笃笃笃”声音再起,第二波利箭再次射至。
骑射是后金和鞑子骑兵的拿手本事,相当多的战士可以在一息之内连射十箭以上,又快又准,狠辣无比,冲锋之时连续射箭可以有效的压制对手。
袁崇焕与后金鏖战多年,熟悉这套战法,因此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冲锋,而是选择了盾挡避让。
当第三波箭矢如暴雨般倾泻在铁盾之上,这时袁崇焕才舌绽春雷般一声大吼:“反冲锋!”
没错,就是反冲锋。
这是关宁铁骑,是大明王朝最强悍的一支骑兵。袁崇焕是这么认为的,当然这也是事实。
袁崇焕身穿重甲,一马当先。他身后是祖大寿、吴襄、何可纲等一群猛将。
此战无需战术,因为没有战术,双方骑兵对冲,靠得就是谁更能杀,谁更凶猛,谁就能赢!
两方大军终于排山倒海般相撞在了一起了,碰撞地隆隆之音响彻在天地之间。长剑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箭雨如蝗虫过境般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声与短促的嘶吼声直使山河颤抖!
这是后金与大明两国最强大的铁骑之间的对决,都曾拥有常胜不败的煌煌战绩,都是有着慷慨赴死的热血猛士。铁汉碰击,死不足惜!
狰狞的面孔,带血的刀剑,低沉的嚎叫,弥漫的烟尘,整个京城都被这种原始搏杀的惨烈气息所笼罩。惨叫声撕心裂肺,动人心弦。
袁崇焕身先士卒,左冲右突犹如入无人之境,身中数箭,竟然毫发无伤,有如神助。这多亏了他穿在身上的那个厚厚的铁皮铠甲。虽然异常笨重,但是能挡下后金的利箭。
袁崇焕率军突击,势如破竹!
四小贝勒之一的阿济格作为后金的先锋小将,首当其冲,身中数箭。幸亏有铠甲护住了要害部位,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在袁崇焕的带领下,关宁铁骑凶猛攻击,后金军开始节节败退。
莽古尔泰一脸凝重,气急败坏,命令多尔衮和多铎再次集结部队,准备发动第二次冲锋。
这一次莽古尔泰摆出了尖刀阵型,部队形成一个尖锐的三角形,开始了第二轮的猛烈冲击。
多尔衮作为了前锋将领,一马当先,当真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袁督师的中军很快被冲散,然后被切割包围,这个时候,后金人数的优势顿时凸现出来,通常是二打一或者是几个打一个。袁崇焕在乱军之中被人围攻,差点被杀,幸亏祖大寿反应快,帮他格档了几刀,才从鬼门关把他救了出来。
关宁铁骑开始被压制。形式瞬间逆转,急转而下。
因为两军胶着缠斗在了一起,城墙之上的大炮无法支援,只能眼看着关宁铁骑的士兵一个又一个倒下去,束手无策。
“关宁铁骑,永不后退!跟我杀!”袁崇焕双眼通红,猛然一声大喝。
“关宁铁骑,永不后退!杀啊!”随后关宁铁骑士兵们口里爆发出了震动天地的喊声,这种喊声,互相传染,互相激励,将那一丝丝死亡的恐惧全部转化为动力。于是,关宁铁骑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士兵们如一只只嗷嗷叫的野狼,开始猛烈地反扑。
真的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
莽古尔泰的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最终支持不住,开始节节败退,眼看着伤亡的人数越来越多,他迫不得已,不得不下令鸣金收兵。
广渠门之战结束,后金累计伤亡一千余人,明军也伤亡千人,虽然人数一样,但明军是以少敌多,说起来却是明军胜利了!
南城胜利之际,北城的满桂将军正在苦苦支撑。
进攻德胜门的军队,是皇太极的亲军主力,战斗力非常之强。
皇太极把五万铁骑分为左中右三路军,左右两翼各一万五,中军两万,开始了凶猛地进攻。
满桂先派部将迎战,没想到一上阵就被打回来,关键时刻,他必须亲自上阵,并要求城头上的孙承宗指挥炮兵开炮支援。
火炮正适宜对付这样的密集冲锋,孙承宗嘿嘿一笑,命令炮兵们装填弹药。
此时,杨乐刚刚来到城墙之上,看着每搁十米便是一门大炮,在他眼前足足有五花八门的上百门大炮,心中被狠狠地震撼了一把。皇太极要是能够突破这种火力,就真是见鬼了!
“杀啊!”城下喊声震天。黑压压的铁骑奔腾而来,站在高高的城楼之上,观看着,犹如千万只蚂蚁。
等后金骑兵冲到一百丈距离的时候,孙承宗一声令下:“开炮!”
黑黝黝的炮口顿时喷出一道道红色的火舌,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成千上万粒铅弹、石子、铁钉以比利箭更快更狠的速度打出去,横扫后金大军。
炮弹之威力,纵是最骁勇的后金战士和强健如龙的战马,也难以用血肉之躯抵挡,一时间人仰马翻,象秋风扫落叶般,顿时被横扫了一大片。
孙承宗对大炮的使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手到擒来,这一波打击的时间恰到好处,使大炮产生了最大的威力,足足有近千名后金勇士丧生或者受了重伤,五百余匹战马嘶吼着倒了下去,势不可阻的后金铁骑的冲锋为之一顿。
皇太极的第一轮冲锋被打了回去,而且损失惨重。
第93章 新兵操炮手发抖,满桂负伤拉锯战()
第一轮冲锋被击退,皇太极恼羞成怒,下了死命令,喝令亲信大将济尔哈朗立即组织第二次冲锋,不惜一切代价,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城下满桂的阵营,然后登城。
趁此时机,孙承宗立刻命令炮手再次装填弹药,同时还准备了二十门火炮,待而不发,用来防止因装填弹药缓慢而导致射击间隙过大的问题。
今天这一仗谈不上什么谋略,攻守双方的目标都在京城,只要攻破了城墙,后金就是胜利,而大明则是万事皆休。同样的,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北京城,等大明援军一到,后金反而会被包围。时间是胜负的关键!济尔哈朗做为皇太极的心腹大将,深知时间的重要性,他立即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