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演义-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吃山空,即使宋异人自始自终不嫌弃,自家也不好意思白吃白拿,况且宋异人百年之后,又依赖谁呢。三番五次,暗示子牙,子牙只推不知,依然悠闲自在的打发日子。

    这马氏也算一位贤惠之妻,是有眼界的,无非是为生计做长远打算,希望子牙能像其父马洪或宋异人一样勤俭持家,攒下金银,装点门楣,扬眉吐气。只是马氏的眼界与子牙相去甚远,子牙胸怀文韬武略之才,心思安邦定国之念,却无法向马氏分辨明白。

    夫妻心念相异,矛盾便生,马氏终于对子牙爆发了,追问子牙百年之计,子牙惶惶不知如何回答,夫妻之间犯颜嘶嚷了一番。理在马氏,子牙不得不从,便编笊去朝歌货卖,一天下来,没有卖得一文,反而压肿了肩膀,回到家里羞愧无言,招来马氏一顿臭骂。

    宋异人闻知,劝说道:“莫说你夫妻二人,就有三四十口,我也养得起;如果贤弟真要学做生意,我家仓里有的是好麦子,可叫后生磨些面:贤弟可挑去货卖,却不强於编笊?”

    子牙得了这个谋生之道,第二天又挑了一担面粉去朝歌南门叫卖,祸不单行,一场怪风掀翻箩筐,还裹了子牙一身,成了面人,回家一顿争吵在所难免。

    宋异人再次给子牙出谋道:“我有许多伙计,朝歌城有三五十座饭店,俱是我的。待我邀众友来,你会他们一会,每店让你开一日,周而复始,轮转作生意,却不是好?”

    子牙夫妻也道,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就不信命运如此艰难,也就欣然相从。结果一天下来鬼也不上门,还坏了许多食物,亏了一些本钱。

    接着,子牙又听从宋异人的谋划,贩卖牛羊,兴冲冲的赶了牛羊回城的时候,不料违了朝廷的禁令,牛羊全被没收入官。

    姜公做生意俱是有赔无赚,一塌糊涂,乃做了一首认命诗:“皇天生我出尘寰,虚度风光困世间;鹏翅有时腾万里,也须飞过九重山。”“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这是三国英雄刘备的一句名言。非是子牙不安天命,不从师命,而是这是姜子牙必补一门社会学。纵使姜公韬略安天下,也不能跨越安家之跬步。

    最终,姜子牙经马氏的提示,宋异人资助开起了算命馆,正是专业特长得到了发挥,又入对了行,不久便远近闻名,客来如流,日子也红火起来了。马氏高兴,子牙也落得个耳根清静,手中受用。

    时来运转,好事连连,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朝元老少师(亚相)比干,经比干举荐,姜子牙被纣王封为下大夫,授司天监职。姜公从此腰玉戴冠,脸上有光,衣食无忧。宋异人为老兄弟喜不自禁,马氏更是眉开眼笑。

    姜子牙落魄半生,为衣食计,不得已编笊贩牛,好不容易过上了温饱生活,又奔了小康,便淡忘初衷,原为伐纣,现在却变成了扶纣。最终,四十载的道德修行惊醒了他。

    事情源于纣王给了姜子牙一个“美差”,让他督造鹿台。姜子牙深知鹿台之役,劳民伤财,必定造成尸骨堆积如山,百姓流离失所。乃感悟有福催无福,纣王无道已至极,不可再扶,朝歌不可再留恋。便冒死上陈鹿台不可建,列纣王种种失德之举,谏纣王留心邦本,与百姓养和平之福。自然,昏暴的纣王大怒,缉拿姜子牙,姜子牙逃离朝廷。

    姜子牙逃回宋家庄,马氏不知,依旧笑脸相迎,接住道声:“恭喜大夫今日回家!”姜子牙也觉得儿女情长入怀,难舍难分,乃对妻子一五一十的讲述了逃回家的缘由经过,并劝说马氏跟随他一起到西岐隐逸,以待天时。

    马氏一听就勃然大怒,心道:放着现成的官不做,却要去渭河边水中捞月,做你的春秋大梦。你在朝歌做官也不过是一时运气好,要再次捡得这种便宜还不知要到牛年马月,且我若逃去,娘家怎么办。乃说:我原是朝歌女子,生于斯,当死于斯,离乡背井的事实难从愿?你写一封休书给我,各自投生,我决不去。”

    姜子牙说:“你女人家无甚远见。我胸中之学,实能扶王保驾。你与我同到西岐,自有下落。一日时来,富贵不可限量。”

    可惜马氏倔强,正在气头上那能听的进去,说:“我的命只合如此,也受不起大福分!你自去做一品显官,我在此受些穷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罢!还是快写休书给我。”这也是相爱不相识,志不同则难同道,大难临头各自飞。

    姜子牙无耐,只得写了休书,拿在手里就是不肯给马氏。正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况且姜子牙与马氏也有患难之情,姜子牙心想马氏在苦难之中跟随我,不曾享受几天福,今却要各自飞,心里实是不忍。

第八章 姜太公钓鱼() 
马氏见姜子牙踌躇,一把夺过休书,扭头离去。姜子牙长叹一声,挥泪告别宋异人,向西岐而去。

    据说马氏最后听说姜子牙出将入相,权侔人主,位极人臣,富贵无涯,古今罕有。

    其妻马氏见其地位、财富都很好,于是想和姜子牙破镜重圆,但姜子牙早已经看穿了马氏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去捡回来,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这就是覆水难收的典故。也被编成马前泼水的戏曲故事流传。

    马氏悔恨无极,羞愧不已,终于悬梁自尽。死后,马氏依然缠着姜子牙,一定要他封她一个神位,可是当时所有的神位都封完了,没有位置了,无奈姜子牙只好徇私封她为扫帚星,为五斗星恶煞正神。

    不过也有人认为,姜子牙表面上是徇私,但是马氏命里就是衰星(扫帚星)转世,所以姜子牙之前与她在一起的时候才不顺,而休妻之后八年,姜子牙就飞黄腾达了。姜子牙对马氏的封神实际早已注定。

    马氏千古留有笑名,实则是姜公社会学第一师傅,逼姜公学会了营运自立,磨砺了姜公的心性,可谓有恩于姜公,有功于周朝社稷,所以才能够得到封神的机会,虽然是恶神。

    而妲己,恩州遇难,幽魂渺渺,不曾享王宫一粒之餐,不曾受君王一席之爱,却落得千古骂名,三教广封群星列宿,依然榜上无名,无非就是內无三才,无功于天地,才不能得到超拔。

    上面的故事就是《封神榜》中对姜子牙生平的描述。但是如果故事为真,则姜子牙72岁才娶妻,根本没有生育能力,不可能还会留下孩子。而历史上姜子牙共有15子1女,都为其妻所生,所以,姜子牙根本不是72岁成婚。

    如果从男姓基本丧失生育能力的时间来推算,姜子牙的最后一个孩子的时间可能为50岁,如果以至少一年生一个孩子的效率来说的话,姜子牙的结婚年龄不低于34岁;而实际上一年生一个孩子几乎不可能,平均两年生一个孩子也是正常的,则结婚的年龄则可以推算到18岁。也就是说姜子牙结婚的年龄还算正常,没有《封神榜》那么夸张。

    实际历史上记载的真实的姜子牙的妻子名叫申姜,由申姓可知,其与姜子牙同为姜姓后裔,姜姓后裔的两个较著名的封国,一个为吕国,一个为申国,后人以国为姓。

    家庭成员

    妻

    申姜

    子女

    1儿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

    2女儿: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妃

    申姜,小名“桃花女”,16岁生邑姜,19岁生吕伋,而96岁生讳福(此处存疑,96岁太夸张,以生理常识而言,一般高龄产妇也就不到50岁了,或许是笔误)。

    申姜和太公共育有1女15子,享年101岁。

    申姜并不是她的本名,古代女子名讳史书上多是隐去的,以姓氏指代。申指的是氏,也就是她父亲的姓,姜指的是她的出身,宗族的姓(也有人认为是丈夫的姓)。

    姜子牙72岁之后的故事,基本为真。

    姜子牙可能之前一直到处打零工,由其拜师阐教的故事可知其可能还当过巫教祭司学徒,当时巫教祭司虽然经过武乙的改革,已经与王权脱钩,但是仍然在政治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在72岁之后,姜子牙才出头,当了商朝负责风水(钦天监)的官员,这是祭司阶层所能得到的最高职位了。姜子牙的本领有些类似于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

    甚至一度得到帝辛的宠幸,要取代费仲而为鹿台的督造,这是一个油水丰厚的职位,但是姜子牙不想压迫民众,建立实用价值不大,只为享乐的建筑。所以忍不住向帝辛进谏,结果惹恼了帝辛。

    费仲本来就忌妒姜子牙得到帝辛的看重,趁机向帝辛进谗言,帝辛决定要惩罚姜子牙,但是惩罚措施还没有出台,姜子牙得到消息,急忙返回家,弃官与妻子和儿女全家逃跑。

    姜子牙来到关中以后,隐居于渭水畔的蟠溪峡(陕西宝鸡陈仓区),并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而钓的奇妙方式去钓鱼。实际上是表示自己名虽垂钓,却其意不在鱼,而是用这种特异行为将自己的名声传到姬昌的耳中,吸引姬昌的注意。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尘翳而腾霄。这就是姜太公钓鱼: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一年之后,姬昌占卜一卦,卦辞说:“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要求群臣到处查访贤才。这一访就是七年。

    年,姬昌终于访得姜子牙,亲自来到蟠溪峡,见到姜太公在溪边以无钩的钓竿钓鱼,见此情形而问姜子牙,姜子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无钩垂钓离水三寸,愿者上钩,不愿者回头,这体现了姜子牙经过八年的等待,心境已经完全不是当初朝歌时的情况了,完全达到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虽然姬昌一直是他想要投奔的明主,但姜子牙完全没有露怯。

    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洛钤报在齐。’”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后人尊称姜子牙为姜太公、太公望。

    姬昌与姜子牙谈论后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即古公,姬昌的爷爷)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

    回去的时候,姜子牙让姬昌背着他走,姬昌虽然奇怪,但认为奇人的行为都是这样古怪,于是不顾自己已经68岁高龄,还是背着80岁的姜子牙向前走,走了48步,实在背不动了。

    姜子牙就说:“你背不动我,我还是坐车,不要用马拉,让你儿子们拉吧,姬昌的儿子们面面相觑,但是姬昌点头同意,无奈之下,儿子们套上了缰绳,拉着车子,走了808步,就叫苦不跌,坐在地上呼呼气喘,怎么也不肯再拉车了,姬昌也很不满意。

第九章 长安始为都() 
姜子牙这时才向文王父子宣称:“你周朝只能出四十八个帝王,有八百零八年的江山”。姬昌和儿子们目瞪口呆,后悔没有再走几百步。

    经此一事,姜子牙被尊为太师。

    这似乎说明姜子牙有预知能力。《乾坤万年歌》,传闻为姜子牙所著,凡770字,是“三大预言奇书”(其它两大预言是唐代李淳风的《推背图》和明代刘伯温的《烧饼歌》,三大预言中以《推背图》最为神异,甚至预言到当世)中最早出现的,它从宇宙起源开始,构架出万年之久的历史行进。

    姜子牙老年得志,为姬昌修文练武、励精图治,并策划推翻帝辛,以周代商。

    姬昌暗中和姜子牙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

    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

    姬昌发布“有亡荒阅”的律令,规定奴隶逃亡就搜逋,谁的奴隶归谁,不准藏匿逃亡奴隶。于是诸侯纷纷叛纣而往归姬昌。

    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连珠的气象出现,有红色的乌鸦出现在周国的祖先祠堂。

    有赤乌集于周社。

    密(甘肃灵台,西戎的一支)人入侵阮(甘肃平凉泾川县)国,阮国被消灭,阮人星散,后人以国为姓,为阮姓的来源。密人吞并阮国后实力大增,对位于关中的周国构成威胁,西伯姬昌帅师讨伐密人,这是姬昌首次亲征,而姜太公为谋主,也是姬昌对他的一次考验。

    帝辛三十三年,密人被周师击败。姬昌将周国的都城由岐(陕西宝鸡岐山县与扶风县)迁往程(陕西咸阳),之后姬昌没有顾及阮人复国的诉求,将阮地划入周国领土。

    此时帝辛的军队主力正在东南与东夷部落激战正酣,根本抽不出手来,而密(西戎一支)对于商的诸侯国阮的进攻被视为是对商的无视,正在帝辛着急的时候,姬昌将之及时剿灭,没有使商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帝辛为表嘉奖,也是因为先前姬昌的表现,赢得了帝辛的信任,可能也是因为暂时无力约束周国,所以命西伯姬昌(加九)锡,表示同意姬昌称王,并赐给弓矢(shi)斧钺(yuè),使姬昌得专征大权,这是姬昌的父亲季历曾经得到的权利,而姬昌再次得到,从此周可以不须先通知商王,就可以代商伐不臣的诸侯。可以说周在迈向成功的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而加九锡也就成了权臣成为帝王标志性的一个步骤。

    《史记·周本纪》记载,诸侯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没办法想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相互礼让,向周国表示臣服。诸侯听闻了这件事情,凡是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此时姬昌也还是一介诸侯西伯,却已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

    姬昌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世人称道为膺受天命。西伯昌断虞、芮之讼,也成为一个标志**件,周人将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从这一年(1129)开始,西伯昌才正式称王,而各国诸侯也纷纷拥戴,称之为周文王。此时周文王已经83岁,姜尚82岁。

    帝辛三十四年(周文王二年,),周师突然攻占耆(qi,又名黎,故旨方地,山西长治潞城市)国与邘(yu,刑丘,河南焦作沁阳市)国,随后挥师攻打曾经向帝辛告发姬昌的崇(陕西西安户县)国,崇国四面被周的势力包围,只是因为以前与帝辛的关系密切,才能够对周产生制约,但如今商的主力在东夷,无法再保护崇国。崇国最终投降。

    前面介绍过,西戎中的一支旨方被两代商王武丁和武乙先后击败而归化为诸侯国耆,耆自从归化之后,其首领甚至担任过商王朝的西史,参与征战,勤劳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的重要盟友之一。而在周崛起之后也成为商王布置在北方防备周的重要帮手。

    帝辛在崇国被吞并之后,才明白姬昌的狼子野心,但已经为时已晚,周国已经坐大,而商朝主力不在,帝辛也只能期待周不清楚商的内部空虚,只能无力地申斥几句,而文王以崇国国君无道,而另立崇国国君的弟弟当新的国王而轻易化解了帝辛的责难,而原本亲商的崇变成为周的忠实拥护者。而且解除了周国的心腹之患,为周的势力东进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而对耆和邘的吞并解除了周北面山西方向和东面河南方向的威胁,并从北面和西面直接对商王王畿产生威胁。

    同年冬十二月,昆夷(西戎的一支)再次强盛起来,侵入周境,双方展开了为期三年的战争。

    帝辛三十五年(周文王三年,),周国因为灾害,且由于昆夷的进犯影响收成,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引致******。

    为了保证朝廷的粮食供应,周文王决定将都城由程(陕西咸阳),迁往丰(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西岸),改名为丰邑,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这是西安成为古都的开端。

    帝辛三十六年(周文王四年,)春正月,诸侯齐来向周表示敬意,服从周的领导,周文王得到各路诸侯的支持,率领诸侯联军,再次讨伐昆夷。昆夷被击退,三年战争结束。

    周文王派世子姬发营建镐邑(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东岸)。

第十章 周文王的建国准备() 
定都丰京以后,周文王将周的势力向南扩展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这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叔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

    实际上帝辛根本不喜欢听他们这些重臣们的话,他一直怀疑这些大臣与他不是一条心。在他看来,东夷才是大患,只需要将东夷击败之后,就可横扫周国和西戎势力,而周国的势力根本没有瞧在眼里,现在正可以利用周来打击西戎及其它分裂势力。

    帝辛三十七年(周文王五年,),周文王建立辟雍'piyong',即周时代的太学。

    辟雍,辟借作壁字,言其为一圆形。雍字当写作广字下面加一个邕。邕字乃四方有水,土在其中。广是高屋之形,即指学校的建筑,四面环水。此乃当时天子所辖政府之学校,如同今天的“国立大学”,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

    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如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还有性教育。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换言之,他们从10岁“出就外傅”至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中间要有10年离家在外过集体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