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控股汉朝-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知道,孔休夫人也见过了自己的儿子,当时也顾不得其他,差点对王获来个三堂会审,逼着他把是怎么见到孔夫人的、孔夫人都问了什么、孔夫人对他的回答是什么态度都要解说清楚。王获这时才知道,原来在西汉,到人家坐客,如果能见到对方的家人,要么是那家有人对自己有点意思,要么是自己跟对方的关系极好。至于自己和孔休的关系,那时刚刚深谈,关系好不好自然没法说,所以在自己的父母看来,可能是孔休家里有谁看上自己了,可是这一点王获是打死也不相信的。

    听到王获这么一解释,众人都向王莽和孔休道喜,说他们一个是生了个孝顺儿子,一个是收了好弟子,孔休自然也是喜笑颜开,王莽趁机让王获当场为众人制作君子茶供众人品茗,当众人喝了茶水,又听到王获的解说,自然一个个口中都说妙不可言。至于王光,早就趁机偷偷溜走了。

第二十三章 竟然多了个小师妹 中() 
随着现场气氛逐渐升温,原先因为王光导致的尴尬与不快早被众人抛在了脑后。在席间经过孔休的介绍王获才知道,在场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除了国尉冯初、国丞高德兴和功曹史赵瞒外,来的还有在新都担任主簿、廷掾、主记室和少府的赵兴初等人。这些人可相当于后世的军分区司令、县长、常务副县长、县委秘书长、财政局局长等职位,这些人齐齐来观礼王获拜师,一方面说明孔休在新都的威信很高,但凡有点什么事众人不得不刻意奉承,另一方面可能跟大家对孔休为什么选择王获,这个之前新都最有名的纨绔子弟做为关门弟子很好奇。

    没错,说从前的王获是纨绔子弟一点也没有冤枉他,自从王莽来到新都后,王获自然就变身为新都城的新一哥,成天跟一群衙内混在一起溜猫斗狗,即使王莽家教再严,可是跟这些人混在一起还能有什么好,虽然王获很少做一些特别出格的事情,但不管是不是出于他的本意,总有人打着他的名义去胡作非为,反正出了事情也是王获这个个子最高的来顶缸。不过这些事情估计只有王莽和孔休被蒙在鼓里,这主要是因为孔休没有儿子,而且为人又很刻板,加上跟王获胡混的主要是国尉、国丞家里的公子,所以有什么事情早就被下面的人给排平了。

    至于说到王获为什么是孔休的关门弟子,这也跟王获有关,原来自从孔休对外宣布要收王获为弟子后,冯初、高德兴、赵瞒等人看到孔休竟然能收王获这个弟子,再一看自己家儿子好像跟王获比也不差什么,所以也要让自己的儿子拜孔休为师,至于王获能弄出他们儿子八辈子也弄不出来的八孝图、太师椅,又能跟孔休这个名儒一起讨论《论语》的事,则早就被他们给忽视了。孔休一看他们的儿子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可是又没有办法明说,最后干脆宣布王获是他收的最后一个弟子。

    也许是王获弄出的君子茶太过抢眼,加上孔休在席间又讲了他和王获的那一次谈话,对王获在《论语》方面的见解简直是赞不绝口。其实孔休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在场的诸位,我选择王获当关门弟子,并不是贪图王莽的权势,而是因为王获确实是可造之才,谁知道孔休这么一说,却起了反效果。众人刚开始听到孔休的话,都认为王获绝不可能对《论语》有这么高深的见解,应该是王莽教他这么说的,可是见到孔休夸王获简直是没完没了了,就有人不乐意了。其中估计是主簿赵兴初最为不满,所以他就借着王获给自己献茶的时候,开口说道:“既然仲孙对《论语》的见解这么高深,想必《谷梁》、《公羊》也是熟读的了?”

    王获虽然知道《谷梁》、《公羊》指的是《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公羊传》,但不仅在重生后没有见过,在后世也没有读过,所以连忙摇头说道:“我因为之前的事全不记得了,现在是靠《论语》来重新启蒙的,所以在老师的提点下还能有点认识,可是对《谷梁》、《公羊》这两部书并不了解。”赵兴初见到王获这么说,就手捋胡须对他轻蔑的一笑:“想必仲孙平时得到提点颇多呀,只是可惜如今只学了《论语》,要不然我们倒可以多听听新都侯和国相在经学上的高见了。”

    王获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赵兴初对他有这么大意见,但是看他的言外之意,自己说的好像全是老爹和师傅教的,跟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一样,可是一时又不好直接反驳,就借着他的话说道:“赵先生所言极是,老师和家父素来喜爱《论语》和《周官》,所以晚辈对这两部书确实收获不少,至于其他典籍,因为晚辈字还没有认全,加上老师和家父在晚辈面前很少谈到,所以先生应该不知者不怪才是。”

    谁知道那个赵兴初竟然在听到王获的话后,接着他的话说道:“仲孙既然说对《周官》也有见解,不妨说来听听,也让我们这些人涨涨见识。”这话一说出口,不仅王获,就连王莽和孔休也是一惊,王莽是因为怕自己儿子说出跟自己谈论《周官》时的那番话,那简直是彻底否定了《周官》,这时要是说出来简直是离经叛道。孔休则是惊喜,他想不到自己的弟子竟然对《周官》也有见解。至于王获,他是想不到赵兴初竟然蹬鼻子上脸,可也不好不回答,所以问道:“不知赵先生想考教晚辈什么?”赵兴初张口说道:“这个,这样吧,既然你能做出'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大汉一王莽'的诗句来,那就以《周官》为题赋诗一首如何,想必仲孙不会认为很难吧?”

    王获听到他这么一说,心中暗骂,你个老不死的,给脸不要脸,竟然要让我当场赋诗?谁不知道做诗,尤其是当场做诗那是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才成,别说自己,就是在场的人,也不敢说在众目睽睽之下短时间就能做出来一首漂亮的诗来,这赵兴初明显是要让自己的脸面彻底丢尽了。可是人家说的也是冠冕堂皇,题目出的也是相当宽泛,又没有要求你做出一篇精品诗来,要是自己一句也做不出来,那打的可是自己老爹和老师两个人的脸。

    想到此处,王获知道自己说什么也要做出一首诗来,虽然自己赋诗不会,但抄诗谁不会呀,正好也可以趁机震震这些人,省得赵兴初刚刚难为完自己,再有什么李兴初、王兴初接二连三跳出来。所以他说道:“晚辈常听家父说起《周官》的治世之道,又对老师用《周官》的治世之法治理新都敬佩不已,诗言志、歌永言,所以晚辈就把这首诗献给老师。”然后站起身来,在场走了几步,吟出了诗的第一句:“天地间,人为贵。”

    听到王获真的要当场赋诗,众人当时就安静了下来,不过听到第一句时,感觉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所以他们估计王获的水平也就这样,顶多能做出一首跟后世的打油诗差不多的东西来就算不错了,所以刚安静下来的众人又开始互相交谈起来,谁知道这时王获又高声说出了下面几句:“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王获还想接着往下说时,就听到有人拍案叫了一声好,回头一看,竟然是自己的老师孔休,至于其他人,却都已经是目瞪口呆了。王获虽然心中暗暗窃喜,但也知道照这样下去很顺利的把这首诗做完,难免会让人心中起疑,所以就装做自己的思路刚被打断的样子,接着说道:有燔丹书,不普……,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尽职尽责,不对,这样好像不太对,皋陶甫侯,何有失职?这样才对!”这时再看众人,都目不转睛盯着他,看他接着能说出什么来,至于孔休和王莽,当他在“推敲”字句时,更是紧张万分。

    “可叹后世,更改政法。”王获故意背错了接下来的一句,随后在地中间站了半天,像是思考不出来的样子,才对着孔休行了一礼,说道:“老师,弟子这一句做的好像不太妥当,还请老师点拨。孔休见到弟子向自己求援也不推迟,毕竟前面王获念出来的诗对他来说,就像挠到了自己心头的痒痒肉,简直是欲罢不能,所以这师徒二人当场就讨论起这句话应该怎么改才好,最好,终于把“可叹后世,更改政法”改成了“嗟哉后世,改制易律”。然后,王获说出了接下来的一句诗,直到将剩下来的诗句勉强做背了出来。当然,其中王获自然又故意背错了几句,然后又请孔休和王莽进行现场指导,终于王获的大作新鲜出炉了。虽然跟曹操《度关山》的原文在个别字上有所出入,但中心思想却不会有偏差。

    说起这《度关山》王获之所以记得,主要是跟大学时一位任课老师有关,这位老师是位曹操迷,自从曹操墓被发现后,每天上课时一堂课多半谈的都是曹操,班上有个恶搞的同学就问这个老师,曹操不过做了《短歌行》、《观沧海》等两三首诗,结果就被评为文学家,是不是后世的人在捧臭脚?结果那个老师当场就怒了,说目前能查到是曹操所作的诗就有二十六首,建安风骨也是由曹操开始的,还说让他们记住这一点,这门课的考试题就从曹操的二十六首诗里出,谁如果背的不全,谁就有可能挂科。

    可孔休哪里知道这一切,兴奋的他当场又让王获重新复述了一篇,然后亲手记录了下来,于是,西汉一篇以《周官》为题,主张俭为共德,并提出国君贤明、执法公正、讼狱不兴,渴望天下安定的诗就在士子间流传来开了。当孔休把诗刚记录好,还没来得等墨迹干透,就被王莽一把夺了过来,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孔休也不生气,说来也是,人家把这么露脸的儿子送给你当学生,抢你几个字算得了什么,更何况这还是人家儿子献给自己的诗,大不了再写一篇就是了。

    于是孔休又重新写了一篇,不过这回他也是加了小心,护着刚写好的竹简就像抱窝的母鸡护着蛋一样,其实他也不想想,除了王莽,这里他的职位最高,谁敢在当场去抢他的东西,加上孔休在重写这篇诗的时候,喜爱这篇诗的人也没有闲着,也同样用笔墨记录了下来。于是现在就变成了众人三五成堆,都在品评王获的新作,至于王获本人,则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

    王获对此倒意,这跟刚看到一幅名画一样,有欣赏眼光的人只会感受画的意境,至于画家本人倒不一定比他的作品更吸引人。所以王获就坐在席间,然后自斟自饮自己的君子茶,倒也悠闲的很,谁知这时突然听到窗外有人轻笑,转头看看众人还在讨论那首诗,就推门走了出去,只见到窗前站着一个小婢女,正是之前问他是不是怪公子的那位,不过这个小婢女此时身上穿的却是合身的鹅黄丝绸深衣,而不是之前的奴婢服饰,见到王获出来也不躲闪。王获就问到:“你怎么在这站着,怎么不到里面伺候?”谁知那个小婢女冲他翻了翻白眼,说道:“那是奴婢才干的活,凭什么让我干!”王获听到她好像在说自己不是奴婢,不仅好奇的问道:“听你的意思,你不是奴婢了?那你是谁?”那个小婢女冲他一笑:“我嘛,我应该算做你的小师妹,你说我是谁?”然后转头跑开了,只留下银铃般的笑声在王获耳边回绕。

第二十四章 竟然多了个小师妹 下() 
第二十四章竟然多了个小师妹下

    要不是那个小婢女溜的快,王获还想对她说:最怪的应该是你才对,前几天还是一个连合身的工作服都没有的小婢女,今天竟然敢说是自己的小师妹。可是王获转念一想又感觉有点不对,要知道这可是西汉,就连商人穿丝绸衣服、连乘车骑马都要被重罚的时代,就是自己老师再宽容,可今天家中来的全是新都官场中人,这个小姑娘如果真的是个婢女,也不可能胆子大到穿丝绸的衣服呀。

    难道是自己老师看这个小姑娘很聪明,所以才收了她做弟子,那也应该说是自己的师姐才对,毕竟老师说自己是关门弟子,可是她明明说是自己的小师妹,所以王获越想越觉的怪,自己反正是想不明白,干脆问问老师得了。

    回到了前厅,看到孔休还在跟几个人探讨自己“做”的诗,王获就想回到座位上,谁知道被孔休喊了过去:“仲孙你刚才去哪里了,快点过来!”王获听到孔休叫自己,连忙走了过去,就见到孔休指着诗中“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这一句问道:“刚才诸位都说,你出生在列侯之家,想不到竟然能说出这种话来,快跟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王获心中大叫,我哪知道曹操为什么想出这句话来呀,可是嘴上却说:“虽然我们王家是有些人生活过于侈靡,但老师您和家父却一直崇尚节简,也最看不惯过于奢侈的事,所以晚辈对此有感而发。”

    不让他们纠缠于这首《度关山》上面,王获就转移话题道:“老师,刚才弟子出门遇到一个小姑娘,她说是我的小师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谁知道众人听到王获这么一说,都齐齐看向了孔休。王获心想坏了,要是老师只是借口自己是关门弟子而拒收其他人家的孩子,然后真的又收了一个徒弟,还是个女的,自己这么一说,岂不是让自己老师尴尬吗。

    谁知道孔休听到王获这么问了后却微微一笑,笑着对他说:“那应该是小女雨嫣,这孩子被她母亲宠坏了,一向调皮的很,既然她说你是师妹,等下你去拜见你师母时,就拿出师兄的样子替为师好好管教一下她。”听孔休这么一说,王获连道不敢。他心里话,自己字都不认识多少,拿什么管教老师的女儿,更别说自己是真的不敢管,要是真管了,估计最后倒霉的还应该是自己。

    又听到孔休说让他拜见师母,正好可以趁机溜之大吉,要不然在这帮还在回味《度关山》的人中间,难免会露出马脚来,于是他就向孔休说自己要去拜见师母,孔休因为有外人在场,不能亲自带着他前去,刚想叫他等一下再去,可又一想反正王获也见过自己夫人,于是就打发了一个婢女领着他去了后院。

    到了后院,王获把带来的五十斤黄金献上,少不得又要对师母施礼一番,等双方都落了座后,果然又看到了那个之前假扮成婢女的孔雨嫣,不过此时的她言谈举止非常中规中矩,表现出的是与年龄并不相符的成熟,只有在孔夫人不注意时,王获与她对视时看到眼中偶尔闪现的狡黠才暴露出了她的本性。

    “仲孙,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这出手也太贵重了,等下回去时你还是带回去吧。”可能是之前已经有人已经告诉了孔夫人,说是王获给她的礼物是五十斤黄金,所以当她第一眼看到王获真的献上来这么多黄金时,不但没有跟后世某些官员的夫人一样,见到财宝的第一反应都是据为己有,也没有被这些黄金晃花了双眼。

    王获看到面对黄金仍然表现的波澜不惊的师母,不仅暗自佩服。要知道,虽然他听到老爹为自己准备的拜师礼有五十斤黄金时,明知道那是一笔巨款,可是当第一眼看到实物时,明明知道不可能,不仅有了往自己口袋里装的冲动,甚至还有了不再拜师把这些黄斤都留给自己的想法。

    “师母,你把这些身外之物看的太了,之前弟子看到您的面色不是很好,这些金子不过是弟子孝敬给您,希望您能请名医来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在弟子看来,身体康态才是最的,失去它,其他的一切都只能是都虚无,如果您非要让弟子带回去,估计弟子到时连家门也进不去了。”

    王获看到自己师母要拒收时,赶紧就道:“再说了,您和师父两个人平时也是朴素惯了,可我的师妹还小,我可是看明白了,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对我的师妹还是富养的好。”见到师母还要坚持拒绝,王获干脆说:“师母,难道是您对我老师收我这个弟子不满意,要是这样,那我现在就向老师辞行!”

    孔夫人听到王获这么说,也想不出拒绝的理由来了,只好命奴婢把黄金收了下来,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也许是王获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说法很是让孔雨嫣满意,又或者是因为有孔夫人在场的缘故,孔雨嫣不但没有像之前一样“调皮”,甚至在王获演示了君子茶的制法后,就把泡茶的活接了过来。

    和孔夫人谈了大约半个时辰不到,就当王获要起身告辞时,与刚刚在前厅送别了前来见证收徒众人的孔休碰了个正着,孔休不仅当着孔夫人的面又狠狠的将王获夸奖了一通,然后又兴致盎然的考教了王获的书法,结果当看到王获糟糕至极的那手烂字后,不仅孔休大失所望,就连孔雨嫣也对王获七扭八歪的字嗤之以鼻,更是当场也写了几个字王获很是汗颜,到是孔夫人很是大度,并且笑着对孔休说道:“仲孙如果才艺样样通达,我看过不了几天你就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了,依我看来,你如今失望总比过几天难受的好。”孔休听到自己夫人说的话后,想想也是莞尔。

    随后,孔休正色对王获说本来打算每五天考教一下他的课业,但看到他的基础竟然如此薄弱,因此还要多下些苦功,君子应该通五经、贯六艺,因此除了平时要多读书外,书法和音律也必须要多加学习,督促他的学业,要求他每天都要到自己的家中,如果自己有事,就由女儿孔雨嫣检查他书法和音律的学习情况。听到孔休要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来当自己的辅导员,王获不仅面红而赤,孔雨嫣倒是雀跃不已。

    随后的日子,王获每天除了雷打不动的日常锻炼、每日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讲西游记外,还要天天跟毛笔和琴弦做斗争,这些还不是最难的,关键是还要每五天就有四天要面对一个小大人的“鄙视”和“教训”,让自己的日子不那么苦逼,王获开始还每天拿了几块冰来贿赂孔雨嫣,谁知道她根本不吃这一套。无奈之下,王获就用西游记来吸引孔雨嫣的注意力,没想到自己的日子变得更苦逼了,因为孔雨嫣又给他增加了作业量他每天把西游记工工整整的写下来一。就这样,王获开始了苦逼的生活。

第二十五章 皇上居然要王莽服毒自尽? 上() 
还别说,在孔雨嫣日复一日的摧残下,王获书法的功力倒是有所见长,不过来自后代对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