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烧肉炖了许久,汤水渐渐收干,一股浓香四处乱飘,直往杨云的鼻子里钻,勾得他肚子里的馋虫一条一条往上冒。
杨云吞一口口水,就读一句书,好不容易熬到红日西斜,耕田的两个人回到家中,不免又是一阵追问和解释。
杨氏终于熄了火,揭开锅盖。浓香扑鼻而来,人人口水直流。
杨氏用家里最好的一个瓷碗,小心地盛满,递给杨琳:“去,给你长盛叔家送过去。”
杨琳乐得端着碗就跑,杨氏追在后面直喊,“小心着点,别打了碗——”
杨琳回来时嘴角油乎乎的,脸上挂着刚偷了鸡似的笑容,包括杨氏在内所有人都装作没看见,杨琳以为没人发现,笑得更得意了。
杨家吃饭不讲究什么规矩,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杨父先夹起一块肉,像得了信号一样,全家人顿时筷如雨下,咀嚼声大作。
“好香啊——”一口红烧肉就着白米饭咽下肚,“能天天吃到就好了”,杨云心中大声感叹着,手里的筷子不停地向盘子伸去。
第3章 月光草
一顿红烧肉让杨云回味了好久,自从那天以后,杨云多了个习惯,天天晚上爬到自家的屋顶看月亮。
家里人问起,杨云就说是白天看了书,晚上要对月静思一番。
杨云梦想之后虽然容貌未变,但是气质神情逐渐变化,家里人看在眼里,只以为杨云年岁渐长,加上读书有成的缘故,渐渐已不把杨云当作孩子看待。
因此杨云说要对月静思,家里人也没什么怀疑,还以为真对杨云的功课有益,正好还节省了灯油钱。
其实杨云天天晚上在屋顶上,是在修炼月华真经。这门功法起步比较简单,是杨云能够记忆完全的不多功法之一。
这天是十五,月亮又圆又大,如水的月光洒落到盘膝而坐的杨云身上。
杨云的身子微微动着,随着他的呼吸,渐渐他的身上腾起一层模糊的光芒,好像周围十几米的月光都聚拢过来了一样。
杨云吸气时,这层光芒就收敛,呼气时就扩大一些,如果仔细看上去,又会发现这层光芒中有数十个活跃的小白点,它们绕着杨云的身体上下飞舞翻腾,好像许多调皮的孩子一样。
突然杨云双手交叉,摆出一个如同莲花开放般的手势,顿时所有的小白点都停止了飞舞,好像有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一样,缓缓落向杨云的身体。
一个白点对应杨云的一个窍穴,三十五个白点就是三十五个窍穴,每一个都分毫不差。
就在所有白点没入杨云身体的时候,杨云身周的光芒一振,竟然凭空中又出现了一个白点,这个刚生成的白点颤巍巍地晃着,好像马上就要熄灭的样子。
杨云睁开双目,两道目光有如实质般定住了这个白点,白点立刻稳定了下来。在杨云的注视下,这个白点慢慢向杨云的额头飘来,最后没入杨云的印堂穴。
一股气感从印堂穴中爆发,身上其他三十五个窍穴同时跳动起来,这股真气从印堂蜿蜒而下,沿着其他三十五个窍穴运行了一圈,最后又回归印堂。一股沁人的清凉从印堂中源源而出,激地杨云双目泪水长流。
片刻之后,清凉感渐渐褪去,杨云抬头望月,此时的月亮在他眼中散发着无穷光芒,仿佛烈日般夺目,杨云不敢多看,把视线转到地面。
只见淡淡的月华在屋顶、树木、山丘、草地上流淌跳跃,万物都笼罩其中,神奇无比。
杨云大喜,“月华真经”第一层终于成了。
二十多天就练成月华真经第一层,如果传到武林中必定会引起轰动,可是杨云却不是很满意,因为月华真经只有炼气凝窍和引气出窍两个境界,并没有突破到筑基期的法诀,因此算不上是修仙真诀,而只是一本武林秘笈。
就算只有两个境界,月华真经已经属于所谓“先天”秘笈的行列,如果出现在武林中肯定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武林中绝大多数秘笈,都只有炼气境界的修炼方法,任何一本能够引气出窍的秘笈,都够资格成为武林至宝。
杨云选择修炼这门功法,是因为根据功法介绍,在月华真经第一层练成后能获得一个神通,只要把月华真气运行到印堂,就能激发出月华灵眼。
小月山周围有好几个村子,并不是人迹罕至的荒山,好辨认又值钱的药草早就被人采摘一空,杨云可不打算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满山遍野的搜索上,就算他能找到别人辨识不了的好东西,但那样做的效率太低了。
他把目标放在了月光草上,这种草是制作一种特效止血药的主材,药材商们的需要量很大,可是月光草却很难采到,这并不是因为月光草非常罕见,而是因为它们同普通野草长得太像了,很难从遍山的野草中把它们找出来。
“今天正好十五月圆,事不宜迟,还是马上去采月光草吧,错过这个机会就要等下个月了,希望月华灵眼真的有效才好。”
杨云顺着梯子轻快地下到地面,“身体比以前灵活了些,不过月华真经的威力实在太差,和人动手估计不成。”杨云这样想的时候,完全忘了他自己为了速成,“篡改”了秘笈的内容,月华真经第一层原本要凝练的四十八个窍穴,直接被他砍到了三十六个。
那些能够增强真气威力的窍穴,全部被他省略了,直接导致功法的威力锐减,现在修炼出的月华真气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但是想用来对敌那就是妄想了。
从院子的角落里翻出小妹杨琳平常割草的背篓,杨云心中一动,走到杨琳的窗户前面,“砰砰”地敲了几下。
“谁呀——”杨琳迷迷糊糊地问道。
“是我。”杨云压低声音说道。
杨琳睡眼朦胧地推开窗子,“三哥,什么事儿呀,大晚上的。”
“小琳,你想不想再吃到那天的红烧肉?”
“红烧肉?想啊!”杨琳的睡意立刻飞走了,“三哥你有法子?”她兴奋地问道。
“想吃就和我来吧。”杨云晃了晃手里的药铲。
杨琳泄气道:“要去采药啊,晚上什么都看不见,怎么采啊?”
去后山割草时杨琳随身就带着这个药铲,遇到认识的药材也会采点,不过更多时候还是用来挖野菜。
“我自然有办法找到别人找不到的好东西,你到底去不去?”
杨琳犹豫了一下,终于好奇心占了上风,收拾收拾和杨云一起悄悄离开家门。
上山的路是走熟的,而且今天晚上月光很亮,杨琳也不害怕,一路上只是喋喋不休地追问,杨云说笑着,就是不告诉她有什么好办法。
走了半个多时辰,已经上到小月山的半山腰,杨琳终于不耐烦了,一屁股坐到个石头上,嚷嚷道:“不行了不行了,累死了,你再不说有什么法子我就回去睡觉啦!”
“别吵,让我仔细看看”杨云见周围草木繁盛,决定就在这里试试。
月华真经第一层的真气顺着三十六个窍穴运转了一周,最后汇入印堂,月华灵眼顿时被激发了。
杨云眼中的青山立刻变样了,所有的草木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银色月光,看上去就像一片波光荡漾的银色湖泊。
“有了!”杨云惊喜地喊道,他视线略微一扫,就发现了一株草上面的月华格外明亮,和其他淡银色的草相比,就好像是一支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蜡烛一样显目。
“有什么了?”杨琳跳起来,惊喜地追问。
“过来——”杨云把小妹带到那棵草前面,指着说道:“看见这棵草了没有?这叫月光草,能入药,镇上的药店有多少收多少。”
杨琳几乎把鼻子尖顶到了草叶上,看了又看,怀疑地问:“真的假的?看上去就是普通野草嘛。”
“你再仔细看看,它上面的月光比其他草要亮。”
杨琳又看了半天,迟疑地说:“好像是要亮一点,可是这也太难分了,你肯定这就是什么月光草?”
“叶子看上去差不多,不过拔出来就清楚了。”杨云自信地说,伸手把月光草拔出来,“你看它的根,和普通野草根本不一样。”
杨琳接过月光草,又拔了好几根野草,仔细对比,发现确实不同,月光草根的断面洁白得像冰雪一样,挤出的汁液有股淡淡的清香,擦在手上清凉凉的很舒服。
见此情景,杨琳不禁信了八九分,她用小手紧紧攥着月光草,生怕不小心掉了。
“有钱了,有钱了,我们终于有钱了。”
杨琳眼睛闪亮,“哥,我们把这里的草全拔光,看看还有没有这种月光草。”
杨云一怔,然后放声大笑,“哈哈哈,你可真逗!这漫山的草你想全拔光吗?”
“拔多少算多少嘛,总能再找到一些。”
“这草值钱的地方就在根上,你这么一拔可卖不出去了。”
“啊!”杨琳仿佛被雷劈了一样,“那这根草——”
“这根已经不值钱了,就是拔出来让你看看。”
杨琳的两个大眼睛涌出了泪花。
“别哭别哭,你哥带你过来,自然有办法找到好多这种草。我来找,你就用药铲把月光草连土一起挖出来。”
杨琳顿时破涕为笑,“哥哥,我们快点动手吧。”
“好。”杨云应声道。
第4章 镇上卖药
两个人动起手来,杨云发现用月华灵眼找月光草还真是方便,当然和今天正好十五月圆也有很大关系。他就随便地四处走走,不时就能发现一株。
然后杨云用手一指,杨琳立刻像见了肉骨头的小狗一样扑上去,趴在地上用药铲一点一点把整株草挖出来,然后整整齐齐码放在背篓里。
杨云不禁得意,看来带上小妹真是对了,至少挖草药这个细心劲十个自己加起来都比不上,要是自己动手难免会损伤几株。
不知不觉间月亮已经移过中天,虽然月光依然明亮,可是在杨云的灵眼之中,银色的月华已经开始逐渐衰退,草木上面的银光也越来越模糊了。
杨云站住,说道:“就找这些吧,该回去了。”
杨琳全身都是土,脸上也是泥一道,汗一道的,可还硬挺着,“背篓还有地方呢,那边的山坡咱们还没去过。”
杨云摇头,“时候过了,找不到啦。”
说完伸手接过杨琳的背篓,“走,回家吧。”
回去的路上,杨琳默默计算,她自己的背篓有数,“哥,我们差不多找了一百棵吧,每棵能卖出多少钱呀?”
杨云摸摸下巴,他只知道月光草的功用,价钱可真不知道,只是觉得应该挺贵。
杨云也不细算,随口说:“总能值十几文吧,明天我带你去镇上问问看。”
杨琳没有出声,杨云走了几步觉得不对,回头看到小妹正呆呆地站在原地。
“十几文!这么一棵草就能换好几斤大米!”杨琳如梦初醒地惊叫,这几年吴国风调雨顺,米价每斤不到三文钱,月光草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
回去的路上,杨琳走路都轻飘飘地,翻来覆去地问:
“哥,这草真值十几文钱?”
“哥,我们真的有钱了,能吃肉了?”
杨云迷迷糊糊地回答,“差不多吧~能啊~”
月华真气连续运了一个晚上,杨云又累又困,好不容易回到家,立刻倒在床上睡着了,一觉就到了中午,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才被杨母叫醒。
兴奋的杨琳早就把采药的事告诉了全家,不过杨父和大哥杨山又去田里了,只有杨母一个人问了杨云半天。
杨云只说以前看书的时候,读到过月光草的内容,最近对月静思的时候一时想起,才带着杨琳去试了试,不料真采了回来。
杨母一听说是书上看来的,不由信了几分,她一个大字都不识,难免对书上写的东西又敬又畏,只是杨母吃的苦多了,总不太敢相信杨云两个人采回来的草真那么值钱。
杨云一边吃饭,一边对杨母说:“下午我就带着小琳去趟镇上的回春堂,他们那里是老字号,这草值不值钱一看就知道。”
杨母点头应是,心想反正这草也采回来了,三儿去试试也好,要真能卖出钱来也能补贴一下家里。不过心里无论如何不相信一棵草能卖十几文。
隔壁长盛家有辆驴车,每天下午都赶着去镇上收酒馆的剩菜,运回来卖给王屠户。
杨云去和赶车的二贵说了一声,就和杨琳两个人带着背篓一起上了车。
二贵吆喝一声,大青驴慢腾腾地开始挪动步子,杨琳冲着倚着家门的杨母直挥手,喊道:“娘!你等我和哥哥从镇上给你带好东西回来!”
出了村子,大青驴慢悠悠地走着,和普通人的走路的速度差不多,杨琳从昨晚上就一直兴奋着,上午也没像杨云一样补觉,在车上摇摇晃晃,困意上涌,很快就趴在车帮子上睡着了。
二贵姓王,在家里行二,比杨云的二哥杨岳小一个月。
二贵和杨岳是从小一起泥地里滚出来的,小时候也经常带着杨云一起入水捉鱼,上山打鸟,两个人一边赶车,一边聊着天。
“二贵哥,你家这头大青牙口大了,怕走不了几年了吧?”杨云问道。
“唉——谁说不是呢。买的时候牙口就不小了,这几年下来,也快不行了。”二贵叹气道。
“不打算换一头吗?”
“难啊,我们家干这个虽说有庚叔帮衬,可是这个活小,算上来回的草料钱,也不赚什么,要再买一头驴还得往里贴钱,不划算那。”
杨云知道庚叔就是王屠户,二贵家和他沾亲,实际上整个村子大多都是王姓,杨家是后来迁过来的外姓。
这时二贵说道,“还是小云你好,现在已经是秀才了,以后中了举就是官老爷,到时候可得拉扯我们一把啊。”
杨云笑道,“中举哪是那么容易的,要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送你一头大马。”
“那感情好,我早就想赶马车了。”二贵笑道,他也知道中举的艰难,就算是入了城里的学堂,十个秀才中未必有一个能中举。
“我真羡慕岳哥,要不是家里不让,我也想和他一起去跑海。”
“我哥去跑海是没办法,我们家地少嘛,你们家有田,还有这车,干吗去海上吃风冒雨,听说还有海贼,我娘整天担心我二哥。”
“种地赶车是稳当,可是太没意思了,养活自己容易,赚钱娶个媳妇都难啊。”二贵叹口气,又问道:“对了,你采的这草真能卖钱吗,看上去和普通野草没什么两样嘛。”
“试试看吧,书上说这是月光草,能入药。”
“噢。”二贵若有所思,不再说话了。
杨云知道二贵起了心思,不过这也早在他的预料中,可惜这个月光草只有自己能采到,还得想个法子提醒他才好。
大青驴晃了快一个时辰,总算到了镇上。杨云摇醒小妹,和二贵道别,提着背篓直奔回春堂。
回春堂在镇子中心占据了面积颇大的一个院落,隔着很远就能看见旗杆高挑的“回春堂”字号。
等进了大门,就见院子里种着藤萝绿树,建有竹亭石凳供人等候休息,不少人在里面下棋喝茶,看上去十分悠闲。
正房大门敞开,里面坐着几位须发花白的大夫在给人号脉瞧病。
东厢房是药房,伙计忙碌地在柜台后面收方抓药,西厢房有好几个学徒打扮的人,在那里处理各种药材,切、磨、洗、晾等等,一阵阵浓郁的药材气息扑鼻而来。
“跟我来。”杨琳拉着杨云的手,识途老马一样冲向西厢房。
杨云知道妹妹来过这里,她有时会到镇上给父母抓药,偶尔也卖点自采的药草。
处理药材的学徒对两人不闻不问,杨琳扎进比邻的一个房间,说道:“收药材就在这儿。”
杨云四下打量,屋子里没有人,一面墙壁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仔细一看原来是各种药材的收购价格,一般常见的药材都是论两收购,每两几文到几百文不等。
屋子里吊着一个铃铛,杨琳迫不及待地摇起来。
不一会儿门口进来一个伙计,面带笑容地问道:“二位客官可有什么要出售的药草?”
杨琳把背篓一推,“就是这些,这叫月光草,很值钱的。”
伙计取出一颗月光草,对着光仔细打量了半晌,脸上渐渐露出怀疑的神色。
“没听说过什么月光草啊,看上去和普通野草没什么区别嘛。”
杨琳顿时急了,“怎么没听过呀,你看这草的根,和普通野草完全不一样呀。”
杨云摆摆手,对伙计说道:“我看还是让你师父来看一下,这种月光草可以合出最上等的金创药,回春堂这么大字号应该有识货的人吧。”
伙计犹豫了一会儿,看见杨云沉稳自信的样子,终于还是说道,“那请你们稍等一下,我去找师父过来看看。”
杨云点点头,伙计消失在门外。
杨琳有点担心地问道:“哥,不会有问题吧?”
“放心吧。”杨云安慰道,“那个伙计的师父肯定能认识。”
第5章 有钱啦
在杨琳的期待中,不大功夫伙计陪同着一个锦衣老者回来。
锦衣老者取出一株月光草,小心地抖掉根部的浮土,仔细打量。
杨云暗自点头,看来这是一个识货的。
这时老者又取出一根金针,扎入月光草根部,然后将针头放到舌头上舔了舔,脸上浮出了微笑。
“不错,是月光草,想不到在这个地方也能见到。我还以为只有越国才出这种草呢。”
杨云故意问道,“吴越两国山水相连,怎会只有越国才出这种草呢?我们兄妹二人昨夜在山上走了一个山头,便采到了这些,其他地方肯定还有。”
锦衣老者摇头笑道,“小伙子你这就不知道了,月光草月光草,顾名思义,这种草只有在月光下才能发现它和普通野草的不同,而且一般的月光还不行,必须是月华大盛的时候。”
“对,昨天晚上是十五月圆,月光确实格外明亮。”
老者又是摇头,“月华大盛是可遇不可求之事,一般十数年才会有一个月圆之夜算得上月华大盛,否则这月光草也就不稀奇了。只有越国深山里的水蝤族,才能通过一种秘法在平时辨识这月光草,因此这种药草一向算是越国的特产,我年青时在越国的回春堂分号待过,见识过这种草药。”
杨云暗喜,这个老者果然上道,经他的口这么一说,只怕人人都会认为我是走运遇到了月华大盛之夜,否则被别人知道我能轻松找到月光草,那还不被烦死?
杨云故作惊讶地说道,“原来如此,看来我的运气太好了,竟然刚好遇到月华大盛,否则必定空手而回了。”
老者一拍手,“正是如此!”
一旁的伙计问道:“师父,那这月光草怎么收呢?”
老者捻了捻胡须,“按株收,每株八十文。”
此言一出,不但杨琳惊呆了,连伙计也露出了羡慕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