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化位于北京西北面,距离仅两百多公里,一旦失守,北京将无险可守。
袁崇焕终于清醒过来,记起杨乐曾经跟他说的赫赫言语,犹如霹雳般吓出他一身冷汗,但大错已经酿成,当务之急,是派人阻挡住皇太极的步伐。这个人便是赵率教。
“杨大人,袁督师已经派赵率教赶去遵化,我们该怎么办,是不是也要派兵支援?”王洽被捕入狱,后被杨乐所救,杨乐以德报怨的胸襟气度让他彻底折服,此时放下了所有的傲慢与偏见,虚心求教。
杨乐摇头道:“袁都督这是螳臂挡车,自取其辱,只怕可惜了赵率教总兵。我还是那句话,只要皇太极的十万铁骑越过了长城,以大明军队现在的实力,没有人能够正面阻挡其锋芒。”
孙承宗的思想观念和杨乐基本一致,说道:“是啊,如今也只能依托北京又高又厚的城墙,修筑防御工事,等待全国各地勤王军队的到来。”
杨乐点点头,说道:“孙老大人说的对,敌强我弱,这是不能回避的根本事实,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另外,遵化是保不住的,离遵化最近的蓟州城现屯兵马、民壮、丁勇共计六万人,其中蓟州城内驻军三万,距城二十里外的玉田驻兵一万,更远一些,四十里外的丰润,那里现在也驻扎一万兵马,此外顺义、通州、香河等地也驻扎有兵丁,共计一万人。这些都是我们大明的有生力量,绝不能让后金铁骑分隔包围,逐渐蚕食。因此,我建议,放弃小城,把所有的兵力集中起来,依靠大的城池,严防死守,等待援军的到来。”
钱谦益摸着胡须,颔首说道:“杨大人的意思是放弃玉田、丰润、顺义、通州这些小县城?把六万兵力全部注入到蓟州城内?”
杨乐笑吟吟地听罢,只是点了点头,不做可否。
王洽立刻担忧地说道:“这六万人各有统属,彼此不熟,所以调度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小县城里的民众怎么办?”
孙承宗心中一动,说道:“王大人,这正是杨大人所说的“请君入瓮”之计,或者叫“诱敌深入”。你想啊,如果把县城里的士兵、乡勇、民众全部撤离,只留给皇太极一座空城,那将会如何?”
钱谦益听后猛然醒悟,说道:“后金十万铁骑远道而来,必然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到时候发现是一座没有任何价值的空城,他必将继续南下,寻找可以抢劫的目标。”
杨乐说道:“对,以战养战是游牧民族惯用的伎俩,他们作战凶悍狡诈,各股部队时分时合,行踪飘忽不定,而且移动速度特别快,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逃避,所以朝廷官兵无法实现击其要害,进行雷霆一击,一鼓将其歼灭。
而且,他们的物资全部是劫掠而来,部众大多都是骑兵,朝廷大军一旦围剿,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所有的辎重,然后逃之夭夭,伺机又卷土重来,如同豺狼野狗,逐之不及,避之难防。
对这样来去如电的铁骑部队,用朝廷大军对付确实吃力,我们要筹措粮草、运送辎重、需要寻找他们的主力,需要守护每一个重要城池和交通要道,需要时间精力来筹划协调,更要花很大的精力来处理抢劫过后民众的善后安抚工作。
跟这样的铁骑部队打仗,的确有点儿狗咬刺猥,无从下口的感觉。所以,这一出空城计就是给他们准备的。我的想法很简单,把十万铁骑全部吸引到京城之下,利用全国勤王的部队,将他们包围,以战斗力而言,如果与后金军野战,就算是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只能略占上风,要想彻底击败皇太极,只能用老办法:凭借坚城,动用大炮。
而这里,唯一的坚城,就是北京。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必须故意示弱,引诱皇太极前往北京,然后以京城为依托,发动最后的反击!”
杨乐吁了口气,继续道:“另外,请孙大人立刻给袁都督写一封信,让他立即率部赶到京郊昌平、三河一带布防,阻击皇太极。对了,一定要告诉他,无论如何,都要打一场仗,那怕做做样子也好,这关乎到他的性命,一定要按照我的言语去执行,否则,到最后,谁都救不了他!”
见杨乐说的严肃,孙承宗立刻以老师的身份写了一封密信,通过军报发送出去。
与此同时,孙承宗也听明白了,杨乐这是以逸待劳,靠坚守城池,待敌疲惫再奋勇出击。所以第一步先将敌军引至城下,诱其攻坚,待其受挫后,全力进攻,可获全胜。
很完美,很高明的战术,如此完美高明的计划,大明王朝最伟大的战略家、战术分析师孙承宗竟然没有想到?
不,他想到了。
他一开始相信了杨乐的推断,相信皇太极会绕道鞑靼,但他却没有拆开锦囊,没有实行请君入瓮的计划,他不是不想诱敌深入,不是不想大获全胜,无论理论还是实战,这个计划都无懈可击,之前的宁远大捷已经证明,它是行得通的。
然而,孙承宗没有执行,这并不是他的愚蠢,而是因为他不但猜到了杨乐这个计划的内容,还知道这个计划有一个致命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这里是北京,北京城里有一个人,一个不能有半点儿闪失的人,这个人便是当今的皇上。
所以,这一次他不敢赌,因为这里是北京。若有半点儿差错,后果将不堪设想。还是那句话,这位六十多岁的老臣,他不敢让皇上冒任何风险,那怕千万分之一的几率!
孙承宗摇头说道:“杨大人,我知道你的计划十分完美,但我不同意,我要求在京城外出战迎敌!”
杨乐明白孙承宗的顾虑,他不担心皇上会出事,是因为他已经知道结果,皇太极这一次攻不破北京城的防御,一定会铩羽而归,这是历史。
当然,除非杨乐愿意逆天改命,将历史改变,否则,历史结局就是如此。
他目光炯炯地望向孙承宗,铿锵有力地说道:“老大人,我敢断言,皇太极攻不破北京城!定然会铩羽而归!”
“这”王洽、孙承宗、钱谦益都是一愣,面面相觑,瞧杨乐的坚定模样,他们不由得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质问杨乐到底凭什么这么肯定?有人说驸马爷有占卜的本事,难道他果真有未卜先知的特殊能力?
想起北巡,想起杨乐曾经说袁崇焕会诛杀毛文龙、皇太极会南下的事情,孙承宗心神震撼不已,杨乐犹如未卜先知一般,料事如神,难道这次也是如此吗?
见孙承宗已经被自己说动,杨乐继续说道:“不瞒三位老大人,我确实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太过逆天,因此,每用一次,我便会遭受一次九死一生的劫难。上次因为拯救了毛文龙的性命而遭遇海难,这一次,我不知道会是什么劫难。但我愿意为了大明逆天改命,我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什么都不怕,请几位老大人信我!支持我!”
“我信你!”孙承宗心潮澎湃,如果不是对大明有很深的感情,是不会说出这番话来的,他被杨乐的真情打动,决定放手一搏!
第87章 计谋全在画图中,大战将起谁争锋()
“杨大人,你对大明的忠心可照日月!我们信你!”王洽和钱谦益纷纷施礼说道。
“谢大人的信任!”杨乐抱拳还礼。
统一了思想之后,他从袖中拿出一副画轴,挂于中堂,指着笑道:“此大明疆域之图也,退敌之策便在图中。”
王洽说道:“听闻杨大人有五计可退敌军,一直心痒好奇,请君入瓮是第一计,不知道后面的四计是什么,不如现在请杨大人详细说一说,我们为之参谋一番。”
杨乐点点头,说道:“杨某不才,自然比不得诸葛孔明,其实我的每一计都很简单明了,第一计刚才说了,是请君入瓮,不再赘述。这第二计便是承接第一计而来,谓之围魏救赵。几位老大人已经知道,前些日子,我和皇上的皮岛之行,就是为了救下毛文龙,如今毛文龙没有被袁都督杀害,此消息也已经严密封锁,仅限于皇上和几位大臣之间传播,如果皇太极来到北京城下的时候,皮岛之上的四万明军在毛将军的率领下突袭后金的大后方,老大人认为结果会如何啊?”
王洽看着地图,心中顺着杨乐的思路往下猜测,不由得接话道:“后院起火,皇太极必然惊慌失措。”
杨乐击掌说道:“对!就是让他首尾不能相顾。这个时候只需进行第三计,扰乱他们的视听。此计攻心为上,派出奸细混入后金军队之中,散布后金都城失陷的消息,后金士兵们挂念家乡亲人的安危,必然无心恋战,势必大乱。这个时候,勤王部队只需从东西两个方向出击,京城之中亦出兵迎击,三面成合围之势,定然能够大获全胜。这便是第四计,关门打狗,也可以叫“包饺子”。”
杨乐指着画轴,继续说道:“最后一计是草木皆兵。皇太极兵败,我们必然要乘胜追击。北巡回京之时,我已经跟毛将军协商完毕,在他进攻老寨之后,迅速撤退到大小凌河附近埋伏,这里是大明和后金接壤的咽喉要道,也是后金撤退的必经之路。到时候,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只此一战,我不敢保证完全剿灭后金的十万铁骑,但至少能让后金损失惨重,给大明争取到十年的发展机会!”
闻言半晌,三位老大人低眉沉思,之后忍不住纷纷击掌赞叹。王洽点头说道:“当初忽闻皇太极十万雄兵气势汹汹而来,惊慌失措,无计以对。今日大人之言,使老夫茅塞顿开,如拨云见雾一般。实在妙极!”
钱谦益也扶掌说道:“妙啊!杨大人的计划天衣无缝,老夫佩服之极!”
孙承宗摸着胡须,忍不住作诗道:“当日京师叹兵穷,何幸大明有卧龙。欲识他年退兵处,一切尽在画图中。”
计议已定,杨乐和三位老大人一起离开刑部衙门。
刑部尚书冯英前来相送,因为是密谈,冯英自然回避,所以,对于会议内容,他一字不知。
杨乐见冯英出门恭送,对冯英的为人一直十分佩服,说道:“冯司寇,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憋在心底实在难受,如今离别之际,我就一吐为快了!”
冯英似乎已经察觉到了杨乐语气中不同寻常的味道,躬身行礼道:“传闻驸马爷字字珠玑,必是金玉良言,冯某愿意洗耳恭听。”
杨乐执起他的手小声言道:“冯司寇刚正无私,我很佩服,但这样也容易得罪人。朝廷如林,什么鸟都有,明刀易躲,暗箭难防,你切要多多注意。如遇难处,向我求救,我必伸出援手。”
闻言,冯英心中一惊,他细细思量,没有想起得罪过什么人,但他相信杨乐不会无的放矢,将此事牢牢记在心里,谢道:“多谢驸马爷的提醒,您的话,冯某一定会铭记在心。”
“那就好,冯司寇多多保重。大明王朝需要象你这般正直的官员,许多事情我不会不管的。”杨乐摆摆手,和三位老大人渐渐远去了。
看着杨乐的背影,冯英怔怔出神,呐呐道:“管仲强齐半代,商鞅强秦一世,杨乐必然能让大明起死回生啊!”
繁星满天,一轮弦月高悬空中,散发出淡淡的皎洁光芒。一万多人的马队,就象是一团黑压压的乌云,在道路上急速奔驰着。
月色朦胧,夜晚平静地如一湾清水,只有北风呼啸,以及马儿踏地的得得声。
这一万兵马正是赵率教驰援遵化的关宁铁骑。
前方是他派出的侦查队,与后面大部队隔开三里左右的距离,这是一支千人的先头部队,专门负责探路。
突然,前方传出一阵厮杀的吼叫声,赵率教心中一紧,立即命大军原地待命,派出他的副将率领三千骑驰援并探听虚实,为了慎重起见,他又派出两支千人队伍,分赴左右警戒。
前方远处,人马奔腾,厮杀声震天,黑夜中一条条生命在刀剑的寒光下送了性命,战士的怒吼声,钢铁兵刃的碰撞声,还有战马的嘶叫声混杂在一起。
大战一触即发。
副将探明了前方的虚实,立刻归来,寒声说道:“将军,据密探回报,前方有大批后金铁骑,敌人很可能引诱我们上钩,我、我我们很可能中他们的埋伏!”
赵率教似乎早已经预料到了这种结果,脸上根本没有丝毫的畏惧之色,一挥手中的钢刀,同时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大吼道:“兄弟们,保家卫国的时候到了,跟我冲啊!”
六千铁骑猛冲出去,黑暗之中无法使用三眼火铳,一柄柄雪亮的弯刀被士兵们擎在手中,随着健马的奔跃,远远望去,月光下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寒光。
洪峰似的冲锋,整支骑兵队犹如一柄尖刀,切割开混战的双方,一直冲杀进去,直冲到整个营盘的中心,这时,紧随其后的士兵们已经同敌人正面交锋了。
这个营盘是后金先头部队的营地,大概有三千多人,驻扎在离遵化大本营三十里的这个地方,就是他们率先发现了悄然逼近的赵率教的先锋部队。
一声急促的警报响起,然而这也仅仅为营盘之中的后金战士们争取到了抓起武器、跳上战马的时间,随即就陷入一片混战之中。
当赵率教的六千铁骑如同一股滚滚洪流般从营盘中间穿插过去,又兜转回来,之后再次切割冲锋,分割包围,最后进行歼灭战的时候,后金的士兵们终于知道,大明的王牌骑兵来了,关宁铁骑来了!
在人数占优、攻其无备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尖刀式冲锋,让关宁铁骑的凶猛发挥地淋漓尽致,只用了片刻功夫,就把对方毫无阵形和配合的千余名后金战士杀了个精光。
有落马的后金战士在马群中仓惶地奔跑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匹马冲过来,马上的骑士挥起锋寒的钢刀,带着呼啸声猛劈下来,把落马的对手砍成两半。
冲杀可以用快、准、狠这三个字来形容,有的战士甚到可以听到钢刀切进自已身体之后骨头碎裂的声音,眼睛瞪的大大的,而这个时候,他的一半身子,或者半个脑袋带着已经掉在了地上。
然而,后金战士不会屈服,他们不得不战,他们需要坚持到大本营兵马的到来。千夫长巴拉贺飞身上马,急奔而出,借助战马的冲力,手中弯刀带起一阵撕裂劲风,“呜”一声横扫而出,荡开迎面砍来的钢刀,那把钢刀应声断裂,随即他狠狠地向前一戳,借住凶猛地冲劲,把一名大明骑士挑下马去。
那名被挑下去的骑士胸前露出一个碗口大的血洞,鲜血狂喷,随后,后面的战马奔踏而来,马蹄毫无顾忌从他的躯体之上踩踏过去,顿时把他踩成了一团肉泥。
猛将巴拉贺,谁与争锋?
第88章 鹿死谁手未可知,战死沙场唱挽歌()
赵率教早已经注意到了这位后金猛将,喝问道:“你是何人?”
巴拉贺纵马上前答曰:“我是千夫长巴拉贺!”
赵率教笑曰:“我乃是关宁铁骑总兵赵率教,你可敢与我一战?”
巴拉贺道:“有何不敢?”他纵马横刀,直取赵率教的头颅。赵率教立即挺刀来迎,两刀相交,“砰!”的一声,发出一声清脆的钢刀相交之声。
随后砰砰之声不绝于耳,互砍了大约三十多刀,两人不分胜负。
关宁铁骑的副将赵铁柱看得是暗暗称奇。
赵率教见巴拉贺防御的无半点儿纰漏,心中焦急,后金援兵很快到来,他必须速战速决,于是佯输诈败,拍马便走。
巴拉贺那里知道有诈,拍马直追,一直追赶到赵率教背后的一米之处。
此时,赵率教却猛然回头,手里钢刀同时凶猛地劈出!
巴拉贺心神大骇,手里钢刀逼迫招架格挡。怎奈何赵率教早有预谋,手里的钢刀唤起一道耀眼的白芒,改劈为削,削往巴拉贺的脖颈之处。
巴拉贺刀势已经用老,来不及变招,情急之下,只能双腿夹紧了马腹,上半身慌忙往后一仰。在千钧一发之际,堪堪躲过了这一记杀招。
赵率教似乎早已经预料到了巴拉贺的动作,钢刀刀法再变,变削为刺,凶猛地刺中了巴拉贺身下的战马。
战马吃疼,一阵悲鸣,上窜下跳,将巴拉贺掀下马背去。
赵率教举刀欲砍,就在此时,忽然从四面八方涌出大批人马,喊声四起,后金援军已到,约有三万人马。
赵率教看了闭目等死的巴拉贺一眼,叹了口气,收刀而回。
东方之日白,黎明之初,赵率教的一万铁骑被团团包围。
简单问明了情况,得悉前方来的是多尔衮的三万主力部队,赵率教的身躯顿时一颤,一万对三万,胜负毫无悬念,到此关头,他摸了摸怀中杨乐劝退的密信,立刻下了决定:无论是进还是退,他都难逃一死,那么,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背负上逃兵的骂名!
英雄无奈!英雄有时更悲壮!
“该到了捐躯报国的时候了!”他深吸一口气,心里默默祝愿大明能够挺过此难,长存万年!
他一抖缰绳,横刀立马,喝令道:“关宁铁骑,誓死不退,前锋出击!”
“呜呜呜呜呜呜”,号角声长鸣不止,三千名前锋队员犹如一把尖刀狠狠地冲了出去。
这是他最后的一次指挥,也是作为一位军人最自豪的决别方式!
多尔衮年轻俊朗的脸庞为之动容,单骑在前,单手提缰犹如铁铸般一动不动,另一只手臂指向蓝天。
“放!”他一声号令,身后陡地响起一阵弓弦振动的嗡嗡声,无数枝利箭呼啸着腾空而起,一碧如洗的蓝天顿时被乌压压一片箭云笼罩,向赵率教的关宁铁骑疾射过去。
几杆大旗在赵率教的前方迅速挥动起来,几十面铁叶盾牌组成了一面钢铁般的墙壁挡在了他的前面,赵率教面不改色,仿佛根本没有看到那密密麻麻迎面射来的箭雨,他缓缓抽出腰间的宝刀,猛地向前一挥。厉声喝道:“保家卫国,战死沙场,这是军人最大的荣耀!兄弟们,我愿意为这荣耀而战,你们愿意吗?”
“将军,我们愿意为这无上的荣誉而战,虽死无憾!”士兵们齐声高喊。
“好,请跟随我的脚步,全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